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37歲才開始學寫詞,為什麼“半路出家”的蘇東坡成就最高?

文|丁十二


詞,作為詩歌衍生出的重要文學體裁,始於南樑,形成於唐代,五代十國發展迅速,至宋朝達到頂峰。故此後人多稱之為“宋詞”。

至北宋蘇軾,詞已在我國發展了數百年,前人大家有花間派溫庭筠、韋莊,南唐君臣李璟、馮延巳、李煜,以及北宋晏殊、歐陽修,柳永、張先等人。那麼為什麼“半路出家”的蘇東坡成就最高?

首先對蘇軾“半路出家”做個解釋。根據歷史記載,蘇軾於熙寧四年(公元1071年)通判杭州期間開始寫詞,當時蘇軾是37歲,而蘇軾於公元1101年去世,此時的蘇軾已走過人生大半光陰,此為其一;另外一方面是蘇軾在37歲時才開始學詞,而在他21歲時,對於會唱詞的堂兄,年輕的蘇軾充滿了欽羨,但那時候蘇軾確實不會。所以蘇軾只能算“半路出家”。這一點葉嘉瑩先生她的論蘇軾詞裡也說蘇軾是“小詞餘力開新境”。

因為蘇軾實在太優秀了,不僅文章寫得好,詩也寫得好,書法繪畫也好,太優秀太完美的一個人了。所以寫詞只是蘇軾有餘力而為之,就是那麼隨隨便便一寫,就成了千古第一大家,甚至超過其在詩文方面的成就。

"
37歲才開始學寫詞,為什麼“半路出家”的蘇東坡成就最高?

文|丁十二


詞,作為詩歌衍生出的重要文學體裁,始於南樑,形成於唐代,五代十國發展迅速,至宋朝達到頂峰。故此後人多稱之為“宋詞”。

至北宋蘇軾,詞已在我國發展了數百年,前人大家有花間派溫庭筠、韋莊,南唐君臣李璟、馮延巳、李煜,以及北宋晏殊、歐陽修,柳永、張先等人。那麼為什麼“半路出家”的蘇東坡成就最高?

首先對蘇軾“半路出家”做個解釋。根據歷史記載,蘇軾於熙寧四年(公元1071年)通判杭州期間開始寫詞,當時蘇軾是37歲,而蘇軾於公元1101年去世,此時的蘇軾已走過人生大半光陰,此為其一;另外一方面是蘇軾在37歲時才開始學詞,而在他21歲時,對於會唱詞的堂兄,年輕的蘇軾充滿了欽羨,但那時候蘇軾確實不會。所以蘇軾只能算“半路出家”。這一點葉嘉瑩先生她的論蘇軾詞裡也說蘇軾是“小詞餘力開新境”。

因為蘇軾實在太優秀了,不僅文章寫得好,詩也寫得好,書法繪畫也好,太優秀太完美的一個人了。所以寫詞只是蘇軾有餘力而為之,就是那麼隨隨便便一寫,就成了千古第一大家,甚至超過其在詩文方面的成就。

37歲才開始學寫詞,為什麼“半路出家”的蘇東坡成就最高?

下面我們來看看蘇軾在詞方面的成就,蘇軾在詞的內容上徹底打破了“詞為豔科”的傳統牢籠,使詞成為一種獨立的抒情詩體,提高了詞的文學地位,改變了中國詞史的發展軌跡。但這不是蘇軾一蹴而就的。

在花間詞派溫庭筠、韋莊筆下,詞的內容鋪排上侷限於兒女私情,通篇都是“新帖繡羅儒,雙雙金鷓鴣”這類的語句。詞被框在了閨閣這一個狹小空間,自然也就束縛住了它的格局,所以詞始終是一種小姿態的形式,也僅在伶人樂官中間傳唱。這種形式一直到李後主,之前都沒有太大的改變。

小山重疊金明滅,鬢雲欲度香腮雪。懶起畫蛾眉,弄妝梳洗遲。

照花前後鏡,花面交相映。新帖繡羅襦,雙雙金鷓鴣。

——溫庭筠《菩薩蠻·小山重疊金明滅》

"
37歲才開始學寫詞,為什麼“半路出家”的蘇東坡成就最高?

文|丁十二


詞,作為詩歌衍生出的重要文學體裁,始於南樑,形成於唐代,五代十國發展迅速,至宋朝達到頂峰。故此後人多稱之為“宋詞”。

至北宋蘇軾,詞已在我國發展了數百年,前人大家有花間派溫庭筠、韋莊,南唐君臣李璟、馮延巳、李煜,以及北宋晏殊、歐陽修,柳永、張先等人。那麼為什麼“半路出家”的蘇東坡成就最高?

首先對蘇軾“半路出家”做個解釋。根據歷史記載,蘇軾於熙寧四年(公元1071年)通判杭州期間開始寫詞,當時蘇軾是37歲,而蘇軾於公元1101年去世,此時的蘇軾已走過人生大半光陰,此為其一;另外一方面是蘇軾在37歲時才開始學詞,而在他21歲時,對於會唱詞的堂兄,年輕的蘇軾充滿了欽羨,但那時候蘇軾確實不會。所以蘇軾只能算“半路出家”。這一點葉嘉瑩先生她的論蘇軾詞裡也說蘇軾是“小詞餘力開新境”。

因為蘇軾實在太優秀了,不僅文章寫得好,詩也寫得好,書法繪畫也好,太優秀太完美的一個人了。所以寫詞只是蘇軾有餘力而為之,就是那麼隨隨便便一寫,就成了千古第一大家,甚至超過其在詩文方面的成就。

37歲才開始學寫詞,為什麼“半路出家”的蘇東坡成就最高?

下面我們來看看蘇軾在詞方面的成就,蘇軾在詞的內容上徹底打破了“詞為豔科”的傳統牢籠,使詞成為一種獨立的抒情詩體,提高了詞的文學地位,改變了中國詞史的發展軌跡。但這不是蘇軾一蹴而就的。

在花間詞派溫庭筠、韋莊筆下,詞的內容鋪排上侷限於兒女私情,通篇都是“新帖繡羅儒,雙雙金鷓鴣”這類的語句。詞被框在了閨閣這一個狹小空間,自然也就束縛住了它的格局,所以詞始終是一種小姿態的形式,也僅在伶人樂官中間傳唱。這種形式一直到李後主,之前都沒有太大的改變。

小山重疊金明滅,鬢雲欲度香腮雪。懶起畫蛾眉,弄妝梳洗遲。

照花前後鏡,花面交相映。新帖繡羅襦,雙雙金鷓鴣。

——溫庭筠《菩薩蠻·小山重疊金明滅》

37歲才開始學寫詞,為什麼“半路出家”的蘇東坡成就最高?

