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畫文化丨黃賓虹書畫款識紀年(上)

書法 黃賓虹 藝術 美術 案上雲煙 2017-05-14

文/叩山問水尚敷精舍案上雲煙特約作者

黃賓虹,1865年1月生於浙江金華府城西之鐵頭嶺寓所;所謂寓所,就是今天的暫住地。名懋質,又名元吉,後易名質,字樸存,號濱虹;原籍徽州歙縣潭渡村。13歲隨父返歙縣應童子試,名列前茅。民國丁戊1927-1928年間,易字賓虹,以字行。

書畫文化丨黃賓虹書畫款識紀年(上)

圖 1 (安徽博物院藏)

我們今天已知明確紀年的黃賓虹作品,就是安徽博物館收藏一幅四屏山水(圖1)。光緒癸巳即1893年,黃賓虹應該是29歲。28歲的那年(1892年壬辰),棄舉業,至南京坐館教書。1894年甲午,春出新安江赴揚州,經杭州,請篆刻名家趙穆刻“黃質之印”、“樸丞”、“樸丞翰墨”諸印。六月父卒,自揚州歸裡。讀禮期間,研習畫藝,收集鄉里舊聞,以名瓷交換金石書畫。

書畫文化丨黃賓虹書畫款識紀年(上)

1893年 (安徽博物院藏)

  • 款識:光緒癸巳秋仲 吉修仁兄世大人雅鑑 樸丞弟黃質

  • 鈐印:黃質之印(白文)

我們看此時黃賓虹的書法還是以趙體較多,似有一點高貞碑的影子;而此時29歲的賓老已經鄉下鏟地皮了。徽州明清以來名家輩出,不單單是新安畫派的書畫家們,還有更多的發財於揚州蘇州鹽商的的祖籍根據地,在老家徽州都有海量的古玩書畫瓷器等等。舉例歙縣西溪南的吳家,曾收藏乾隆三希堂的“二希”,可見徽州民間富裕和收藏風氣。足已證明此時賓老的書畫鑑賞水平還是岡岡的,要不鄉下的古玩坑,可不好填的。

書畫文化丨黃賓虹書畫款識紀年(上)

1904年 (安徽博物院藏)

  • 款識:溪上青山過雨濃 分明倒寖玉芙蓉 令人卻憶匡廬項 百丈銀河下碧峰 甲辰夏日寫應嘯琹仁兄大人雅屬即希 指正 欣廠散人黃質

  • 鈐印:黃質之印(白文)

我們發現與1893年的作品相比,這十年變化不大。只是筆法放鬆的多了一些,注重似有隸書的長線條,喜歡這拖拖的長線條。管他是豎的橫的,撇的還是捺的?有些自我感覺意識,運作在筆法裡面。

書畫文化丨黃賓虹書畫款識紀年(上)

1909年 (北京榮寶齋藏)

  • 款識:三潭印月 莘農二兄先生曾遊西湖 己酉秋日屬寫斯圖 即希粲正 濱虹黃質

  • 鈐印:黃質之印(白文) 靜觀自得(白文)

黃賓虹斯年45年了,即將奔入知天命之年。“三潭印月”四個字有金文和小篆的味道,用筆猶有金石般的刀法嵌入,譬如“三”字的三個橫筆劃的起筆,逆鋒回筆書寫。此時書寫的線條逐漸有了自己的風格,譬如遊、屬、黃等字。在原有趙體的風格上,逆鋒直入、拉長線條、四面來風,中宮緊湊的感覺。

書畫文化丨黃賓虹書畫款識紀年(上)

1917年(安徽博物院藏)

  • 款識:澗水清且幽 林木槭已落 陀平亙巖際 巋染見高閣 丁巳秋日 文瀚賢鹹臺屬 樸存黃質

  • 鈐印:黃質之印(白文)

