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長方法論失效後的品牌營銷該怎麼做?


增長方法論失效後的品牌營銷該怎麼做?



最近,倪叔聽到越來越多的營銷人都在說,市場營銷是越來越難做了,每天都無比焦慮。

毫無疑問,隨著時代的發展,我們迎來了一個瞬息萬變的市場,與之相對應的市場營銷行業更是競爭激烈。


增長方法論失效後的品牌營銷該怎麼做?



在這樣的背景之下,作為一個營銷人面臨的困境早已不言而喻。一方面,經過十餘年的發展,可以說社會化營銷的基本套路已經被品牌和廣告公司領悟。所以當大多數的方法論逐漸失效,或者失效只是一個時間問題的時候,大家都在糾結,也在苦苦思索和尋覓;

另一方面,正所謂“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除了創意是營銷中的永恆難題之外,流量越來越貴、用戶越來越難獲取成為營銷難題。更重要的是,隨著人口紅利消退,買方市場帶來的影響在各個行業愈加明顯,“增長”一詞亦成了中國乃至全球企業家的核心焦慮和關注點。畢竟能實現10年、20年甚至更長時間持續增長的企業,不超過1%。企業的增長問題可以說很突出。


增長方法論失效後的品牌營銷該怎麼做?



這種持續蔓延的焦慮感,帶給營銷從業者和企業的,或者就跟十幾年前的互聯網浪潮一樣,在每一次信息技術的革命給個人和企業帶來無窮想象空間的同時,也帶來了轉型的危機以及被淘汰出局的恐慌。

所以,在倪叔看來,不管是對個人選手還是企業玩家來說,如何開啟全新的賽道尋求新出路、謀求新的增量市場?如何以不變應萬變,走好通向自己的陽關大道——才是一個需要不斷思考的命題。

行業陣痛期,土崩瓦解的不止是方法論


“2019將是過去十年最差的一年,但會是未來十年最好的一年”,這句開年以來就被說爛了的論調,目前雖然還無法印證,但不可否認的一個事實是,外部經濟的降速,帶來的一系列影響是環環相扣的。


增長方法論失效後的品牌營銷該怎麼做?



在這個變速超快的時代,變化成了唯一的主旋律。

當然,為了應對這樣的市場困境,市面上也出現了很多魚龍混雜的解決方案:首先是“增長黑客”的信奉。這種用非常規手段實現用戶與利潤的爆發式增長,雖然成本夠低, 但比起增量市場,存量市場顯然更重要。所以是“良藥”還是“致幻劑”尤待商榷,大家還需要有自己的判斷;

其次,不得不提在今天互聯網和電商界喊得震天響的一句口號:品效合一。品是品牌,效是效果。但因為由於無法量化效果,也就無法通過效果去精確驗證先前的營銷策略、廣告創意是否準確,更別談如何優化提升。很顯然,空喊口號的品效合一,似乎成了一個偽命題?

第三,則是出現頻次直線上升的私域流量,也就是可量化用戶行為的品牌效應。通過用戶的關注、留存、活躍、變現、分享來坐實品牌效果,落地用戶思維做品牌。但實際上,私域崛起的背後,是企業的增長焦慮;同時,它代表著企業開始從流量收割到用戶經營的思維轉型的信號;

不僅如此,還有人迷信各種微信裂變與社群運營等培訓。本以為掌握了這些方法就能立於不敗之地,然而事實卻是,費用是交了一大堆,得到的效果卻不盡如人意。

在這背後,其實反映的是營銷人的一種行業焦慮症:在尋求自我提升的道路上,一切看來能讓人快速成功的方法,都產生了致命的吸引力。

然而伴隨著這些神功祕笈式“捷徑”同時而來的,是倍增的壓力,是急功近利之後一種無法舒緩的亞健康狀態。

要說營銷方法論是什麼時候“失靈”的?倪叔注意到與“刺激的2018”相比,2019就顯得“沉默”多了。這背後其實是因為營銷套路逐漸在失效。前幾年能引起大眾刷屏的內容,在今天的用戶看來早就見怪不怪,想要達到微信刷屏限流的閾值,變得難上加難。而且想用一套方法論或捷徑“橫行”的時代,早已過去了。畢竟各行各業的背景不同、打法不同,當然也要找到不同的解決方法。

而土崩瓦解的又何止是方法論,還有曾經行業中的那種急功近利式的所謂“成功路徑”。


增長方法論失效後的品牌營銷該怎麼做?



所以說,在新商業模式之下,各位營銷人應該如何找到自己新的位置?

這個問題的答案,或許有很多種解答。但萬變不離其宗。最近倪叔和行業中的朋友們交流後比較深刻的一點感受,便是在很多時候,其實只要把真正的問題放到更大的視野裡,在那些成功有道的企業身上,我們就能找到答案。

這個答案未必是一種適用所有人、所有行業的方法論,而是一種更為重要的思維,一種更有意義的思考力。在倪叔看來這點非常重要。

反套路式解鎖營銷新路徑:一種進階的思考


作為一個前阿里人,不管是之前市場營銷的職業經歷,還是身邊的營銷人圈子,也總是讓倪叔在行業的變化中,發現一些特別有意思的點。

就像之前在深圳的一次聚會上,飯吃到一半的時候,其中有一個人無意說起自己正在香港大學SPACE中國商業學院讀書。結果意想不到的是,交流之後發現在場的13個上市公司的公關總監,居然全部都有香港大學的進修經歷。

