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元朝四等人制度入手,看紅巾軍起義,為什麼蒙古人反成了配角?'

"

曾經叱吒亞歐大陸的蒙古人,最終在漢人的地盤翻了車,因為黃河氾濫,朝廷應對失策,加上腐敗盛行。“石人一隻眼,攪動黃河天下反”,韓山童和劉福通一聲吶喊,聲勢浩大的紅巾軍起義正式拉開帷幕。

但是我們看這段歷史,會很驚訝地發現,真正在打來打去的,其實大都是漢人,蒙古人此時卻成了配角,這是怎麼回事?

"

曾經叱吒亞歐大陸的蒙古人,最終在漢人的地盤翻了車,因為黃河氾濫,朝廷應對失策,加上腐敗盛行。“石人一隻眼,攪動黃河天下反”,韓山童和劉福通一聲吶喊,聲勢浩大的紅巾軍起義正式拉開帷幕。

但是我們看這段歷史,會很驚訝地發現,真正在打來打去的,其實大都是漢人,蒙古人此時卻成了配角,這是怎麼回事?

從元朝四等人制度入手,看紅巾軍起義,為什麼蒙古人反成了配角?

一、

元朝將治下的人民劃分為了四等人,分別是蒙古人、色目人、漢人和南人四個等級。

蒙古人毫無疑問是享受最高特權的,也是統治者;色目人主要是西域人,以及最早被征服的東歐人,地位僅次於蒙古人;漢人,主要是原來金朝統治下的人民,其下也包括女真、契丹、高麗等,統稱漢人;南人則是地位最低的,主要以之前南宋統治下的人民為主,因為是最後被征服的,所以處於社會的最底層。

由於蒙古內部對學習漢文化沒有達成一致,這也導致,統治漢族地域的官員,仍然是漢人。也就是說,如果不跟其他人對比,生活在南方的漢人,生活習慣並沒有太大的改變。

歷來老百姓很少有造反的,一般不把刀架到脖子上,他是不會有這個想法的。但元末起義軍領袖韓山童不同,他的祖祖輩輩都在策劃造反的事,他自己也是苦等著機會,果然這次黃河決口被他等到了。

他利用自己的白蓮教堂主身份,再加一句“石人一隻眼,攪動黃河天下反”的口號,成功“綁架”了部分老百姓。成為了首批跟著他造反的人,因為頭戴紅巾,起名紅巾軍。

其實一開始跟著起義的人沒有幾個,不然的話,當地縣令調來的幾個兵就能把領袖韓山童給逮了?但是隨後跟韓山童一同起義的,另一起義軍領袖劉福通連著做了幾件事,這幾件事做完就等於是把整個漢人綁上了戰車……

韓山童一死,本來劉福通就沒打算讓韓山童兒子當皇上,但是起義軍內部爭鬥不止,馬上要散攤子,不得已,劉福通搬出了韓林兒。就像後來的清朝順治帝能當上皇帝,就是因為皇太極的兄弟多爾袞和皇太極的長子豪格爭鬥不休,最終選擇了第三者福臨當了皇帝。

不過韓林兒估計是歷史上最沒有存在感的皇帝,甚至他活著,還沒有他死了後受重視。

"

曾經叱吒亞歐大陸的蒙古人,最終在漢人的地盤翻了車,因為黃河氾濫,朝廷應對失策,加上腐敗盛行。“石人一隻眼,攪動黃河天下反”,韓山童和劉福通一聲吶喊,聲勢浩大的紅巾軍起義正式拉開帷幕。

但是我們看這段歷史,會很驚訝地發現,真正在打來打去的,其實大都是漢人,蒙古人此時卻成了配角,這是怎麼回事?

從元朝四等人制度入手,看紅巾軍起義,為什麼蒙古人反成了配角?

