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詩意端午傳播韶關文化

詩歌 端午節 神韻藝術團 韶關新聞網 2017-06-02

粽子香,詩飛揚,處處都端陽。

5月27日,當燦爛的陽光照在曲江羅坑大草原時,在群山之中,在湖水岸邊,在綠色大草原上,乘著曲江區羅坑鎮第4屆茶文化節的熱風,由韶關五月詩社聯合羅坑鎮政府、韶關市朗誦協會和曲江區圖書館一起舉辦的五月詩社35週年社慶系列活動——羅坑詩歌朗誦會,在大草原上拉開序幕。

這是一次由韶關本土詩人創作,韶關本土朗誦家朗誦的大型詩會。為我們傳統的節日增添了文化與歷史的文明色彩。

接地氣才能寫出好作品

聽說韶關要在端午節舉辦大型詩歌朗誦會,省內外的詩人們聞詩而動。一篇篇優秀作品飛向了韶關。

韶關的詩歌歷史源遠流長,唐代張九齡的名詩“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在海內外廣為傳誦。端午節,在我國所有傳統節日中叫法最多,達20多個,“詩人節”便是其中之一,文化底蘊極為深厚,紀念一位詩人專門設立一個節日,從一側面反映了中國是一個非常重視詩歌的國度。端午,這個具有中國傳統文化意義的節日,千百年來成為文人們謳歌、抒懷的對象。

為了寫出好作品,在一個月前,韶關五月詩社和曲江區圖書館聯合開展了詩人作家深入基層採風活動,詩人作家們深入到大山深處的茶山,開啟了一次茶詩之旅。 我國茶葉歷史悠久,在曲江,羅坑茶歷史悠久,茶文化的形成與發展可謂源遠流長,其發展的軌跡可追溯到距今1200多年前的唐朝。為了寫出優秀的茶詩,在兩天的採風活動中,詩人作家們先後來到茶廠、茶場,草原,參觀了茶廠的製茶車間,瞭解茶葉的製作工序和特點,掌握製茶常識。在羅坑大草原,發揮詩人想象力的地方自然不可能被錯過,各種腔調的草原歌曲被吼了出來,藍天白雲綠草,寬闊遼遠,水天一色,詩人們迷失在這處天地久久不肯離去。

在採風中,詩人作家們喝著一杯杯來自大山的好茶,聽著一個個創業的故事,聽著一曲曲期間的致富歌謠,在這樣一個清新而味醇的茶鄉你能夠體會到“茶是故鄉濃”的那種意境,會為它的繁榮與發展由衷高興,也會為它的未來與發展謳歌一曲。在短短的十天時間內,數十首詩擺在了組委會的詩人前面。

詩意韶關美名傳

為了搞好這次詩歌朗誦會,韶關市朗誦協會的朗誦家們在工作之餘抓緊時間認真排練。而韶關、曲江和羅坑當地的詩人更是要求上臺朗誦,詩人們和朗誦家知道:這種完全本土化的朗誦會,能夠參加一次已是難得。

於是,來自全國各地參加茶文化節的客商們來了,全市各(縣、區)的詩人們來了,羅坑的鄉親們來了,烈日下,詩意在大草原上瀰漫開來。在第一篇章中,我們讀到了《羅坑,一幅天然水墨丹青》、《走進羅坑》等羅坑行的詩章;在第二篇章,我們讀到了《一壺茶,讓羅坑春色滿園》、《羅坑,茶的思絮》、《悅己的茶知己的月》等描寫羅坑茶的感嘆;在第三篇章,我們欣賞到《一縷溫馨,一份神韻》、《被世界溫柔以待》、《每一座山峰上有一朵雲》等羅坑情的抒懷。可以說,每一首詩都是一次美的展現,每一段朗誦,都是大自然生命的穿透,每一次掌聲,都是對韶關山美水美詩美的贊吧。

聽說家鄉舉辦大型詩會,鄉親黃桂祥專門從廣州趕回羅坑,這位土生土長的羅坑人對家鄉滿懷深情,他一直以來關注和全力支持羅坑茶葉產業和經濟的發展,還以文化的形式向外推介羅坑,在朗誦會上,他分別用普通話和家鄉話朗誦了自己創作的《寄情鄉梓》;羅坑妹子曾玉堂朗誦了自己的作品《靈秀羅坑》;樂隊主唱劉劍,這位馬壩歌手帶來了本土詩人朱華茂作詞的《茶香羅坑》和流行曲《再回首》。省著名朗誦家牧言,趕到現場以一首《五月春深雲長伴》技驚全場。

朗誦聲在原野上飄蕩,在旁邊經營茶葉生意的張先生說,在茶文化節聽到茶詩,是人生的一大享受。參加活動的詩人鄧妙蓉說,詩歌是一個民族的文化遺產。我們在歷史的長河中得以保留的端午節等諸多原汁原味的節日民俗文化,在我國文化寶庫中佔有重要的地位,而這種文化又是和詩歌分不開的,因此我們必須繼承和發揚光大。

五月詩社35週年本土詩人朗誦家詩歌朗誦會,為善美韶關、文化韶關帶來了詩的亮點。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