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瑛:一位真正意義上的詩人

詩歌 歷史 藝術 艾青 文化 中國副刊 2019-04-06

曾凡華 / 文

李瑛:一位真正意義上的詩人

李瑛

李瑛在我心目中,是一位真正意義上的詩人。如今他走了,帶走了那顆純粹的詩心。

時光並非不可超越。當我捧讀李瑛新時期詩選《河流穿過歷史》(作家出版社)的時候,當我徜徉其間被其極富青春活力的詩行打動的時候,我的感覺就是這樣。

我一邊讀他的詩,一邊回想與他交往、和他談詩的種種情狀,內心裡升起一種由衷的敬意。在我心目中,李瑛算得上是一位真正意義上的詩人,在這個需要純淨的詩來陶冶人們心靈的時代,他的詩更有著非同一般的意義。他詩中所浸潤的道德感、責任感,他詩中所表現出的詩人的良知和本分,足以讓喧譁的世界靜默。只有這樣的詩才能進入讀者心靈深處,才能進入文明歷史的永恆層面。

讀著他的《河流穿過歷史》,我能感覺到李瑛詩裡洋溢著理想與情懷。這種理想與情懷,與他精湛的詩的技巧完美地融合在一起,因此才能夠深深地打動我。他詩中紛繁的意象、隱喻以及純粹之美,讓人過目之後就很難忘懷。他詩歌語言的純粹性,與其細膩而深沉的情感相映襯,頻頻躍動於字裡行間,從中不僅能探測到時代的脈搏,也能探究出他詩品和人格形成的軌跡。

李瑛:一位真正意義上的詩人

李瑛著作《河流穿過歷史》

不少軍旅詩人,都是在李瑛的影響下成長起來的。即便在詩歌“沉寂卻喧囂”的“文革”時期,作為“碩果僅存”的幾個詩人之一,他的詩也卓然獨立、依然充盈著俊朗的詩意和柔美的詩情。他不僅使軍旅新詩突現出少有的純粹性,而且避開了它繁冗和不洗練的弊病。我和詩友們曾私下議及李瑛的詩,發現在他的詩裡,幾乎找不到標語口號式的東西,這在當時是需要些勇氣和膽魄的。這說明了他在當時情境下不隨波逐流、不趨勢跟風的詩人品性和人格。當時,他的詩集《紅花滿山》,幾乎成了軍旅詩的圭臬、成了我們暗中效仿的模本。他詩中所特有的那種沁人心脾的節奏感和韻律美,曾讓我們苦苦求索卻難得其鵠。他始終保持著一個正直的詩人對時代和人民的使命感,保持著一個詩人正直的靈魂。

上世紀70年代末,我曾借調到他所任職的雜誌社工作過一段時間,朝夕相處之間,深得其教益與薰染。他的儒雅又不乏軍人豪邁的談吐、他的深沉又不失天真的舉止,給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在班車上、在樓道里,每議及時局,他表現出的憂心忡忡的神情,以及作為詩人和軍人的他、夾在雙重身份間的矛盾心態。這從他《一月的哀思》裡,可得到驗證。

記得那次在邊境作戰前線,李瑛和詩人公劉結伴在部隊採訪,那種履險而不驚的鎮定與勇毅,至今讓我記憶猶新。我當時就想,只有經歷過戰爭考驗的詩人才能具備那樣的氣質。後來他任總政文化部長,在主管全軍文化工作的大捭大闔中,卻沒什麼官氣,依然保留著詩人的本色和風儀。

作為軍中的歌者,李瑛忠誠於他生活的時代、忠誠於他置身其間的軍隊。當然,他也忠誠於他立足的那片土地以及土地上生活著的人民。在寫詩的道路上,他有些卓爾不群,他總是以他獨有的語言方式、獨有的情感體驗,來實踐他自己對詩的諾言:“用血裡的鐵鍛打釘子/用骨頭裡的磷點燃油盞/用釘子和油盞/建造詩歌……”

李瑛:一位真正意義上的詩人

李瑛

我從李瑛的一些詩中,也觸摸到了某種個性主義的精神。這種個性主義,不同於西方的孤立的個性主義,是不以剝奪個人自由為替代、是融合了全人類思想的個性主義。與詩人艾青相比,他或許少了些苦難的經歷,故詩中少了些艾青式的深沉激越。但他那顆敏感的詩心,也隨著時事的變幻而顛躓而酸楚甚至痛苦不已。這是我從他《悼》、《巢》、《垂落的眼淚》等詩中感悟到的,也是從跟他多年的交往和接觸中感悟到的:“我們只能理好他被風吹亂的頭髮/以此緩解心頭的疼痛/我們不知道再做些什麼/只能和世界一起/低著頭轉過身去……”(《悼》);“也許我們/並不比它們知道得更多/生活總是充滿艱辛和痛苦/而艱辛和痛苦/是美麗的……”(《巢》);“無論軟弱或堅強/也無論悲傷或狂喜/苦痛和興奮會凝成沉默/也許淚囊變成一片枯竭的湖/豐盈的淚水騰起了燃燒的火……”(《垂落的眼淚》)。這些詩句,無疑屬於李瑛式的沉鬱和明麗。

我覺得,和艾青一樣,李瑛詩歌藝術的根也是紮在中西文化交匯點上的。無論是具象與意象的運用、無論是形象與象徵的“破譯”,他都注重“用詩的魅力來創造更美更有深度的境界”,他注重在詩中“刻畫個人的感受和內心世界”。李瑛也十分善於用有質感的形象,善於運用暗示、對比、烘托和聯想來表現“內心的世界”的。例如:“呼嘯,是風的鞭子/飛劈,是雪的刀子/冰碴石子在奔跑/街道和樹在奔跑……”(《大寒》);“土碗裡搖盪的酒/都像花朵一樣凋謝了/昨日射出的箭和流水/再不會回來/只剩斑駁的野史和傳說/被牧鞭抽趕著/越傳越遠……”(《嘉峪關》)。我只是從詩集中隨意摘取一些句子,就能感受到他那與眾不同的語言結構方式和意象運作模式。

總之,李瑛對於詩的執著和專一,是令人感動的。他在長達半個多世紀嘔心瀝血的詩意探求中,給我們留下了許多值得存之久遠的詩作。可以說,李瑛是中國詩壇的不老鬆,他源源不絕的詩的創造力、他永遠閃爍著青春光芒的詩心,讓我們欽羨不已也驚歎不已。他以持之以恆的努力所建築的詩的豐碑,讓我們望塵莫及!

此刻,窗外園子裡業已凋謝的玉蘭與尚未著花的海棠,或可寄託我的哀思……

主編:周玉嫻 |編輯:袁浩

—END—

詩人遠去,詩魂長存

李瑛:一位真正意義上的詩人

熱門閱讀文章

★ 本號姓“副” 歡迎來“刊”

★ 王蒙:不忘金庸

★ 大地有多大

★ 王鋼:忍別二月河

★ 三會大俠——追憶金庸先生

★ 花甲副刊“朝花”,人間哀樂關情

★ 追憶與漫畫大師方成的“忘年交”

★ 毛澤東呼籲請保留專刊副刊

★ 1979年的那個春節

★ ”北京老壺”的壺中天地

★ 有一種鄉愁叫小名

李瑛:一位真正意義上的詩人李瑛:一位真正意義上的詩人

長按二維碼關注“中國副刊”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