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嘿!你設計的logo有點眼熟'

"

最近在設計logo,做了一些小的調研,發現了一件烏龍的事。

先不說這個發推特在舊金山任職阿里巴巴VP的華裔大佬看著何等牛X,這個內容真的讓人有點流汗。

內容是在一本90年代的設計書中發現了大量和現在知名品牌的logo非常相似的圖形。

"

最近在設計logo,做了一些小的調研,發現了一件烏龍的事。

先不說這個發推特在舊金山任職阿里巴巴VP的華裔大佬看著何等牛X,這個內容真的讓人有點流汗。

內容是在一本90年代的設計書中發現了大量和現在知名品牌的logo非常相似的圖形。

嘿!你設計的logo有點眼熟

"

最近在設計logo,做了一些小的調研,發現了一件烏龍的事。

先不說這個發推特在舊金山任職阿里巴巴VP的華裔大佬看著何等牛X,這個內容真的讓人有點流汗。

內容是在一本90年代的設計書中發現了大量和現在知名品牌的logo非常相似的圖形。

嘿!你設計的logo有點眼熟

嘿!你設計的logo有點眼熟

"

最近在設計logo,做了一些小的調研,發現了一件烏龍的事。

先不說這個發推特在舊金山任職阿里巴巴VP的華裔大佬看著何等牛X,這個內容真的讓人有點流汗。

內容是在一本90年代的設計書中發現了大量和現在知名品牌的logo非常相似的圖形。

嘿!你設計的logo有點眼熟

嘿!你設計的logo有點眼熟

嘿!你設計的logo有點眼熟

"

最近在設計logo,做了一些小的調研,發現了一件烏龍的事。

先不說這個發推特在舊金山任職阿里巴巴VP的華裔大佬看著何等牛X,這個內容真的讓人有點流汗。

內容是在一本90年代的設計書中發現了大量和現在知名品牌的logo非常相似的圖形。

嘿!你設計的logo有點眼熟

嘿!你設計的logo有點眼熟

嘿!你設計的logo有點眼熟

嘿!你設計的logo有點眼熟

"

最近在設計logo,做了一些小的調研,發現了一件烏龍的事。

先不說這個發推特在舊金山任職阿里巴巴VP的華裔大佬看著何等牛X,這個內容真的讓人有點流汗。

內容是在一本90年代的設計書中發現了大量和現在知名品牌的logo非常相似的圖形。

嘿!你設計的logo有點眼熟

嘿!你設計的logo有點眼熟

嘿!你設計的logo有點眼熟

嘿!你設計的logo有點眼熟

嘿!你設計的logo有點眼熟

"

最近在設計logo,做了一些小的調研,發現了一件烏龍的事。

先不說這個發推特在舊金山任職阿里巴巴VP的華裔大佬看著何等牛X,這個內容真的讓人有點流汗。

內容是在一本90年代的設計書中發現了大量和現在知名品牌的logo非常相似的圖形。

嘿!你設計的logo有點眼熟

嘿!你設計的logo有點眼熟

嘿!你設計的logo有點眼熟

嘿!你設計的logo有點眼熟

嘿!你設計的logo有點眼熟

嘿!你設計的logo有點眼熟

"

最近在設計logo,做了一些小的調研,發現了一件烏龍的事。

先不說這個發推特在舊金山任職阿里巴巴VP的華裔大佬看著何等牛X,這個內容真的讓人有點流汗。

內容是在一本90年代的設計書中發現了大量和現在知名品牌的logo非常相似的圖形。

嘿!你設計的logo有點眼熟

嘿!你設計的logo有點眼熟

嘿!你設計的logo有點眼熟

嘿!你設計的logo有點眼熟

嘿!你設計的logo有點眼熟

嘿!你設計的logo有點眼熟

嘿!你設計的logo有點眼熟

文章來自Medium,其中提到的書是一本有些歷史的書“Trademarks & Symbols of the World: The Alphabet in Design.”

其實作為設計師,我們都應該理解,創意時有撞車的時候,特別是扁平化的時代,一切都變的更簡潔,變化也更少了。

聯想到之前Twitter前設計總監Doug Bowman提到的的“二八原則”,即在一款產品的新Logo發佈之後八成的人會討厭它,而喜歡它的用戶僅會佔到兩成左右;兩年後,兩成的人依然會喜歡他,而八成的人不再在乎了。

Logo redesigns follow the 80/20 rule. On reveal, 80% hate the new logo, 20% love it. Two years later: 20% still love it, 80% don’t care.

—— Doug Bowman

突然有點錯亂,究竟怎樣的logo是好logo。聯想到之前Instagram新logo發佈的時候,飽受詬病,medium的新logo即使發佈了設計構思的全部過程,大家依然可以站在這個結果上說,your logo sucks!

但是反過來想想,幾個人的喜好,意見能改變什麼呢?罵完了你自然會在Instagram上發圖,依然會在Medium上寫文章。

所以一個好的logo到底應該是什麼樣的,應該起到什麼樣的作用呢?

