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朝代被世人低估了,若沒有它的存在,一千年前的中國將會倒退'

"

讀過我國著名長篇小說《三國演義》的朋友肯定會記得其開篇就提到:“天下大勢,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的歷史事物發展的規律。這條歷史發展的規律似乎在中國幾千的歲月中一直無人可以逾越,隨之而來的就是天下大勢由統一而分治,由分治而統一,或幾百年一變,或幾十年一變。朝代的頻繁更替,自然就伴隨著長期的封建割據和連綿不斷的戰爭,由此就對同一時期中國文化的發展產生嚴重的影響,甚至是出現倒退的結果。

東漢末年皇權衰微,割據成為當時社會主要問題,軍閥割據天下大亂,終釀成中國歷史上幾百年的混亂局面。自魏晉至隋朝的建立,其中三百六十餘年間共產生了30多個大小政權,頻繁的交替興滅使得中國人口急劇下降,經濟嚴重受到損害,文化也受到嚴重衝擊。幸好在隋文帝楊堅建立隋朝後,再一次完成統一中國的夙願。然而,隋朝也只存在幾十年便滅亡了,成為我國典型的短命王朝,現在人們常說“秦漢唐宋”,但獨忽略了隋朝的存在。顯然這有失公允,隋朝雖然存在時間短,但它卻是被世人低估了的朝代,若沒有它的存在,一千年前的中國將會迎來倒退的進程!

"

讀過我國著名長篇小說《三國演義》的朋友肯定會記得其開篇就提到:“天下大勢,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的歷史事物發展的規律。這條歷史發展的規律似乎在中國幾千的歲月中一直無人可以逾越,隨之而來的就是天下大勢由統一而分治,由分治而統一,或幾百年一變,或幾十年一變。朝代的頻繁更替,自然就伴隨著長期的封建割據和連綿不斷的戰爭,由此就對同一時期中國文化的發展產生嚴重的影響,甚至是出現倒退的結果。

東漢末年皇權衰微,割據成為當時社會主要問題,軍閥割據天下大亂,終釀成中國歷史上幾百年的混亂局面。自魏晉至隋朝的建立,其中三百六十餘年間共產生了30多個大小政權,頻繁的交替興滅使得中國人口急劇下降,經濟嚴重受到損害,文化也受到嚴重衝擊。幸好在隋文帝楊堅建立隋朝後,再一次完成統一中國的夙願。然而,隋朝也只存在幾十年便滅亡了,成為我國典型的短命王朝,現在人們常說“秦漢唐宋”,但獨忽略了隋朝的存在。顯然這有失公允,隋朝雖然存在時間短,但它卻是被世人低估了的朝代,若沒有它的存在,一千年前的中國將會迎來倒退的進程!

這個朝代被世人低估了,若沒有它的存在,一千年前的中國將會倒退

隋朝,在我們看來是一個非常神奇的朝代,從建立到覆滅,整個過程在漫漫歷史長河中猶如一顆流星一閃而過。雖然隋朝僅存在三十九年,和十幾年的秦朝一樣,都是我國曆史上典型的短命王朝,但是隋朝的歷史地位卻是不容忽視的。隋朝先後在政治、經濟、文化和外交等領域進行大刀闊斧的創新改革,政治上初創三省六部制鞏固中央集權,科舉制的推行也客觀弱化了世族壟斷仕官的現象,隋唐大運河以及馳道的修建,更是促進了南北兩地的經濟和文化的相融。

大家都知道,歷代大一統王朝從建國到實現盛世,往往都要經過至少數十年的勵志圖強,而等到走向衰落後很久,才會迎來滅亡的命運。但隋文帝創建的大隋王朝卻是例外,隋朝是我國曆史上唯一開國便是盛世局面,並在繁榮巔峰時期走向亡國的朝代。楊堅代周自立後,除了南征北戰、攻城掠地外,他還勵精圖治,銳意改革。據史料記載他:“每旦聽朝,日昃忘倦,居處服玩,務存節儉,令行禁止,上下化之。”讓其成了歷史上最勤政的皇帝之一,由此也開始了他輝煌的“開皇之治”。

"

讀過我國著名長篇小說《三國演義》的朋友肯定會記得其開篇就提到:“天下大勢,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的歷史事物發展的規律。這條歷史發展的規律似乎在中國幾千的歲月中一直無人可以逾越,隨之而來的就是天下大勢由統一而分治,由分治而統一,或幾百年一變,或幾十年一變。朝代的頻繁更替,自然就伴隨著長期的封建割據和連綿不斷的戰爭,由此就對同一時期中國文化的發展產生嚴重的影響,甚至是出現倒退的結果。

東漢末年皇權衰微,割據成為當時社會主要問題,軍閥割據天下大亂,終釀成中國歷史上幾百年的混亂局面。自魏晉至隋朝的建立,其中三百六十餘年間共產生了30多個大小政權,頻繁的交替興滅使得中國人口急劇下降,經濟嚴重受到損害,文化也受到嚴重衝擊。幸好在隋文帝楊堅建立隋朝後,再一次完成統一中國的夙願。然而,隋朝也只存在幾十年便滅亡了,成為我國典型的短命王朝,現在人們常說“秦漢唐宋”,但獨忽略了隋朝的存在。顯然這有失公允,隋朝雖然存在時間短,但它卻是被世人低估了的朝代,若沒有它的存在,一千年前的中國將會迎來倒退的進程!

