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讀《孫子兵法》——軍爭之難者,以迂為直,以患為利

孫子兵法 趙奢 曹操 廉頗 為你讀歷史 為你讀歷史 2017-09-08

兵法的設想都是完美的,只是一上了戰場,兵法全忘了。

原文

軍爭篇

孫子曰:凡用兵之法:將受命于軍,合軍聚眾,交和而舍,莫難於軍爭。

詳解

“軍爭”,曹操註解說:“兩軍爭勝。”虛實已定,然後可以與人爭利,所以在“虛實篇”之後。

合軍聚眾。

曹操註解說:“聚國人,結行伍,選部曲,起營為軍陣。”張預註解說:“合國人以為軍,聚兵眾以為陣。”就是全國動員,徵兵,然後成軍出兵。

交合而舍。

與敵人兩軍相對,紮下軍營。

曹操註解說:“軍門為和門,左右門為旗門,以車為營叫轅門,以人為營叫人門,兩軍相對為交合。”我們都知道呂布轅門射戟的故事,從曹操的註解就知道,不是軍營的門都叫轅門,是以車結的營才叫轅門。軍營的大門叫和門。何氏註解說:“和門相對,將合戰爭利,兵家難事也。”

莫難於軍爭。

曹操註解說:“從始受命,至於交合,軍爭難也。”梅堯臣注:“自受命至此,最為難。”張預註解:“與人相對而爭利,天下之至難也。”

就是說,難!難!難!

前面《計篇》,運籌於帷幄之中,再難也是在帷幄之中,沒啥危險。

之後《作戰篇》《謀攻篇》,資源充足,還能吃敵人的,打得贏就打,打不贏肯定能跑掉;《形篇》《勢篇》,講形勢,講排兵佈陣定計策;《虛實篇》,講探他虛實,調動敵人,避實擊虛。

說起來都挺爽,先是不戰而屈人之兵,不用動手,他自己就投降。

即使要戰,也是立於不敗之地,先勝後戰,贏了再打。

排兵佈陣,奇正之 變,變幻無窮,敵莫能測。

虛實之間,調動得敵人比親兒子還聽話,調動到敵虛我實,我以實擊虛,以石擊卵,打他個落花流水。

但是,你懂的,別人也懂;你會的,別人也會;你在做的,別人也在做,可能比你做得還好。所以要“爭”,爭勇鬥智,爭先恐後。到了戰場了,兩軍對壘了,要開始軍爭了,那才是天下最難最難的啊!

毛澤東說:“一上了戰場,兵法全忘了。”該怎麼打?有哪些原則、注意事項?《軍爭篇》就講這個。

走彎路是走路的一部分,花冤枉錢是花錢的一部分,都必不可少。

該認輸得認輸,該認栽則認栽,該服氣得服氣,別不服,別想撈回來,特別是不能下老本去撈。

解讀《孫子兵法》——軍爭之難者,以迂為直,以患為利

原文

軍爭之難者,以迂為直,以患為利。故迂其途,而誘之以利,後人發,先人至,此知迂直之計者也。

詳解

以迂為直。

兩點之間,不是直線最短,表面上迂迴的彎路,實際上是最便利的直路。為什麼呢,因為有地形,有敵形,走直線你過不去。

這複雜的地形和千變萬化的地形中,哪一條路是最近的路呢?就要以迂為直,彎路就是近路。看足球賽就好了,沒有人能從己方後場一路直線攻進對方大門,每一次帶球傳球,都是以迂為直。就算球王貝利,一路直攻,自己把球帶進對方大門去,他的每一腳盤帶,還是以迂為直。

“以患為利”,把困難變為有利。

迂其途,而誘之以利,後人發,先人至。

故意遠遠地迂迴,讓對方感覺我們不會過去,再用假動作,用小利牽制對方,然後突然間道插進去,就能後發先至。

曹操註解說:“迂其途者,示之遠也。後人發,先人至者,明於度數,先知遠近之計也。”遠遠地迂迴,是讓對方感覺我很遠,放鬆警惕。能後發先至,是因為我早已度量好地形,知道哪兒遠哪兒近,從哪兒穿插過去。

戰例是趙奢破秦軍。

趙奢,就是那個著名的紙上談兵的趙括的父親,不過他是真名將。

秦伐韓,駐軍在閼與。趙惠文王要去救。問廉頗,廉頗說,道遠險狹,難救。問樂乘,看法跟廉頗一樣。再問趙奢,趙奢說,狹路相逢勇者勝,我去。

秦國知道趙國發兵,於是再出一支軍駐紮武安城西,和閼與成掎角之勢。

這仗,更難打了。

趙奢受命于軍,合軍聚眾,出邯鄲城只三十里,紮下大營,不走了。傳下軍令:“有來妄言軍事的,斬!”

