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蘇武”范成大,在金國王宮是如何懟金主的?'

"

作者:趙心放

"

作者:趙心放

“宋代蘇武”范成大,在金國王宮是如何懟金主的?

(一組影視裡金人服飾圖片)

范成大(1126-1193年),字至能 ,一字幼元,早年自號此山居士,晚號石湖居士,平江府吳縣(今江蘇蘇州)人,南宋名臣,文學家。至能先生事業、才學兩足尊,特別是他出使金國生死度外 保持氣節全身而歸的事蹟,深受歷代人讚頌,被譽為“宋代蘇武”,值得一書。

(一)義無反顧接受使命

隆興元年(1163年),南宋在符離打了敗仗,宋孝宗被迫與金國簽訂“隆興和議”。要說這和議與以前簽訂那些和議相比,條件要寬鬆一點。但不知是啥原因,兩國沒有更改過去接受國書的禮儀。按照過去的禮儀,金國使者送國書來時,皇帝要起身迎接。在古代這是君臣之禮哦。

南宋雖然早已今非昔比,但還是要把“虎死不倒威”的派頭撐足,性格倔強的宋孝宗認為是奇恥大辱,一直打主意要把老辦法改改。

"

作者:趙心放

“宋代蘇武”范成大,在金國王宮是如何懟金主的?

(一組影視裡金人服飾圖片)

范成大(1126-1193年),字至能 ,一字幼元,早年自號此山居士,晚號石湖居士,平江府吳縣(今江蘇蘇州)人,南宋名臣,文學家。至能先生事業、才學兩足尊,特別是他出使金國生死度外 保持氣節全身而歸的事蹟,深受歷代人讚頌,被譽為“宋代蘇武”,值得一書。

(一)義無反顧接受使命

隆興元年(1163年),南宋在符離打了敗仗,宋孝宗被迫與金國簽訂“隆興和議”。要說這和議與以前簽訂那些和議相比,條件要寬鬆一點。但不知是啥原因,兩國沒有更改過去接受國書的禮儀。按照過去的禮儀,金國使者送國書來時,皇帝要起身迎接。在古代這是君臣之禮哦。

南宋雖然早已今非昔比,但還是要把“虎死不倒威”的派頭撐足,性格倔強的宋孝宗認為是奇恥大辱,一直打主意要把老辦法改改。

“宋代蘇武”范成大,在金國王宮是如何懟金主的?

古代其實和現代一樣——“外交無小事”。比如說為啥事、在啥時送國書,傳送和接收國書的規格、程序及禮儀等,都是雙方事先議妥並作好安排的。如果某方在國書上寫出沒事先約定的事,直白地說,就是在“挑釁”對方,其後果不僅會挑起爭端,乃至引發戰爭。

思來想去,宋孝宗自認為有了一個好主意,就是在國書上寫明出於孝道原因,請求金國歸還被其佔領的“先皇們的陵寢之地”。講孝道是人之常情,總不能稱之為“挑釁”吧?叫使者面見金主時口頭提出更改接受國書禮儀的要求。

宋孝宗不願在國書上寫明更改接受國書禮儀的要求,是怕自己擔上違規的責任,既失臉面又陷於被動,但叫使者臨埸口頭去爭取,也算是“越雷池”的事哦。使者要承擔不小的風險,很有可能被當埸押出去殺頭,或者如漢代的蘇武一樣被拘留若干年,讓“公羊產奶後放回國”。

"

作者:趙心放

“宋代蘇武”范成大,在金國王宮是如何懟金主的?