這個朝代被世人低估了,若沒有它的存在,一千年前的中國將會倒退

隋朝,在我們看來是一個非常神奇的朝代,從建立到覆滅,整個過程在漫漫歷史長河中猶如一顆流星一閃而過。雖然隋朝僅存在三十九年,和十幾年的秦朝一樣,都是我國曆史上典型的短命王朝,但是隋朝的歷史地位卻是不容忽視的。隋朝先後在政治、經濟、文化和外交等領域進行大刀闊斧的創新改革,政治上初創三省六部制鞏固中央集權,科舉制的推行也客觀弱化了世族壟斷仕官的現象,隋唐大運河以及馳道的修建,更是促進了南北兩地的經濟和文化的相融。

大家都知道,歷代大一統王朝從建國到實現盛世,往往都要經過至少數十年的勵志圖強,而等到走向衰落後很久,才會迎來滅亡的命運。但隋文帝創建的大隋王朝卻是例外,隋朝是我國曆史上唯一開國便是盛世局面,並在繁榮巔峰時期走向亡國的朝代。楊堅代周自立後,除了南征北戰、攻城掠地外,他還勵精圖治,銳意改革。據史料記載他:“每旦聽朝,日昃忘倦,居處服玩,務存節儉,令行禁止,上下化之。”讓其成了歷史上最勤政的皇帝之一,由此也開始了他輝煌的“開皇之治”。

這個朝代被世人低估了,若沒有它的存在,一千年前的中國將會倒退

在政治上,隋文帝楊堅廢除了不合時宜的北周六官制,恢復了漢魏時期的體制,基本上確立了三省六部制度。三省六部制分工明確,組織嚴密,有利的加強了中央集權,而六部的設置也成為後代封建王朝中央政權的固定制度。地方上隋文帝更是撤消境內500多郡,將原本混亂的地方官制精簡為州、縣兩級,與此同時裁汰了大量的冗官,提高了行政效率,減輕了人民的負擔。

整頓吏治的同時,隋文帝還頒佈修訂了著名的《開皇律》,廢除了宮刑、車裂、梟首等殘酷刑法,還規定隋朝一概不用滅族之刑。對於傷及性命的死刑,楊堅更是制定了死刑復奏制度,凡是判處死刑的案件,均要經過“三奏”才能處決死刑。對此《隋書·刑法志》記載道:“天下死罪,諸州不得便決,皆令大理復治。”可以說隋朝《開皇律》的制定,對後世律法影響深遠,唐朝建立後也都基本繼承了。

隋朝吏治的清明,自然就促進了經濟的發展,很快就積累起了鉅額財富。據《隋書·食貨志》記載:“開皇十七年,戶口滋盛,中外倉庫,無不盈積。所有賚給,不逾經費,京司帑屋既充,積於廓廡之下,高祖遂停此年正賦,以賜黎元。”也就是說經過隋文帝的勵精圖治,隋朝的國庫充盈,新上繳的賦稅無法存儲,只能堆積在走廊上,遂文帝下令停止徵收這一年的正賦,以賞賜百姓。歷史上也將這次免稅譽為“開皇之治”走向頂峰的重要標誌,在封建時期大規模的免稅,千古以來所罕見。

"

讀過我國著名長篇小說《三國演義》的朋友肯定會記得其開篇就提到:“天下大勢,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的歷史事物發展的規律。這條歷史發展的規律似乎在中國幾千的歲月中一直無人可以逾越,隨之而來的就是天下大勢由統一而分治,由分治而統一,或幾百年一變,或幾十年一變。朝代的頻繁更替,自然就伴隨著長期的封建割據和連綿不斷的戰爭,由此就對同一時期中國文化的發展產生嚴重的影響,甚至是出現倒退的結果。

東漢末年皇權衰微,割據成為當時社會主要問題,軍閥割據天下大亂,終釀成中國歷史上幾百年的混亂局面。自魏晉至隋朝的建立,其中三百六十餘年間共產生了30多個大小政權,頻繁的交替興滅使得中國人口急劇下降,經濟嚴重受到損害,文化也受到嚴重衝擊。幸好在隋文帝楊堅建立隋朝後,再一次完成統一中國的夙願。然而,隋朝也只存在幾十年便滅亡了,成為我國典型的短命王朝,現在人們常說“秦漢唐宋”,但獨忽略了隋朝的存在。顯然這有失公允,隋朝雖然存在時間短,但它卻是被世人低估了的朝代,若沒有它的存在,一千年前的中國將會迎來倒退的進程!

這個朝代被世人低估了,若沒有它的存在,一千年前的中國將會倒退

隋朝,在我們看來是一個非常神奇的朝代,從建立到覆滅,整個過程在漫漫歷史長河中猶如一顆流星一閃而過。雖然隋朝僅存在三十九年,和十幾年的秦朝一樣,都是我國曆史上典型的短命王朝,但是隋朝的歷史地位卻是不容忽視的。隋朝先後在政治、經濟、文化和外交等領域進行大刀闊斧的創新改革,政治上初創三省六部制鞏固中央集權,科舉制的推行也客觀弱化了世族壟斷仕官的現象,隋唐大運河以及馳道的修建,更是促進了南北兩地的經濟和文化的相融。

