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句新廣告語和一個新產品,真的能幫可口可樂解決消費者的衝突嗎

市場營銷 可口可樂 濃縮咖啡 汽水 葉茂中策劃 2017-05-12

雖然有點危言聳聽,但是可口可樂必須避免自己成為第二個柯達。

每次談到柯達的隕落時,所有人都會嘲笑他們,自己明明是數碼相機的發明者,結果最後卻死於數碼相機。所有人都有意無意地忽視了,一家巨型企業要革自己的命是一件多不容易的事。

對於可口可樂來說,變革這件事對於他們則更困難些。作為世界上最偉大的品牌,那些他積累下的輝煌,同時可能也是一個可怕的包袱。

一句新廣告語和一個新產品,真的能幫可口可樂解決消費者的衝突嗎

一句新廣告語和一個新產品,真的能幫可口可樂解決消費者的衝突嗎

經歷過那個年代的人,對這樣的畫面一定不會陌生,綠色軍大衣、故宮、長城、經典的玻璃瓶,傳統與外來的衝撞,東方古國與西方世界的衝撞,迸發出了激烈的火花。當消費者沉默了太久,消費者的需求被壓抑了太久,希望來點刺激的時候,可口可樂解決了這個衝突,順利的搶佔了中國市場的先機。

而衝突並不是一成不變的,舊的衝突被解決後並不意味著天下太平,因為衝突永遠都在,新的衝突將會取代舊的衝突。棘手的是,有時正是舊衝突的解決方案,在未來可能成為新衝突的產生原因。可口可樂靠碳酸解決衝突後,碳酸卻成了未來新的衝突產生的導火索。

在2016年,美國的瓶裝水(包括氣泡水等)銷量第一次超過了碳酸飲料,而他們之間的差距也只會越來越大,其實不用任何數據報告,碳酸飲料的滑坡是鐵一樣的事實。不僅是年輕人,中年人,甚至是老年人,都已經從不同的消息源知道碳酸飲料不是個好選擇,會導致肥胖、糖尿病、心臟疾病等等... 總之一無是處。

可口可樂其實清楚這一點,並且也做出了反應。

在戰略層面,他們一直在削減碳酸業務的比例,同時也大肆收購各種豆類、粗糧、蘆薈汁、椰子水這樣天生貼著健康標籤的飲料品牌,2000年時,碳酸飲料銷量佔到了可口可樂銷量的九成,而可口可樂希望到20年後,這個比例能減到一半。

但是可樂這個單品本身的問題依然存在,並且這衝突很要命:可樂的確喝起來爽,但是同時是健康殺手。

這又該如何是好?

可樂的之前的解決方案一是可樂本身的“健康化”,比如已經上市20年的健怡可樂,比如號稱“零熱量”的零度可樂,都是試圖安撫嚇壞的消費者:沒事,我們也有更多選擇。

第二是推出小瓶。

一句新廣告語和一個新產品,真的能幫可口可樂解決消費者的衝突嗎

嫌可樂不健康?對糖分厭倦?那麼少喝一點好了。

用衝突理論分析,這都是正確且明智的策略。想喝可樂又擔心不健康時,要麼降低不健康的心理暗示,要麼降低單次消費量,思路清晰。

但這看起來更像是個不得已而為之的辦法,很多人已經敏銳地發現了這樣一個事實,健怡可樂或者零度可樂,實際上正是可樂承認自己“不健康”的最直接證據,說直接點,是一種自抽耳光。每次可口可樂在為健怡或者零度做營銷傳播時,其實都在證明這樣一個事實,即“我們清楚地知道可樂是不健康的,而我們正在想辦法找到一些危害度低一些的可樂”。而小瓶的策略,也是換湯不換藥,即使瓶子再小,裡面裝的東西也沒變。

這就像出了一道選擇題:

我左手有一瓶毒藥,但是請注意,我現在右手又拿出了一瓶慢性毒藥,你要不要試下?

可消費者很有可能給出這樣的答案:

我為什麼非得來瓶毒藥不可?

健怡、零度或者小瓶去解決衝突的策略,其本質是在現有可樂消費者中,剝離出那些對於健康問題敏感的那部分人群,讓他們從消費可口可樂,改變為消費健怡或者零度,但從整個泛人群角度去分析時,整個可樂的消費群體並沒有擴大,可樂並沒有依此搶佔到更多新增消費者,不喝可樂的人依舊不喝,並且這樣的消費者還會越來越多。

還有沒有其他路可走?可口可樂最近就做了這麼兩件事,引起了我們的興趣。

第一是改廣告語。最近他們將可口可樂在09年啟用的廣告語Open happiness(開啟歡樂)撤下,換成了Taste the feeling(品味感覺)。

這兩句話的訴求點是完全不同的。Open happiness更傾向於精神層面的輸出,希望傳遞出某種感受,某種歡樂舒適的情景,而刻意去遠離可樂本身,試圖讓消費者忽略可樂是碳酸飲料這回事。