(一組影視裡金人服飾圖片)

范成大(1126-1193年),字至能 ,一字幼元,早年自號此山居士,晚號石湖居士,平江府吳縣(今江蘇蘇州)人,南宋名臣,文學家。至能先生事業、才學兩足尊,特別是他出使金國生死度外 保持氣節全身而歸的事蹟,深受歷代人讚頌,被譽為“宋代蘇武”,值得一書。

(一)義無反顧接受使命

隆興元年(1163年),南宋在符離打了敗仗,宋孝宗被迫與金國簽訂“隆興和議”。要說這和議與以前簽訂那些和議相比,條件要寬鬆一點。但不知是啥原因,兩國沒有更改過去接受國書的禮儀。按照過去的禮儀,金國使者送國書來時,皇帝要起身迎接。在古代這是君臣之禮哦。

南宋雖然早已今非昔比,但還是要把“虎死不倒威”的派頭撐足,性格倔強的宋孝宗認為是奇恥大辱,一直打主意要把老辦法改改。

“宋代蘇武”范成大,在金國王宮是如何懟金主的?

古代其實和現代一樣——“外交無小事”。比如說為啥事、在啥時送國書,傳送和接收國書的規格、程序及禮儀等,都是雙方事先議妥並作好安排的。如果某方在國書上寫出沒事先約定的事,直白地說,就是在“挑釁”對方,其後果不僅會挑起爭端,乃至引發戰爭。

思來想去,宋孝宗自認為有了一個好主意,就是在國書上寫明出於孝道原因,請求金國歸還被其佔領的“先皇們的陵寢之地”。講孝道是人之常情,總不能稱之為“挑釁”吧?叫使者面見金主時口頭提出更改接受國書禮儀的要求。

宋孝宗不願在國書上寫明更改接受國書禮儀的要求,是怕自己擔上違規的責任,既失臉面又陷於被動,但叫使者臨埸口頭去爭取,也算是“越雷池”的事哦。使者要承擔不小的風險,很有可能被當埸押出去殺頭,或者如漢代的蘇武一樣被拘留若干年,讓“公羊產奶後放回國”。

“宋代蘇武”范成大,在金國王宮是如何懟金主的?

歷來當使者是個長臉面的事,但大臣們都知道這回當使者卻凶多吉少,人人都不願接這“燙手山芋”。范成大抱著為皇帝分憂的想法,大義凜然地接受了這個任務,並安排好一去可能不復返的後事。

悲情拋灑淪陷國土

在餐風宿露的路途中,范成大作了七十二首絕句,是組日記式的紀行詩。限於文章篇幅,在此摘錄其在南京、開封寫的三首,從中瞭解他沿途的所見所聞所感。

平地孤城寇若林,兩公猶解障妖祲(jin)。

大梁襟帶洪河險,誰遣神州際地沉?

——《雙廟》

"

作者:趙心放

“宋代蘇武”范成大,在金國王宮是如何懟金主的?

(一組影視裡金人服飾圖片)

范成大(1126-1193年),字至能 ,一字幼元,早年自號此山居士,晚號石湖居士,平江府吳縣(今江蘇蘇州)人,南宋名臣,文學家。至能先生事業、才學兩足尊,特別是他出使金國生死度外 保持氣節全身而歸的事蹟,深受歷代人讚頌,被譽為“宋代蘇武”,值得一書。

(一)義無反顧接受使命

隆興元年(1163年),南宋在符離打了敗仗,宋孝宗被迫與金國簽訂“隆興和議”。要說這和議與以前簽訂那些和議相比,條件要寬鬆一點。但不知是啥原因,兩國沒有更改過去接受國書的禮儀。按照過去的禮儀,金國使者送國書來時,皇帝要起身迎接。在古代這是君臣之禮哦。

南宋雖然早已今非昔比,但還是要把“虎死不倒威”的派頭撐足,性格倔強的宋孝宗認為是奇恥大辱,一直打主意要把老辦法改改。

“宋代蘇武”范成大,在金國王宮是如何懟金主的?

