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代楊凝式的草書可以說,影響著整個宋朝,直到現在

書法 楊凝式 草書 宋朝 古玩趣藏 古玩趣藏 2017-09-27

五代楊凝式的草書可以說,影響著整個宋朝,直到現在

【楊凝式草書神仙起居法卷】

《神仙起居法》卷,五代,楊凝式書,紙本,手卷,縱27cm,橫21.2cm。草書8行,共85字。

《神仙起居法》是楊凝式書寫的古代醫學上一種健身的按摩方法,文體近似口訣。

釋文:

“神仙起居法。行住坐臥處,手摩脅與肚。心腹通快時,兩手腸下踞。踞之徹膀腰,背拳摩腎部。才覺力倦來,即使家人助。行之不厭頻,晝夜無窮數。歲久積功成,漸入神仙路。乾祐元年冬殘臘暮,華陽焦上人尊師處傳,楊凝式(下一草押)。”

後紙有宋米友仁,元商挺,清張孝思題記及無名氏行書釋文5行。卷前右下角有明項元汴“摩”字編號。

卷前後及隔水上鈐有宋“紹興”、“內府書印”,明楊士奇、陳淳、項元汴,清張孝思、陳定、清內府等鑑藏印。

此卷最早為宋高宗內府之物,後入賈似道手中,至明代曾經“江陰葛惟善收藏”(都穆《寓意編》),《清河書畫舫》又稱“郡人王氏所藏”,明代為項元汴所有,至清代乾隆時進入內府。

書法由唐到宋,楊凝式是一轉折人物,蘇軾評曰:“自顏、柳沒,筆法衰絕。加以唐末喪亂,人物凋落,文采風流掃地盡矣。獨楊公凝式筆跡雄傑,有二王、顏、柳之餘,此真可謂書之豪傑,不為時世所汩沒者。”

此幅小行草書是楊凝式七十六歲時的作品,似隨意點畫,不假思索,用墨濃淡相間,時有枯筆飛白。書字的結勢於攲側險勁中求平正,且行間字距頗疏,在繼承唐代書法的基礎上,以險中求正的特點創立新風格,盡得天真爛漫之趣。此書是楊凝式行草書傳世作品的代表作,對宋代書法影響較大。

明朱存理《鐵網珊瑚》、都穆《寓意編》、張醜《清河書畫舫》,清卞永譽《式古堂書畫匯考》、顧復《平生壯觀》、吳升《大觀錄》、清內府《石渠寶笈·三編》、胡敬《西清札記》等書有著錄。

五代楊凝式的草書可以說,影響著整個宋朝,直到現在

五代楊凝式的草書可以說,影響著整個宋朝,直到現在

【范仲淹行書二札帖】

《二札帖》,宋,范仲淹書,邊事帖,粉花箋本,縱30.5cm,橫42cm,行書,13行93字。遠行帖,紙本,縱31.1cm,橫39cm,行書,11行90字。

二札即邊事、遠行二帖,為兩通書札。

邊事帖又稱鄉曲帖,釋文:

“仲淹再拜,知府刑部仁兄:伏為起居萬福。施鄉曲之惠,佔江山之勝,優哉樂乎。此間邊事,夙夜勞苦。仗朝廷威靈,即目寧息,亦漸有倫序。鄉中交親俱荷大庇,幸甚。師道之奇,尤近教育,乞自重,自重。不宣。仲淹拜上,知府刑部仁兄左右。三月十日。”

信中“知府刑部”是富嚴,他曾官刑部郎中,此時正在蘇州知府任上。范仲淹本蘇州人,因此對富嚴給予自己家鄉親人的關照深表謝忱。而仲淹這時則遠離故鄉,以陝西招討使的身份,率部戍邊,抗擊西夏。故信中說:“此間邊事,夙夜勞苦。”

遠行帖也稱修答帖,釋文:

“仲淹再拜,運使學士四兄:兩次捧教,不早修答,牽仍故也。吳親郎中經過有失款待,乞多謝。吾兄遠行,瞻戀增極,萬萬善愛,以慰貧交。蘇醞五瓶,道中下藥。金山鹽豉五器,別無好物,希不責。不宣。仲淹再拜,象山學士四哥座前。八月五日。”

