"

根據英文維基百科泰國詞條的說法,泰國在2010年前後,6000多萬人口中有34%的中部泰族,25%的東北泰族(更接近佬族),10%的北部泰族(又叫蘭那泰或者小泰,和緬甸的撣族、我國的傣族最為接近),和7.5%的南部泰族。

此外還有14%的華裔,其餘是克倫、馬來、高棉、孟等民族。考慮到泰國南部的馬來人大多信仰伊斯蘭教,我們可以認為泰國居民大約有5%不到是馬來人。

這就犯難了。面對如此多的族群,分別說著南亞語系、漢藏語系和南島語系的語言,其中很多又都是跨界民族,我們要拿誰去分析泰國人的起源呢?

我在先前讀書的時候寫了這麼一段筆記:

一個國家的歷史,以nation這種近代概念的角度是斷然講不清楚的;而以某一ethnic group的角度,又往往過於狹隘;state又往往變幻無常。因此作者這裡啟示得好:國家的歷史最合適的方法、也是最寬廣的方法,莫過於將一切人群,但凡他們在這片國土上面的歷史,都視為這個國家(country)歷史的一部分——補充一下,對於高句麗這樣的跨界政權,也無妨中韓共同視為歷史。畢竟歷史上的人不意味著就一定是今天誰誰誰的祖先嘛。 當然,官方的歷史教學完全可以只選擇一種史觀,以簡化對中小學生的教育;但這並不應該排斥人們從其他歷史觀點出發去解讀——只要他們並不因此而產生對現今社會有害的行為即可。

那麼,請允許我多一些篇幅,就以泰國這片土地歷史上上生活過的主要人群來說一下吧:

依照慣例,我繼續引用段立生教授的《泰國通史》回答這個問題。並配上一幅泰國地圖供參考。

"

根據英文維基百科泰國詞條的說法,泰國在2010年前後,6000多萬人口中有34%的中部泰族,25%的東北泰族(更接近佬族),10%的北部泰族(又叫蘭那泰或者小泰,和緬甸的撣族、我國的傣族最為接近),和7.5%的南部泰族。

此外還有14%的華裔,其餘是克倫、馬來、高棉、孟等民族。考慮到泰國南部的馬來人大多信仰伊斯蘭教,我們可以認為泰國居民大約有5%不到是馬來人。

這就犯難了。面對如此多的族群,分別說著南亞語系、漢藏語系和南島語系的語言,其中很多又都是跨界民族,我們要拿誰去分析泰國人的起源呢?

我在先前讀書的時候寫了這麼一段筆記:

一個國家的歷史,以nation這種近代概念的角度是斷然講不清楚的;而以某一ethnic group的角度,又往往過於狹隘;state又往往變幻無常。因此作者這裡啟示得好:國家的歷史最合適的方法、也是最寬廣的方法,莫過於將一切人群,但凡他們在這片國土上面的歷史,都視為這個國家(country)歷史的一部分——補充一下,對於高句麗這樣的跨界政權,也無妨中韓共同視為歷史。畢竟歷史上的人不意味著就一定是今天誰誰誰的祖先嘛。 當然,官方的歷史教學完全可以只選擇一種史觀,以簡化對中小學生的教育;但這並不應該排斥人們從其他歷史觀點出發去解讀——只要他們並不因此而產生對現今社會有害的行為即可。

那麼,請允許我多一些篇幅,就以泰國這片土地歷史上上生活過的主要人群來說一下吧:

依照慣例,我繼續引用段立生教授的《泰國通史》回答這個問題。並配上一幅泰國地圖供參考。

泰國人的起源是怎麼樣的?