古代其實和現代一樣——“外交無小事”。比如說為啥事、在啥時送國書,傳送和接收國書的規格、程序及禮儀等,都是雙方事先議妥並作好安排的。如果某方在國書上寫出沒事先約定的事,直白地說,就是在“挑釁”對方,其後果不僅會挑起爭端,乃至引發戰爭。

思來想去,宋孝宗自認為有了一個好主意,就是在國書上寫明出於孝道原因,請求金國歸還被其佔領的“先皇們的陵寢之地”。講孝道是人之常情,總不能稱之為“挑釁”吧?叫使者面見金主時口頭提出更改接受國書禮儀的要求。

宋孝宗不願在國書上寫明更改接受國書禮儀的要求,是怕自己擔上違規的責任,既失臉面又陷於被動,但叫使者臨埸口頭去爭取,也算是“越雷池”的事哦。使者要承擔不小的風險,很有可能被當埸押出去殺頭,或者如漢代的蘇武一樣被拘留若干年,讓“公羊產奶後放回國”。

“宋代蘇武”范成大,在金國王宮是如何懟金主的?

歷來當使者是個長臉面的事,但大臣們都知道這回當使者卻凶多吉少,人人都不願接這“燙手山芋”。范成大抱著為皇帝分憂的想法,大義凜然地接受了這個任務,並安排好一去可能不復返的後事。

悲情拋灑淪陷國土

在餐風宿露的路途中,范成大作了七十二首絕句,是組日記式的紀行詩。限於文章篇幅,在此摘錄其在南京、開封寫的三首,從中瞭解他沿途的所見所聞所感。

平地孤城寇若林,兩公猶解障妖祲(jin)。

大梁襟帶洪河險,誰遣神州際地沉?

——《雙廟》

“宋代蘇武”范成大,在金國王宮是如何懟金主的?

南京的雙廟,供奉的是在唐代安史之亂中,合力堅守睢陽矢盡糧絕,被俘後英勇赴義的張巡、許遠。前兩句是歌頌兩將軍,後兩句轉指當時北宋京都兵多將廣,地勢險要,都未逃脫滅亡的命運。詩中的借古諷今之意,不言而明。

狐冢獾蹊滿路隅,行人猶作御園呼。

連昌尚有花臨砌,腸斷宜春寸草無。

——《宜春苑》

宜春苑在北宋故都開封,俗稱“東御園”。想當年歷經安史之亂後,唐玄宗尚能駕返連昌宮,憑弔昔日的遺蹟。如今呢?靖康之變若干年了,宋王朝苟安江南,無力北伐,何日才能光復頹垣荒草的宜春苑啊!聽著過路行人一口一聲仍稱為“御園”,范成大充滿了激憤之情。

州橋南北是天街,父老年年等駕回。

忍淚失聲問使者,幾時真有六軍來?

——《州橋》

州橋俗稱天漢橋,在北宋故都開封城內,橫跨汴河。”天街”是故國的象徵。范成大作為南宋使臣到此,自有金國陪伴使同行,不可能有遺民當埸詢問。但作為文學表達,可出自想象,只要符合特定景況,不影響全詩的藝術真實性。

"

作者:趙心放

“宋代蘇武”范成大,在金國王宮是如何懟金主的?

(一組影視裡金人服飾圖片)

范成大(1126-1193年),字至能 ,一字幼元,早年自號此山居士,晚號石湖居士,平江府吳縣(今江蘇蘇州)人,南宋名臣,文學家。至能先生事業、才學兩足尊,特別是他出使金國生死度外 保持氣節全身而歸的事蹟,深受歷代人讚頌,被譽為“宋代蘇武”,值得一書。

(一)義無反顧接受使命

隆興元年(1163年),南宋在符離打了敗仗,宋孝宗被迫與金國簽訂“隆興和議”。要說這和議與以前簽訂那些和議相比,條件要寬鬆一點。但不知是啥原因,兩國沒有更改過去接受國書的禮儀。按照過去的禮儀,金國使者送國書來時,皇帝要起身迎接。在古代這是君臣之禮哦。

南宋雖然早已今非昔比,但還是要把“虎死不倒威”的派頭撐足,性格倔強的宋孝宗認為是奇恥大辱,一直打主意要把老辦法改改。

“宋代蘇武”范成大,在金國王宮是如何懟金主的?