一、

元朝將治下的人民劃分為了四等人,分別是蒙古人、色目人、漢人和南人四個等級。

蒙古人毫無疑問是享受最高特權的,也是統治者;色目人主要是西域人,以及最早被征服的東歐人,地位僅次於蒙古人;漢人,主要是原來金朝統治下的人民,其下也包括女真、契丹、高麗等,統稱漢人;南人則是地位最低的,主要以之前南宋統治下的人民為主,因為是最後被征服的,所以處於社會的最底層。

由於蒙古內部對學習漢文化沒有達成一致,這也導致,統治漢族地域的官員,仍然是漢人。也就是說,如果不跟其他人對比,生活在南方的漢人,生活習慣並沒有太大的改變。

歷來老百姓很少有造反的,一般不把刀架到脖子上,他是不會有這個想法的。但元末起義軍領袖韓山童不同,他的祖祖輩輩都在策劃造反的事,他自己也是苦等著機會,果然這次黃河決口被他等到了。

他利用自己的白蓮教堂主身份,再加一句“石人一隻眼,攪動黃河天下反”的口號,成功“綁架”了部分老百姓。成為了首批跟著他造反的人,因為頭戴紅巾,起名紅巾軍。

其實一開始跟著起義的人沒有幾個,不然的話,當地縣令調來的幾個兵就能把領袖韓山童給逮了?但是隨後跟韓山童一同起義的,另一起義軍領袖劉福通連著做了幾件事,這幾件事做完就等於是把整個漢人綁上了戰車……

韓山童一死,本來劉福通就沒打算讓韓山童兒子當皇上,但是起義軍內部爭鬥不止,馬上要散攤子,不得已,劉福通搬出了韓林兒。就像後來的清朝順治帝能當上皇帝,就是因為皇太極的兄弟多爾袞和皇太極的長子豪格爭鬥不休,最終選擇了第三者福臨當了皇帝。

不過韓林兒估計是歷史上最沒有存在感的皇帝,甚至他活著,還沒有他死了後受重視。

從元朝四等人制度入手,看紅巾軍起義,為什麼蒙古人反成了配角?

二、

起義之初,元朝廷就派了軍隊前來鎮壓,這個軍隊呢,其實也是漢人為主。

歷史上出現過很多次,軍隊前去鎮壓起義軍,實際上殺的都是普通老百姓。東漢末年,董卓進了洛陽,面對十八路諸侯討伐,他也派出了軍隊前去鎮壓,可惜派出的軍隊跑到其他村子亂殺一氣,拿著老百姓的頭顱當戰利品,回去領賞去了……

元末的官兵是一樣的德行,他們突然就發現,鎮壓起義軍的過程,其實就是發財的機會:

比如,這一家人很有錢,你想要佔為己有,咋辦?

殺啊,殺了後,找出他的戶籍,改成暴徒,這下子,不僅被殺的人的財產歸了自己,還能拿著頭顱再回到朝廷領賞。這下子麻煩了,起義軍暴動的地方,老百姓全都倒了大黴!

作為窮人,面對經濟封鎖,連出去要飯都沒有路。富人,富人就是挨宰的份,就算沒被紅巾軍清算,也被官兵洗劫一空,說不定命還搭上。

官兵跟紅巾軍戰鬥?

笑話,戰鬥就要流血,流血就會有犧牲,真打起來,不光流紅巾軍的血,官兵的血也會流,哪裡有搶劫老百姓來的爽快?

這下子,老百姓沒轍了,一些富裕的財主,為了防止被殺,要麼自己起義當紅巾軍領袖,比如郭子興;要麼就資助起義軍隊伍,讓他們提供幫助,比如資助張士誠的那些財主;要麼就加入起義軍隊伍,好歹還能搶搶地主,填飽肚子,比如朱元璋。

正所謂“星星之火,可以燎原”,起義軍迅速就壯大起來,劉福通也攻佔了一些縣城。此時他做了一件在我們現在看來十分荒唐的事,那就是迅速讓韓林兒稱帝,國號大宋,宋朝就此復辟。

"

曾經叱吒亞歐大陸的蒙古人,最終在漢人的地盤翻了車,因為黃河氾濫,朝廷應對失策,加上腐敗盛行。“石人一隻眼,攪動黃河天下反”,韓山童和劉福通一聲吶喊,聲勢浩大的紅巾軍起義正式拉開帷幕。

但是我們看這段歷史,會很驚訝地發現,真正在打來打去的,其實大都是漢人,蒙古人此時卻成了配角,這是怎麼回事?