大家都知道,歷代大一統王朝從建國到實現盛世,往往都要經過至少數十年的勵志圖強,而等到走向衰落後很久,才會迎來滅亡的命運。但隋文帝創建的大隋王朝卻是例外,隋朝是我國曆史上唯一開國便是盛世局面,並在繁榮巔峰時期走向亡國的朝代。楊堅代周自立後,除了南征北戰、攻城掠地外,他還勵精圖治,銳意改革。據史料記載他:“每旦聽朝,日昃忘倦,居處服玩,務存節儉,令行禁止,上下化之。”讓其成了歷史上最勤政的皇帝之一,由此也開始了他輝煌的“開皇之治”。

這個朝代被世人低估了,若沒有它的存在,一千年前的中國將會倒退

在政治上,隋文帝楊堅廢除了不合時宜的北周六官制,恢復了漢魏時期的體制,基本上確立了三省六部制度。三省六部制分工明確,組織嚴密,有利的加強了中央集權,而六部的設置也成為後代封建王朝中央政權的固定制度。地方上隋文帝更是撤消境內500多郡,將原本混亂的地方官制精簡為州、縣兩級,與此同時裁汰了大量的冗官,提高了行政效率,減輕了人民的負擔。

整頓吏治的同時,隋文帝還頒佈修訂了著名的《開皇律》,廢除了宮刑、車裂、梟首等殘酷刑法,還規定隋朝一概不用滅族之刑。對於傷及性命的死刑,楊堅更是制定了死刑復奏制度,凡是判處死刑的案件,均要經過“三奏”才能處決死刑。對此《隋書·刑法志》記載道:“天下死罪,諸州不得便決,皆令大理復治。”可以說隋朝《開皇律》的制定,對後世律法影響深遠,唐朝建立後也都基本繼承了。

隋朝吏治的清明,自然就促進了經濟的發展,很快就積累起了鉅額財富。據《隋書·食貨志》記載:“開皇十七年,戶口滋盛,中外倉庫,無不盈積。所有賚給,不逾經費,京司帑屋既充,積於廓廡之下,高祖遂停此年正賦,以賜黎元。”也就是說經過隋文帝的勵精圖治,隋朝的國庫充盈,新上繳的賦稅無法存儲,只能堆積在走廊上,遂文帝下令停止徵收這一年的正賦,以賞賜百姓。歷史上也將這次免稅譽為“開皇之治”走向頂峰的重要標誌,在封建時期大規模的免稅,千古以來所罕見。

這個朝代被世人低估了,若沒有它的存在,一千年前的中國將會倒退

經濟的繁榮,國力的強盛,自然就促進了文化的發展。隋文帝楊堅對中國文化的發展傳承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自東漢末近四百年的混戰,造成大量古書籍的焚燬和遺失,為此在583年隋文帝專門下詔求書,凡獻書一卷者皆賞絹一匹。據史料記載,在當時“民間異書,往往間出”,“一、二年間,篇籍稍備”,短短几年間,隋朝的藏書就多達37萬卷,為歷朝歷代最多。可以說隋文帝楊堅對中華文化的保護,為後來唐宋文化大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

除了對中國政治、經濟、文化做出的貢獻外,在開皇盛世的局面下,隋文帝還下令修建首都大興城(即後來長安城),大興城的修建不僅標誌著我國古代城市建設的高超水平,還是當時隋朝經濟實力和科技水平的綜合體現。與同時期的拜占庭帝國首都君士坦丁堡相比,隋大興城規模足足是它的7倍,比毀壞的漢長安還要大2.4倍,雄偉壯觀佈局,讓其成為當時世界上最大的繁華都市。

作為一代明君,隋文帝楊堅還命令傑出建築家宇文愷率眾開漕渠,自大興城西北引渭水,略循漢代漕渠故道而東,至潼關入黃河,長150多公里,名為廣通渠,這也是隋朝修建大運河的開始。可以說隋文帝一些列的改革措施,非但沒有給國家百姓帶來負擔,反而大量減少了國家的財政開支,增加了國家的財政收入。楊堅臨終時,天下倉庫的積儲可供全國五六十年正常使用。

"

讀過我國著名長篇小說《三國演義》的朋友肯定會記得其開篇就提到:“天下大勢,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的歷史事物發展的規律。這條歷史發展的規律似乎在中國幾千的歲月中一直無人可以逾越,隨之而來的就是天下大勢由統一而分治,由分治而統一,或幾百年一變,或幾十年一變。朝代的頻繁更替,自然就伴隨著長期的封建割據和連綿不斷的戰爭,由此就對同一時期中國文化的發展產生嚴重的影響,甚至是出現倒退的結果。

東漢末年皇權衰微,割據成為當時社會主要問題,軍閥割據天下大亂,終釀成中國歷史上幾百年的混亂局面。自魏晉至隋朝的建立,其中三百六十餘年間共產生了30多個大小政權,頻繁的交替興滅使得中國人口急劇下降,經濟嚴重受到損害,文化也受到嚴重衝擊。幸好在隋文帝楊堅建立隋朝後,再一次完成統一中國的夙願。然而,隋朝也只存在幾十年便滅亡了,成為我國典型的短命王朝,現在人們常說“秦漢唐宋”,但獨忽略了隋朝的存在。顯然這有失公允,隋朝雖然存在時間短,但它卻是被世人低估了的朝代,若沒有它的存在,一千年前的中國將會迎來倒退的進程!

