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再為數學發愁了,高三惡補還來得及

數學 高考 睡眠 教育 教育那點兒事 教育那點兒事 2017-10-03

高三如何惡補數學,看完這篇數學130沒問題!

基礎薄弱的同學不要太擔心,無非就是兩點理解 和 記憶。

這個時候不需要買大量的習題去做給自己太大壓力,一定要回歸到課本和作業上來。

高三的時候基礎知識一般簡單串講一下就開始做題,一天一小節有同學會感覺到吃力

昨天的作業還沒搞懂,今天的又發下來了。所以一定要好好利用暑假和空閒時間好好的看課本。

知識也分境界,境界大概分為三層,

別再為數學發愁了,高三惡補還來得及

第一層就是看書

它不是單純的看書,而應該是瞭解之後的深入思考,甚至你可以撇開課本,僅僅靠思考和必要的演算來完成這一過程。

這就需要學習中對每個問題都能親自思考、透徹理解。我通常習慣於在遇到新概念時,自己先分析、推導一下它的性質;

碰到定理、公式時自己先試著證明一下,這樣再學習書本上的內容時,與自己所思考的有種比較,對知識的體會就更多些,理解也能更深一點。

比如說,這樣做後就會比較清楚某個定理為什麼會有這樣的限制條件,在那些情況下適用等。

清楚了邏輯上的推理之後,還應回過頭來從總體上考慮一下這些結論,考慮一下它們所描述的事實與其它數學知識間的依賴關係。

這樣做也有助於從宏觀上把握知識,對其主要觀念有更深刻的領悟,最好是在一個部分的知識學完後,能花點時間整理一下這部分理論,理順其主要知識點間的聯繫。

這不是簡單的"複習",而是確定這些東西成為你"自己"的知識。這一層次要求你做到對一些基本的公式推理做到熟記於心就可以了。

第二層就是能獨立運用書中知識去解決大部分題目

當理解記憶的差不多,就可以做本小節對應的練習題了。

基礎不好的同學一定要注重平時的作業,一般這些作業老師第二天都會認真評講的,千萬不要眼高手低對於作業不屑一顧。

時間緊迫的話老師可能會挑一些大家普遍不會的題來講,

這個時候可能你其他題目也有問題但老師並沒有講,那你下課一定要找老師問,沒什麼不好意思,

一輪就是注重基礎的,基礎夯實不了,後面的複習會有很大的隱患,而且一般老師也會比較樂意為同學解答。

如果作業掌握的可以的話,覺得提來那個不是很夠,可以做一做《小題狂練》,然後自己對答案,不懂得畫上標記記得問老師。

別再為數學發愁了,高三惡補還來得及

第三層也就是最高的一層

是用經典題目去反演書中的內容,這個時候,題就是課本,課本就是題,這也就是為什麼課本這麼重要的原因。

別再為數學發愁了,高三惡補還來得及

(補完基礎看個帥哥休息一下哈哈~)

【【【 ≈ 100 技巧方法篇 】】】

成績在100左右,說明你的基礎知識掌握的還可以,但是高考並非單純的考基礎知識,而是在基礎知識上加深加大了難度。

高一高二的同學可能沒太大感覺,因為高一高二一直在講課本的基礎知識,做的高考題比較少,到高三鋪天蓋地的試卷壓得你喘不過氣來。

除此之外,題目也是五花八門,所以要想在高三衝刺一百三

那麼你最好準高三的暑假就開始著手準備,關於準高三暑假如何度過,這個也非常關鍵,篇幅有限又不贅言了

就來說說數學,(默認你是準高三)暑假開始,你需要把之前的數學課本全部都找出來

然後買一本《五年高考三年模擬》(有高一高二的同學不知道五三是神馬照顧下,下文就簡稱“五三”了)

五三有A版的和B版有厚薄之分,怎麼選呢

高一高二建議用分冊(薄的),因為分冊題目可以及時更新,你根據課時進度做最新一年的高考題,如果不是超級大學霸不建議高一高二用b版

因為前面的還沒複習忘的差不多了,後面的還沒學不會,買那麼一大厚本尷尬癌要犯了,情急之下說不定可以防身哈哈

分冊長這樣(上邊有必修X的標註)