從元朝四等人制度入手,看紅巾軍起義,為什麼蒙古人反成了配角?

一、

元朝將治下的人民劃分為了四等人,分別是蒙古人、色目人、漢人和南人四個等級。

蒙古人毫無疑問是享受最高特權的,也是統治者;色目人主要是西域人,以及最早被征服的東歐人,地位僅次於蒙古人;漢人,主要是原來金朝統治下的人民,其下也包括女真、契丹、高麗等,統稱漢人;南人則是地位最低的,主要以之前南宋統治下的人民為主,因為是最後被征服的,所以處於社會的最底層。

由於蒙古內部對學習漢文化沒有達成一致,這也導致,統治漢族地域的官員,仍然是漢人。也就是說,如果不跟其他人對比,生活在南方的漢人,生活習慣並沒有太大的改變。

歷來老百姓很少有造反的,一般不把刀架到脖子上,他是不會有這個想法的。但元末起義軍領袖韓山童不同,他的祖祖輩輩都在策劃造反的事,他自己也是苦等著機會,果然這次黃河決口被他等到了。

他利用自己的白蓮教堂主身份,再加一句“石人一隻眼,攪動黃河天下反”的口號,成功“綁架”了部分老百姓。成為了首批跟著他造反的人,因為頭戴紅巾,起名紅巾軍。

其實一開始跟著起義的人沒有幾個,不然的話,當地縣令調來的幾個兵就能把領袖韓山童給逮了?但是隨後跟韓山童一同起義的,另一起義軍領袖劉福通連著做了幾件事,這幾件事做完就等於是把整個漢人綁上了戰車……

韓山童一死,本來劉福通就沒打算讓韓山童兒子當皇上,但是起義軍內部爭鬥不止,馬上要散攤子,不得已,劉福通搬出了韓林兒。就像後來的清朝順治帝能當上皇帝,就是因為皇太極的兄弟多爾袞和皇太極的長子豪格爭鬥不休,最終選擇了第三者福臨當了皇帝。

不過韓林兒估計是歷史上最沒有存在感的皇帝,甚至他活著,還沒有他死了後受重視。

從元朝四等人制度入手,看紅巾軍起義,為什麼蒙古人反成了配角?

二、

起義之初,元朝廷就派了軍隊前來鎮壓,這個軍隊呢,其實也是漢人為主。

歷史上出現過很多次,軍隊前去鎮壓起義軍,實際上殺的都是普通老百姓。東漢末年,董卓進了洛陽,面對十八路諸侯討伐,他也派出了軍隊前去鎮壓,可惜派出的軍隊跑到其他村子亂殺一氣,拿著老百姓的頭顱當戰利品,回去領賞去了……

元末的官兵是一樣的德行,他們突然就發現,鎮壓起義軍的過程,其實就是發財的機會:

比如,這一家人很有錢,你想要佔為己有,咋辦?

殺啊,殺了後,找出他的戶籍,改成暴徒,這下子,不僅被殺的人的財產歸了自己,還能拿著頭顱再回到朝廷領賞。這下子麻煩了,起義軍暴動的地方,老百姓全都倒了大黴!

作為窮人,面對經濟封鎖,連出去要飯都沒有路。富人,富人就是挨宰的份,就算沒被紅巾軍清算,也被官兵洗劫一空,說不定命還搭上。

官兵跟紅巾軍戰鬥?

笑話,戰鬥就要流血,流血就會有犧牲,真打起來,不光流紅巾軍的血,官兵的血也會流,哪裡有搶劫老百姓來的爽快?

這下子,老百姓沒轍了,一些富裕的財主,為了防止被殺,要麼自己起義當紅巾軍領袖,比如郭子興;要麼就資助起義軍隊伍,讓他們提供幫助,比如資助張士誠的那些財主;要麼就加入起義軍隊伍,好歹還能搶搶地主,填飽肚子,比如朱元璋。

正所謂“星星之火,可以燎原”,起義軍迅速就壯大起來,劉福通也攻佔了一些縣城。此時他做了一件在我們現在看來十分荒唐的事,那就是迅速讓韓林兒稱帝,國號大宋,宋朝就此復辟。

從元朝四等人制度入手,看紅巾軍起義,為什麼蒙古人反成了配角?

