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雖然有著大槐樹下移民老家的稱號,某種程度上講,山西人一直都在河之東,山之西,汾之谷,心理上從來不願走出來過。

退可守,外可攻的山西

相比其他南方移民省份,山西大槐樹下一直被認為是老家。彷彿山西人從來不愛走出來過。

也難怪,山西人被外界認為的性格里的保守形象,其實和山西所處的山河地利有關。西有呂梁山、黃河天險與陝西分界;南有中條山、黃河與河南分界;東有八百里太行與河北省分界;北有長城一線,與蒙古高原遊牧民族分界。


"

雖然有著大槐樹下移民老家的稱號,某種程度上講,山西人一直都在河之東,山之西,汾之谷,心理上從來不願走出來過。

退可守,外可攻的山西

相比其他南方移民省份,山西大槐樹下一直被認為是老家。彷彿山西人從來不愛走出來過。

也難怪,山西人被外界認為的性格里的保守形象,其實和山西所處的山河地利有關。西有呂梁山、黃河天險與陝西分界;南有中條山、黃河與河南分界;東有八百里太行與河北省分界;北有長城一線,與蒙古高原遊牧民族分界。


「漲知識」山西人是如何走到一起來的


發源於晉西北呂梁山系北巒管涔山的汾河南流入黃河,發源於同一山系北流的桑乾河東流大同谷地,然後進入河北張家口,過太行山更名永定河流入渤海;發源於晉東北恆山的滹沱河,經過南流忻口盆地再衝出太行,流入華北平原入海;發源於晉中上黨(長治)山地東流的漳河水系,孕育出安陽、邯鄲和鄴城等古都;發源於晉南太行山間的衛河、沁河、懷河東流則滋育出黃河北岸整個豫北的城市群。

山西的河流除了汾河,大多衝出太行八陘(音行,峽谷),東去燕趙,造就了華北平原,但河邊的人,則世代生活在汾水河谷(太原、臨汾)、忻口盆地(忻口)、大同盆地(大同、朔州)、上黨盆地(長治),沁河河谷(晉城),成為了山西人。

相比山東人(廣義的太行山以東華北平原,狹義僅指今天山東省人)的山西人,舊稱河東人,河東便是指黃河以東的含義。

西有黃河天險,東有太行險關把守,西南經過黃河風陵渡可直下渭河關中平原長安;南越中條山,過黃河可進入河洛、洛伊水系的洛陽,向東穿越太行山峽谷,可取太行山東巒臺地上,南北交通大通道上的鄴城、邯鄲、邢臺等南北古都群。一條汾河,虎視眈眈三大古都區,從春秋晉國開始,山西區域便是離中華帝國首善之區最近的一個省份。

甚至,可以說山西是所有省域裡離中國幾大古都最近的省份。在宋代以前,北方的北京和南方的南京和杭州有幸成為中國帝國的首都之前,中國的國都規律性、交替出現,呈倒T字型分佈在:關中平原(長安)、洛伊地區(洛陽)、河洛地區(開封)、太行山東巒臺地(鄴都),而在上述古都中,離每個古都都最近的地緣優勢省份便只能是山西。

山西的古稱以及今天的簡稱:晉,古字義為日臸(音至),意為追隨太陽前行。東周春秋,能以這個字叫諸侯國名,勢力絕對不簡單。

春秋從三家分晉分成韓(山西南部)、趙(山西東部)、魏(山西西南角),佔據後來戰國七雄的三家;再到晉和唐等封侯山西的諸侯封號成為中國的朝代名,都說明了山西在中華帝國的重要性。

在冷兵器時代,能瞬息得到首都中樞的情報,朝發夕至,佔據中樞,這個優勢只能在山西。

歷史上,趙武靈王西進佔據山西汾河河谷後,才得以進一步攻取北部蒙古高原和河套平原,早於秦國稱雄;兩晉十六國時期的劉淵離石(呂梁)起兵,十六國後趙石勒號稱武鄉(山西長治)吾之豐沛(故鄉)。

隋末李淵晉陽(太原)起兵,五代後唐的李克用父子在大同發跡,這些後來南下改朝換代當了皇帝的人都是先起于山西,發跡于山西。

尤其五代十國時期,後唐、後晉和後漢三個血統相繼,突厥血統的沙陀王朝,幾乎就是一個全是山西尤其晉北子弟兵的山西軍事集團。一直到北宋幾乎統一了全國後還有一個山西北漢小朝廷與北宋抗衡。

西晉末年,五胡亂華,中原離亂,大批衣冠南渡,很有一些志向的劉琨意在替西晉收復河山,自己第一步的選擇便是北渡黃河,去山西做幷州刺史,意在利用山西作為根據地。


山西人身上中原民族與南下游牧民族融合的基因

山西人、河南人等中原人南下構成了北方移民的南遷,尤其明代初期,由於山西在元末混戰時,當時不是主要戰爭,戰後,山西人口大量外遷山東、河南,以大槐樹為紀是為老家的印證。

其實,山西人也一直在被移民同化之中,隨著歷代遊牧民族的南下,山西的農耕漢族也在和遊南下的遊牧民族進行大融合。直到今天,尤其西北部呂梁山區等山西的很多地名還十分具有少數民族特徵。比如婁煩縣。便是當年遊牧民族北狄樓煩人部族南遷的證明。