1917年,黃賓虹斯年已經53年了,已結識大量民國政要于右任、謝無量、康有為、吳昌碩、陳獨秀,胡適等等,眼光視野會擴大很多。看其落款書法行雲流水、不拘一節,隨意中透露出字與字之間的欹側隨意和嚴謹的氣息呼應,整體書法猶如青銅鏽腐蝕般的拙氣,這種風格一直延續到賓老的一生。很多朋友說是賓老的書法有股金石味,其實不止是金石,還有股腐蝕的味道。

書畫文化丨黃賓虹書畫款識紀年(上)

1917年(安徽博物院藏)

書畫文化丨黃賓虹書畫款識紀年(上)

1917年(局部)

  • 款識:丁巳冬日 樸存質

  • 鈐印:黃質樸存又長壽印信(白文)

這幅畫現藏安徽博物院,書法題跋洋洋灑灑,信手天成寫了幾百字,具體內容就不再一一再敘。這裡只說書法風格:似有何紹基抱筆迴腕的那股肉筋啊,側鋒推筆較多,尤其撇豎運筆較為刻意拉長,看來賓老也在嘗試新的口味。與上一幅作品的落款風格,迥然有異,欹側還是一致的;但這一幅似乎寫起來更加信心十足,敘述起來也蠻八卦的。

書畫文化丨黃賓虹書畫款識紀年(上)

1918年 (中國徽州文化博物館藏)

  • 款識:遙山掩映溪紋綠 蘿屋蕭然依古木 鑑興不到五侯家 只在山樹與泉曲 戊午冬月時歸里門興之所至筆作畫 樸存

  • 鈐印:黃山賓虹(白文)

此幅落款倒是新安大家漸江或倪瓚書法的味道,但過於刻畫拉長線條,收筆那股皮匠刀的功夫還是沒有展示出來。倒是從落款年份開始,開始有些收筆迴歸金石斑駁的,“信”字開始又隨意了,包括收筆“樸存”二字。臆想當時趕緊落款,那邊等著喝酒啦。此枚印章,這裡只出現一次,在賓老印鑑中也從未出現;也許應酬,別人捉刀刻制。

書畫文化丨黃賓虹書畫款識紀年(上)

1919年 (安徽博物院藏)

  • 款識:己未秋日 觀黃鶴山樵松溪高逸圖 悟元人畫學 無不從漢唐宋名賢發源者….,效仿李昇止皴法為稍異耳 立先先生大雅正之 賓虹黃樸存你古

  • 鈐印:黃質之印(白文)

從1917年起,黃賓虹的書法落款基本定型了,具有中鋒為主,拉長線條一波三折,尤其在撇捺和欹側上風格明顯獨特。看起來每一個字都有歪歪倒倒,長短不整,但整體字與字之間欹側對應,氣息相連;尤其行氣穿插也是自然舒朗,一氣呵成。甚至有的落款,豎行完全跑偏了,但行氣卻是一脈相連。

書畫文化丨黃賓虹書畫款識紀年(上)

1924年 (安徽博物院藏)

  • 款識:遠山煙重樹萋萋 潮落沙寒水一溪 獨坐茅堂無一事 晴鳩啼過兩鳩啼 甲子冬日寫李竹懶詩意似 誦清先生大方家嗮正 黃賓虹

  • 鈐印:黃質之印(白文)

這段落款又回到了拉長線條,還有結字方正,高貞碑的感受。其實黃賓虹的畫還是很容易看的,只要您懂得了他的中鋒線條特點和落款書法習性,一眼就能洞穿本質。

書畫文化丨黃賓虹書畫款識紀年(上)

1926年 (安徽博物院藏)

  • 款識:丙寅三月 滄萍先生粵旋將入都道 出扈上不晤者六念矣 因撿拙畫一博粲 志承存問之感 黃賓虹

  • 鈐印:黃質之印(白文)

書畫文化丨黃賓虹書畫款識紀年(上)

1928年楹聯 (中國徽州文化博物館藏)