三、

劉福通此舉就造成一個嚴重的後果:

那就是把漢族跟蒙古人的仇恨一下子激化了,本來是黃河岸邊幾百號人吃飯的問題,迅速就上升成了民族問題。這時候,元朝廷的任何鎮壓行為,都會被人解讀為對漢族的屠殺。

這樣一來,元朝廷本來就緊張的神經一下子就繃斷了,該來的還是來了。從他們佔領南宋的那一刻起,他們最擔心的就是漢族起義,於是更猛烈的鎮壓就來了。

等到越來越多的人加入到紅巾軍之後,老百姓也會產生質疑,他們會思考,為什麼大家都加入了紅巾軍呢?想來想去,他們能得出的唯一答案,就是這個朝代是一個壞朝代,還不該反嗎?

人們一旦形成這個觀念,那麼起義就會從各地爆發,元朝廷必然也就應接不暇,一發不可收拾。

注意一點,起義是從黃河岸邊開始的,迅速蔓延到長江流域,長江上游那裡出現了陳友諒勢力。下游則是張士誠勢力,中間佔據南京的是朱元璋勢力,劉福通則一路向北進軍。

打到最北的紅巾軍甚至一度佔領了山海關,堵住了蒙古人的退路,可是浩浩蕩蕩地北伐紅巾軍,怎麼突然就敗了呢?

其主要原因就是因為,劉福通攻佔了開封,隨後起義軍領袖們,不走了……

想想歷史上那麼多次的農民起義,每次都是敗在這個上面,陳勝吳廣也罷,黃巢起義也罷,洪秀全也罷。都是面臨這個問題,一旦起義軍停止了前進,等待他們的命運必然是滅亡,正所謂“流寇無敵”。

韓林兒到達開封之後,不久這支起義軍就分崩離析了,投降的、自立為王的、內訌的、被招安的比比皆是。這支強大的紅巾軍,眼看就要打到元朝廷首都了,一下子就雪崩般的潰敗了。

"

曾經叱吒亞歐大陸的蒙古人,最終在漢人的地盤翻了車,因為黃河氾濫,朝廷應對失策,加上腐敗盛行。“石人一隻眼,攪動黃河天下反”,韓山童和劉福通一聲吶喊,聲勢浩大的紅巾軍起義正式拉開帷幕。

但是我們看這段歷史,會很驚訝地發現,真正在打來打去的,其實大都是漢人,蒙古人此時卻成了配角,這是怎麼回事?

從元朝四等人制度入手,看紅巾軍起義,為什麼蒙古人反成了配角?

一、

元朝將治下的人民劃分為了四等人,分別是蒙古人、色目人、漢人和南人四個等級。

蒙古人毫無疑問是享受最高特權的,也是統治者;色目人主要是西域人,以及最早被征服的東歐人,地位僅次於蒙古人;漢人,主要是原來金朝統治下的人民,其下也包括女真、契丹、高麗等,統稱漢人;南人則是地位最低的,主要以之前南宋統治下的人民為主,因為是最後被征服的,所以處於社會的最底層。

由於蒙古內部對學習漢文化沒有達成一致,這也導致,統治漢族地域的官員,仍然是漢人。也就是說,如果不跟其他人對比,生活在南方的漢人,生活習慣並沒有太大的改變。

歷來老百姓很少有造反的,一般不把刀架到脖子上,他是不會有這個想法的。但元末起義軍領袖韓山童不同,他的祖祖輩輩都在策劃造反的事,他自己也是苦等著機會,果然這次黃河決口被他等到了。

他利用自己的白蓮教堂主身份,再加一句“石人一隻眼,攪動黃河天下反”的口號,成功“綁架”了部分老百姓。成為了首批跟著他造反的人,因為頭戴紅巾,起名紅巾軍。

其實一開始跟著起義的人沒有幾個,不然的話,當地縣令調來的幾個兵就能把領袖韓山童給逮了?但是隨後跟韓山童一同起義的,另一起義軍領袖劉福通連著做了幾件事,這幾件事做完就等於是把整個漢人綁上了戰車……

韓山童一死,本來劉福通就沒打算讓韓山童兒子當皇上,但是起義軍內部爭鬥不止,馬上要散攤子,不得已,劉福通搬出了韓林兒。就像後來的清朝順治帝能當上皇帝,就是因為皇太極的兄弟多爾袞和皇太極的長子豪格爭鬥不休,最終選擇了第三者福臨當了皇帝。

不過韓林兒估計是歷史上最沒有存在感的皇帝,甚至他活著,還沒有他死了後受重視。

從元朝四等人制度入手,看紅巾軍起義,為什麼蒙古人反成了配角?