古代其實和現代一樣——“外交無小事”。比如說為啥事、在啥時送國書,傳送和接收國書的規格、程序及禮儀等,都是雙方事先議妥並作好安排的。如果某方在國書上寫出沒事先約定的事,直白地說,就是在“挑釁”對方,其後果不僅會挑起爭端,乃至引發戰爭。

思來想去,宋孝宗自認為有了一個好主意,就是在國書上寫明出於孝道原因,請求金國歸還被其佔領的“先皇們的陵寢之地”。講孝道是人之常情,總不能稱之為“挑釁”吧?叫使者面見金主時口頭提出更改接受國書禮儀的要求。

宋孝宗不願在國書上寫明更改接受國書禮儀的要求,是怕自己擔上違規的責任,既失臉面又陷於被動,但叫使者臨埸口頭去爭取,也算是“越雷池”的事哦。使者要承擔不小的風險,很有可能被當埸押出去殺頭,或者如漢代的蘇武一樣被拘留若干年,讓“公羊產奶後放回國”。

“宋代蘇武”范成大,在金國王宮是如何懟金主的?

歷來當使者是個長臉面的事,但大臣們都知道這回當使者卻凶多吉少,人人都不願接這“燙手山芋”。范成大抱著為皇帝分憂的想法,大義凜然地接受了這個任務,並安排好一去可能不復返的後事。

悲情拋灑淪陷國土

在餐風宿露的路途中,范成大作了七十二首絕句,是組日記式的紀行詩。限於文章篇幅,在此摘錄其在南京、開封寫的三首,從中瞭解他沿途的所見所聞所感。

平地孤城寇若林,兩公猶解障妖祲(jin)。

大梁襟帶洪河險,誰遣神州際地沉?

——《雙廟》

“宋代蘇武”范成大,在金國王宮是如何懟金主的?

南京的雙廟,供奉的是在唐代安史之亂中,合力堅守睢陽矢盡糧絕,被俘後英勇赴義的張巡、許遠。前兩句是歌頌兩將軍,後兩句轉指當時北宋京都兵多將廣,地勢險要,都未逃脫滅亡的命運。詩中的借古諷今之意,不言而明。

狐冢獾蹊滿路隅,行人猶作御園呼。

連昌尚有花臨砌,腸斷宜春寸草無。

——《宜春苑》

宜春苑在北宋故都開封,俗稱“東御園”。想當年歷經安史之亂後,唐玄宗尚能駕返連昌宮,憑弔昔日的遺蹟。如今呢?靖康之變若干年了,宋王朝苟安江南,無力北伐,何日才能光復頹垣荒草的宜春苑啊!聽著過路行人一口一聲仍稱為“御園”,范成大充滿了激憤之情。

州橋南北是天街,父老年年等駕回。

忍淚失聲問使者,幾時真有六軍來?

——《州橋》

州橋俗稱天漢橋,在北宋故都開封城內,橫跨汴河。”天街”是故國的象徵。范成大作為南宋使臣到此,自有金國陪伴使同行,不可能有遺民當埸詢問。但作為文學表達,可出自想象,只要符合特定景況,不影響全詩的藝術真實性。

“宋代蘇武”范成大,在金國王宮是如何懟金主的?

(三)當廷懟對金國皇帝

范成大抵達金國的中都大興府(今北京市),在等候接待的會同館中,他寫好一封書信,論述如何修改接受國書的禮儀,然後將書信藏在身上。第二天上殿正事辦完後,他就掏出書信要交金國皇帝金世宗。金國大臣們認為這是違規之舉,紛紛責罵他,金世宗氣得咬牙切齒,喝令他拜完就走。范成大巍然不動,用力保持躬身遞上書信的姿勢,朗聲說道:“此奏得達,當下殿百拜!”氣急敗壞的金國大臣們一擁而上,用笏板擊打范成大,金國太子高叫拉出去砍了......如此這般鬧了好一陣子,估摸金世宗為了顧臉面,宣詔“讓他回驛館......”