為什麼有的logo改了跟沒改一樣?

logo的作用是代表品牌形象,讓你記住品牌的時候,就記住這個logo。

對於已經成熟的品牌,新的logo要保留原品牌有的辨識度,保有原有設計的特徵,比如Master Card的改版。

"

最近在設計logo,做了一些小的調研,發現了一件烏龍的事。

先不說這個發推特在舊金山任職阿里巴巴VP的華裔大佬看著何等牛X,這個內容真的讓人有點流汗。

內容是在一本90年代的設計書中發現了大量和現在知名品牌的logo非常相似的圖形。

嘿!你設計的logo有點眼熟

嘿!你設計的logo有點眼熟

嘿!你設計的logo有點眼熟

嘿!你設計的logo有點眼熟

嘿!你設計的logo有點眼熟

嘿!你設計的logo有點眼熟

嘿!你設計的logo有點眼熟

文章來自Medium,其中提到的書是一本有些歷史的書“Trademarks & Symbols of the World: The Alphabet in Design.”

其實作為設計師,我們都應該理解,創意時有撞車的時候,特別是扁平化的時代,一切都變的更簡潔,變化也更少了。

聯想到之前Twitter前設計總監Doug Bowman提到的的“二八原則”,即在一款產品的新Logo發佈之後八成的人會討厭它,而喜歡它的用戶僅會佔到兩成左右;兩年後,兩成的人依然會喜歡他,而八成的人不再在乎了。

Logo redesigns follow the 80/20 rule. On reveal, 80% hate the new logo, 20% love it. Two years later: 20% still love it, 80% don’t care.

—— Doug Bowman

突然有點錯亂,究竟怎樣的logo是好logo。聯想到之前Instagram新logo發佈的時候,飽受詬病,medium的新logo即使發佈了設計構思的全部過程,大家依然可以站在這個結果上說,your logo sucks!

但是反過來想想,幾個人的喜好,意見能改變什麼呢?罵完了你自然會在Instagram上發圖,依然會在Medium上寫文章。

所以一個好的logo到底應該是什麼樣的,應該起到什麼樣的作用呢?

為什麼有的logo改了跟沒改一樣?

logo的作用是代表品牌形象,讓你記住品牌的時候,就記住這個logo。

對於已經成熟的品牌,新的logo要保留原品牌有的辨識度,保有原有設計的特徵,比如Master Card的改版。

嘿!你設計的logo有點眼熟

"

最近在設計logo,做了一些小的調研,發現了一件烏龍的事。

先不說這個發推特在舊金山任職阿里巴巴VP的華裔大佬看著何等牛X,這個內容真的讓人有點流汗。

內容是在一本90年代的設計書中發現了大量和現在知名品牌的logo非常相似的圖形。

嘿!你設計的logo有點眼熟

嘿!你設計的logo有點眼熟

嘿!你設計的logo有點眼熟

嘿!你設計的logo有點眼熟

嘿!你設計的logo有點眼熟

嘿!你設計的logo有點眼熟

嘿!你設計的logo有點眼熟

文章來自Medium,其中提到的書是一本有些歷史的書“Trademarks & Symbols of the World: The Alphabet in Design.”

其實作為設計師,我們都應該理解,創意時有撞車的時候,特別是扁平化的時代,一切都變的更簡潔,變化也更少了。

聯想到之前Twitter前設計總監Doug Bowman提到的的“二八原則”,即在一款產品的新Logo發佈之後八成的人會討厭它,而喜歡它的用戶僅會佔到兩成左右;兩年後,兩成的人依然會喜歡他,而八成的人不再在乎了。

Logo redesigns follow the 80/20 rule. On reveal, 80% hate the new logo, 20% love it. Two years later: 20% still love it, 80% don’t care.

—— Doug Bowman

突然有點錯亂,究竟怎樣的logo是好logo。聯想到之前Instagram新logo發佈的時候,飽受詬病,medium的新logo即使發佈了設計構思的全部過程,大家依然可以站在這個結果上說,your logo sucks!

但是反過來想想,幾個人的喜好,意見能改變什麼呢?罵完了你自然會在Instagram上發圖,依然會在Medium上寫文章。

所以一個好的logo到底應該是什麼樣的,應該起到什麼樣的作用呢?

為什麼有的logo改了跟沒改一樣?

logo的作用是代表品牌形象,讓你記住品牌的時候,就記住這個logo。

對於已經成熟的品牌,新的logo要保留原品牌有的辨識度,保有原有設計的特徵,比如Master Card的改版。

嘿!你設計的logo有點眼熟

嘿!你設計的logo有點眼熟

"

最近在設計logo,做了一些小的調研,發現了一件烏龍的事。

先不說這個發推特在舊金山任職阿里巴巴VP的華裔大佬看著何等牛X,這個內容真的讓人有點流汗。

內容是在一本90年代的設計書中發現了大量和現在知名品牌的logo非常相似的圖形。

嘿!你設計的logo有點眼熟

嘿!你設計的logo有點眼熟

嘿!你設計的logo有點眼熟

嘿!你設計的logo有點眼熟

嘿!你設計的logo有點眼熟

嘿!你設計的logo有點眼熟

嘿!你設計的logo有點眼熟

文章來自Medium,其中提到的書是一本有些歷史的書“Trademarks & Symbols of the World: The Alphabet in Design.”

其實作為設計師,我們都應該理解,創意時有撞車的時候,特別是扁平化的時代,一切都變的更簡潔,變化也更少了。

聯想到之前Twitter前設計總監Doug Bowman提到的的“二八原則”,即在一款產品的新Logo發佈之後八成的人會討厭它,而喜歡它的用戶僅會佔到兩成左右;兩年後,兩成的人依然會喜歡他,而八成的人不再在乎了。

Logo redesigns follow the 80/20 rule. On reveal, 80% hate the new logo, 20% love it. Two years later: 20% still love it, 80% don’t care.

