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鞅對秦國真的那麼重要嗎?其實真的不重要!重要的是他'

"
"
商鞅對秦國真的那麼重要嗎?其實真的不重要!重要的是他

喜歡就請關注我吧

人未眠,夜未央

公元前338年的一天深夜,秦國與魏國交界,一位老者在夜色中奔走,這位老者是秦國的大良造,被秦孝公封為商君的衛鞅,時人稱之為商鞅。在秦國,大良造主掌全國政事,輔佐秦王治理國家。如此位高權重,當是錦衣玉食,養尊處優才對。而商鞅此時卻是狼狽不堪,面色惶恐。他急匆匆的進入邊關,來到一家旅店外,想要住宿一晚,明日出關。結果卻因為拿不出住店需要的憑證,被店主拒之門外。

商鞅聽到店主的解釋“沒有憑證住店,被發現後,要被商君(商鞅)治罪”,一時間哭笑不得。自己如今深陷危機,在這關鍵時刻,竟然被自己親手製定的法律,阻攔在秦朝邊關,當真是作繭自縛。

"
商鞅對秦國真的那麼重要嗎?其實真的不重要!重要的是他

喜歡就請關注我吧

人未眠,夜未央

公元前338年的一天深夜,秦國與魏國交界,一位老者在夜色中奔走,這位老者是秦國的大良造,被秦孝公封為商君的衛鞅,時人稱之為商鞅。在秦國,大良造主掌全國政事,輔佐秦王治理國家。如此位高權重,當是錦衣玉食,養尊處優才對。而商鞅此時卻是狼狽不堪,面色惶恐。他急匆匆的進入邊關,來到一家旅店外,想要住宿一晚,明日出關。結果卻因為拿不出住店需要的憑證,被店主拒之門外。

商鞅聽到店主的解釋“沒有憑證住店,被發現後,要被商君(商鞅)治罪”,一時間哭笑不得。自己如今深陷危機,在這關鍵時刻,竟然被自己親手製定的法律,阻攔在秦朝邊關,當真是作繭自縛。

商鞅對秦國真的那麼重要嗎?其實真的不重要!重要的是他

成也變法敗也變法的商鞅

無奈之下,商鞅只好離開,走在夜色蒼茫的路上,商鞅回想剛才的一幕,心中又是欣慰,又是悲傷。成也變法,敗也變法,自己這一生中的大部分時間全都耗在這變法二字上了。在黝黑夜色的浸染下,商鞅的身影逐漸隱沒,最終與這黑夜融為一體。

秦國都城,咸陽城,剛剛繼位的秦惠文王嬴駟也在注視著天空,他已經知道商鞅逃跑的消息了。他並不意外,當他下令以謀反罪捉拿商鞅的時候,就已經猜到了商鞅的選擇。自己的父親秦孝公對商鞅信任有加,倚仗為國之柱石,商鞅也是在父親的支持下,擔負輔國重任,推行變法,對父親忠誠無比,怎麼會有謀反之心。謀反只是一個藉口,真正造成如今這個局面的,正是商鞅一力推行的變法。嬴駟不是一個昏君,他只是明白一個道理,為了穩固朝堂,繼續推行變法,商鞅斷沒有活著可能,他必須死!

春秋一霸,往事隨風

公元前356年,嬴駟出生在秦朝的舊都櫟陽城。這一年,也是商鞅被秦孝公嬴渠樑任命為左庶長正式推行變法的一年。

這一年商鞅39歲,秦孝公嬴渠樑25歲。此時的秦國早已經不是那個在秦穆公帶領下,滅掉西戎國家12個(一說20個),攻滅蜀國和其他關西(函谷關以西)國家,開闢國土千餘里,被周襄王任命為西方諸侯之伯,稱霸西戎的春秋霸主之一了。

"
商鞅對秦國真的那麼重要嗎?其實真的不重要!重要的是他

喜歡就請關注我吧

人未眠,夜未央

公元前338年的一天深夜,秦國與魏國交界,一位老者在夜色中奔走,這位老者是秦國的大良造,被秦孝公封為商君的衛鞅,時人稱之為商鞅。在秦國,大良造主掌全國政事,輔佐秦王治理國家。如此位高權重,當是錦衣玉食,養尊處優才對。而商鞅此時卻是狼狽不堪,面色惶恐。他急匆匆的進入邊關,來到一家旅店外,想要住宿一晚,明日出關。結果卻因為拿不出住店需要的憑證,被店主拒之門外。

商鞅聽到店主的解釋“沒有憑證住店,被發現後,要被商君(商鞅)治罪”,一時間哭笑不得。自己如今深陷危機,在這關鍵時刻,竟然被自己親手製定的法律,阻攔在秦朝邊關,當真是作繭自縛。

商鞅對秦國真的那麼重要嗎?其實真的不重要!重要的是他

成也變法敗也變法的商鞅

無奈之下,商鞅只好離開,走在夜色蒼茫的路上,商鞅回想剛才的一幕,心中又是欣慰,又是悲傷。成也變法,敗也變法,自己這一生中的大部分時間全都耗在這變法二字上了。在黝黑夜色的浸染下,商鞅的身影逐漸隱沒,最終與這黑夜融為一體。

秦國都城,咸陽城,剛剛繼位的秦惠文王嬴駟也在注視著天空,他已經知道商鞅逃跑的消息了。他並不意外,當他下令以謀反罪捉拿商鞅的時候,就已經猜到了商鞅的選擇。自己的父親秦孝公對商鞅信任有加,倚仗為國之柱石,商鞅也是在父親的支持下,擔負輔國重任,推行變法,對父親忠誠無比,怎麼會有謀反之心。謀反只是一個藉口,真正造成如今這個局面的,正是商鞅一力推行的變法。嬴駟不是一個昏君,他只是明白一個道理,為了穩固朝堂,繼續推行變法,商鞅斷沒有活著可能,他必須死!

春秋一霸,往事隨風

公元前356年,嬴駟出生在秦朝的舊都櫟陽城。這一年,也是商鞅被秦孝公嬴渠樑任命為左庶長正式推行變法的一年。

這一年商鞅39歲,秦孝公嬴渠樑25歲。此時的秦國早已經不是那個在秦穆公帶領下,滅掉西戎國家12個(一說20個),攻滅蜀國和其他關西(函谷關以西)國家,開闢國土千餘里,被周襄王任命為西方諸侯之伯,稱霸西戎的春秋霸主之一了。

商鞅對秦國真的那麼重要嗎?其實真的不重要!重要的是他

霸滅西戎拓地千里的秦穆公

自秦厲共公去世之後,秦國曆經秦躁公、秦懷公、秦靈公、秦簡公、秦惠公、秦出公六代君王,時間從公元前442年至公元前385年,在這57年的時間裡,秦國政局動盪不堪,國家大權逐漸被公室大臣掌握,他們為了自己的利益,相互爭鬥,勢力越發強大,秦國國君地位則不斷下降。公元前425年,秦朝公室大臣大庶長鼂甚至聯合其它貴族逼秦懷公自殺,改立秦懷公之孫嬴肅繼位,是為秦靈公。

這一時期,正值戰國初期,經歷過春秋時期曠日持久的諸侯國兼併戰爭,到了戰國時期,諸侯國的數量由一百四十多個銳減到不足二十個,劉向在《戰國策》中說:“萬乘之國七,千乘之國五,敵侔爭權,蓋為戰國。”

"
商鞅對秦國真的那麼重要嗎?其實真的不重要!重要的是他

喜歡就請關注我吧

人未眠,夜未央

公元前338年的一天深夜,秦國與魏國交界,一位老者在夜色中奔走,這位老者是秦國的大良造,被秦孝公封為商君的衛鞅,時人稱之為商鞅。在秦國,大良造主掌全國政事,輔佐秦王治理國家。如此位高權重,當是錦衣玉食,養尊處優才對。而商鞅此時卻是狼狽不堪,面色惶恐。他急匆匆的進入邊關,來到一家旅店外,想要住宿一晚,明日出關。結果卻因為拿不出住店需要的憑證,被店主拒之門外。

商鞅聽到店主的解釋“沒有憑證住店,被發現後,要被商君(商鞅)治罪”,一時間哭笑不得。自己如今深陷危機,在這關鍵時刻,竟然被自己親手製定的法律,阻攔在秦朝邊關,當真是作繭自縛。

商鞅對秦國真的那麼重要嗎?其實真的不重要!重要的是他

成也變法敗也變法的商鞅

無奈之下,商鞅只好離開,走在夜色蒼茫的路上,商鞅回想剛才的一幕,心中又是欣慰,又是悲傷。成也變法,敗也變法,自己這一生中的大部分時間全都耗在這變法二字上了。在黝黑夜色的浸染下,商鞅的身影逐漸隱沒,最終與這黑夜融為一體。

秦國都城,咸陽城,剛剛繼位的秦惠文王嬴駟也在注視著天空,他已經知道商鞅逃跑的消息了。他並不意外,當他下令以謀反罪捉拿商鞅的時候,就已經猜到了商鞅的選擇。自己的父親秦孝公對商鞅信任有加,倚仗為國之柱石,商鞅也是在父親的支持下,擔負輔國重任,推行變法,對父親忠誠無比,怎麼會有謀反之心。謀反只是一個藉口,真正造成如今這個局面的,正是商鞅一力推行的變法。嬴駟不是一個昏君,他只是明白一個道理,為了穩固朝堂,繼續推行變法,商鞅斷沒有活著可能,他必須死!

春秋一霸,往事隨風

公元前356年,嬴駟出生在秦朝的舊都櫟陽城。這一年,也是商鞅被秦孝公嬴渠樑任命為左庶長正式推行變法的一年。

這一年商鞅39歲,秦孝公嬴渠樑25歲。此時的秦國早已經不是那個在秦穆公帶領下,滅掉西戎國家12個(一說20個),攻滅蜀國和其他關西(函谷關以西)國家,開闢國土千餘里,被周襄王任命為西方諸侯之伯,稱霸西戎的春秋霸主之一了。

商鞅對秦國真的那麼重要嗎?其實真的不重要!重要的是他

霸滅西戎拓地千里的秦穆公

自秦厲共公去世之後,秦國曆經秦躁公、秦懷公、秦靈公、秦簡公、秦惠公、秦出公六代君王,時間從公元前442年至公元前385年,在這57年的時間裡,秦國政局動盪不堪,國家大權逐漸被公室大臣掌握,他們為了自己的利益,相互爭鬥,勢力越發強大,秦國國君地位則不斷下降。公元前425年,秦朝公室大臣大庶長鼂甚至聯合其它貴族逼秦懷公自殺,改立秦懷公之孫嬴肅繼位,是為秦靈公。

這一時期,正值戰國初期,經歷過春秋時期曠日持久的諸侯國兼併戰爭,到了戰國時期,諸侯國的數量由一百四十多個銳減到不足二十個,劉向在《戰國策》中說:“萬乘之國七,千乘之國五,敵侔爭權,蓋為戰國。”

商鞅對秦國真的那麼重要嗎?其實真的不重要!重要的是他

戰國初期形勢圖

從一百多個國家整合為十多個國家,各諸侯國之間的戰略緩衝空間不復存在,各個大國不得不面對直接競爭的局面。資源的集中使得國家之間的戰鬥規模不斷提高,同時為了爭奪更多的資源,各個國家內部開始了一些列的變法改革。

在這一時期,秦國卻因為動盪的局勢,失去了提升國力的時機。與秦國的接壤的新興諸侯國魏國,卻在開國君主魏文侯(公元前445年-公元前396年在位,公元前403年被周王朝正式封為諸侯)魏斯的帶領下,在諸侯國中第一個實行變法,他用李悝、翟璜為相,改革弊政;用樂羊、吳起等為將,訓練士卒,打造出一支精銳的重型步兵,這支步兵“大戰七十二,全勝六十四,其餘均解(不分勝負)”,名動天下,號稱魏武卒。

魏國西有秦國和韓國,南有楚國,北有趙國,東有齊國,地處中央,四戰之地,易攻難守。為了打破這種局面,向外拓展魏國的戰略縱深,魏文侯將目光對準了政局動盪,國勢日衰的秦國。

一片土地,十一年的戰爭

魏文侯垂涎的是秦國的河西之地。河西之地大體在今陝西東部的洛河與黃河之間。範圍相當於今日華陰、華縣、大荔、蒲城、澄城、白水、合陽和韓城八地,南北自華山直抵禹門口,東西自蒲城直抵黃河西岸。因為其地處黃河以西,而被稱為河西。古代文獻多稱河西為“西河”。

河西之地對於秦國的重要性,可以通過《大秦帝國》一書中的話來說明:秦東關防,險在桃林,勢在河西,二者缺一不可,只有牢牢佔據河西,才能居高臨下,有效控制桃林高地(崤函道)的關防要塞。

"
商鞅對秦國真的那麼重要嗎?其實真的不重要!重要的是他

喜歡就請關注我吧

人未眠,夜未央

公元前338年的一天深夜,秦國與魏國交界,一位老者在夜色中奔走,這位老者是秦國的大良造,被秦孝公封為商君的衛鞅,時人稱之為商鞅。在秦國,大良造主掌全國政事,輔佐秦王治理國家。如此位高權重,當是錦衣玉食,養尊處優才對。而商鞅此時卻是狼狽不堪,面色惶恐。他急匆匆的進入邊關,來到一家旅店外,想要住宿一晚,明日出關。結果卻因為拿不出住店需要的憑證,被店主拒之門外。

商鞅聽到店主的解釋“沒有憑證住店,被發現後,要被商君(商鞅)治罪”,一時間哭笑不得。自己如今深陷危機,在這關鍵時刻,竟然被自己親手製定的法律,阻攔在秦朝邊關,當真是作繭自縛。

商鞅對秦國真的那麼重要嗎?其實真的不重要!重要的是他

成也變法敗也變法的商鞅

無奈之下,商鞅只好離開,走在夜色蒼茫的路上,商鞅回想剛才的一幕,心中又是欣慰,又是悲傷。成也變法,敗也變法,自己這一生中的大部分時間全都耗在這變法二字上了。在黝黑夜色的浸染下,商鞅的身影逐漸隱沒,最終與這黑夜融為一體。

秦國都城,咸陽城,剛剛繼位的秦惠文王嬴駟也在注視著天空,他已經知道商鞅逃跑的消息了。他並不意外,當他下令以謀反罪捉拿商鞅的時候,就已經猜到了商鞅的選擇。自己的父親秦孝公對商鞅信任有加,倚仗為國之柱石,商鞅也是在父親的支持下,擔負輔國重任,推行變法,對父親忠誠無比,怎麼會有謀反之心。謀反只是一個藉口,真正造成如今這個局面的,正是商鞅一力推行的變法。嬴駟不是一個昏君,他只是明白一個道理,為了穩固朝堂,繼續推行變法,商鞅斷沒有活著可能,他必須死!

春秋一霸,往事隨風

公元前356年,嬴駟出生在秦朝的舊都櫟陽城。這一年,也是商鞅被秦孝公嬴渠樑任命為左庶長正式推行變法的一年。

這一年商鞅39歲,秦孝公嬴渠樑25歲。此時的秦國早已經不是那個在秦穆公帶領下,滅掉西戎國家12個(一說20個),攻滅蜀國和其他關西(函谷關以西)國家,開闢國土千餘里,被周襄王任命為西方諸侯之伯,稱霸西戎的春秋霸主之一了。

商鞅對秦國真的那麼重要嗎?其實真的不重要!重要的是他

霸滅西戎拓地千里的秦穆公

自秦厲共公去世之後,秦國曆經秦躁公、秦懷公、秦靈公、秦簡公、秦惠公、秦出公六代君王,時間從公元前442年至公元前385年,在這57年的時間裡,秦國政局動盪不堪,國家大權逐漸被公室大臣掌握,他們為了自己的利益,相互爭鬥,勢力越發強大,秦國國君地位則不斷下降。公元前425年,秦朝公室大臣大庶長鼂甚至聯合其它貴族逼秦懷公自殺,改立秦懷公之孫嬴肅繼位,是為秦靈公。

這一時期,正值戰國初期,經歷過春秋時期曠日持久的諸侯國兼併戰爭,到了戰國時期,諸侯國的數量由一百四十多個銳減到不足二十個,劉向在《戰國策》中說:“萬乘之國七,千乘之國五,敵侔爭權,蓋為戰國。”

商鞅對秦國真的那麼重要嗎?其實真的不重要!重要的是他

戰國初期形勢圖

從一百多個國家整合為十多個國家,各諸侯國之間的戰略緩衝空間不復存在,各個大國不得不面對直接競爭的局面。資源的集中使得國家之間的戰鬥規模不斷提高,同時為了爭奪更多的資源,各個國家內部開始了一些列的變法改革。

在這一時期,秦國卻因為動盪的局勢,失去了提升國力的時機。與秦國的接壤的新興諸侯國魏國,卻在開國君主魏文侯(公元前445年-公元前396年在位,公元前403年被周王朝正式封為諸侯)魏斯的帶領下,在諸侯國中第一個實行變法,他用李悝、翟璜為相,改革弊政;用樂羊、吳起等為將,訓練士卒,打造出一支精銳的重型步兵,這支步兵“大戰七十二,全勝六十四,其餘均解(不分勝負)”,名動天下,號稱魏武卒。

魏國西有秦國和韓國,南有楚國,北有趙國,東有齊國,地處中央,四戰之地,易攻難守。為了打破這種局面,向外拓展魏國的戰略縱深,魏文侯將目光對準了政局動盪,國勢日衰的秦國。

一片土地,十一年的戰爭

魏文侯垂涎的是秦國的河西之地。河西之地大體在今陝西東部的洛河與黃河之間。範圍相當於今日華陰、華縣、大荔、蒲城、澄城、白水、合陽和韓城八地,南北自華山直抵禹門口,東西自蒲城直抵黃河西岸。因為其地處黃河以西,而被稱為河西。古代文獻多稱河西為“西河”。

河西之地對於秦國的重要性,可以通過《大秦帝國》一書中的話來說明:秦東關防,險在桃林,勢在河西,二者缺一不可,只有牢牢佔據河西,才能居高臨下,有效控制桃林高地(崤函道)的關防要塞。

商鞅對秦國真的那麼重要嗎?其實真的不重要!重要的是他

秦河西之地(魏西河郡)及要塞城市示意圖

秦國的統治中心區域在關中平原,這裡的地形特點是四周高,中間低。周圍被大山環繞,中間則在渭河、涇河、洛河等眾多河流的衝擊下,形成了面積約3.4萬平方公里的沖積平原,土地肥沃,十分適宜農業生產,自古便有“天府之國”的稱謂。

史載關中“有鄠杜、竹林,南山檀柘,號稱陸海,為九州膏腴”。河西之地處於關中平原的東方,秦國在這裡修建了函谷關、潼關、蒲津關、武關、嶢關、蕭關、散關、金鎖關等要塞,是秦國抵禦東方諸侯國進攻,同時也是秦國自己東進中原的前沿陣地,若缺少了河西,那麼關中的“四塞之固”便無從談起,秦國將直面東方諸侯國的軍事威脅。

"
商鞅對秦國真的那麼重要嗎?其實真的不重要!重要的是他

喜歡就請關注我吧

人未眠,夜未央

公元前338年的一天深夜,秦國與魏國交界,一位老者在夜色中奔走,這位老者是秦國的大良造,被秦孝公封為商君的衛鞅,時人稱之為商鞅。在秦國,大良造主掌全國政事,輔佐秦王治理國家。如此位高權重,當是錦衣玉食,養尊處優才對。而商鞅此時卻是狼狽不堪,面色惶恐。他急匆匆的進入邊關,來到一家旅店外,想要住宿一晚,明日出關。結果卻因為拿不出住店需要的憑證,被店主拒之門外。

商鞅聽到店主的解釋“沒有憑證住店,被發現後,要被商君(商鞅)治罪”,一時間哭笑不得。自己如今深陷危機,在這關鍵時刻,竟然被自己親手製定的法律,阻攔在秦朝邊關,當真是作繭自縛。

商鞅對秦國真的那麼重要嗎?其實真的不重要!重要的是他

成也變法敗也變法的商鞅

無奈之下,商鞅只好離開,走在夜色蒼茫的路上,商鞅回想剛才的一幕,心中又是欣慰,又是悲傷。成也變法,敗也變法,自己這一生中的大部分時間全都耗在這變法二字上了。在黝黑夜色的浸染下,商鞅的身影逐漸隱沒,最終與這黑夜融為一體。

秦國都城,咸陽城,剛剛繼位的秦惠文王嬴駟也在注視著天空,他已經知道商鞅逃跑的消息了。他並不意外,當他下令以謀反罪捉拿商鞅的時候,就已經猜到了商鞅的選擇。自己的父親秦孝公對商鞅信任有加,倚仗為國之柱石,商鞅也是在父親的支持下,擔負輔國重任,推行變法,對父親忠誠無比,怎麼會有謀反之心。謀反只是一個藉口,真正造成如今這個局面的,正是商鞅一力推行的變法。嬴駟不是一個昏君,他只是明白一個道理,為了穩固朝堂,繼續推行變法,商鞅斷沒有活著可能,他必須死!

