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遺節上看“冷門” 赫哲族魚皮衣舉世無雙

手工藝 松花江 草魚 光明網 2017-06-16

第六屆國際非遺節首次設立“中國傳統工藝設計暨研培計劃成果展”,向公眾展示我國在保護髮展非遺等傳統技藝方面的探索和成果。記者昨日在成果展上,發現了很多“冷門”的傳統手工藝項目。

成果展上,幾件有著灰白魚紋肌理、散發著淡淡魚腥味的魚皮衣吸引了眾多市民的注意。“是的,這是我們赫哲族的獨有服飾魚皮衣。”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赫哲族魚皮製作技藝傳承人尤文鳳介紹。

魚皮還能做衣服?說起魚皮衣不得不提起赫哲族。生活在黑龍江、松花江和烏蘇里江流域的赫哲族,是我國人口最少的民族之一,現有4600多人。由於生活環境中的魚類資源豐富,赫哲人祖先在打魚狩獵時為遮擋風寒,用魚皮做衣服,由此被稱為“魚皮部落”。

今年60多歲的尤文鳳自幼跟隨母親學做魚皮衣,至今已逾半個世紀。如今,尤文鳳已把這一絕活傳給了三個兒媳,並且收了60多個學生。尤文鳳告訴記者,“全世界只有赫哲族會做魚皮衣。魚皮衣的製作技藝工序複雜繁瑣,分為扒魚皮、晒乾、熟皮、拼接、縫製五個步驟。”她表示,“黑龍江、松花江裡的70多種魚類基本都可以取皮做衣,但常用的主要是鰱魚、鯉魚、大馬哈魚、草魚等十幾種。一件成人穿的魚皮衣至少耗時兩個月,需要用掉60多條10多斤個頭大小的魚的魚皮。”

她介紹,赫哲族的魚皮衣製作技藝有著上千年的歷史,早在2006年就被列入首批國家非遺名錄。儘管現在不穿它了,但作為體現著先祖智慧的這一古老技藝不能丟。

成都晚報記者 滕楊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