號稱知己知彼,百戰不殆的孫武,為什麼職業生涯以失敗告終?

兵法盛典,商業天條,宦海權術,處世必讀,這正是《孫子兵法》,一部論語治天下,一部周易講世界,一部《孫子兵法》,不僅在軍事有大智慧,更是能運用的生活中的每個角落。

兵法大師孫武下落成疑

春秋戰國,百家爭鳴,孫武便是兵家代表人,他是百世兵家之師,東方兵學之鼻祖,兵家至聖孫武,堪稱此號。可是,這麼多的稱號,卻沒有一個是統領之贊,這對於一個軍事家來說,著實奇怪。

號稱知己知彼,百戰不殆的孫武,為什麼職業生涯以失敗告終?

由於歷史的斷層,孫武究竟在何時出生已經無法考量,我們只知道孫武於公元前512年開始展露自己的頭角,當時吳王與伍子胥商議準備向西進兵,而伍子胥連續7次向吳王推薦孫武,這才使得孫武正式走向歷史的舞臺,當時的孫武已經寫有《孫子兵法》,他帶著自己的著作前來見吳王,這使得吳王暗暗點頭,認為這著實是一位人才。每次吳王與孫武探討政治軍事類問題的時候,都能夠為自己帶來滿意的解答。

等到孫武50多歲的時候,自己的好友伍子胥被殺,面對好友的悄然離世,孫武也無心再為吳國出力,轉而隱居他鄉專心著作,訂正自己的兵法。

然而這只是其中的一種說法,還有另一種說法就是伍子胥離開人世之後,孫武就因為過於悲痛而鬱郁離世。

無論哪種說法,大家都意識到一個事情:孫武下落不明,在歷史上沒有了記載,是在孫武攻破楚國之後的這一個時間段,在此之後究竟發生了什麼?而且,孫武好似在自己的領兵職場中,並未有所太多建樹,這究竟為何?

孫武被秦楚擊敗始末

孫武在攻破楚國之後下落不明,很可能是因為秦國派出作戰的部隊交戰中失利,甚至全軍覆沒,這樣的指揮失誤讓孫武遭到了吳王的懲罰,最輕微的懲罰就是將這一個統領三軍的統帥流放在外,使他一輩子不能再帶兵打仗,最嚴重的懲罰,也有可能被直接斬於陣前。

號稱知己知彼,百戰不殆的孫武,為什麼職業生涯以失敗告終?

這並非譁眾取寵的無稽之談,我們細細分析,在歷史上有文字的記載當中,孫武唯一一次獨立指揮作戰是攻克舒城之戰,在這一場戰役中,孫武私自決定斬殺了兩個吳國叛將。有人會說孫武也參與了擊破楚國首都的柏舉之戰,可是在這一場戰役中,孫武並沒有擔任主帥一職,主帥是當時的吳王,當時獲得破城首功的是吳王的親戚,孫武雖然在行軍的隊伍當中,可是他只是跟從部隊進行戰鬥而已,並沒有任何的實權職位。

孫武絕不是一個傳統意義上的好人,吳國在擊破了楚國的首都之後,做出了許多天怒人怨的事情,違背了當時承傳春秋各國數百年的禮法,吳國燒燬了楚國的宗廟,挖出了楚王的墳墓,面對百姓燒殺劫掠無惡不作,吳國上上下下,從將領到尋常的士兵,都把楚國所有的人當成奴隸乃至貨物來看待,這樣違背常理乃至天道的做法,自然激起了楚國民眾的反抗。

號稱知己知彼,百戰不殆的孫武,為什麼職業生涯以失敗告終?

可是這樣的反抗,只是惹得吳國上上下下哈哈一笑,他們認為自己的目的達到了,而孫武這個時候在幹嘛呢?

《孫子兵法》有云:廉潔可辱,愛民可煩,這句話出自九變篇,全句為:故將有五危,必死可殺,必生可虜,忿速可侮,廉潔可辱,愛民可煩。

也就是說孫武把廉潔以及愛民看成了一個統率全軍將領的致命弱點,一個將領有五個致命的弱點,其中一個就是清廉,如果自己清廉,就有可能被侮辱,如果自己愛護民眾,就有可能被無端的事情給打擾,這對於一個一心只能放在戰鬥中的將軍來說,是十分要不得的。而吳國的種種作為在孫武看來十分正確,獲勝了,就要乘勝追擊,不擇手段地打擊敵人的士氣,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只有將敵人連根拔起,從心理上摧毀了敵人,那麼這才是真正的最終勝利。