王國維在《人間詞話》寫,詞至李後主而眼界始大,感慨遂深,遂變伶工之詞而為士大夫之詞。但李後主的詞雖然內容上跳脫出了閨閣這一個小空間,始終格局不大,只能說初露端倪,真正在內容上變得開闊起來,表現了高遠氣象,對蘇軾影響巨大的詞人是柳永。

蘇軾詞裡面的高遠氣象,大氣磅礴的景物描寫均是受到柳永的影響。我們知道柳永有一首詞《八聲甘州》,蘇軾對這首詞讚歎不已,稱“漸霜風悽緊,關河冷落,殘照當樓”一句不減唐人高處。唐人高處,指的就是高遠盛大的盛唐氣象。

對瀟瀟暮雨灑江天,一番洗清秋。漸霜風悽緊,關河冷落,殘照當樓。是處紅衰翠減,苒苒物華休。唯有長江水,無語東流。

不忍登高臨遠,望故鄉渺邈,歸思難收。嘆年來蹤跡,何事苦淹留?想佳人、妝樓顒望,誤幾回、天際識歸舟。爭知我,倚闌杆處,正恁凝愁!

——柳永《八聲甘州·對瀟瀟暮雨灑江天》

"
37歲才開始學寫詞,為什麼“半路出家”的蘇東坡成就最高?

文|丁十二


詞,作為詩歌衍生出的重要文學體裁,始於南樑,形成於唐代,五代十國發展迅速,至宋朝達到頂峰。故此後人多稱之為“宋詞”。

至北宋蘇軾,詞已在我國發展了數百年,前人大家有花間派溫庭筠、韋莊,南唐君臣李璟、馮延巳、李煜,以及北宋晏殊、歐陽修,柳永、張先等人。那麼為什麼“半路出家”的蘇東坡成就最高?

首先對蘇軾“半路出家”做個解釋。根據歷史記載,蘇軾於熙寧四年(公元1071年)通判杭州期間開始寫詞,當時蘇軾是37歲,而蘇軾於公元1101年去世,此時的蘇軾已走過人生大半光陰,此為其一;另外一方面是蘇軾在37歲時才開始學詞,而在他21歲時,對於會唱詞的堂兄,年輕的蘇軾充滿了欽羨,但那時候蘇軾確實不會。所以蘇軾只能算“半路出家”。這一點葉嘉瑩先生她的論蘇軾詞裡也說蘇軾是“小詞餘力開新境”。

因為蘇軾實在太優秀了,不僅文章寫得好,詩也寫得好,書法繪畫也好,太優秀太完美的一個人了。所以寫詞只是蘇軾有餘力而為之,就是那麼隨隨便便一寫,就成了千古第一大家,甚至超過其在詩文方面的成就。

37歲才開始學寫詞,為什麼“半路出家”的蘇東坡成就最高?

下面我們來看看蘇軾在詞方面的成就,蘇軾在詞的內容上徹底打破了“詞為豔科”的傳統牢籠,使詞成為一種獨立的抒情詩體,提高了詞的文學地位,改變了中國詞史的發展軌跡。但這不是蘇軾一蹴而就的。

在花間詞派溫庭筠、韋莊筆下,詞的內容鋪排上侷限於兒女私情,通篇都是“新帖繡羅儒,雙雙金鷓鴣”這類的語句。詞被框在了閨閣這一個狹小空間,自然也就束縛住了它的格局,所以詞始終是一種小姿態的形式,也僅在伶人樂官中間傳唱。這種形式一直到李後主,之前都沒有太大的改變。

小山重疊金明滅,鬢雲欲度香腮雪。懶起畫蛾眉,弄妝梳洗遲。

照花前後鏡,花面交相映。新帖繡羅襦,雙雙金鷓鴣。

——溫庭筠《菩薩蠻·小山重疊金明滅》

37歲才開始學寫詞,為什麼“半路出家”的蘇東坡成就最高?

王國維在《人間詞話》寫,詞至李後主而眼界始大,感慨遂深,遂變伶工之詞而為士大夫之詞。但李後主的詞雖然內容上跳脫出了閨閣這一個小空間,始終格局不大,只能說初露端倪,真正在內容上變得開闊起來,表現了高遠氣象,對蘇軾影響巨大的詞人是柳永。

蘇軾詞裡面的高遠氣象,大氣磅礴的景物描寫均是受到柳永的影響。我們知道柳永有一首詞《八聲甘州》,蘇軾對這首詞讚歎不已,稱“漸霜風悽緊,關河冷落,殘照當樓”一句不減唐人高處。唐人高處,指的就是高遠盛大的盛唐氣象。

對瀟瀟暮雨灑江天,一番洗清秋。漸霜風悽緊,關河冷落,殘照當樓。是處紅衰翠減,苒苒物華休。唯有長江水,無語東流。

不忍登高臨遠,望故鄉渺邈,歸思難收。嘆年來蹤跡,何事苦淹留?想佳人、妝樓顒望,誤幾回、天際識歸舟。爭知我,倚闌杆處,正恁凝愁!

——柳永《八聲甘州·對瀟瀟暮雨灑江天》

37歲才開始學寫詞,為什麼“半路出家”的蘇東坡成就最高?

所以蘇軾雖然看不起柳詞,但卻能認識到柳詞的高妙之處,並深受影響,學以致用。這就是蘇軾比常人高明不知道多少倍的地方。後蘇軾也寫了一首《八聲甘州》,開篇那樣開闊博大的對山水景物的描寫,不是受到柳詞啟發又是什麼?

有情風萬里卷潮來,無情送潮歸。問錢塘江上,西興浦口,幾度斜暉。不用思量今古,俯仰昔人非。誰似東坡老,白首忘機。

記取西湖西畔,正暮山好處,空翠煙霏。算詩人相得,如我與君稀。約他年、東還海道,願謝公、雅志莫相違。西州路,不應回首,為我沾衣。

——蘇軾《八聲甘州·寄參寥子》

所以蘇軾詞中的高遠興象、大氣磅礴的氣勢,內容上的突破受柳詞影響巨大。但蘇軾比柳永更高明,柳永即便是再磅礴高遠的興象,最終還是迴歸了兒女之間纏綿的相思離別,始終沒有擺脫兒女私情。而蘇軾的詞徹底擺脫了閨情,整首詞像寫詩一樣抒發詞人的抱負和志向,在內容上,將詞詩化,是蘇軾的第二點成就,這一點直接改寫了詞史的發展。

"
37歲才開始學寫詞,為什麼“半路出家”的蘇東坡成就最高?

文|丁十二


詞,作為詩歌衍生出的重要文學體裁,始於南樑,形成於唐代,五代十國發展迅速,至宋朝達到頂峰。故此後人多稱之為“宋詞”。

至北宋蘇軾,詞已在我國發展了數百年,前人大家有花間派溫庭筠、韋莊,南唐君臣李璟、馮延巳、李煜,以及北宋晏殊、歐陽修,柳永、張先等人。那麼為什麼“半路出家”的蘇東坡成就最高?