泰國最早的文明遺址是東北部烏隆府的班清-班菩文明遺址。時間從公元前3600年到公元2、3世紀。目前對這個遺址的主人族裔還不能確定。

在泰國南部素叻他尼府一帶,根據中國史書的記載,先後有諶離國、夫甘都盧國(漢朝時)、三佛齊(隋唐北宋時)等國在此統治。

從漢朝到南北朝,湄南河下游的素攀府一帶是孟族人建立的金鄰國。金鄰國隨後被墮羅缽底國取代,《大唐西域記》也提到了墮羅缽底。唐代的史學家杜佑的《通典》記載更為詳細:

投和國,隨時聞焉。在南海大洲中,真臘之南。自廣州西南行,百日至其國。王姓投和羅,名逋邪乞遙,理數城,覆屋以瓦,併為閣而居,屋壁皆以彩畫 之。城內皆王宮室,城外人居可萬餘家,王宿衛之士百餘人。每臨朝,則衣朝霞,冠金冠,耳掛金環,頸掛金涎衣,足履寶裝皮履。官屬有朝請將軍,總知國政;又參軍、功曹、主簿、城局、金威將軍、贊理、贊府等官,分理文武。又有長州及郡縣,州有參軍,郡有軍威將軍,縣有城局。其為長官,初至,各選官僚助理政事刑法。盜賊重者死,輕者穿耳及鼻,並鑽鬢。私鑄銀錢者截腕。國無賦稅,俱隨意供奉,無多少之限。多以農商為業。國人乘象及馬,一國之中,馬不過千匹,又無鞍轡,唯以繩穿頰為之節制。音樂則吹蠡擊鼓,死喪則祠祀哭泣,又焚屍以罌盛之沉於水中。若父母之喪,則截髮為孝。其國市六所,貿易皆用銀錢,小如榆葉。有佛道,有學校,文字與中夏不同。訊其耆老雲,王無姓,名齊杖摩,其屋以草覆之。王所坐塔圓似佛塔,以金飾之,門皆東開,坐亦向東。大唐貞觀,遣使奉表,以金函盛之,又獻金榼、金鎖、寶帶、犀象、海物等數十品。

由於國王有姓氏、國家有文字,而泰族19世紀才確定姓氏、13世紀泰文才出現。由此,段立生教授認為,墮羅缽底絕不是泰族國家。

以上是孟族的介紹。簡單來說,他們的語言和高棉人、佤族人比較接近,是泰族和緬族之前中南半島泰緬兩地的主要族群。從目前孟族人大多講泰、緬語的情況看,他們很可能和西歐的凱爾特人一樣,幾百年間並不是滅絕,僅僅是語言被排擠,而人口和文化,與泰、緬民族相融合了。

現今的泰國人口更多分佈在湄南河中下游;而在上述記述中,我們可以發現馬來半島的國家數量較多。究其原因,是在中世紀航海技術進一步發展以前,海船更多是沿岸行駛的,速度也很慢。《漢書》記載漢朝使臣下南洋,路線大概如此:

漢朝使節從中國廣西的海港徐聞及海南島的合浦乘船出發,船行5個月,到都元國,當在越南境內;又行4個月,有邑盧沒國,大概在柬埔寨境內;又船行20餘日,到達諶離國,在馬來半島東岸,泰國境內;然後棄船登陸,步行10餘日,到夫甘都盧國,即馬來半島西岸,泰國境內;又從夫甘都盧國下船,船行2個月,到印度的黃支國。

而唐代《通典》記載,從交州(今天越南北部)到泰國南部的盤盤國只需要40天,比原來節省了2/3以上的時間。先唐時期東南亞海運不發達如此,狹長的馬來半島才是印度洋與太平洋的通衢,也難怪中國歷史記載的泰國地區的古國大半是在馬來半島。只有唐宋以來海運逐漸進步,才讓位於馬六甲。

宋元時期,馬來半島是三佛齊王國(647-1470)的屬地。泰國取得馬來半島北部,是大城王朝時代(1350-1767)的事情了。所以諶離國、夫甘都盧國的居民,其後代應當主要是分屬南部泰族和馬來族了。接下來我們來看泰族最早建立政權的北部。

泰國文獻《南奔地方誌》指出,南奔城是767年建成的。第二年當地貴族從湄南河中游華富里邀請一位佔族(越南少數民族之一,由南亞語系和南島語系族群融合而來,說南島語系語言,海南的回輝人是他們後代之一)女王登基。這個國家在中國文獻中被稱為“女王國”。

9世紀的唐朝歷史學家樊綽,在記述南詔歷史的《蠻書》中,記述了南詔和女王國之間的戰爭:“被女王藥箭射之,十不存一,蠻賊(南詔軍隊)乃回。”