別再為數學發愁了,高三惡補還來得及

準高三的童鞋建議用b版的

別再為數學發愁了,高三惡補還來得及

a版和b版還是有一點區別的,兩者出書時間不同

b版相對於要難一些 真題訓練較多 是高考後出的題目

a版很基礎

如果自己薄弱的板塊 可以用a版 ,掌握的比較牢靠的 就用b版吧

(不過如果你已經考到九十了,B版的就夠了,不然負擔重收益低)

別再為數學發愁了,高三惡補還來得及

好現在你手裡已經有兩份資料了:課本 以及 五三

別再為數學發愁了,高三惡補還來得及

那麼如何使用呢?

現在已經默認你基礎還可以(剛剛你自己評估的)就是說我提到課本上哪個公式定理你都立馬可以反映出來,基礎題看一眼知道要考你什麼

達到這個程度可以直接開始做題麼? 不可以 !

雖然你現在自認為基礎還可以,但是記住,課本才是根本! 現在相當於一輪複習,不過你提前開始了,所以心態一定要歸零

不要自以為是覺得自己什麼都會,做題時頻繁去翻課本眼高手低,脫離基礎知識去談技巧全都是扯淡

其他科目也是這樣,所以一定要重視課本,不然你廢了半天力氣把它找出來當擺設啊,就算睡拿它覺當枕頭也枕的不舒服啊

所以

【第一步】

花上個半個小時最多一個小時把課本(你要做題的這小節的內容)從頭到尾認認真真仔仔細細的看上一遍

看的時候一定要拿上筆,不會的及時標註出來,遇見需要計算推理的自己就拿這筆在旁邊寫寫畫畫

千萬千萬千萬不要覺得看書是浪費時間啊,事實上你做題的時候反覆翻書找知識點會更浪費時間。

所以兩者結合起來,這樣會更有效,並且會對書本重難點有些瞭解,知道會在哪出題,一般會怎樣出題。

卷子千變萬化,基礎知識書本上據那些,再次強調要耐心看書,從根本上解決問題。

三輪複習,每一輪都離不開教材,基礎紮實了才能談做題技巧,題做得多了從而達到量的積累,積累夠了自然會有質的飛躍。

宏觀你來看,三輪複習其實就是按這樣的邏輯,一輪紮實基礎,二輪做題技巧,三輪主要回顧

調整心態。所以不要把希望寄託於三輪,前兩輪才是重中之重。 不管怎麼說,都要記得,紮實基礎,高考源於課本但又高於課本,文綜複習也是這樣,這裡就不多說了

【第二步】

刷對應小節的五三題,提到刷題這裡有幾個需要注意的地方

一併說了,以後刷套題什麼的也是醬紫,不要嫌我羅嗦,細節決定成敗,平常就要養成良好的習慣

1.草稿紙。

草稿紙一定要乾淨整潔,標上題號,如果覺得白花花的紙寫著浪費的話就寫以前用過的本子的反面。

演算的時候字體也要整潔,按照順序一點點寫,千萬不要三五個字寫滿一張紙還覺得地兒太小

這是在刷題不是在比誰瀟灑好麼,再說考試的時候人家一般也就給你一張,就算你用得多也就兩三張,當然這不是最重要的

一會兒回過頭來檢查的時候可以從草稿紙上你寫的步驟去分析你為什麼做錯了,思路在哪一步出現了問題

特別考試隔了好幾天,試卷發下來自己究竟怎麼做出來的也忘了,這時候草稿紙就能能幫你個大忙了。

除此之外,一般草稿紙就能反應一個人的成績和心態,你可以觀察下班裡同學的草稿紙,雖然並不絕對。

別再為數學發愁了,高三惡補還來得及

2.做題過程不能翻書。

有些同學懶得看書或者看書不認真,刷題的時候一會兒這個公式忘了翻翻書

一會兒那個定理想不起來了再翻翻書,做了不到三十分鐘的題

一半時間就在翻書,中間上個廁所喝口水什麼的,效率低到極限了。

所以刷題之前看書是為了確保你的做題速度和質量

除此之外,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考試沒人讓你翻書的,這時候你怎麼辦

所以基礎一定要夯實。不會的打個勾做個標記,暫且跳過,往下做

等這小節徹底做完了回過頭再來解決它。

3.學會思考

有些人學數學只是記下所有的定理公式,各類題型和相應的解法,

這樣做在學的知識比較少的時候也許還能對付,但一旦內容多了,就很難理清頭緒。

而掌握基本的解題思想方法卻相對容易的多。

一道題目的解答或許很長,

但最主要的解題思想可能就只有一兩條,大部分篇幅都是推理或運算。

(體會一下吧,對於你答題解題步驟的全局觀有益。)

而且思想方法對數學的不同部分來說都是相通的,掌握它才是根本,才是應萬變之策。

解題方法絕不是毫無根據的靈感,必是解決問題過程中深思熟慮後應運而生的途徑。

因而,對解題方法,重要的是理解這種思維過程,即要"透過現象看本質",

思想方法源於解題的過程中,也只有通過解題過程中的獨立思考、分析摸索才能掌握。

如果有朝一日,你發現自己對數學中的知識理論和思想方法都瞭然於胸,

那麼你已經能很好地駕馭所學的知識了,再加上一些過硬的基本功,

已足以應付一般的考試,

但對於一個要真正學好數學的人來說,這些卻遠遠不夠。

眾所周知,數學需要嚴密的邏輯推理,但邏輯上的推理卻不足以代表數學的全部。

如本世紀的大數學家柯朗所說:

"過分著重演繹一公式的數學特性可能失之偏頗,創造性發明以及起指導和推動作用的直覺的要素才是數學理論的核心。"

