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第一位平民出身的宰相,也是第一個書生宰相、狀元宰相

呂蒙正(946-1011年5月29日),字聖功,河南洛陽人。太平興國二年(公元977年)丁丑科狀元。皇帝為狀元寫詩賜宴就是從他開始的定例。

歷史上第一位平民出身的宰相,也是第一個書生宰相、狀元宰相

呂蒙正中狀元后,授將作監丞,通判升州。後三次登上相位,封許國公,授太子太師。呂蒙正寬厚正直,對上遇禮敢言,對下則寬容有雅度。卒於北宋大中祥符四年(公元1011年),諡文穆,贈中書令。

988年起他當了多年宰相,是歷史上第一位直接從平民出身的宰相,第一個書生宰相、狀元宰相,是宋朝當宰相經歷過三朝的兩個人之一。

呂蒙正為人寬厚質樸,素有重望,以正道自持,遇事敢言。

讀呂蒙正的故事還是從小時候爺爺口中開始懵懂知道他的:

歷史上第一位平民出身的宰相,也是第一個書生宰相、狀元宰相

“天有不測風雲,人有旦夕禍福。”“蜈蚣百足,行不及蛇。”雄雞扇翼,飛不過鴉。“”馬有千里之程,無騎不能自往;“”人有沖天之志,非運不能騰達。“”文章蓋世,孔子厄困於陳邦;““武略超群,太公垂釣於渭水。顏淵命短,實非凶惡之徒;”“

韓信未遇之時,無一日之餐,及至遇行,腰懸三齊玉印。”。。。

後來長大了,才知道這是呂蒙正寫的《破窯賦》裡面的話語

歷史上第一位平民出身的宰相,也是第一個書生宰相、狀元宰相

然後,瞭解呂蒙正其人,發現他的故事太多了,民間傳唱也不少,今兒個拎出來他的一些關於對對聯的故事!才思敏捷,對對子也令人拍案叫絕!

二三四五;六七八九  

橫額:南北

——呂蒙正撰制春聯

當過北宋兩朝丞相的呂蒙正,小時候家裡生活困難得厲害,少年父母雙亡,家境十分貧寒。大了以後,家裡也沒什麼起色,還是窮得叮噹響。這一年,到了過年的時候,家中空無一物,悲傷之餘,他別出心裁地創作了一副由數字組成的對聯,這副奇怪的春聯在家門口貼出來以後,不大工夫,就圍了一大群看熱鬧的人。大夥兒莫名其妙,猜不出對聯的“葫蘆裡賣的是什麼藥”,都站在那兒瞎嘀咕……

歷史上第一位平民出身的宰相,也是第一個書生宰相、狀元宰相

這是一副漏字聯。漏字聯是對聯的一種特殊創造方法。作者選用人們的通常用語,有意漏掉一兩個字,讓讀者去猜想,這也是一種謎語聯。

上聯“二三四五”缺什麼?缺一;下聯“六七八九”,少什麼?少十。

簡而言之,是缺一少十。一與衣,十與食諧音,其意就是“缺衣少食”。而橫批是“南北”,不正是“沒有東西”嗎?它表達的意思就是“缺衣少食、沒有東西”,充分表達了作者當時對社會現實的不滿和諷刺。

當讀者猜透了作者的用意之後,頓感作者構思之奇妙,可謂神來之筆矣!

呂蒙正巧妙地運用對聯謎,訴說了自己生活的困苦。短短一副對聯,說盡世態炎涼。


舊歲饑荒,柴米無依靠。走出十字街頭,賒不得,借不得,許多內親外戚,袖手旁觀,無人雪中送炭;

今科僥倖,吃穿有指望,奪取五經魁首,姓亦揚,名亦揚,不論王五馬六,踵門慶賀,盡來錦上添花。

——呂蒙正諷題勢利親鄰

呂蒙正金榜題名當了大官以後,過去那些有錢的鄰居,便紛紛攜帶財禮前來賀喜巴結。

呂蒙正見了,百感交集地說道:“諸位鄉親請先在中堂就座,然後請到我的書齋一觀。”酒足飯飽之後,他們陸續來到呂蒙正的書房,呂蒙正笑著說:“晚生草就一聯,呈請諸位一閱。”只見紙上書就此聯。