這個朝代被世人低估了,若沒有它的存在,一千年前的中國將會倒退

隋朝,在我們看來是一個非常神奇的朝代,從建立到覆滅,整個過程在漫漫歷史長河中猶如一顆流星一閃而過。雖然隋朝僅存在三十九年,和十幾年的秦朝一樣,都是我國曆史上典型的短命王朝,但是隋朝的歷史地位卻是不容忽視的。隋朝先後在政治、經濟、文化和外交等領域進行大刀闊斧的創新改革,政治上初創三省六部制鞏固中央集權,科舉制的推行也客觀弱化了世族壟斷仕官的現象,隋唐大運河以及馳道的修建,更是促進了南北兩地的經濟和文化的相融。

大家都知道,歷代大一統王朝從建國到實現盛世,往往都要經過至少數十年的勵志圖強,而等到走向衰落後很久,才會迎來滅亡的命運。但隋文帝創建的大隋王朝卻是例外,隋朝是我國曆史上唯一開國便是盛世局面,並在繁榮巔峰時期走向亡國的朝代。楊堅代周自立後,除了南征北戰、攻城掠地外,他還勵精圖治,銳意改革。據史料記載他:“每旦聽朝,日昃忘倦,居處服玩,務存節儉,令行禁止,上下化之。”讓其成了歷史上最勤政的皇帝之一,由此也開始了他輝煌的“開皇之治”。

這個朝代被世人低估了,若沒有它的存在,一千年前的中國將會倒退

在政治上,隋文帝楊堅廢除了不合時宜的北周六官制,恢復了漢魏時期的體制,基本上確立了三省六部制度。三省六部制分工明確,組織嚴密,有利的加強了中央集權,而六部的設置也成為後代封建王朝中央政權的固定制度。地方上隋文帝更是撤消境內500多郡,將原本混亂的地方官制精簡為州、縣兩級,與此同時裁汰了大量的冗官,提高了行政效率,減輕了人民的負擔。

整頓吏治的同時,隋文帝還頒佈修訂了著名的《開皇律》,廢除了宮刑、車裂、梟首等殘酷刑法,還規定隋朝一概不用滅族之刑。對於傷及性命的死刑,楊堅更是制定了死刑復奏制度,凡是判處死刑的案件,均要經過“三奏”才能處決死刑。對此《隋書·刑法志》記載道:“天下死罪,諸州不得便決,皆令大理復治。”可以說隋朝《開皇律》的制定,對後世律法影響深遠,唐朝建立後也都基本繼承了。

隋朝吏治的清明,自然就促進了經濟的發展,很快就積累起了鉅額財富。據《隋書·食貨志》記載:“開皇十七年,戶口滋盛,中外倉庫,無不盈積。所有賚給,不逾經費,京司帑屋既充,積於廓廡之下,高祖遂停此年正賦,以賜黎元。”也就是說經過隋文帝的勵精圖治,隋朝的國庫充盈,新上繳的賦稅無法存儲,只能堆積在走廊上,遂文帝下令停止徵收這一年的正賦,以賞賜百姓。歷史上也將這次免稅譽為“開皇之治”走向頂峰的重要標誌,在封建時期大規模的免稅,千古以來所罕見。

這個朝代被世人低估了,若沒有它的存在,一千年前的中國將會倒退

經濟的繁榮,國力的強盛,自然就促進了文化的發展。隋文帝楊堅對中國文化的發展傳承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自東漢末近四百年的混戰,造成大量古書籍的焚燬和遺失,為此在583年隋文帝專門下詔求書,凡獻書一卷者皆賞絹一匹。據史料記載,在當時“民間異書,往往間出”,“一、二年間,篇籍稍備”,短短几年間,隋朝的藏書就多達37萬卷,為歷朝歷代最多。可以說隋文帝楊堅對中華文化的保護,為後來唐宋文化大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

除了對中國政治、經濟、文化做出的貢獻外,在開皇盛世的局面下,隋文帝還下令修建首都大興城(即後來長安城),大興城的修建不僅標誌著我國古代城市建設的高超水平,還是當時隋朝經濟實力和科技水平的綜合體現。與同時期的拜占庭帝國首都君士坦丁堡相比,隋大興城規模足足是它的7倍,比毀壞的漢長安還要大2.4倍,雄偉壯觀佈局,讓其成為當時世界上最大的繁華都市。

作為一代明君,隋文帝楊堅還命令傑出建築家宇文愷率眾開漕渠,自大興城西北引渭水,略循漢代漕渠故道而東,至潼關入黃河,長150多公里,名為廣通渠,這也是隋朝修建大運河的開始。可以說隋文帝一些列的改革措施,非但沒有給國家百姓帶來負擔,反而大量減少了國家的財政開支,增加了國家的財政收入。楊堅臨終時,天下倉庫的積儲可供全國五六十年正常使用。

這個朝代被世人低估了,若沒有它的存在,一千年前的中國將會倒退

隋文帝楊堅在位二十四年間,期間銳意改革、政績卓著,但晚年卻逐漸昏聵多疑,並且聽信文獻皇后之言,廢黜長子楊勇立次子晉王楊廣為太子,終埋下了大隋亡國的禍根。而千百年來,隋煬帝的昏君名聲一直在史書中不絕於耳,他弒兄欺母,殘害忠良;巡遊無度,靡費奢侈;一生亂用民力,徵發數千萬人次,民不聊生。直到今天我們提到隋煬帝楊廣給人的第一印象都是凶殘暴君,荒淫無道而且還很好色!