這時秦軍勢大,武安城外秦軍中擊鼓勒兵,城內屋瓦皆震。

趙軍中有一將看主帥按兵不動,憂心如焚,冒死進諫,請戰救武安!趙奢知他是個好人,但是正等他這樣的好人送人頭來一用,成其以迂為直之計,立即喝令把他推出去斬了。

趙奢一駐,就駐了二十八天,還在加固營壘,根本沒有出戰的意思。秦軍派間諜來,趙奢更是傾情表演,讓他死心塌地相信趙軍不會出戰。

秦將聞報大喜,認為趙軍只是應付一下韓國的求救,並不願也不敢真來作戰。

趙奢這邊,前腳送走秦國間諜,後腳就“卷甲而趨”,捲起盔甲輕裝急行軍,兩天一夜,沒遇到任何抵抗埋伏,就安全到達閼與。

他也沒直接到達閼與城,離城還有五十里就停下來紮營,選擇有利地形。這時又有一位軍士,叫許歷,冒死進言,說:“先據北山者勝。”趙奢一聽,說得對!派一萬人,佔了北山制高點。許歷說:“我話說完了,請受死。”趙奢問:“受什麼死?”許歷說:“您的軍法呀!妄言軍事者斬。”趙奢說:“回邯鄲再說。”回邯鄲後許歷得了封賞,受封為國尉。

秦軍聽說趙奢已經到了閼與,大驚失色,趕忙撤了武安軍來救,趙奢佔據有利地形,大破秦軍,閼與之圍遂解。

這一仗打得有味道。

“卷甲而趨”,是很危險的,兩天一夜的急行軍,遠離後方,輜重沒有,士卒疲憊,如果這麼衝到閼與城下,和秦軍直接遭遇,趙奢恐怕也要被人擒了。妙就妙在他離城五十里就紮營,工事陣地都弄好了,再等秦軍來。這就符合了《虛實篇》說的:“先處戰地而待敵者佚,後處戰地而趨敵者勞”。本來趙軍是勞,勞累得不得了,但他不到城下,距離五十里停下來,留五十里給秦軍跑跑馬拉松,消耗消耗,把自己變成了以逸待勞。

在《虛實篇》裡我們還學過,李靖點評的,千章萬句不出那一句——“致人而不致於人”。調動別人,別被別人調動。秦軍本來都給他安排好了,是要調動趙奢。秦軍在閼與、武安成掎角之勢,就等著圍點打援,在半途消滅趙奢。結果他以迂為直,神兵天降,沒逮到他。而他擺好戰場後,變成秦軍被他調動,他請客,秦軍來吃飯了。

還有一句《虛實篇》裡學的:“故知戰之地,知戰之日,則可千里而會戰。”趙奢把時間、地點都選好了。

但是,有一個問題——

秦軍不來怎麼辦?

知道趙奢以迂為直得計,到了閼與,秦將其實還可以多想一想。你到了就到了唄。算算日子,一支孤軍,沒有糧草輜重,能怎麼樣?觀察觀察再說。但秦將慌了神,因為事情出乎預料,他就不知道趙奢其他還有什麼動作,於是慌忙撲過來,打,就大敗而回了。

別人不中計,這是個問題。之前學過王陽明平寧王之亂的戰例。王陽明手裡就一張牌,打南昌,等寧王回來救。這也是以迂為直。如果寧王不回來呢?寧王的謀士都向他進諫:南昌丟了就丟了,打下南京就做皇帝,那時候南昌還不傳檄而定嗎?但是寧王慌了神,回來了,回來送死。

都是慌不擇路。

不能慌,要能認輸,能認栽。前面我栽了,認了。在新形勢下想想怎麼辦。別老想把前面的撈回來,並且下老本去撈,那就是要輸得精光了。

解讀《孫子兵法》——軍爭之難者,以迂為直,以患為利

圖片來源自網絡

最後說點題外話,以迂為直,還是想要直。但人生之路,成長之路,本來就是彎彎曲曲,進進退退,沒有一帆風順直的。所以要有一個基本認識。彎路也是路,冤枉錢也是錢。不走彎路,就沒有路。不花冤枉錢,就花不了對的錢。

行軍是戰鬥的一部分,宿營是戰鬥的一部分。再往前推,會發現訓練也是戰鬥的一部分,甚至也是比戰鬥本身更重要的部分。最不重要的就是戰鬥本身,一切都在之前決定了。但我們平時聽到的,都是戰鬥故事,部分行軍故事,很少宿營故事,幾乎沒有訓練故事,因為訓練沒故事。所以功夫都在沒故事的地方。這就是《孫子兵法》說的,善戰者,無智名,無勇功。真英雄,沒故事。

-END-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