4.良好心態。

要知道上面的都是高考真題還都有難度,所以你不會是正常的,

千萬不要心情沮喪,覺得自己那麼笨,看了半天書白看了還是啥都不會做。

畢竟高一學過的東西隔了一段時間,做題開始手生很正常,

這才是第一遍,高考題值得你刷上個三四遍,

說明你刷的題不夠,跟智商沒關係

再說了,你現在暑假就開始刷五三,開學再花上一兩個月把五三刷完,

如果你不是省重點高中的話,已經超越你們年級百分之八九十的學生了。

就算是省重點,也能超越百分之五十了,

當然在做題質量有保證的前提,開學的時候一輪複習就是so easy 了,

別人一輪,你都二輪了,心裡暗爽吧,想想這,就別煩了,拿著筆桿子埋頭繼續刷。

別再為數學發愁了,高三惡補還來得及

5.做標記。

那種就算你感冒發燒的時候看一眼就會的題可以pass掉,

做標記做兩種,一種是你完全不會的,

還有一種就是似會非會的,答案不確定的,

不然到最後甭對了的題還以為自己會做把它給忽略了。

另外做標記前一定要仔細思考,不要一看就說我不會,

啪一個標記就給這道題判了死刑,跳的題最後比寫的還要多。

6.對答案。

有些同學對答案怎麼對呢,cbdda 一念,

錯了把答案一改不到一分鐘完事,

那我想說,

你剛才何必那麼苦逼的做題呢,還不如不做呢,

出去吃個大餐打場籃球心情不比這美妙多了。

既然做了就把這張卷子變為“有效卷”,

對答案的過程一定要看解析,包括對的題,

知道你為什麼對,而不是剛剛不小心蒙對的,

反正對了就不管了的心態,錯的題知道為什麼錯,這才可以。

所以你自己再挑一些其他參考書的時候,

要看看有沒有答案解析,沒有的封皮再美也不要,

老闆再帥也不買。除此之外,還要看看答案解析是否詳細,

對於那種大部分答案均用一個”略”字概括的也扔一邊。

開學了也是這樣,有些老師不負責,隨便髮捲子,

一發發一沓,沒答案不說還不給你評講,這種卷子可以直接扔掉,省的看著心煩。

7.那些不會的題最後怎麼辦。

剛這小節做完也對完答案了,

會的題對過答案看過解析確保沒問題的話就可以pass 了,

不會的題可能會出現這麼一種情況,就是看解析的時候完全看得懂,

解析合上,這道題依舊沒思路,那說明你還是不會做。

這個時候看了解析之後,把解析放一邊,然後自己再重新做這一道題,

卡殼的地方反過來看解析並打個標記,分析自己為什麼卡殼,

理順之後合上解析再往下做,遇見卡殼的再重複以上步驟,

幾個回合下來,這道題已經解出來了

這個時候不要繼續急著進行下一道,要重新整理下思路,

在不翻閱解析的情況下再自己把答案重頭到尾寫上一兩遍,

順利的寫出來並且知道為什麼那麼這道題可以放過了。