11世紀時南奔城曾發生大瘟疫,當地居民逃至緬甸由孟族統治的勃固地區,多年以後才返回。可見女王國和其他孟族國家聯繫更緊密一些。現在考古也發現女王國使用的是孟文字母。

傣族史書《泐史》指出,12世紀泰北就已經有了蘭那泰國家。13世紀時,西雙版納地區景曨金殿國將公主下嫁給同為傣族的孟萊王。孟萊王當時的首都是與西雙版納隔河相望的緬北清線城。他不斷向南方擴張,最終在1292年滅掉了南奔的女王國。同年元朝滅掉景曨金殿國,設置了車裡軍民總管府。迫於元朝壓力,孟萊王在清邁另立新都。

1289年女王國曾派遣使者向元朝求救,現在已經城頭變換大王旗了,元朝也就承認孟萊王的王國(中國元明史書稱為“八百媳婦國”)為藩屬國。

緬族人的王國在嘉靖年間滅掉了“八百媳婦國”,此後直到1773年鄭信大帝收復清邁,這之間二百年清邁一帶都是緬甸屬地。


終於要進入可以一脈相承的環節了,這對於習慣了把歷史就當一條線的孩子們,也算好消息吧。

祖籍難府、有一點高棉血統的室利·膺它沙羅鐵,從一個高棉人手中奪下了素可泰城。在他的兒子蘭甘亨國王的時代,素可泰王朝更加強大,有蘭甘亨石碑傳世。

元朝航海家汪大淵的《島夷志略》這樣寫到:

(暹人)俗尚侵掠。每他國亂,輒駕百十艘以沙糊滿載,捨生而往,務在必取。近年以七十餘艘來侵單馬錫(今天的新加坡),攻打城池,一月不下。本處閉關而守,不敢與爭。遇爪哇使臣經過,暹人聞之乃遁,遂掠昔裡而歸。

但泰族並不能被簡單當做摧毀古代高棉文明的野蠻人。元朝地理學家周達觀在《真臘風土記》當中這樣說:

(真臘的高棉人)不事蠶桑,婦人亦不曉針線縫補之事,僅能織木棉而已……近年暹人來居,卻以蠶桑為業。桑種蠶種,皆自暹中來。亦無麻薴,唯有絡麻。暹人卻以絲自織皁綾衣著,暹婦卻能縫補。土人打布破損,皆倩其補之。

素可泰王朝開始,泰國對貴族有“昭”的稱號。考慮到南詔國的“詔”,也是當地語言中對貴族、國王的稱呼,我們不能不認為泰族和雲南古代的族群有一些淵源。素可泰王朝在孟文字母的基礎上,進一步發展出今天的小泰字母和標準泰文字母。

1349-1350年,下游華富里和素攀兩地的王國合併為羅斛王國,定都大城(也叫阿瑜陀耶,是梵語“不可戰勝”的意思),並使素可泰王朝俯首稱臣。由此,大城王朝建立。

1419年,素可泰王朝最終滅亡。1431年,大城王朝佔領真臘首都吳哥,迫使高棉人遷都金邊。

從晚明開始,中國移民就一直前往當時地廣人稀(民國曆史學家李長博在《華僑》中估計,康熙年間泰國只有六百萬人口)的泰國,在隆慶、康熙年間出現兩次高潮。

1767-1782年,華人大臣鄭信自立為王,驅逐了緬甸侵略者並統一各地割據勢力。隨後被他的女婿卻克里在政變中殺死。卻克里向乾隆皇帝稱自己是鄭信的兒子鄭華,取得北京方面的冊封,開創延續到今天的曼谷王朝。

閉關鎖國並不能阻攔閩粵地區的窮苦百姓出海謀生的生存慾望。歐洲學者估計1820-1850年平均每年有1.5萬華人從華南來到泰國,而馬爾薩斯《人口原理》中推算1790-1820年平均每年從歐洲來到美國的不足萬人。

這篇文章摘抄化用了段立生教授《泰國通史》相當多內容。

總之,孟-高棉等族群的土著居民,來自古代雲南的百越後裔,馬來人等南島語系語言使用者,還有明清時期閩粵尤其是潮汕的移民等等,這些語言不同、祖籍不同的人們匯聚融合,共同繁衍成了今天近七千萬的泰國人口。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