—— Doug Bowman

突然有點錯亂,究竟怎樣的logo是好logo。聯想到之前Instagram新logo發佈的時候,飽受詬病,medium的新logo即使發佈了設計構思的全部過程,大家依然可以站在這個結果上說,your logo sucks!

但是反過來想想,幾個人的喜好,意見能改變什麼呢?罵完了你自然會在Instagram上發圖,依然會在Medium上寫文章。

所以一個好的logo到底應該是什麼樣的,應該起到什麼樣的作用呢?

為什麼有的logo改了跟沒改一樣?

logo的作用是代表品牌形象,讓你記住品牌的時候,就記住這個logo。

對於已經成熟的品牌,新的logo要保留原品牌有的辨識度,保有原有設計的特徵,比如Master Card的改版。

嘿!你設計的logo有點眼熟

嘿!你設計的logo有點眼熟

嘿!你設計的logo有點眼熟

"

最近在設計logo,做了一些小的調研,發現了一件烏龍的事。

先不說這個發推特在舊金山任職阿里巴巴VP的華裔大佬看著何等牛X,這個內容真的讓人有點流汗。

內容是在一本90年代的設計書中發現了大量和現在知名品牌的logo非常相似的圖形。

嘿!你設計的logo有點眼熟

嘿!你設計的logo有點眼熟

嘿!你設計的logo有點眼熟

嘿!你設計的logo有點眼熟

嘿!你設計的logo有點眼熟

嘿!你設計的logo有點眼熟

嘿!你設計的logo有點眼熟

文章來自Medium,其中提到的書是一本有些歷史的書“Trademarks & Symbols of the World: The Alphabet in Design.”

其實作為設計師,我們都應該理解,創意時有撞車的時候,特別是扁平化的時代,一切都變的更簡潔,變化也更少了。

聯想到之前Twitter前設計總監Doug Bowman提到的的“二八原則”,即在一款產品的新Logo發佈之後八成的人會討厭它,而喜歡它的用戶僅會佔到兩成左右;兩年後,兩成的人依然會喜歡他,而八成的人不再在乎了。

Logo redesigns follow the 80/20 rule. On reveal, 80% hate the new logo, 20% love it. Two years later: 20% still love it, 80% don’t care.

—— Doug Bowman

突然有點錯亂,究竟怎樣的logo是好logo。聯想到之前Instagram新logo發佈的時候,飽受詬病,medium的新logo即使發佈了設計構思的全部過程,大家依然可以站在這個結果上說,your logo sucks!

但是反過來想想,幾個人的喜好,意見能改變什麼呢?罵完了你自然會在Instagram上發圖,依然會在Medium上寫文章。

所以一個好的logo到底應該是什麼樣的,應該起到什麼樣的作用呢?

為什麼有的logo改了跟沒改一樣?

logo的作用是代表品牌形象,讓你記住品牌的時候,就記住這個logo。

對於已經成熟的品牌,新的logo要保留原品牌有的辨識度,保有原有設計的特徵,比如Master Card的改版。

嘿!你設計的logo有點眼熟

嘿!你設計的logo有點眼熟

嘿!你設計的logo有點眼熟

嘿!你設計的logo有點眼熟

The identity brings simplicity and clarity with an increased emphasis on the interlocking circles, and is optimized for use in digital contexts.

MasterCard的雙色圓形標誌已經深入人心,在任何一個櫃檯,只要看到這兩個相交的圓,很多國家的人都能知道這說明了可以使用MasterCard支付,因此新的logo也不能將這個特徵捨棄。

新的logo適配了移動端支付的場景,更迎合當今用戶的審美,包括一系列視覺元素的定義,這就是MasterCard的新視覺系統的解決方案,一切已經遠不止是一個logo那麼簡單了。

如Nike的logo,經歷時代變遷,但是其核心的特徵一直保留,這就是品牌文化的傳承。

"

最近在設計logo,做了一些小的調研,發現了一件烏龍的事。

先不說這個發推特在舊金山任職阿里巴巴VP的華裔大佬看著何等牛X,這個內容真的讓人有點流汗。

內容是在一本90年代的設計書中發現了大量和現在知名品牌的logo非常相似的圖形。

嘿!你設計的logo有點眼熟

嘿!你設計的logo有點眼熟

嘿!你設計的logo有點眼熟

嘿!你設計的logo有點眼熟

嘿!你設計的logo有點眼熟

嘿!你設計的logo有點眼熟

嘿!你設計的logo有點眼熟

文章來自Medium,其中提到的書是一本有些歷史的書“Trademarks & Symbols of the World: The Alphabet in Design.”

其實作為設計師,我們都應該理解,創意時有撞車的時候,特別是扁平化的時代,一切都變的更簡潔,變化也更少了。

聯想到之前Twitter前設計總監Doug Bowman提到的的“二八原則”,即在一款產品的新Logo發佈之後八成的人會討厭它,而喜歡它的用戶僅會佔到兩成左右;兩年後,兩成的人依然會喜歡他,而八成的人不再在乎了。

Logo redesigns follow the 80/20 rule. On reveal, 80% hate the new logo, 20% love it. Two years later: 20% still love it, 80% don’t care.