解析看了好幾遍自己也認真思考了可還是看不懂怎麼辦,

剛才你不是標記了麼,到時候抽時間問問老師就ok了。

這麼下來一道題可能花了半個多小時,

但是記住慢就是快

做題在“質”的基礎上保證“量”,不要把順序給搞反了。

總結歸納下順序大體如下:

準備工作: 課本+ 五三

做題順序:看書(回顧基礎)----刷題(不準翻書,自己思考,草稿紙)----對答案(分析思考)---刷不會的題

時間花費:三~四個月 (暑假兩個月+ 開學一兩個月)

開學再給自己兩個月的時間把五三做完,很多同學擔心開學就一輪複習

,好幾門課作業那麼多肯定沒時間,完成不了怎麼辦啊。

別再為數學發愁了,高三惡補還來得及

確實如此,高三幾乎一週就放半天假,平常任務量那麼大,

作業寫的慢的話十二點都寫不完,就算放半天假回趟家洗洗澡吃個飯一晃眼有要和媽媽再見了。

所以大家一定要珍惜暑假的時間,

除此之外,大家一定要有時間意識,

不然你可能出現天天作業做不完,睡眠不足的情況。

關於時間意識的總結在我空間裡,如果大家對感興趣的的話有機會再詳細分享。

不過要提醒的是,一定要提高效率,注意零碎時間利用

這樣你每天就能比別人多出來好幾個小時了。

大家可以動手算一算,不說多就算是一天多兩個兩小時,

一個月下來就六十多個小時了,一年也都七百多個小時,

如果你一天工作十個小時的話,劃下來就比別人多兩個月的時間呢

這兩個月對高三生來講重要性就不言而喻了。

沒有時間意識的話你可能被時間牽著鼻子走,時間反而成了你的主人,為所欲為了。

五三做完以後,做五年真題的套卷和《45套》。

別再為數學發愁了,高三惡補還來得及

今天一張真題卷,明天一張模擬卷交叉來做,這樣做完下來也有130+套了,幾乎每天一套,不能斷。

別再為數學發愁了,高三惡補還來得及

這差不多夠你做5個月了,但是每天每套卷子做完自己都要認真批改並且要徹底糾錯,

把卷子的效用發揮出來,學會整理錯題

否則就成了“無用卷”,

還可能讓自己盲目自信以為刷了很多題。

做完這些,剩下的時間就做金考卷吧,它會蒐集優秀的一模二模的卷子,百校聯考什麼等等,

你根據需要買就可以了。

自己做這三種,平常也要跟著老師進度做他們發的卷子,

加上大大小小的考試題最起碼也200多套了,巨大的財富啊啊啊啊啊~

數學不出意外的話,可以穩定在120—135.數學其實很容易拉開差距的,

很多同學無法言喻的痛,所以你成績提上來了自信心倍增,

也會甩掉一大批人,從最後的討厭數學可能讓你慢慢對它產生好感。

下面再整體來說說需要注意哪些?

1.習題。

五三+套題(五年真題(每本有五套卷子那種)+《45套》+《金考卷分期》….)