不幸的是,可樂的產品基因實在太強,讓消費者失去記憶只是他們的一廂情願而已,而過於概念化的訴求,反而脫離了瓶子裡實際裝的東西。Taste the feeling ,則更傾向於物質層面的輸出,傳遞更多的是可樂本身,一種簡單的愉悅,一種可樂最本源的,爽快的口感。

可口可樂可能終於發現,一切試圖扭轉可樂“不健康”的標籤的努力,都是徒勞。無論怎麼遮遮掩掩,如何欲蓋彌彰,可樂都永遠變不成果汁。既然你的短板是補不上的,那為什麼不加長你的長板,然後把木桶斜過來呢?一樣可以裝更多的水。

歸根到底,這就是個飲料,喝起來很爽的飲料。

Taste the feeling, 嚐嚐看,更帶感。

扭轉消費者的既有印象,是市場營銷中最困難的,或者說幾乎是不可能的任務,尤其是對於可口可樂這種極度成熟的品牌而言。所以當你的弱點無法消除,當產品製造的消費者衝突無法解決時,那還是想著如何把現有消費者服務好比較靠譜。

第二件事,是他們推出了個新產品,生薑可樂。

一句新廣告語和一個新產品,真的能幫可口可樂解決消費者的衝突嗎

自2008年推出零度可樂以來,可口可樂已經有近十年的時間沒有在中國市場推出新口味可樂了。而這次一下推出兩款,除了姜味可樂,還有巴菲特代言的櫻桃味可樂。

相比之下,生薑可樂比櫻桃可樂更讓人感興趣些。

櫻桃味沒什麼值得說的,只不過綁了巴菲特,但老爺子在中國其實傳奇度遠不及美國,殺傷力也寥寥;而姜味可樂,則有著更大的可能性,讓我們來過度解讀一下:姜味可樂如果運作得當,就能給可樂找到與以往截然不同的使用場景,使用需求。

建立場景!

找到有效的消費場景,去鎖定目標消費者,去擴大他們的消費頻次。

有人會告訴你困了累了喝紅牛;

有人會告訴你小餓小困來杯香飄飄;

有人會告訴你早餐來不及,喝營養快線;

有人會告訴你飯後一次嚼兩粒才是最好;

有人會告訴你白天吃白片不瞌睡,晚上吃黑片睡的香;

有人會告訴你經常用腦,多喝六個核桃;

有人會告訴你早上第一杯水,喝長白甘泉;

...

星巴克的CEO霍華德.舒爾茨在30年前就說過這樣一段話:

“星巴克應該是這樣一種地方:一種傳達濃縮咖啡技藝的真實體驗,一個思考和想像的地方,一個人們可以飲一杯絕佳的咖啡,聚會暢談的休憩之所,一個有社區歸屬感的舒適港灣,一個除了工作和家裡的第三空間,一個歡迎和鼓勵人們再來的場所,一種能同時包容快速服務和內心平靜的空間。”

所以星巴克的成功並不是他的咖啡多好喝,而是他同時滿足了多種截然不同的場景。

姜味可樂的優勢正在於,其很容易讓人聯想起在冬季時家庭中的經典祛寒飲品——薑絲可樂,這就意味著省去了啟蒙教育的成本。

更重要的是,可樂的使用場景大多數是在夏天,生薑味的可樂,理論上完全可以在以往弱勢的冬天,打開一條意想不到的出路,進入一個新的場景,從而擴大使用人群。而這樣的好處是,可樂的聯想不再是碳酸、不健康、肥胖、心血管疾病等等,而是與祛寒的新場景綁定,在這種情景下,其產品屬性反而變成了正面的,豈不樂哉?

所有有效場景建立都是由有效需求來推斷,而所有有效需求都來源於消費者產生的衝突。

舉個很簡單的例子,出差時感冒了,想煮碗薑茶基本是幻想,要不來瓶薑絲可樂試試?

或者是某個冬季的早晨,你在便利店的熱飲櫃裡發現除了咖啡奶茶之外,還堂而皇之的擺著薑絲可樂,凍成狗的你會不會嘗試一下?

總之,在碳酸飲料日漸式微的今天,可口可樂的策略無非以下幾種:

  • 要麼找點別的東西替代可樂

  • 要麼讓可樂看起來沒那麼嚇人

  • 要麼曲線救國給可樂找點新用途

不管是有意為之,還是無心插柳,這幾種方案他們都正在嘗試。雖然現在沒人知道十年後的可口可樂會是什麼樣,但對於一個已經有著百年壽命,歷經風雨的偉大品牌而言,光是看其每次從逆境中奮起,扭轉頹勢的過程,就已經是一件激動人心的事了。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