山西的呂梁山地、太嶽山地以及太行山山系,海拔在1000米至2000米之間,氣候涼爽,尤其山間臺地十分適合放牧。相比,太行山以東,以南的中原地區則完全時農業地區,僅僅夏季炎熱的氣候,便是遊牧民族人和牲畜所受不了的。

也正是這個原因,早在春秋時期,太行山東南巒,今天的呂梁地區,漳河上游,便有白狄等狄人北方遊牧民族在此生息。甚至,一度,此地的狄人太行上南下,還滅了今天位於河南豫北地區的幾個小侯國,最後還是齊桓公等霸主出面組織各國聯軍來趕走了狄人,將幾個小國復國。

西晉末年,五胡亂中原的首犯,匈奴劉淵在山西離石(今呂梁離石區)起兵,說明當時山西西部,位於河汾之間的呂梁山地區已經是內遷到此的匈奴民族的地盤。

尤其山西北部,雁門關以北的桑乾河河谷,大同盆地,中原王朝一旦衰敗,這裡便首當其衝被北部蒙古高原的遊牧民族佔據。不僅唐末的沙陀王朝李克用家族發跡於此,南北朝時期的鮮卑拓跋氏王朝北魏也是先稱雄於此。

桑乾河河谷北接蒙古高原,東至張家口谷地,可達燕山東巒,乃至東北亞;汾河西南可連接關中平原,西可至河西走廊,絲綢之路。南下,經過洛伊、漢江水系進入江南、嶺南。

正是這個原因,尤其明清,山西成為陸上可達蒙古、俄羅斯的北部茶路。晉商昌盛一時。晉商將汾酒的釀造技術帶到貴州赤水河谷形成了今天的果酒茅臺便是當時晉商以及晉商錢莊票號縱橫全國的明證。

山西人性格中的保守

老西兒從近代閻錫山閉門搞建設開始,便給人以山西人保守的刻板印象。其實說山西人骨子裡的保守,不如說是內斂的地域特徵造成了山西內斂的性格。

除了閻錫山,當下最有名的三個山西人:李彥宏、劉慈欣和賈樟柯都有著濃厚山西人性格色彩。陽泉娘子關人的劉慈欣據說祖籍是河南人,但山西陽泉長大,可見是地域影響了人的性格。

劉慈欣至今仍然生活在娘子關電廠,雖然據說這個電廠已經倒閉了。出了名了,但是還是不願出來。外界聯繫不用手機,只用電子郵箱,就是這麼耐得住寂寞。和當年沒野心,只獨守山西,一心埋頭山西搞建設的閻錫山一樣。

汾陽人賈樟柯的電影一如既往用女一號趙濤和自己的表弟,拍完汾陽的小武和車站,拍大同火山下的英雄兒女。拍個科幻題材也一半在山西,一半在新西蘭。大半生的題材都幾乎離不開山西。

同樣的陽泉人李彥宏,怎麼都無法讓百度徹底擺脫遭人反感的搜索引擎競價排名。從被人抵制院士的評選,再到剛剛遭遇了“宏彥獲水”的風波,相比馬雲、馬化騰,在互聯網大鱷裡,李的聲名顯然是最富有爭議的一個。但,讓他把百度改也難。

相比海邊、港口人的海洋性格,大江大湖的湖澤性格,一馬平川的平原人性格,山西人的谷地人性格有著天生的不主動、不冒進和不急進的慢半拍的性格特質。

就好比山西人讓人眼花繚亂,愛吃的麵食,需要水和麵的太極式糅合,要充分的揉,擀,發酵,沸水的煮,吸溜的進食,原湯化原食,慢慢的消化,這些都需要平心靜氣的時間和光陰來消磨,太陽每天都從山谷一頭升起,從山谷一頭落下,日復一日,年復一年,而汾水緩緩南流,更是一如既往,水波不興,波瀾不驚。

山西人的醋文化和汾酒文化也都是同樣需要在平靜中等待的發酵文化。這種文化就是需要慢和以不變應萬變。快一點兒,醋就不是那個味了。

北雁門關,南中條山,西黃河,東太行,過了四面這些天險,山西幾乎全是河谷地帶,太原至臨汾、運城是汾河河谷,定襄到忻口是滹沱河河谷,朔州至大同是桑乾河河谷;陽泉至娘子關谷地連接的是汾河和滹沱河水系;除了河谷,還是河谷,山西一些地名索性就叫谷:太谷。中國最牛的山谷。

這種山谷裡的哲學是聽不進去人勸的,就是慢,就是執拗。閻錫山從1912年到1949年,在山西不學蘇俄,不用三民主義,用舊道德建設了幾乎半個世紀,最終還是未見起色,丟了山西,但是退到了臺灣島臺北陽明山,還是要帶著一班部眾挖窯洞住。

[聲明:本文自網絡蒐集並整理髮布,版權歸原文作者所有,如侵犯到您的權益,請聯繫刪除。]

想見的人就見

想去的地方就去

關注溜達山西

領略三晉風光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