但是,我們從歷史的角度來看,隋煬帝楊廣固然不是一位盛世明主,但他確實是個擁有遠大抱負、雄心勃勃的皇帝,一心想建立豐功偉績,青史之上把名來標。譬如開鑿運河、營建東都洛陽、創立朝貢體系、完善科舉制等,都可謂是“過在當代,功在千秋”的典型。史書記載楊廣:“美姿儀,少聰慧,高祖及後於諸子中,特所鍾愛”。年僅十三歲時就被封為晉王,並做了幷州(今山西太原市)的總管,拱衛京師。

開皇八年(588年),隋朝興兵51萬大軍南下征討富裕、強盛的陳朝,此時剛滿二十歲的楊廣就領銜三軍統帥,並完成隋朝統一大業。對於雄踞長江以南的陳朝,當時的人們都認為“長江天塹,古以為限隔為南北……”當年苻堅百萬大軍都沒能突破長江天塹。但在楊廣的指揮下,隋軍紀律嚴明、英勇善戰,一舉突破長江天塹。所到之處,對百姓則秋毫無犯,贏得當地百姓的讚賞。一時間“天下皆稱廣以為賢”。

"

讀過我國著名長篇小說《三國演義》的朋友肯定會記得其開篇就提到:“天下大勢,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的歷史事物發展的規律。這條歷史發展的規律似乎在中國幾千的歲月中一直無人可以逾越,隨之而來的就是天下大勢由統一而分治,由分治而統一,或幾百年一變,或幾十年一變。朝代的頻繁更替,自然就伴隨著長期的封建割據和連綿不斷的戰爭,由此就對同一時期中國文化的發展產生嚴重的影響,甚至是出現倒退的結果。

東漢末年皇權衰微,割據成為當時社會主要問題,軍閥割據天下大亂,終釀成中國歷史上幾百年的混亂局面。自魏晉至隋朝的建立,其中三百六十餘年間共產生了30多個大小政權,頻繁的交替興滅使得中國人口急劇下降,經濟嚴重受到損害,文化也受到嚴重衝擊。幸好在隋文帝楊堅建立隋朝後,再一次完成統一中國的夙願。然而,隋朝也只存在幾十年便滅亡了,成為我國典型的短命王朝,現在人們常說“秦漢唐宋”,但獨忽略了隋朝的存在。顯然這有失公允,隋朝雖然存在時間短,但它卻是被世人低估了的朝代,若沒有它的存在,一千年前的中國將會迎來倒退的進程!

這個朝代被世人低估了,若沒有它的存在,一千年前的中國將會倒退

隋朝,在我們看來是一個非常神奇的朝代,從建立到覆滅,整個過程在漫漫歷史長河中猶如一顆流星一閃而過。雖然隋朝僅存在三十九年,和十幾年的秦朝一樣,都是我國曆史上典型的短命王朝,但是隋朝的歷史地位卻是不容忽視的。隋朝先後在政治、經濟、文化和外交等領域進行大刀闊斧的創新改革,政治上初創三省六部制鞏固中央集權,科舉制的推行也客觀弱化了世族壟斷仕官的現象,隋唐大運河以及馳道的修建,更是促進了南北兩地的經濟和文化的相融。

大家都知道,歷代大一統王朝從建國到實現盛世,往往都要經過至少數十年的勵志圖強,而等到走向衰落後很久,才會迎來滅亡的命運。但隋文帝創建的大隋王朝卻是例外,隋朝是我國曆史上唯一開國便是盛世局面,並在繁榮巔峰時期走向亡國的朝代。楊堅代周自立後,除了南征北戰、攻城掠地外,他還勵精圖治,銳意改革。據史料記載他:“每旦聽朝,日昃忘倦,居處服玩,務存節儉,令行禁止,上下化之。”讓其成了歷史上最勤政的皇帝之一,由此也開始了他輝煌的“開皇之治”。

這個朝代被世人低估了,若沒有它的存在,一千年前的中國將會倒退

在政治上,隋文帝楊堅廢除了不合時宜的北周六官制,恢復了漢魏時期的體制,基本上確立了三省六部制度。三省六部制分工明確,組織嚴密,有利的加強了中央集權,而六部的設置也成為後代封建王朝中央政權的固定制度。地方上隋文帝更是撤消境內500多郡,將原本混亂的地方官制精簡為州、縣兩級,與此同時裁汰了大量的冗官,提高了行政效率,減輕了人民的負擔。

整頓吏治的同時,隋文帝還頒佈修訂了著名的《開皇律》,廢除了宮刑、車裂、梟首等殘酷刑法,還規定隋朝一概不用滅族之刑。對於傷及性命的死刑,楊堅更是制定了死刑復奏制度,凡是判處死刑的案件,均要經過“三奏”才能處決死刑。對此《隋書·刑法志》記載道:“天下死罪,諸州不得便決,皆令大理復治。”可以說隋朝《開皇律》的制定,對後世律法影響深遠,唐朝建立後也都基本繼承了。

隋朝吏治的清明,自然就促進了經濟的發展,很快就積累起了鉅額財富。據《隋書·食貨志》記載:“開皇十七年,戶口滋盛,中外倉庫,無不盈積。所有賚給,不逾經費,京司帑屋既充,積於廓廡之下,高祖遂停此年正賦,以賜黎元。”也就是說經過隋文帝的勵精圖治,隋朝的國庫充盈,新上繳的賦稅無法存儲,只能堆積在走廊上,遂文帝下令停止徵收這一年的正賦,以賞賜百姓。歷史上也將這次免稅譽為“開皇之治”走向頂峰的重要標誌,在封建時期大規模的免稅,千古以來所罕見。