二、

起義之初,元朝廷就派了軍隊前來鎮壓,這個軍隊呢,其實也是漢人為主。

歷史上出現過很多次,軍隊前去鎮壓起義軍,實際上殺的都是普通老百姓。東漢末年,董卓進了洛陽,面對十八路諸侯討伐,他也派出了軍隊前去鎮壓,可惜派出的軍隊跑到其他村子亂殺一氣,拿著老百姓的頭顱當戰利品,回去領賞去了……

元末的官兵是一樣的德行,他們突然就發現,鎮壓起義軍的過程,其實就是發財的機會:

比如,這一家人很有錢,你想要佔為己有,咋辦?

殺啊,殺了後,找出他的戶籍,改成暴徒,這下子,不僅被殺的人的財產歸了自己,還能拿著頭顱再回到朝廷領賞。這下子麻煩了,起義軍暴動的地方,老百姓全都倒了大黴!

作為窮人,面對經濟封鎖,連出去要飯都沒有路。富人,富人就是挨宰的份,就算沒被紅巾軍清算,也被官兵洗劫一空,說不定命還搭上。

官兵跟紅巾軍戰鬥?

笑話,戰鬥就要流血,流血就會有犧牲,真打起來,不光流紅巾軍的血,官兵的血也會流,哪裡有搶劫老百姓來的爽快?

這下子,老百姓沒轍了,一些富裕的財主,為了防止被殺,要麼自己起義當紅巾軍領袖,比如郭子興;要麼就資助起義軍隊伍,讓他們提供幫助,比如資助張士誠的那些財主;要麼就加入起義軍隊伍,好歹還能搶搶地主,填飽肚子,比如朱元璋。

正所謂“星星之火,可以燎原”,起義軍迅速就壯大起來,劉福通也攻佔了一些縣城。此時他做了一件在我們現在看來十分荒唐的事,那就是迅速讓韓林兒稱帝,國號大宋,宋朝就此復辟。

從元朝四等人制度入手,看紅巾軍起義,為什麼蒙古人反成了配角?

三、

劉福通此舉就造成一個嚴重的後果:

那就是把漢族跟蒙古人的仇恨一下子激化了,本來是黃河岸邊幾百號人吃飯的問題,迅速就上升成了民族問題。這時候,元朝廷的任何鎮壓行為,都會被人解讀為對漢族的屠殺。

這樣一來,元朝廷本來就緊張的神經一下子就繃斷了,該來的還是來了。從他們佔領南宋的那一刻起,他們最擔心的就是漢族起義,於是更猛烈的鎮壓就來了。

等到越來越多的人加入到紅巾軍之後,老百姓也會產生質疑,他們會思考,為什麼大家都加入了紅巾軍呢?想來想去,他們能得出的唯一答案,就是這個朝代是一個壞朝代,還不該反嗎?

人們一旦形成這個觀念,那麼起義就會從各地爆發,元朝廷必然也就應接不暇,一發不可收拾。

注意一點,起義是從黃河岸邊開始的,迅速蔓延到長江流域,長江上游那裡出現了陳友諒勢力。下游則是張士誠勢力,中間佔據南京的是朱元璋勢力,劉福通則一路向北進軍。

打到最北的紅巾軍甚至一度佔領了山海關,堵住了蒙古人的退路,可是浩浩蕩蕩地北伐紅巾軍,怎麼突然就敗了呢?

