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志敏:閒章不閒

書法 篆刻 藝術 吳昌碩 齊白石 聞是書畫 2018-12-14

閒 章 不 閒

王志敏

相對於姓名印,有一類印章在篆刻史上佔據了很大份量,這就是閒章。閒章主要由詞句印組成,在上古篆刻中多叫“吉語印”,如古鉩、漢印中的《千秋》、《敬事》一類二字詞句印,《正行無私》、《相思毋忘》等四字印。更有多達二十個字的,如《綏統承祖,子孫慈仁,永葆二親,福祿未央,萬歲無疆》等的多字印。而在後世的文人篆刻中,這類印章多以詩句、成語、格言、自戒之類的詞語構成,如“會稽佳山水”、“痛飲讀離騷”等。它的主要意義在於託言寄興、抒發情感或圖個吉利。由於這類印章與姓名印主要功能在於取信不同,因此稱之為“閒章”。使用閒章的風氣在宋元以後就頗為盛行。

王志敏:閒章不閒

我學刻印最早接觸的是浙派的作品,在閒章中當時印象最深的要算是蔣仁的《真水無香》了。這是浙派作品中風格較為成熟的早期作品之一,創作手法十分典型。作為浙派早期的作品,在吸收六朝篆刻精髓方面顯得很有特色,因此在當時就給了我很大的吸引力。而更為吸引我的是作品的印文——“真水無香”。那時剛好正在閱讀老子的《道德經》,對道家“無為”、“自然”的境界有些興趣,“真水無香” 一詞正好貼合當時的心境,自然感覺回味無窮。於是就用這個內容創作了一件楷書作品,參加當時的一個展覽。也許是受到書寫內容的感染,書寫時也感到比寫其他內容要更適意一些,在我當時的作品中也算是寫得比較閒靜自然的了。不想展出之後,受到著名書法家、古文字學家商承祚先生的大加讚許,給予了很好的評價。此事也自然就成為我書法創作歷史上一件引以為豪的事件。欣喜之餘,自然對書法創作的前景更是充滿了信心,以至到後來一發不可收拾地步,再後更寫起了金文書法。這世界,當你將要投身於某種事情的時候,瞑瞑中總會有某種感召向你呼喚。而金文書法更為我的篆刻創作注入了個性和風格。當然,這是後話。在前不久有一個名為“30再回首”的書畫展覽中,展覽的作者都拿出了三十年前的作品進行展出,以求引發出對三十年前往事的共同回憶。我也把這幅作品拿出來展出了。重溫舊作,真的“別是一般滋味在心頭”,當時書寫的散淡心態,此時還能感受。

王志敏:閒章不閒

“真水無香”,一句淡淡的語句,並無濃烈的色彩,更無激越的詞藻,但似乎蘊涵了無限的境致。當你有意去享受自然,品味自然的時候,它會啟發出你無窮無盡的想象。而蔣仁的這方篆刻作品——《真水無香》,其創作境界表面上也平淡無奇,只有你在心平氣靜的時候欣賞它,才會漸漸地從作品曲折的刀法和蒼勁的用筆中體會到它內在的奇崛與執拗。事實上,至高至善的境界,往往就隱藏於平淡無聲的外表之中!

這方篆刻作品的作者蔣仁(1743-1795),浙江杭州人,初名泰,字階平,後改字山堂,因為得到一枚印文為“蔣仁”銅印,於是改名為仁,號吉羅居士、女床山民。篆刻以浙派篆刻的開山祖師丁敬為宗,作品蒼勁中別饒逸緻,得意之作,直可與丁氏相抗衡。是前“西泠四家”之一。從作品邊款的內容中我們得知,乾隆某年立春的前幾天,剛好下了一場二十年來未見過的瑞雪,雪停後是晴天,天氣使人心情舒暢,作者帶著一些酒意,為朋友刻成了這方作品,痛快淋漓,迅即而就。透過作品,我們是否也能看到作者的這一絲快意呢?

王志敏:閒章不閒

丁敬像

“真水無香”一語不知是作者在自況還是另有出處,我一時間還真找不到它的來源。很明顯,這淡淡的語句,在它出現之後,卻也擊發起了不少人的共鳴。前幾天,偶爾打開電視機,發現一部叫《真水無香》的電影正在播放,講的雖是現代故事,但名字就與這方閒章相一致。可惜已快播完了,無緣欣賞到全片的內容。我想,它和印章之間一定有某些內在聯繫吧,有機會我一定會把這部電影看完。

名謂“閒章”,其實不“閒”。在中國傳統文人畫裡,講究詩、書、畫、印融於一體。在欣賞書畫作品時,也會從印章欣賞入手,從印章中識別和品鑑書畫家的學識與修養。到了近代,閒章更發展成中國書畫藝術不可或缺的部分。在書畫創作之中,閒章,一般包括“引首章”、“壓角章”、“吉語章”、“警言章”、“收藏章”、“鑑賞章”、“紀年章”、“肖形章”以及“齋、堂、館、閣、居、室章”等等。形式不拘,大小各異,一般或大於名章,或等同於名章。

王志敏:閒章不閒

一枚好的閒章,除了讓人玩味,還是篆刻家和書畫家水平高低的無聲展現。透過閒章的內容以及閒章的使用,作者的學養、境界和情操便躍然紙上。之前曾介紹過吳昌碩有一方內容為“一月安東令”閒章,講述了作者在安東縣做了一個月的縣令就辭官歸裡,一心書畫創作的事情,表現出作者對舊官場的鄙棄和對藝術的追求。齊白石的一方《大匠之家》,體現出白石老人在發跡之後毫不計效自己原為木匠的低微身世,暢達與坦蕩的胸懷可見一斑。

“閒章不閒”,此話不假!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