在孫武之前的兵法,都以仁愛為根本,只有仁愛,才能夠治理一個國家,只有仁愛,才能夠收服敵人的心,讓敵人由俘虜變成自己的士兵,加強自己的有生力量,而孫子則不一樣,他主張:

兵者,詭道也。故能而示之不能,用而示之不用,近而示之遠,遠而示之近。

按照後世的種種戰鬥情況來看,孫武的這種認知是絕對正確的,用不斷的假情報來迷惑敵人,用兵之法就是讓別人摸不到自己的門路。他既然主張這一個做法,那麼在當時也一定有人熟讀他的兵書,這樣的思路給當時禮儀化的貴族作戰開闢了一個血腥的先河,知己知彼,百戰不殆,敵人一定也會了解孫武。

從這個時候開始,文明又公式化的貴族之間的文明戰鬥開始從歷史的長河中消逝,從而變成殘酷的冷兵器刀刀見血的戰鬥,戰爭不再是走一個過場,而是真正的開始用陰謀詭計,這種陰謀詭計,極有可能反用到了孫武自己的身上。

吳國的這種做法,讓所有的國家感到不齒,這其中甚至包含了秦國,當時楚國的大臣向秦國哭訴吳國的這種行為,而秦國則派出大約37,500人救援楚國,與之前的作戰不同,這一次,大義站到了秦國身邊,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秦國和楚國這一次是得道的一方。

當時的吳國上下,已經有一些居功自傲的情緒蔓延,他們認為自己已經是世界上最為強大的軍隊,沒有人能夠戰勝不敗之師,可是現實給了他們迎頭一擊,吳王被秦楚聯軍給擊傷。而吳國手下的大將夫概認為現在的吳國大勢已去,與其回去等一個必死的結局,不如自己拼手一搏,於是便自稱為王,現在的情況對於吳國來說並不樂觀,內憂外患接踵而至,外有秦楚聯軍,內有夫概叛亂。

面對這樣的困境,留給吳國的有生戰鬥力量已經所剩無幾,他們不得不放棄了吞併楚國的宏大願望,只能收縮戰鬥陣地,力求守住自己的首都,然而秦楚聯軍直搗黃龍,伍子胥和孫武的部隊被秦楚聯軍大敗,吳國只能迅速撤離,甚至連己方屍骨都不曾來得及收斂。

號稱知己知彼,百戰不殆的孫武,為什麼職業生涯以失敗告終?

從這場戰役之後,伍子胥繼續活躍於歷史的舞臺當中,而有關孫武的記載卻變得少之又少,因此甚至有人推測,歷史中的伍子胥與孫武本就是一人,因為在明文記載的伍子胥死亡之後,孫武也真正地死去或歸隱山林了。

可更有可能的是,在這場戰役之後,孫武遭到了吳王的處罰,這便是孫武職場失敗原因之其一。言而簡之,孫武無法在真正的戰場中展現自己天馬行空的智慧。

《孫子兵法》與紙上談兵

那麼,孫武不變成僅僅會紙上談兵的廢人了嗎?

我們先排除伍子胥與孫武本就是一人的離奇想法,孫武在紙上談的這個兵,已然名流千古,而趙括紙上談兵,則註定遺憾萬年。從先賢帝王到現在的各位政治家,都對《孫子兵法》這一部著作推崇之至,要知道,這一部兵法僅僅有6000多字,可是能夠橫跨2500年的歷史長河而永垂不朽,可見其影響之宏偉。

按照正常的邏輯思路來想,能著有如此恐怖兵法的人,一定是一位偉大將領,可是孫子在完成這部兵法之前,幾乎沒有進行過一次真正的實地作戰,這部作品的完成全靠孫武不斷地在頭腦中進行模擬作戰推演,不管怎麼說,這部作品的出現都是紙上談兵或燃心燒腦的結果。

號稱知己知彼,百戰不殆的孫武,為什麼職業生涯以失敗告終?

為什麼孫武談兵就能談到如此高的境界,而趙括談兵卻只是惹人一笑呢?

歷史上有關孫武的記載少之又少,對於孫武如何練兵更是幾乎沒有記載,唯一一個有明文記載的便是大家耳熟能詳的孫武幫女子練兵,這個事情可以說是孫武表露自己用兵之法的體現,也可以說是孫武剛愎自用的側面表現。

當年吳王讓孫武幫助自己時以開玩笑的方式詢問他,能不幫助自己練一支全部由女子組成的部隊,本是開玩笑,卻沒想到孫武居然應聲答應,於是,吳王就選出了180名宮女交給了孫武。

剛開始的時候所有人包括吳王都認為,孫武僅在取悅自己,並非真正的按照部隊的做法來訓練,於是所有的宮女便嬉戲打鬧,沒有人聽孫武的訓練準則。吳王看到這個情況既是給自己當成一個笑話來看,同時也真的想知道面對這樣的情況,孫武該如何處理?

