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語傳媒:如果營銷是現在,品牌是未來,場景化是什麼?

市場營銷 傳媒 移動互聯網 ??? 華語傳媒 2019-04-21

近幾年,“品效合一”的概念越來越熱。為什麼?因為線上流量成本的激增?因為信息粉塵化的難以觸達?亦或是因為產品同質化的競爭?也許,這些原因都有,但筆者認為最根本的原因在於廣告主和營銷人的“急功近利”所致。

華語傳媒:如果營銷是現在,品牌是未來,場景化是什麼?

把“品效合一”拆解來看,“品”指的是品牌價值,“效”指的是轉化效果,或者說是一次營銷行為的最終轉化結果,所以人們常說的“效”其實也就是營銷。

如果單從市場行為的角度來看,品牌和營銷是一種對立的關係,要品牌就別要轉化,要轉化就直接去搞促銷,就別再惦記品牌,二者之間的界限一直很清晰,像魚和熊掌一樣讓人難以取捨。

但是,如果從時間的維度來看,品牌和營銷的關係就像未來和現在、長遠和眼前的關係;很難說清楚孰輕孰重;也許將品牌和營銷放在對立面去比較這個事情本身就是一個錯誤

華語傳媒:如果營銷是現在,品牌是未來,場景化是什麼?

隨著移動互聯網的普及和數字化營銷的不斷深入,誕生出很多線上營銷的方式,它們憑藉大數據對用戶的畫像,讓廣告更精準,讓“品效合一”的實現有了新的希望。所以,也就有了廣告主和營銷人在“集體焦慮”下的“急功近利”,因為大家都想搶佔這波紅利,誰也不想掉隊。

於是,著名廣告大師約翰·沃納梅的那句話又被搬了出來,並在網上盛行。“我知道我的廣告費有一半浪費了,但遺憾的是,我不知道是哪一半被浪費”

那麼,究竟是什麼浪費了“那一半”的廣告費呢?這個問題在以前的傳統營銷時代是無解的,因為從營銷的“漏斗理論”來看,廣告和營銷本身就是在浩瀚的人海中去撈取消費者,結果是無法預知的。

但是在今天,在大數據和移動互聯網加持的當下,大家都希望能夠找到問題的答案,廣告主希望每一分錢都不被浪費,營銷人希望事半功倍。

華語傳媒:如果營銷是現在,品牌是未來,場景化是什麼?

但現實永遠是骨感的,互聯網雖然抹平了信息的不對等,但也帶來了信息的泛濫和無序,消費者對線上廣告的厭惡程度與日俱增,直接關閉甚至付費屏蔽,讓一個個精心製作的廣告創意付之東流,這種數字化層面上的浪費可就不止約翰·沃納梅大師說的“一半了”。

於是,人們重新迴歸營銷的本質,人們需要一種新的媒介和方式,將大量離散的流量重新聚合起來,而且,這種媒介既要精準,又要俘獲人們心智。於是,場景化流量的概念應運而生,而基於密集生活圈的樓宇電梯廣告也從此崛起。

華語傳媒認為,如果說營銷是現在,品牌是未來,那麼場景化可以比喻成一個“蟲洞”,它可以連接現在和未來,讓營銷轉化直接躍遷到品牌價值的提升,它最終實現的並不是“品效合一”,而是一種更加合理的,更加長效的“品效協同”

“品效合一”之所以很難實現,是因為它本來就是個“悖論”。人們總想在某一個空間和時間內同步達成兩種要求,但品牌和營銷本就是現在和未來的關係,這就好比說,人們即想活在當下,又想活在未來,這可能嗎?至少在三維世界裡無法實現。

華語傳媒:如果營銷是現在,品牌是未來,場景化是什麼?

所以,我們現在改變目標,我們追求“品效協同”。業內有句俗話“不向銷量妥協,終究會有銷量”,意思是說只要堅持品牌與用戶的長期建設,終究會為品牌帶來足夠的溢價,足夠的轉化。

而線下場景化的電梯廣告媒體,正好切中了這個要害,它既能保證短期的營銷轉化,同時又能保證長期的品牌升級。

作為長期致力於線下場景化流量運營專家,華語傳媒認為,場景是重構人與商業的連接,營銷模式的場景化,不僅可以實現更好的品牌傳播效果,還可以將線下流量轉化為切切實實的購買量。同時,場景化有助於打通線上與線下的數據壁壘,從而觸發用戶與品牌建立長期有效的互動行為,將營銷轉化與品牌價值的提升在同一個時空裡協同推進。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