—— Doug Bowman

突然有點錯亂,究竟怎樣的logo是好logo。聯想到之前Instagram新logo發佈的時候,飽受詬病,medium的新logo即使發佈了設計構思的全部過程,大家依然可以站在這個結果上說,your logo sucks!

但是反過來想想,幾個人的喜好,意見能改變什麼呢?罵完了你自然會在Instagram上發圖,依然會在Medium上寫文章。

所以一個好的logo到底應該是什麼樣的,應該起到什麼樣的作用呢?

為什麼有的logo改了跟沒改一樣?

logo的作用是代表品牌形象,讓你記住品牌的時候,就記住這個logo。

對於已經成熟的品牌,新的logo要保留原品牌有的辨識度,保有原有設計的特徵,比如Master Card的改版。

嘿!你設計的logo有點眼熟

嘿!你設計的logo有點眼熟

嘿!你設計的logo有點眼熟

嘿!你設計的logo有點眼熟

The identity brings simplicity and clarity with an increased emphasis on the interlocking circles, and is optimized for use in digital contexts.

MasterCard的雙色圓形標誌已經深入人心,在任何一個櫃檯,只要看到這兩個相交的圓,很多國家的人都能知道這說明了可以使用MasterCard支付,因此新的logo也不能將這個特徵捨棄。

新的logo適配了移動端支付的場景,更迎合當今用戶的審美,包括一系列視覺元素的定義,這就是MasterCard的新視覺系統的解決方案,一切已經遠不止是一個logo那麼簡單了。

如Nike的logo,經歷時代變遷,但是其核心的特徵一直保留,這就是品牌文化的傳承。

嘿!你設計的logo有點眼熟

圖片來自medium

logo應該簡單還是特別?

對於小眾品牌,logo的作用可能有所區別。

在初期,品牌需要一個特別的logo,風格獨特,吸引人的眼球,讓人更容易記住,設計上也清晰可見,讓人能一眼就理解產品的功能。

等到品牌已經十分成熟,使用人群很大的時候,則需要的是一個普適性的logo,以適應更廣大人群的審美。

可以舉Instagram的例子,初期的Instagram就是以他的寶麗來擬物相機icon著稱,品牌形象深入人心。隨著擬物時代的遠去,Instagram也需要一個適應新時代審美的新logo。

這次改版就是在尊重原有基礎上的一次改版,設計團隊請公司的眾多同事用5秒鐘快速畫出自己印象中的Instagram相機的樣子。

"

最近在設計logo,做了一些小的調研,發現了一件烏龍的事。

先不說這個發推特在舊金山任職阿里巴巴VP的華裔大佬看著何等牛X,這個內容真的讓人有點流汗。

內容是在一本90年代的設計書中發現了大量和現在知名品牌的logo非常相似的圖形。

嘿!你設計的logo有點眼熟

嘿!你設計的logo有點眼熟

嘿!你設計的logo有點眼熟

嘿!你設計的logo有點眼熟

嘿!你設計的logo有點眼熟

嘿!你設計的logo有點眼熟

嘿!你設計的logo有點眼熟

文章來自Medium,其中提到的書是一本有些歷史的書“Trademarks & Symbols of the World: The Alphabet in Design.”

其實作為設計師,我們都應該理解,創意時有撞車的時候,特別是扁平化的時代,一切都變的更簡潔,變化也更少了。

聯想到之前Twitter前設計總監Doug Bowman提到的的“二八原則”,即在一款產品的新Logo發佈之後八成的人會討厭它,而喜歡它的用戶僅會佔到兩成左右;兩年後,兩成的人依然會喜歡他,而八成的人不再在乎了。

Logo redesigns follow the 80/20 rule. On reveal, 80% hate the new logo, 20% love it. Two years later: 20% still love it, 80% don’t care.

—— Doug Bowman

突然有點錯亂,究竟怎樣的logo是好logo。聯想到之前Instagram新logo發佈的時候,飽受詬病,medium的新logo即使發佈了設計構思的全部過程,大家依然可以站在這個結果上說,your logo sucks!

但是反過來想想,幾個人的喜好,意見能改變什麼呢?罵完了你自然會在Instagram上發圖,依然會在Medium上寫文章。

所以一個好的logo到底應該是什麼樣的,應該起到什麼樣的作用呢?

為什麼有的logo改了跟沒改一樣?

logo的作用是代表品牌形象,讓你記住品牌的時候,就記住這個logo。

對於已經成熟的品牌,新的logo要保留原品牌有的辨識度,保有原有設計的特徵,比如Master Card的改版。

嘿!你設計的logo有點眼熟

嘿!你設計的logo有點眼熟

嘿!你設計的logo有點眼熟

嘿!你設計的logo有點眼熟

The identity brings simplicity and clarity with an increased emphasis on the interlocking circles, and is optimized for use in digital contexts.

MasterCard的雙色圓形標誌已經深入人心,在任何一個櫃檯,只要看到這兩個相交的圓,很多國家的人都能知道這說明了可以使用MasterCard支付,因此新的logo也不能將這個特徵捨棄。

新的logo適配了移動端支付的場景,更迎合當今用戶的審美,包括一系列視覺元素的定義,這就是MasterCard的新視覺系統的解決方案,一切已經遠不止是一個logo那麼簡單了。

如Nike的logo,經歷時代變遷,但是其核心的特徵一直保留,這就是品牌文化的傳承。

嘿!你設計的logo有點眼熟

圖片來自medium

logo應該簡單還是特別?