春秋一霸,往事隨風

公元前356年,嬴駟出生在秦朝的舊都櫟陽城。這一年,也是商鞅被秦孝公嬴渠樑任命為左庶長正式推行變法的一年。

這一年商鞅39歲,秦孝公嬴渠樑25歲。此時的秦國早已經不是那個在秦穆公帶領下,滅掉西戎國家12個(一說20個),攻滅蜀國和其他關西(函谷關以西)國家,開闢國土千餘里,被周襄王任命為西方諸侯之伯,稱霸西戎的春秋霸主之一了。

商鞅對秦國真的那麼重要嗎?其實真的不重要!重要的是他

霸滅西戎拓地千里的秦穆公

自秦厲共公去世之後,秦國曆經秦躁公、秦懷公、秦靈公、秦簡公、秦惠公、秦出公六代君王,時間從公元前442年至公元前385年,在這57年的時間裡,秦國政局動盪不堪,國家大權逐漸被公室大臣掌握,他們為了自己的利益,相互爭鬥,勢力越發強大,秦國國君地位則不斷下降。公元前425年,秦朝公室大臣大庶長鼂甚至聯合其它貴族逼秦懷公自殺,改立秦懷公之孫嬴肅繼位,是為秦靈公。

這一時期,正值戰國初期,經歷過春秋時期曠日持久的諸侯國兼併戰爭,到了戰國時期,諸侯國的數量由一百四十多個銳減到不足二十個,劉向在《戰國策》中說:“萬乘之國七,千乘之國五,敵侔爭權,蓋為戰國。”

商鞅對秦國真的那麼重要嗎?其實真的不重要!重要的是他

戰國初期形勢圖

從一百多個國家整合為十多個國家,各諸侯國之間的戰略緩衝空間不復存在,各個大國不得不面對直接競爭的局面。資源的集中使得國家之間的戰鬥規模不斷提高,同時為了爭奪更多的資源,各個國家內部開始了一些列的變法改革。

在這一時期,秦國卻因為動盪的局勢,失去了提升國力的時機。與秦國的接壤的新興諸侯國魏國,卻在開國君主魏文侯(公元前445年-公元前396年在位,公元前403年被周王朝正式封為諸侯)魏斯的帶領下,在諸侯國中第一個實行變法,他用李悝、翟璜為相,改革弊政;用樂羊、吳起等為將,訓練士卒,打造出一支精銳的重型步兵,這支步兵“大戰七十二,全勝六十四,其餘均解(不分勝負)”,名動天下,號稱魏武卒。

魏國西有秦國和韓國,南有楚國,北有趙國,東有齊國,地處中央,四戰之地,易攻難守。為了打破這種局面,向外拓展魏國的戰略縱深,魏文侯將目光對準了政局動盪,國勢日衰的秦國。

一片土地,十一年的戰爭

魏文侯垂涎的是秦國的河西之地。河西之地大體在今陝西東部的洛河與黃河之間。範圍相當於今日華陰、華縣、大荔、蒲城、澄城、白水、合陽和韓城八地,南北自華山直抵禹門口,東西自蒲城直抵黃河西岸。因為其地處黃河以西,而被稱為河西。古代文獻多稱河西為“西河”。

河西之地對於秦國的重要性,可以通過《大秦帝國》一書中的話來說明:秦東關防,險在桃林,勢在河西,二者缺一不可,只有牢牢佔據河西,才能居高臨下,有效控制桃林高地(崤函道)的關防要塞。

商鞅對秦國真的那麼重要嗎?其實真的不重要!重要的是他

秦河西之地(魏西河郡)及要塞城市示意圖

秦國的統治中心區域在關中平原,這裡的地形特點是四周高,中間低。周圍被大山環繞,中間則在渭河、涇河、洛河等眾多河流的衝擊下,形成了面積約3.4萬平方公里的沖積平原,土地肥沃,十分適宜農業生產,自古便有“天府之國”的稱謂。

史載關中“有鄠杜、竹林,南山檀柘,號稱陸海,為九州膏腴”。河西之地處於關中平原的東方,秦國在這裡修建了函谷關、潼關、蒲津關、武關、嶢關、蕭關、散關、金鎖關等要塞,是秦國抵禦東方諸侯國進攻,同時也是秦國自己東進中原的前沿陣地,若缺少了河西,那麼關中的“四塞之固”便無從談起,秦國將直面東方諸侯國的軍事威脅。

商鞅對秦國真的那麼重要嗎?其實真的不重要!重要的是他

實行變法奠定魏國戰國初期霸主地位的魏文侯

公元前419年,魏軍在河西少樑(今陝西韓城西南)修築城池,建立軍事基地,以便屯兵積糧進攻秦國。秦軍聞訊後,前來攻擊魏軍,失敗而歸。

公元前413年,魏軍正式開始向河西秦軍進攻,在秦國鄭地(今陝西華縣西南)附近,大敗秦軍。

公元前412年,魏文侯又命太子魏擊率軍攻克繁龐(今陝西韓城東南)。

公元前409年,魏文侯任命吳起為主將,又奪秦國河西地區的臨晉(即王城,今陝西省大荔縣東南)、元裡(今陝西省澄城縣東南)等地。

公元前408年,魏軍再奪洛陰(今陝西大荔西南)、邰陽(今陝西合陽東南)兩城。11年的時間,魏軍三次打敗秦軍,將原本屬於秦國的河西地區完全佔領,並設立西河郡,正式實行管轄權,第一次河西之戰結束。

一心雪恥,一敗塗地

面對著河西之地被魏國佔領的結果,秦國上下俱是心中不甘。公元前403年,魏文侯去世,魏武侯繼位,魏國的軍事重心逐漸向中原地區轉移,在河西之地的魏軍數量有所減少。

趁著這個機會,經過數年準備的秦軍,於公元前401年開始,主動向魏軍進攻,企圖奪回河西之地,雙方你來我往,在河西這片土地上拉鋸對攻,隨著時間的推移,秦國逐漸失去耐心。

公元前389年,秦惠公嬴仁盡起全國之兵50萬,親自率領進攻河西魏軍。此時的河西魏軍統帥為名將吳起,吳起請求魏武侯派5萬名沒有立過功的魏武卒作為主力,由自己親自率領反擊秦軍。魏武侯同意,並加派戰車500乘、騎兵3000人,協助吳起作戰。

"
商鞅對秦國真的那麼重要嗎?其實真的不重要!重要的是他

喜歡就請關注我吧

人未眠,夜未央

公元前338年的一天深夜,秦國與魏國交界,一位老者在夜色中奔走,這位老者是秦國的大良造,被秦孝公封為商君的衛鞅,時人稱之為商鞅。在秦國,大良造主掌全國政事,輔佐秦王治理國家。如此位高權重,當是錦衣玉食,養尊處優才對。而商鞅此時卻是狼狽不堪,面色惶恐。他急匆匆的進入邊關,來到一家旅店外,想要住宿一晚,明日出關。結果卻因為拿不出住店需要的憑證,被店主拒之門外。

商鞅聽到店主的解釋“沒有憑證住店,被發現後,要被商君(商鞅)治罪”,一時間哭笑不得。自己如今深陷危機,在這關鍵時刻,竟然被自己親手製定的法律,阻攔在秦朝邊關,當真是作繭自縛。

商鞅對秦國真的那麼重要嗎?其實真的不重要!重要的是他

成也變法敗也變法的商鞅

無奈之下,商鞅只好離開,走在夜色蒼茫的路上,商鞅回想剛才的一幕,心中又是欣慰,又是悲傷。成也變法,敗也變法,自己這一生中的大部分時間全都耗在這變法二字上了。在黝黑夜色的浸染下,商鞅的身影逐漸隱沒,最終與這黑夜融為一體。

秦國都城,咸陽城,剛剛繼位的秦惠文王嬴駟也在注視著天空,他已經知道商鞅逃跑的消息了。他並不意外,當他下令以謀反罪捉拿商鞅的時候,就已經猜到了商鞅的選擇。自己的父親秦孝公對商鞅信任有加,倚仗為國之柱石,商鞅也是在父親的支持下,擔負輔國重任,推行變法,對父親忠誠無比,怎麼會有謀反之心。謀反只是一個藉口,真正造成如今這個局面的,正是商鞅一力推行的變法。嬴駟不是一個昏君,他只是明白一個道理,為了穩固朝堂,繼續推行變法,商鞅斷沒有活著可能,他必須死!

春秋一霸,往事隨風

公元前356年,嬴駟出生在秦朝的舊都櫟陽城。這一年,也是商鞅被秦孝公嬴渠樑任命為左庶長正式推行變法的一年。

這一年商鞅39歲,秦孝公嬴渠樑25歲。此時的秦國早已經不是那個在秦穆公帶領下,滅掉西戎國家12個(一說20個),攻滅蜀國和其他關西(函谷關以西)國家,開闢國土千餘里,被周襄王任命為西方諸侯之伯,稱霸西戎的春秋霸主之一了。

商鞅對秦國真的那麼重要嗎?其實真的不重要!重要的是他

霸滅西戎拓地千里的秦穆公

自秦厲共公去世之後,秦國曆經秦躁公、秦懷公、秦靈公、秦簡公、秦惠公、秦出公六代君王,時間從公元前442年至公元前385年,在這57年的時間裡,秦國政局動盪不堪,國家大權逐漸被公室大臣掌握,他們為了自己的利益,相互爭鬥,勢力越發強大,秦國國君地位則不斷下降。公元前425年,秦朝公室大臣大庶長鼂甚至聯合其它貴族逼秦懷公自殺,改立秦懷公之孫嬴肅繼位,是為秦靈公。

這一時期,正值戰國初期,經歷過春秋時期曠日持久的諸侯國兼併戰爭,到了戰國時期,諸侯國的數量由一百四十多個銳減到不足二十個,劉向在《戰國策》中說:“萬乘之國七,千乘之國五,敵侔爭權,蓋為戰國。”

商鞅對秦國真的那麼重要嗎?其實真的不重要!重要的是他

戰國初期形勢圖

從一百多個國家整合為十多個國家,各諸侯國之間的戰略緩衝空間不復存在,各個大國不得不面對直接競爭的局面。資源的集中使得國家之間的戰鬥規模不斷提高,同時為了爭奪更多的資源,各個國家內部開始了一些列的變法改革。

在這一時期,秦國卻因為動盪的局勢,失去了提升國力的時機。與秦國的接壤的新興諸侯國魏國,卻在開國君主魏文侯(公元前445年-公元前396年在位,公元前403年被周王朝正式封為諸侯)魏斯的帶領下,在諸侯國中第一個實行變法,他用李悝、翟璜為相,改革弊政;用樂羊、吳起等為將,訓練士卒,打造出一支精銳的重型步兵,這支步兵“大戰七十二,全勝六十四,其餘均解(不分勝負)”,名動天下,號稱魏武卒。

魏國西有秦國和韓國,南有楚國,北有趙國,東有齊國,地處中央,四戰之地,易攻難守。為了打破這種局面,向外拓展魏國的戰略縱深,魏文侯將目光對準了政局動盪,國勢日衰的秦國。

一片土地,十一年的戰爭

魏文侯垂涎的是秦國的河西之地。河西之地大體在今陝西東部的洛河與黃河之間。範圍相當於今日華陰、華縣、大荔、蒲城、澄城、白水、合陽和韓城八地,南北自華山直抵禹門口,東西自蒲城直抵黃河西岸。因為其地處黃河以西,而被稱為河西。古代文獻多稱河西為“西河”。

河西之地對於秦國的重要性,可以通過《大秦帝國》一書中的話來說明:秦東關防,險在桃林,勢在河西,二者缺一不可,只有牢牢佔據河西,才能居高臨下,有效控制桃林高地(崤函道)的關防要塞。

商鞅對秦國真的那麼重要嗎?其實真的不重要!重要的是他

秦河西之地(魏西河郡)及要塞城市示意圖

秦國的統治中心區域在關中平原,這裡的地形特點是四周高,中間低。周圍被大山環繞,中間則在渭河、涇河、洛河等眾多河流的衝擊下,形成了面積約3.4萬平方公里的沖積平原,土地肥沃,十分適宜農業生產,自古便有“天府之國”的稱謂。

史載關中“有鄠杜、竹林,南山檀柘,號稱陸海,為九州膏腴”。河西之地處於關中平原的東方,秦國在這裡修建了函谷關、潼關、蒲津關、武關、嶢關、蕭關、散關、金鎖關等要塞,是秦國抵禦東方諸侯國進攻,同時也是秦國自己東進中原的前沿陣地,若缺少了河西,那麼關中的“四塞之固”便無從談起,秦國將直面東方諸侯國的軍事威脅。

商鞅對秦國真的那麼重要嗎?其實真的不重要!重要的是他

實行變法奠定魏國戰國初期霸主地位的魏文侯

公元前419年,魏軍在河西少樑(今陝西韓城西南)修築城池,建立軍事基地,以便屯兵積糧進攻秦國。秦軍聞訊後,前來攻擊魏軍,失敗而歸。

公元前413年,魏軍正式開始向河西秦軍進攻,在秦國鄭地(今陝西華縣西南)附近,大敗秦軍。

公元前412年,魏文侯又命太子魏擊率軍攻克繁龐(今陝西韓城東南)。

公元前409年,魏文侯任命吳起為主將,又奪秦國河西地區的臨晉(即王城,今陝西省大荔縣東南)、元裡(今陝西省澄城縣東南)等地。

公元前408年,魏軍再奪洛陰(今陝西大荔西南)、邰陽(今陝西合陽東南)兩城。11年的時間,魏軍三次打敗秦軍,將原本屬於秦國的河西地區完全佔領,並設立西河郡,正式實行管轄權,第一次河西之戰結束。

一心雪恥,一敗塗地

面對著河西之地被魏國佔領的結果,秦國上下俱是心中不甘。公元前403年,魏文侯去世,魏武侯繼位,魏國的軍事重心逐漸向中原地區轉移,在河西之地的魏軍數量有所減少。

趁著這個機會,經過數年準備的秦軍,於公元前401年開始,主動向魏軍進攻,企圖奪回河西之地,雙方你來我往,在河西這片土地上拉鋸對攻,隨著時間的推移,秦國逐漸失去耐心。

公元前389年,秦惠公嬴仁盡起全國之兵50萬,親自率領進攻河西魏軍。此時的河西魏軍統帥為名將吳起,吳起請求魏武侯派5萬名沒有立過功的魏武卒作為主力,由自己親自率領反擊秦軍。魏武侯同意,並加派戰車500乘、騎兵3000人,協助吳起作戰。

商鞅對秦國真的那麼重要嗎?其實真的不重要!重要的是他

愛兵如子,士兵為之效死的吳起

交戰前一天,吳起向三軍發佈命令說:諸吏士都應當跟我一起去同敵作戰,無論車兵、騎兵和步兵,“若車不得車,騎不得騎,徒不得徒,雖破軍皆無功”。第二天,魏軍在吳起率領下,與秦軍交戰於陰晉。五萬魏武卒,勇猛無畏,對50萬秦軍反覆衝殺,秦軍陣勢大亂,繼而崩潰大敗。

陰晉之戰,是中國古代軍事史上少數的幾次以少勝多的戰爭,此戰以後,秦國暫時失去了與魏國爭奪河西之地的能力,不僅如此,由於失去了河西之地,此時的秦國只佔有隴山以東、洛河以西、秦嶺以北的渭河平原,土地狹小,在諸侯國之中的地位一落千丈,其大國地位不再被其他諸侯國所承認。

"
商鞅對秦國真的那麼重要嗎?其實真的不重要!重要的是他

喜歡就請關注我吧

人未眠,夜未央

公元前338年的一天深夜,秦國與魏國交界,一位老者在夜色中奔走,這位老者是秦國的大良造,被秦孝公封為商君的衛鞅,時人稱之為商鞅。在秦國,大良造主掌全國政事,輔佐秦王治理國家。如此位高權重,當是錦衣玉食,養尊處優才對。而商鞅此時卻是狼狽不堪,面色惶恐。他急匆匆的進入邊關,來到一家旅店外,想要住宿一晚,明日出關。結果卻因為拿不出住店需要的憑證,被店主拒之門外。

商鞅聽到店主的解釋“沒有憑證住店,被發現後,要被商君(商鞅)治罪”,一時間哭笑不得。自己如今深陷危機,在這關鍵時刻,竟然被自己親手製定的法律,阻攔在秦朝邊關,當真是作繭自縛。

商鞅對秦國真的那麼重要嗎?其實真的不重要!重要的是他

成也變法敗也變法的商鞅

無奈之下,商鞅只好離開,走在夜色蒼茫的路上,商鞅回想剛才的一幕,心中又是欣慰,又是悲傷。成也變法,敗也變法,自己這一生中的大部分時間全都耗在這變法二字上了。在黝黑夜色的浸染下,商鞅的身影逐漸隱沒,最終與這黑夜融為一體。

秦國都城,咸陽城,剛剛繼位的秦惠文王嬴駟也在注視著天空,他已經知道商鞅逃跑的消息了。他並不意外,當他下令以謀反罪捉拿商鞅的時候,就已經猜到了商鞅的選擇。自己的父親秦孝公對商鞅信任有加,倚仗為國之柱石,商鞅也是在父親的支持下,擔負輔國重任,推行變法,對父親忠誠無比,怎麼會有謀反之心。謀反只是一個藉口,真正造成如今這個局面的,正是商鞅一力推行的變法。嬴駟不是一個昏君,他只是明白一個道理,為了穩固朝堂,繼續推行變法,商鞅斷沒有活著可能,他必須死!

