頭戴塑料袋坐火車,你見過嗎?

梭梭 二連浩特 植物 環境保護 內蒙古 中國青年網 2019-06-06

你是否經歷過

科幻片級別的沙塵暴

看看鐵路職工拍攝到的畫面

頭戴塑料袋坐火車,你見過嗎?

今天是第48個世界環境日

小編要跟你聊聊

鐵路人與風沙的故事

這裡曾是生命禁區

地處內蒙古深處

全長616公里的臨策鐵路

是拉動內蒙古西北地區

經濟發展的“騰飛線”

更是連接內蒙古西部

少數民族地區的“生命線”

頭戴塑料袋坐火車,你見過嗎?

臨策鐵路開通之初,四季風沙不斷,近80%的線路被黃沙掩埋,有些地方黃沙高出軌面1米多,列車根本無法通行。

頭戴塑料袋坐火車,你見過嗎?

類似的還有全長335.6公里的集二鐵路,這裡曾經“風捲黃沙彌漫天”,連續兩年發生沙害斷道301次。在那個年代,旅客乘車時總會準備上各種各樣的防沙裝備,比如塑料袋和雨衣……

頭戴塑料袋坐火車,你見過嗎?

1995年,旅客乘坐火車從集寧南到二連浩特,頭上套著塑料袋。

當遇到風沙掩埋鐵路線時

如果列車涉險通過積沙嚴重地段

很容易發生脫軌事故

這時就需要線路工隨時去現場

清除積沙、疏通線路

保證列車可以安全通行

頭戴塑料袋坐火車,你見過嗎?

開啟特殊使命

人工清沙工作量大、效率低,治標不治本。在與沙害的鬥爭中,這裡的鐵路人萌生了在沙漠中建綠洲的“瘋狂”想法。

頭戴塑料袋坐火車,你見過嗎?

臨策鐵路採用了

人工清沙、挖截沙溝、築擋沙牆

以及編制“高、中、低”

尼龍網格相配套的阻沙方式

同時在防沙網格中種下

耐旱易活的梭梭、檸條、紅柳等植物

利用這些耐旱植物的生長

有效鎖住沙地水分

形成區域性的“小生態”

頭戴塑料袋坐火車,你見過嗎?

經過與風沙的長期搏鬥

逐漸摸透了風沙的“脾氣”

鎖死了“沙老虎”

頭戴塑料袋坐火車,你見過嗎?

從整治初期至今,鐵路治沙人共清除線路積沙約240萬立方米,設置高沙障1618公里、防沙網格2300公頃,種植梭梭、檸條496.7公頃、播撒草籽315.25公頃。

最初開通時,沙害地段超65%,列車每天通行1對,現在線路沙害壓縮在約35%,線路暢通無阻,每日通行6至7對,均可按時到達。

頭戴塑料袋坐火車,你見過嗎?

高沙障和防沙網格將沙害阻擋在鐵道線百米之外。

上世紀70年代

鐵路人就開始與集二鐵路沿線的

土地沙化、荒漠化進行抗爭

頭戴塑料袋坐火車,你見過嗎?

以前治沙的方法就是一股腦種植抗旱耐沙化的綠色植物,經過數十年的不懈努力和探索,人們發明了多項治沙技術和治沙方式,“麥草方格”就是實現這一治沙奇蹟的法寶之一。

將麥草攔腰扎入沙子深約15釐米左右,麥草頭尾自然豎立合攏,橫1米、豎1米,交錯扎制,形成麥草方格。同時在方格中種植沙蒿、檸條等固沙樹種。在草格子遮蔽下,植被遇風吹不走,遇雨就能發芽生長,而麥草腐化後形成的“沙結皮”在固住流沙的同時,成為植物生長的養分。

頭戴塑料袋坐火車,你見過嗎?頭戴塑料袋坐火車,你見過嗎?頭戴塑料袋坐火車,你見過嗎?頭戴塑料袋坐火車,你見過嗎?

對沙害嚴重地段採取設置尼龍網格沙障、栽植高立式沙障、黏土覆蓋穩固沙源等措施,形成封沙育草帶、前沿阻沙帶、固沙防火帶、防護造林帶“四帶一體”的防風固沙科學防護體系。

頭戴塑料袋坐火車,你見過嗎?

如今,在集二鐵路沿線,黃色的沙地逐漸減小,綠色的草木由點連成線、由線串成片,部分區段甚至能看到綠樹成蔭的景象。

頭戴塑料袋坐火車,你見過嗎?頭戴塑料袋坐火車,你見過嗎?

截至2018年年底,集二鐵路沿線綠化率達87.3%,旅客的乘車環境也更加乾淨舒適。

頭戴塑料袋坐火車,你見過嗎?

鐵路兩側寬64至86米

長91.85公里的治沙防護林帶

為穿越渾善達克沙地

直通二連浩特鐵路新國門的列車

築起一道綠色安全屏障

頭戴塑料袋坐火車,你見過嗎?

2013年以來

呼和浩特局集團公司

植樹造林168公里,栽植樹木96萬株

播種草籽16500畝,飛播造林3600畝

綠化里程2047.78公里

金色沙海翻起了綠色波瀾

當你乘坐列車駛向沙漠深處時

一條條綠色屏障在沙海中不斷延伸

小編想說

所有的綠色都來之不易

如果你不能親手種下一棵小樹

還有很多方式可以選擇

比如乘坐公交、地鐵或騎車出行

讓我們共同踐行綠色生活

為環境保護出一份力吧!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