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子對得起詩壇卻對不起父母

【海子之死餘音嫋嫋】 海子的臥軌確實是絕唱:他背對大海,拋棄了生命拋棄了詩歌,用冷冷的背影蒙上父母充滿憧憬的眼睛。好心的詩人們說海子的死是一種飛翔。因為自殺,海子成了一位無法安枕被反覆吟頌的著名詩人。在讚頌和追憶他的文字中有一句很著名的話:“經過精心天才的策劃他在自殺中完成其最純粹的生命言說和最後的偉大詩篇。或者說完成了他的死亡歌謠和死亡絕唱”。也有人把他的死點化為神話和童話。把走投無路的絕望美化成偉大詩篇,把悲愴地死亡歌頌成神話和童話,這樣的事也只有詩人能做得出。對了,海子是天才。他有春滿花開般地200萬字的作品,他有15歲考上北大天才少年的經歷 ,他有四歲就能背50篇毛主席語錄的傳奇記載。但大家都無法迴避的事實是:海子身前詩名不盛。除在好友編的《十月》和內蒙的一些刊物發了一些作品外,更多的作品是很少的幾個好友間的孤芳互賞。他的生活窘迫,情緒低沉,籍籍無名。殘酷地說他是一夜成名,一死洛陽紙貴,英雄就橫空出世,天才也名至實歸。

海子對得起詩壇卻對不起父母

關於海子的死有殉詩說,有殉情說,有自殺情結說,也有精神分裂說。我認為是多種因素導致了海子的絕望。之所以海子之死餘音嫋嫋,其實是海子的死正應和了某些詩人和從八十年代末期開始延至現在的詩壇的需要。這個時期的詩歌需要這樣一個悲情人物來充當救命稻草。海子的單純、敏感、失意、苦難和長時間的迷茫就成首選人物。隨後被美化成了詩歌英雄,被幻化成中國最後一個田園詩人,為這個時期的詩歌贏得大面積的眼神和驚呼。連海子的家都成詩歌愛好者的精神家園, 來了一批又一批的朝拜者。甚至還要策劃搞旅遊開發。哀後極榮!

【海子母親把50顆雞蛋抱到北京】 多年來,我一直不解:海子可以把北京的饅頭帶回老家與家人共享,卻怎麼肯把自己冰泠地骨灰盒擺在父母的面前?二個月前才寫下面向大海、春滿花開的海子,卻走向遠方---儘管他知道,遠方:一無所有。他對家人充滿親情:海子第一個月的工資領了90 元,就給家裡寄了60 元。興奮的父親買了三斤肉炫耀般顯示兒子的成功。因為買書、打印文稿、喝酒,自己一直極度困難的海子還為家裡買了一臺黑白電視機。再有一次就是他邀請母親到北京遊玩,當母親懷抱著50個雞蛋從安徽安慶來到北京後,令人吃驚的事就成了看到這段文字的所有人的傷痛:50 顆雞蛋完好無損――母親一路像抱小時候的海子那樣,把50顆雞蛋抱到北京。母親在自豪與滿足中離開北京時,海子借了300元錢送走了母親 。無法驅趕的心痛或許留在他的夢中:母親洞察到了他與社會的格格不入和生存的艱辛。海子像患病一樣毫無節制的寫詩,半是清醒半是醉的喝酒,間或談了一場或者二場無法忘懷的戀愛。說逃避、說無所是從、或者說是壯烈都不過分。

海子對得起詩壇卻對不起父母

【海子對得起詩壇卻對不起父母】

但是,面對海子之死、面對已經過去的二十年的漫漫時光,我們到底應該說些什麼呢?原諒我的自以為是。第一:海子對得起詩壇卻對不起父母。有七年時間,海子為詩而活,通宵達旦地寫詩,天南地北地遊學,痴迷於詩歌的世界裡不能自撥,寫抒情短詩,制長篇鉅著。連母親要的八十元買化肥的錢也無法滿足。他壯烈地辭世,激起了人們對詩歌再一次狂熱,對詩人們的再一次尊崇。頹廢的詩歌又一次貌似繁榮。海子是中國詩壇的祭物。詩歌的再一次出發需要這個農家子弟需要這個北大天才來當祭物。在家鄉人們眼中的精英人物就這樣倒下了,實際也弄倒了懷寧人那些樸素的信念。他的母親就要反覆回味著兒子曾經的驕傲,卻再也抓不住兒子的手。還要揹負沉重的壓力和無盡地痛苦和追思。一個曾經讓她自豪的兒子竟選擇自己生他的那天走上了絕路。如果讓一個母親去注意這個巧合是不是太殘忍?

海子對得起詩壇卻對不起父母

【詩歌愛好者對得起海子卻對不起海子的父母】 第三我想說的是一些愛好者對得起海子卻對不起海子的父母。其實海子的離世,不管是逃避、還是對抗,但對絕望的海子來說這都是一種的歸宿。我們都應該讓這個天才的不幸者歸於命定。風湧而起的海子熱我以為更多的出於自己甚至是某一團體的需要。(這也許要傷害一部分真誠的人)。應該讓逝者入土為安吧,別讓一個曾經的小人物在離世後成了工具。我聽到過在海子棄世而去後,他母親最怕見的是海子的同學。每次看到海子的同學他母親都是撕心裂肺般的痛,而後就是長時間的失神無語。(最好是海子的母親有點麻木)。不然,這麼多兒子的追隨者在自己生海子的紀念日來祭奠自己的兒子,讓老人一次又一次面對這無法注視的日子,這是不是有點揭開舊疤看新傷。我覺得如果大家愛海子和他的詩歌,除了讀他的詩、修他的墳和他家的老屋外,最重要的就是幫助他的父母過上一種衣食無虞的日子,過上比現在更好的日子,這才是對海子最好的告慰。我出身農家,看到農民受苦我就會痛苦,我也曾經是一個詩歌愛好者。原諒我的憤怒:海子就是一個受害者。詩害了他,他的死害了他的雙親。我依然不能原諒海子的就是他棄雙親於不顧,棄深深期盼他回報的家庭於不顧。 我頑固地認為:海子,最多是一個不能成為烈士的詩歌“烈士”或棄兒。

【詩歌其實是一張可以不看的紙】 我寫這篇短文的目的,其實就是想告訴像海子這樣出生的人,詩歌不是莊稼地裡的產物。母親比詩歌更需要我們的存在。想想我們健在的親人,想想他們艱辛的付出和苦苦等待,詩歌其實是一張可以不看的紙 。

本文作者周鳴,寧夏詩人,曾出版詩集,在詩刊等發表作品。(寧夏記者站胡冬梅)

來源:中國日報網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