  • 款識:戊辰十月 黃賓虹篆

  • 鈐印:黃質之印(白文)

書畫文化丨黃賓虹書畫款識紀年(上)

1928年 (安徽博物院藏)

  • 款識:戊辰五月寫 日長山靜圖 黃賓虹

  • 鈐印:黃質之印(白文)濱虹(白文)

書畫文化丨黃賓虹書畫款識紀年(上)

1929年 (安徽博物院藏)

  • 款識:己巳新秋 純夫仁兄屬為潤泉先生鑑 黃賓虹

  • 鈐印:賓虹(白文)

書畫文化丨黃賓虹書畫款識紀年(上)

1930年 (安徽博物院藏)

  • 款識:庚午新秋 芚公先生將旋唐模里居 寫此以贈 畫仿垢道人 愧不能得其萬一也 即博笑正 黃賓虹同客滬上

  • 鈐印:賓虹(朱文)

芚公,即許承堯(1874 ~ 1946年),曾單名芚,字際唐、芚公、婆娑翰林,室名眠琴別圃、晉魏隋唐四十卷寫經樓等,徽州府歙縣人。近現代方誌學家、詩人、書法家、文物鑑賞家。,光緒三十年進士,入翰林。辛亥革命後,應皖督柏文蔚聘,任全省鐵路督辦等職,後任甘肅省府祕書長,省政務廳長等職。1924年辭官回京,同年由京返歙,從此絕跡仕途,在家鄉以著述終老。

黃賓虹老人在日偽期間被迫居京城,建議許承堯大量收購明清新安畫派的鄉賢作品,現今安徽博物院的新安畫派藏品,其中半壁江山以上來自許承堯家屬的捐贈,眾多藏品尚存許先生的邊跋和題簽。

書畫文化丨黃賓虹書畫款識紀年(上)

1932年 (安徽博物院藏)

  • 款識:壬申三月晃初 賢阮將之北平道經滬瀆 撿此貽之 賓虹

  • 鈐印:黃賓公(朱白文)

黃賓虹老人一輩子不曾改變的是中鋒用筆,無論書法還是繪畫,貫穿著他整個一生。我們見到最早的弱冠之年作品,也全是中鋒用筆,臨摹誰的不像誰的,都是一路中鋒長槍直矛而戳入紙面。而他落款書法的風格亦是如此,隨意隨性出手自如,卻又有金石斑駁的味道;不曾忸怩做作,刻意逆鋒裹筆。

現今市場無論高仿黃賓虹的書畫如何了得?甚至一線大牌公司夜場的拍品。對於研究黃賓虹的書畫愛好者來說,賓老這種隨意筆法,怎麼也都達不到;一眼笑之,飄然而過。

書畫文化丨黃賓虹書畫款識紀年(上)

1933年 (安徽博物院藏)

  • 款識:秋江垂釣 癸酉之秋 新之先生博粲 賓虹

  • 鈐印:黃賓虹(朱白文)

而今我們一看這種沾水落款的書法,基本斷定是1933年春夏之後的作品,就那幾天的新新勁兒。秋季後賓老回到了海上,又換了一種略帶枯筆的口味。

這一年的賓老發生了一件大事,本來陪著太太宋若嬰在四川丈母孃家過得挺好,無事去青城山寫寫生。一次途中遇雨,全身溼透,索性坐在雨中觀賞山色之變幻;當看到雨淋牆頭的景色,大悟北宋畫法的“屋漏痕”。隨後一段時間嘗試水墨淋漓、雲煙幻滅、雨意滂沱,再到積墨、破墨、漬墨、鋪水,無所不用其極的創新!畫家啊,沒事了,還是去四川看看吧。

書畫文化丨黃賓虹書畫款識紀年(上)

1934年 (安徽博物院藏)

  • 款識:蜀西灌縣有老人村 年百二十歲者 不計其數 山川鬱勃鍾於期 頤寫奉吉修世先生博笑 甲戌黃賓虹

  • 鈐印:黃賓虹(朱白文)

