營銷洞察 | 營銷曲徑通幽

關於營銷的定義,自營銷開始至今這一百多年的發展以來,有過很多營銷定義的版本。其中不乏有很多經典的定義,放在營銷每一個發展階段,都可以代表那個時期的營銷發展特點。

營銷洞察 | 營銷曲徑通幽

正所謂名正才可以言順。科特勒對營銷的定義至少就有四個版本。其中有一個是至今以來可能是世界上最簡短的營銷定義:比競爭對手更有利潤地滿足顧客的需要。言簡意賅,卻涵蓋了營銷的真正含義。

市場競爭,盈利模式,顧客研究,需求這幾個要素可以說就組成了營銷的重要內容。縱然時間流逝,世界風雲變幻莫測,互聯網和數字化技術都已經誕生了。不管採取什麼營銷模式,品牌要進行何種傳播方式,都是離不開消費者,產品和品牌的研究。

數字化經濟正在成為經濟增長的驅動力,IDG數據顯示,到2022年,中國GDP超過65%是由數字化驅動的。數字新物種正在崛起,藉由移動互聯網的發展,完成數字化1.0時代人的數字化,實現了人與人,人與商品,人與企業之間的互聯。

營銷洞察 | 營銷曲徑通幽

與此同時,數字化2.0時代悄然逼近。數字化轉型從C端倒逼B端,企業數字化轉型迫在眉睫,也就是現在常說的從消費互聯網向產業互聯網的轉型。隨著DMP,AI,區塊鏈等技術落地應用,雲服務步入產業成熟期,企業的數字化轉型技術條件已經成熟。

毋庸置疑,這是一個移動互聯網和數字化技術迭代融合時期。營銷在此外部的環境變化下,不可能獨善其身,與世隔絕,更加應該以積極的態度去擁抱這樣的變化趨勢。最近有人提出源創新的理念,也是針對目前不斷髮生變化形勢,根據中國傳統哲學思維而提出的一個具有革命性的見地。

源創新理念的主要方面是關於源和流的闡釋,當源流相接的時候,用戶體驗達到了極致。事有本末,物有終始,本是源,末是流。其實就是朱熹的“為有源頭活水來”的哲思。放在當下的語境下,營銷是源,技術是流,金風玉露一相逢,便勝卻人間無數。

營銷洞察 | 營銷曲徑通幽

源流創新只是換了一個角度來闡述,它的本質與傳統的哲思異曲同工,一致百慮,殊途同歸。當儒家與道家不可調和的時候,佛家在其中起到了一個調和的作用,有了《中庸》的出現;當佛家性宗與空宗各執一端的時候,《中觀》出現了,也是一種調和的作用。這也是思考事物的一陰一陽之謂道,橫向與縱向,時間與空間,一體兩面,才能全面客觀的面對現實不斷變化的環境。

定位理論在互聯網環境下運用源流創新理念就會變得更加有價值了。源流理論定位在廣義的價值鏈,強調價值鏈之間建立強關係,其結果是佔領消費者的心智。定位理論只強調佔領消費者心智,但沒有說抵達消費者心靈的動力機制是什麼,源和流的結合要解決消費者的動力機制問題。

價值鏈是對源流的界定和激發營銷源流理論的緣起,是營銷資源的有效分配。經濟學的核心定義就是研究資源如何最優配置的問題。因為消費者在選擇的過程中也是基於最優配置這樣的行為心理學來決定,於是營銷要在有效資源情況下如何進行最優配置,成為了營銷學上一個重要的關注對象。

營銷洞察 | 營銷曲徑通幽

一份最新的消費者體驗指數報告上指出:UGC推動了購物體驗,評論和評級是購物體驗的基礎;64%的消費者認為評級和評論很重要;購物者渴望在交易前進行互動,希望品牌和零售商把他們放在第一位;使用UGC的購物者轉化率增長了137%,而每位訪客的收入增長157%。

顯而易見,消費者的注意力是當下稀缺的資源,是品牌在營銷過程中十分看重的方面,也是兵家必爭之地。如果說傳統時代是渠道為王的話,移動互聯網就是注意力為王的時代,一點也不為過。見微知著,除了注意力是稀缺的資源以外,信息,知識,技術,渠道,勞動力,資金,信用,機會,收益等都是營銷需要考慮的資源配置與權衡問題。

早在20世紀80年代之初,唐 佩珀斯就提出了“顧客份額“重要理念:決定一個企業成功與否的關鍵不是“市場份額”,而是“顧客份額”。他對顧客進行了分類—最有價值顧客(MVC);最具增長性顧客(MGC);負值顧客(BZ)。這也就是後來CRM興起的顧客分類依據,以及現在倡導的品牌最大資產就是消費者。

營銷洞察 | 營銷曲徑通幽

有了消費者的分類,才能在有效的營銷資源條件下進行最優配置,以期達到理想的營銷效果。這與科特勒那個簡短的營銷定義有著一樣的思維—比競爭對手更有利潤地滿足顧客需要,只有在進行營銷資源有效的最優配置,才能實現合理的利潤並滿足顧客的需求。

不但要滿足需求,還要實現利潤增長,這也是符合源流理念創新。任何一個商業模式都是一個由客戶價值,企業資源和能力盈利方式構成的三維立體模式,營銷在商業模式中扮演著舉足輕重的作用。營銷只有創造出了一定的利潤,才能讓營銷之流不盡長江滾滾來。

營銷曲徑通幽,借用曲徑通幽的意境:曲徑通幽處,禪房花木深。山光悅鳥性,潭影空人心。這是出自唐代常建五言律詩《題破山寺後禪院》中的四句。要理解曲徑通幽的意境,必須結合當時詩人的心境,環境,身臨其境的語境下,才能真正理解曲徑通幽的奧妙處。

營銷洞察 | 營銷曲徑通幽

宋代歐陽修十分喜愛曲徑通幽處這一句,說“欲效其語作一聯,久不可得,乃知造意者為難工也。”曲徑通幽禪意十足,言在此處,意在彼處。造物不求形似,重在達意,引人入勝,耐人尋味。有人說是要另闢蹊徑,迴轉之間見幽境;五柳先生說“登東阜以舒嘯,臨清流而賦詩”;王摩詰說“行到水窮處,坐看雲起時”。

無論怎麼理解曲徑通幽,都是放在一個必須親身經歷過後的禪悟。正如曲徑通幽處,後面緊接下來的便是禪房花木深。單就一個禪字,縱便有千言萬語,更與何人說?我來問道無餘說,雲在青天水在瓶......

營銷曲徑通幽處,是一個歷經百轉千折後的頓悟,是要在營銷的世界裡不斷去吸納更多的新鮮養分,才能與當下的環境互相融合,與時偕行,與時俱進。正如哈佛大學心理學家雷蒙德 鮑爾教授說:與其說是人們表達了對於品牌的偏好,還不如說是消費者降低消費風險之舉。風送水聲來枕畔,月移山影到窗前......

營銷洞察 | 營銷曲徑通幽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