范成大這舉動轟動了金國朝野,金國負責他安保工作的小吏很敬佩他,私下給他透信:要小心喲,很多大臣都建議把你扣押下來。

吃罷晚飯,范成大的心久久不能平靜下來,他提筆寫下了《使金七十二絕句》的最末一首詩。

萬里孤臣致命秋,此身何止一漚浮。

提攜漢節同生死,休問羝羊解乳不!

——《會同館》

此詩猶如一紙氣衝雲霄的壯烈宣言!前兩句表達了自己不以個人微軀為念,抱有以身殉國的犧牲精神。後兩句以漢代蘇武自許,有堅貞不屈的民族氣節,不須過問公羊能否生乳這些事。

雖然金國沒有歸還“先皇們的陵寢之地”,接受國書的禮儀金國也沒同意作更改,但范成大保全了氣節,最終全身而歸。據悉,金世宗和金國的大臣們也暗自欽佩他的敢作敢為,認為他是一個真正的男子漢。

"

作者:趙心放

“宋代蘇武”范成大,在金國王宮是如何懟金主的?

(一組影視裡金人服飾圖片)

范成大(1126-1193年),字至能 ,一字幼元,早年自號此山居士,晚號石湖居士,平江府吳縣(今江蘇蘇州)人,南宋名臣,文學家。至能先生事業、才學兩足尊,特別是他出使金國生死度外 保持氣節全身而歸的事蹟,深受歷代人讚頌,被譽為“宋代蘇武”,值得一書。

(一)義無反顧接受使命

隆興元年(1163年),南宋在符離打了敗仗,宋孝宗被迫與金國簽訂“隆興和議”。要說這和議與以前簽訂那些和議相比,條件要寬鬆一點。但不知是啥原因,兩國沒有更改過去接受國書的禮儀。按照過去的禮儀,金國使者送國書來時,皇帝要起身迎接。在古代這是君臣之禮哦。

南宋雖然早已今非昔比,但還是要把“虎死不倒威”的派頭撐足,性格倔強的宋孝宗認為是奇恥大辱,一直打主意要把老辦法改改。

“宋代蘇武”范成大,在金國王宮是如何懟金主的?

古代其實和現代一樣——“外交無小事”。比如說為啥事、在啥時送國書,傳送和接收國書的規格、程序及禮儀等,都是雙方事先議妥並作好安排的。如果某方在國書上寫出沒事先約定的事,直白地說,就是在“挑釁”對方,其後果不僅會挑起爭端,乃至引發戰爭。

思來想去,宋孝宗自認為有了一個好主意,就是在國書上寫明出於孝道原因,請求金國歸還被其佔領的“先皇們的陵寢之地”。講孝道是人之常情,總不能稱之為“挑釁”吧?叫使者面見金主時口頭提出更改接受國書禮儀的要求。

宋孝宗不願在國書上寫明更改接受國書禮儀的要求,是怕自己擔上違規的責任,既失臉面又陷於被動,但叫使者臨埸口頭去爭取,也算是“越雷池”的事哦。使者要承擔不小的風險,很有可能被當埸押出去殺頭,或者如漢代的蘇武一樣被拘留若干年,讓“公羊產奶後放回國”。

“宋代蘇武”范成大,在金國王宮是如何懟金主的?

歷來當使者是個長臉面的事,但大臣們都知道這回當使者卻凶多吉少,人人都不願接這“燙手山芋”。范成大抱著為皇帝分憂的想法,大義凜然地接受了這個任務,並安排好一去可能不復返的後事。

悲情拋灑淪陷國土

在餐風宿露的路途中,范成大作了七十二首絕句,是組日記式的紀行詩。限於文章篇幅,在此摘錄其在南京、開封寫的三首,從中瞭解他沿途的所見所聞所感。

平地孤城寇若林,兩公猶解障妖祲(jin)。

大梁襟帶洪河險,誰遣神州際地沉?

——《雙廟》

“宋代蘇武”范成大,在金國王宮是如何懟金主的?

