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文解字》第130課:武則天當皇帝的時代為什麼又叫“牝朝”?

接著我們的《說文解字》課程,今天是第130課,今天我們講六個字,都是《說文》540部中“牛”部部屬漢字。分別如圖:

《說文解字》第130課:武則天當皇帝的時代為什麼又叫“牝朝”?

(今天要講的六個漢字)

1、牝。讀pìn。《說文解字》給的解釋是:“牝,畜母也。從牛,匕聲”,在許慎的文字體系下,這是個形聲字,本義是指的雌家畜或雌獸類,並不專指雌牛,匕字只提供聲音。現在一般的辭書也認為它是形聲字,其實它很可能是從會意字轉成形聲字的,我們看下字形:

《說文解字》第130課:武則天當皇帝的時代為什麼又叫“牝朝”?

(牝的字形演變)

在甲骨文時期,“牝”字的本義也是指的雌家畜或雌獸類,到小篆時字義並沒有變化,只是字形上,分別以表示牛、馬、羊、豬、虎、鹿等圖形加上一個共用的符號“匕”(形狀)到後來因為社會的發展,區分這些畜類與獸類的專用字漸成死字,於是合併成一個字“牝”,以表示牛的象形字“牛”,加上“匕”來表示所有的雌性畜類和獸類。在這個字形演變過程中,合併成一個字後世很好理解,唯獨這個“匕”字,大家意見不統一。

《說文解字》第130課:武則天當皇帝的時代為什麼又叫“牝朝”?

(郭沫若)

有的人認為“匕”部分是一個反站著的人,這是從小篆字形去分析,似乎並不合理,也不具說服力;更多的字書認為這個“匕”(圖形)字就是表示雌性性別的。至於如何表示,基本都省去不說。倒是郭沫若先生的《甲骨文研究》中明確表示:牝、牡兩字“均從丄、匕象形,丄、匕為何?丄、匕即祖、妣之省也。古文祖不從示,妣不從女”並且“實牡器之象形,故可省為丄;匕乃匕柶字之引伸,蓋以牝器似匕,故以匕為妣若牝也。”這裡講得很明確的意思有兩重:1、這個用“匕”表示的象形符號是雌性的生殖器的象形,“牝”字跟“牡”字是一對字,除了牛之外的部分,取義方法一致;2、“匕”是古代“柶”的象形,所謂的柶,一般認為是古代取糧食的器具,樣子類似今天的勺子,匕字最早的意思,指的也是這種餐具,並不是指現在的“匕首”,柶的樣子像牝器,如圖:

《說文解字》第130課:武則天當皇帝的時代為什麼又叫“牝朝”?

(柶的樣子)

不管是勺子還是雌性生殖器,牝在最初都可能是會意字,我們認為郭沫若先生論斷合理,大家理解就好,沒必要展開論述。

本義之外,牝字常用的還有如下幾個意思:(1)雌性。比如《書.牧誓》稱:“牝雞無晨。”母雞不會晨鳴。再比如《淮南子.時則》:“遊牝別其群。”高誘注說:“是月牝馬懷胎已定,故別其群,不欲騰駒蹄傷其胎育。”把懷孕的雌馬額外飼養,避免別的馬的誤傷。

《說文解字》第130課:武則天當皇帝的時代為什麼又叫“牝朝”?

(母馬和小馬)

(2)古代軍陣的陣名。《國語.越語下》中有:“凡陣之道,設右以為牝,益左以為牡。”《武經總要.制度.本朝八陣法》:“右牝陣即黃帝五行之水陣,孫子之牝陣,吳起之曲陣,諸葛亮之龍騰,劉裕之卻月也。”這是“牝陣”的歷代不同軍事家陣法中的不同稱呼。

(3)古代鎖具容受鍵的部分。這個跟前面的牡字對照,容易理解。不再引文,只放張舊圖:

《說文解字》第130課:武則天當皇帝的時代為什麼又叫“牝朝”?

(古代鎖的各部分)

(4)表示溪谷。這也跟牡相對,《大戴禮記.易本命》稱“丘陵為牡,溪谷為牝”。

《說文解字》第130課:武則天當皇帝的時代為什麼又叫“牝朝”?

(溪谷)

此外,還有一些特別的用法,比如成語“牝雞司晨”,出處也是《尚書.牧誓》,指母雞來掌管報曉的事,一般用來比喻婦人篡權亂政。後來又有“牝朝”的說法,唐人稱武則天當政為“牝朝”,即女人主政的朝代。

《說文解字》第130課:武則天當皇帝的時代為什麼又叫“牝朝”?

(武則天畫像)

牝的小篆寫法如圖:

《說文解字》第130課:武則天當皇帝的時代為什麼又叫“牝朝”?

(牝的小篆寫法)

2、犢。讀dú。因為賣簡化為賣,現在簡化字裡的犢寫作犢。《說文解字》給的解釋是:“犢,牛子也。從牛,瀆省聲”。顯然,這又是一個形聲字。本義就是小牛。古今用法一致,現在我們也稱小牛為牛犢。比如陸游《新歲》有:“山坡臥新犢,園木轉幽禽。”山坡上臥著新生的小牛,園子的樹下各種禽類在無聲無息地走動。小牛一般指未成年的牛,樣子如圖:

《說文解字》第130課:武則天當皇帝的時代為什麼又叫“牝朝”?