對於小眾品牌,logo的作用可能有所區別。

在初期,品牌需要一個特別的logo,風格獨特,吸引人的眼球,讓人更容易記住,設計上也清晰可見,讓人能一眼就理解產品的功能。

等到品牌已經十分成熟,使用人群很大的時候,則需要的是一個普適性的logo,以適應更廣大人群的審美。

可以舉Instagram的例子,初期的Instagram就是以他的寶麗來擬物相機icon著稱,品牌形象深入人心。隨著擬物時代的遠去,Instagram也需要一個適應新時代審美的新logo。

這次改版就是在尊重原有基礎上的一次改版,設計團隊請公司的眾多同事用5秒鐘快速畫出自己印象中的Instagram相機的樣子。

嘿!你設計的logo有點眼熟

然後他們根據用戶對Instagram的印象,設計出了一個最能代表原有形象的Icon。

"

最近在設計logo,做了一些小的調研,發現了一件烏龍的事。

先不說這個發推特在舊金山任職阿里巴巴VP的華裔大佬看著何等牛X,這個內容真的讓人有點流汗。

內容是在一本90年代的設計書中發現了大量和現在知名品牌的logo非常相似的圖形。

嘿!你設計的logo有點眼熟

嘿!你設計的logo有點眼熟

嘿!你設計的logo有點眼熟

嘿!你設計的logo有點眼熟

嘿!你設計的logo有點眼熟

嘿!你設計的logo有點眼熟

嘿!你設計的logo有點眼熟

文章來自Medium,其中提到的書是一本有些歷史的書“Trademarks & Symbols of the World: The Alphabet in Design.”

其實作為設計師,我們都應該理解,創意時有撞車的時候,特別是扁平化的時代,一切都變的更簡潔,變化也更少了。

聯想到之前Twitter前設計總監Doug Bowman提到的的“二八原則”,即在一款產品的新Logo發佈之後八成的人會討厭它,而喜歡它的用戶僅會佔到兩成左右;兩年後,兩成的人依然會喜歡他,而八成的人不再在乎了。

Logo redesigns follow the 80/20 rule. On reveal, 80% hate the new logo, 20% love it. Two years later: 20% still love it, 80% don’t care.

—— Doug Bowman

突然有點錯亂,究竟怎樣的logo是好logo。聯想到之前Instagram新logo發佈的時候,飽受詬病,medium的新logo即使發佈了設計構思的全部過程,大家依然可以站在這個結果上說,your logo sucks!

但是反過來想想,幾個人的喜好,意見能改變什麼呢?罵完了你自然會在Instagram上發圖,依然會在Medium上寫文章。

所以一個好的logo到底應該是什麼樣的,應該起到什麼樣的作用呢?

為什麼有的logo改了跟沒改一樣?

logo的作用是代表品牌形象,讓你記住品牌的時候,就記住這個logo。

對於已經成熟的品牌,新的logo要保留原品牌有的辨識度,保有原有設計的特徵,比如Master Card的改版。

嘿!你設計的logo有點眼熟

嘿!你設計的logo有點眼熟

嘿!你設計的logo有點眼熟

嘿!你設計的logo有點眼熟

The identity brings simplicity and clarity with an increased emphasis on the interlocking circles, and is optimized for use in digital contexts.

MasterCard的雙色圓形標誌已經深入人心,在任何一個櫃檯,只要看到這兩個相交的圓,很多國家的人都能知道這說明了可以使用MasterCard支付,因此新的logo也不能將這個特徵捨棄。

新的logo適配了移動端支付的場景,更迎合當今用戶的審美,包括一系列視覺元素的定義,這就是MasterCard的新視覺系統的解決方案,一切已經遠不止是一個logo那麼簡單了。

如Nike的logo,經歷時代變遷,但是其核心的特徵一直保留,這就是品牌文化的傳承。

嘿!你設計的logo有點眼熟

圖片來自medium

logo應該簡單還是特別?

對於小眾品牌,logo的作用可能有所區別。

在初期,品牌需要一個特別的logo,風格獨特,吸引人的眼球,讓人更容易記住,設計上也清晰可見,讓人能一眼就理解產品的功能。

等到品牌已經十分成熟,使用人群很大的時候,則需要的是一個普適性的logo,以適應更廣大人群的審美。

可以舉Instagram的例子,初期的Instagram就是以他的寶麗來擬物相機icon著稱,品牌形象深入人心。隨著擬物時代的遠去,Instagram也需要一個適應新時代審美的新logo。

這次改版就是在尊重原有基礎上的一次改版,設計團隊請公司的眾多同事用5秒鐘快速畫出自己印象中的Instagram相機的樣子。

嘿!你設計的logo有點眼熟

然後他們根據用戶對Instagram的印象,設計出了一個最能代表原有形象的Icon。

嘿!你設計的logo有點眼熟

logo設計往往不只是一個圖形

一個優秀的logo必定是充滿足夠多的思考的,不止是設計師的炫技,也不只是一個全新的配色方案,VI系統,這個時代的logo,需要在傳統媒介和移動平臺上的全新方案,也需要很多用戶體驗的元素。