春秋一霸,往事隨風

公元前356年,嬴駟出生在秦朝的舊都櫟陽城。這一年,也是商鞅被秦孝公嬴渠樑任命為左庶長正式推行變法的一年。

這一年商鞅39歲,秦孝公嬴渠樑25歲。此時的秦國早已經不是那個在秦穆公帶領下,滅掉西戎國家12個(一說20個),攻滅蜀國和其他關西(函谷關以西)國家,開闢國土千餘里,被周襄王任命為西方諸侯之伯,稱霸西戎的春秋霸主之一了。

商鞅對秦國真的那麼重要嗎?其實真的不重要!重要的是他

霸滅西戎拓地千里的秦穆公

自秦厲共公去世之後,秦國曆經秦躁公、秦懷公、秦靈公、秦簡公、秦惠公、秦出公六代君王,時間從公元前442年至公元前385年,在這57年的時間裡,秦國政局動盪不堪,國家大權逐漸被公室大臣掌握,他們為了自己的利益,相互爭鬥,勢力越發強大,秦國國君地位則不斷下降。公元前425年,秦朝公室大臣大庶長鼂甚至聯合其它貴族逼秦懷公自殺,改立秦懷公之孫嬴肅繼位,是為秦靈公。

這一時期,正值戰國初期,經歷過春秋時期曠日持久的諸侯國兼併戰爭,到了戰國時期,諸侯國的數量由一百四十多個銳減到不足二十個,劉向在《戰國策》中說:“萬乘之國七,千乘之國五,敵侔爭權,蓋為戰國。”

商鞅對秦國真的那麼重要嗎?其實真的不重要!重要的是他

戰國初期形勢圖

從一百多個國家整合為十多個國家,各諸侯國之間的戰略緩衝空間不復存在,各個大國不得不面對直接競爭的局面。資源的集中使得國家之間的戰鬥規模不斷提高,同時為了爭奪更多的資源,各個國家內部開始了一些列的變法改革。

在這一時期,秦國卻因為動盪的局勢,失去了提升國力的時機。與秦國的接壤的新興諸侯國魏國,卻在開國君主魏文侯(公元前445年-公元前396年在位,公元前403年被周王朝正式封為諸侯)魏斯的帶領下,在諸侯國中第一個實行變法,他用李悝、翟璜為相,改革弊政;用樂羊、吳起等為將,訓練士卒,打造出一支精銳的重型步兵,這支步兵“大戰七十二,全勝六十四,其餘均解(不分勝負)”,名動天下,號稱魏武卒。

魏國西有秦國和韓國,南有楚國,北有趙國,東有齊國,地處中央,四戰之地,易攻難守。為了打破這種局面,向外拓展魏國的戰略縱深,魏文侯將目光對準了政局動盪,國勢日衰的秦國。

一片土地,十一年的戰爭

魏文侯垂涎的是秦國的河西之地。河西之地大體在今陝西東部的洛河與黃河之間。範圍相當於今日華陰、華縣、大荔、蒲城、澄城、白水、合陽和韓城八地,南北自華山直抵禹門口,東西自蒲城直抵黃河西岸。因為其地處黃河以西,而被稱為河西。古代文獻多稱河西為“西河”。

河西之地對於秦國的重要性,可以通過《大秦帝國》一書中的話來說明:秦東關防,險在桃林,勢在河西,二者缺一不可,只有牢牢佔據河西,才能居高臨下,有效控制桃林高地(崤函道)的關防要塞。

商鞅對秦國真的那麼重要嗎?其實真的不重要!重要的是他

秦河西之地(魏西河郡)及要塞城市示意圖

秦國的統治中心區域在關中平原,這裡的地形特點是四周高,中間低。周圍被大山環繞,中間則在渭河、涇河、洛河等眾多河流的衝擊下,形成了面積約3.4萬平方公里的沖積平原,土地肥沃,十分適宜農業生產,自古便有“天府之國”的稱謂。

史載關中“有鄠杜、竹林,南山檀柘,號稱陸海,為九州膏腴”。河西之地處於關中平原的東方,秦國在這裡修建了函谷關、潼關、蒲津關、武關、嶢關、蕭關、散關、金鎖關等要塞,是秦國抵禦東方諸侯國進攻,同時也是秦國自己東進中原的前沿陣地,若缺少了河西,那麼關中的“四塞之固”便無從談起,秦國將直面東方諸侯國的軍事威脅。

商鞅對秦國真的那麼重要嗎?其實真的不重要!重要的是他

實行變法奠定魏國戰國初期霸主地位的魏文侯

公元前419年,魏軍在河西少樑(今陝西韓城西南)修築城池,建立軍事基地,以便屯兵積糧進攻秦國。秦軍聞訊後,前來攻擊魏軍,失敗而歸。

公元前413年,魏軍正式開始向河西秦軍進攻,在秦國鄭地(今陝西華縣西南)附近,大敗秦軍。

公元前412年,魏文侯又命太子魏擊率軍攻克繁龐(今陝西韓城東南)。

公元前409年,魏文侯任命吳起為主將,又奪秦國河西地區的臨晉(即王城,今陝西省大荔縣東南)、元裡(今陝西省澄城縣東南)等地。

公元前408年,魏軍再奪洛陰(今陝西大荔西南)、邰陽(今陝西合陽東南)兩城。11年的時間,魏軍三次打敗秦軍,將原本屬於秦國的河西地區完全佔領,並設立西河郡,正式實行管轄權,第一次河西之戰結束。

一心雪恥,一敗塗地

面對著河西之地被魏國佔領的結果,秦國上下俱是心中不甘。公元前403年,魏文侯去世,魏武侯繼位,魏國的軍事重心逐漸向中原地區轉移,在河西之地的魏軍數量有所減少。

趁著這個機會,經過數年準備的秦軍,於公元前401年開始,主動向魏軍進攻,企圖奪回河西之地,雙方你來我往,在河西這片土地上拉鋸對攻,隨著時間的推移,秦國逐漸失去耐心。

公元前389年,秦惠公嬴仁盡起全國之兵50萬,親自率領進攻河西魏軍。此時的河西魏軍統帥為名將吳起,吳起請求魏武侯派5萬名沒有立過功的魏武卒作為主力,由自己親自率領反擊秦軍。魏武侯同意,並加派戰車500乘、騎兵3000人,協助吳起作戰。

商鞅對秦國真的那麼重要嗎?其實真的不重要!重要的是他

愛兵如子,士兵為之效死的吳起

交戰前一天,吳起向三軍發佈命令說:諸吏士都應當跟我一起去同敵作戰,無論車兵、騎兵和步兵,“若車不得車,騎不得騎,徒不得徒,雖破軍皆無功”。第二天,魏軍在吳起率領下,與秦軍交戰於陰晉。五萬魏武卒,勇猛無畏,對50萬秦軍反覆衝殺,秦軍陣勢大亂,繼而崩潰大敗。

陰晉之戰,是中國古代軍事史上少數的幾次以少勝多的戰爭,此戰以後,秦國暫時失去了與魏國爭奪河西之地的能力,不僅如此,由於失去了河西之地,此時的秦國只佔有隴山以東、洛河以西、秦嶺以北的渭河平原,土地狹小,在諸侯國之中的地位一落千丈,其大國地位不再被其他諸侯國所承認。

商鞅對秦國真的那麼重要嗎?其實真的不重要!重要的是他

陰晉之戰將秦國踢出了戰國初期大國之列

公元前387年,喪師辱國的秦惠公去世,其兩歲的兒子秦出公繼位,由其母親主持朝政,秦出公母親任用外戚和宦官干政,同時為了籠絡人心,對手下大臣大肆賞賜,使的秦國國庫空虛,為了增加國庫收入,又加重對秦國百姓的稅賦徵收,這兩方面的不當措施,使得秦出公母親與秦國公室和地主、自耕農兩個階層的矛盾激化,國勢越發動盪。

公元前386年,為了扶持一個親魏的秦國政權,魏武侯向流亡在魏國的秦國公子嬴師隰提出護送他回秦國,繼承秦國國君之位的建議。嬴師隰是秦靈公的兒子,秦靈公去世,秦靈公的叔父、嬴師隰的叔祖父嬴悼子奪得君位,是為秦簡公。時年十歲的嬴師隰為防不測,逃到魏國,開始了長達二十九年的流亡生涯。

"
商鞅對秦國真的那麼重要嗎?其實真的不重要!重要的是他

喜歡就請關注我吧

人未眠,夜未央

公元前338年的一天深夜,秦國與魏國交界,一位老者在夜色中奔走,這位老者是秦國的大良造,被秦孝公封為商君的衛鞅,時人稱之為商鞅。在秦國,大良造主掌全國政事,輔佐秦王治理國家。如此位高權重,當是錦衣玉食,養尊處優才對。而商鞅此時卻是狼狽不堪,面色惶恐。他急匆匆的進入邊關,來到一家旅店外,想要住宿一晚,明日出關。結果卻因為拿不出住店需要的憑證,被店主拒之門外。

商鞅聽到店主的解釋“沒有憑證住店,被發現後,要被商君(商鞅)治罪”,一時間哭笑不得。自己如今深陷危機,在這關鍵時刻,竟然被自己親手製定的法律,阻攔在秦朝邊關,當真是作繭自縛。

商鞅對秦國真的那麼重要嗎?其實真的不重要!重要的是他

成也變法敗也變法的商鞅

無奈之下,商鞅只好離開,走在夜色蒼茫的路上,商鞅回想剛才的一幕,心中又是欣慰,又是悲傷。成也變法,敗也變法,自己這一生中的大部分時間全都耗在這變法二字上了。在黝黑夜色的浸染下,商鞅的身影逐漸隱沒,最終與這黑夜融為一體。

秦國都城,咸陽城,剛剛繼位的秦惠文王嬴駟也在注視著天空,他已經知道商鞅逃跑的消息了。他並不意外,當他下令以謀反罪捉拿商鞅的時候,就已經猜到了商鞅的選擇。自己的父親秦孝公對商鞅信任有加,倚仗為國之柱石,商鞅也是在父親的支持下,擔負輔國重任,推行變法,對父親忠誠無比,怎麼會有謀反之心。謀反只是一個藉口,真正造成如今這個局面的,正是商鞅一力推行的變法。嬴駟不是一個昏君,他只是明白一個道理,為了穩固朝堂,繼續推行變法,商鞅斷沒有活著可能,他必須死!

春秋一霸,往事隨風

公元前356年,嬴駟出生在秦朝的舊都櫟陽城。這一年,也是商鞅被秦孝公嬴渠樑任命為左庶長正式推行變法的一年。

這一年商鞅39歲,秦孝公嬴渠樑25歲。此時的秦國早已經不是那個在秦穆公帶領下,滅掉西戎國家12個(一說20個),攻滅蜀國和其他關西(函谷關以西)國家,開闢國土千餘里,被周襄王任命為西方諸侯之伯,稱霸西戎的春秋霸主之一了。

商鞅對秦國真的那麼重要嗎?其實真的不重要!重要的是他

霸滅西戎拓地千里的秦穆公

自秦厲共公去世之後,秦國曆經秦躁公、秦懷公、秦靈公、秦簡公、秦惠公、秦出公六代君王,時間從公元前442年至公元前385年,在這57年的時間裡,秦國政局動盪不堪,國家大權逐漸被公室大臣掌握,他們為了自己的利益,相互爭鬥,勢力越發強大,秦國國君地位則不斷下降。公元前425年,秦朝公室大臣大庶長鼂甚至聯合其它貴族逼秦懷公自殺,改立秦懷公之孫嬴肅繼位,是為秦靈公。

這一時期,正值戰國初期,經歷過春秋時期曠日持久的諸侯國兼併戰爭,到了戰國時期,諸侯國的數量由一百四十多個銳減到不足二十個,劉向在《戰國策》中說:“萬乘之國七,千乘之國五,敵侔爭權,蓋為戰國。”

商鞅對秦國真的那麼重要嗎?其實真的不重要!重要的是他

戰國初期形勢圖

從一百多個國家整合為十多個國家,各諸侯國之間的戰略緩衝空間不復存在,各個大國不得不面對直接競爭的局面。資源的集中使得國家之間的戰鬥規模不斷提高,同時為了爭奪更多的資源,各個國家內部開始了一些列的變法改革。

在這一時期,秦國卻因為動盪的局勢,失去了提升國力的時機。與秦國的接壤的新興諸侯國魏國,卻在開國君主魏文侯(公元前445年-公元前396年在位,公元前403年被周王朝正式封為諸侯)魏斯的帶領下,在諸侯國中第一個實行變法,他用李悝、翟璜為相,改革弊政;用樂羊、吳起等為將,訓練士卒,打造出一支精銳的重型步兵,這支步兵“大戰七十二,全勝六十四,其餘均解(不分勝負)”,名動天下,號稱魏武卒。

魏國西有秦國和韓國,南有楚國,北有趙國,東有齊國,地處中央,四戰之地,易攻難守。為了打破這種局面,向外拓展魏國的戰略縱深,魏文侯將目光對準了政局動盪,國勢日衰的秦國。

一片土地,十一年的戰爭

魏文侯垂涎的是秦國的河西之地。河西之地大體在今陝西東部的洛河與黃河之間。範圍相當於今日華陰、華縣、大荔、蒲城、澄城、白水、合陽和韓城八地,南北自華山直抵禹門口,東西自蒲城直抵黃河西岸。因為其地處黃河以西,而被稱為河西。古代文獻多稱河西為“西河”。

河西之地對於秦國的重要性,可以通過《大秦帝國》一書中的話來說明:秦東關防,險在桃林,勢在河西,二者缺一不可,只有牢牢佔據河西,才能居高臨下,有效控制桃林高地(崤函道)的關防要塞。

商鞅對秦國真的那麼重要嗎?其實真的不重要!重要的是他

秦河西之地(魏西河郡)及要塞城市示意圖

秦國的統治中心區域在關中平原,這裡的地形特點是四周高,中間低。周圍被大山環繞,中間則在渭河、涇河、洛河等眾多河流的衝擊下,形成了面積約3.4萬平方公里的沖積平原,土地肥沃,十分適宜農業生產,自古便有“天府之國”的稱謂。

史載關中“有鄠杜、竹林,南山檀柘,號稱陸海,為九州膏腴”。河西之地處於關中平原的東方,秦國在這裡修建了函谷關、潼關、蒲津關、武關、嶢關、蕭關、散關、金鎖關等要塞,是秦國抵禦東方諸侯國進攻,同時也是秦國自己東進中原的前沿陣地,若缺少了河西,那麼關中的“四塞之固”便無從談起,秦國將直面東方諸侯國的軍事威脅。

商鞅對秦國真的那麼重要嗎?其實真的不重要!重要的是他

實行變法奠定魏國戰國初期霸主地位的魏文侯

公元前419年,魏軍在河西少樑(今陝西韓城西南)修築城池,建立軍事基地,以便屯兵積糧進攻秦國。秦軍聞訊後,前來攻擊魏軍,失敗而歸。

公元前413年,魏軍正式開始向河西秦軍進攻,在秦國鄭地(今陝西華縣西南)附近,大敗秦軍。

公元前412年,魏文侯又命太子魏擊率軍攻克繁龐(今陝西韓城東南)。

公元前409年,魏文侯任命吳起為主將,又奪秦國河西地區的臨晉(即王城,今陝西省大荔縣東南)、元裡(今陝西省澄城縣東南)等地。

公元前408年,魏軍再奪洛陰(今陝西大荔西南)、邰陽(今陝西合陽東南)兩城。11年的時間,魏軍三次打敗秦軍,將原本屬於秦國的河西地區完全佔領,並設立西河郡,正式實行管轄權,第一次河西之戰結束。

一心雪恥,一敗塗地

面對著河西之地被魏國佔領的結果,秦國上下俱是心中不甘。公元前403年,魏文侯去世,魏武侯繼位,魏國的軍事重心逐漸向中原地區轉移,在河西之地的魏軍數量有所減少。

趁著這個機會,經過數年準備的秦軍,於公元前401年開始,主動向魏軍進攻,企圖奪回河西之地,雙方你來我往,在河西這片土地上拉鋸對攻,隨著時間的推移,秦國逐漸失去耐心。

公元前389年,秦惠公嬴仁盡起全國之兵50萬,親自率領進攻河西魏軍。此時的河西魏軍統帥為名將吳起,吳起請求魏武侯派5萬名沒有立過功的魏武卒作為主力,由自己親自率領反擊秦軍。魏武侯同意,並加派戰車500乘、騎兵3000人,協助吳起作戰。

商鞅對秦國真的那麼重要嗎?其實真的不重要!重要的是他

愛兵如子,士兵為之效死的吳起

交戰前一天,吳起向三軍發佈命令說:諸吏士都應當跟我一起去同敵作戰,無論車兵、騎兵和步兵,“若車不得車,騎不得騎,徒不得徒,雖破軍皆無功”。第二天,魏軍在吳起率領下,與秦軍交戰於陰晉。五萬魏武卒,勇猛無畏,對50萬秦軍反覆衝殺,秦軍陣勢大亂,繼而崩潰大敗。

陰晉之戰,是中國古代軍事史上少數的幾次以少勝多的戰爭,此戰以後,秦國暫時失去了與魏國爭奪河西之地的能力,不僅如此,由於失去了河西之地,此時的秦國只佔有隴山以東、洛河以西、秦嶺以北的渭河平原,土地狹小,在諸侯國之中的地位一落千丈,其大國地位不再被其他諸侯國所承認。

