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范仲淹

宋朝 范仲淹 中國歷史 詩歌 璐的靴貓 2017-05-19

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范仲淹

是前賢聽政之堂,尚有風流餘韻;為後學會文之地,定多益友良師。 ———范仲淹丞署門前對聯

說到范仲淹,人們就會想起他的千古名句“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這兩句話,概括了范仲淹一生所追求的為人準則,是他憂國憂民思想的高度概括。范仲淹,字希文,生於太宗端拱二年(公元989 年),卒於皇祐四年

(公元1052年),祖籍陝西彬州,後到蘇州定居。是我國北宋時期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軍事家和文學家,也是中國歷史上最負盛名的傑出人物之一。他領導的慶曆革新運動,成為後來王安石熙豐變法的前奏;他對某些軍事制度和戰略措施的改善,使西線邊防穩固了相當長的時期;經他薦拔的一大批學者,為宋代學術鼎盛奠定了基礎;他倡導的先憂後樂思想和仁人志士節操,是中華文明史上閃灼異彩的精神財富;他的文學成就也蜚然可觀,有《范文正公集》。

范仲淹在文學上頗有造詣,儘管作品不多,但多為精品。他的詩詞多即景抒情,意境開闊深沉;他的散文多披露時弊,發表政見。傳頌千古的《岳陽樓記》是他的代表作。文中多用四言,雜以排偶,善鋪陳而富於變化,氣勢磅礴,抒發了“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高尚情懷。這兩句話概括了范仲淹一生追求的為人準則,表達了他寬大的胸懷和強烈的責任感,成為無數仁人志士用以自勉的著名格言,至今仍是激勵人們奮發向上的精神力量。

因為《岳陽樓記》廣為傳誦,在這裡,我們就不多加介紹了,文章主要帶領讀者領略一下范仲淹的詩詞的藝術魅力。

范仲淹的詞現存僅有5 首,但均為上乘之作。與同時代的其他詞人相比,他的詞最明顯的特徵就是能夠突破唐末五代詞的綺靡風氣。這五首詞,有的寫邊塞生活,有的寫羈旅情懷,或蒼涼悲壯,或纏綿深婉,對後來的蘇軾、王安石都有一定的影響。下面讓我們來賞析兩首他的代表詞作。

塞下秋來風景異,衡陽雁去無留意。四面邊聲連角起。千嶂裡,長煙落日孤城閉。濁酒一杯家萬里,燕然未勒歸無計。羌管悠悠霜滿地。人不寐,將軍白髮征夫淚。(《漁家傲》)

這是一幅十分沉鬱而蒼涼的圖景,在邊聲號角、長煙落日的壯闊雄偉的背景下,戍邊戰士立功報國的壯志和離家後難以名狀的憂思,如同洪水擊石一樣衝擊著人們的心靈,讓人在感知那一份無盡蒼涼的同時也肅然起敬。
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范仲淹

這是范仲淹帶兵在邊防作戰時期寫下的一首詞,作為主帥,范仲淹深深體驗到了邊防生活的艱苦和戰士們矛盾複雜的情緒,他為此感動著,於是他揮筆寫下了上面那首《漁家傲》。但是,范仲淹不僅僅是一位面目嚴峻、神態凜然的帶兵將帥,不僅僅有一顆豪情萬丈、正氣凌雲的心,他也是一位文人,很多時候他也有文人的多情善愁的一面。例如在《蘇幕遮·懷舊》裡,他柔腸宛轉,纏綿悱惻地寫道:

碧雲天,黃葉地。秋色連波,波上寒煙翠。山映斜陽天接水。芳草無情,更在斜陽外。黯鄉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夢留人睡。明月樓高休獨倚。酒入愁腸,化作相思淚。

這是首抒寫濃濃鄉愁的詞作。上闋寫了令愁腸百倍生的悽清秋景。前兩句的“碧雲天,黃葉地”是一副工整的小對,色彩絢麗,妙語天成。這兩句既是寫景,又點明瞭節令:是碧空高遠、黃葉滿地的秋季。接下來幾句承順前兩句,描繪了秋月夕陽西斜之景:夕陽殘照的蒼茫暮色中,碧波無際,水面寒霧如煙,隱隱泛著翠色。斜陽落在山邊,天水相接,悽悽芳草鋪向遠方,彷彿到了目之盡頭的天邊。“芳草”在古典詩詞中有特定的意義,常被用來引發離愁,這首詞中,它被賦予了強烈的主觀色彩。作者寫“芳草”“更在斜陽外”,實際上象徵著鄉愁的無邊無際,也象徵著心中牽掛的家鄉遙望不見。

下闋由寫景轉入直抒鄉愁。“黯鄉魂,追旅思”兩句也是一個小對,表達作者因思鄉而魂銷,身居客鄉愁緒纏繞不去的情懷。緊接下來更抒寫鄉愁的困擾,“夜夜除非,好夢留人睡”,只有在夢迴故鄉時才能安然成眠,否則“月明樓高休獨倚”,作者擔心登樓觀月只會更添離愁別恨。最後寫作者想借酒消鄉愁,反而倍增感傷:“酒入愁腸,化作相思淚。”這一句奇特而貼切的假想,真實地傳達了作者思鄉致潸然淚下的悲愁感傷之情。整首詞寫景抒情,一氣呵成,不留痕跡,歷來為人們所稱道。其中“碧雲天、黃葉地”被明代戲曲家王實甫化入《西廂記》的“秋幕離懷”一折中,成為膾炙人口的佳句。

范仲淹一生作詞很少,但僅憑他這兩首風格迥異、卻同樣感人的詞,就奠定了他在詞壇上的一席地位。怪不得前人稱讚他的詞為“字字珠玉、擲地有聲”。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