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孝宗登基後為岳飛平反,太上皇趙構仍大權在手為什麼不反對?

文|瘋癲史鑑

壯志飢餐胡虜肉,笑談渴飲匈奴血。名將岳飛一腔熱血,積極抵抗金軍,試圖迎接二帝回朝,一雪靖康之恥。只可以出師未捷身先死,一代名臣淪為逆臣賊子,多年後才沉冤昭雪恢復清譽。

紹興十一年,宋高宗趙構因為猜忌岳飛,以莫須有的罪名將其殘忍殺害。同年九月,趙構不顧朝野上下的看法,把謀劃殺害岳飛的頭號幫凶秦檜加封為太師魏國公。秦檜壽終正寢後,趙構又追封秦檜為申王,賜號忠獻。

紹興二十五年,秦檜的養子為自己謀求相位,不曾想人走茶涼,趙構嚴厲的拒絕了他的請求。一直備受壓抑的主戰派誤以為趙構回心轉意,開始上書要求恢復岳飛的名譽。結果一下子就戳到了趙構的痛點,趙構把早被貶的万俟卨拉回來繼承相位。万俟卨作為殺害岳飛的幫凶之一,執掌大局後自然全力抹殺為岳飛平反的各種可能。

宋孝宗登基後為岳飛平反,太上皇趙構仍大權在手為什麼不反對?

顯然,在趙構心裡誅殺岳飛並不是一件錯事。趙構一直把岳飛當做奸臣,在金兵進宮長江北岸的時候,趙構迫於無奈下詔釋放罪臣的家屬,顯示自己的仁德安撫人心。詔書裡有一句:蔡京、童貫、岳飛、張憲子孫家屬,令見拘管州軍並放令逐便。蔡京和童貫是南宋有名的宣和六賊,趙構把岳飛跟他們並列在一起,什麼用心可想而知。

封建統治者造成的冤案,很難在本人掌權的時候平反。在沒有改朝換代的情況下,冤假錯案的平凡一般都在前人死後,由後來上位的人實行並收買人心。紹興三十二年,趙構退居二線成為太上皇,讓養子宋孝宗繼位。宋孝宗剛一上臺就打著高宗的旗號下詔,追復岳飛的官職,並尋找岳家的後人恢復原本的待遇。

宋孝宗幫岳飛平反這事兒之所以能夠成功,最大的可能是因為他得到了趙構的默認。趙構在剛退未的時候,說是不再過問政事,但實際上他對朝廷的仍有極大的掌控力,上到對抗敵軍,下到任命官吏,趙構都會在關鍵時刻出面干涉。

宋孝宗登基後為岳飛平反,太上皇趙構仍大權在手為什麼不反對?

而宋孝宗本人又是一個非常孝順的人,趙構後來駕崩的時候,宋孝宗失聲痛哭,為了給趙構守孝三年,直接把國事交給了自己的兒子。不管是從權力,還是個人意願來說,宋孝宗都不會擅自借用趙構的名義去幫岳飛平反。

為了照顧趙構的顏面,宋孝宗在給岳飛沉冤昭雪的詔書裡面,一再強調是太上皇帝念之不忘,自己仰承聖意代為執行。凡是涉及岳飛死因的只說"坐事以歿",涉及案件性質的沒有一個冤字,宋孝宗對岳飛的冤案完全沒有複查的意思。

趙構當初下詔釋放岳飛的家屬,是為了作秀安撫人心。宋孝宗為岳飛平反,也是為了向宋朝的武將表達自己主戰的決心。新官上任三把火,宋孝宗是一個主戰派,他上位第二個月就發佈手諭,命主戰派老將張浚入朝商議大事。幫岳飛平反後,剛登基的宋孝宗順利的在武將心裡樹立了自己的威信,隨後積極備戰磨刀霍霍的準備北伐,試圖收復失地恢復山河。

宋孝宗登基後為岳飛平反,太上皇趙構仍大權在手為什麼不反對?

趙構雖然是一個主和派,可他也知道南宋偏安一隅,窩囊了許多年的確需要一場戰鬥去發洩一番。宋孝宗時期,已經沒有了岳飛那樣威望極高的武將,國庫也恢復到了一定程度,完全有一戰之力。不像趙構剛執政那會兒,國庫空虛打仗全靠向農民徵收。動不動就爆發農民起義,內憂外患宋朝的統治稍有不慎就會土崩瓦解。

對趙構來說,宋孝宗的北伐行動,如果打贏了,功勞肯定會分一大半到記到他這個太上皇頭上。如果如果打輸了,也只能證明主和的政策是對的。不管輸贏,趙構都不虧。可能就是因為這樣,在宋孝宗幫岳飛平反收買人心的時候,趙構才會睜一隻眼閉一隻眼。

感謝你的耐心閱讀,感覺還不錯的話還請花費幾秒鐘時間點贊或評論支獎勵一下,如果願意關注那就更好啦。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