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臟虛症補法各不同,教你22種中藥方全面調理!

睡眠 藥品 中醫 陽痿 沙蔘 月經不調 乳腺增生 中醫應急調理 2019-04-15

現代人生活習慣不規律,常說“十人九虛”,簡單一點就是體質太虛弱了,不是一般的虛而是“虛到爆”,身體各個地方都虛,對外來的風邪寒氣完全沒有一點防備能力。身體諸多表症皆發於五臟,五臟不安就會導致諸多病症。

一些身心虛弱、年老體衰、大病久病不愈等患者,常吃一些補益氣血、強壯身體、提高抗病能力的藥物。不過,補錯了還不如不補,有補益作用的藥物很多,本文就來說一說如何更具有針對性地補益五臟虛症。

五臟虛症補法各不同,教你22種中藥方全面調理!

一.心臟虛證的補法

1 .補心氣:

心氣虛表現為心悸,氣短,憋氣,動輒喘息,自汗,汗多,面色㿠白,倦怠乏力,胸悶不舒,遇事而驚。

調理以補益心氣,常用方如四君子湯、養心湯。

2 .溫心陽:

心陽虛除心氣虛症狀外,多兼畏寒、肢冷、面部和四肢浮腫、喘息、面色蒼白或有紫、心前區悶痛,嚴重者可表現為四肢厥冷、汗出淋漓、暈厥昏迷、脈微欲絕。

調理以補心氣、溫心陽並舉,常用方如當歸四逆湯。

3.養心血:

心血虛表現為心悸怔忡,失眠多夢,健忘,頭暈,面色無華,心煩,舌淡嫩,脈細弱。

調理以養心血為主,常用方如四物湯。

4.滋心陰:

心陰虛表現為,心悸,失眠多夢,頭暈,五心煩熱,腰痠,遺精,舌紅而瘦,苔少,脈細數。

調理以滋陰養血為主,常用方如補心丹。

5 心安神:

主要針對心虛所引起的神志方面的症狀,如心悸、易驚、失眠、多夢、健忘甚至精神失常等。調理以養心安神,代表方如酸棗仁湯。

五臟虛症補法各不同,教你22種中藥方全面調理!

二.肺臟虛證的補法

1.補肺氣:

肺氣虛表現為咳聲無力,語音低微,呼吸微弱,懶言音怯,慢性咳嗽,面色㿠白。

調理以用補益肺氣法,常用方如補肺湯。

2 .養肺陰:

肺陰虛表現為乾咳少痰,咽乾喉痛,或咳血,盜汗,口渴,聲啞甚至失音,手足心熱,失眠,五心煩熱,骨蒸潮熱,午後顴赤。

治療用滋陰潤肺法,常用方為百合固金湯、養陰清肺湯、沙蔘麥門冬湯。

五臟虛症補法各不同,教你22種中藥方全面調理!

三.脾臟虛證的補法

1.補脾氣:

脾氣虛表現為面色萎黃,肌肉瘦削,四肢無力,倦怠痿軟,氣短喘促,頭目眩暈,厭食納少,脣淡無華,脫肛或子宮下垂,水腫,小便不利,大便溏洩,肌衄,便血,婦女月經過多、崩漏等。

調理以健脾益氣法,常用方如四君子湯、六君子湯、香砂六君子湯、參苓白朮散。

2.溫脾陽

脾陽虛表現為胃脘隱痛,喜按喜溫,腹部冷痛,口苦泛冷涎,大便溏薄,五更洩瀉,形寒肢冷,面色白,舌淡胖嫩,脈沉遲無力或弱。

調理以溫補脾陽法,常用方為理中湯。

五臟虛症補法各不同,教你22種中藥方全面調理!

四.肝虛證的補法

1.補肝血:

肝血虛主要表現為視物昏花,面色蒼白,四肢麻木,青盲雀盲,眩暈,兩脅隱痛,失眠,雞爪風,手足蠕動震顫,爪甲薄脆變形,皮膚瘙癢,月經量少色淡。

調理以養血補肝法,常用方如補肝散。

2.養肝陰:

肝陰虛症見肝區隱隱作痛,心煩易怒,頭暈眼花,兩目乾澀,口乾口苦,手足心熱,骨蒸潮熱,盜汗。

調理以滋補肝陰法,方如一貫煎、歸芍地黃丸、左歸飲、右歸飲。

五臟虛症補法各不同,教你22種中藥方全面調理!

五.腎虛證的補法

1.滋腎陰:

腎陰虛表現為頭眩,腰痠腿軟,遺精,健忘,骨蒸潮熱,盜汗,五心煩熱,口渴,咽乾,頭目眩暈,耳鳴耳聾,顴赤,遺精,消渴。

調理以滋陰補腎法,常用方六味地黃丸。

2.溫腎陽:

腎陽虛主要表現為腰痠腿軟,小便不利或反多,水腫,陽痿,不孕,畏寒肢冷,大便溏洩,動則氣喘,呼多吸少,脈弱尤以尺脈明顯。

調理用溫補脾腎法,常用方劑為右歸丸。

五臟虛症補法各不同,教你22種中藥方全面調理!

中醫是,辯六經,識八綱,隨病症而施藥,一人一方。任何方劑都有禁忌之處,還需在醫師辯證,不可自行盲目服用。

五臟虛症補法各不同,教你22種中藥方全面調理!

身體諸多表症皆發於五臟,五臟不安就會導致:心腎不交,肝火鬱結,脾胃虛弱,血不足,痰熱上擾等五行失守,繼而導致:失眠,多夢,易驚醒,耳鳴,心慌氣短,胃脹,便溏,盜汗,溼熱鬱結,痰溼不化,肝氣鬱結,月經不調,乳腺增生,更年期綜合症等五臟相關症狀,調理首要也不在於病急亂投醫一股腦的出現什麼就改善什麼的單一調理,需追根朔源五行同調,方可事半功倍。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