典型的例子有著名的Airbnb,和Uber之前的改版。

Uber上一版的logo看起來有點像中國古代天圓地方的銅板,背景上的花紋和配色會根據APP所在地區的不同而改變,會變成符合當地審美的花紋和配色。這主要是因為Uber用戶逐漸在世界各個國家增長,這是團隊為迎合各國審美而想到的方案。

"

最近在設計logo,做了一些小的調研,發現了一件烏龍的事。

先不說這個發推特在舊金山任職阿里巴巴VP的華裔大佬看著何等牛X,這個內容真的讓人有點流汗。

內容是在一本90年代的設計書中發現了大量和現在知名品牌的logo非常相似的圖形。

嘿!你設計的logo有點眼熟

嘿!你設計的logo有點眼熟

嘿!你設計的logo有點眼熟

嘿!你設計的logo有點眼熟

嘿!你設計的logo有點眼熟

嘿!你設計的logo有點眼熟

嘿!你設計的logo有點眼熟

文章來自Medium,其中提到的書是一本有些歷史的書“Trademarks & Symbols of the World: The Alphabet in Design.”

其實作為設計師,我們都應該理解,創意時有撞車的時候,特別是扁平化的時代,一切都變的更簡潔,變化也更少了。

聯想到之前Twitter前設計總監Doug Bowman提到的的“二八原則”,即在一款產品的新Logo發佈之後八成的人會討厭它,而喜歡它的用戶僅會佔到兩成左右;兩年後,兩成的人依然會喜歡他,而八成的人不再在乎了。

Logo redesigns follow the 80/20 rule. On reveal, 80% hate the new logo, 20% love it. Two years later: 20% still love it, 80% don’t care.

—— Doug Bowman

突然有點錯亂,究竟怎樣的logo是好logo。聯想到之前Instagram新logo發佈的時候,飽受詬病,medium的新logo即使發佈了設計構思的全部過程,大家依然可以站在這個結果上說,your logo sucks!

但是反過來想想,幾個人的喜好,意見能改變什麼呢?罵完了你自然會在Instagram上發圖,依然會在Medium上寫文章。

所以一個好的logo到底應該是什麼樣的,應該起到什麼樣的作用呢?

為什麼有的logo改了跟沒改一樣?

logo的作用是代表品牌形象,讓你記住品牌的時候,就記住這個logo。

對於已經成熟的品牌,新的logo要保留原品牌有的辨識度,保有原有設計的特徵,比如Master Card的改版。

嘿!你設計的logo有點眼熟

嘿!你設計的logo有點眼熟

嘿!你設計的logo有點眼熟

嘿!你設計的logo有點眼熟

The identity brings simplicity and clarity with an increased emphasis on the interlocking circles, and is optimized for use in digital contexts.

MasterCard的雙色圓形標誌已經深入人心,在任何一個櫃檯,只要看到這兩個相交的圓,很多國家的人都能知道這說明了可以使用MasterCard支付,因此新的logo也不能將這個特徵捨棄。

新的logo適配了移動端支付的場景,更迎合當今用戶的審美,包括一系列視覺元素的定義,這就是MasterCard的新視覺系統的解決方案,一切已經遠不止是一個logo那麼簡單了。

如Nike的logo,經歷時代變遷,但是其核心的特徵一直保留,這就是品牌文化的傳承。

嘿!你設計的logo有點眼熟

圖片來自medium

logo應該簡單還是特別?

對於小眾品牌,logo的作用可能有所區別。

在初期,品牌需要一個特別的logo,風格獨特,吸引人的眼球,讓人更容易記住,設計上也清晰可見,讓人能一眼就理解產品的功能。

等到品牌已經十分成熟,使用人群很大的時候,則需要的是一個普適性的logo,以適應更廣大人群的審美。

可以舉Instagram的例子,初期的Instagram就是以他的寶麗來擬物相機icon著稱,品牌形象深入人心。隨著擬物時代的遠去,Instagram也需要一個適應新時代審美的新logo。

這次改版就是在尊重原有基礎上的一次改版,設計團隊請公司的眾多同事用5秒鐘快速畫出自己印象中的Instagram相機的樣子。

嘿!你設計的logo有點眼熟

然後他們根據用戶對Instagram的印象,設計出了一個最能代表原有形象的Icon。

嘿!你設計的logo有點眼熟

logo設計往往不只是一個圖形

一個優秀的logo必定是充滿足夠多的思考的,不止是設計師的炫技,也不只是一個全新的配色方案,VI系統,這個時代的logo,需要在傳統媒介和移動平臺上的全新方案,也需要很多用戶體驗的元素。

典型的例子有著名的Airbnb,和Uber之前的改版。

Uber上一版的logo看起來有點像中國古代天圓地方的銅板,背景上的花紋和配色會根據APP所在地區的不同而改變,會變成符合當地審美的花紋和配色。這主要是因為Uber用戶逐漸在世界各個國家增長,這是團隊為迎合各國審美而想到的方案。

嘿!你設計的logo有點眼熟


"

最近在設計logo,做了一些小的調研,發現了一件烏龍的事。

先不說這個發推特在舊金山任職阿里巴巴VP的華裔大佬看著何等牛X,這個內容真的讓人有點流汗。

內容是在一本90年代的設計書中發現了大量和現在知名品牌的logo非常相似的圖形。

嘿!你設計的logo有點眼熟

嘿!你設計的logo有點眼熟

嘿!你設計的logo有點眼熟

嘿!你設計的logo有點眼熟

嘿!你設計的logo有點眼熟

嘿!你設計的logo有點眼熟

嘿!你設計的logo有點眼熟

文章來自Medium,其中提到的書是一本有些歷史的書“Trademarks & Symbols of the World: The Alphabet in Design.”