首先對蘇軾“半路出家”做個解釋。根據歷史記載,蘇軾於熙寧四年(公元1071年)通判杭州期間開始寫詞,當時蘇軾是37歲,而蘇軾於公元1101年去世,此時的蘇軾已走過人生大半光陰,此為其一;另外一方面是蘇軾在37歲時才開始學詞,而在他21歲時,對於會唱詞的堂兄,年輕的蘇軾充滿了欽羨,但那時候蘇軾確實不會。所以蘇軾只能算“半路出家”。這一點葉嘉瑩先生她的論蘇軾詞裡也說蘇軾是“小詞餘力開新境”。

因為蘇軾實在太優秀了,不僅文章寫得好,詩也寫得好,書法繪畫也好,太優秀太完美的一個人了。所以寫詞只是蘇軾有餘力而為之,就是那麼隨隨便便一寫,就成了千古第一大家,甚至超過其在詩文方面的成就。

37歲才開始學寫詞,為什麼“半路出家”的蘇東坡成就最高?

下面我們來看看蘇軾在詞方面的成就,蘇軾在詞的內容上徹底打破了“詞為豔科”的傳統牢籠,使詞成為一種獨立的抒情詩體,提高了詞的文學地位,改變了中國詞史的發展軌跡。但這不是蘇軾一蹴而就的。

在花間詞派溫庭筠、韋莊筆下,詞的內容鋪排上侷限於兒女私情,通篇都是“新帖繡羅儒,雙雙金鷓鴣”這類的語句。詞被框在了閨閣這一個狹小空間,自然也就束縛住了它的格局,所以詞始終是一種小姿態的形式,也僅在伶人樂官中間傳唱。這種形式一直到李後主,之前都沒有太大的改變。

小山重疊金明滅,鬢雲欲度香腮雪。懶起畫蛾眉,弄妝梳洗遲。

照花前後鏡,花面交相映。新帖繡羅襦,雙雙金鷓鴣。

——溫庭筠《菩薩蠻·小山重疊金明滅》

37歲才開始學寫詞,為什麼“半路出家”的蘇東坡成就最高?

王國維在《人間詞話》寫,詞至李後主而眼界始大,感慨遂深,遂變伶工之詞而為士大夫之詞。但李後主的詞雖然內容上跳脫出了閨閣這一個小空間,始終格局不大,只能說初露端倪,真正在內容上變得開闊起來,表現了高遠氣象,對蘇軾影響巨大的詞人是柳永。

蘇軾詞裡面的高遠氣象,大氣磅礴的景物描寫均是受到柳永的影響。我們知道柳永有一首詞《八聲甘州》,蘇軾對這首詞讚歎不已,稱“漸霜風悽緊,關河冷落,殘照當樓”一句不減唐人高處。唐人高處,指的就是高遠盛大的盛唐氣象。

對瀟瀟暮雨灑江天,一番洗清秋。漸霜風悽緊,關河冷落,殘照當樓。是處紅衰翠減,苒苒物華休。唯有長江水,無語東流。

不忍登高臨遠,望故鄉渺邈,歸思難收。嘆年來蹤跡,何事苦淹留?想佳人、妝樓顒望,誤幾回、天際識歸舟。爭知我,倚闌杆處,正恁凝愁!

——柳永《八聲甘州·對瀟瀟暮雨灑江天》

37歲才開始學寫詞,為什麼“半路出家”的蘇東坡成就最高?

所以蘇軾雖然看不起柳詞,但卻能認識到柳詞的高妙之處,並深受影響,學以致用。這就是蘇軾比常人高明不知道多少倍的地方。後蘇軾也寫了一首《八聲甘州》,開篇那樣開闊博大的對山水景物的描寫,不是受到柳詞啟發又是什麼?

有情風萬里卷潮來,無情送潮歸。問錢塘江上,西興浦口,幾度斜暉。不用思量今古,俯仰昔人非。誰似東坡老,白首忘機。

記取西湖西畔,正暮山好處,空翠煙霏。算詩人相得,如我與君稀。約他年、東還海道,願謝公、雅志莫相違。西州路,不應回首,為我沾衣。

——蘇軾《八聲甘州·寄參寥子》

所以蘇軾詞中的高遠興象、大氣磅礴的氣勢,內容上的突破受柳詞影響巨大。但蘇軾比柳永更高明,柳永即便是再磅礴高遠的興象,最終還是迴歸了兒女之間纏綿的相思離別,始終沒有擺脫兒女私情。而蘇軾的詞徹底擺脫了閨情,整首詞像寫詩一樣抒發詞人的抱負和志向,在內容上,將詞詩化,是蘇軾的第二點成就,這一點直接改寫了詞史的發展。

37歲才開始學寫詞,為什麼“半路出家”的蘇東坡成就最高?

說完了內容,我們來看看境界,這一點其實在上面已經提到了,因為一切景語皆情語,所以高遠博大的興象自然不會落到小境界,小格局(但柳永的詞是個例外,因為柳永的生平經歷如此,他突破不了,他的滿腔柔情只能跟妓女訴說)。

蘇東坡不一樣。從小就以範滂為人生目標的蘇軾,註定是要成為屹立潮頭的時代巨人。自幼受儒家思想影響,以天下為己任。蘇軾的前半生時間都在忙著實現自己的政治理想,都在施行自己仁政愛人的政治主張,心中所想均是百姓安康,民生民情,所到之處均不遺餘力為百姓謀福祉。所以前半生的時間蘇軾雖然沒有時間寫詞,但從小就顯示出他博大的胸襟和高遠的志向。

另外一方面,蘇東坡從小就熟讀《莊子》,其後在密州期間又復讀幾次,《莊子》所描述的那種高遠的、不受約束的、超遠曠達的修養深深吸引和影響著蘇軾。

"
37歲才開始學寫詞,為什麼“半路出家”的蘇東坡成就最高?

文|丁十二


詞,作為詩歌衍生出的重要文學體裁,始於南樑,形成於唐代,五代十國發展迅速,至宋朝達到頂峰。故此後人多稱之為“宋詞”。

至北宋蘇軾,詞已在我國發展了數百年,前人大家有花間派溫庭筠、韋莊,南唐君臣李璟、馮延巳、李煜,以及北宋晏殊、歐陽修,柳永、張先等人。那麼為什麼“半路出家”的蘇東坡成就最高?

首先對蘇軾“半路出家”做個解釋。根據歷史記載,蘇軾於熙寧四年(公元1071年)通判杭州期間開始寫詞,當時蘇軾是37歲,而蘇軾於公元1101年去世,此時的蘇軾已走過人生大半光陰,此為其一;另外一方面是蘇軾在37歲時才開始學詞,而在他21歲時,對於會唱詞的堂兄,年輕的蘇軾充滿了欽羨,但那時候蘇軾確實不會。所以蘇軾只能算“半路出家”。這一點葉嘉瑩先生她的論蘇軾詞裡也說蘇軾是“小詞餘力開新境”。

因為蘇軾實在太優秀了,不僅文章寫得好,詩也寫得好,書法繪畫也好,太優秀太完美的一個人了。所以寫詞只是蘇軾有餘力而為之,就是那麼隨隨便便一寫,就成了千古第一大家,甚至超過其在詩文方面的成就。

37歲才開始學寫詞,為什麼“半路出家”的蘇東坡成就最高?