這個朝代被世人低估了,若沒有它的存在,一千年前的中國將會倒退

經濟的繁榮,國力的強盛,自然就促進了文化的發展。隋文帝楊堅對中國文化的發展傳承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自東漢末近四百年的混戰,造成大量古書籍的焚燬和遺失,為此在583年隋文帝專門下詔求書,凡獻書一卷者皆賞絹一匹。據史料記載,在當時“民間異書,往往間出”,“一、二年間,篇籍稍備”,短短几年間,隋朝的藏書就多達37萬卷,為歷朝歷代最多。可以說隋文帝楊堅對中華文化的保護,為後來唐宋文化大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

除了對中國政治、經濟、文化做出的貢獻外,在開皇盛世的局面下,隋文帝還下令修建首都大興城(即後來長安城),大興城的修建不僅標誌著我國古代城市建設的高超水平,還是當時隋朝經濟實力和科技水平的綜合體現。與同時期的拜占庭帝國首都君士坦丁堡相比,隋大興城規模足足是它的7倍,比毀壞的漢長安還要大2.4倍,雄偉壯觀佈局,讓其成為當時世界上最大的繁華都市。

作為一代明君,隋文帝楊堅還命令傑出建築家宇文愷率眾開漕渠,自大興城西北引渭水,略循漢代漕渠故道而東,至潼關入黃河,長150多公里,名為廣通渠,這也是隋朝修建大運河的開始。可以說隋文帝一些列的改革措施,非但沒有給國家百姓帶來負擔,反而大量減少了國家的財政開支,增加了國家的財政收入。楊堅臨終時,天下倉庫的積儲可供全國五六十年正常使用。

這個朝代被世人低估了,若沒有它的存在,一千年前的中國將會倒退

隋文帝楊堅在位二十四年間,期間銳意改革、政績卓著,但晚年卻逐漸昏聵多疑,並且聽信文獻皇后之言,廢黜長子楊勇立次子晉王楊廣為太子,終埋下了大隋亡國的禍根。而千百年來,隋煬帝的昏君名聲一直在史書中不絕於耳,他弒兄欺母,殘害忠良;巡遊無度,靡費奢侈;一生亂用民力,徵發數千萬人次,民不聊生。直到今天我們提到隋煬帝楊廣給人的第一印象都是凶殘暴君,荒淫無道而且還很好色!

但是,我們從歷史的角度來看,隋煬帝楊廣固然不是一位盛世明主,但他確實是個擁有遠大抱負、雄心勃勃的皇帝,一心想建立豐功偉績,青史之上把名來標。譬如開鑿運河、營建東都洛陽、創立朝貢體系、完善科舉制等,都可謂是“過在當代,功在千秋”的典型。史書記載楊廣:“美姿儀,少聰慧,高祖及後於諸子中,特所鍾愛”。年僅十三歲時就被封為晉王,並做了幷州(今山西太原市)的總管,拱衛京師。

開皇八年(588年),隋朝興兵51萬大軍南下征討富裕、強盛的陳朝,此時剛滿二十歲的楊廣就領銜三軍統帥,並完成隋朝統一大業。對於雄踞長江以南的陳朝,當時的人們都認為“長江天塹,古以為限隔為南北……”當年苻堅百萬大軍都沒能突破長江天塹。但在楊廣的指揮下,隋軍紀律嚴明、英勇善戰,一舉突破長江天塹。所到之處,對百姓則秋毫無犯,贏得當地百姓的讚賞。一時間“天下皆稱廣以為賢”。

這個朝代被世人低估了,若沒有它的存在,一千年前的中國將會倒退

大業元年(公元605年),隋煬帝即位第一年就徵發百萬士兵和伕役,修造通濟渠,遂正式拉開了隋唐大運河的序幕。前後隋煬帝開鑿大運河用了六年的時間,將錢塘江、長江、淮河、黃河、海河五大水系連接起來,成為後世中國一千多年的南北交通的大動脈。此外大運河的開通,也促進了隋唐時期南北經濟、文化交流,使黃河流域長江流域逐漸成為一體。

與此同時,隋煬帝還修建洛陽作為輔都,目的就是與大興城東西呼應。隋煬帝登基後考慮到大運河與東都洛陽的配合,能夠更好的溝通南北,便遷都洛陽。自此以後很長的一段時間,洛陽都是歷代中國的政治、經濟和文化中心。洛陽處在國家的中心地帶,可以有效地治理江南,控制北方,鞏固國家。

隨後隋煬帝又多次西巡開拓疆土、安定西疆、威震各國、開展貿易、揚我國威、暢通絲路,乃是一代有作為的國君所為。後來唐太宗也感慨的說:“大業之初,隋主入突厥界,兵馬之強,自古已來不過一兩代耳。”而正是隋煬帝的窮兵黷武,急於求成不體恤民力,才耗盡了大隋國力,加深了人民的痛苦,導致了隋朝的滅亡。

"

讀過我國著名長篇小說《三國演義》的朋友肯定會記得其開篇就提到:“天下大勢,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的歷史事物發展的規律。這條歷史發展的規律似乎在中國幾千的歲月中一直無人可以逾越,隨之而來的就是天下大勢由統一而分治,由分治而統一,或幾百年一變,或幾十年一變。朝代的頻繁更替,自然就伴隨著長期的封建割據和連綿不斷的戰爭,由此就對同一時期中國文化的發展產生嚴重的影響,甚至是出現倒退的結果。