其主要原因就是因為,劉福通攻佔了開封,隨後起義軍領袖們,不走了……

想想歷史上那麼多次的農民起義,每次都是敗在這個上面,陳勝吳廣也罷,黃巢起義也罷,洪秀全也罷。都是面臨這個問題,一旦起義軍停止了前進,等待他們的命運必然是滅亡,正所謂“流寇無敵”。

韓林兒到達開封之後,不久這支起義軍就分崩離析了,投降的、自立為王的、內訌的、被招安的比比皆是。這支強大的紅巾軍,眼看就要打到元朝廷首都了,一下子就雪崩般的潰敗了。

從元朝四等人制度入手,看紅巾軍起義,為什麼蒙古人反成了配角?

四、

說到底,還是土地的問題,沒有土地的人們想得到土地,得到土地的人們又想保住土地。所以,一開始鎮壓紅巾軍的人也是以北方漢人為主,他們不希望紅巾軍勢力達到自己的家鄉,讓自己的家鄉父老受難。​

而很多人跟著起義軍,其目的也是為了獲得一塊土地,而在開封,韓林兒分封眾人。要知道,僧多粥少,歷來如此,真正能分到土地的都是極少數,大部分還是最底層。不要相信有些起義軍說的鬼話,比如李自成“迎闖王、不納糧”,比如洪秀全的“無處不均勻,無處不飽暖”。

實際上就是一句口號,李自成的不納糧,闖王倒是迎進來了,可惜軍隊全靠搶,搶完了咋辦?洪秀全倒是想的挺好,敢情平均分配不包括自己,先把自己的老婆平均分了再說!

紅巾軍同樣面臨這樣的困境,沒有分到土地和財產、權力的人他會罵娘,白忙乎一頓,啥都沒撈到,心裡不爽。而分到土地的人,一開始是高興的,但高興不了多久,他就會陷入極度的恐懼之中。

為什麼會這樣?

其實就是紅巾軍的特性決定的,本來起義就是“打土豪,分田地”,現在一些起義軍將領成了所謂的土豪。那麼他為什麼還要跟著這群窮鬼幹,哪一天打到自己的頭上咋辦?

所以,這些人的想法就變了,他們的第一目的不再是推翻元朝廷,而是先保住自己的土地。要想保住土地,那麼就得尋求保護,一種是找元朝廷保護,另一種則是找一些實力強大,且保境安民的起義軍或地方武裝保護。

有些人就會被招安,成為元軍,反過來鎮壓起義軍,有些人則投奔陳友諒、張士誠或者朱元璋。而劉福通的這支起義軍,一下子就喪失了戰鬥力,面對蒙古人的反攻,毫無招架之力,迅速敗亡。

退到安徽的韓林兒還沒有喘口氣,被元朝廷招安的張士誠就打過來了,再次兵敗,劉福通戰死,韓林兒在被朱元璋派人接走的船上溺亡。

"

曾經叱吒亞歐大陸的蒙古人,最終在漢人的地盤翻了車,因為黃河氾濫,朝廷應對失策,加上腐敗盛行。“石人一隻眼,攪動黃河天下反”,韓山童和劉福通一聲吶喊,聲勢浩大的紅巾軍起義正式拉開帷幕。

但是我們看這段歷史,會很驚訝地發現,真正在打來打去的,其實大都是漢人,蒙古人此時卻成了配角,這是怎麼回事?

從元朝四等人制度入手,看紅巾軍起義,為什麼蒙古人反成了配角?

一、

元朝將治下的人民劃分為了四等人,分別是蒙古人、色目人、漢人和南人四個等級。

蒙古人毫無疑問是享受最高特權的,也是統治者;色目人主要是西域人,以及最早被征服的東歐人,地位僅次於蒙古人;漢人,主要是原來金朝統治下的人民,其下也包括女真、契丹、高麗等,統稱漢人;南人則是地位最低的,主要以之前南宋統治下的人民為主,因為是最後被征服的,所以處於社會的最底層。

由於蒙古內部對學習漢文化沒有達成一致,這也導致,統治漢族地域的官員,仍然是漢人。也就是說,如果不跟其他人對比,生活在南方的漢人,生活習慣並沒有太大的改變。

歷來老百姓很少有造反的,一般不把刀架到脖子上,他是不會有這個想法的。但元末起義軍領袖韓山童不同,他的祖祖輩輩都在策劃造反的事,他自己也是苦等著機會,果然這次黃河決口被他等到了。