下面我們來看看蘇軾在詞方面的成就,蘇軾在詞的內容上徹底打破了“詞為豔科”的傳統牢籠,使詞成為一種獨立的抒情詩體,提高了詞的文學地位,改變了中國詞史的發展軌跡。但這不是蘇軾一蹴而就的。

在花間詞派溫庭筠、韋莊筆下,詞的內容鋪排上侷限於兒女私情,通篇都是“新帖繡羅儒,雙雙金鷓鴣”這類的語句。詞被框在了閨閣這一個狹小空間,自然也就束縛住了它的格局,所以詞始終是一種小姿態的形式,也僅在伶人樂官中間傳唱。這種形式一直到李後主,之前都沒有太大的改變。

小山重疊金明滅,鬢雲欲度香腮雪。懶起畫蛾眉,弄妝梳洗遲。

照花前後鏡,花面交相映。新帖繡羅襦,雙雙金鷓鴣。

——溫庭筠《菩薩蠻·小山重疊金明滅》

37歲才開始學寫詞,為什麼“半路出家”的蘇東坡成就最高?

王國維在《人間詞話》寫,詞至李後主而眼界始大,感慨遂深,遂變伶工之詞而為士大夫之詞。但李後主的詞雖然內容上跳脫出了閨閣這一個小空間,始終格局不大,只能說初露端倪,真正在內容上變得開闊起來,表現了高遠氣象,對蘇軾影響巨大的詞人是柳永。

蘇軾詞裡面的高遠氣象,大氣磅礴的景物描寫均是受到柳永的影響。我們知道柳永有一首詞《八聲甘州》,蘇軾對這首詞讚歎不已,稱“漸霜風悽緊,關河冷落,殘照當樓”一句不減唐人高處。唐人高處,指的就是高遠盛大的盛唐氣象。

對瀟瀟暮雨灑江天,一番洗清秋。漸霜風悽緊,關河冷落,殘照當樓。是處紅衰翠減,苒苒物華休。唯有長江水,無語東流。

不忍登高臨遠,望故鄉渺邈,歸思難收。嘆年來蹤跡,何事苦淹留?想佳人、妝樓顒望,誤幾回、天際識歸舟。爭知我,倚闌杆處,正恁凝愁!

——柳永《八聲甘州·對瀟瀟暮雨灑江天》

37歲才開始學寫詞,為什麼“半路出家”的蘇東坡成就最高?

所以蘇軾雖然看不起柳詞,但卻能認識到柳詞的高妙之處,並深受影響,學以致用。這就是蘇軾比常人高明不知道多少倍的地方。後蘇軾也寫了一首《八聲甘州》,開篇那樣開闊博大的對山水景物的描寫,不是受到柳詞啟發又是什麼?

有情風萬里卷潮來,無情送潮歸。問錢塘江上,西興浦口,幾度斜暉。不用思量今古,俯仰昔人非。誰似東坡老,白首忘機。

記取西湖西畔,正暮山好處,空翠煙霏。算詩人相得,如我與君稀。約他年、東還海道,願謝公、雅志莫相違。西州路,不應回首,為我沾衣。

——蘇軾《八聲甘州·寄參寥子》

所以蘇軾詞中的高遠興象、大氣磅礴的氣勢,內容上的突破受柳詞影響巨大。但蘇軾比柳永更高明,柳永即便是再磅礴高遠的興象,最終還是迴歸了兒女之間纏綿的相思離別,始終沒有擺脫兒女私情。而蘇軾的詞徹底擺脫了閨情,整首詞像寫詩一樣抒發詞人的抱負和志向,在內容上,將詞詩化,是蘇軾的第二點成就,這一點直接改寫了詞史的發展。

37歲才開始學寫詞,為什麼“半路出家”的蘇東坡成就最高?

說完了內容,我們來看看境界,這一點其實在上面已經提到了,因為一切景語皆情語,所以高遠博大的興象自然不會落到小境界,小格局(但柳永的詞是個例外,因為柳永的生平經歷如此,他突破不了,他的滿腔柔情只能跟妓女訴說)。

蘇東坡不一樣。從小就以範滂為人生目標的蘇軾,註定是要成為屹立潮頭的時代巨人。自幼受儒家思想影響,以天下為己任。蘇軾的前半生時間都在忙著實現自己的政治理想,都在施行自己仁政愛人的政治主張,心中所想均是百姓安康,民生民情,所到之處均不遺餘力為百姓謀福祉。所以前半生的時間蘇軾雖然沒有時間寫詞,但從小就顯示出他博大的胸襟和高遠的志向。

另外一方面,蘇東坡從小就熟讀《莊子》,其後在密州期間又復讀幾次,《莊子》所描述的那種高遠的、不受約束的、超遠曠達的修養深深吸引和影響著蘇軾。

37歲才開始學寫詞,為什麼“半路出家”的蘇東坡成就最高?

除此之外,蘇軾還有一位好老師,文壇泰斗歐陽修,歐陽修是個很了不起的人,他對後生的提拔可以說到了無以復加的地步,唐宋八大家其中宋六家均出自其左右,蘇軾當年得他熱情獎掖得以名滿天下,他甚至說他要避讓,讓蘇軾出頭,足見其胸襟和遠見。

另外歐陽修身處逆境的曠達與自適,內心的悲哀憂苦能夠排遣,始終帶著一種賞玩的態度,這一點對蘇軾影響巨大。我們說蘇軾隨緣自適,樂觀曠達,很大一種程度上是對歐陽修的傳承,只是蘇軾是一個高明的人,他通常青出於藍而勝於藍。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間也”這是歐陽修的名句,但是你所不知的是當時歐陽修正遭受著怎樣的傷害,無論是心靈上還是仕途上。但他依然可以賞玩于山水之間。

"
37歲才開始學寫詞,為什麼“半路出家”的蘇東坡成就最高?

文|丁十二


詞,作為詩歌衍生出的重要文學體裁,始於南樑,形成於唐代,五代十國發展迅速,至宋朝達到頂峰。故此後人多稱之為“宋詞”。

至北宋蘇軾,詞已在我國發展了數百年,前人大家有花間派溫庭筠、韋莊,南唐君臣李璟、馮延巳、李煜,以及北宋晏殊、歐陽修,柳永、張先等人。那麼為什麼“半路出家”的蘇東坡成就最高?