必要的習題不僅能幫助熟悉所學的知識,有些甚至能幫助理解所學的概念、定理,發掘知識更深層次上的內涵。

別再為數學發愁了,高三惡補還來得及

它的另一個作用,即練習本身的作用,

就是鍛鍊思維,而做完題之後的思考無論是對上述那一個方面都是大有裨益的,

這就是做題不要侷限於解決問題本身,有時可以想想問題所反映的結論,體會一下用到的方法和技巧

重要的是要明白為什麼要用這種方法,即能理解方法的實質(要理解思想、理解本質!)。

做習題切不可因追求過多而忽略之後的反思,否則經常會出現一些無謂的反覆,反而得不償失。

另外還要強調的是真題的非常非常非常重要。

為什麼呢?高考真題都是把那些高考專家封閉在“小黑屋”幾個月才出來的成果,

那麼多人那麼長時間絞盡腦汁就研究出來這麼一張卷子,

中間又經過了那麼多測試最後拿出來敲定一批高考終生,含金量必須非常不容置疑的高啊。

所以高考題值得反覆拿來做,反覆研究揣摩,

可惜的是有些同學高考卷做一遍就扔一邊了,也不檢查也不思考對對答案完事,完全沒有意識到真題的價值。

多練練真題,今早培養應考的素質,也逐漸發現高考的重難點,

大量刷題後你就會知道人家喜歡在哪挖坑,哪容易有陷阱,

反過來你也知道哪些知識瞭解即可,高考根本就不考,這樣時間分配自然就高效了。

而有些模擬題可能只是針對某個縣某個市出的題,沒有那麼嚴謹,

不能代表高考的出題方向和闡述其中的規律。

所以不要盲目的搞題海戰術,什麼卷子都買來做一做

,給自己額外增加負擔,花了冤枉錢不說,關鍵效率也不見得提升。

當然,並不是模擬題不好,模擬題可以開拓思路,

加深對書本知識的理解,高三平時老師也會發很多模擬的卷子,

所以要學會選擇,建議買個一兩套和真題搭配來做,這裡給推薦《45套》《金考卷》,切忌,少就是多,慢就是快!

2.時間規劃。

平常的練習中必須加強時間意識,還想強調一下,

這是大部分同學忽視的地方。簡單說下時間安排,選填的時間儘量不要超過40分鐘

剩下的大題呢,寫的時候掐著表大致10分鐘一道,

所以下來也就是90分鐘,一個半小時卷子就可以搞定了。

剩下的30分鐘去重新寫那些剛才沒思路(放一放可能就會有新思路了

所以遇見沒思路的題暫且扔那先不管,繼續往下做)

或者計算比較麻煩的題,臨近交卷的5分鐘再檢查下姓名學號什麼的,以防萬一。

選填: 40分鐘

大題: 50分鐘(大致10分鐘一道)

回顧: 30分鐘

為什麼這麼強調時間呢?

因為有些同學心中沒有規劃,

比如碰到一張比較難的卷子選填就用一個小時,

自己的信心也被打磨的差不多了,後面很多大題無論難易都沒時間看了,

慌慌張張的把卷子寫完,自然分數也不怎麼理想。

別再為數學發愁了,高三惡補還來得及

3.little 技巧。

每寫完一道題立即檢查,而不是一張卷子全部寫完後再回頭去檢查。

前面的效率無論如何都比後者高。你可能會認為,這不浪費時間麼,卷子寫不完怎麼辦…..

鄧爺爺說過時間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

那咱來舉個例子簡單分析一下,

比如一道選擇題,計算的前回頭看下自己有沒有代錯數字,步驟是否有問題,結果算出來是A,

寫別急著寫答案,然後用於剛才做題時的不同方法

(注意用另外一種方法)在代一遍,如果答案仍然是A,那就把答案寫上,繼續下一道。

對於有些計算麻煩的,把你的答案帶入檢算。

囉囉嗦嗦說了這麼多,但其實過程也就需要十幾秒,一分鐘都用不了。

所以在自己對時間可以掌控的大前提下,再加上這個方法效率就高了。

為什麼說要立刻檢查呢?

