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詩偶得」浴言|詩人張執浩《高原上的野花》欣賞'

詩歌 文學 美女 寧靜 歷史 中國現代文叢 2019-09-04
"

高原上的野花

文/張執浩

我願意為任何人生養如此眾多的小美女

我願意將我的祖國搬遷到

這裡,在這裡,我願意

做一個永不憤世嫉俗的人

像那條來歷不明的小溪

我願意終日涕淚橫流,以此表達

我真的願意

做一個披頭散髮的老父親

從2013年起,張執浩提出了“目擊成詩,脫口而出”的創作觀念。

張執浩說,他不喜歡拿腔拿調的詩,不主張搞題材寫作、計劃寫作。“就像當一個人被開水燙了,大呼一聲,好疼啊!我希望寫作是自然而然的,心裡的東西滿了,不得不寫出來,而過濾掉那些虛偽的和矯飾的東西。”要能目擊成詩,張執浩提倡“主動生活、被動寫作”,認為詩歌是可以在尋常生活中發生的。“天天懷才不遇、瘋瘋癲癲的人不是詩人,詩人一定有著正常的溫度。”張執浩說,“用心生活,詩歌會來主動找你。就像你聽到一隻鳥在鳴叫,只要你靜靜聆聽,它遲早會叫出你的名字。”

步入中年的張執浩,在整體審美取向上更加成熟,《高原上的野花》出版後,相繼入選全國頗富影響力的《花地》《揚子江評論》等文學詩歌排行榜。有專家學者認為在當代詩歌不斷迴歸日常生活的大潮中,張執浩的詩歌是做得最徹底的,他在日常生活中毫無詩意的地方,捕捉並釋放詩意,讓詩意生活和飛揚人生水乳交融。

作家李修文稱,人們在張執浩的詩作中讀不到憤怒的吶喊,他是在對生活的深情凝望裡,在對命運的順從裡,塑造著自己的詩歌美學。

張執浩的詩歌,大多來自生活,並且很多來自於並無“詩意”的生活。《高原上的野花》,也是如此。

少女如花,花如少女,並不是新鮮的比喻。小溪如淚,也不是讓人驚歎的類比。如果單從修辭學上來評價這首詩,至少一不驚豔,二不奇特,三不怪異。用一般人的眼光來看,算不上好詩。

但是,我想說的是,評價一首詩好與不好,首先還是看感覺。並不是別人用過的比喻,一點都不能用。看你怎麼去用。用得好,照樣可以成就一首好詩。

當詩人來到高原上,看到一地野花,鋪陳在小溪兩邊的時候,那種絕世的美,是完全可以想象得到的。

對同一種事物(場景、人物、事件等)一百個詩人,可能會有一百個寫法。本來很簡單的一個場景,同時也是一個很單純的意念,笨拙的詩人,會寫得非常複雜、繁瑣。但那樣的詩,沒有幾個人喜歡,並記得住。

不就是喜歡這樣的純粹嗎,不就是喜歡這樣的寧靜嗎,不就是喜歡這樣的佔領嗎?

詩人張執浩,用很少的筆墨,就把這種感覺完全徹底地傾吐出來了:

一是詩人看到這些野花是狂喜的,是沉醉的。也許詩人喝了點酒,那真是涕淚橫流呀!

二是詩人看到這些野花是亢奮的,是嚮往的。要是把自己的“祖國”搬到這裡多好呀!

三是詩人看到這些野花是愛憐的,是痛惜的。做一個披頭散髮的老父親,來保護她們!

多麼逼真而真實的感情呀。沒有一點做作,也沒有一點虛偽。這不比那些裝腔作勢,拿腔拿調,看似很大,其實很空的所謂“大作”舒服嗎?

詩歌,不管是用隱喻、明喻,還是直白,口語,都沒有錯,但一定得有真情。很多詩歌,看著寫的很美,也有一些很“曲折”的語言。一會歷史的,一會民族的,一會大地的,一會天空的,似乎知識無所不包,但卻是一“稻草人”罷了,嚇唬人還可以,別的一點用處也沒有。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