訓練部隊一定要有嚴明的紀律,軍人以服從命令為天職,所以即便是他的手下是吳王的宮女,也不會手下留情,於是孫武就選出了在這些女子中玩得最嗨的兩個人當作雞,殺了給猴看。挑出來的這兩個人正是吳王的嬪妃,吳王看出來了,孫武要殺這兩個人並不是開玩笑語,於是向前為她們求情,而孫武卻以一句“將在外軍令有所不受”而斷然拒絕,便把這兩個人毫不猶豫地給殺掉了。

孫武在用兵上確實有一些自己獨到的思路,可是他在用人以及為人處事上,就不顯得那麼成熟了,就從這一個事件可以看出,孫武斬殺的不僅是吳王的嬪妃,更是吳王的面子,在眾目睽睽之下被手下的一個幕僚給斬殺了自己最心愛的女人,對於一個帝王來說,是多麼顏面盡失的一件事。

號稱知己知彼,百戰不殆的孫武,為什麼職業生涯以失敗告終?

除此以外,在上文所述的攻克舒城之戰時,孫武也是私自決定,斬殺了兩個將領,確實如他所說將在外軍令有所不受,可是這樣的種種作為,明顯已經超出了一個帝王能夠忍受的極限。

孫武寫出《孫子兵法》也確確實實是在紙上談兵,因為他沒有任何的實際經驗,為人處事也應該是一個兵家大者所能夠了解的基礎事件之一,孫武在為人處事上就已經落下一籌,打仗不僅僅是要兩軍對壘,更多的是人與人之間心理的較量,如何派遣使者,以怎麼樣的方式勸說敵人投降。“不戰而屈人之兵”的確是孫武說的,這句話也確確實實的有道理,但是如何實行,孫武並沒有一個明確的方法,可以說孫武在寫出這句話的時候,他只是明白這樣做是正確的,可是並沒有一個明確的具體思路。

難道就因為這樣我們就要否定孫武了嗎?否定孫武是兵家至聖了嗎?

答案是否定的,我們無法否認孫子兵法在中國乃至世界軍事文化史中起到的積極作用。孫武的紙上談兵與趙括的紙上談兵截然不同,孫武與趙括唯一的相同點便是兩人都沒有進行過實地的帶兵打仗。

趙括在紙上談兵的時候,只是簡簡單單的把前人的兵法給背誦下來罷了,這樣的情況,如果是在下棋或者進行沙盤模擬推演的時候,也許能有一定的效果,而戰爭並不是簡簡單單的數據,隨機應變是戰場上將領的基礎素質之一。

而孫武的紙上談兵,來源於孫武對種戰術理念的思想以及設想,更多的是戰術上的創新,在當時打仗只是貴族之間的一個人命遊戲,並沒有什麼陰謀詭計,而孫武則想出了相關的戰法,讓他在戰鬥方面做出了一個創新,這一個創新領先了世界至少2500年。

這便是孫武在領兵職場上失敗的原因之二。孫武無法揣摩他人的內心意圖,只能按照自己的意願來行事。

結語:

從孫武真正走向戰場的種種事實我們也可以得出結論,他並不是一個優秀的指揮,唯一一次獨立的帶兵打仗,還把兩個叛徒給私自殺掉了,他太過武斷,也太過自信,而接下來面對秦楚聯軍的陣勢來說,他沒有獲得勝利,也許是天時地利人和都不在他那一方。最終的結果就是孫武所帶領的部隊,幾乎全軍覆沒。

是故,紙上談兵這一個說法來形容孫武並不過分,孫武在領兵作戰的經驗上實在是太少了,他始終沒有明白,打仗靠的不僅僅是一個人的本領,也許孫武有驚世之才,可是,在戰爭中還沒有成長起來的他,就被無情的在心理層面抹殺掉了。

號稱知己知彼,百戰不殆的孫武,為什麼職業生涯以失敗告終?

孫武所創作的《孫子兵法》確確實實為世界人類文明帶來了不可磨滅的貢獻,可是我們不能夠因此就說明孫武是全能的,就像上文所述那樣,想要取得一場戰鬥的勝利,靠的永遠是一個有機整體,而不是一個人有多少的才學,雖然在領兵打仗上,他沒有辦法名垂千古,在自己的職業生涯上,也一敗再敗,可是他的無上智慧卻為世界的人類帶來了貢獻。

參考資料:《孫子兵法與三十六計》,《左傳》,《吳越春秋》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