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成功有多難?為何說即使日本北上蘇聯也一樣難逃失敗命運?

關於日本北上進攻蘇聯的問題,靜夜史在先前的文章中已經做過多次分析:

日本成功有多難?為何說即使日本北上蘇聯也一樣難逃失敗命運?

如果日本執意北上進攻蘇聯,那麼他的覆滅節奏將大大提前。

為什麼這麼說呢?靜夜史認為有以下原因:

1、德日兩國各懷鬼胎

很多人說,在蘇德兩軍鏖戰莫斯科時,日本要是能夠夠義氣地在蘇聯的遠東插上一刀,讓蘇聯腹背受敵,那形勢將會大不相同。

但事實證明:這隻能是德國的一廂情願。

對於身處歐洲十字中心且資源匱乏,國土面積狹小的德國而言,向東進攻蘇聯是解決土地和資源問題的最佳途徑,蘇聯廣袤的國土面積和豐富的資源是德國能夠維持戰爭的最重要本錢。

日本成功有多難?為何說即使日本北上蘇聯也一樣難逃失敗命運?

但是日本並不需要呀,首先日本已經侵佔了東北,華北,華中,華南等大部分地區,我國的豐富資源能夠維持日軍相當長時間的作戰需要。而最緊俏的石油資源,雖然在我國境內並未找到,但是東南亞的大型油田完全可以滿足。

那麼問題來了,作為海洋大國的日本,到底是利用海上實力拿下東南亞油田,還是捨近求遠,配合德國夾擊蘇聯,拿下蘇聯的裡海油田呢?

要知道在實現瓜分世界的偉大理想前,德日兩國首先要解決的是自己的生存問題。

所以於情於理,日本都不會北上進攻蘇聯。即使日本不情願地北上,也會因為和德國戰略格格不入,最終雙方無法默契配合。

日本成功有多難?為何說即使日本北上蘇聯也一樣難逃失敗命運?

2、蘇聯沒那麼容易失敗

1939年5月爆發的諾門坎戰役給號稱“皇軍之花”的關東軍以刻骨銘心的印象,雖然蘇聯傷亡同樣慘重,但明顯日軍更容易倒下。

即使是莫斯科會戰,蘇聯命懸一線時,蘇聯遠東軍區的部隊仍然保持了百萬數量的規模。儘管30萬西伯利亞師調往西線,遠東軍區很多士兵都是徵召的退伍軍人,但仍然能夠讓日軍望而卻步。

很多人說真正讓日軍不敢北上的原因是蘇聯恐怖的工業能力,這種說法很有道理,但真正能夠保證蘇聯不死的,是更為恐怖的斯大林模式。

作為蘇聯第二代領導人,斯大林在其執政生涯裡,為應對蘇聯複雜的國內外形勢,確立了高度集中的斯大林模式。這種模式最大的特點就是高度集中,尤其是在國家面臨生死存亡的關鍵時刻。

日本成功有多難?為何說即使日本北上蘇聯也一樣難逃失敗命運?

所以蘇聯才能夠在德國的瘋狂進攻下實現絕地反擊。如果日本強行進攻蘇聯,可能也會迅速拿下大部分遠東地區,但只要斯大林模式存在,蘇聯就能夠集中所有力量,將日軍徹底趕出蘇聯領土。而且在蘇聯大工業的支撐下,能夠對日軍造成更大的傷亡,使日本更快覆滅。

進攻遠東,對於日軍而言絕對是得不償失的,蘇聯恐怖的戰略縱深以及天寒地凍的惡劣環境,足以拖垮已經將戰線拉得很長的日軍。

3、美國因素始終存在

德日夾擊蘇聯,絕對不是德蘇日三國之間的事情,作為世界大戰,各大國毫無例外都被捲入其中,尤其是美國。

而作為綜合國力遠遠高於德日的國家,美國的選隊將會直接影響二戰的結局。

日本成功有多難?為何說即使日本北上蘇聯也一樣難逃失敗命運?

在1941年珍珠港事件爆發前,美國通過《租借法案》對同盟國進行廣泛的援助。莫斯科會戰結束後,蘇聯成為美國的主要援助國之一。

這就非常尷尬了,因為德日兩國可以夾擊蘇聯,但卻不能阻止美國對蘇聯的大力援助。而因為蘇聯在抗擊法西斯戰爭中發揮的巨大作用,使得美國對蘇聯的援助不斷加碼。蘇聯不僅沒有被德國法西斯打垮,反而迅速恢復了生產能力,成為抵抗法西斯的重要力量。

美國等西方國家和蘇聯的聯合,意味著資本主義世界和共產主義的矛盾已經轉化為法西斯陣營和反法西斯陣營之間的矛盾。

在這樣的形勢下,不僅蘇聯內部不會崩塌,外部的反法西斯同盟也不希望它倒下。所以德日夾擊蘇聯是絕對無法將蘇聯消滅的。尤其是日本,不僅無法消滅蘇聯,還可能過早的將自己送上滅亡之路。

日本成功有多難?為何說即使日本北上蘇聯也一樣難逃失敗命運?

所以最終日本選擇掉頭南下。

某種程度上說,日本南下挑戰美國,不是單純的軍事擴張,更像是日本一場狗急跳牆式的自救。

因為日本在德國橫掃西歐後,對西歐國家在亞洲的殖民地進行了瘋狂的搶掠,嚴重損害了美國的利益。在這樣的情況下,美國中斷了對日本的石油供應,凍結了日本的在美資產,使日本瞬間陷入困境。

如果此時的日本不選擇突圍,等待日本的結果就是被徹底困死。相比於被吊打的陸軍,作為傳統海洋強國的日本,海軍尚可一戰,於是日軍義無反顧地選擇了偷襲珍珠港,走上了作死的不歸路。

日本成功有多難?為何說即使日本北上蘇聯也一樣難逃失敗命運?

多有疏漏,煩請斧正。​

我是靜夜史,期待您的關注。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