南京的雙廟,供奉的是在唐代安史之亂中,合力堅守睢陽矢盡糧絕,被俘後英勇赴義的張巡、許遠。前兩句是歌頌兩將軍,後兩句轉指當時北宋京都兵多將廣,地勢險要,都未逃脫滅亡的命運。詩中的借古諷今之意,不言而明。

狐冢獾蹊滿路隅,行人猶作御園呼。

連昌尚有花臨砌,腸斷宜春寸草無。

——《宜春苑》

宜春苑在北宋故都開封,俗稱“東御園”。想當年歷經安史之亂後,唐玄宗尚能駕返連昌宮,憑弔昔日的遺蹟。如今呢?靖康之變若干年了,宋王朝苟安江南,無力北伐,何日才能光復頹垣荒草的宜春苑啊!聽著過路行人一口一聲仍稱為“御園”,范成大充滿了激憤之情。

州橋南北是天街,父老年年等駕回。

忍淚失聲問使者,幾時真有六軍來?

——《州橋》

州橋俗稱天漢橋,在北宋故都開封城內,橫跨汴河。”天街”是故國的象徵。范成大作為南宋使臣到此,自有金國陪伴使同行,不可能有遺民當埸詢問。但作為文學表達,可出自想象,只要符合特定景況,不影響全詩的藝術真實性。

“宋代蘇武”范成大,在金國王宮是如何懟金主的?

(三)當廷懟對金國皇帝

范成大抵達金國的中都大興府(今北京市),在等候接待的會同館中,他寫好一封書信,論述如何修改接受國書的禮儀,然後將書信藏在身上。第二天上殿正事辦完後,他就掏出書信要交金國皇帝金世宗。金國大臣們認為這是違規之舉,紛紛責罵他,金世宗氣得咬牙切齒,喝令他拜完就走。范成大巍然不動,用力保持躬身遞上書信的姿勢,朗聲說道:“此奏得達,當下殿百拜!”氣急敗壞的金國大臣們一擁而上,用笏板擊打范成大,金國太子高叫拉出去砍了......如此這般鬧了好一陣子,估摸金世宗為了顧臉面,宣詔“讓他回驛館......”

范成大這舉動轟動了金國朝野,金國負責他安保工作的小吏很敬佩他,私下給他透信:要小心喲,很多大臣都建議把你扣押下來。

吃罷晚飯,范成大的心久久不能平靜下來,他提筆寫下了《使金七十二絕句》的最末一首詩。

萬里孤臣致命秋,此身何止一漚浮。

提攜漢節同生死,休問羝羊解乳不!

——《會同館》

此詩猶如一紙氣衝雲霄的壯烈宣言!前兩句表達了自己不以個人微軀為念,抱有以身殉國的犧牲精神。後兩句以漢代蘇武自許,有堅貞不屈的民族氣節,不須過問公羊能否生乳這些事。

雖然金國沒有歸還“先皇們的陵寢之地”,接受國書的禮儀金國也沒同意作更改,但范成大保全了氣節,最終全身而歸。據悉,金世宗和金國的大臣們也暗自欽佩他的敢作敢為,認為他是一個真正的男子漢。

“宋代蘇武”范成大,在金國王宮是如何懟金主的?

(四)文末補記

同時代及後世人均讚譽范成大為“宋代蘇武”。對他的好評如潮。在此僅舉他的好友楊萬里和陸游對他的評論。

楊萬里是當時頗具盛名的詩人,也是一個特別狂傲自負之人,被他瞧得上眼的人沒幾個。楊萬里對范成大的詩文評價很高,對其政績評價更高:“天與中興開日月,帝分萬乘半旌旗”,意思嘛南宋中興的功勞,有一半是范成大的。還說孝宗以來“知政幾二十人,求天下之所謂正臣,如公才一二輩”。

陸游與范成大曾在成都共事兩年多,有著深厚的友情。范成大奉詔回臨安,陸游一直送到青神慈姥巖,送了十天仍不忍相別。范成大記錄當時情形“送我彌旬未忍回,可憐蕭索把離杯”;“月生後夜天應老,淚落中巖水不流”。范成大逝世後,陸游極其悲痛,高度評價了范成大的政績:“生存相別尚如此,何況一旦泉壤隔……速死從公尚何憾,眼中寧復見此傑”。

"

作者:趙心放

“宋代蘇武”范成大,在金國王宮是如何懟金主的?