其實作為設計師,我們都應該理解,創意時有撞車的時候,特別是扁平化的時代,一切都變的更簡潔,變化也更少了。

聯想到之前Twitter前設計總監Doug Bowman提到的的“二八原則”,即在一款產品的新Logo發佈之後八成的人會討厭它,而喜歡它的用戶僅會佔到兩成左右;兩年後,兩成的人依然會喜歡他,而八成的人不再在乎了。

Logo redesigns follow the 80/20 rule. On reveal, 80% hate the new logo, 20% love it. Two years later: 20% still love it, 80% don’t care.

—— Doug Bowman

突然有點錯亂,究竟怎樣的logo是好logo。聯想到之前Instagram新logo發佈的時候,飽受詬病,medium的新logo即使發佈了設計構思的全部過程,大家依然可以站在這個結果上說,your logo sucks!

但是反過來想想,幾個人的喜好,意見能改變什麼呢?罵完了你自然會在Instagram上發圖,依然會在Medium上寫文章。

所以一個好的logo到底應該是什麼樣的,應該起到什麼樣的作用呢?

為什麼有的logo改了跟沒改一樣?

logo的作用是代表品牌形象,讓你記住品牌的時候,就記住這個logo。

對於已經成熟的品牌,新的logo要保留原品牌有的辨識度,保有原有設計的特徵,比如Master Card的改版。

嘿!你設計的logo有點眼熟

嘿!你設計的logo有點眼熟

嘿!你設計的logo有點眼熟

嘿!你設計的logo有點眼熟

The identity brings simplicity and clarity with an increased emphasis on the interlocking circles, and is optimized for use in digital contexts.

MasterCard的雙色圓形標誌已經深入人心,在任何一個櫃檯,只要看到這兩個相交的圓,很多國家的人都能知道這說明了可以使用MasterCard支付,因此新的logo也不能將這個特徵捨棄。

新的logo適配了移動端支付的場景,更迎合當今用戶的審美,包括一系列視覺元素的定義,這就是MasterCard的新視覺系統的解決方案,一切已經遠不止是一個logo那麼簡單了。

如Nike的logo,經歷時代變遷,但是其核心的特徵一直保留,這就是品牌文化的傳承。

嘿!你設計的logo有點眼熟

圖片來自medium

logo應該簡單還是特別?

對於小眾品牌,logo的作用可能有所區別。

在初期,品牌需要一個特別的logo,風格獨特,吸引人的眼球,讓人更容易記住,設計上也清晰可見,讓人能一眼就理解產品的功能。

等到品牌已經十分成熟,使用人群很大的時候,則需要的是一個普適性的logo,以適應更廣大人群的審美。

可以舉Instagram的例子,初期的Instagram就是以他的寶麗來擬物相機icon著稱,品牌形象深入人心。隨著擬物時代的遠去,Instagram也需要一個適應新時代審美的新logo。

這次改版就是在尊重原有基礎上的一次改版,設計團隊請公司的眾多同事用5秒鐘快速畫出自己印象中的Instagram相機的樣子。

嘿!你設計的logo有點眼熟

然後他們根據用戶對Instagram的印象,設計出了一個最能代表原有形象的Icon。

嘿!你設計的logo有點眼熟

logo設計往往不只是一個圖形

一個優秀的logo必定是充滿足夠多的思考的,不止是設計師的炫技,也不只是一個全新的配色方案,VI系統,這個時代的logo,需要在傳統媒介和移動平臺上的全新方案,也需要很多用戶體驗的元素。

典型的例子有著名的Airbnb,和Uber之前的改版。

Uber上一版的logo看起來有點像中國古代天圓地方的銅板,背景上的花紋和配色會根據APP所在地區的不同而改變,會變成符合當地審美的花紋和配色。這主要是因為Uber用戶逐漸在世界各個國家增長,這是團隊為迎合各國審美而想到的方案。

嘿!你設計的logo有點眼熟


嘿!你設計的logo有點眼熟


"

最近在設計logo,做了一些小的調研,發現了一件烏龍的事。

先不說這個發推特在舊金山任職阿里巴巴VP的華裔大佬看著何等牛X,這個內容真的讓人有點流汗。

內容是在一本90年代的設計書中發現了大量和現在知名品牌的logo非常相似的圖形。

嘿!你設計的logo有點眼熟

嘿!你設計的logo有點眼熟

嘿!你設計的logo有點眼熟

嘿!你設計的logo有點眼熟

嘿!你設計的logo有點眼熟

嘿!你設計的logo有點眼熟

嘿!你設計的logo有點眼熟

文章來自Medium,其中提到的書是一本有些歷史的書“Trademarks & Symbols of the World: The Alphabet in Design.”