(牛犢)

也用來指代牛。比如《三國志.吳志.魯肅傳》:“乘犢車,從吏卒,交遊士林。”意思是:(我們可以)乘牛車,吏卒跟隨。與眾多士大夫交遊。這是魯肅勸孫權不能投降曹操的話,這裡的犢當然不是小牛,古人愛惜牛,一般不會用小牛拉車。現在有些地方的農村,仍然有牛車,樣子如圖:

《說文解字》第130課:武則天當皇帝的時代為什麼又叫“牝朝”?

(牛車)

本義之外,犢還用作姓。《尚友錄》裡有載,齊國有個人叫犢牧。

這個字是形聲字,名詞詞性,不需要過多理解,只需要注意:小篆的“犢”字裡,右邊的“賣”與楷書並不相同,注意區別,用小篆字形時不要寫錯。看犢字的小篆寫法:

《說文解字》第130課:武則天當皇帝的時代為什麼又叫“牝朝”?

(犢的小篆寫法)

3、㸬。讀bèi。《說文解字》給的解釋是:“二歲牛,從牛,市聲”很簡單,本義就是二歲的牛。這個字,不同的典籍說法不一樣:《說文》稱就是二歲牛,《廣韻.泰韻》相同。但是《玉篇.牛部》則稱:“㸬,牛體長。”即體長的牛。《集韻.冭韻》則稱:“㸬,牛足長大曰㸬。“似乎沒有定論。我們可以從字形上稍稍猜想一下:左邊一個牛,不用說了,右邊的“巿”,本義是指古代祭祀用的祭服,也就是說,㸬的本義可能是指牛成年了,可以用以祭祀了。現在我們確定一頭牛是不是成年,一般也是以24個月為分界線的,也就是二歲牛是成年牛,當然,二歲牛,體形也長大了,腳也長大了,幾種典籍的記載的基本不衝突。

順帶說一下,牛的年齡,影響牛的價值,所以在農耕社會判斷一頭牛是幾歲牛很重要,通常情況下,一頭牛的準確牛齡,可以通過牙齒髮育程度來判斷,這也是牲口買賣中,要看牙齒的原因。後來販賣人口的人稱為“牙保、人牙子”,也是這個原因。

二歲牛的體形大致如圖:

《說文解字》第130課:武則天當皇帝的時代為什麼又叫“牝朝”?

(二歲牛的大致體形)

㸬的小篆字形如圖:

《說文解字》第130課:武則天當皇帝的時代為什麼又叫“牝朝”?

(㸬的小篆字形)

(4)犙。讀sān。《說文解字》給的解釋是:“三歲牛,從牛,參聲”。很簡單,本義就是三歲的牛。參本身就有三的意義。所以,這個字容易懂。但《正字通》認為這個字應當參考驂字來理解,可能是“牛車之副”,這個意義,瞭解就可以了,我們還以記住《說文》的本義為主。牛的準確年齡外表極難判斷,因此這個字義就不再上圖了。

犙的小篆寫法如圖:

《說文解字》第130課:武則天當皇帝的時代為什麼又叫“牝朝”?

(犙的小篆寫法)

(5)牭。讀sì。《說文解字》給的解釋是:“牭,四歲牛。從牛,從四,四亦聲。”依此類推,牭的本義就是四歲的牛。字義從字形就能看出,不需詳解。《本草綱目.獸部.牛》:“(牛)四歲曰牭。”

本義之外,牭還指牛凶狠。《廣雅.釋詁三》:“牭,很也。”很的本義是“不聽從也。”成年大牛,通常脾氣倔強,就是牛脾氣。所以,四歲的牛,就會犟。所以,這個引申義很合理,你看,我們常說西班牙鬥牛,就是源於牛的這個特性,如圖:

《說文解字》第130課:武則天當皇帝的時代為什麼又叫“牝朝”?

(西班牙鬥牛)

牭的小篆寫法如圖:

《說文解字》第130課:武則天當皇帝的時代為什麼又叫“牝朝”?

(牭的小篆寫法)

6、犗。讀jiè。《說文解字》給的解釋是:“犗,騬牛也。從牛,害聲”騬的本義是“犗馬也”兩字互訓,具體是什麼意思呢?王筠的《說文句讀》:“騬,今謂之騸。”朱駿聲《說文通訓定聲》稱:“牛曰犍,曰犗,馬曰騬……皆去勢之謂。”去勢,就是閹割,因此犗的本義就是閹割過的牛。比如《莊子.外物》:“任公子為大鉤巨緇,五十犗以為餌。”意思是:任國公子做成了巨大的釣鉤和釣絲,用五十頭牛作為魚餌。

《說文解字》第130課:武則天當皇帝的時代為什麼又叫“牝朝”?

(任公子釣大魚圖)

本義之外,犗又專指閹割。唐玄應《一切經音義》卷十三稱:“犗,以刀去陰也。”就是割去雄性畜類的睪丸。

另外,犗還指健壯的牲畜。《增韻.怪韻》:“犗,凡畜健強者皆曰犗。”犗的小篆寫法如圖:

《說文解字》第130課:武則天當皇帝的時代為什麼又叫“牝朝”?

(犗的小篆寫法)

本課講的字相對前幾課為多,但六個字都相對簡單,其中多個字只有一個字義,且以名詞詞性為主,並不難理解記憶。

(【說文解字】之130,部分圖片引自網絡)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