(一組影視裡金人服飾圖片)

范成大(1126-1193年),字至能 ,一字幼元,早年自號此山居士,晚號石湖居士,平江府吳縣(今江蘇蘇州)人,南宋名臣,文學家。至能先生事業、才學兩足尊,特別是他出使金國生死度外 保持氣節全身而歸的事蹟,深受歷代人讚頌,被譽為“宋代蘇武”,值得一書。

(一)義無反顧接受使命

隆興元年(1163年),南宋在符離打了敗仗,宋孝宗被迫與金國簽訂“隆興和議”。要說這和議與以前簽訂那些和議相比,條件要寬鬆一點。但不知是啥原因,兩國沒有更改過去接受國書的禮儀。按照過去的禮儀,金國使者送國書來時,皇帝要起身迎接。在古代這是君臣之禮哦。

南宋雖然早已今非昔比,但還是要把“虎死不倒威”的派頭撐足,性格倔強的宋孝宗認為是奇恥大辱,一直打主意要把老辦法改改。

“宋代蘇武”范成大,在金國王宮是如何懟金主的?

古代其實和現代一樣——“外交無小事”。比如說為啥事、在啥時送國書,傳送和接收國書的規格、程序及禮儀等,都是雙方事先議妥並作好安排的。如果某方在國書上寫出沒事先約定的事,直白地說,就是在“挑釁”對方,其後果不僅會挑起爭端,乃至引發戰爭。

思來想去,宋孝宗自認為有了一個好主意,就是在國書上寫明出於孝道原因,請求金國歸還被其佔領的“先皇們的陵寢之地”。講孝道是人之常情,總不能稱之為“挑釁”吧?叫使者面見金主時口頭提出更改接受國書禮儀的要求。

宋孝宗不願在國書上寫明更改接受國書禮儀的要求,是怕自己擔上違規的責任,既失臉面又陷於被動,但叫使者臨埸口頭去爭取,也算是“越雷池”的事哦。使者要承擔不小的風險,很有可能被當埸押出去殺頭,或者如漢代的蘇武一樣被拘留若干年,讓“公羊產奶後放回國”。

“宋代蘇武”范成大,在金國王宮是如何懟金主的?

歷來當使者是個長臉面的事,但大臣們都知道這回當使者卻凶多吉少,人人都不願接這“燙手山芋”。范成大抱著為皇帝分憂的想法,大義凜然地接受了這個任務,並安排好一去可能不復返的後事。

悲情拋灑淪陷國土

在餐風宿露的路途中,范成大作了七十二首絕句,是組日記式的紀行詩。限於文章篇幅,在此摘錄其在南京、開封寫的三首,從中瞭解他沿途的所見所聞所感。

平地孤城寇若林,兩公猶解障妖祲(jin)。

大梁襟帶洪河險,誰遣神州際地沉?

——《雙廟》

“宋代蘇武”范成大,在金國王宮是如何懟金主的?

南京的雙廟,供奉的是在唐代安史之亂中,合力堅守睢陽矢盡糧絕,被俘後英勇赴義的張巡、許遠。前兩句是歌頌兩將軍,後兩句轉指當時北宋京都兵多將廣,地勢險要,都未逃脫滅亡的命運。詩中的借古諷今之意,不言而明。

狐冢獾蹊滿路隅,行人猶作御園呼。

連昌尚有花臨砌,腸斷宜春寸草無。

——《宜春苑》

宜春苑在北宋故都開封,俗稱“東御園”。想當年歷經安史之亂後,唐玄宗尚能駕返連昌宮,憑弔昔日的遺蹟。如今呢?靖康之變若干年了,宋王朝苟安江南,無力北伐,何日才能光復頹垣荒草的宜春苑啊!聽著過路行人一口一聲仍稱為“御園”,范成大充滿了激憤之情。

州橋南北是天街,父老年年等駕回。

忍淚失聲問使者,幾時真有六軍來?