首先對蘇軾“半路出家”做個解釋。根據歷史記載,蘇軾於熙寧四年(公元1071年)通判杭州期間開始寫詞,當時蘇軾是37歲,而蘇軾於公元1101年去世,此時的蘇軾已走過人生大半光陰,此為其一;另外一方面是蘇軾在37歲時才開始學詞,而在他21歲時,對於會唱詞的堂兄,年輕的蘇軾充滿了欽羨,但那時候蘇軾確實不會。所以蘇軾只能算“半路出家”。這一點葉嘉瑩先生她的論蘇軾詞裡也說蘇軾是“小詞餘力開新境”。

因為蘇軾實在太優秀了,不僅文章寫得好,詩也寫得好,書法繪畫也好,太優秀太完美的一個人了。所以寫詞只是蘇軾有餘力而為之,就是那麼隨隨便便一寫,就成了千古第一大家,甚至超過其在詩文方面的成就。

37歲才開始學寫詞,為什麼“半路出家”的蘇東坡成就最高?

下面我們來看看蘇軾在詞方面的成就,蘇軾在詞的內容上徹底打破了“詞為豔科”的傳統牢籠,使詞成為一種獨立的抒情詩體,提高了詞的文學地位,改變了中國詞史的發展軌跡。但這不是蘇軾一蹴而就的。

在花間詞派溫庭筠、韋莊筆下,詞的內容鋪排上侷限於兒女私情,通篇都是“新帖繡羅儒,雙雙金鷓鴣”這類的語句。詞被框在了閨閣這一個狹小空間,自然也就束縛住了它的格局,所以詞始終是一種小姿態的形式,也僅在伶人樂官中間傳唱。這種形式一直到李後主,之前都沒有太大的改變。

小山重疊金明滅,鬢雲欲度香腮雪。懶起畫蛾眉,弄妝梳洗遲。

照花前後鏡,花面交相映。新帖繡羅襦,雙雙金鷓鴣。

——溫庭筠《菩薩蠻·小山重疊金明滅》

37歲才開始學寫詞,為什麼“半路出家”的蘇東坡成就最高?

王國維在《人間詞話》寫,詞至李後主而眼界始大,感慨遂深,遂變伶工之詞而為士大夫之詞。但李後主的詞雖然內容上跳脫出了閨閣這一個小空間,始終格局不大,只能說初露端倪,真正在內容上變得開闊起來,表現了高遠氣象,對蘇軾影響巨大的詞人是柳永。

蘇軾詞裡面的高遠氣象,大氣磅礴的景物描寫均是受到柳永的影響。我們知道柳永有一首詞《八聲甘州》,蘇軾對這首詞讚歎不已,稱“漸霜風悽緊,關河冷落,殘照當樓”一句不減唐人高處。唐人高處,指的就是高遠盛大的盛唐氣象。

對瀟瀟暮雨灑江天,一番洗清秋。漸霜風悽緊,關河冷落,殘照當樓。是處紅衰翠減,苒苒物華休。唯有長江水,無語東流。

不忍登高臨遠,望故鄉渺邈,歸思難收。嘆年來蹤跡,何事苦淹留?想佳人、妝樓顒望,誤幾回、天際識歸舟。爭知我,倚闌杆處,正恁凝愁!

——柳永《八聲甘州·對瀟瀟暮雨灑江天》

37歲才開始學寫詞,為什麼“半路出家”的蘇東坡成就最高?

所以蘇軾雖然看不起柳詞,但卻能認識到柳詞的高妙之處,並深受影響,學以致用。這就是蘇軾比常人高明不知道多少倍的地方。後蘇軾也寫了一首《八聲甘州》,開篇那樣開闊博大的對山水景物的描寫,不是受到柳詞啟發又是什麼?

有情風萬里卷潮來,無情送潮歸。問錢塘江上,西興浦口,幾度斜暉。不用思量今古,俯仰昔人非。誰似東坡老,白首忘機。

記取西湖西畔,正暮山好處,空翠煙霏。算詩人相得,如我與君稀。約他年、東還海道,願謝公、雅志莫相違。西州路,不應回首,為我沾衣。

——蘇軾《八聲甘州·寄參寥子》

所以蘇軾詞中的高遠興象、大氣磅礴的氣勢,內容上的突破受柳詞影響巨大。但蘇軾比柳永更高明,柳永即便是再磅礴高遠的興象,最終還是迴歸了兒女之間纏綿的相思離別,始終沒有擺脫兒女私情。而蘇軾的詞徹底擺脫了閨情,整首詞像寫詩一樣抒發詞人的抱負和志向,在內容上,將詞詩化,是蘇軾的第二點成就,這一點直接改寫了詞史的發展。

37歲才開始學寫詞,為什麼“半路出家”的蘇東坡成就最高?

說完了內容,我們來看看境界,這一點其實在上面已經提到了,因為一切景語皆情語,所以高遠博大的興象自然不會落到小境界,小格局(但柳永的詞是個例外,因為柳永的生平經歷如此,他突破不了,他的滿腔柔情只能跟妓女訴說)。

蘇東坡不一樣。從小就以範滂為人生目標的蘇軾,註定是要成為屹立潮頭的時代巨人。自幼受儒家思想影響,以天下為己任。蘇軾的前半生時間都在忙著實現自己的政治理想,都在施行自己仁政愛人的政治主張,心中所想均是百姓安康,民生民情,所到之處均不遺餘力為百姓謀福祉。所以前半生的時間蘇軾雖然沒有時間寫詞,但從小就顯示出他博大的胸襟和高遠的志向。

另外一方面,蘇東坡從小就熟讀《莊子》,其後在密州期間又復讀幾次,《莊子》所描述的那種高遠的、不受約束的、超遠曠達的修養深深吸引和影響著蘇軾。

37歲才開始學寫詞,為什麼“半路出家”的蘇東坡成就最高?

除此之外,蘇軾還有一位好老師,文壇泰斗歐陽修,歐陽修是個很了不起的人,他對後生的提拔可以說到了無以復加的地步,唐宋八大家其中宋六家均出自其左右,蘇軾當年得他熱情獎掖得以名滿天下,他甚至說他要避讓,讓蘇軾出頭,足見其胸襟和遠見。

另外歐陽修身處逆境的曠達與自適,內心的悲哀憂苦能夠排遣,始終帶著一種賞玩的態度,這一點對蘇軾影響巨大。我們說蘇軾隨緣自適,樂觀曠達,很大一種程度上是對歐陽修的傳承,只是蘇軾是一個高明的人,他通常青出於藍而勝於藍。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間也”這是歐陽修的名句,但是你所不知的是當時歐陽修正遭受著怎樣的傷害,無論是心靈上還是仕途上。但他依然可以賞玩于山水之間。

37歲才開始學寫詞,為什麼“半路出家”的蘇東坡成就最高?

