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馬光為什麼強烈反對王安石?看司馬光的破屋理論就知道了!

和狂飆突進的王安石相比,司馬光是個持正平穩的人,這被後人視為宋代最大的保守派,其實這是歷史的誤解。司馬光不反對改革,但希望改革要平穩地進行。對於改革,他有一套著名的“破屋”理論。他認為“治天下譬如居室,敝則修之,非大壞不更造也”,因為“大壞而更改,非得良匠美材不成,今二者皆無,臣恐風雨之不庇也”。近代法國人托克維爾寫了一本《舊制度與大革命》,他認為改革的後果是引起人們要求進一步改革,但改革卻又無法滿足無限度的改革要求,因而造成民眾不滿情緒加劇,最終可能釀成革命。也就是說,改革既要大膽又要審慎。看來,托克維爾頗得司馬光“破屋”理論的精髓。在這種“破屋”理論的指導下,司馬光和王安石進行了曠日持久的辯論和拉鋸,王安石是個雄辯的演說家,而司馬光在這方面實非王安石的對手。但司馬光有著與王安石一樣的執拗與耐力,反正這輩子和王安石幹上了。

司馬光為什麼強烈反對王安石?看司馬光的破屋理論就知道了!

司馬光與王安石所代表的保守派和改革派的鬥爭十分慘烈。但司馬光和王安石的鬥爭,是君子之爭,是“費厄潑賴”的,不摻雜任何的感情和私利因素。君子之間能像小人一樣大打出手嗎?孔子說“其爭也君子”,表明謙謙君子也有鬥爭。但與小人之爭不同,君子爭的是是非曲直,遵循著一定的規則。事實上,司馬光和王安石的私人關係不錯,是互相仰慕的好朋友、好文友。他們之間的鬥爭,就像兩大絕頂高手之間的過招,比拼的是內力和品質,任何一方都不會冷不丁地施放暗器。先是王安石鬥敗了司馬光為首的“舊黨”,舊黨一干人等全被貶往各地涼快去了,在全國雷厲風行地推行新法,最後,司馬光的舊黨戰勝了王安石的新黨,在遠離權力核心十多年之後,眾望所歸的司馬光出任宰相,將王安石的新法盡數廢除,活活把王安石給氣死。在王安石去世半年之後,司馬光感覺完成了歷史使命,溘然離世。

司馬光為什麼強烈反對王安石?看司馬光的破屋理論就知道了!

王安石也是君子,他變法的著眼點在於使國家富強、民眾安樂,但他狂風暴雨般的變法,出現了大量政策執行上的偏差,培養了一批不謀國只謀私的小人,出現了與王安石變法的初衷事與願違的情況。從這一點來說,雖然司馬光辯論才能和魄力比不上王安石,但他的“破屋”理論還是有可取之處,在政治上是成熟穩健的。北宋若能將司馬光、王安石這兩位君子的才能加以綜合使用,讓王安石主導變法,讓司馬光負責監督和執行,或許歷史將會是另外一番天地。

司馬光為什麼強烈反對王安石?看司馬光的破屋理論就知道了!

君子乃國之棟樑,是敢於擔當的猛士,頂起的是國家的天空,絕不會在國家和民族處於危難時刻而轟然倒塌,司馬光就是個敢於擔責的君子。他在擔任幷州通判時,曾經向自己的恩師龐籍提出了一條計策。為了防止西夏人的入侵,他建議修築城堡來控制西夏人,然後招募百姓來此地耕種。龐籍聽從了他的建議,派手下郭恩去辦理此事。郭恩在執行命令的時候,因為不注意設防,部隊被敵人消滅。龐籍因為此事被撤職。司馬光始終認為此事因他而起,三次上書朝廷自責,並要求引咎辭職,沒得到允許。龐籍死後,司馬光便把恩師的妻子拜為自己的母親,撫養龐籍的兒子像撫養自己的親兄弟一樣。在朋友出了事就急於撇清關係的今天,司馬光這種勇於擔責的精神,就顯得難能可貴了。

司馬光為什麼強烈反對王安石?看司馬光的破屋理論就知道了!

洪應明在《菜根譚》中說,“退即是進,與即是得”,教我們為人處事以遇事都要讓一步的態度為高明,因為讓一步就等於是為進一步留下了餘地。司馬光就是如此,他懂得人生進退的道理。在王安石如日中天的時候,他很清楚自己的處境,就以退為進,請求辭職,自己躲到洛陽去。在洛陽的十五年,司馬光專心著述,編著了與司馬遷的《史記》雙星閃耀的《資治通鑑》。他在《進資治通鑑表》中說:“臣今筋骨癯瘁,目視昏近,齒牙無幾,神識衰耗,目前所謂旋踵而忘。臣之精力,盡於此書。”司馬光編書的條件實在艱苦,他買不起高宅大院,住的是低矮窄小的房子,夏天悶熱難耐,他請人在書房裡挖了一個大深坑,砌上磚,修成一間“地下室”,他就在這個冬暖夏涼的“空調房”裡專心致志地埋頭編書。司馬光的目標很明確,就是將歷代執政的得失全部融進這部鉅著之中,讓皇帝學習。宋神宗看了之後大加讚賞,說它“鑑於往事,有資於治道”,賜書名為《資治通鑑》。司馬光的《資治通鑑》的著述意義己遠遠超過了他的本意,清代學者王鳴成說,“此天地間必不可無之書,亦學者必不可不讀之書”,成為中華民族寶貴的精神遺產。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