這些來客看罷,羞得無地自容。不一會兒,便一個個灰溜溜地走出了呂府。

歷史上第一位平民出身的宰相,也是第一個書生宰相、狀元宰相


君恩臣必報;  父業子當承。  ——呂蒙正調改倪興官聯  

北宋年間,河南洛陽有位書生叫呂蒙正。

他家境清貧,靠賣字作詩為生。一天,呂蒙正路經趙員外府門外,只見一群文人墨客,正在裝腔作勢,高談闊論。一打聽,原來是趙員外年過五十得貴子,高興非凡,以重金聘請文人墨客為他作門聯。現在,這幫儒生搜盡枯腸,苦思無對。突然,工部侍郎的兒子倪興官大呼一聲“有了”,便得意地提筆寫下一聯,貼在趙府大門上:“子當承父業;臣必報君恩。”眾儒一見,急忙奉承,趙員外也稱讚不一。

誰知站在旁邊的呂蒙正不禁大笑起來:“這樣的對聯貼在門口,也不怕別人笑掉牙!”倪興官見是位粗布藍衫的窮士,便蠻橫地說:“滾開,你有什麼資格評論!”眾儒生也發出一陣狂笑。

歷史上第一位平民出身的宰相,也是第一個書生宰相、狀元宰相

呂蒙正面對譏笑侮辱,不以為然,朗聲吟道:“舉目紛紛笑我窮,我窮不與別人同。腰間拔出龍泉劍,斬斷窮根永不窮。”倪興官一把拉住呂蒙正說:“你說本聯錯在何處?倘若說不出理由,我要上衙門告你侮辱斯文!”呂蒙正推開倪興官的手,理直氣壯地說:“你想告我?我還要告你呢!此聯不但粗劣,而且有滅族之禍。”

趙員外一聽,大吃一驚,忙躬身問道:“客官請道出事由。”呂蒙正笑哈哈地說:“此聯顛倒人倫,目無君父。豈能臣在君上,子在父前。”眾人一聽,面面相覷,無言一對。

這時,趙員外覺得呂蒙正言之有理,便請呂蒙正另作一聯,以光耀門楣。

呂蒙正見盛情難卻,就說:“不必重寫,只要把對聯中的字倒置變動一下,改為“君恩臣必報,父業子當承”。


未老思閣老;(趙員外)  無才做秀才。(呂蒙正)  ——呂蒙正應對趙員外  

趙員外見呂蒙正才思敏捷,年少有為,有心再試試他,就合著自己的身份出了這一上聯,要呂蒙正和。呂蒙正看了倪興官一眼,微微一笑對出下聯。趙員外一聽,滿口稱讚,打算將女兒黛菊許配給呂蒙正為妻。這時,倪興官醋意大發,惡狠狠地吟出一句上聯,呂蒙正毫不示弱對以正聯(見下)。

牛頭焉會生龍角?(倪興官)  狗嘴何曾出象牙?(呂蒙正)  ——呂蒙正應對倪興官

一介寒儒,妄想攀龍攀鳳攀丹桂;(倪興官)

三尊寶像,岸然坐鱉坐象坐蓮花。(呂蒙正)

——呂蒙正應對倪興官  

(接上)倪興官緊接出此上聯。呂蒙正看到客堂正中的一尊佛像,即景生情對以下聯。倪興官詩才平庸,無言以對,雖氣得七竅生煙,也只好灰溜溜地走了。趙員外聽了,拍案叫絕,當即要婢女去閨房傳話小姐,告知已為其擇得佳偶。黛菊小姐自小聰明,能詩善詞,才貌雙全。聽了婢女的傳話,就稟明父親,說自己也有一聯,如呂蒙正能對出下聯,方可議婚。她的上聯是(見下)。