這一點蘇軾也表現得十分出色,絲毫不讓老師。

“烏臺詩案”後,蘇軾迎來人生的重要轉折點,本是人生的最低谷,但是蘇軾卻在詩詞創作上達到了巔峰。其後無論身處怎樣的逆境,蘇東坡總能以一種賞玩的態度淡然處之,總能與自己和解。

《定風波·莫聽穿林打葉聲》

序: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狽,餘獨不覺,已而遂晴,故作此詞。

莫聽穿林打葉聲,何妨吟嘯且徐行。竹杖芒鞋輕勝馬,誰怕?一蓑煙雨任平生。

料峭春風吹酒醒,微冷,山頭斜照卻相迎。回首向來蕭瑟處,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晴。

暴雨突襲,蘇東坡不慌不忙,一邊縱情吟唱,緩緩而行,並大聲問到,竹杖和草鞋輕捷得勝過騎馬,有什麼可怕的?閒看庭前花開花落,漫隨天上雲捲雲舒,既然暴風驟雨必將來臨,那就讓暴風雨來得更猛烈些吧。這種隨緣自適,這種曠達自若,連歐陽修也當避讓一頭,舍蘇東坡其誰?

"
37歲才開始學寫詞,為什麼“半路出家”的蘇東坡成就最高?

文|丁十二


詞,作為詩歌衍生出的重要文學體裁,始於南樑,形成於唐代,五代十國發展迅速,至宋朝達到頂峰。故此後人多稱之為“宋詞”。

至北宋蘇軾,詞已在我國發展了數百年,前人大家有花間派溫庭筠、韋莊,南唐君臣李璟、馮延巳、李煜,以及北宋晏殊、歐陽修,柳永、張先等人。那麼為什麼“半路出家”的蘇東坡成就最高?

首先對蘇軾“半路出家”做個解釋。根據歷史記載,蘇軾於熙寧四年(公元1071年)通判杭州期間開始寫詞,當時蘇軾是37歲,而蘇軾於公元1101年去世,此時的蘇軾已走過人生大半光陰,此為其一;另外一方面是蘇軾在37歲時才開始學詞,而在他21歲時,對於會唱詞的堂兄,年輕的蘇軾充滿了欽羨,但那時候蘇軾確實不會。所以蘇軾只能算“半路出家”。這一點葉嘉瑩先生她的論蘇軾詞裡也說蘇軾是“小詞餘力開新境”。

因為蘇軾實在太優秀了,不僅文章寫得好,詩也寫得好,書法繪畫也好,太優秀太完美的一個人了。所以寫詞只是蘇軾有餘力而為之,就是那麼隨隨便便一寫,就成了千古第一大家,甚至超過其在詩文方面的成就。

37歲才開始學寫詞,為什麼“半路出家”的蘇東坡成就最高?

下面我們來看看蘇軾在詞方面的成就,蘇軾在詞的內容上徹底打破了“詞為豔科”的傳統牢籠,使詞成為一種獨立的抒情詩體,提高了詞的文學地位,改變了中國詞史的發展軌跡。但這不是蘇軾一蹴而就的。

在花間詞派溫庭筠、韋莊筆下,詞的內容鋪排上侷限於兒女私情,通篇都是“新帖繡羅儒,雙雙金鷓鴣”這類的語句。詞被框在了閨閣這一個狹小空間,自然也就束縛住了它的格局,所以詞始終是一種小姿態的形式,也僅在伶人樂官中間傳唱。這種形式一直到李後主,之前都沒有太大的改變。

小山重疊金明滅,鬢雲欲度香腮雪。懶起畫蛾眉,弄妝梳洗遲。

照花前後鏡,花面交相映。新帖繡羅襦,雙雙金鷓鴣。

——溫庭筠《菩薩蠻·小山重疊金明滅》

37歲才開始學寫詞,為什麼“半路出家”的蘇東坡成就最高?

王國維在《人間詞話》寫,詞至李後主而眼界始大,感慨遂深,遂變伶工之詞而為士大夫之詞。但李後主的詞雖然內容上跳脫出了閨閣這一個小空間,始終格局不大,只能說初露端倪,真正在內容上變得開闊起來,表現了高遠氣象,對蘇軾影響巨大的詞人是柳永。

蘇軾詞裡面的高遠氣象,大氣磅礴的景物描寫均是受到柳永的影響。我們知道柳永有一首詞《八聲甘州》,蘇軾對這首詞讚歎不已,稱“漸霜風悽緊,關河冷落,殘照當樓”一句不減唐人高處。唐人高處,指的就是高遠盛大的盛唐氣象。

對瀟瀟暮雨灑江天,一番洗清秋。漸霜風悽緊,關河冷落,殘照當樓。是處紅衰翠減,苒苒物華休。唯有長江水,無語東流。

不忍登高臨遠,望故鄉渺邈,歸思難收。嘆年來蹤跡,何事苦淹留?想佳人、妝樓顒望,誤幾回、天際識歸舟。爭知我,倚闌杆處,正恁凝愁!

——柳永《八聲甘州·對瀟瀟暮雨灑江天》

37歲才開始學寫詞,為什麼“半路出家”的蘇東坡成就最高?

所以蘇軾雖然看不起柳詞,但卻能認識到柳詞的高妙之處,並深受影響,學以致用。這就是蘇軾比常人高明不知道多少倍的地方。後蘇軾也寫了一首《八聲甘州》,開篇那樣開闊博大的對山水景物的描寫,不是受到柳詞啟發又是什麼?

有情風萬里卷潮來,無情送潮歸。問錢塘江上,西興浦口,幾度斜暉。不用思量今古,俯仰昔人非。誰似東坡老,白首忘機。

記取西湖西畔,正暮山好處,空翠煙霏。算詩人相得,如我與君稀。約他年、東還海道,願謝公、雅志莫相違。西州路,不應回首,為我沾衣。

——蘇軾《八聲甘州·寄參寥子》

所以蘇軾詞中的高遠興象、大氣磅礴的氣勢,內容上的突破受柳詞影響巨大。但蘇軾比柳永更高明,柳永即便是再磅礴高遠的興象,最終還是迴歸了兒女之間纏綿的相思離別,始終沒有擺脫兒女私情。而蘇軾的詞徹底擺脫了閨情,整首詞像寫詩一樣抒發詞人的抱負和志向,在內容上,將詞詩化,是蘇軾的第二點成就,這一點直接改寫了詞史的發展。

37歲才開始學寫詞,為什麼“半路出家”的蘇東坡成就最高?

說完了內容,我們來看看境界,這一點其實在上面已經提到了,因為一切景語皆情語,所以高遠博大的興象自然不會落到小境界,小格局(但柳永的詞是個例外,因為柳永的生平經歷如此,他突破不了,他的滿腔柔情只能跟妓女訴說)。

蘇東坡不一樣。從小就以範滂為人生目標的蘇軾,註定是要成為屹立潮頭的時代巨人。自幼受儒家思想影響,以天下為己任。蘇軾的前半生時間都在忙著實現自己的政治理想,都在施行自己仁政愛人的政治主張,心中所想均是百姓安康,民生民情,所到之處均不遺餘力為百姓謀福祉。所以前半生的時間蘇軾雖然沒有時間寫詞,但從小就顯示出他博大的胸襟和高遠的志向。

另外一方面,蘇東坡從小就熟讀《莊子》,其後在密州期間又復讀幾次,《莊子》所描述的那種高遠的、不受約束的、超遠曠達的修養深深吸引和影響著蘇軾。

37歲才開始學寫詞,為什麼“半路出家”的蘇東坡成就最高?