商鞅對秦國真的那麼重要嗎?其實真的不重要!重要的是他

陰晉之戰將秦國踢出了戰國初期大國之列

公元前387年,喪師辱國的秦惠公去世,其兩歲的兒子秦出公繼位,由其母親主持朝政,秦出公母親任用外戚和宦官干政,同時為了籠絡人心,對手下大臣大肆賞賜,使的秦國國庫空虛,為了增加國庫收入,又加重對秦國百姓的稅賦徵收,這兩方面的不當措施,使得秦出公母親與秦國公室和地主、自耕農兩個階層的矛盾激化,國勢越發動盪。

公元前386年,為了扶持一個親魏的秦國政權,魏武侯向流亡在魏國的秦國公子嬴師隰提出護送他回秦國,繼承秦國國君之位的建議。嬴師隰是秦靈公的兒子,秦靈公去世,秦靈公的叔父、嬴師隰的叔祖父嬴悼子奪得君位,是為秦簡公。時年十歲的嬴師隰為防不測,逃到魏國,開始了長達二十九年的流亡生涯。

商鞅對秦國真的那麼重要嗎?其實真的不重要!重要的是他

陰謀扶持秦國親魏政權的魏武侯

嬴師隰識破了魏武侯的陰謀,他表達了願意回國繼位的意願,但是拒絕了魏武侯派兵護送的建議,表示自己獨自回國。嬴師隰派遣身邊機智善辯之人進入秦國,聯繫與秦出公母親不和的大臣,在民間散佈自己要回國實行新政的消息,同時用金銀珠寶交接豪傑義士,暗中爭取秦軍的將領。

經過一年的籌劃,公元前385年,嬴師隰從魏國啟程返回秦國,在河西被前來迎接的秦國公室大臣擁立為君,是為秦獻公。之後秦獻公在帶領擁護自己的大臣和軍隊進入秦國都城雍城,殺死秦出公和秦出公的母親,正式接管秦國政權。

一位明君,一國希望

嬴師隰在魏國生活了二十九年,他親眼見證了魏國強大的過程,那就是變法,他在二十九年的時間裡,學習消化著魏國的變法經驗,並在剛剛登上君主之位後,對國家進行改革。

第一步,廢黜人殉制度,人殉制度是自商朝時就存在的陋習,秦獻公下令廢黜人殉,一方面贏得了全國百姓的擁護和支持,另一方面也避免了大量的青壯年勞動力被白白殺死。為秦國存活了大量的勞動力,極大的推動了秦國的農業和工商業生產。

第二步,遷都。秦獻公繼位時,秦國的都城是雍城(今陝西省寶雞市),自秦德公元年(公元前677年)至秦獻公二年(公元前383年)雍城作為秦國國都,時間長達294年。如此長的時間,使得這裡的公室勢力十分強大,而公室勢力又是極為保守的奴隸主勢力,秦獻公若想在秦國實行改革,必須擺脫這一股強大的掣肘力量。而遷都是最好的選擇。公元前383年,秦獻公將都城從位於秦國西部的雍城遷到秦國東部、地近河西之地的櫟陽(今陝西省西安市),此次遷都,秦獻公一方面是為了擺脫守舊勢力的掣肘,另一方面也是向全國表明自己收回河西之地的決心。

"
商鞅對秦國真的那麼重要嗎?其實真的不重要!重要的是他

喜歡就請關注我吧

人未眠,夜未央

公元前338年的一天深夜,秦國與魏國交界,一位老者在夜色中奔走,這位老者是秦國的大良造,被秦孝公封為商君的衛鞅,時人稱之為商鞅。在秦國,大良造主掌全國政事,輔佐秦王治理國家。如此位高權重,當是錦衣玉食,養尊處優才對。而商鞅此時卻是狼狽不堪,面色惶恐。他急匆匆的進入邊關,來到一家旅店外,想要住宿一晚,明日出關。結果卻因為拿不出住店需要的憑證,被店主拒之門外。

商鞅聽到店主的解釋“沒有憑證住店,被發現後,要被商君(商鞅)治罪”,一時間哭笑不得。自己如今深陷危機,在這關鍵時刻,竟然被自己親手製定的法律,阻攔在秦朝邊關,當真是作繭自縛。

商鞅對秦國真的那麼重要嗎?其實真的不重要!重要的是他

成也變法敗也變法的商鞅

無奈之下,商鞅只好離開,走在夜色蒼茫的路上,商鞅回想剛才的一幕,心中又是欣慰,又是悲傷。成也變法,敗也變法,自己這一生中的大部分時間全都耗在這變法二字上了。在黝黑夜色的浸染下,商鞅的身影逐漸隱沒,最終與這黑夜融為一體。

秦國都城,咸陽城,剛剛繼位的秦惠文王嬴駟也在注視著天空,他已經知道商鞅逃跑的消息了。他並不意外,當他下令以謀反罪捉拿商鞅的時候,就已經猜到了商鞅的選擇。自己的父親秦孝公對商鞅信任有加,倚仗為國之柱石,商鞅也是在父親的支持下,擔負輔國重任,推行變法,對父親忠誠無比,怎麼會有謀反之心。謀反只是一個藉口,真正造成如今這個局面的,正是商鞅一力推行的變法。嬴駟不是一個昏君,他只是明白一個道理,為了穩固朝堂,繼續推行變法,商鞅斷沒有活著可能,他必須死!

春秋一霸,往事隨風

公元前356年,嬴駟出生在秦朝的舊都櫟陽城。這一年,也是商鞅被秦孝公嬴渠樑任命為左庶長正式推行變法的一年。

這一年商鞅39歲,秦孝公嬴渠樑25歲。此時的秦國早已經不是那個在秦穆公帶領下,滅掉西戎國家12個(一說20個),攻滅蜀國和其他關西(函谷關以西)國家,開闢國土千餘里,被周襄王任命為西方諸侯之伯,稱霸西戎的春秋霸主之一了。

商鞅對秦國真的那麼重要嗎?其實真的不重要!重要的是他

霸滅西戎拓地千里的秦穆公

自秦厲共公去世之後,秦國曆經秦躁公、秦懷公、秦靈公、秦簡公、秦惠公、秦出公六代君王,時間從公元前442年至公元前385年,在這57年的時間裡,秦國政局動盪不堪,國家大權逐漸被公室大臣掌握,他們為了自己的利益,相互爭鬥,勢力越發強大,秦國國君地位則不斷下降。公元前425年,秦朝公室大臣大庶長鼂甚至聯合其它貴族逼秦懷公自殺,改立秦懷公之孫嬴肅繼位,是為秦靈公。

這一時期,正值戰國初期,經歷過春秋時期曠日持久的諸侯國兼併戰爭,到了戰國時期,諸侯國的數量由一百四十多個銳減到不足二十個,劉向在《戰國策》中說:“萬乘之國七,千乘之國五,敵侔爭權,蓋為戰國。”

商鞅對秦國真的那麼重要嗎?其實真的不重要!重要的是他

戰國初期形勢圖

從一百多個國家整合為十多個國家,各諸侯國之間的戰略緩衝空間不復存在,各個大國不得不面對直接競爭的局面。資源的集中使得國家之間的戰鬥規模不斷提高,同時為了爭奪更多的資源,各個國家內部開始了一些列的變法改革。

在這一時期,秦國卻因為動盪的局勢,失去了提升國力的時機。與秦國的接壤的新興諸侯國魏國,卻在開國君主魏文侯(公元前445年-公元前396年在位,公元前403年被周王朝正式封為諸侯)魏斯的帶領下,在諸侯國中第一個實行變法,他用李悝、翟璜為相,改革弊政;用樂羊、吳起等為將,訓練士卒,打造出一支精銳的重型步兵,這支步兵“大戰七十二,全勝六十四,其餘均解(不分勝負)”,名動天下,號稱魏武卒。

魏國西有秦國和韓國,南有楚國,北有趙國,東有齊國,地處中央,四戰之地,易攻難守。為了打破這種局面,向外拓展魏國的戰略縱深,魏文侯將目光對準了政局動盪,國勢日衰的秦國。

一片土地,十一年的戰爭

魏文侯垂涎的是秦國的河西之地。河西之地大體在今陝西東部的洛河與黃河之間。範圍相當於今日華陰、華縣、大荔、蒲城、澄城、白水、合陽和韓城八地,南北自華山直抵禹門口,東西自蒲城直抵黃河西岸。因為其地處黃河以西,而被稱為河西。古代文獻多稱河西為“西河”。

河西之地對於秦國的重要性,可以通過《大秦帝國》一書中的話來說明:秦東關防,險在桃林,勢在河西,二者缺一不可,只有牢牢佔據河西,才能居高臨下,有效控制桃林高地(崤函道)的關防要塞。

商鞅對秦國真的那麼重要嗎?其實真的不重要!重要的是他

秦河西之地(魏西河郡)及要塞城市示意圖

秦國的統治中心區域在關中平原,這裡的地形特點是四周高,中間低。周圍被大山環繞,中間則在渭河、涇河、洛河等眾多河流的衝擊下,形成了面積約3.4萬平方公里的沖積平原,土地肥沃,十分適宜農業生產,自古便有“天府之國”的稱謂。

史載關中“有鄠杜、竹林,南山檀柘,號稱陸海,為九州膏腴”。河西之地處於關中平原的東方,秦國在這裡修建了函谷關、潼關、蒲津關、武關、嶢關、蕭關、散關、金鎖關等要塞,是秦國抵禦東方諸侯國進攻,同時也是秦國自己東進中原的前沿陣地,若缺少了河西,那麼關中的“四塞之固”便無從談起,秦國將直面東方諸侯國的軍事威脅。

商鞅對秦國真的那麼重要嗎?其實真的不重要!重要的是他

實行變法奠定魏國戰國初期霸主地位的魏文侯

公元前419年,魏軍在河西少樑(今陝西韓城西南)修築城池,建立軍事基地,以便屯兵積糧進攻秦國。秦軍聞訊後,前來攻擊魏軍,失敗而歸。

公元前413年,魏軍正式開始向河西秦軍進攻,在秦國鄭地(今陝西華縣西南)附近,大敗秦軍。

公元前412年,魏文侯又命太子魏擊率軍攻克繁龐(今陝西韓城東南)。

公元前409年,魏文侯任命吳起為主將,又奪秦國河西地區的臨晉(即王城,今陝西省大荔縣東南)、元裡(今陝西省澄城縣東南)等地。

公元前408年,魏軍再奪洛陰(今陝西大荔西南)、邰陽(今陝西合陽東南)兩城。11年的時間,魏軍三次打敗秦軍,將原本屬於秦國的河西地區完全佔領,並設立西河郡,正式實行管轄權,第一次河西之戰結束。

一心雪恥,一敗塗地

面對著河西之地被魏國佔領的結果,秦國上下俱是心中不甘。公元前403年,魏文侯去世,魏武侯繼位,魏國的軍事重心逐漸向中原地區轉移,在河西之地的魏軍數量有所減少。

趁著這個機會,經過數年準備的秦軍,於公元前401年開始,主動向魏軍進攻,企圖奪回河西之地,雙方你來我往,在河西這片土地上拉鋸對攻,隨著時間的推移,秦國逐漸失去耐心。

公元前389年,秦惠公嬴仁盡起全國之兵50萬,親自率領進攻河西魏軍。此時的河西魏軍統帥為名將吳起,吳起請求魏武侯派5萬名沒有立過功的魏武卒作為主力,由自己親自率領反擊秦軍。魏武侯同意,並加派戰車500乘、騎兵3000人,協助吳起作戰。

商鞅對秦國真的那麼重要嗎?其實真的不重要!重要的是他

愛兵如子,士兵為之效死的吳起

交戰前一天,吳起向三軍發佈命令說:諸吏士都應當跟我一起去同敵作戰,無論車兵、騎兵和步兵,“若車不得車,騎不得騎,徒不得徒,雖破軍皆無功”。第二天,魏軍在吳起率領下,與秦軍交戰於陰晉。五萬魏武卒,勇猛無畏,對50萬秦軍反覆衝殺,秦軍陣勢大亂,繼而崩潰大敗。

陰晉之戰,是中國古代軍事史上少數的幾次以少勝多的戰爭,此戰以後,秦國暫時失去了與魏國爭奪河西之地的能力,不僅如此,由於失去了河西之地,此時的秦國只佔有隴山以東、洛河以西、秦嶺以北的渭河平原,土地狹小,在諸侯國之中的地位一落千丈,其大國地位不再被其他諸侯國所承認。

商鞅對秦國真的那麼重要嗎?其實真的不重要!重要的是他

陰晉之戰將秦國踢出了戰國初期大國之列

公元前387年,喪師辱國的秦惠公去世,其兩歲的兒子秦出公繼位,由其母親主持朝政,秦出公母親任用外戚和宦官干政,同時為了籠絡人心,對手下大臣大肆賞賜,使的秦國國庫空虛,為了增加國庫收入,又加重對秦國百姓的稅賦徵收,這兩方面的不當措施,使得秦出公母親與秦國公室和地主、自耕農兩個階層的矛盾激化,國勢越發動盪。

公元前386年,為了扶持一個親魏的秦國政權,魏武侯向流亡在魏國的秦國公子嬴師隰提出護送他回秦國,繼承秦國國君之位的建議。嬴師隰是秦靈公的兒子,秦靈公去世,秦靈公的叔父、嬴師隰的叔祖父嬴悼子奪得君位,是為秦簡公。時年十歲的嬴師隰為防不測,逃到魏國,開始了長達二十九年的流亡生涯。

商鞅對秦國真的那麼重要嗎?其實真的不重要!重要的是他

陰謀扶持秦國親魏政權的魏武侯

嬴師隰識破了魏武侯的陰謀,他表達了願意回國繼位的意願,但是拒絕了魏武侯派兵護送的建議,表示自己獨自回國。嬴師隰派遣身邊機智善辯之人進入秦國,聯繫與秦出公母親不和的大臣,在民間散佈自己要回國實行新政的消息,同時用金銀珠寶交接豪傑義士,暗中爭取秦軍的將領。

經過一年的籌劃,公元前385年,嬴師隰從魏國啟程返回秦國,在河西被前來迎接的秦國公室大臣擁立為君,是為秦獻公。之後秦獻公在帶領擁護自己的大臣和軍隊進入秦國都城雍城,殺死秦出公和秦出公的母親,正式接管秦國政權。

一位明君,一國希望

嬴師隰在魏國生活了二十九年,他親眼見證了魏國強大的過程,那就是變法,他在二十九年的時間裡,學習消化著魏國的變法經驗,並在剛剛登上君主之位後,對國家進行改革。

第一步,廢黜人殉制度,人殉制度是自商朝時就存在的陋習,秦獻公下令廢黜人殉,一方面贏得了全國百姓的擁護和支持,另一方面也避免了大量的青壯年勞動力被白白殺死。為秦國存活了大量的勞動力,極大的推動了秦國的農業和工商業生產。

第二步,遷都。秦獻公繼位時,秦國的都城是雍城(今陝西省寶雞市),自秦德公元年(公元前677年)至秦獻公二年(公元前383年)雍城作為秦國國都,時間長達294年。如此長的時間,使得這裡的公室勢力十分強大,而公室勢力又是極為保守的奴隸主勢力,秦獻公若想在秦國實行改革,必須擺脫這一股強大的掣肘力量。而遷都是最好的選擇。公元前383年,秦獻公將都城從位於秦國西部的雍城遷到秦國東部、地近河西之地的櫟陽(今陝西省西安市),此次遷都,秦獻公一方面是為了擺脫守舊勢力的掣肘,另一方面也是向全國表明自己收回河西之地的決心。

商鞅對秦國真的那麼重要嗎?其實真的不重要!重要的是他

遷都櫟陽使得秦獻公擺脫了公室的掣肘

第三步,廢邑設縣,公元前379年,秦獻公將蒲、藍田、善、明氏等邊境地區的封邑改建成縣,由自己直接掌握,委派官吏進行管理。這個措施使得秦獻公所掌握的軍政力量得到極大的加強。

第四步,設立市場,收取商稅,公元前378年,秦獻公開始在全國的主要城市設立商品交易市場,規範全國的商業行為,並抽取營業稅。設市收稅為秦國的國庫帶來大量的收入,國家經濟規模倍增。

第五步,編戶為伍,監督連坐。公元前375年,秦獻公對全國的百姓進行編戶管理,每五戶人家編為一伍,編戶為伍後,百姓在農忙時互相幫助,農閒時進行軍事訓練。編伍中一戶犯法,其餘連坐。通過這種辦法,整個秦國的軍事戰鬥力和國家秩序得到極大的提高。

"
商鞅對秦國真的那麼重要嗎?其實真的不重要!重要的是他

喜歡就請關注我吧

人未眠,夜未央

公元前338年的一天深夜,秦國與魏國交界,一位老者在夜色中奔走,這位老者是秦國的大良造,被秦孝公封為商君的衛鞅,時人稱之為商鞅。在秦國,大良造主掌全國政事,輔佐秦王治理國家。如此位高權重,當是錦衣玉食,養尊處優才對。而商鞅此時卻是狼狽不堪,面色惶恐。他急匆匆的進入邊關,來到一家旅店外,想要住宿一晚,明日出關。結果卻因為拿不出住店需要的憑證,被店主拒之門外。

商鞅聽到店主的解釋“沒有憑證住店,被發現後,要被商君(商鞅)治罪”,一時間哭笑不得。自己如今深陷危機,在這關鍵時刻,竟然被自己親手製定的法律,阻攔在秦朝邊關,當真是作繭自縛。

商鞅對秦國真的那麼重要嗎?其實真的不重要!重要的是他

成也變法敗也變法的商鞅

無奈之下,商鞅只好離開,走在夜色蒼茫的路上,商鞅回想剛才的一幕,心中又是欣慰,又是悲傷。成也變法,敗也變法,自己這一生中的大部分時間全都耗在這變法二字上了。在黝黑夜色的浸染下,商鞅的身影逐漸隱沒,最終與這黑夜融為一體。

秦國都城,咸陽城,剛剛繼位的秦惠文王嬴駟也在注視著天空,他已經知道商鞅逃跑的消息了。他並不意外,當他下令以謀反罪捉拿商鞅的時候,就已經猜到了商鞅的選擇。自己的父親秦孝公對商鞅信任有加,倚仗為國之柱石,商鞅也是在父親的支持下,擔負輔國重任,推行變法,對父親忠誠無比,怎麼會有謀反之心。謀反只是一個藉口,真正造成如今這個局面的,正是商鞅一力推行的變法。嬴駟不是一個昏君,他只是明白一個道理,為了穩固朝堂,繼續推行變法,商鞅斷沒有活著可能,他必須死!