因為你如果前面的數字如果代錯了,

後面一連串就全錯了,而且類似於看錯條件代錯數字這種低級錯誤就是在你不知不覺的過程發生的。

你應該有這樣的經歷,自信滿滿的寫完了一張考卷,

寫得十分順利估分也比較滿意,結果卷子發下來卻讓你大跌眼鏡,和自己的估分有很大落差。

看下錯題,犯了很多看錯條件,帶錯數字等的低級錯誤,甚至還可能是算對了

寫答案的時候不小心手抖把錯的給寫上了,這樣大大小小的題一張卷子下來,一二十分輕輕鬆鬆沒了。

可能你會有疑問,平常某某某數學不怎樣還天天問我題怎麼老比我考得高,不公平。

高考的時候閱卷老師手裡拿的是試卷,哪裡知道你平時怎麼樣,就算知道,也不可能給你家二十的平時成績吧。

卷子是考核擇校的標準---分數才是硬道理

報志願的時候你會發現,十分差不多就拉開一個檔次,那時候真是欲哭無淚。

另外檢查的時候要用另外一種方法是為了防止慣性思維的錯誤,也就是想當然。

有些人不用另外一種方法,還是用剛才的方法,檢查了半天也沒發現問題,

而且還老覺得自己不需要檢查,做的都對。這樣子的檢查意義就不大了。

另外呢,換種方法也能防止枯燥。比如一道簡單的加法題: 32+46+35=?

你剛才可能列個式子把它們都加起來了,檢查的時候可以心算,先算整數30+40+30=?

然後再算零數:2+6+5=? 最後再一加……

這樣子就可以很大程度防止粗心和慣性思維。

另外一點,就是要從不同的角度思考問題,不滿足於已有的方法,

即使已有的方法是最簡的。從其它角度思考、解決問題能導致一些新的收穫

這一點在做難度稍大的題時會更有用處。

別再為數學發愁了,高三惡補還來得及

4.取捨。

選填安排的時間是40分鐘,一般選填後兩道都是壓軸題,會有些難度,

如果寫的時候發現沒思路就先跳過,放到最後的30分鐘去思考。

但不要一沒思路就跳,跳過那些經過思考還是沒思路的,總共就12道題,跳個兩三道差不多了,可不敢一下跳的比寫的還多~

為什麼放在最後三十分鐘呢?

一是要保證做題速度,不能出現卷子沒做完的現象,

二來放一放可能就會有新的解題思路。一般一道題你一直一直想容易陷入怪圈,

怎麼也解不出來,隔了一會的話可能再回頭去看就豁然開朗了。

有些大題前兩問比較簡單,第三問太難的話就放棄吧。一道大題一般十來分,

第三問也就三四分,為了這三四分浪費大量時間很不值得,而且也不一定保證做的是對的。

如果你一張卷子寫完了,前面空了兩道選擇題,

後面一道大題的兩三問沒做,那麼最後三十分鐘就來研究這兩道選擇題,兩道選擇題就十分呢。

而且過程怎樣無所謂,答案選對就可以了,實在不行把四個選項帶到題中說不定就試出來了。

選填一共90分,後面那麼多大題才60分。

其實拉開差距一般也就是選填,大題基礎差別不多的一般拉不出差距。選填做好了

後面大題隨便寫兩道及格肯定就沒問題了,當然咱們追求的不是這個,哈哈~

有機會的話你去觀察下週圍同學的數學成績,你倆基礎差不多的話

比如他90分,你110分,那估計他選填錯的慘不忍睹。

另外還有兩個常用的小技巧----特殊化,反代法。

特殊化。

比如他沒告訴你前提條件,而是簡單告訴你一個三角形…..

你就特殊化(根據需要)為直角三角形,等邊三角形,等腰三角形什麼的,

有的圖畫好了,不用計算,答案一眼就能看出來了。

特殊化是普遍化的一種形式而已,所以是符合要求的。

反代法

比如一道題怎麼也解不出來,你可以試一試把四個選項逐一帶入,

去試答案,沒辦法的辦法也不是一種好辦法,哈哈~

5.錯題本

數學的錯題本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那麼怎樣積累錯題呢

一.分類法。

因為每道題包含很多知識點,如果不是太典型的題就簡單歸下類

(按知識點區分實在太碎,效果也未必見得好)

