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電視劇《長安十二時辰》的熱播,讓不少人直呼想回到唐朝好好生活。劇中運用眾多長鏡頭帶我們重新領略了一遍盛世長安城的景象。真實展現了一百零八坊的繁華,唐妝的雍容華貴,這使得這部劇廣受好評,在暑期電視劇中一枝獨秀。那麼,談到大唐的城市繁榮,自然就要再提一下宋朝的城市了。

《長安十二時辰》的長安城真的很盛世,只是你沒了解過宋朝的城市

宋代,一個城市發展的巔峰

宋朝是中國歷史上一個非常特殊的朝代。它軍事上的軟弱與其經濟上的繁榮是不相符的。宋代的經濟、文化、教育是中國歷史上最繁榮的時代,達到了封建社會的頂峰。北宋結束了五代十國的分裂,完成了中國的統一,但卻屢屢被周邊少數民族所欺負,到了南宋更是偏安一隅,在政治和軍事上沒有任何突破。然而與此同時,宋代的成就卻是前所未有的,特別是在工商商業上。

或許是因為宋朝恢復了穩定,使人民能夠穩定地從事生產活動,開墾了許多之前因五代十國戰爭而荒蕪的土地。隨著農業的發展,農民可以提供比過去更多的商品糧,使得相當一部分人口能夠偏離糧食生產並專門從事種植其他經濟作物或發展手工業,成為其他行業的固定生產者,誕生了一群主要或完全面向市場生產的人,這是商業發展的基礎。

《長安十二時辰》的長安城真的很盛世,只是你沒了解過宋朝的城市

宋代統治者在經濟上儘量採取寬鬆放任的政策,把北方的稅收制定為全國統一的商業稅,方便商人在各地進行貿易。人民的生產和經濟活動不受限制和干涉。正是這種寬鬆的商業政策創造了寬鬆的經濟環境,使得人民生產經營的積極性充分發揮。

一個真正因為人們而興起的城市

唐代大多數城市得以設立是因為其作為行政中心的緣故,政治功能大於經濟功能,城市的貿易領域受到官員的嚴格控制(如:《長安十二時辰》中的長安城也不過是在上元節這一天才不實行宵禁)。但隨著商品經濟的發展和宋代科學技術的進步,在一些地區人們集中種植經濟作物或者集中發展手工業,工商業開始變得繁榮興盛,這使得大量的人聚集起來,促進了商業貿易的繁榮。如當時的無錫、景德鎮(瓷器製造)、吉九(錫產)等城市這是因為一些特殊的產品或者礦產而興盛了起來,或者在一些水陸交通便利的地方也會開發出一些大型的商業城市。宋代工業城市興起後,城市作為經濟發展標誌的意義變得更加明顯。此時的中國,首次出現了因為經濟而興起的城市,而不是因為軍事或者政治。

《長安十二時辰》的長安城真的很盛世,只是你沒了解過宋朝的城市

再無長安“一百零八坊”

宋代的城市已經完全廢除了坊市制度。商店可以散落在城市各處,按市場和人口密度聚集。在北宋都城汴梁有許多街道和小巷成為了繁忙的商業區,相同的產業也大多集中在附近地區。在《東京夢華錄》中所記的汴梁裡面有很多的初代“商業街”,其中的東華門街、酸棗門至潘樓街一帶更是“最是鋪席要鬧”,在這些地方,屋宇高大,時常門庭若市。

汴梁城在當時人口超過100萬,是世界上最大的城市,此外在大宋境內人口超過10萬的城市還有洛陽、杭州、揚州、成都、廣州、福州、應天府(河南商丘)。還有不少城市因為原有規模無法容納那麼多百姓,只能在內城之外構築外城,如潮州、明州、台州等,同樣以汴梁為例,在《宋史·地理志》裡面記載,開封市人口在宋太宗時期達到了18萬戶,北宋末年則有26萬戶,總人口超百萬,外城就建了兩層,到公元1015年,在城外又建築八個城廂,適應城市發展,但與此同時的歐洲,最大的城市也不過是十餘萬人口罷了。

