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邵逸夫做貼餑餑熬小魚,獨創耿氏泡菜,獲國際獎名廚更愛做小菜

天津有一位年逾八旬的烹飪大師,叫耿福林,曾在利順德大飯店(天津大飯店)工作,師從榮益海、魏天成等老一輩名廚,又多次到北京飯店、新僑飯店、人民大會堂,以及香港、廣州、深圳的大酒店學習廚藝,融會貫通形成個人風格,曾多次為毛澤東、周恩來和到津的外國元首配膳。

他是中國第一個獲得國際美食金綬帶獎的廚師,也獲得過國際名廚大獎、首屆世界中華滿漢全席總決賽特金獎等業內重要獎項。在繼承傳統的基礎上,耿福林曾推陳出新自創“耿家宴”,其中荷葉米粉乳鴿、太極明蝦、五香童子雞、白叉燒肉,從做法到味道,都具有獨創性。

為邵逸夫做貼餑餑熬小魚,獨創耿氏泡菜,獲國際獎名廚更愛做小菜

(耿福林)

1956年,20歲的耿福林從河北區飲食公司調到利順德大飯店。那時英國人剛剛把利順德移交給中國,利順德改名為“天津大飯店”,歸屬天津市交際處,專門負責接待外賓。飯店正門在解放北路,面對解放北園,外簷的木頭柱子是紫紅色的,特別漂亮。

剛到天津大飯店時,耿福林在小飯館的廚房當過學徒,會做簡單的麵食,包子、餃子。天津大飯店有兩位領銜主廚,中餐部的榮益海和西餐部的王瑤琪。耿福林跟榮師傅學了三年。每天給師傅燒煤、燙鍋,都弄好了,到點兒師傅來廚房幹活兒,幹完活兒耿福林刷勺,然後是學刀工。

榮益海給張勳、曹錕做過飯,手藝極好,擅長做廣東菜、淮揚菜和四川菜,幹炒牛肉絲、晚香玉炒蝦仁、茉莉花炒雞絲、掐菜炒雞絲全都又好吃又好看。榮益海做菜,哪些要熱勺涼油,哪些要涼勺熱油,哪些要涼勺涼油,哪些要熱勺熱油,都有自己的操作規程。耿福林是榮益海的得意弟子之一。

為邵逸夫做貼餑餑熬小魚,獨創耿氏泡菜,獲國際獎名廚更愛做小菜

那時候天津大飯店經常聘請全國各地的高級廚師來傳授技術。廣州有位湯師傅,是一級廚師裡最好的,擅長做野味;四川有位陳師傅,是成都最高級的賓館的主廚;上海錦江飯店的師傅也被請到天津。有一年飯店請來一位御廚,姓陳,是福建人,最拿手的是做牛肉鬆、蝦肉鬆、雞肉鬆、豬肉鬆和酥鯽魚。在這種氛圍下,耿福林的廚藝進步飛快。

1971年天津大飯店派耿福林去北京飯店學習,他看到北京飯店有一道小芥末白菜墩,學會後回到天津,覺得宴會上一盤子大白菜不太雅觀、不顯檔次,吃起來也不方便,便改成了芥末黃瓜墩,看上去很精緻,口感也好。這道菜後來傳遍天津大小飯店。

1978年夏天,河北省副省長高樹勳的夫人劉老太太到北戴河療養,耿福林被派去給她做飯。她講究吃,也會吃,有一天去廚房說:“小耿,我跟你說個事兒,我有個猴,我得想辦法給它吃了。”耿福林說:“哎呦,這個活猴我可沒弄過,您先養著,有嘛事兒迴天津再說吧。”

為邵逸夫做貼餑餑熬小魚,獨創耿氏泡菜,獲國際獎名廚更愛做小菜

(香酥雞)

回到天津後,劉老太太又給耿福林打來電話,說要把那猴吃了。耿福林不會做,就去找二商系統的名廚魏天成。魏師傅說,要在木頭桌子中間挖一個窟窿,把猴腦瓜卡在窟窿裡,底下放個水桶。猴子固定好後,找個小刀,在腦門上割一刀,用榔頭一敲,把皮毛揭開,蘸著事先調好的調料吃。

那時候不像現在講究動物保護,耿福林去劉老太太家,對老太太說:“您把猴牽出來吧!”她說:“哪有猴?”耿福林說:“您不是說有嗎?”結果她到後面,抱出一個報紙包,裡面包著一個猴頭菇。耿福林哭笑不得。把猴頭蘑拿回來,發好以後,加上火腿、雞肉上鍋蒸,蒸完後給劉老太太送過去,老太太吃完讚不絕口。

廚師學東西,要學點冷門,學點絕活兒。1984年3月,天津大飯店與香港合資,恢復“利順德大飯店”名稱,既要保持英式鄉間別墅建築風格,又要有現代化的設施和服務管理。後廚也要改革,因為北方菜油大、色重、口味重,南方人不愛吃,就派耿福林等人去廣州、深圳、香港學習。

為邵逸夫做貼餑餑熬小魚,獨創耿氏泡菜,獲國際獎名廚更愛做小菜

(耿福林)