東漢末年皇權衰微,割據成為當時社會主要問題,軍閥割據天下大亂,終釀成中國歷史上幾百年的混亂局面。自魏晉至隋朝的建立,其中三百六十餘年間共產生了30多個大小政權,頻繁的交替興滅使得中國人口急劇下降,經濟嚴重受到損害,文化也受到嚴重衝擊。幸好在隋文帝楊堅建立隋朝後,再一次完成統一中國的夙願。然而,隋朝也只存在幾十年便滅亡了,成為我國典型的短命王朝,現在人們常說“秦漢唐宋”,但獨忽略了隋朝的存在。顯然這有失公允,隋朝雖然存在時間短,但它卻是被世人低估了的朝代,若沒有它的存在,一千年前的中國將會迎來倒退的進程!

這個朝代被世人低估了,若沒有它的存在,一千年前的中國將會倒退

隋朝,在我們看來是一個非常神奇的朝代,從建立到覆滅,整個過程在漫漫歷史長河中猶如一顆流星一閃而過。雖然隋朝僅存在三十九年,和十幾年的秦朝一樣,都是我國曆史上典型的短命王朝,但是隋朝的歷史地位卻是不容忽視的。隋朝先後在政治、經濟、文化和外交等領域進行大刀闊斧的創新改革,政治上初創三省六部制鞏固中央集權,科舉制的推行也客觀弱化了世族壟斷仕官的現象,隋唐大運河以及馳道的修建,更是促進了南北兩地的經濟和文化的相融。

大家都知道,歷代大一統王朝從建國到實現盛世,往往都要經過至少數十年的勵志圖強,而等到走向衰落後很久,才會迎來滅亡的命運。但隋文帝創建的大隋王朝卻是例外,隋朝是我國曆史上唯一開國便是盛世局面,並在繁榮巔峰時期走向亡國的朝代。楊堅代周自立後,除了南征北戰、攻城掠地外,他還勵精圖治,銳意改革。據史料記載他:“每旦聽朝,日昃忘倦,居處服玩,務存節儉,令行禁止,上下化之。”讓其成了歷史上最勤政的皇帝之一,由此也開始了他輝煌的“開皇之治”。

這個朝代被世人低估了,若沒有它的存在,一千年前的中國將會倒退

在政治上,隋文帝楊堅廢除了不合時宜的北周六官制,恢復了漢魏時期的體制,基本上確立了三省六部制度。三省六部制分工明確,組織嚴密,有利的加強了中央集權,而六部的設置也成為後代封建王朝中央政權的固定制度。地方上隋文帝更是撤消境內500多郡,將原本混亂的地方官制精簡為州、縣兩級,與此同時裁汰了大量的冗官,提高了行政效率,減輕了人民的負擔。

整頓吏治的同時,隋文帝還頒佈修訂了著名的《開皇律》,廢除了宮刑、車裂、梟首等殘酷刑法,還規定隋朝一概不用滅族之刑。對於傷及性命的死刑,楊堅更是制定了死刑復奏制度,凡是判處死刑的案件,均要經過“三奏”才能處決死刑。對此《隋書·刑法志》記載道:“天下死罪,諸州不得便決,皆令大理復治。”可以說隋朝《開皇律》的制定,對後世律法影響深遠,唐朝建立後也都基本繼承了。

隋朝吏治的清明,自然就促進了經濟的發展,很快就積累起了鉅額財富。據《隋書·食貨志》記載:“開皇十七年,戶口滋盛,中外倉庫,無不盈積。所有賚給,不逾經費,京司帑屋既充,積於廓廡之下,高祖遂停此年正賦,以賜黎元。”也就是說經過隋文帝的勵精圖治,隋朝的國庫充盈,新上繳的賦稅無法存儲,只能堆積在走廊上,遂文帝下令停止徵收這一年的正賦,以賞賜百姓。歷史上也將這次免稅譽為“開皇之治”走向頂峰的重要標誌,在封建時期大規模的免稅,千古以來所罕見。

這個朝代被世人低估了,若沒有它的存在,一千年前的中國將會倒退

經濟的繁榮,國力的強盛,自然就促進了文化的發展。隋文帝楊堅對中國文化的發展傳承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自東漢末近四百年的混戰,造成大量古書籍的焚燬和遺失,為此在583年隋文帝專門下詔求書,凡獻書一卷者皆賞絹一匹。據史料記載,在當時“民間異書,往往間出”,“一、二年間,篇籍稍備”,短短几年間,隋朝的藏書就多達37萬卷,為歷朝歷代最多。可以說隋文帝楊堅對中華文化的保護,為後來唐宋文化大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

除了對中國政治、經濟、文化做出的貢獻外,在開皇盛世的局面下,隋文帝還下令修建首都大興城(即後來長安城),大興城的修建不僅標誌著我國古代城市建設的高超水平,還是當時隋朝經濟實力和科技水平的綜合體現。與同時期的拜占庭帝國首都君士坦丁堡相比,隋大興城規模足足是它的7倍,比毀壞的漢長安還要大2.4倍,雄偉壯觀佈局,讓其成為當時世界上最大的繁華都市。

