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文案、營銷、工作的13條思考


關於文案、營銷、工作的13條思考


習慣思考的人 運氣不會太差


1、一個有意思的說法

應該是去年,在今日頭條一個創作者大會聽到一個很有意思的說法。

當時別人是這麼說的,現在流傳的那些爆文擁有什麼樣的功能?

大概有三種:第一種,老子這麼苦逼;第二種,哦,這麼牛逼;第三種,全怪那幫傻X。

這個時候我們會傳遞我們的宣洩、慰藉、個性主張。這可能也是現在看到的很多爆款內容擴散到你身邊的一個重要原因。

擴大一點,無非是向少女賣娛樂,向不同人賣焦慮、賣青春、賣回憶以及賣無聊,賣雞湯、賣生活方式和價值觀。你覺得呢?

2、欲要賣米飯,先製造飢餓感!

如果你想讓你的文章被人讀下去,首先就得先讓讀者對下面的內容產生興趣,讓他好奇你將要說的,也就會產生繼續閱讀的慾望,這就是經常說的創造認知缺口。

不要一句話把什麼都說完了,沒有鋪墊不痛不癢,讀者覺得可看可不看,估計就是關閉,換下一條了。製造讀者不知道卻又想要知道的東西,塑造它的重要性,這就是創造認知缺口,也是寫文章首先需要做的。

往往令人新奇的、令人困惑的、令人重視的、令人急切的天生就是打造認知缺口的利器

3、你喜歡沒事給自己攬事嗎?

發現很多管理者會給自己攬一堆事,對外表現得積極向上,任勞任怨,就算是沒事了,他死活也要作點事情來做。

我不知道這一點是對是錯,也可能是很好的職業操守。

但有沒有這個可能?搞那麼多事,想那麼多點子,其實僅僅是為了證明這個部門或者自己有存在的必要性,在發光發熱。

而實際上,他們搞出來的大多數工作就算不做,對公司可能也沒有任何影響。

甚至是硬做出來的那部分工作還會對公司產生負面影響,你不做才算是對公司做貢獻了。如果是這樣,那可真是苦了幹活的人。

4、你要無壓力式成長嗎?

對於未來的職業發展,一個人能否在現有的崗位上學到知識比他承受了多少壓力更能夠影響到他。

對於領導來說,如果能夠持續讓員工保持成長,同時給予一定程度的壓力,會更能提升其努力的意願。只給壓力不給成長是無德,只給成長沒有壓力那是假的。

5、新媒體奪命6問思考:

1)我是誰?

2)我的目標人群是誰?

3)我的定位是什麼?是商品售賣、幫助解決問題,還是為用戶提供談資?

4)別人為什麼要關注我?

5)我和他們有何不同?

6)沒我會怎麼樣?

6、營銷是放大器,不是全能手套!

營銷是個放大器、是錦上添花。產品服務是前面的1,營銷是在後面填多少個0。

首先,營銷肯定有價值。但是,前面的1不好,後面的0填得再多,也無濟於事。營銷可不是全能手套。

7、永遠只有少部分事對你很重要

我們都會經常犯一個錯誤,就是在不重要的事情上消耗太多,而對重要的事情投入卻過少。

因為我們總是覺得什麼事都重要,每個事情都是去一點一點的磨,而其實永遠只有少部分事情是重要的,且你要承認自己無法同時兼顧所有事情。

所以,做事情一定要主動做出選擇,不要什麼活都接,學會拒絕。也不要平均用力,學會取捨。更不要同時兼顧幾個事項,學會專注當下。別擔心做的事不夠多,把重要的事情做漂亮了才是有價值。

一旦你不能主動做出對自己最有利的選擇,就會有人替你選擇,強加給你很多不重要的瑣事。

8、一個經典營銷法則。

不管是做品牌營銷,用戶運營,還是寫營銷文案,大家都可以好好利用一下FABE法則。

主要是對應4個單詞:

F—特徵(features),產品的特質特性等最基本功能;以及它是如何用來滿足我們各種需要的,也就是功能。

A—優勢(advantages),我為啥一定要買你的?對應可以競品分析。

B—利益(benefits),買我的產品能得到什麼利益和好處。核心差異化賣點的體現。

E—證據(evidence),所有作為證據的材料都應該具有足夠的客觀性、權威性、可靠性和可見證性。你可以放心購買我的產品。

9、不去實施的營銷策略都是扯淡!

