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大人物》看翻拍電影如何做好土味改編

在歷年國產翻拍電影都口碑遇冷的情況下,現實主義題材中僅有幾部電影強勢逆襲,除了翻拍自《消失的女人》的《找到你》以外,今年一月份上映的《大人物》也同樣獲得了廣泛好評。豆瓣評分6.6,上映八天票房破兩億的成績都證實這部電影避開了“翻拍片難成功”的厄運宿命,究其根本,影片的成功之處就在於其本土化的改編上。


從《大人物》看翻拍電影如何做好土味改編


電影從一起假幣案展開,主角孫大聖作為一名便衣刑警勇闖賊窩、激鬥罪犯,之後在幫助好友的過程中逐漸和地產商富二代趙泰槓上了,為了將其所做的一系列陰暗齷齪的違法行徑公之於眾,孫大聖以身犯險、執意辦案,拿起了他的正義之劍。相較於韓國的原版電影《老手》,《大人物》的情節節奏較為鬆弛,人物更具生活氣息,許多小細節的改編也為其增分不少,在眾多電影因素的本土改編之下,該片整體呈現出一種行雲流水的成熟姿態,從情節和情感兩方面滿足了觀眾酣暢淋漓的觀影體驗。


從《大人物》看翻拍電影如何做好土味改編


01

合理化敘事節奏與本土化情節改編

在文化產品的改編之中,如何平衡各要素是電影創作者思考的主要方向。電影《大人物》在情節上也與原作有所不同,最明顯的就是摒棄了官商勾結的情節段落,這種基於國內情況的情節改編一方面迎合了國家推崇的主旋律價值觀,另一方面也簡化了電影本身的敘事複雜性。首先,電影本就在人物上進行了大幅度的改編和重組,如果再按照原本的情節走向去安排,電影的情節就會過度繁瑣,且不符合本土化改編之後的反派形象。試想,只會用金錢解決一切的巨嬰趙泰,有什麼頭腦和計謀去收買刑警高官呢?當然,這樣過於理想化的情節改編也讓人詬病,從個人意志上升到國家後盾的解決事件方式很難讓人信服。


從《大人物》看翻拍電影如何做好土味改編


《大人物》在敘事節奏上鬆弛得當,在迎合觀眾的觀影口味上做到了合理化改編。電影除了將敘事中心放在敘事主體上,讓觀眾緊緊跟隨著孫大聖的腳步去看整個事件的發生和解決,也在逐漸深入的情節中適當加入了一些令人忍俊不禁的小情節。比如在漁船追凶的情節段落裡,刑警隊長老吳就在與歹徒搏鬥的過程中差點被匕首插進屁股,本來打鬥場面的刺激氛圍一瞬間就得到了不少的情緒緩衝,令觀眾忍俊不禁。這種合理化的電影節奏促使本片的敘事風格從持續嚴肅緊張轉向了鬆弛有序,在緊湊情節之外添加了足夠的包袱和笑點,給觀眾緊繃的情緒提供了過渡緩衝的時間。

鬆弛有度的節奏和詳略得當的情節相互搭配,使電影整體的風格達到了高度統一。


從《大人物》看翻拍電影如何做好土味改編


02

生活化的正面小人物與戲劇化的反面人物

秉持正義卻性格衝動的主角搭配行事乖張卻有辛酸過往的反派,性格上的缺陷非但沒有為其減分,反而使人物更具真實性,這樣的組合勢必會引起一系列化學反應。

嫉惡如仇卻行動魯莽的主角,本是很尋常的正面人物性格,但是在本土化改編中,孫大聖偶爾的自嘲和不著調行為使得這一人物更加貼近我們的生活。尤其是影片一開始的那場戲,孫大聖從滿是冰塊的車廂中下來,本是為了抓捕罪犯,卻在第一時間向罪犯要手機充電器,相信很多觀眾都一時不清楚這個人物的行事目的,緊接著他用充好電的手機給其隊長打電話、拍照取證,我們才知道他原來是一個便衣刑警。結合孫大聖前後的行為和目的,落差感帶來的笑點一來就拉近了觀眾和主角的距離,給大家腦海中的主角形象打上了“接地氣”的標籤,之後帥氣利落的打鬥場面更是直接拔高了孫大聖的正面形象,這都方便了人物此後的性格完善。