書畫文化丨黃賓虹書畫款識紀年(上)

1934年 (安徽博物院藏)

  • 款識:餘臨摹宋元名畫三十年 始擬遍遊山水 以參其趣 此為弱冠後仿明賢之作 樨嫩未足方駕前古 碩之世兄出此因題志之 甲戌黃賓虹

此幅書法落款,系賓老為他弱冠之年的作品再次題跋,弱冠即20多歲,原作品為臨摹唐寅山水作品。臨摹原作實在看不出有任何唐寅的筆法,只有山水形態而已,而所有的筆法全是中鋒長線條。所以說黃賓虹很早就明白中國畫的演變過程,所以他一上手就是追本溯源,直至宋元;一輩子都在用自己的中鋒在嘗試、創新,改良中國畫。在他骨子裡比誰都清楚,他自身繪畫的價值,所以說了一句話:大意“50年後才有人懂他的繪畫”。

書畫文化丨黃賓虹書畫款識紀年(上)

1935年 (廣西博物館藏)

  • 款識:振心先生家北流之磐石山 乙亥秋旋匆匆返錫山 學子之有待裁成者 甚眾 因寫山圍村中小景 拈句並博笑正 賓虹

  • 鈐印:黃賓虹(朱白文)樸居士(白文)

書畫文化丨黃賓虹書畫款識紀年(上)

1936年 (安徽博物院藏)

  • 款識:池陽湖舍作 娛萱先生屬粲 丙子秋 黃賓虹畫並詩

  • 鈐印:賓虹(朱文)黃質私印(白文)賓公(朱文)片石居(白文)

書畫文化丨黃賓虹書畫款識紀年(上)

1938年 (安徽博物院藏)

  • 款識:黃山諸峰積石迥如 削成煙嵐無際 雷雨在下 露城洞室 乳□瀑布 無峰不有 巖巒之上 奇蹟異狀 不可模寫 誠神仙之窟宅也 戊寅臘月 翰飛先生屬粲 潭渡黃賓虹

  • 鈐印:黃賓虹(白文)紅苕(朱文)

書畫文化丨黃賓虹書畫款識紀年(上)

1941年 (安徽博物院藏)

  • 款識:昔登烏尤山 青衣江上渡 峨眉淡若無 蒼茫隔煙霧 辛巳予向

  • 鈐印:黃賓虹(白文)

時年也近77歲了,古稀之年仍然流落京城,且在日偽管制之下,時常油鹽柴米接濟不上。賓老拿出幾幅畫讓學生去琉璃廠賣,因為沒人喜歡來買,也沒畫廊收;學生們為了不讓老師傷心,就自己掏錢買。賓老覺得還有人看中他的作品,很開心,自然還讓學生們去賣畫,幾天下來學生們口袋空了也沒錢,只好挑開說這事了。想來此幅書法落款就是此時在寫,開始落筆很沉重,寫得沒精打采,似有思鄉之心切;中間似有情緒之迸發,但一霎拉的功夫“隔煙霧”,而後“辛巳予向”,匆匆擱筆了事。唉,“一生痴絕處,無夢到徽州”,還是徽州好啊。

書畫文化丨黃賓虹書畫款識紀年(上)

1943年 (北京榮寶齋藏)

  • 款識:癸未之夏 周養安君出以示餘 屬為題語 因留案頭 旬 餘臨寫一過 今春雄村 曹氏所藏一冊中有確夫公題 餘先錄出待校之

  • 鈐印:黃賓虹(白文)

我們在這一段的落款中發現,賓老的小字行書變化不大,在他的信札裡也有體現。可能字太小,書寫時需要一波三折,逆鋒拉長實在不好施展,只好隨性了;但是這種欹側呼應,還是保留了,包括一些收筆的頓筆時,還樸拙可愛的。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