耿福林到深圳華僑賓館,發現廣東和天津炒菜的差別,一是南方用扁鍋,北方是炒勺,二是調料不一樣,但炒菜時掌握火候的技巧是一樣的,刀工也差別。他又去看燒烤,烤乳豬、燒鵝、叉燒肉,發現當時天津市沒有,於是便學了這門技術。烤乳豬時,劈脊樑骨上叉,上不好在火上一轉就會掉下來,還有澆在豬皮上的糖稀也是有比例的。到利順德合資正式開業後,匯豐銀行在天津辦招待會,30桌酒席,耿福林烤了15只乳豬,頭一炮就打響了,自此也把烤乳豬帶到了天津。

做宴會廚師,什麼客人,什麼場合,搭配什麼菜,都有講究,原料不見得多麼好,關鍵要根據客人的口味隨時調整。有一次邵逸夫來天津,在凱悅飯店吃了一頓飯,魚翅、鮑魚,他不愛吃。第二天來利順德,經理讓耿福林給邵逸夫做點兒天津風味的。耿福林安排了兩道菜,貼餑餑熬小魚、炒蝦仁,配上蘸小糖墩兒、烤山芋、煮玉米,再加上小米綠豆稀飯、香菜蔥絲拌榨菜絲。吃完了飯,邵逸夫主動到廚房見耿福林,對他說,吃這頓飯比吃山珍海味都舒服、都飽。

為邵逸夫做貼餑餑熬小魚,獨創耿氏泡菜,獲國際獎名廚更愛做小菜

芥末黃瓜墩

耿福林擅長雕刻,辦宴會時,常用旱蘿蔔雕刻月季、荷花、菊花、西番蓮,配上綠葉,刻好花盆,拿竹籤子插好組合起來擺在桌子上。當年西哈努克和夫人第二次來天津,住在第一招待所,到楊村機場參觀,中午要在那吃飯。領導跟耿福林說,這回改個花籃吧。正好房間鋪著地毯,地毯角上有個花籃圖案,耿福林依據這個圖案,用幾個大旱蘿蔔雕花,拼成一個一米多高的大花籃,刻了各式蘿蔔花,上色,在苗圃裡找來榕樹葉配上,像真的一樣。西哈努克夫人看到這個大花籃覺得太漂亮,告訴她是蘿蔔做的,她都不信。

1992年,國際酒店委員會俱樂部的評委來中國考察,評選“世界名廚”,耿福林代表利順德參加比賽。考察團先到廣州白天鵝賓館,又到上海錦江飯店,第三站就是天津利順德。

耿福林準備了一桌菜,八冷八熱。有一道番茄蝦球,用苦瓜雕刻了幾艘小船,做成盛菜的器皿,苦瓜用開水一燙,湛清碧綠,用胡蘿蔔刻了划槳的老頭,擺在船尾。番茄炒蝦丸,每艘小船上放四個蝦丸。評委看了都捨不得吃。還有一道五彩牛柳,把大個的橙子的頂部切去,挖空,炒好的牛柳盛在裡面,橙子皮被熱菜一燙,香味四溢。那天宴會吃到一半,評委會的主席就對大家說:“我們來到中國這幾站,今天這一桌不但好吃,而且是藝術享受,不用再評了,金牌就應該給天津利順德!”

為邵逸夫做貼餑餑熬小魚,獨創耿氏泡菜,獲國際獎名廚更愛做小菜

耿福林

耿福林不僅會做大菜,小吃也樣樣拿手。他會做各式麵點,鍋巴菜、老豆腐,最拿手的是朝鮮泡菜和西式泡菜。五六十年代朝鮮領導人來天津,他帶的廚師教天津大飯店的廚師做過朝鮮泡菜。後來耿福林在他們的基礎上改進,用青蘿蔔、大白菜、梨三種原料,稍微發酵一下,加上辣椒醬、味精、胡椒麵,借鑑泰國菜的做法加魚露,味道特別鮮。後來這個泡菜被利順德命名為“耿氏泡菜”。1990年亞運會在北京舉行,韓國隊先到天津,住在利順德,吃完耿氏泡菜,都不吃他們自己隨身帶的朝鮮泡菜了。

耿福林還跟利順德做西餐的王耀祺師傅,學會了做西式泡菜。這種泡菜酸甜口兒,顏色漂亮、口感脆嫩。做這種西式泡菜一是投料標準,一斤菜放多少糖,多少醋精,多少鹽,都有比例,都要過秤,差一點兒也不行;二是掌握火候,用開水燙圓白菜時不能過火。做完之後圓白菜變成黃色,胡蘿蔔是紅色的,青辣椒是綠色的,在冰箱裡稍微冷凍一下,拿出來,晶瑩剔透,帶著冰碴,口感特別好。(文:何玉新)

為邵逸夫做貼餑餑熬小魚,獨創耿氏泡菜,獲國際獎名廚更愛做小菜

朝鮮泡菜

為邵逸夫做貼餑餑熬小魚,獨創耿氏泡菜,獲國際獎名廚更愛做小菜

耿福林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