從《大人物》看翻拍電影如何做好土味改編


被生活瑣事和生活難題困住的人物才更具有生活氣息,在性格之外,孫大聖也和普通人一樣,面臨家庭、工作兩方面的壓力,既要為學區房的事煩心又不願在權貴前曲意逢迎,既想伸張正義又處處受制於上司,儘管最後真相大白——上司的行為有更高的目的,我們也會對處在同樣生活困境中的主角產生同情。


從《大人物》看翻拍電影如何做好土味改編


不同於原作《老手》中陰冷瘋狂的反派,包貝爾飾演的偏執敏感的巨嬰反派更有新意,偏執暴戾的性格源於備受歧視的次子身份,在家庭中地位不高、在公司裡更不受重視的處境加劇了趙泰內心的自卑,因此他才用金錢和暴力來武裝自己,同時也對所有和自己作對的人報以深深的仇視和怨恨。在他的想法中,“能夠用金錢解決的事都不是事”,信奉金錢至上原則,忽視個體情感和生命感受,認為自己就是“大人物”,這是一種個別特點突出的典型戲劇性性格。


從《大人物》看翻拍電影如何做好土味改編


但是,電影並沒有對反派內心的辛酸過往進行深挖,一方面是為了著重刻畫趙泰的反面人物形象,另一方面也是在為電影情節的發展和情感的宣洩做鋪墊。反叛越面目可憎,正派打倒反派才會在情感上更有感染力、使觀眾的觀感更暢快。尤其是在這種商業片中,簡單的正反二元對立原則才更適合用來敘事,一旦觀眾對反派的同情大過了仇視,那麼這部電影的後續情節就無法按照預期進行,畢竟國內商業電影的重點並非關注個體感受、挖掘生命意義,而是講好一個吸引人的故事。

特點突出的正反派組合使電影的戲劇衝突更具張力,在足夠完整的敘事條件下,觀眾很難不與個別角色產生共情、不被情節氛圍所感染。


從《大人物》看翻拍電影如何做好土味改編


03

象徵性人物細節與真實性環境細節

近年來,幾乎所有的電影都試圖在高大全的正面人物形象上做文章,從其性格缺陷出發,努力讓人物不那麼虛假,《大人物》中的孫大聖形象完成度就很高。首先,敢於同天抗爭、自由叛逆的孫悟空形象本就深深的印刻在每一個國人的心裡,所以,和孫悟空近似的名字、在電影的舞臺劇片段中穿著猴子戲服等等細節都賦予了孫大聖這一形象不少象徵意義,讓觀眾不由自主地相信他也是那個勇往直前、充滿抗爭力的人物。內部性格、外部困境都很討巧的人物設定再加上為數不多的象徵意義,造就了孫大聖不僅真實而且極具感染力的正面人物形象。


從《大人物》看翻拍電影如何做好土味改編


電影將學區房、強拆、富二代等等生活中的情景放在了故事背景之中,通過國內社會風貌的小細節將電影的現實環境填充得更為真實可信,打破了翻拍電影與原作在國別上的文化隔閡,觀眾的接受度也因此變得更高。其中,尤其令筆者動容的就是修車工人陳勇強面對已成廢墟的家時,黑暗空洞的廢墟近景和燈火通明的城市遠景同處一個鏡頭,人物臉上那副茫然無措的表情和透著隱約哀怨的眼神,足夠打動所有觀眾。這種既包含了人物也包含了環境的鏡頭細節真正展現出了殘酷的現實。


從《大人物》看翻拍電影如何做好土味改編


從細節處著手的改編更具代表性,更能看出翻拍電影的完成度之高。

電影《找到你》同樣是從情節和人物兩個方面進行改編,在情節大致走向上保持不變,簡化部分情節,將人物複雜化,再從社會風貌中尋找可以借鑑改編的本土因素。在這樣的改編方式之下,《大人物》真正具有創新意義的就不再是“對世俗大人物看法”的主題了,而是其值得借鑑的對人物和情節的再創作經驗。

鋒頭

鋒頭:做有態度的文娛評論平臺

文娛評說 | 收視輿情 | 影視圈論 | 藝考編導

投稿 合作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