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你這麼多學習資源,為什麼你會“收藏不看,已成習慣?”

收藏 Python HTML 百度 程序員 W3Cschool 2019-04-07

大家好,這裡是“在線編程學習平臺w3cshcool” ,本期我們聊聊有關學習的話題。

想學編程

得到一名業內程序員的點撥,他給出了幾條很好的建議:

多打代碼、多讀代碼

基礎要學紮實、項目實戰不能少

這些建議對嗎?當然沒錯,可是當你信誓旦旦的操起傢伙,準備大幹一場的時候,卻發現很難堅持做到這幾點,最後不得不放棄,按照自己的方式來。

為什麼你做不到?是你不夠努力嗎?

累死的行軍蟻

行軍蟻是一種非常特別的螞蟻,他們不會築巢,一出生就在不斷的移動、發現獵物、吃掉獵物。

行軍蟻有一套簡單的行動規則,每一隻螞蟻會分泌“蹤跡費洛蒙”,好讓其他的螞蟻跟隨軍團的前進路徑。

然而,當領頭的行軍蟻不小心走了一個“圈”之後:

給你這麼多學習資源,為什麼你會“收藏不看,已成習慣?”

你是不是也有這樣的一種經歷:

百度一大堆自學編程的資源,感覺自我良好,有一種要大幹一場的衝動,可卻不會去真正的、系統的學習它們,成了“收藏不看,已成習慣”的收藏黨。

就像是行軍蟻一樣,前輩們給你指明瞭一條出路,自己卻走進了一個怪圈裡去了。

越來越難,越難越學不下去,然後就放棄了……

峰值與終值

一個完整的糟糕的學習過程:

坐下來,翻開書,嗯...很簡單。

過了一會兒,還能理解。

又過了一會,這個是怎麼做到的?

再過了一會兒,算了不做了,看來自己不是學習的料。

失敗的學習過程,總是以“負能量”結束,誰又會愛上學習呢?

2002年,諾貝爾獎得主,心理學家丹尼爾·卡曼尼提出:

對體驗的記憶由兩個核心因素決定:峰值和終值

給你這麼多學習資源,為什麼你會“收藏不看,已成習慣?”

在整個學習過程中,遇到最簡單的問題,容易讓人感到心情愉悅,遇到最難的題目,則會讓人感到心情失落。於是正向最高峰和負向最高峰就產生了。

學習完,是什麼樣的感覺?這就是終值。

主動創造正向的峰值,並且終值是愉悅的,那麼你就會愛上學習。

舉個例子:

當你學會html的title標籤時,覺得很簡單,噢!原來網頁上的標題是這麼來的。(此時正向峰值出現)

學到屬性時,看是看得懂,可是屬性值那麼多,又不好記(負向峰值出現)。此時回憶一下自己學title這個標籤,再回頭繼續學“屬性”,就可以避免負向峰值的出現。

快結束學習時,複習下自己最容易記住的、或者最喜歡的章節/知識點,以確保終值是愉悅的。

這麼一來“收藏不看,已成習慣”的毛病,就會得到一定的改善,讓自己愛上學習。

學了就忘

對於浮躁的編程初學者來說,學了忘,是一個大問題。

明明學了很多知識,過兩天就忘得差不多了,動手寫的時候,也寫不出幾行代碼來。

人類的記憶力都不會差太多,終歸到底,還是學習過於浮躁、不講究方法導致的。

著名的艾賓浩斯遺忘曲線,就可以很好的說明,為什麼你學了那麼多,忘了也那麼多。

給你這麼多學習資源,為什麼你會“收藏不看,已成習慣?”

當學習開始時,遺忘便開始了,20分鐘後,只記得58.2%的知識,1天后便遺忘三分之二。

不斷的將新知識灌輸到腦海中,持續20分鐘後,如果你繼續學習新的知識,那麼舊知識就會被遺忘一大半,此時所學的新知識又開始遺忘……

舊知識忘了,新知識又開始遺忘,自然就等於什麼都沒學了。

我們該如何避免這種情況的發生呢?

一個很好的解決方式,1+1學習法。

所謂的1+1學習法,指的是輸入新知識的時間,每天不要超過一小時,然後花一天的時間,鞏固這些知識點。

舉個例子:

Python學了一個print(“hello world”),花了一分鐘不到的時間,我們還需要花更多的時間鞏固它。

print(‘hello world’)好像也可以正常輸出,讓python輸出不同的字試試。

咦?我想輸出帶雙引號的“你好”行不行,print(‘“你好”’)?

這樣可以,如果都是雙引號呢?print(""你好"")?

不行,百度下,哦,原來要用一種叫轉義符的東西,print(""你好"")可以了。

除了這個,還有其他新鮮的玩法嗎?

這一套下打下來,沒人相信你會忘了print(‘hello world’)。

前輩讓你多打代碼,不是照著教程,不假思索的打一遍,而是不斷嘗試的過程。

多讀代碼,項目實戰,也是同樣的道理。

本文就到這裡,希望對你有所啟發,點個“好看”吧。

推薦閱讀:學編程,懷疑自己得了健忘症?你只是少了個步驟。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