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高的煩惱

睡眠 新生兒 保健品 藥品 二戰 方舟子 2018-12-16
身高的煩惱

1915年,美國導演格里菲斯拍攝了世界電影史上第一部史詩性巨片《一個國家的誕生》。這是一部反映美國南北戰爭的電影。為了真實地重現歷史,格里菲斯按原尺寸重建了南北戰爭時期的歷史建築。他甚至想讓演員們直接穿當時遺留下來的服裝,結果發現事隔五十多年後,美國人變得高大健壯而穿不下父輩們的衣服,只好依樣新做。

在19世紀中葉,美國人是世界上平均身高最高的人,但是當時美國軍人(白種男人)的平均身高也只有1.71米。而現在,美國白種男人的平均身高達到了1.79米,幾乎長高了10釐米。世界各國也都出現了類似的身高增長趨勢。在歷史上,日本人以矮小著稱,以致被蔑稱為“倭”。看第二次世界大戰太平洋戰爭遺留下來的照片,日軍俘虜的個子和美國士兵相比,簡直就是未成年人。但是現在17歲日本男人的平均身高已達到了1.71米,甚至超過了中國男人的平均身高。根據2002年的調查,17歲中國城市男人的平均身高是1.70米,農村男人的平均身高是1.66米,而這,又分別比1992年的調查高了大約3釐米。

身高的這種增長趨勢,與營養的改善有關。生長最迅速的時期是新生兒和嬰兒時期(0~2歲),其次是青春期早期(女孩11~12歲,男孩13~14歲),這兩個時期的營養狀況對身高至關重要。但是一個人的身高同時也受遺傳因素的影響,父母身材比較高的,其子女往往也比較高。那麼先天的遺傳因素和後天的環境因素對身材高低的影響哪個更重要呢?我們可以通過統計親屬(特別是孿生子)的身高計算出遺傳因素所佔的比重。如果在一個人群,所有的人都能獲得生長所需的足夠營養,那麼影響身高差異的主要是遺傳因素,例如美國人的身高80%受遺傳因素的影響。否則,遺傳因素的影響就會下降,例如中國男人的身高65%受遺傳因素影響,中國女人的身高則60%受遺傳因素影響。中國成年男子的平均身高是1.70米(中國成年女子的平均身高是1.60米),對一個1.80米的中國男子來說,他多出來的10釐米有6.5釐米得益於遺傳因素,3.5釐米歸功於環境因素。

假定一個身高1.75米的中國男子和一個身高1.65米的中國女子結婚,如果生的是兒子,我們可以預測遺傳因素會讓他比平均身高高出0.65 x [(175 - 170) + (165 - 160)] / 2 = 3.25釐米,如果生的是女兒的話,則是0.6 x [(175 - 170) + (165 - 160)] / 2 = 3釐米。環境因素有可能會讓兒子再高出0.35 x [(175 - 170) + (165 - 160)] / 2 = 1.75釐米,女兒高出0.4 x [(175 - 170) + (165 - 160)] / 2 =2釐米。當然這只是平均值,實際情形會有所差異。如果加強營養,則有可能讓子女長得比父母高。影響身高的最重要的營養素是蛋白質,其次是鈣等礦物質和維生素D、A。

一個人的高矮主要取決於其下肢的長短,而下肢的長短又取決於長骨(股骨、脛骨和腓骨)的長短。在長骨的骨幹和骨骺(骨兩端膨大部分)之間,有一段透明的軟骨,叫做骺板,又叫做生長板——骨就是靠它生長的。骺板由軟骨細胞組成,這些軟骨細胞不斷地在增殖,新生成的軟骨細胞向前往骨骺方向堆積,把老細胞向後往骨幹推去。老細胞降解掉了,殘餘的東西被成骨細胞骨化,變成了骨,於是骨就長了一點。到青春期結束時,骺板軟骨細胞不再增殖,剩下的軟骨逐漸被骨取代,只留下了一條細細的骺線,人也不再長高了。女性在15~16歲,男性在18~20歲時停止了生長。在那以後,不管採取什麼手段(除了手術),都不可能再增高。

在骺線閉合之前,環境因素還能影響到身高。主要是足夠的營養,其次是鍛鍊和睡眠,因為高強度的鍛鍊和充足的睡眠能增加體內生長激素的含量,而生長激素能夠控制骨細胞的增殖。但是並沒有什麼保健品、藥物、器械能夠有助於增高。市場上所有的“增高產品”全都是騙人的。例如,有不少保健品公司在推銷“生長激素口服制劑”,聲稱它能夠終止或逆轉衰老過程。但是生長激素是一種蛋白質,會被腸胃消化掉,口服無效,而必須通過注射才能起作用,而且非常昂貴。生長激素缺乏症患者可通過注射生長激素進行治療,但是健康人試圖通過注射生長激素來抗衰老並沒有可靠的臨床證據,副作用倒有一大堆:軟組織水腫、關節痛、腕管綜合徵、男性乳房發育……足以讓人嚇得舉不起注射針筒。

如果骺線已經閉合,就沒有辦法再增高了,不管怎麼加強營養、鍛鍊和睡眠也無濟於事。女性可以通過穿高跟鞋來彌補個子矮的遺憾,市場上也有所謂內增高的男用鞋,通過鞋墊來抬高腳跟,能讓男性增高達10釐米之多,外表又似乎看不出來。有些男明星就是用這種被戲稱為“汗馬寶靴”的增高鞋來拔高自己的身高,騙過粉絲。增高鞋往往是高幫、與身材不勻稱的超大碼鞋子,但也有中幫的。除了增高鞋,還有增高鞋墊、增高襪,號稱是隱形的。有的能拔高10釐米。和女人穿了高跟鞋一樣,從上下半身的比例、站立和走路姿勢,還是可以猜出某位明星用了某種方式拔高自己。與其煞費苦心地拔高自己,或購買各種沒用的“增高產品”而受騙上當,還不如正確對待身材的高矮,消除對身材矮小的歧視。畢竟,有很多偉人都是矮個子。

2012.5.9

(收入《科舟求健》)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