他利用自己的白蓮教堂主身份,再加一句“石人一隻眼,攪動黃河天下反”的口號,成功“綁架”了部分老百姓。成為了首批跟著他造反的人,因為頭戴紅巾,起名紅巾軍。

其實一開始跟著起義的人沒有幾個,不然的話,當地縣令調來的幾個兵就能把領袖韓山童給逮了?但是隨後跟韓山童一同起義的,另一起義軍領袖劉福通連著做了幾件事,這幾件事做完就等於是把整個漢人綁上了戰車……

韓山童一死,本來劉福通就沒打算讓韓山童兒子當皇上,但是起義軍內部爭鬥不止,馬上要散攤子,不得已,劉福通搬出了韓林兒。就像後來的清朝順治帝能當上皇帝,就是因為皇太極的兄弟多爾袞和皇太極的長子豪格爭鬥不休,最終選擇了第三者福臨當了皇帝。

不過韓林兒估計是歷史上最沒有存在感的皇帝,甚至他活著,還沒有他死了後受重視。

從元朝四等人制度入手,看紅巾軍起義,為什麼蒙古人反成了配角?

二、

起義之初,元朝廷就派了軍隊前來鎮壓,這個軍隊呢,其實也是漢人為主。

歷史上出現過很多次,軍隊前去鎮壓起義軍,實際上殺的都是普通老百姓。東漢末年,董卓進了洛陽,面對十八路諸侯討伐,他也派出了軍隊前去鎮壓,可惜派出的軍隊跑到其他村子亂殺一氣,拿著老百姓的頭顱當戰利品,回去領賞去了……

元末的官兵是一樣的德行,他們突然就發現,鎮壓起義軍的過程,其實就是發財的機會:

比如,這一家人很有錢,你想要佔為己有,咋辦?

殺啊,殺了後,找出他的戶籍,改成暴徒,這下子,不僅被殺的人的財產歸了自己,還能拿著頭顱再回到朝廷領賞。這下子麻煩了,起義軍暴動的地方,老百姓全都倒了大黴!

作為窮人,面對經濟封鎖,連出去要飯都沒有路。富人,富人就是挨宰的份,就算沒被紅巾軍清算,也被官兵洗劫一空,說不定命還搭上。

官兵跟紅巾軍戰鬥?

笑話,戰鬥就要流血,流血就會有犧牲,真打起來,不光流紅巾軍的血,官兵的血也會流,哪裡有搶劫老百姓來的爽快?

這下子,老百姓沒轍了,一些富裕的財主,為了防止被殺,要麼自己起義當紅巾軍領袖,比如郭子興;要麼就資助起義軍隊伍,讓他們提供幫助,比如資助張士誠的那些財主;要麼就加入起義軍隊伍,好歹還能搶搶地主,填飽肚子,比如朱元璋。

正所謂“星星之火,可以燎原”,起義軍迅速就壯大起來,劉福通也攻佔了一些縣城。此時他做了一件在我們現在看來十分荒唐的事,那就是迅速讓韓林兒稱帝,國號大宋,宋朝就此復辟。

從元朝四等人制度入手,看紅巾軍起義,為什麼蒙古人反成了配角?

三、

劉福通此舉就造成一個嚴重的後果:

那就是把漢族跟蒙古人的仇恨一下子激化了,本來是黃河岸邊幾百號人吃飯的問題,迅速就上升成了民族問題。這時候,元朝廷的任何鎮壓行為,都會被人解讀為對漢族的屠殺。

這樣一來,元朝廷本來就緊張的神經一下子就繃斷了,該來的還是來了。從他們佔領南宋的那一刻起,他們最擔心的就是漢族起義,於是更猛烈的鎮壓就來了。

等到越來越多的人加入到紅巾軍之後,老百姓也會產生質疑,他們會思考,為什麼大家都加入了紅巾軍呢?想來想去,他們能得出的唯一答案,就是這個朝代是一個壞朝代,還不該反嗎?