春秋一霸,往事隨風

公元前356年,嬴駟出生在秦朝的舊都櫟陽城。這一年,也是商鞅被秦孝公嬴渠樑任命為左庶長正式推行變法的一年。

這一年商鞅39歲,秦孝公嬴渠樑25歲。此時的秦國早已經不是那個在秦穆公帶領下,滅掉西戎國家12個(一說20個),攻滅蜀國和其他關西(函谷關以西)國家,開闢國土千餘里,被周襄王任命為西方諸侯之伯,稱霸西戎的春秋霸主之一了。

商鞅對秦國真的那麼重要嗎?其實真的不重要!重要的是他

霸滅西戎拓地千里的秦穆公

自秦厲共公去世之後,秦國曆經秦躁公、秦懷公、秦靈公、秦簡公、秦惠公、秦出公六代君王,時間從公元前442年至公元前385年,在這57年的時間裡,秦國政局動盪不堪,國家大權逐漸被公室大臣掌握,他們為了自己的利益,相互爭鬥,勢力越發強大,秦國國君地位則不斷下降。公元前425年,秦朝公室大臣大庶長鼂甚至聯合其它貴族逼秦懷公自殺,改立秦懷公之孫嬴肅繼位,是為秦靈公。

這一時期,正值戰國初期,經歷過春秋時期曠日持久的諸侯國兼併戰爭,到了戰國時期,諸侯國的數量由一百四十多個銳減到不足二十個,劉向在《戰國策》中說:“萬乘之國七,千乘之國五,敵侔爭權,蓋為戰國。”

商鞅對秦國真的那麼重要嗎?其實真的不重要!重要的是他

戰國初期形勢圖

從一百多個國家整合為十多個國家,各諸侯國之間的戰略緩衝空間不復存在,各個大國不得不面對直接競爭的局面。資源的集中使得國家之間的戰鬥規模不斷提高,同時為了爭奪更多的資源,各個國家內部開始了一些列的變法改革。

在這一時期,秦國卻因為動盪的局勢,失去了提升國力的時機。與秦國的接壤的新興諸侯國魏國,卻在開國君主魏文侯(公元前445年-公元前396年在位,公元前403年被周王朝正式封為諸侯)魏斯的帶領下,在諸侯國中第一個實行變法,他用李悝、翟璜為相,改革弊政;用樂羊、吳起等為將,訓練士卒,打造出一支精銳的重型步兵,這支步兵“大戰七十二,全勝六十四,其餘均解(不分勝負)”,名動天下,號稱魏武卒。

魏國西有秦國和韓國,南有楚國,北有趙國,東有齊國,地處中央,四戰之地,易攻難守。為了打破這種局面,向外拓展魏國的戰略縱深,魏文侯將目光對準了政局動盪,國勢日衰的秦國。

一片土地,十一年的戰爭

魏文侯垂涎的是秦國的河西之地。河西之地大體在今陝西東部的洛河與黃河之間。範圍相當於今日華陰、華縣、大荔、蒲城、澄城、白水、合陽和韓城八地,南北自華山直抵禹門口,東西自蒲城直抵黃河西岸。因為其地處黃河以西,而被稱為河西。古代文獻多稱河西為“西河”。

河西之地對於秦國的重要性,可以通過《大秦帝國》一書中的話來說明:秦東關防,險在桃林,勢在河西,二者缺一不可,只有牢牢佔據河西,才能居高臨下,有效控制桃林高地(崤函道)的關防要塞。

商鞅對秦國真的那麼重要嗎?其實真的不重要!重要的是他

秦河西之地(魏西河郡)及要塞城市示意圖

秦國的統治中心區域在關中平原,這裡的地形特點是四周高,中間低。周圍被大山環繞,中間則在渭河、涇河、洛河等眾多河流的衝擊下,形成了面積約3.4萬平方公里的沖積平原,土地肥沃,十分適宜農業生產,自古便有“天府之國”的稱謂。

史載關中“有鄠杜、竹林,南山檀柘,號稱陸海,為九州膏腴”。河西之地處於關中平原的東方,秦國在這裡修建了函谷關、潼關、蒲津關、武關、嶢關、蕭關、散關、金鎖關等要塞,是秦國抵禦東方諸侯國進攻,同時也是秦國自己東進中原的前沿陣地,若缺少了河西,那麼關中的“四塞之固”便無從談起,秦國將直面東方諸侯國的軍事威脅。

商鞅對秦國真的那麼重要嗎?其實真的不重要!重要的是他

實行變法奠定魏國戰國初期霸主地位的魏文侯

公元前419年,魏軍在河西少樑(今陝西韓城西南)修築城池,建立軍事基地,以便屯兵積糧進攻秦國。秦軍聞訊後,前來攻擊魏軍,失敗而歸。

公元前413年,魏軍正式開始向河西秦軍進攻,在秦國鄭地(今陝西華縣西南)附近,大敗秦軍。

公元前412年,魏文侯又命太子魏擊率軍攻克繁龐(今陝西韓城東南)。

公元前409年,魏文侯任命吳起為主將,又奪秦國河西地區的臨晉(即王城,今陝西省大荔縣東南)、元裡(今陝西省澄城縣東南)等地。

公元前408年,魏軍再奪洛陰(今陝西大荔西南)、邰陽(今陝西合陽東南)兩城。11年的時間,魏軍三次打敗秦軍,將原本屬於秦國的河西地區完全佔領,並設立西河郡,正式實行管轄權,第一次河西之戰結束。

一心雪恥,一敗塗地

面對著河西之地被魏國佔領的結果,秦國上下俱是心中不甘。公元前403年,魏文侯去世,魏武侯繼位,魏國的軍事重心逐漸向中原地區轉移,在河西之地的魏軍數量有所減少。

趁著這個機會,經過數年準備的秦軍,於公元前401年開始,主動向魏軍進攻,企圖奪回河西之地,雙方你來我往,在河西這片土地上拉鋸對攻,隨著時間的推移,秦國逐漸失去耐心。

公元前389年,秦惠公嬴仁盡起全國之兵50萬,親自率領進攻河西魏軍。此時的河西魏軍統帥為名將吳起,吳起請求魏武侯派5萬名沒有立過功的魏武卒作為主力,由自己親自率領反擊秦軍。魏武侯同意,並加派戰車500乘、騎兵3000人,協助吳起作戰。

商鞅對秦國真的那麼重要嗎?其實真的不重要!重要的是他

愛兵如子,士兵為之效死的吳起

交戰前一天,吳起向三軍發佈命令說:諸吏士都應當跟我一起去同敵作戰,無論車兵、騎兵和步兵,“若車不得車,騎不得騎,徒不得徒,雖破軍皆無功”。第二天,魏軍在吳起率領下,與秦軍交戰於陰晉。五萬魏武卒,勇猛無畏,對50萬秦軍反覆衝殺,秦軍陣勢大亂,繼而崩潰大敗。

陰晉之戰,是中國古代軍事史上少數的幾次以少勝多的戰爭,此戰以後,秦國暫時失去了與魏國爭奪河西之地的能力,不僅如此,由於失去了河西之地,此時的秦國只佔有隴山以東、洛河以西、秦嶺以北的渭河平原,土地狹小,在諸侯國之中的地位一落千丈,其大國地位不再被其他諸侯國所承認。

商鞅對秦國真的那麼重要嗎?其實真的不重要!重要的是他

陰晉之戰將秦國踢出了戰國初期大國之列

公元前387年,喪師辱國的秦惠公去世,其兩歲的兒子秦出公繼位,由其母親主持朝政,秦出公母親任用外戚和宦官干政,同時為了籠絡人心,對手下大臣大肆賞賜,使的秦國國庫空虛,為了增加國庫收入,又加重對秦國百姓的稅賦徵收,這兩方面的不當措施,使得秦出公母親與秦國公室和地主、自耕農兩個階層的矛盾激化,國勢越發動盪。

公元前386年,為了扶持一個親魏的秦國政權,魏武侯向流亡在魏國的秦國公子嬴師隰提出護送他回秦國,繼承秦國國君之位的建議。嬴師隰是秦靈公的兒子,秦靈公去世,秦靈公的叔父、嬴師隰的叔祖父嬴悼子奪得君位,是為秦簡公。時年十歲的嬴師隰為防不測,逃到魏國,開始了長達二十九年的流亡生涯。

商鞅對秦國真的那麼重要嗎?其實真的不重要!重要的是他

陰謀扶持秦國親魏政權的魏武侯

嬴師隰識破了魏武侯的陰謀,他表達了願意回國繼位的意願,但是拒絕了魏武侯派兵護送的建議,表示自己獨自回國。嬴師隰派遣身邊機智善辯之人進入秦國,聯繫與秦出公母親不和的大臣,在民間散佈自己要回國實行新政的消息,同時用金銀珠寶交接豪傑義士,暗中爭取秦軍的將領。

經過一年的籌劃,公元前385年,嬴師隰從魏國啟程返回秦國,在河西被前來迎接的秦國公室大臣擁立為君,是為秦獻公。之後秦獻公在帶領擁護自己的大臣和軍隊進入秦國都城雍城,殺死秦出公和秦出公的母親,正式接管秦國政權。

一位明君,一國希望

嬴師隰在魏國生活了二十九年,他親眼見證了魏國強大的過程,那就是變法,他在二十九年的時間裡,學習消化著魏國的變法經驗,並在剛剛登上君主之位後,對國家進行改革。

第一步,廢黜人殉制度,人殉制度是自商朝時就存在的陋習,秦獻公下令廢黜人殉,一方面贏得了全國百姓的擁護和支持,另一方面也避免了大量的青壯年勞動力被白白殺死。為秦國存活了大量的勞動力,極大的推動了秦國的農業和工商業生產。

第二步,遷都。秦獻公繼位時,秦國的都城是雍城(今陝西省寶雞市),自秦德公元年(公元前677年)至秦獻公二年(公元前383年)雍城作為秦國國都,時間長達294年。如此長的時間,使得這裡的公室勢力十分強大,而公室勢力又是極為保守的奴隸主勢力,秦獻公若想在秦國實行改革,必須擺脫這一股強大的掣肘力量。而遷都是最好的選擇。公元前383年,秦獻公將都城從位於秦國西部的雍城遷到秦國東部、地近河西之地的櫟陽(今陝西省西安市),此次遷都,秦獻公一方面是為了擺脫守舊勢力的掣肘,另一方面也是向全國表明自己收回河西之地的決心。

商鞅對秦國真的那麼重要嗎?其實真的不重要!重要的是他

遷都櫟陽使得秦獻公擺脫了公室的掣肘

第三步,廢邑設縣,公元前379年,秦獻公將蒲、藍田、善、明氏等邊境地區的封邑改建成縣,由自己直接掌握,委派官吏進行管理。這個措施使得秦獻公所掌握的軍政力量得到極大的加強。

第四步,設立市場,收取商稅,公元前378年,秦獻公開始在全國的主要城市設立商品交易市場,規範全國的商業行為,並抽取營業稅。設市收稅為秦國的國庫帶來大量的收入,國家經濟規模倍增。

第五步,編戶為伍,監督連坐。公元前375年,秦獻公對全國的百姓進行編戶管理,每五戶人家編為一伍,編戶為伍後,百姓在農忙時互相幫助,農閒時進行軍事訓練。編伍中一戶犯法,其餘連坐。通過這種辦法,整個秦國的軍事戰鬥力和國家秩序得到極大的提高。

商鞅對秦國真的那麼重要嗎?其實真的不重要!重要的是他

編戶為伍提升了秦軍的戰鬥力

通過這五項措施,秦國的國力和軍隊的戰鬥力得到極大的提高,但是也產生了新的社會矛盾。戰國時期,奴隸經濟逐漸瓦解,新興的私人地主經濟成為主流,秦獻公的改革明顯偏向於地主經濟,因此以公室大臣為首的奴隸主勢力對秦獻公十分不滿,國內階級對立情緒加重。

為了轉移國內矛盾,同時滿足國內各階層對土地的需求慾望,秦獻公決定對外發動戰爭。

未竟的事業,未竟的渴望

公元前364年,秦獻公下令秦軍攻打魏國,奪回秦國故土河西之地,第三次河西之戰爆發。原來的魏武卒統帥吳起,因為被魏國相國公叔痤設計離間,早已離開魏國投奔楚國。

秦軍利用這個機會,不斷進攻魏軍,一直打過黃河,深入魏國境內的石門(今山西運城西南)地區,斬首魏軍六萬人,奪回部分河西之地,秦獻公把這些土地賞給地主和貴族,有效的緩和了國內矛盾。同時周天子向秦獻公祝賀這一勝利,秦獻公被賜予與秦穆公一樣“伯”(是霸主的意思)的稱號,秦國開始走向復興之路。

"
商鞅對秦國真的那麼重要嗎?其實真的不重要!重要的是他

喜歡就請關注我吧

人未眠,夜未央

公元前338年的一天深夜,秦國與魏國交界,一位老者在夜色中奔走,這位老者是秦國的大良造,被秦孝公封為商君的衛鞅,時人稱之為商鞅。在秦國,大良造主掌全國政事,輔佐秦王治理國家。如此位高權重,當是錦衣玉食,養尊處優才對。而商鞅此時卻是狼狽不堪,面色惶恐。他急匆匆的進入邊關,來到一家旅店外,想要住宿一晚,明日出關。結果卻因為拿不出住店需要的憑證,被店主拒之門外。

商鞅聽到店主的解釋“沒有憑證住店,被發現後,要被商君(商鞅)治罪”,一時間哭笑不得。自己如今深陷危機,在這關鍵時刻,竟然被自己親手製定的法律,阻攔在秦朝邊關,當真是作繭自縛。

商鞅對秦國真的那麼重要嗎?其實真的不重要!重要的是他

成也變法敗也變法的商鞅

無奈之下,商鞅只好離開,走在夜色蒼茫的路上,商鞅回想剛才的一幕,心中又是欣慰,又是悲傷。成也變法,敗也變法,自己這一生中的大部分時間全都耗在這變法二字上了。在黝黑夜色的浸染下,商鞅的身影逐漸隱沒,最終與這黑夜融為一體。

秦國都城,咸陽城,剛剛繼位的秦惠文王嬴駟也在注視著天空,他已經知道商鞅逃跑的消息了。他並不意外,當他下令以謀反罪捉拿商鞅的時候,就已經猜到了商鞅的選擇。自己的父親秦孝公對商鞅信任有加,倚仗為國之柱石,商鞅也是在父親的支持下,擔負輔國重任,推行變法,對父親忠誠無比,怎麼會有謀反之心。謀反只是一個藉口,真正造成如今這個局面的,正是商鞅一力推行的變法。嬴駟不是一個昏君,他只是明白一個道理,為了穩固朝堂,繼續推行變法,商鞅斷沒有活著可能,他必須死!

春秋一霸,往事隨風

公元前356年,嬴駟出生在秦朝的舊都櫟陽城。這一年,也是商鞅被秦孝公嬴渠樑任命為左庶長正式推行變法的一年。

這一年商鞅39歲,秦孝公嬴渠樑25歲。此時的秦國早已經不是那個在秦穆公帶領下,滅掉西戎國家12個(一說20個),攻滅蜀國和其他關西(函谷關以西)國家,開闢國土千餘里,被周襄王任命為西方諸侯之伯,稱霸西戎的春秋霸主之一了。

商鞅對秦國真的那麼重要嗎?其實真的不重要!重要的是他

霸滅西戎拓地千里的秦穆公

自秦厲共公去世之後,秦國曆經秦躁公、秦懷公、秦靈公、秦簡公、秦惠公、秦出公六代君王,時間從公元前442年至公元前385年,在這57年的時間裡,秦國政局動盪不堪,國家大權逐漸被公室大臣掌握,他們為了自己的利益,相互爭鬥,勢力越發強大,秦國國君地位則不斷下降。公元前425年,秦朝公室大臣大庶長鼂甚至聯合其它貴族逼秦懷公自殺,改立秦懷公之孫嬴肅繼位,是為秦靈公。

這一時期,正值戰國初期,經歷過春秋時期曠日持久的諸侯國兼併戰爭,到了戰國時期,諸侯國的數量由一百四十多個銳減到不足二十個,劉向在《戰國策》中說:“萬乘之國七,千乘之國五,敵侔爭權,蓋為戰國。”

商鞅對秦國真的那麼重要嗎?其實真的不重要!重要的是他

戰國初期形勢圖

從一百多個國家整合為十多個國家,各諸侯國之間的戰略緩衝空間不復存在,各個大國不得不面對直接競爭的局面。資源的集中使得國家之間的戰鬥規模不斷提高,同時為了爭奪更多的資源,各個國家內部開始了一些列的變法改革。

在這一時期,秦國卻因為動盪的局勢,失去了提升國力的時機。與秦國的接壤的新興諸侯國魏國,卻在開國君主魏文侯(公元前445年-公元前396年在位,公元前403年被周王朝正式封為諸侯)魏斯的帶領下,在諸侯國中第一個實行變法,他用李悝、翟璜為相,改革弊政;用樂羊、吳起等為將,訓練士卒,打造出一支精銳的重型步兵,這支步兵“大戰七十二,全勝六十四,其餘均解(不分勝負)”,名動天下,號稱魏武卒。

魏國西有秦國和韓國,南有楚國,北有趙國,東有齊國,地處中央,四戰之地,易攻難守。為了打破這種局面,向外拓展魏國的戰略縱深,魏文侯將目光對準了政局動盪,國勢日衰的秦國。

一片土地,十一年的戰爭

魏文侯垂涎的是秦國的河西之地。河西之地大體在今陝西東部的洛河與黃河之間。範圍相當於今日華陰、華縣、大荔、蒲城、澄城、白水、合陽和韓城八地,南北自華山直抵禹門口,東西自蒲城直抵黃河西岸。因為其地處黃河以西,而被稱為河西。古代文獻多稱河西為“西河”。

河西之地對於秦國的重要性,可以通過《大秦帝國》一書中的話來說明:秦東關防,險在桃林,勢在河西,二者缺一不可,只有牢牢佔據河西,才能居高臨下,有效控制桃林高地(崤函道)的關防要塞。

商鞅對秦國真的那麼重要嗎?其實真的不重要!重要的是他

秦河西之地(魏西河郡)及要塞城市示意圖

秦國的統治中心區域在關中平原,這裡的地形特點是四周高,中間低。周圍被大山環繞,中間則在渭河、涇河、洛河等眾多河流的衝擊下,形成了面積約3.4萬平方公里的沖積平原,土地肥沃,十分適宜農業生產,自古便有“天府之國”的稱謂。