做營銷,能最終產生結果的,不是用多少營銷技巧,瞭解多少心理學,做多少花式定位,打多少廣告出去……

最重要的是營銷動作的實施,也就是營銷策略制定好後怎麼去做好,不然就是瞎扯淡了。尤其對於一個營銷管理者:

在完成營銷規劃後,應該明確實施時間,統籌什麼人在什麼時間完成什麼事項,完成標準是什麼,重要時間節點是什麼,匹配資源是什麼,事項之間的銜接是怎樣的,需要協調哪些人,核心關鍵點在哪裡,反饋機制是怎樣,激勵機制是什麼,有沒有預警機制。

10、哪有不用參照物的道理

任何東西都是相對的,關鍵在於參照物,這是一個強大的營銷底層邏輯。

消費者在對某個東西建立認知或進行價值判斷的時候,如果你沒提供參照物,那麼他會按照過往固有的經驗和認知去對比,很明顯這是不受你控制的,弊大於利。

而如果你提供了合適的參照物,他就更會基於眼前的參照物去做對比,達到你預期的效果。“參照物”很大程度上直接決定了我們最終的決策。

一個好的參照物,能讓消費者快速對產品建立認知,能不斷強化你想突出的關鍵目標項,達成最終目的。

關於文案、營銷、工作的13條思考


11、你賣的不是商品,是解決方案!

沒有商品這樣的東西,顧客真正購買的不是商品,而是解決問題的辦法。

好的文案不在於技巧有多少,而是總善於在消費者身上尋求突破點,找到消費者未被滿足的具體精準痛點,並給出能幫他們解決問題的“美好”解決方案。

12、意志力這玩意不靠譜!

如果你下定決心去堅持幹一件事,千萬別太相信自己的意志力。

意志力這東西不太靠譜,它會一直消耗,而且極度不穩定。你不會指望自己每天說三次“我要堅持”,就能堅持把一個事做好吧?

我更相信驅動力這個東西,為什麼能夠堅持去幹一個事情?因為有動機,有驅動力。

勾踐能臥薪嚐膽,一方面是有強大的意志力,而更重要的是他有動機,有驅動力,他要崛起,這促使他能堅持下去。

我們做事也一樣,需要更多的驅動力。比如你要買房、比如KPI馬上要來了、比如你想升職、比如你想出國等等。

典型的一個方法就是你當著一大堆人承諾要做成某一件事。那麼,為了不在所有人面前丟臉,你會有很大的驅動力去好好堅持做這件事!

13、光腳的,不怕穿鞋的!

現實的世界,都是弱肉強食。而在互聯網世界,乃至輿論的世界,就未必如此了。

一個大明星,在眾人的輿論裡面成了弱者,而普通人都成了口誅筆伐的大將。

一個大品牌,在互聯網裡也馬上就可能成為眾矢之的,還一封封丟出自己的道歉信。

輿論的世界,都變成了強肉弱食,現實裡的強者在這裡恰好就成了弱者。果然是在聚光燈下面,誰都得小心翼翼啊。

以上,對你有啟發嗎?

如果覺得文章有幫助,歡迎分享給你的朋友或同事,也許能幫到他們。

文 | 木木老賊(公眾號ID:mumuseo)

關注木木老賊,新媒體營銷運營更輕鬆。這是一個新鮮、有趣、有料、有貨的營銷運營公眾號。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