大體上錯誤類型有這些:審題,概念,理解,計算,思路,注意,方法,技巧,歸納

別再為數學發愁了,高三惡補還來得及

別再為數學發愁了,高三惡補還來得及

可以按照錯誤類型把本子分塊,每個分類為一二十頁,以後摘錄的時候先想一想錯誤的原因。

比如一道題是少看了個條件,那你可以把它放進審題中,

如果是看到這道題沒有思路,可以把它放在思路這一類 或者一道題有兩三道解法放在方法中。

再或者做題的時候經常忘記一些基本知識或方法,

比如經常忘記空集,定義域,分類討論等等放在 注意 這塊。另外,如果這道題很簡單,

就沒必要往本子上摘錄了,太浪費時間。

分類法,適合摘錄平常的作業錯題,因為平常都是各種各樣的小頁練習,

不是正規的一套一套的卷子,所以題本身簡單,並且比較零碎。

錯題那麼多,一道道往上抄就算你不怕苦不怕累,時間也不允許,所以給大家分享個摘錄的小方法。

***美工刀直接裁剪

工具:

美工刀(兩元一隻具有萌噠噠顏值的並且非常實用的物美價廉的貨,比剪刀好用很多~ )

別再為數學發愁了,高三惡補還來得及

厚厚的本子(錯題本買個厚厚的,不要用很薄的那種,經常換容易丟找都找不見)

別再為數學發愁了,高三惡補還來得及

固體膠 (雙面膠時間長會變得很醜,液態的膠水把本子整的溼漉漉黏糊糊的差評!)

別再為數學發愁了,高三惡補還來得及

(成果類似於剪報不過沒有這麼花哨哈哈)

***反面也有錯題摘錄,那就用透明膠帶粘,

乳白色的膠帶看上去會舒服些,把膠帶輕輕粘在要收錄的錯題上,慢慢撕下來,

字就會粘在膠帶上(如下圖),然後就順理成章的粘在你的錯題本上了

別再為數學發愁了,高三惡補還來得及

二.標註法。

這個適合成套的卷子 eg 《45套》《五年真題卷》

因為發現在摘錄錯題的用分類法比較麻煩,這些題的答案都是單獨成冊的。

如果你把這道題的答案剪貼下來,那反面的答案也就沒法看了。

可以把卷子定在一起,把覺得不錯的題用彩筆標註出來,複習的時候看這些就可以了。

也可以用個大厚本子收錄,因為成套的卷子都有一定順序,那麼錯題本也就按照這個順序(方便複習),

一張卷子收錄下來也就三四頁紙,同時按順序標上題號,到時候複習的時候拿著卷子和錯題本對應來看 比如:

第三張安徽卷卷

一.3 blablabla

二.4 blablabla

第四張 江西卷

一.3 blablabla

二.4 blablabla

另外,題和題之間要有留白,每次複習都可以寫心得體會,遇見類似的題還可以粘在一起,

分析數學題後要在旁邊寫出思路,或者在自己沒想到的地方做個標記,

你在看的時候知道自己容易哪裡出問題,看多了形成記憶,考試的時候條件反射失誤也就會大大減少了。

還有個提醒,數學錯題本必須要堅持每天看,這點的重要性遠遠超過了錯一本本身。

如果你不看的話這個錯題本就白做了!!!做了!!!了!!!

別再為數學發愁了,高三惡補還來得及

唯一的作用就是你自己有個心理安慰,其他的並無卵用!!!

有些同學也有錯題本,而且把錯題本整的特別美觀,而事實上卻從來沒看過

所以一定要堅持!每天!看錯題!

建議下午上課前翻看一二十分鐘,因為是前兩天的錯題腦海中都還有印象,看的很快的,

如果隔太長時間去看就要花費很大功夫了

畢竟你已經忘了這道題是什麼怎麼錯的以及經驗教訓,

所以堅持每天看從而慢慢地將自己經常犯的錯誤以及解題技巧常用思路刻畫在自己的潛意識當中。

總結下:

1.習題 (五年真題(每本有五套卷子那種)+《45套》+《金考卷》….)

2.時間規劃 ( 40+50+30 )

3.立刻檢查 ( ※ )

4.取捨 ( +特殊化,反代法)

5.錯題本 ( ※ ※ ※ ※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