作為一代明君,隋文帝楊堅還命令傑出建築家宇文愷率眾開漕渠,自大興城西北引渭水,略循漢代漕渠故道而東,至潼關入黃河,長150多公里,名為廣通渠,這也是隋朝修建大運河的開始。可以說隋文帝一些列的改革措施,非但沒有給國家百姓帶來負擔,反而大量減少了國家的財政開支,增加了國家的財政收入。楊堅臨終時,天下倉庫的積儲可供全國五六十年正常使用。

這個朝代被世人低估了,若沒有它的存在,一千年前的中國將會倒退

隋文帝楊堅在位二十四年間,期間銳意改革、政績卓著,但晚年卻逐漸昏聵多疑,並且聽信文獻皇后之言,廢黜長子楊勇立次子晉王楊廣為太子,終埋下了大隋亡國的禍根。而千百年來,隋煬帝的昏君名聲一直在史書中不絕於耳,他弒兄欺母,殘害忠良;巡遊無度,靡費奢侈;一生亂用民力,徵發數千萬人次,民不聊生。直到今天我們提到隋煬帝楊廣給人的第一印象都是凶殘暴君,荒淫無道而且還很好色!

但是,我們從歷史的角度來看,隋煬帝楊廣固然不是一位盛世明主,但他確實是個擁有遠大抱負、雄心勃勃的皇帝,一心想建立豐功偉績,青史之上把名來標。譬如開鑿運河、營建東都洛陽、創立朝貢體系、完善科舉制等,都可謂是“過在當代,功在千秋”的典型。史書記載楊廣:“美姿儀,少聰慧,高祖及後於諸子中,特所鍾愛”。年僅十三歲時就被封為晉王,並做了幷州(今山西太原市)的總管,拱衛京師。

開皇八年(588年),隋朝興兵51萬大軍南下征討富裕、強盛的陳朝,此時剛滿二十歲的楊廣就領銜三軍統帥,並完成隋朝統一大業。對於雄踞長江以南的陳朝,當時的人們都認為“長江天塹,古以為限隔為南北……”當年苻堅百萬大軍都沒能突破長江天塹。但在楊廣的指揮下,隋軍紀律嚴明、英勇善戰,一舉突破長江天塹。所到之處,對百姓則秋毫無犯,贏得當地百姓的讚賞。一時間“天下皆稱廣以為賢”。

這個朝代被世人低估了,若沒有它的存在,一千年前的中國將會倒退

大業元年(公元605年),隋煬帝即位第一年就徵發百萬士兵和伕役,修造通濟渠,遂正式拉開了隋唐大運河的序幕。前後隋煬帝開鑿大運河用了六年的時間,將錢塘江、長江、淮河、黃河、海河五大水系連接起來,成為後世中國一千多年的南北交通的大動脈。此外大運河的開通,也促進了隋唐時期南北經濟、文化交流,使黃河流域長江流域逐漸成為一體。

與此同時,隋煬帝還修建洛陽作為輔都,目的就是與大興城東西呼應。隋煬帝登基後考慮到大運河與東都洛陽的配合,能夠更好的溝通南北,便遷都洛陽。自此以後很長的一段時間,洛陽都是歷代中國的政治、經濟和文化中心。洛陽處在國家的中心地帶,可以有效地治理江南,控制北方,鞏固國家。

隨後隋煬帝又多次西巡開拓疆土、安定西疆、威震各國、開展貿易、揚我國威、暢通絲路,乃是一代有作為的國君所為。後來唐太宗也感慨的說:“大業之初,隋主入突厥界,兵馬之強,自古已來不過一兩代耳。”而正是隋煬帝的窮兵黷武,急於求成不體恤民力,才耗盡了大隋國力,加深了人民的痛苦,導致了隋朝的滅亡。

這個朝代被世人低估了,若沒有它的存在,一千年前的中國將會倒退

隋朝末年,由於隋煬帝的勞民傷財,天下紛爭再起,很快隋朝很快滅亡。但是,歷史上有很多類似隋朝的大一統王朝,如漢、唐、宋等,在王朝末期也經歷了隋末的殘酷腐朽統治,但是大都能夠依靠慣性苟延殘喘很長時間。唯獨隋朝一度海內一統,繁榮昌盛,卻二世而亡消失在浩瀚的歷史長河中。隋煬帝楊廣也算是歷史上最憋屈的亡國之君了,他在位期間讓開皇之治更上一個臺階,偏偏隋朝從鼎盛到滅亡都經他之手,好似上蒼跟他開了一個玩笑。

如今一提到隋朝,給很多留下的第一印象就是橫徵暴斂,對百姓太過於殘酷,尤其是隋煬帝的昏君名聲一直在史書中不絕於耳,所以這個朝代才只存在了38年便覆滅,成為我國典型的短命王朝。但我們不可否認這個朝代被世人低估了,若沒有它的存在,一千年前的中國很有可能將會倒退。隋朝在制度建設上做出的貢獻是其他王朝無法比擬的,中央確立三省六部制,鞏固皇帝集權;地方正式推行科舉制,考試選拔人才的方式至今仍被許多國家運用。

美籍漢史學家費正清更是在《中國傳統與變遷》中感慨:“在隋文帝和隋煬帝的統治下,中國又迎來了第二個輝煌的帝國時期。大一統的政權在中國重新建立起來,長城重新得到修繕,政府開鑿了隋唐大運河,為後來幾百年間的繁華提供了可能,建造了宏偉的宮殿,中華帝國終於得以重振雄風。”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