《長安十二時辰》的長安城真的很盛世,只是你沒了解過宋朝的城市

今日長安

吃水果看中外交流

在宋代,你以為還是和我們現在的市場差別很大嗎?如果你真的這麼想,那你就錯了。在我們現代可以看到的水果,在當時基本都可以見到,而且已經成為大宗商品了。像柑橘、李、杏、柿子、大棗、石榴等普通品種,在各地的市場都可以找到,楊貴妃“一騎紅塵妃子笑”的時代已經被打破了。花卉在宋代也進入了市場。在臨安銷售的名花就有包括牡丹、紅梅、桃花、菊花、蓮花等多種品種。就菊花而言,在登市(今山東省蓬萊)銷售的有70多個品種。遼其他的如遼和西夏的牛羊、沿海的水產品、絲麻、蔬菜等其他產品也在是大量上市,不在是皇家貴族獨享。除了這些農產品外,一些從國外引進的品種,如原產於非洲的西瓜,在南宋時期也被引進,在長江中下游一帶自主種植,大規模進行銷售。

《長安十二時辰》的長安城真的很盛世,只是你沒了解過宋朝的城市

吃完喝完,該玩了

宋代隨著商品經濟的發展,促進了市民階層的興起。市民需要吃飯,需要賺錢,自然也需要娛樂了。同時戰亂導致了大量北方地區人們南遷,文化發生了交流和交融,相對發達的北方人們還帶來了百戲雜技等等娛樂方式。百戲雜技需要在城市中有表演場地,所以瓦舍便應運而生。

瓦舍又叫做“瓦子”。

《夢樑錄》記載“瓦舍者,謂其‘來時瓦合,去時瓦解’之意,易聚易散也。”《東京夢華錄》記載“北宋京都開封街南桑家瓦子,近北則中瓦,次裡瓦。其中大小勾欄五十餘座。內中瓦子、蓮花棚、牡丹棚、裡瓦子、夜叉棚、象棚最大,可容數千人。”

由此可見北宋都城瓦舍之多規模之大。到了臨安同樣如此,臨安有南瓦、中瓦、大瓦、蒲橋瓦。其中北瓦最大,有勾欄一十三座。瓦舍之中為了便於表演和分隔觀眾,常常用欄杆或者布幔隔檔,也就是“勾欄”了。

《長安十二時辰》的長安城真的很盛世,只是你沒了解過宋朝的城市

瓦舍裡面演什麼?

瓦舍裡面的節目有很多,應有盡有。戲曲有雜劇、木偶戲、皮影戲等。曲藝則有說書評書、小唱等,雜技則包括雜手技等,甚至還有馴化動物(有點像馬戲團那樣)、小兒相撲等,而且在瓦舍之中你還能遇到各色各樣的人,“瓦中多有貨藥、賣卦、飲食、紙畫之類。”可以看出宋代的瓦舍是有多麼熱鬧,而宋朝政府對城市的管控是多麼寬鬆了。

《長安十二時辰》的長安城真的很盛世,只是你沒了解過宋朝的城市

看看外面的世界

千萬不要以為宋朝把最好的資源都給到了開封才打造出了這座“國際大都市”。事實上在開封以外的洛陽、應天、杭州、蘇州、揚州、荊州、廣州、成都等地的商業發展也相當繁榮。杭州(北宋)地處東南水陸交通主幹道,有10萬多戶人家,福建商賈、北方商人都在這裡交易。在杭州市,大大小小的商鋪和街坊都興旺發達,街道上的生意源源不斷。在城外方圓十里,也有人們聚集形成大大小小的“墟”。這些商業城市的擴張,逐漸形成了宋代商品經濟貿易擴展網絡中的據點,把宋代的商業氛圍傳播開來。

《長安十二時辰》的長安城真的很盛世,只是你沒了解過宋朝的城市

再看看人家的行會

千萬不要以為是今天才有行業協會和企業家協會,在宋代商家也有自己的行會組織。宋神宗時期,開封有160多個行會,以工商業的行會居多,每個行會都分為上、中、下三戶。行會裡面的行老由有權威的商家擔任,他可以召集行會成員開會商談。在每個月的每旬,行會中的上戶都會商定物價,而中戶和下戶只能選擇遵守。

《長安十二時辰》的長安城真的很盛世,只是你沒了解過宋朝的城市

到了南宋,在都城臨安,工商業組織的行會數量更是大幅度增加,共有400多行。根據行業或集中在某一地區,或分散在各條街市,被稱為和作,或團和市。行會的種類設計布行、魚行、木行、竹行、豬行、古董行、花團、藥市、花市、米市等等。可以看出,宋代的經營路徑是規範化、規模化的,宋代城市商業的發展是宋代社會經濟生活水平的飛躍平臺。宋代在在一定的經濟管理上也比唐朝寬鬆很多。

最後,儘管宋朝在政治和軍事上的作為不是很成功,但我們不能否認宋朝在商業繁榮、經濟發展和居民相對繁榮穩定方面取得的偉大成就。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