不知道這是不是一種偶然,但倪叔一直認為的一個觀點則是,所有的偶然背後都有其邏輯。所以倪叔去了解了一下香港大學SPACE中國商業學院以及他們開設的研究生課程,發現他們和市面上的許多類似課程和培訓非常不同。

最近越來越多的人開始呼籲“多一點真誠,少一點套路”,而營銷的套路多了也會令人疲軟。現在倪叔對市面上大多數的培訓可以說都已經“免疫”了,畢竟,現在有太多培訓都是宣稱所有人上了課都會變成卓越的領袖、富有的企業家,把課程效果宣傳的天花亂墜,而畢業學員卻都怨聲載道,早已屢見不鮮。所以,碰見那些自吹自擂式的培訓機構,倪叔都會打一個大大的問號。

難得碰見香港大學SPACE中國商業學院這個“不走尋常路”的選手,自然就格外關注了一點。倪叔認為稱其是一種“反套路化”營銷新路徑也不為過。因為他們的營銷,不依賴於鋪天蓋地的廣告推廣,而是用“口碑傳播”不斷實現用戶的增長。

這種做法,正是因為其將精力主要花在課程內容的打造上。倪叔採訪了身邊的數位曾經在這所商學院進修過的朋友後,也瞭解到其實無論是強大的師資還是紮實的研究基礎,商學院都是有著強大的“底氣”的。這裡的師資很多是畢業於國外常青藤名校的碩士博士,同時是積累了20年或以上的內地、港臺,以及國外工作經驗的高管人員。

更重要的是,商學院堅持理論與實戰並重,致力於為學員提供全方位的專業訓練及實戰指導。而課程的實操性也是有別於國內一些重理論的商學院非常大的一個亮點。從十大模塊的理論學習,到整合專案的研究分析,以及他們倡導的“不直接給學員一些解決問題的方法,而是給到一些解決的路徑”,在倪叔看來都是更為高級的“玩法”。

一種升維打擊,叫做專業深度決定未來高度。在商業領域中,“升維打擊”指的是用更高的技術、理論、標準等來擊敗同等級的競爭對手,用先進的商業模式去攻擊落後的商業模式,從蠻荒之處發掘新的機遇。其實在其他領域亦是如此。


增長方法論失效後的品牌營銷該怎麼做?



在倪叔看來,選擇專業深度的進修是一條好的路徑,其實也算是人生和職場的一種“升維打擊”了。奏響人生進階的序章,或許從香港大學SPACE中國商業學院開始,也是一個不錯的選擇。

讓我們先看一下香港大學SPACE中國商業學院【Institutefor China Business, HKU SPACE(簡稱港大ICB)】的背景,這個隸屬香港大學SPACE學院,作為亞洲富有特色的創新型專業商管學院,是以“專業深度決定未來高度”為發展定位的。

可以說,致力於為內地培養創新型和具國際觀的專業人才及管理領袖,是香港大學踐行「為中國而立」創校校綱的實際舉措,更是香港大學中國發展戰略的重要內容。


增長方法論失效後的品牌營銷該怎麼做?



自從1999年香港大學SPACE中國商業學院進入中國內地,學院的王牌口碑課程IMC(整合營銷傳播研究生文憑課程)和IPM(整合實效管理研究生文憑課程)已經在市場上經過二十年的驗證和打磨,不斷口碑傳播,好消息是在今年11月,這兩門研究生課程即將在杭州開班,倪叔覺得有想法的朋友可以好好了解一下。

從觀世界開始,你才能建立世界觀及體系


如果每個行業和公司都可以用“終局”思維去看的話,那麼他們最終差別並不體現在表面,比如影響力、規模、佈局等方面,而根源在於深層次,其中最深層次的原因就包括各自“商業模式”及品牌營銷的差異。

其實說起來,商業模式是個非常有意思的東西。因為世界上的任何一個企業,只要是能把一門生意做起來的,一定有一個可行的商業模式。但要想真正看懂一個企業的商業模式,就不是那麼容易了。

在這個過程中,你需要建立的是整個世界觀的體系和框架。進修學習可以說是一個很好的通道。


增長方法論失效後的品牌營銷該怎麼做?



據說,6月29日香港大學SPACE中國商業學院“商業模式新生代論壇”將在杭州舉辦,從“商業模式與法律的關係”到“新商業環境下品牌的營銷變局”,兩場乾貨滿滿的主題講座,可以預見,必然是一場思維火花的碰撞。


增長方法論失效後的品牌營銷該怎麼做?



一個是來自香港大學SPACE中國商業學院的客席副教授、中國法律研究社社長、港聯顧問高級合夥人曾文生博士,從事企業顧問、專業操作和管理服務相關行業二十多年;另一個則是香港大學SPACE中國商業學院客席講師、博郡汽車聯合創始人及營銷副總裁,從事數字營銷領域近20年,擁有多家世界500強企業領導經驗。

當然,兩位大咖即將帶來的進階思考,也是讓倪叔十分期待

雖說在企業經營中,選擇專業化經營還是多元化經營,有時候是一個甜蜜的“陷阱”,讓人面臨選擇性困難。但在非此即彼的天平兩端,其實多元化與專業化並不是在所有選擇中都不能並存。

就好比在職場中,有時候專業化路徑延伸,才能帶來更多多元化的可能與選擇。倪叔的觀點是,行進在這條系統的專業化道路之上,只有戰略上的勤奮才是打開成長上升路徑的正確方式,從而鍛造進擊版的“思考者”。

所以水果自由算什麼,人生的高階版“自由”,才是更大的選擇和天地。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