史載關中“有鄠杜、竹林,南山檀柘,號稱陸海,為九州膏腴”。河西之地處於關中平原的東方,秦國在這裡修建了函谷關、潼關、蒲津關、武關、嶢關、蕭關、散關、金鎖關等要塞,是秦國抵禦東方諸侯國進攻,同時也是秦國自己東進中原的前沿陣地,若缺少了河西,那麼關中的“四塞之固”便無從談起,秦國將直面東方諸侯國的軍事威脅。

商鞅對秦國真的那麼重要嗎?其實真的不重要!重要的是他

實行變法奠定魏國戰國初期霸主地位的魏文侯

公元前419年,魏軍在河西少樑(今陝西韓城西南)修築城池,建立軍事基地,以便屯兵積糧進攻秦國。秦軍聞訊後,前來攻擊魏軍,失敗而歸。

公元前413年,魏軍正式開始向河西秦軍進攻,在秦國鄭地(今陝西華縣西南)附近,大敗秦軍。

公元前412年,魏文侯又命太子魏擊率軍攻克繁龐(今陝西韓城東南)。

公元前409年,魏文侯任命吳起為主將,又奪秦國河西地區的臨晉(即王城,今陝西省大荔縣東南)、元裡(今陝西省澄城縣東南)等地。

公元前408年,魏軍再奪洛陰(今陝西大荔西南)、邰陽(今陝西合陽東南)兩城。11年的時間,魏軍三次打敗秦軍,將原本屬於秦國的河西地區完全佔領,並設立西河郡,正式實行管轄權,第一次河西之戰結束。

一心雪恥,一敗塗地

面對著河西之地被魏國佔領的結果,秦國上下俱是心中不甘。公元前403年,魏文侯去世,魏武侯繼位,魏國的軍事重心逐漸向中原地區轉移,在河西之地的魏軍數量有所減少。

趁著這個機會,經過數年準備的秦軍,於公元前401年開始,主動向魏軍進攻,企圖奪回河西之地,雙方你來我往,在河西這片土地上拉鋸對攻,隨著時間的推移,秦國逐漸失去耐心。

公元前389年,秦惠公嬴仁盡起全國之兵50萬,親自率領進攻河西魏軍。此時的河西魏軍統帥為名將吳起,吳起請求魏武侯派5萬名沒有立過功的魏武卒作為主力,由自己親自率領反擊秦軍。魏武侯同意,並加派戰車500乘、騎兵3000人,協助吳起作戰。

商鞅對秦國真的那麼重要嗎?其實真的不重要!重要的是他

愛兵如子,士兵為之效死的吳起

交戰前一天,吳起向三軍發佈命令說:諸吏士都應當跟我一起去同敵作戰,無論車兵、騎兵和步兵,“若車不得車,騎不得騎,徒不得徒,雖破軍皆無功”。第二天,魏軍在吳起率領下,與秦軍交戰於陰晉。五萬魏武卒,勇猛無畏,對50萬秦軍反覆衝殺,秦軍陣勢大亂,繼而崩潰大敗。

陰晉之戰,是中國古代軍事史上少數的幾次以少勝多的戰爭,此戰以後,秦國暫時失去了與魏國爭奪河西之地的能力,不僅如此,由於失去了河西之地,此時的秦國只佔有隴山以東、洛河以西、秦嶺以北的渭河平原,土地狹小,在諸侯國之中的地位一落千丈,其大國地位不再被其他諸侯國所承認。

商鞅對秦國真的那麼重要嗎?其實真的不重要!重要的是他

陰晉之戰將秦國踢出了戰國初期大國之列

公元前387年,喪師辱國的秦惠公去世,其兩歲的兒子秦出公繼位,由其母親主持朝政,秦出公母親任用外戚和宦官干政,同時為了籠絡人心,對手下大臣大肆賞賜,使的秦國國庫空虛,為了增加國庫收入,又加重對秦國百姓的稅賦徵收,這兩方面的不當措施,使得秦出公母親與秦國公室和地主、自耕農兩個階層的矛盾激化,國勢越發動盪。

公元前386年,為了扶持一個親魏的秦國政權,魏武侯向流亡在魏國的秦國公子嬴師隰提出護送他回秦國,繼承秦國國君之位的建議。嬴師隰是秦靈公的兒子,秦靈公去世,秦靈公的叔父、嬴師隰的叔祖父嬴悼子奪得君位,是為秦簡公。時年十歲的嬴師隰為防不測,逃到魏國,開始了長達二十九年的流亡生涯。

商鞅對秦國真的那麼重要嗎?其實真的不重要!重要的是他

陰謀扶持秦國親魏政權的魏武侯

嬴師隰識破了魏武侯的陰謀,他表達了願意回國繼位的意願,但是拒絕了魏武侯派兵護送的建議,表示自己獨自回國。嬴師隰派遣身邊機智善辯之人進入秦國,聯繫與秦出公母親不和的大臣,在民間散佈自己要回國實行新政的消息,同時用金銀珠寶交接豪傑義士,暗中爭取秦軍的將領。

經過一年的籌劃,公元前385年,嬴師隰從魏國啟程返回秦國,在河西被前來迎接的秦國公室大臣擁立為君,是為秦獻公。之後秦獻公在帶領擁護自己的大臣和軍隊進入秦國都城雍城,殺死秦出公和秦出公的母親,正式接管秦國政權。

一位明君,一國希望

嬴師隰在魏國生活了二十九年,他親眼見證了魏國強大的過程,那就是變法,他在二十九年的時間裡,學習消化著魏國的變法經驗,並在剛剛登上君主之位後,對國家進行改革。

第一步,廢黜人殉制度,人殉制度是自商朝時就存在的陋習,秦獻公下令廢黜人殉,一方面贏得了全國百姓的擁護和支持,另一方面也避免了大量的青壯年勞動力被白白殺死。為秦國存活了大量的勞動力,極大的推動了秦國的農業和工商業生產。

第二步,遷都。秦獻公繼位時,秦國的都城是雍城(今陝西省寶雞市),自秦德公元年(公元前677年)至秦獻公二年(公元前383年)雍城作為秦國國都,時間長達294年。如此長的時間,使得這裡的公室勢力十分強大,而公室勢力又是極為保守的奴隸主勢力,秦獻公若想在秦國實行改革,必須擺脫這一股強大的掣肘力量。而遷都是最好的選擇。公元前383年,秦獻公將都城從位於秦國西部的雍城遷到秦國東部、地近河西之地的櫟陽(今陝西省西安市),此次遷都,秦獻公一方面是為了擺脫守舊勢力的掣肘,另一方面也是向全國表明自己收回河西之地的決心。

商鞅對秦國真的那麼重要嗎?其實真的不重要!重要的是他

遷都櫟陽使得秦獻公擺脫了公室的掣肘

第三步,廢邑設縣,公元前379年,秦獻公將蒲、藍田、善、明氏等邊境地區的封邑改建成縣,由自己直接掌握,委派官吏進行管理。這個措施使得秦獻公所掌握的軍政力量得到極大的加強。

第四步,設立市場,收取商稅,公元前378年,秦獻公開始在全國的主要城市設立商品交易市場,規範全國的商業行為,並抽取營業稅。設市收稅為秦國的國庫帶來大量的收入,國家經濟規模倍增。

第五步,編戶為伍,監督連坐。公元前375年,秦獻公對全國的百姓進行編戶管理,每五戶人家編為一伍,編戶為伍後,百姓在農忙時互相幫助,農閒時進行軍事訓練。編伍中一戶犯法,其餘連坐。通過這種辦法,整個秦國的軍事戰鬥力和國家秩序得到極大的提高。

商鞅對秦國真的那麼重要嗎?其實真的不重要!重要的是他

編戶為伍提升了秦軍的戰鬥力

通過這五項措施,秦國的國力和軍隊的戰鬥力得到極大的提高,但是也產生了新的社會矛盾。戰國時期,奴隸經濟逐漸瓦解,新興的私人地主經濟成為主流,秦獻公的改革明顯偏向於地主經濟,因此以公室大臣為首的奴隸主勢力對秦獻公十分不滿,國內階級對立情緒加重。

為了轉移國內矛盾,同時滿足國內各階層對土地的需求慾望,秦獻公決定對外發動戰爭。

未竟的事業,未竟的渴望

公元前364年,秦獻公下令秦軍攻打魏國,奪回秦國故土河西之地,第三次河西之戰爆發。原來的魏武卒統帥吳起,因為被魏國相國公叔痤設計離間,早已離開魏國投奔楚國。

秦軍利用這個機會,不斷進攻魏軍,一直打過黃河,深入魏國境內的石門(今山西運城西南)地區,斬首魏軍六萬人,奪回部分河西之地,秦獻公把這些土地賞給地主和貴族,有效的緩和了國內矛盾。同時周天子向秦獻公祝賀這一勝利,秦獻公被賜予與秦穆公一樣“伯”(是霸主的意思)的稱號,秦國開始走向復興之路。

商鞅對秦國真的那麼重要嗎?其實真的不重要!重要的是他

陝西韓城市少樑城遺址界碑

公元前362年,秦軍在少樑(今陝西韓城西南)再次大敗魏軍,俘虜魏國將領公叔痤,攻克龐城(今韓城東南)。公叔痤因早年在魏國對秦獻公多有照顧,秦獻公在盛情款待一番後,將公叔痤放回魏國。

第三次河西之戰,秦國雖然取得勝利,此時的秦國經過秦獻公二十三年的治理,國力雖有所復甦,然而由於秦獻公的改革不徹底,加之秦國曆經四代亂政,國家經濟基礎依然薄弱,無法對仍處在全盛時期的魏國造成根本性的傷害,故並沒有完全收回河西之地。

"
商鞅對秦國真的那麼重要嗎?其實真的不重要!重要的是他

喜歡就請關注我吧

人未眠,夜未央

公元前338年的一天深夜,秦國與魏國交界,一位老者在夜色中奔走,這位老者是秦國的大良造,被秦孝公封為商君的衛鞅,時人稱之為商鞅。在秦國,大良造主掌全國政事,輔佐秦王治理國家。如此位高權重,當是錦衣玉食,養尊處優才對。而商鞅此時卻是狼狽不堪,面色惶恐。他急匆匆的進入邊關,來到一家旅店外,想要住宿一晚,明日出關。結果卻因為拿不出住店需要的憑證,被店主拒之門外。

商鞅聽到店主的解釋“沒有憑證住店,被發現後,要被商君(商鞅)治罪”,一時間哭笑不得。自己如今深陷危機,在這關鍵時刻,竟然被自己親手製定的法律,阻攔在秦朝邊關,當真是作繭自縛。

商鞅對秦國真的那麼重要嗎?其實真的不重要!重要的是他

成也變法敗也變法的商鞅

無奈之下,商鞅只好離開,走在夜色蒼茫的路上,商鞅回想剛才的一幕,心中又是欣慰,又是悲傷。成也變法,敗也變法,自己這一生中的大部分時間全都耗在這變法二字上了。在黝黑夜色的浸染下,商鞅的身影逐漸隱沒,最終與這黑夜融為一體。

秦國都城,咸陽城,剛剛繼位的秦惠文王嬴駟也在注視著天空,他已經知道商鞅逃跑的消息了。他並不意外,當他下令以謀反罪捉拿商鞅的時候,就已經猜到了商鞅的選擇。自己的父親秦孝公對商鞅信任有加,倚仗為國之柱石,商鞅也是在父親的支持下,擔負輔國重任,推行變法,對父親忠誠無比,怎麼會有謀反之心。謀反只是一個藉口,真正造成如今這個局面的,正是商鞅一力推行的變法。嬴駟不是一個昏君,他只是明白一個道理,為了穩固朝堂,繼續推行變法,商鞅斷沒有活著可能,他必須死!

春秋一霸,往事隨風

公元前356年,嬴駟出生在秦朝的舊都櫟陽城。這一年,也是商鞅被秦孝公嬴渠樑任命為左庶長正式推行變法的一年。

這一年商鞅39歲,秦孝公嬴渠樑25歲。此時的秦國早已經不是那個在秦穆公帶領下,滅掉西戎國家12個(一說20個),攻滅蜀國和其他關西(函谷關以西)國家,開闢國土千餘里,被周襄王任命為西方諸侯之伯,稱霸西戎的春秋霸主之一了。

商鞅對秦國真的那麼重要嗎?其實真的不重要!重要的是他

霸滅西戎拓地千里的秦穆公

自秦厲共公去世之後,秦國曆經秦躁公、秦懷公、秦靈公、秦簡公、秦惠公、秦出公六代君王,時間從公元前442年至公元前385年,在這57年的時間裡,秦國政局動盪不堪,國家大權逐漸被公室大臣掌握,他們為了自己的利益,相互爭鬥,勢力越發強大,秦國國君地位則不斷下降。公元前425年,秦朝公室大臣大庶長鼂甚至聯合其它貴族逼秦懷公自殺,改立秦懷公之孫嬴肅繼位,是為秦靈公。

這一時期,正值戰國初期,經歷過春秋時期曠日持久的諸侯國兼併戰爭,到了戰國時期,諸侯國的數量由一百四十多個銳減到不足二十個,劉向在《戰國策》中說:“萬乘之國七,千乘之國五,敵侔爭權,蓋為戰國。”

商鞅對秦國真的那麼重要嗎?其實真的不重要!重要的是他

戰國初期形勢圖

從一百多個國家整合為十多個國家,各諸侯國之間的戰略緩衝空間不復存在,各個大國不得不面對直接競爭的局面。資源的集中使得國家之間的戰鬥規模不斷提高,同時為了爭奪更多的資源,各個國家內部開始了一些列的變法改革。

在這一時期,秦國卻因為動盪的局勢,失去了提升國力的時機。與秦國的接壤的新興諸侯國魏國,卻在開國君主魏文侯(公元前445年-公元前396年在位,公元前403年被周王朝正式封為諸侯)魏斯的帶領下,在諸侯國中第一個實行變法,他用李悝、翟璜為相,改革弊政;用樂羊、吳起等為將,訓練士卒,打造出一支精銳的重型步兵,這支步兵“大戰七十二,全勝六十四,其餘均解(不分勝負)”,名動天下,號稱魏武卒。

魏國西有秦國和韓國,南有楚國,北有趙國,東有齊國,地處中央,四戰之地,易攻難守。為了打破這種局面,向外拓展魏國的戰略縱深,魏文侯將目光對準了政局動盪,國勢日衰的秦國。

一片土地,十一年的戰爭

魏文侯垂涎的是秦國的河西之地。河西之地大體在今陝西東部的洛河與黃河之間。範圍相當於今日華陰、華縣、大荔、蒲城、澄城、白水、合陽和韓城八地,南北自華山直抵禹門口,東西自蒲城直抵黃河西岸。因為其地處黃河以西,而被稱為河西。古代文獻多稱河西為“西河”。

河西之地對於秦國的重要性,可以通過《大秦帝國》一書中的話來說明:秦東關防,險在桃林,勢在河西,二者缺一不可,只有牢牢佔據河西,才能居高臨下,有效控制桃林高地(崤函道)的關防要塞。

商鞅對秦國真的那麼重要嗎?其實真的不重要!重要的是他

秦河西之地(魏西河郡)及要塞城市示意圖

秦國的統治中心區域在關中平原,這裡的地形特點是四周高,中間低。周圍被大山環繞,中間則在渭河、涇河、洛河等眾多河流的衝擊下,形成了面積約3.4萬平方公里的沖積平原,土地肥沃,十分適宜農業生產,自古便有“天府之國”的稱謂。

史載關中“有鄠杜、竹林,南山檀柘,號稱陸海,為九州膏腴”。河西之地處於關中平原的東方,秦國在這裡修建了函谷關、潼關、蒲津關、武關、嶢關、蕭關、散關、金鎖關等要塞,是秦國抵禦東方諸侯國進攻,同時也是秦國自己東進中原的前沿陣地,若缺少了河西,那麼關中的“四塞之固”便無從談起,秦國將直面東方諸侯國的軍事威脅。

商鞅對秦國真的那麼重要嗎?其實真的不重要!重要的是他

實行變法奠定魏國戰國初期霸主地位的魏文侯

公元前419年,魏軍在河西少樑(今陝西韓城西南)修築城池,建立軍事基地,以便屯兵積糧進攻秦國。秦軍聞訊後,前來攻擊魏軍,失敗而歸。

公元前413年,魏軍正式開始向河西秦軍進攻,在秦國鄭地(今陝西華縣西南)附近,大敗秦軍。

公元前412年,魏文侯又命太子魏擊率軍攻克繁龐(今陝西韓城東南)。

公元前409年,魏文侯任命吳起為主將,又奪秦國河西地區的臨晉(即王城,今陝西省大荔縣東南)、元裡(今陝西省澄城縣東南)等地。

公元前408年,魏軍再奪洛陰(今陝西大荔西南)、邰陽(今陝西合陽東南)兩城。11年的時間,魏軍三次打敗秦軍,將原本屬於秦國的河西地區完全佔領,並設立西河郡,正式實行管轄權,第一次河西之戰結束。

一心雪恥,一敗塗地

面對著河西之地被魏國佔領的結果,秦國上下俱是心中不甘。公元前403年,魏文侯去世,魏武侯繼位,魏國的軍事重心逐漸向中原地區轉移,在河西之地的魏軍數量有所減少。

趁著這個機會,經過數年準備的秦軍,於公元前401年開始,主動向魏軍進攻,企圖奪回河西之地,雙方你來我往,在河西這片土地上拉鋸對攻,隨著時間的推移,秦國逐漸失去耐心。

公元前389年,秦惠公嬴仁盡起全國之兵50萬,親自率領進攻河西魏軍。此時的河西魏軍統帥為名將吳起,吳起請求魏武侯派5萬名沒有立過功的魏武卒作為主力,由自己親自率領反擊秦軍。魏武侯同意,並加派戰車500乘、騎兵3000人,協助吳起作戰。

商鞅對秦國真的那麼重要嗎?其實真的不重要!重要的是他

愛兵如子,士兵為之效死的吳起

交戰前一天,吳起向三軍發佈命令說:諸吏士都應當跟我一起去同敵作戰,無論車兵、騎兵和步兵,“若車不得車,騎不得騎,徒不得徒,雖破軍皆無功”。第二天,魏軍在吳起率領下,與秦軍交戰於陰晉。五萬魏武卒,勇猛無畏,對50萬秦軍反覆衝殺,秦軍陣勢大亂,繼而崩潰大敗。

陰晉之戰,是中國古代軍事史上少數的幾次以少勝多的戰爭,此戰以後,秦國暫時失去了與魏國爭奪河西之地的能力,不僅如此,由於失去了河西之地,此時的秦國只佔有隴山以東、洛河以西、秦嶺以北的渭河平原,土地狹小,在諸侯國之中的地位一落千丈,其大國地位不再被其他諸侯國所承認。