除此之外,蘇軾還有一位好老師,文壇泰斗歐陽修,歐陽修是個很了不起的人,他對後生的提拔可以說到了無以復加的地步,唐宋八大家其中宋六家均出自其左右,蘇軾當年得他熱情獎掖得以名滿天下,他甚至說他要避讓,讓蘇軾出頭,足見其胸襟和遠見。

另外歐陽修身處逆境的曠達與自適,內心的悲哀憂苦能夠排遣,始終帶著一種賞玩的態度,這一點對蘇軾影響巨大。我們說蘇軾隨緣自適,樂觀曠達,很大一種程度上是對歐陽修的傳承,只是蘇軾是一個高明的人,他通常青出於藍而勝於藍。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間也”這是歐陽修的名句,但是你所不知的是當時歐陽修正遭受著怎樣的傷害,無論是心靈上還是仕途上。但他依然可以賞玩于山水之間。

37歲才開始學寫詞,為什麼“半路出家”的蘇東坡成就最高?

這一點蘇軾也表現得十分出色,絲毫不讓老師。

“烏臺詩案”後,蘇軾迎來人生的重要轉折點,本是人生的最低谷,但是蘇軾卻在詩詞創作上達到了巔峰。其後無論身處怎樣的逆境,蘇東坡總能以一種賞玩的態度淡然處之,總能與自己和解。

《定風波·莫聽穿林打葉聲》

序: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狽,餘獨不覺,已而遂晴,故作此詞。

莫聽穿林打葉聲,何妨吟嘯且徐行。竹杖芒鞋輕勝馬,誰怕?一蓑煙雨任平生。

料峭春風吹酒醒,微冷,山頭斜照卻相迎。回首向來蕭瑟處,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晴。

暴雨突襲,蘇東坡不慌不忙,一邊縱情吟唱,緩緩而行,並大聲問到,竹杖和草鞋輕捷得勝過騎馬,有什麼可怕的?閒看庭前花開花落,漫隨天上雲捲雲舒,既然暴風驟雨必將來臨,那就讓暴風雨來得更猛烈些吧。這種隨緣自適,這種曠達自若,連歐陽修也當避讓一頭,舍蘇東坡其誰?

37歲才開始學寫詞,為什麼“半路出家”的蘇東坡成就最高?

夜飲東坡醒復醉,歸來彷彿三更。家童鼻息已雷鳴。敲門都不應,倚杖聽江聲。

長恨此身非我有,何時忘卻營營。夜闌風靜縠紋平。小舟從此逝,江海寄餘生。

——蘇軾《臨江仙·夜飲東坡醒復醉》

蘇東坡的成就能如此之高,除上述三點外,還有最重要的一點是蘇軾心中始終裝著百姓,這也是為什麼歷史已經翻過了千載,蘇東坡的魅力絲毫不減當年。這一點,從他的詞裡亦可略窺一二。

《浣溪沙·簌簌衣巾落棗花》

序:徐門石潭謝雨,道上作五首。潭在城東二十里,常與泗水增減清濁相應。

簌簌衣巾落棗花,村南村北響繰車,牛衣古柳賣黃瓜。

酒困路長惟欲睡,日高人渴漫思茶。敲門試問野人家。

"
37歲才開始學寫詞,為什麼“半路出家”的蘇東坡成就最高?

文|丁十二


詞,作為詩歌衍生出的重要文學體裁,始於南樑,形成於唐代,五代十國發展迅速,至宋朝達到頂峰。故此後人多稱之為“宋詞”。

至北宋蘇軾,詞已在我國發展了數百年,前人大家有花間派溫庭筠、韋莊,南唐君臣李璟、馮延巳、李煜,以及北宋晏殊、歐陽修,柳永、張先等人。那麼為什麼“半路出家”的蘇東坡成就最高?

首先對蘇軾“半路出家”做個解釋。根據歷史記載,蘇軾於熙寧四年(公元1071年)通判杭州期間開始寫詞,當時蘇軾是37歲,而蘇軾於公元1101年去世,此時的蘇軾已走過人生大半光陰,此為其一;另外一方面是蘇軾在37歲時才開始學詞,而在他21歲時,對於會唱詞的堂兄,年輕的蘇軾充滿了欽羨,但那時候蘇軾確實不會。所以蘇軾只能算“半路出家”。這一點葉嘉瑩先生她的論蘇軾詞裡也說蘇軾是“小詞餘力開新境”。

因為蘇軾實在太優秀了,不僅文章寫得好,詩也寫得好,書法繪畫也好,太優秀太完美的一個人了。所以寫詞只是蘇軾有餘力而為之,就是那麼隨隨便便一寫,就成了千古第一大家,甚至超過其在詩文方面的成就。

37歲才開始學寫詞,為什麼“半路出家”的蘇東坡成就最高?

下面我們來看看蘇軾在詞方面的成就,蘇軾在詞的內容上徹底打破了“詞為豔科”的傳統牢籠,使詞成為一種獨立的抒情詩體,提高了詞的文學地位,改變了中國詞史的發展軌跡。但這不是蘇軾一蹴而就的。

在花間詞派溫庭筠、韋莊筆下,詞的內容鋪排上侷限於兒女私情,通篇都是“新帖繡羅儒,雙雙金鷓鴣”這類的語句。詞被框在了閨閣這一個狹小空間,自然也就束縛住了它的格局,所以詞始終是一種小姿態的形式,也僅在伶人樂官中間傳唱。這種形式一直到李後主,之前都沒有太大的改變。

小山重疊金明滅,鬢雲欲度香腮雪。懶起畫蛾眉,弄妝梳洗遲。

照花前後鏡,花面交相映。新帖繡羅襦,雙雙金鷓鴣。

——溫庭筠《菩薩蠻·小山重疊金明滅》

37歲才開始學寫詞,為什麼“半路出家”的蘇東坡成就最高?

王國維在《人間詞話》寫,詞至李後主而眼界始大,感慨遂深,遂變伶工之詞而為士大夫之詞。但李後主的詞雖然內容上跳脫出了閨閣這一個小空間,始終格局不大,只能說初露端倪,真正在內容上變得開闊起來,表現了高遠氣象,對蘇軾影響巨大的詞人是柳永。

蘇軾詞裡面的高遠氣象,大氣磅礴的景物描寫均是受到柳永的影響。我們知道柳永有一首詞《八聲甘州》,蘇軾對這首詞讚歎不已,稱“漸霜風悽緊,關河冷落,殘照當樓”一句不減唐人高處。唐人高處,指的就是高遠盛大的盛唐氣象。

對瀟瀟暮雨灑江天,一番洗清秋。漸霜風悽緊,關河冷落,殘照當樓。是處紅衰翠減,苒苒物華休。唯有長江水,無語東流。

不忍登高臨遠,望故鄉渺邈,歸思難收。嘆年來蹤跡,何事苦淹留?想佳人、妝樓顒望,誤幾回、天際識歸舟。爭知我,倚闌杆處,正恁凝愁!