因荷而得藕;(趙黛菊)  有杏不須梅。(呂蒙正)  ——呂蒙正屬對趙黛菊  

呂蒙正一看小姐出的是一副諧音聯,便一揮而就地屬對了下聯。上聯“荷”諧“何”、“藕”諧“偶”;下聯“杏”諧“幸”、“梅”諧“媒”。小姐見對得工整,比喻得當,不禁嫣然一笑,默許了婚事。婚後,小兩口志趣相投,相親相愛,形影不離。呂蒙正在妻子的輔助下,不久就考中了狀元,最後一直做到丞相。

黑白未分,此去不知南北;(劉小姐)  青黃不接,特來討點東西。(呂蒙正)  ——呂蒙正應對劉小姐  

呂蒙正京試誤期,盤纏用盡,貧困潦倒。

一日,劉宰相之女拋繡球招婿,京城內熱鬧非凡,呂蒙正也去湊熱鬧。

綵樓門外的守衛見其衣衫襤褸,攔住了他說:“進場時辰已過,要面罰對課,你能行嗎?”呂蒙正哈哈大笑,說:“人才不可看貌相,海水不可用斗量。”守衛被他說的啞口無言,便將呂蒙正帶到綵樓下去見劉小姐。端坐在綵樓上的劉月娥小姐,年方二九,聰明俊俏,琴棋書畫樣樣皆能,說媒的人踏斷了門檻,求親的不是皇親國戚,便是官家子弟,劉宰相唯恐答應這家得罪那家,為此傷透腦筋,只得張榜“拋綵球”招親。

歷史上第一位平民出身的宰相,也是第一個書生宰相、狀元宰相

劉宰相將此事和女兒一講,劉小姐傷心啼哭,說“綵球不長眼睛,豈不斷送了女兒終身?”劉宰相說:“老夫一言既出,駟馬難追,那怎麼辦?”劉小姐要求父親在榜上加一條:拋球之日,須準時入場,若過時辰,面罰對課。劉宰相不明女兒之意,劉小姐說:“有了這一條,紈絝子弟、繡花草包、不學無術之輩定然早早進場;飽學才子才敢姍姍來遲……”

劉宰相一聽有理,便答應了女兒的要求。此刻,呂蒙正被帶到綵樓下,劉小姐撩起珠簾一看,見呂蒙正雖然衣衫襤褸,卻是五官端正,雙眼炯炯有神,頗有幾分書生之氣。她命貼身丫環梅香前去問過姓名年齡,便出了這一上聯。

呂蒙正脫口而出對以下聯。

荷葉魚兒傘;(劉小姐)  花絮蝨兒窩。(呂蒙正)  ——呂蒙正應對劉小姐  

劉小姐聽了呂蒙正的對句,覺得不錯,平仄對仗講究,但欠高雅,便又出一比上聯。呂蒙正一邊吟哦,一邊整了整衣冠,笑了笑答對下聯。

一杆銀槍,能擋雄兵百萬;(劉小姐)  

半段竹竿,驅走惡狗千條。(呂蒙正)  ——呂蒙正應對劉小姐  

劉小姐又出一比上聯。呂蒙正揮了揮討飯棒隨聲應對下聯。劉小姐暗暗思忖,呂蒙正果然才華出眾,連對三課對答如流,只可惜張口不離破爛、乞討,不禁又好笑,又生氣。梅香有心成全呂蒙正,便對小姐說:“呂相公窮途落魄,苦在其中,對出的課當然含有苦味。”她湊到小姐耳邊咬了咬耳朵,小姐笑了笑,出了一比下聯(見下)。

金鑾殿上喊萬歲,萬歲萬歲萬萬歲;(呂蒙正)

十字街頭叫老爺,老爺老爺老老爺。(劉小姐)

——呂蒙正應對劉小姐  

呂蒙正忽然眼睛一亮,脫口而出對了上聯。瞬時,劉小姐笑逐顏開,撩起珠簾,手捧綵球走到臺前,向並非有意求親的呂蒙正拋去。

呂蒙正眼快手疾,撩起破棉袍,一把接住了綵球。

歷史上第一位平民出身的宰相,也是第一個書生宰相、狀元宰相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