其實作為設計師,我們都應該理解,創意時有撞車的時候,特別是扁平化的時代,一切都變的更簡潔,變化也更少了。

聯想到之前Twitter前設計總監Doug Bowman提到的的“二八原則”,即在一款產品的新Logo發佈之後八成的人會討厭它,而喜歡它的用戶僅會佔到兩成左右;兩年後,兩成的人依然會喜歡他,而八成的人不再在乎了。

Logo redesigns follow the 80/20 rule. On reveal, 80% hate the new logo, 20% love it. Two years later: 20% still love it, 80% don’t care.

—— Doug Bowman

突然有點錯亂,究竟怎樣的logo是好logo。聯想到之前Instagram新logo發佈的時候,飽受詬病,medium的新logo即使發佈了設計構思的全部過程,大家依然可以站在這個結果上說,your logo sucks!

但是反過來想想,幾個人的喜好,意見能改變什麼呢?罵完了你自然會在Instagram上發圖,依然會在Medium上寫文章。

所以一個好的logo到底應該是什麼樣的,應該起到什麼樣的作用呢?

為什麼有的logo改了跟沒改一樣?

logo的作用是代表品牌形象,讓你記住品牌的時候,就記住這個logo。

對於已經成熟的品牌,新的logo要保留原品牌有的辨識度,保有原有設計的特徵,比如Master Card的改版。

嘿!你設計的logo有點眼熟

嘿!你設計的logo有點眼熟

嘿!你設計的logo有點眼熟

嘿!你設計的logo有點眼熟

The identity brings simplicity and clarity with an increased emphasis on the interlocking circles, and is optimized for use in digital contexts.

MasterCard的雙色圓形標誌已經深入人心,在任何一個櫃檯,只要看到這兩個相交的圓,很多國家的人都能知道這說明了可以使用MasterCard支付,因此新的logo也不能將這個特徵捨棄。

新的logo適配了移動端支付的場景,更迎合當今用戶的審美,包括一系列視覺元素的定義,這就是MasterCard的新視覺系統的解決方案,一切已經遠不止是一個logo那麼簡單了。

如Nike的logo,經歷時代變遷,但是其核心的特徵一直保留,這就是品牌文化的傳承。

嘿!你設計的logo有點眼熟

圖片來自medium

logo應該簡單還是特別?

對於小眾品牌,logo的作用可能有所區別。

在初期,品牌需要一個特別的logo,風格獨特,吸引人的眼球,讓人更容易記住,設計上也清晰可見,讓人能一眼就理解產品的功能。

等到品牌已經十分成熟,使用人群很大的時候,則需要的是一個普適性的logo,以適應更廣大人群的審美。

可以舉Instagram的例子,初期的Instagram就是以他的寶麗來擬物相機icon著稱,品牌形象深入人心。隨著擬物時代的遠去,Instagram也需要一個適應新時代審美的新logo。

這次改版就是在尊重原有基礎上的一次改版,設計團隊請公司的眾多同事用5秒鐘快速畫出自己印象中的Instagram相機的樣子。

嘿!你設計的logo有點眼熟

然後他們根據用戶對Instagram的印象,設計出了一個最能代表原有形象的Icon。

嘿!你設計的logo有點眼熟

logo設計往往不只是一個圖形

一個優秀的logo必定是充滿足夠多的思考的,不止是設計師的炫技,也不只是一個全新的配色方案,VI系統,這個時代的logo,需要在傳統媒介和移動平臺上的全新方案,也需要很多用戶體驗的元素。

典型的例子有著名的Airbnb,和Uber之前的改版。

Uber上一版的logo看起來有點像中國古代天圓地方的銅板,背景上的花紋和配色會根據APP所在地區的不同而改變,會變成符合當地審美的花紋和配色。這主要是因為Uber用戶逐漸在世界各個國家增長,這是團隊為迎合各國審美而想到的方案。

嘿!你設計的logo有點眼熟


嘿!你設計的logo有點眼熟


嘿!你設計的logo有點眼熟


當然後來Uber又改成了字體的logo,不過這個方案的思路是可以借鑑的。

所以一個合適的logo系統應該考慮以下的因素

- 品牌文化的傳承/展現

- 字體設計

- 移動端APP風格(包括icon,配色)

- 動效(可應用到品牌推廣,如視頻等)

- 不同文化的適應性

- 不同情況下的延展性

迴歸到圖形本身

LOGO圖形本身自然也不能馬虎,我覺得可以根據設計大師Paul Rand提出的“7步測試法”。說道Paul Rand,他曾為喬布斯設計了NeXT系列電腦的logo,他跟喬布斯說我只能給你一個方案,不接受就找別人,結果他的方案寫了一本書,包括logo,以及構思了NeXT這個名字。

對logo的評估,可以用他提出的“7步測試法”:

The 7-Step-Paul-Rand-Logo-Test uses the descriptors above to assess a logo. The steps flow like this:

Is it distinctive?

Is it visible?

Is it adaptable?

Is it memorable?

Is it universal?

Is it timeless?

Then, when you have said “yes” to everything above, ask this final question: is it simple?

分享文中一句很值得思考的話:

Fads change like the weather, but the sun always comes up, and the sky is always blue.

(指的是logo的設計不應被潮流左右,logo的樣式需要經得起時間考驗,在任何時候都足夠美觀)

小威LOGO智能AI設計,30秒在線設計原創LOGO,在這裡人人都是設計師,快來戳鏈接體驗:http://url.tool.cc/epi=241&utm_source=toutiao&utm_medium=&utm_campaign=&utm_content=&utm_term=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