人們一旦形成這個觀念,那麼起義就會從各地爆發,元朝廷必然也就應接不暇,一發不可收拾。

注意一點,起義是從黃河岸邊開始的,迅速蔓延到長江流域,長江上游那裡出現了陳友諒勢力。下游則是張士誠勢力,中間佔據南京的是朱元璋勢力,劉福通則一路向北進軍。

打到最北的紅巾軍甚至一度佔領了山海關,堵住了蒙古人的退路,可是浩浩蕩蕩地北伐紅巾軍,怎麼突然就敗了呢?

其主要原因就是因為,劉福通攻佔了開封,隨後起義軍領袖們,不走了……

想想歷史上那麼多次的農民起義,每次都是敗在這個上面,陳勝吳廣也罷,黃巢起義也罷,洪秀全也罷。都是面臨這個問題,一旦起義軍停止了前進,等待他們的命運必然是滅亡,正所謂“流寇無敵”。

韓林兒到達開封之後,不久這支起義軍就分崩離析了,投降的、自立為王的、內訌的、被招安的比比皆是。這支強大的紅巾軍,眼看就要打到元朝廷首都了,一下子就雪崩般的潰敗了。

從元朝四等人制度入手,看紅巾軍起義,為什麼蒙古人反成了配角?

四、

說到底,還是土地的問題,沒有土地的人們想得到土地,得到土地的人們又想保住土地。所以,一開始鎮壓紅巾軍的人也是以北方漢人為主,他們不希望紅巾軍勢力達到自己的家鄉,讓自己的家鄉父老受難。​

而很多人跟著起義軍,其目的也是為了獲得一塊土地,而在開封,韓林兒分封眾人。要知道,僧多粥少,歷來如此,真正能分到土地的都是極少數,大部分還是最底層。不要相信有些起義軍說的鬼話,比如李自成“迎闖王、不納糧”,比如洪秀全的“無處不均勻,無處不飽暖”。

實際上就是一句口號,李自成的不納糧,闖王倒是迎進來了,可惜軍隊全靠搶,搶完了咋辦?洪秀全倒是想的挺好,敢情平均分配不包括自己,先把自己的老婆平均分了再說!

紅巾軍同樣面臨這樣的困境,沒有分到土地和財產、權力的人他會罵娘,白忙乎一頓,啥都沒撈到,心裡不爽。而分到土地的人,一開始是高興的,但高興不了多久,他就會陷入極度的恐懼之中。

為什麼會這樣?

其實就是紅巾軍的特性決定的,本來起義就是“打土豪,分田地”,現在一些起義軍將領成了所謂的土豪。那麼他為什麼還要跟著這群窮鬼幹,哪一天打到自己的頭上咋辦?

所以,這些人的想法就變了,他們的第一目的不再是推翻元朝廷,而是先保住自己的土地。要想保住土地,那麼就得尋求保護,一種是找元朝廷保護,另一種則是找一些實力強大,且保境安民的起義軍或地方武裝保護。

有些人就會被招安,成為元軍,反過來鎮壓起義軍,有些人則投奔陳友諒、張士誠或者朱元璋。而劉福通的這支起義軍,一下子就喪失了戰鬥力,面對蒙古人的反攻,毫無招架之力,迅速敗亡。

退到安徽的韓林兒還沒有喘口氣,被元朝廷招安的張士誠就打過來了,再次兵敗,劉福通戰死,韓林兒在被朱元璋派人接走的船上溺亡。

從元朝四等人制度入手,看紅巾軍起義,為什麼蒙古人反成了配角?

​再回過頭來看看元朝定的四等人制度,人,自古就沒有平等過,所謂的平等,不過是個幌子罷了。紅巾軍之所以失敗,就是多年來的等級觀念束縛,窮人想打破不平等,變成富人後又想維護這份不平等,到頭來,鬥來鬥去,不過是在漢人的地盤,爭奪漢人的土地,並且是漢人與漢人之間的爭鬥罷了。

而蒙古人,拿著漢人的土地當誘餌,坐山觀虎鬥,反而成了元末農民起義浪潮中的配角。只待跟最後的贏家朱元璋,開展一場大戰,一決雌雄,當然這是後話,本次不提。

楊角風談明朝大案第8期,到此為止……

我叫楊角風,換種視角看明史,你會發現不一樣的樂趣,原創文章,喜歡就關注吧!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