——柳永《八聲甘州·對瀟瀟暮雨灑江天》

37歲才開始學寫詞,為什麼“半路出家”的蘇東坡成就最高?

所以蘇軾雖然看不起柳詞,但卻能認識到柳詞的高妙之處,並深受影響,學以致用。這就是蘇軾比常人高明不知道多少倍的地方。後蘇軾也寫了一首《八聲甘州》,開篇那樣開闊博大的對山水景物的描寫,不是受到柳詞啟發又是什麼?

有情風萬里卷潮來,無情送潮歸。問錢塘江上,西興浦口,幾度斜暉。不用思量今古,俯仰昔人非。誰似東坡老,白首忘機。

記取西湖西畔,正暮山好處,空翠煙霏。算詩人相得,如我與君稀。約他年、東還海道,願謝公、雅志莫相違。西州路,不應回首,為我沾衣。

——蘇軾《八聲甘州·寄參寥子》

所以蘇軾詞中的高遠興象、大氣磅礴的氣勢,內容上的突破受柳詞影響巨大。但蘇軾比柳永更高明,柳永即便是再磅礴高遠的興象,最終還是迴歸了兒女之間纏綿的相思離別,始終沒有擺脫兒女私情。而蘇軾的詞徹底擺脫了閨情,整首詞像寫詩一樣抒發詞人的抱負和志向,在內容上,將詞詩化,是蘇軾的第二點成就,這一點直接改寫了詞史的發展。

37歲才開始學寫詞,為什麼“半路出家”的蘇東坡成就最高?

說完了內容,我們來看看境界,這一點其實在上面已經提到了,因為一切景語皆情語,所以高遠博大的興象自然不會落到小境界,小格局(但柳永的詞是個例外,因為柳永的生平經歷如此,他突破不了,他的滿腔柔情只能跟妓女訴說)。

蘇東坡不一樣。從小就以範滂為人生目標的蘇軾,註定是要成為屹立潮頭的時代巨人。自幼受儒家思想影響,以天下為己任。蘇軾的前半生時間都在忙著實現自己的政治理想,都在施行自己仁政愛人的政治主張,心中所想均是百姓安康,民生民情,所到之處均不遺餘力為百姓謀福祉。所以前半生的時間蘇軾雖然沒有時間寫詞,但從小就顯示出他博大的胸襟和高遠的志向。

另外一方面,蘇東坡從小就熟讀《莊子》,其後在密州期間又復讀幾次,《莊子》所描述的那種高遠的、不受約束的、超遠曠達的修養深深吸引和影響著蘇軾。

37歲才開始學寫詞,為什麼“半路出家”的蘇東坡成就最高?

除此之外,蘇軾還有一位好老師,文壇泰斗歐陽修,歐陽修是個很了不起的人,他對後生的提拔可以說到了無以復加的地步,唐宋八大家其中宋六家均出自其左右,蘇軾當年得他熱情獎掖得以名滿天下,他甚至說他要避讓,讓蘇軾出頭,足見其胸襟和遠見。

另外歐陽修身處逆境的曠達與自適,內心的悲哀憂苦能夠排遣,始終帶著一種賞玩的態度,這一點對蘇軾影響巨大。我們說蘇軾隨緣自適,樂觀曠達,很大一種程度上是對歐陽修的傳承,只是蘇軾是一個高明的人,他通常青出於藍而勝於藍。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間也”這是歐陽修的名句,但是你所不知的是當時歐陽修正遭受著怎樣的傷害,無論是心靈上還是仕途上。但他依然可以賞玩于山水之間。

37歲才開始學寫詞,為什麼“半路出家”的蘇東坡成就最高?

這一點蘇軾也表現得十分出色,絲毫不讓老師。

“烏臺詩案”後,蘇軾迎來人生的重要轉折點,本是人生的最低谷,但是蘇軾卻在詩詞創作上達到了巔峰。其後無論身處怎樣的逆境,蘇東坡總能以一種賞玩的態度淡然處之,總能與自己和解。

《定風波·莫聽穿林打葉聲》

序: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狽,餘獨不覺,已而遂晴,故作此詞。

莫聽穿林打葉聲,何妨吟嘯且徐行。竹杖芒鞋輕勝馬,誰怕?一蓑煙雨任平生。

料峭春風吹酒醒,微冷,山頭斜照卻相迎。回首向來蕭瑟處,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晴。

暴雨突襲,蘇東坡不慌不忙,一邊縱情吟唱,緩緩而行,並大聲問到,竹杖和草鞋輕捷得勝過騎馬,有什麼可怕的?閒看庭前花開花落,漫隨天上雲捲雲舒,既然暴風驟雨必將來臨,那就讓暴風雨來得更猛烈些吧。這種隨緣自適,這種曠達自若,連歐陽修也當避讓一頭,舍蘇東坡其誰?

37歲才開始學寫詞,為什麼“半路出家”的蘇東坡成就最高?

夜飲東坡醒復醉,歸來彷彿三更。家童鼻息已雷鳴。敲門都不應,倚杖聽江聲。

長恨此身非我有,何時忘卻營營。夜闌風靜縠紋平。小舟從此逝,江海寄餘生。

——蘇軾《臨江仙·夜飲東坡醒復醉》

蘇東坡的成就能如此之高,除上述三點外,還有最重要的一點是蘇軾心中始終裝著百姓,這也是為什麼歷史已經翻過了千載,蘇東坡的魅力絲毫不減當年。這一點,從他的詞裡亦可略窺一二。

《浣溪沙·簌簌衣巾落棗花》

序:徐門石潭謝雨,道上作五首。潭在城東二十里,常與泗水增減清濁相應。

簌簌衣巾落棗花,村南村北響繰車,牛衣古柳賣黃瓜。

酒困路長惟欲睡,日高人渴漫思茶。敲門試問野人家。

37歲才開始學寫詞,為什麼“半路出家”的蘇東坡成就最高?

蘇東坡雖然“半路出家”,但他始終心懷天下,憂心蒼生,從小就樹立了遠大的人生理想,擁有博大的胸懷。由詩到詞,只是換了一種表達形式而已。加之其能兼納前人大家的高妙之處,融會貫通,推陳出新,最終開創出豪邁與婉約並濟的蘇詞風格。

在國外,有一句話叫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在中國,竊以為此句當為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蘇東坡。中國每一個人都可以在蘇東坡身上找到自己的影子,每一種人生境遇都可以在蘇東坡的詩詞中找到對應的人生軌跡像是穿越千年的對話,又像是和對面的自己私語。

人生若覺不快樂,只因未讀蘇東坡。這就是蘇東坡的魅力。這就是中華詩詞文化的魅力。


(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謝謝)

每天共話詩詞,關注十二讀書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