此兩帖書法瘦硬方正,清勁中有法度。人常將此書風喻其人品,稱“公書莊嚴清澈,信如其品”。

此件作品曾經清乾隆、嘉慶、宣統內府遞藏。清阮元《石渠隨筆》、內府《石渠寶笈·續編》等書著錄。

五代楊凝式的草書可以說,影響著整個宋朝,直到現在

【李建中行書貴宅帖】

《貴宅帖》,宋,李建中書,紙本,冊頁,縱31cm,橫27.5cm,行書,9 行140字。

釋文:

“貴宅諸郎各計安侍奉,所示請改章服。昨東封須得出身歷任家狀一本,並須齎擎官告敕牒去,未審此來如何行遣也。兼為莊子事,已令彼僧在三學院安下,近已往彼去來回。此莊始初見說甚好,只是少人管勾,若未貨,可且收拾課租,亦是長計,不知雅意如何也。侯親家亦言可惜拈卻。建中(花押)諮。劉秀才久在科場,洛中拔解,今西遊兼欲只侯府主,希略一見也。”

“諮”同諮,是公文的一種。宋代百官有事申述,皆用“狀”,唯學士院用諮報,由當值學士一人押字。《貴宅帖》就是這樣一篇諮文。文中主要說了三件事:先說與“東封”有關事宜,“東封”是指大中祥符元年(1008年)宋真宗奉祀泰山之行;再談“莊子事”;最後提到“劉秀才”,此人可能即《同年帖》中李建中的女婿劉仲謨。

《貴宅帖》作於李建中64歲時,書風沉著樸厚,具其所特有的“風骨俊整,骨肉停勻”的藝術美感。帖後明代劉日升七言詩題,稱建中書有鍾(繇)、王(羲之)法度,足以令後學者效法。此帖曾經項元汴收藏,鈐鑑藏印多方。

明汪珂玉《珊瑚網書跋》、鬱逢慶《鬱氏讀書畫題跋記》、吳其貞《吳氏書畫記》,清卞永譽《式古堂書畫匯考》、顧復《平生壯觀》等書著錄。

五代楊凝式的草書可以說,影響著整個宋朝,直到現在

【李建中行書同年帖】

《同年帖》, 宋,李建中書,紙本,冊頁,縱33cm,橫51cm,行書,15行134字。

《同年帖》又稱《金部帖》、《披風帖》,釋文:

“金部同年,載喜披風,甚慰私抱,殊為款曲。旋值睽離,必然來晨朝車行邁,適蒙示翰,愈傷老懷,惟冀保愛也。萬萬,不勝消黯。見(現)女夫劉仲謨秀才並第二兒子在東京,相次發書去。如有事,希圖庇也。建中簡上,金部同年,9月16日。《湯世帖》碑文三道,略表西京之物也。《懷湘南》拙詩,附上同院劉學士騭。同年邵兵部,希差人通達,或與面聞也。建中又白。”

這是李建中寫給“金部同年”的一封信,主要是託他照顧在東京汴梁的女婿劉仲謨與其次子李周士。“金部”屬戶部,“同年”是指同榜科舉者。李建中也曾在金部供職,而此時正在西京洛陽作官,所以帖中說“略表西京之物”。

此帖書法用筆蒼老圓厚,形體緊結取斂勢,圓轉飄逸。後人評價:“西臺(指李建中)書去唐人未遠,猶有唐人餘風。”其書風實開宋人尚意之先聲,若與個性鮮明的宋諸家相較,則以典重溫潤取勝。

《同年帖》原是李建中《六札卷》之一,明末清初為人分拆。除此帖外,尚存《貴宅帖》、《土母帖》,餘者不知下落。此帖曾經明項元汴收藏,鈐印多方。

明汪珂玉《珊瑚網書跋》、卞永譽《式古堂書畫匯考》、鬱逢慶《鬱氏讀書畫題跋記》,清吳升《大觀錄》等書有著錄。

五代楊凝式的草書可以說,影響著整個宋朝,直到現在

【黃庭堅草書浣花溪圖引卷】

《浣花溪圖引》卷,宋,黃庭堅書,紙本,草書,縱35.5cm,橫391.4cm。

釋文:

[拾][遺][流][落][錦][官]城,故人作尹眼[為][青]。碧雞坊西[結]茅屋,百花[潭][水]濯冠纓。[故][衣]未補新衣[綻],空[蟠]胸中書萬[卷]。探道欲度[義]皇前,論詩未[覺]國風遠。幹[戈]崢嶸暗寓縣,杜陵韋[曲][無]雞犬。老妻稚[子]且眼前,[弟][妹]漂零不相[見]。[此]翁樂易極可[人],[園]翁溪友肯[卜]鄰。[鄰][家]有酒邀皆去,得意魚鳥[來][相]親。浣花酒舩散車騎,[牆][無]無主看桃李。[宗][文]守家宗武扶,[落]日蹇驢馱[醉]起。酒闌解[鞍]脫兜鍪,老[儒][不]用千戶侯。[中]原未得平安[報],醉[裡]眉攢萬國[愁]。生綃鋪牆粉[墨]落,平生忠[義][今]寂寞。兒呼不[蘇]驢失腳,猶[恐][醒]來有新作。[長][使]詩人拜畫[圖],[煎]膠續絃千古無。(注:[]內字為後補。)

鑑藏印有“紹興”、“內府書印”、“貞元”、“乾坤清賞”、“石渠寶笈”、“寶笈三編”、“有明王氏圖書之印”及清嘉慶內府諸印等。卷後有明吳寬、王世貞跋。

此卷為火燒殘本,後經明代夏德聲補齊(見釋文中[]內字)。

此詩收入《山谷外集》,作於北宋元祐三年(1088年),黃庭堅時年42歲。作品筆法蒼老,多骨少肉,具有作者晚年書法的風格特徵。卷後明王世貞跋中評道:“……老杜浣花溪圖引也。歌詞力欲求奇,然是公最合作語。書筆橫逸疏蕩,比素師饒姿態,亦稍平易可識。而結法之密、腕力之勁、波險神奇,似小不及也……。”跋文中“素師”是指唐代著名書家懷素,王世貞對黃庭堅與懷素書法特點的比較非常準確。此件作品雖然殘處較多,仍不失為佳作。

著錄於《孫氏書畫鈔》上冊、《石渠寶笈三編·延春閣》。

五代楊凝式的草書可以說,影響著整個宋朝,直到現在

【黃庭堅行書惟清道人帖頁】

《惟清道人帖》頁,宋,黃庭堅書,紙本,行書,縱29.3cm,橫31.8cm。

釋文:

惟清道人本貴部人,其操行智識,今江西叢林中未見其匹亞。昨以天覺堅欲以觀音召之,難為不知者道,因勸渠自往見天覺,果已得免,天覺留渠府中過夏。想秋初即歸過邑,可邀與款曲,其人甚可愛敬也。或問清欲於舊山高居築庵獨住,不知果然否?得渠書頗說後來草堂少淹留也。庭堅叩頭。

鑑藏印有“緝熙殿寶”、項元汴諸印、“儀周珍藏”等22方,半印5方。

《惟清道人帖》中作者記錄了惟清道人的操行品質及其與張商英(天覺)的交往。黃庭堅於北宋紹聖元年(1094年)在江西分寧,從帖文分析,此帖當書於其年夏日,時年51歲。帖中所提之惟清道人在《嘉泰錄》卷六中有所記載,俗姓陳,南州武寧(在江西)人,為江西隆興府黃龍寺禪師,北宋政和七年(1117年)卒。

此帖行書行間寬綽而字間緊密,所以筆畫多取橫勢,結體欹側,左低右高,有峭拔之態,充分體現了黃庭堅小行書的特點,為其代表作品。

此帖為清宮舊藏,收在《法書大觀冊》內。乾隆帝題贊“凌冬老幹偃蹇巖壑”(《三希堂法帖》卷十三可見),後此贊墨跡及清內府藏印被挖去。

著錄於《妮古錄》卷四、《平生壯觀》卷二、《墨緣匯觀》法書卷上。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