商鞅對秦國真的那麼重要嗎?其實真的不重要!重要的是他

陰晉之戰將秦國踢出了戰國初期大國之列

公元前387年,喪師辱國的秦惠公去世,其兩歲的兒子秦出公繼位,由其母親主持朝政,秦出公母親任用外戚和宦官干政,同時為了籠絡人心,對手下大臣大肆賞賜,使的秦國國庫空虛,為了增加國庫收入,又加重對秦國百姓的稅賦徵收,這兩方面的不當措施,使得秦出公母親與秦國公室和地主、自耕農兩個階層的矛盾激化,國勢越發動盪。

公元前386年,為了扶持一個親魏的秦國政權,魏武侯向流亡在魏國的秦國公子嬴師隰提出護送他回秦國,繼承秦國國君之位的建議。嬴師隰是秦靈公的兒子,秦靈公去世,秦靈公的叔父、嬴師隰的叔祖父嬴悼子奪得君位,是為秦簡公。時年十歲的嬴師隰為防不測,逃到魏國,開始了長達二十九年的流亡生涯。

商鞅對秦國真的那麼重要嗎?其實真的不重要!重要的是他

陰謀扶持秦國親魏政權的魏武侯

嬴師隰識破了魏武侯的陰謀,他表達了願意回國繼位的意願,但是拒絕了魏武侯派兵護送的建議,表示自己獨自回國。嬴師隰派遣身邊機智善辯之人進入秦國,聯繫與秦出公母親不和的大臣,在民間散佈自己要回國實行新政的消息,同時用金銀珠寶交接豪傑義士,暗中爭取秦軍的將領。

經過一年的籌劃,公元前385年,嬴師隰從魏國啟程返回秦國,在河西被前來迎接的秦國公室大臣擁立為君,是為秦獻公。之後秦獻公在帶領擁護自己的大臣和軍隊進入秦國都城雍城,殺死秦出公和秦出公的母親,正式接管秦國政權。

一位明君,一國希望

嬴師隰在魏國生活了二十九年,他親眼見證了魏國強大的過程,那就是變法,他在二十九年的時間裡,學習消化著魏國的變法經驗,並在剛剛登上君主之位後,對國家進行改革。

第一步,廢黜人殉制度,人殉制度是自商朝時就存在的陋習,秦獻公下令廢黜人殉,一方面贏得了全國百姓的擁護和支持,另一方面也避免了大量的青壯年勞動力被白白殺死。為秦國存活了大量的勞動力,極大的推動了秦國的農業和工商業生產。

第二步,遷都。秦獻公繼位時,秦國的都城是雍城(今陝西省寶雞市),自秦德公元年(公元前677年)至秦獻公二年(公元前383年)雍城作為秦國國都,時間長達294年。如此長的時間,使得這裡的公室勢力十分強大,而公室勢力又是極為保守的奴隸主勢力,秦獻公若想在秦國實行改革,必須擺脫這一股強大的掣肘力量。而遷都是最好的選擇。公元前383年,秦獻公將都城從位於秦國西部的雍城遷到秦國東部、地近河西之地的櫟陽(今陝西省西安市),此次遷都,秦獻公一方面是為了擺脫守舊勢力的掣肘,另一方面也是向全國表明自己收回河西之地的決心。

商鞅對秦國真的那麼重要嗎?其實真的不重要!重要的是他

遷都櫟陽使得秦獻公擺脫了公室的掣肘

第三步,廢邑設縣,公元前379年,秦獻公將蒲、藍田、善、明氏等邊境地區的封邑改建成縣,由自己直接掌握,委派官吏進行管理。這個措施使得秦獻公所掌握的軍政力量得到極大的加強。

第四步,設立市場,收取商稅,公元前378年,秦獻公開始在全國的主要城市設立商品交易市場,規範全國的商業行為,並抽取營業稅。設市收稅為秦國的國庫帶來大量的收入,國家經濟規模倍增。

第五步,編戶為伍,監督連坐。公元前375年,秦獻公對全國的百姓進行編戶管理,每五戶人家編為一伍,編戶為伍後,百姓在農忙時互相幫助,農閒時進行軍事訓練。編伍中一戶犯法,其餘連坐。通過這種辦法,整個秦國的軍事戰鬥力和國家秩序得到極大的提高。

商鞅對秦國真的那麼重要嗎?其實真的不重要!重要的是他

編戶為伍提升了秦軍的戰鬥力

通過這五項措施,秦國的國力和軍隊的戰鬥力得到極大的提高,但是也產生了新的社會矛盾。戰國時期,奴隸經濟逐漸瓦解,新興的私人地主經濟成為主流,秦獻公的改革明顯偏向於地主經濟,因此以公室大臣為首的奴隸主勢力對秦獻公十分不滿,國內階級對立情緒加重。

為了轉移國內矛盾,同時滿足國內各階層對土地的需求慾望,秦獻公決定對外發動戰爭。

未竟的事業,未竟的渴望

公元前364年,秦獻公下令秦軍攻打魏國,奪回秦國故土河西之地,第三次河西之戰爆發。原來的魏武卒統帥吳起,因為被魏國相國公叔痤設計離間,早已離開魏國投奔楚國。

秦軍利用這個機會,不斷進攻魏軍,一直打過黃河,深入魏國境內的石門(今山西運城西南)地區,斬首魏軍六萬人,奪回部分河西之地,秦獻公把這些土地賞給地主和貴族,有效的緩和了國內矛盾。同時周天子向秦獻公祝賀這一勝利,秦獻公被賜予與秦穆公一樣“伯”(是霸主的意思)的稱號,秦國開始走向復興之路。

商鞅對秦國真的那麼重要嗎?其實真的不重要!重要的是他

陝西韓城市少樑城遺址界碑

公元前362年,秦軍在少樑(今陝西韓城西南)再次大敗魏軍,俘虜魏國將領公叔痤,攻克龐城(今韓城東南)。公叔痤因早年在魏國對秦獻公多有照顧,秦獻公在盛情款待一番後,將公叔痤放回魏國。

第三次河西之戰,秦國雖然取得勝利,此時的秦國經過秦獻公二十三年的治理,國力雖有所復甦,然而由於秦獻公的改革不徹底,加之秦國曆經四代亂政,國家經濟基礎依然薄弱,無法對仍處在全盛時期的魏國造成根本性的傷害,故並沒有完全收回河西之地。

商鞅對秦國真的那麼重要嗎?其實真的不重要!重要的是他

興國大業未竟的秦獻公

公元前361年,用心治理秦國二十四年的秦獻公嬴師隰去世,秦獻公勵精圖治二十四年,打下了秦國復甦的基礎,他在秦國第一次普及了魏國變法的經驗和措施,為之後的商鞅變法打開了局面。

變換的國君,不變的夢想

秦孝公去世後,20歲的太子嬴渠樑繼位,是為秦孝公。

秦孝公繼位的時候,與他先後並列存世的其他六大諸侯國的君主分別是:齊威王(公元前356年繼位)、楚宣王(公元前370年繼位)、燕文公(公元前361年繼位)、韓昭侯(公元前363年繼位)、魏惠王(公元前370年繼位)、趙成侯(公元前375年繼位)。

齊威王任用鄒忌為相,田忌為將,孫臏為軍師,進行政治改革,修明法制、選賢任能、賞罰分明、國力日強。經桂陵、馬陵兩役,大敗魏軍,開始稱雄於諸侯。並禮賢重士,在國都臨淄(今山東淄博東北)稷門外修建稷下學宮,廣招天下賢士議政講學,成為當時的學術文化中心,齊國強盛一時。

"
商鞅對秦國真的那麼重要嗎?其實真的不重要!重要的是他

喜歡就請關注我吧

人未眠,夜未央

公元前338年的一天深夜,秦國與魏國交界,一位老者在夜色中奔走,這位老者是秦國的大良造,被秦孝公封為商君的衛鞅,時人稱之為商鞅。在秦國,大良造主掌全國政事,輔佐秦王治理國家。如此位高權重,當是錦衣玉食,養尊處優才對。而商鞅此時卻是狼狽不堪,面色惶恐。他急匆匆的進入邊關,來到一家旅店外,想要住宿一晚,明日出關。結果卻因為拿不出住店需要的憑證,被店主拒之門外。

商鞅聽到店主的解釋“沒有憑證住店,被發現後,要被商君(商鞅)治罪”,一時間哭笑不得。自己如今深陷危機,在這關鍵時刻,竟然被自己親手製定的法律,阻攔在秦朝邊關,當真是作繭自縛。

商鞅對秦國真的那麼重要嗎?其實真的不重要!重要的是他

成也變法敗也變法的商鞅

無奈之下,商鞅只好離開,走在夜色蒼茫的路上,商鞅回想剛才的一幕,心中又是欣慰,又是悲傷。成也變法,敗也變法,自己這一生中的大部分時間全都耗在這變法二字上了。在黝黑夜色的浸染下,商鞅的身影逐漸隱沒,最終與這黑夜融為一體。

秦國都城,咸陽城,剛剛繼位的秦惠文王嬴駟也在注視著天空,他已經知道商鞅逃跑的消息了。他並不意外,當他下令以謀反罪捉拿商鞅的時候,就已經猜到了商鞅的選擇。自己的父親秦孝公對商鞅信任有加,倚仗為國之柱石,商鞅也是在父親的支持下,擔負輔國重任,推行變法,對父親忠誠無比,怎麼會有謀反之心。謀反只是一個藉口,真正造成如今這個局面的,正是商鞅一力推行的變法。嬴駟不是一個昏君,他只是明白一個道理,為了穩固朝堂,繼續推行變法,商鞅斷沒有活著可能,他必須死!

春秋一霸,往事隨風

公元前356年,嬴駟出生在秦朝的舊都櫟陽城。這一年,也是商鞅被秦孝公嬴渠樑任命為左庶長正式推行變法的一年。

這一年商鞅39歲,秦孝公嬴渠樑25歲。此時的秦國早已經不是那個在秦穆公帶領下,滅掉西戎國家12個(一說20個),攻滅蜀國和其他關西(函谷關以西)國家,開闢國土千餘里,被周襄王任命為西方諸侯之伯,稱霸西戎的春秋霸主之一了。

商鞅對秦國真的那麼重要嗎?其實真的不重要!重要的是他

霸滅西戎拓地千里的秦穆公

自秦厲共公去世之後,秦國曆經秦躁公、秦懷公、秦靈公、秦簡公、秦惠公、秦出公六代君王,時間從公元前442年至公元前385年,在這57年的時間裡,秦國政局動盪不堪,國家大權逐漸被公室大臣掌握,他們為了自己的利益,相互爭鬥,勢力越發強大,秦國國君地位則不斷下降。公元前425年,秦朝公室大臣大庶長鼂甚至聯合其它貴族逼秦懷公自殺,改立秦懷公之孫嬴肅繼位,是為秦靈公。

這一時期,正值戰國初期,經歷過春秋時期曠日持久的諸侯國兼併戰爭,到了戰國時期,諸侯國的數量由一百四十多個銳減到不足二十個,劉向在《戰國策》中說:“萬乘之國七,千乘之國五,敵侔爭權,蓋為戰國。”

商鞅對秦國真的那麼重要嗎?其實真的不重要!重要的是他

戰國初期形勢圖

從一百多個國家整合為十多個國家,各諸侯國之間的戰略緩衝空間不復存在,各個大國不得不面對直接競爭的局面。資源的集中使得國家之間的戰鬥規模不斷提高,同時為了爭奪更多的資源,各個國家內部開始了一些列的變法改革。

在這一時期,秦國卻因為動盪的局勢,失去了提升國力的時機。與秦國的接壤的新興諸侯國魏國,卻在開國君主魏文侯(公元前445年-公元前396年在位,公元前403年被周王朝正式封為諸侯)魏斯的帶領下,在諸侯國中第一個實行變法,他用李悝、翟璜為相,改革弊政;用樂羊、吳起等為將,訓練士卒,打造出一支精銳的重型步兵,這支步兵“大戰七十二,全勝六十四,其餘均解(不分勝負)”,名動天下,號稱魏武卒。

魏國西有秦國和韓國,南有楚國,北有趙國,東有齊國,地處中央,四戰之地,易攻難守。為了打破這種局面,向外拓展魏國的戰略縱深,魏文侯將目光對準了政局動盪,國勢日衰的秦國。

一片土地,十一年的戰爭

魏文侯垂涎的是秦國的河西之地。河西之地大體在今陝西東部的洛河與黃河之間。範圍相當於今日華陰、華縣、大荔、蒲城、澄城、白水、合陽和韓城八地,南北自華山直抵禹門口,東西自蒲城直抵黃河西岸。因為其地處黃河以西,而被稱為河西。古代文獻多稱河西為“西河”。

河西之地對於秦國的重要性,可以通過《大秦帝國》一書中的話來說明:秦東關防,險在桃林,勢在河西,二者缺一不可,只有牢牢佔據河西,才能居高臨下,有效控制桃林高地(崤函道)的關防要塞。

商鞅對秦國真的那麼重要嗎?其實真的不重要!重要的是他

秦河西之地(魏西河郡)及要塞城市示意圖

秦國的統治中心區域在關中平原,這裡的地形特點是四周高,中間低。周圍被大山環繞,中間則在渭河、涇河、洛河等眾多河流的衝擊下,形成了面積約3.4萬平方公里的沖積平原,土地肥沃,十分適宜農業生產,自古便有“天府之國”的稱謂。

史載關中“有鄠杜、竹林,南山檀柘,號稱陸海,為九州膏腴”。河西之地處於關中平原的東方,秦國在這裡修建了函谷關、潼關、蒲津關、武關、嶢關、蕭關、散關、金鎖關等要塞,是秦國抵禦東方諸侯國進攻,同時也是秦國自己東進中原的前沿陣地,若缺少了河西,那麼關中的“四塞之固”便無從談起,秦國將直面東方諸侯國的軍事威脅。

商鞅對秦國真的那麼重要嗎?其實真的不重要!重要的是他

實行變法奠定魏國戰國初期霸主地位的魏文侯

公元前419年,魏軍在河西少樑(今陝西韓城西南)修築城池,建立軍事基地,以便屯兵積糧進攻秦國。秦軍聞訊後,前來攻擊魏軍,失敗而歸。

公元前413年,魏軍正式開始向河西秦軍進攻,在秦國鄭地(今陝西華縣西南)附近,大敗秦軍。

公元前412年,魏文侯又命太子魏擊率軍攻克繁龐(今陝西韓城東南)。

公元前409年,魏文侯任命吳起為主將,又奪秦國河西地區的臨晉(即王城,今陝西省大荔縣東南)、元裡(今陝西省澄城縣東南)等地。

公元前408年,魏軍再奪洛陰(今陝西大荔西南)、邰陽(今陝西合陽東南)兩城。11年的時間,魏軍三次打敗秦軍,將原本屬於秦國的河西地區完全佔領,並設立西河郡,正式實行管轄權,第一次河西之戰結束。

一心雪恥,一敗塗地

面對著河西之地被魏國佔領的結果,秦國上下俱是心中不甘。公元前403年,魏文侯去世,魏武侯繼位,魏國的軍事重心逐漸向中原地區轉移,在河西之地的魏軍數量有所減少。

趁著這個機會,經過數年準備的秦軍,於公元前401年開始,主動向魏軍進攻,企圖奪回河西之地,雙方你來我往,在河西這片土地上拉鋸對攻,隨著時間的推移,秦國逐漸失去耐心。

公元前389年,秦惠公嬴仁盡起全國之兵50萬,親自率領進攻河西魏軍。此時的河西魏軍統帥為名將吳起,吳起請求魏武侯派5萬名沒有立過功的魏武卒作為主力,由自己親自率領反擊秦軍。魏武侯同意,並加派戰車500乘、騎兵3000人,協助吳起作戰。

商鞅對秦國真的那麼重要嗎?其實真的不重要!重要的是他

愛兵如子,士兵為之效死的吳起

交戰前一天,吳起向三軍發佈命令說:諸吏士都應當跟我一起去同敵作戰,無論車兵、騎兵和步兵,“若車不得車,騎不得騎,徒不得徒,雖破軍皆無功”。第二天,魏軍在吳起率領下,與秦軍交戰於陰晉。五萬魏武卒,勇猛無畏,對50萬秦軍反覆衝殺,秦軍陣勢大亂,繼而崩潰大敗。

陰晉之戰,是中國古代軍事史上少數的幾次以少勝多的戰爭,此戰以後,秦國暫時失去了與魏國爭奪河西之地的能力,不僅如此,由於失去了河西之地,此時的秦國只佔有隴山以東、洛河以西、秦嶺以北的渭河平原,土地狹小,在諸侯國之中的地位一落千丈,其大國地位不再被其他諸侯國所承認。

商鞅對秦國真的那麼重要嗎?其實真的不重要!重要的是他

陰晉之戰將秦國踢出了戰國初期大國之列

公元前387年,喪師辱國的秦惠公去世,其兩歲的兒子秦出公繼位,由其母親主持朝政,秦出公母親任用外戚和宦官干政,同時為了籠絡人心,對手下大臣大肆賞賜,使的秦國國庫空虛,為了增加國庫收入,又加重對秦國百姓的稅賦徵收,這兩方面的不當措施,使得秦出公母親與秦國公室和地主、自耕農兩個階層的矛盾激化,國勢越發動盪。

公元前386年,為了扶持一個親魏的秦國政權,魏武侯向流亡在魏國的秦國公子嬴師隰提出護送他回秦國,繼承秦國國君之位的建議。嬴師隰是秦靈公的兒子,秦靈公去世,秦靈公的叔父、嬴師隰的叔祖父嬴悼子奪得君位,是為秦簡公。時年十歲的嬴師隰為防不測,逃到魏國,開始了長達二十九年的流亡生涯。

商鞅對秦國真的那麼重要嗎?其實真的不重要!重要的是他

陰謀扶持秦國親魏政權的魏武侯

嬴師隰識破了魏武侯的陰謀,他表達了願意回國繼位的意願,但是拒絕了魏武侯派兵護送的建議,表示自己獨自回國。嬴師隰派遣身邊機智善辯之人進入秦國,聯繫與秦出公母親不和的大臣,在民間散佈自己要回國實行新政的消息,同時用金銀珠寶交接豪傑義士,暗中爭取秦軍的將領。

經過一年的籌劃,公元前385年,嬴師隰從魏國啟程返回秦國,在河西被前來迎接的秦國公室大臣擁立為君,是為秦獻公。之後秦獻公在帶領擁護自己的大臣和軍隊進入秦國都城雍城,殺死秦出公和秦出公的母親,正式接管秦國政權。