——《州橋》

州橋俗稱天漢橋,在北宋故都開封城內,橫跨汴河。”天街”是故國的象徵。范成大作為南宋使臣到此,自有金國陪伴使同行,不可能有遺民當埸詢問。但作為文學表達,可出自想象,只要符合特定景況,不影響全詩的藝術真實性。

“宋代蘇武”范成大,在金國王宮是如何懟金主的?

(三)當廷懟對金國皇帝

范成大抵達金國的中都大興府(今北京市),在等候接待的會同館中,他寫好一封書信,論述如何修改接受國書的禮儀,然後將書信藏在身上。第二天上殿正事辦完後,他就掏出書信要交金國皇帝金世宗。金國大臣們認為這是違規之舉,紛紛責罵他,金世宗氣得咬牙切齒,喝令他拜完就走。范成大巍然不動,用力保持躬身遞上書信的姿勢,朗聲說道:“此奏得達,當下殿百拜!”氣急敗壞的金國大臣們一擁而上,用笏板擊打范成大,金國太子高叫拉出去砍了......如此這般鬧了好一陣子,估摸金世宗為了顧臉面,宣詔“讓他回驛館......”

范成大這舉動轟動了金國朝野,金國負責他安保工作的小吏很敬佩他,私下給他透信:要小心喲,很多大臣都建議把你扣押下來。

吃罷晚飯,范成大的心久久不能平靜下來,他提筆寫下了《使金七十二絕句》的最末一首詩。

萬里孤臣致命秋,此身何止一漚浮。

提攜漢節同生死,休問羝羊解乳不!

——《會同館》

此詩猶如一紙氣衝雲霄的壯烈宣言!前兩句表達了自己不以個人微軀為念,抱有以身殉國的犧牲精神。後兩句以漢代蘇武自許,有堅貞不屈的民族氣節,不須過問公羊能否生乳這些事。

雖然金國沒有歸還“先皇們的陵寢之地”,接受國書的禮儀金國也沒同意作更改,但范成大保全了氣節,最終全身而歸。據悉,金世宗和金國的大臣們也暗自欽佩他的敢作敢為,認為他是一個真正的男子漢。

“宋代蘇武”范成大,在金國王宮是如何懟金主的?

(四)文末補記

同時代及後世人均讚譽范成大為“宋代蘇武”。對他的好評如潮。在此僅舉他的好友楊萬里和陸游對他的評論。

楊萬里是當時頗具盛名的詩人,也是一個特別狂傲自負之人,被他瞧得上眼的人沒幾個。楊萬里對范成大的詩文評價很高,對其政績評價更高:“天與中興開日月,帝分萬乘半旌旗”,意思嘛南宋中興的功勞,有一半是范成大的。還說孝宗以來“知政幾二十人,求天下之所謂正臣,如公才一二輩”。

陸游與范成大曾在成都共事兩年多,有著深厚的友情。范成大奉詔回臨安,陸游一直送到青神慈姥巖,送了十天仍不忍相別。范成大記錄當時情形“送我彌旬未忍回,可憐蕭索把離杯”;“月生後夜天應老,淚落中巖水不流”。范成大逝世後,陸游極其悲痛,高度評價了范成大的政績:“生存相別尚如此,何況一旦泉壤隔……速死從公尚何憾,眼中寧復見此傑”。

“宋代蘇武”范成大,在金國王宮是如何懟金主的?

【作者簡介】趙心放,筆名趙式,重慶市南岸區作家協會會員,《寫乎》簽約作家。

小編提示: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敬請轉發和評論。

推薦:

《我的父親母親》的守望:愛你就讓你快樂,我在等你從未離開過

秦檜除了害死岳飛外,還害死了這個身在敵營的孤膽英雄

金朝亡國之戰何等慘烈,一日死兩帝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