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雲數據庫成功背後 所謂開掛不過是厚積薄發

摘要:國內數據庫領域,從未像今年這般熱鬧非凡,不僅進入該領域的企業越來越多,呈現出現了井噴式的發展和百花齊放的盛局,並且取得的重大突破是一個接著一個,這在過去,幾乎是不可想象的事。

數據庫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否則,也不會誕生全球最大的企業級軟件公司Oracle,市值曾經超過2000億美元,目前市值也有1900多億。

數據庫一直都是基礎軟件市場份額非常大的一部分。根據Gartner數據,2017年,全球企業基礎設施軟件市場規模是1958.52億美金,數據庫市場規模是388億美金,佔比近20%,是企業基礎設施軟件市場中最大組成部分。

近日,Gartner發佈《The Future of the DatabaseManagement System (DBMS) Market Is Cloud》報告,報告顯示,阿里雲已經超越Google,位居全球雲數據庫市場份額第3,年增速115%,同期AWS增速為74%、Oracle為66%。

阿里雲數據庫成功背後 所謂開掛不過是厚積薄發

而在全球數據庫市場份額的排名,阿里雲位列第9,這是一個了不起的成就,要知道,在2016年,阿里雲的排位還在20位。而2014年以前,全球數據庫市場份額名單中,幾乎找不到中國廠商的身影。

阿里雲數據庫成功背後 所謂開掛不過是厚積薄發

不僅如此,此前,阿里雲數據庫還被Gartner列入數據庫“遠見者”象限,這是中國科技企業首次進入該榜單,再次創造了第一。而近期,在Forrester發佈的最新數據庫評估報告《The Forrester Wave™: Database-As-A-Service,Q2 2019》,阿里雲數據庫進入“強勁表現者(strong performance)”象限,創造國內公司在該榜單的最好成績。

毫無疑問,這一切都在預示著數據庫市場格局迎來了鉅變,傳統數據庫已經式微,而云廠商已經成為新的數據庫管理平臺。以阿里云為代表的雲廠商已成為數據庫領域的大玩家。

數據庫市場的未來是雲

雲計算髮展十數年,基本改變了企業的IT建設結構:計算、網絡、存儲等IT資源在實時、開放的交易平臺上隨時可取、按需付費,這種模式從底層開始向上影響了IT產品的商業模式,其中之一就是數據庫。

是否應該將數據庫部署到雲?已經是一個無需糾結的問題。根據Gartner的說法,過去兩年,數據庫雲部署快速增長,數據庫默認部署模式已由本地部署轉變為雲部署。Gartner的分析師認為,雲就是未來,無論大小,所有組織都將越來越多地使用雲,而本地數據庫部署已經成為過去式。

Gartner在最近的一份報告中表示,從2017年到2018年,整個數據庫 (DBMS)市場增長了18.4%,是過去十多年來最好的年度增長,而云數據庫貢獻了68%的增長,只有32%的營收來自本地部署,並且這些增長還是因為license的強制收費產生的。而到2020年,有75%的數據庫會被直接部署或向雲上遷移。

報告顯示,在2018年461億美元的數據庫市場中,雲數據庫服務佔104億美元。這個數字並不包括雲託管數據庫。Gartner表示,圍繞數據庫開發的許多創新都是以“雲優先”或“雲唯一”的方式進行。Gartner還表示,該公司收到的關於數據庫的大多數詢問都圍繞著雲,遷移到雲平臺。

據Gartner觀察,2014年時,AWS、阿里雲、Google三家Cloud-only的雲數據庫服務商還處在數據庫排行榜的後排,結果到了2018年,全部上升到前十名。

大量數據表明,企業上雲意願大幅提升,數據庫上雲已成不可逆趨勢。

厚積薄發塑造今日輝煌

十年前,從淘寶“商品庫”切入,阿里巴巴開始大規模的由Oracle向MySQL(AliSQL)方向轉變,成為全球最早提出去IOE的公司,近幾年又推出了PolarDB、AnalyticDB等明星產品和DTS(數據庫遷移)、DBS(數據備份)等便捷工具類服務。

十年前,DTCC(中國數據庫技術大會)誕生,第一屆DTCC大會的演講嘉賓中,來自阿里的數據庫工程師Topic佔整個大會議題的四分之一,這意味著10年前,阿里巴巴就已經在數據庫領域非常活躍,而這沒有一定技術積累和開放的文化是做不到的。

哪怕到了現在,筆者還能依稀還記得,第一屆DTCC大會有馮大輝、陳吉平、馮春培、樓方鑫、簡朝陽、寧海元等專家分享,雖然如今,其中不少人已經離開了阿里巴巴,自己創業或成為其他公司數據庫方面的骨幹,但當時,他們都有個共同的身份就是阿里數據庫工程師,在數據庫方面,阿里培養了一大批人。

此後的九屆DTCC大會中,阿里巴巴都是DTCC大會的常客,張瑞、褚霸、陽振坤、李飛飛(2015、2019)、馮珂、蔡松露等等眾多阿里系的數據庫大咖均有主題分享。

這種積極分享,不僅為推動中國數據庫技術的發展做出了巨大貢獻,也讓阿里在數據庫領域的進展與技術,被更多人所熟知和認可,而阿里十年來始終堅持在數據庫領域投入,這就是最好的例證之一。

此外,Gartner、Forrester報告有個共同點,都提到阿里雲競爭優勢之一,那就是擁有最豐富的雲數據庫產品線,幾乎擁有客戶所需的任何一種類型數據庫,這讓用戶有了更多的選擇,更能幫助傳統數據庫快速遷移上雲。

此前,在DTCC大會上,筆者採訪李飛飛時,他就曾提到,阿里雲在OLTP,OLAP,NoSQL,工具生態類產品四大板塊都有佈局,並形成了完整的數據鏈路。

其中OLTP板塊,有重量級產品PolarDB,OLAP版本,有重量級產品AnalyticDB,並且AnalyticDB已經通過世界級的TPC-DS測試,結果已經在TPC-DS官網發佈,其性能到目前還無人超越。

阿里雲數據庫成功背後 所謂開掛不過是厚積薄發

寫在最後

2019 財年阿里雲業務財年營收247億元,亞太市場排名第一,市場份額比上一年增加4.7個百分點,整體營收表現不錯,領先優勢進一步擴大。

據瞭解,目前已經有約40萬個數據庫在阿里雲上運行,阿里雲94%以上的頭部用戶都購買了雲數據庫產品。隨著傳統數據庫的走弱,筆者相信會有更多用戶選擇雲上的數據庫,從這一層面上來說,阿里雲正佔據下一個增長優勢。

在經歷了商業數據庫到開源數據庫再到自研數據庫的轉變,憑藉在雲計算領域的先發優勢和數據庫技術方面深厚積累,以及雙11獨一無二的應用場景及背書,阿里雲通過雲數據庫在基礎設施軟件市場中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相比“開掛”,筆者更覺得“厚積薄發”來形容阿里雲數據庫的成功或許更合適,因為,基礎軟件領域沒有任何僥倖,成功是一個不斷沉澱、不斷積累,進而厚積薄發的過程。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