一位明君,一國希望

嬴師隰在魏國生活了二十九年,他親眼見證了魏國強大的過程,那就是變法,他在二十九年的時間裡,學習消化著魏國的變法經驗,並在剛剛登上君主之位後,對國家進行改革。

第一步,廢黜人殉制度,人殉制度是自商朝時就存在的陋習,秦獻公下令廢黜人殉,一方面贏得了全國百姓的擁護和支持,另一方面也避免了大量的青壯年勞動力被白白殺死。為秦國存活了大量的勞動力,極大的推動了秦國的農業和工商業生產。

第二步,遷都。秦獻公繼位時,秦國的都城是雍城(今陝西省寶雞市),自秦德公元年(公元前677年)至秦獻公二年(公元前383年)雍城作為秦國國都,時間長達294年。如此長的時間,使得這裡的公室勢力十分強大,而公室勢力又是極為保守的奴隸主勢力,秦獻公若想在秦國實行改革,必須擺脫這一股強大的掣肘力量。而遷都是最好的選擇。公元前383年,秦獻公將都城從位於秦國西部的雍城遷到秦國東部、地近河西之地的櫟陽(今陝西省西安市),此次遷都,秦獻公一方面是為了擺脫守舊勢力的掣肘,另一方面也是向全國表明自己收回河西之地的決心。

商鞅對秦國真的那麼重要嗎?其實真的不重要!重要的是他

遷都櫟陽使得秦獻公擺脫了公室的掣肘

第三步,廢邑設縣,公元前379年,秦獻公將蒲、藍田、善、明氏等邊境地區的封邑改建成縣,由自己直接掌握,委派官吏進行管理。這個措施使得秦獻公所掌握的軍政力量得到極大的加強。

第四步,設立市場,收取商稅,公元前378年,秦獻公開始在全國的主要城市設立商品交易市場,規範全國的商業行為,並抽取營業稅。設市收稅為秦國的國庫帶來大量的收入,國家經濟規模倍增。

第五步,編戶為伍,監督連坐。公元前375年,秦獻公對全國的百姓進行編戶管理,每五戶人家編為一伍,編戶為伍後,百姓在農忙時互相幫助,農閒時進行軍事訓練。編伍中一戶犯法,其餘連坐。通過這種辦法,整個秦國的軍事戰鬥力和國家秩序得到極大的提高。

商鞅對秦國真的那麼重要嗎?其實真的不重要!重要的是他

編戶為伍提升了秦軍的戰鬥力

通過這五項措施,秦國的國力和軍隊的戰鬥力得到極大的提高,但是也產生了新的社會矛盾。戰國時期,奴隸經濟逐漸瓦解,新興的私人地主經濟成為主流,秦獻公的改革明顯偏向於地主經濟,因此以公室大臣為首的奴隸主勢力對秦獻公十分不滿,國內階級對立情緒加重。

為了轉移國內矛盾,同時滿足國內各階層對土地的需求慾望,秦獻公決定對外發動戰爭。

未竟的事業,未竟的渴望

公元前364年,秦獻公下令秦軍攻打魏國,奪回秦國故土河西之地,第三次河西之戰爆發。原來的魏武卒統帥吳起,因為被魏國相國公叔痤設計離間,早已離開魏國投奔楚國。

秦軍利用這個機會,不斷進攻魏軍,一直打過黃河,深入魏國境內的石門(今山西運城西南)地區,斬首魏軍六萬人,奪回部分河西之地,秦獻公把這些土地賞給地主和貴族,有效的緩和了國內矛盾。同時周天子向秦獻公祝賀這一勝利,秦獻公被賜予與秦穆公一樣“伯”(是霸主的意思)的稱號,秦國開始走向復興之路。

商鞅對秦國真的那麼重要嗎?其實真的不重要!重要的是他

陝西韓城市少樑城遺址界碑

公元前362年,秦軍在少樑(今陝西韓城西南)再次大敗魏軍,俘虜魏國將領公叔痤,攻克龐城(今韓城東南)。公叔痤因早年在魏國對秦獻公多有照顧,秦獻公在盛情款待一番後,將公叔痤放回魏國。

第三次河西之戰,秦國雖然取得勝利,此時的秦國經過秦獻公二十三年的治理,國力雖有所復甦,然而由於秦獻公的改革不徹底,加之秦國曆經四代亂政,國家經濟基礎依然薄弱,無法對仍處在全盛時期的魏國造成根本性的傷害,故並沒有完全收回河西之地。

商鞅對秦國真的那麼重要嗎?其實真的不重要!重要的是他

興國大業未竟的秦獻公

公元前361年,用心治理秦國二十四年的秦獻公嬴師隰去世,秦獻公勵精圖治二十四年,打下了秦國復甦的基礎,他在秦國第一次普及了魏國變法的經驗和措施,為之後的商鞅變法打開了局面。

變換的國君,不變的夢想

秦孝公去世後,20歲的太子嬴渠樑繼位,是為秦孝公。

秦孝公繼位的時候,與他先後並列存世的其他六大諸侯國的君主分別是:齊威王(公元前356年繼位)、楚宣王(公元前370年繼位)、燕文公(公元前361年繼位)、韓昭侯(公元前363年繼位)、魏惠王(公元前370年繼位)、趙成侯(公元前375年繼位)。

齊威王任用鄒忌為相,田忌為將,孫臏為軍師,進行政治改革,修明法制、選賢任能、賞罰分明、國力日強。經桂陵、馬陵兩役,大敗魏軍,開始稱雄於諸侯。並禮賢重士,在國都臨淄(今山東淄博東北)稷門外修建稷下學宮,廣招天下賢士議政講學,成為當時的學術文化中心,齊國強盛一時。

商鞅對秦國真的那麼重要嗎?其實真的不重要!重要的是他

齊威王統治時期齊國盛極一時

魏惠王繼位初期,為了便於統治東部地區,同時加強對東方諸侯的控制和保證國都的安全,在公元前361年把國都從安邑(山西夏縣北)遷到大梁(河南開封)。他對內興修水利發展生產、對外採取團結趙、韓的政策。魏國的國力進一步加強。公元前356年,魯、宋、衛、韓的國君到魏國朝見魏惠王,魏國再次成為諸侯領袖。

"
商鞅對秦國真的那麼重要嗎?其實真的不重要!重要的是他

喜歡就請關注我吧

人未眠,夜未央

公元前338年的一天深夜,秦國與魏國交界,一位老者在夜色中奔走,這位老者是秦國的大良造,被秦孝公封為商君的衛鞅,時人稱之為商鞅。在秦國,大良造主掌全國政事,輔佐秦王治理國家。如此位高權重,當是錦衣玉食,養尊處優才對。而商鞅此時卻是狼狽不堪,面色惶恐。他急匆匆的進入邊關,來到一家旅店外,想要住宿一晚,明日出關。結果卻因為拿不出住店需要的憑證,被店主拒之門外。

商鞅聽到店主的解釋“沒有憑證住店,被發現後,要被商君(商鞅)治罪”,一時間哭笑不得。自己如今深陷危機,在這關鍵時刻,竟然被自己親手製定的法律,阻攔在秦朝邊關,當真是作繭自縛。

商鞅對秦國真的那麼重要嗎?其實真的不重要!重要的是他

成也變法敗也變法的商鞅

無奈之下,商鞅只好離開,走在夜色蒼茫的路上,商鞅回想剛才的一幕,心中又是欣慰,又是悲傷。成也變法,敗也變法,自己這一生中的大部分時間全都耗在這變法二字上了。在黝黑夜色的浸染下,商鞅的身影逐漸隱沒,最終與這黑夜融為一體。

秦國都城,咸陽城,剛剛繼位的秦惠文王嬴駟也在注視著天空,他已經知道商鞅逃跑的消息了。他並不意外,當他下令以謀反罪捉拿商鞅的時候,就已經猜到了商鞅的選擇。自己的父親秦孝公對商鞅信任有加,倚仗為國之柱石,商鞅也是在父親的支持下,擔負輔國重任,推行變法,對父親忠誠無比,怎麼會有謀反之心。謀反只是一個藉口,真正造成如今這個局面的,正是商鞅一力推行的變法。嬴駟不是一個昏君,他只是明白一個道理,為了穩固朝堂,繼續推行變法,商鞅斷沒有活著可能,他必須死!

春秋一霸,往事隨風

公元前356年,嬴駟出生在秦朝的舊都櫟陽城。這一年,也是商鞅被秦孝公嬴渠樑任命為左庶長正式推行變法的一年。

這一年商鞅39歲,秦孝公嬴渠樑25歲。此時的秦國早已經不是那個在秦穆公帶領下,滅掉西戎國家12個(一說20個),攻滅蜀國和其他關西(函谷關以西)國家,開闢國土千餘里,被周襄王任命為西方諸侯之伯,稱霸西戎的春秋霸主之一了。

商鞅對秦國真的那麼重要嗎?其實真的不重要!重要的是他

霸滅西戎拓地千里的秦穆公

自秦厲共公去世之後,秦國曆經秦躁公、秦懷公、秦靈公、秦簡公、秦惠公、秦出公六代君王,時間從公元前442年至公元前385年,在這57年的時間裡,秦國政局動盪不堪,國家大權逐漸被公室大臣掌握,他們為了自己的利益,相互爭鬥,勢力越發強大,秦國國君地位則不斷下降。公元前425年,秦朝公室大臣大庶長鼂甚至聯合其它貴族逼秦懷公自殺,改立秦懷公之孫嬴肅繼位,是為秦靈公。

這一時期,正值戰國初期,經歷過春秋時期曠日持久的諸侯國兼併戰爭,到了戰國時期,諸侯國的數量由一百四十多個銳減到不足二十個,劉向在《戰國策》中說:“萬乘之國七,千乘之國五,敵侔爭權,蓋為戰國。”

商鞅對秦國真的那麼重要嗎?其實真的不重要!重要的是他

戰國初期形勢圖

從一百多個國家整合為十多個國家,各諸侯國之間的戰略緩衝空間不復存在,各個大國不得不面對直接競爭的局面。資源的集中使得國家之間的戰鬥規模不斷提高,同時為了爭奪更多的資源,各個國家內部開始了一些列的變法改革。

在這一時期,秦國卻因為動盪的局勢,失去了提升國力的時機。與秦國的接壤的新興諸侯國魏國,卻在開國君主魏文侯(公元前445年-公元前396年在位,公元前403年被周王朝正式封為諸侯)魏斯的帶領下,在諸侯國中第一個實行變法,他用李悝、翟璜為相,改革弊政;用樂羊、吳起等為將,訓練士卒,打造出一支精銳的重型步兵,這支步兵“大戰七十二,全勝六十四,其餘均解(不分勝負)”,名動天下,號稱魏武卒。

魏國西有秦國和韓國,南有楚國,北有趙國,東有齊國,地處中央,四戰之地,易攻難守。為了打破這種局面,向外拓展魏國的戰略縱深,魏文侯將目光對準了政局動盪,國勢日衰的秦國。

一片土地,十一年的戰爭

魏文侯垂涎的是秦國的河西之地。河西之地大體在今陝西東部的洛河與黃河之間。範圍相當於今日華陰、華縣、大荔、蒲城、澄城、白水、合陽和韓城八地,南北自華山直抵禹門口,東西自蒲城直抵黃河西岸。因為其地處黃河以西,而被稱為河西。古代文獻多稱河西為“西河”。

河西之地對於秦國的重要性,可以通過《大秦帝國》一書中的話來說明:秦東關防,險在桃林,勢在河西,二者缺一不可,只有牢牢佔據河西,才能居高臨下,有效控制桃林高地(崤函道)的關防要塞。

商鞅對秦國真的那麼重要嗎?其實真的不重要!重要的是他

秦河西之地(魏西河郡)及要塞城市示意圖

秦國的統治中心區域在關中平原,這裡的地形特點是四周高,中間低。周圍被大山環繞,中間則在渭河、涇河、洛河等眾多河流的衝擊下,形成了面積約3.4萬平方公里的沖積平原,土地肥沃,十分適宜農業生產,自古便有“天府之國”的稱謂。

史載關中“有鄠杜、竹林,南山檀柘,號稱陸海,為九州膏腴”。河西之地處於關中平原的東方,秦國在這裡修建了函谷關、潼關、蒲津關、武關、嶢關、蕭關、散關、金鎖關等要塞,是秦國抵禦東方諸侯國進攻,同時也是秦國自己東進中原的前沿陣地,若缺少了河西,那麼關中的“四塞之固”便無從談起,秦國將直面東方諸侯國的軍事威脅。

商鞅對秦國真的那麼重要嗎?其實真的不重要!重要的是他

實行變法奠定魏國戰國初期霸主地位的魏文侯

公元前419年,魏軍在河西少樑(今陝西韓城西南)修築城池,建立軍事基地,以便屯兵積糧進攻秦國。秦軍聞訊後,前來攻擊魏軍,失敗而歸。

公元前413年,魏軍正式開始向河西秦軍進攻,在秦國鄭地(今陝西華縣西南)附近,大敗秦軍。

公元前412年,魏文侯又命太子魏擊率軍攻克繁龐(今陝西韓城東南)。

公元前409年,魏文侯任命吳起為主將,又奪秦國河西地區的臨晉(即王城,今陝西省大荔縣東南)、元裡(今陝西省澄城縣東南)等地。

公元前408年,魏軍再奪洛陰(今陝西大荔西南)、邰陽(今陝西合陽東南)兩城。11年的時間,魏軍三次打敗秦軍,將原本屬於秦國的河西地區完全佔領,並設立西河郡,正式實行管轄權,第一次河西之戰結束。

一心雪恥,一敗塗地

面對著河西之地被魏國佔領的結果,秦國上下俱是心中不甘。公元前403年,魏文侯去世,魏武侯繼位,魏國的軍事重心逐漸向中原地區轉移,在河西之地的魏軍數量有所減少。

趁著這個機會,經過數年準備的秦軍,於公元前401年開始,主動向魏軍進攻,企圖奪回河西之地,雙方你來我往,在河西這片土地上拉鋸對攻,隨著時間的推移,秦國逐漸失去耐心。

公元前389年,秦惠公嬴仁盡起全國之兵50萬,親自率領進攻河西魏軍。此時的河西魏軍統帥為名將吳起,吳起請求魏武侯派5萬名沒有立過功的魏武卒作為主力,由自己親自率領反擊秦軍。魏武侯同意,並加派戰車500乘、騎兵3000人,協助吳起作戰。

商鞅對秦國真的那麼重要嗎?其實真的不重要!重要的是他

愛兵如子,士兵為之效死的吳起

交戰前一天,吳起向三軍發佈命令說:諸吏士都應當跟我一起去同敵作戰,無論車兵、騎兵和步兵,“若車不得車,騎不得騎,徒不得徒,雖破軍皆無功”。第二天,魏軍在吳起率領下,與秦軍交戰於陰晉。五萬魏武卒,勇猛無畏,對50萬秦軍反覆衝殺,秦軍陣勢大亂,繼而崩潰大敗。

陰晉之戰,是中國古代軍事史上少數的幾次以少勝多的戰爭,此戰以後,秦國暫時失去了與魏國爭奪河西之地的能力,不僅如此,由於失去了河西之地,此時的秦國只佔有隴山以東、洛河以西、秦嶺以北的渭河平原,土地狹小,在諸侯國之中的地位一落千丈,其大國地位不再被其他諸侯國所承認。

商鞅對秦國真的那麼重要嗎?其實真的不重要!重要的是他

陰晉之戰將秦國踢出了戰國初期大國之列

公元前387年,喪師辱國的秦惠公去世,其兩歲的兒子秦出公繼位,由其母親主持朝政,秦出公母親任用外戚和宦官干政,同時為了籠絡人心,對手下大臣大肆賞賜,使的秦國國庫空虛,為了增加國庫收入,又加重對秦國百姓的稅賦徵收,這兩方面的不當措施,使得秦出公母親與秦國公室和地主、自耕農兩個階層的矛盾激化,國勢越發動盪。

公元前386年,為了扶持一個親魏的秦國政權,魏武侯向流亡在魏國的秦國公子嬴師隰提出護送他回秦國,繼承秦國國君之位的建議。嬴師隰是秦靈公的兒子,秦靈公去世,秦靈公的叔父、嬴師隰的叔祖父嬴悼子奪得君位,是為秦簡公。時年十歲的嬴師隰為防不測,逃到魏國,開始了長達二十九年的流亡生涯。

商鞅對秦國真的那麼重要嗎?其實真的不重要!重要的是他

陰謀扶持秦國親魏政權的魏武侯

嬴師隰識破了魏武侯的陰謀,他表達了願意回國繼位的意願,但是拒絕了魏武侯派兵護送的建議,表示自己獨自回國。嬴師隰派遣身邊機智善辯之人進入秦國,聯繫與秦出公母親不和的大臣,在民間散佈自己要回國實行新政的消息,同時用金銀珠寶交接豪傑義士,暗中爭取秦軍的將領。

經過一年的籌劃,公元前385年,嬴師隰從魏國啟程返回秦國,在河西被前來迎接的秦國公室大臣擁立為君,是為秦獻公。之後秦獻公在帶領擁護自己的大臣和軍隊進入秦國都城雍城,殺死秦出公和秦出公的母親,正式接管秦國政權。

一位明君,一國希望

嬴師隰在魏國生活了二十九年,他親眼見證了魏國強大的過程,那就是變法,他在二十九年的時間裡,學習消化著魏國的變法經驗,並在剛剛登上君主之位後,對國家進行改革。

第一步,廢黜人殉制度,人殉制度是自商朝時就存在的陋習,秦獻公下令廢黜人殉,一方面贏得了全國百姓的擁護和支持,另一方面也避免了大量的青壯年勞動力被白白殺死。為秦國存活了大量的勞動力,極大的推動了秦國的農業和工商業生產。

第二步,遷都。秦獻公繼位時,秦國的都城是雍城(今陝西省寶雞市),自秦德公元年(公元前677年)至秦獻公二年(公元前383年)雍城作為秦國國都,時間長達294年。如此長的時間,使得這裡的公室勢力十分強大,而公室勢力又是極為保守的奴隸主勢力,秦獻公若想在秦國實行改革,必須擺脫這一股強大的掣肘力量。而遷都是最好的選擇。公元前383年,秦獻公將都城從位於秦國西部的雍城遷到秦國東部、地近河西之地的櫟陽(今陝西省西安市),此次遷都,秦獻公一方面是為了擺脫守舊勢力的掣肘,另一方面也是向全國表明自己收回河西之地的決心。

商鞅對秦國真的那麼重要嗎?其實真的不重要!重要的是他

遷都櫟陽使得秦獻公擺脫了公室的掣肘

第三步,廢邑設縣,公元前379年,秦獻公將蒲、藍田、善、明氏等邊境地區的封邑改建成縣,由自己直接掌握,委派官吏進行管理。這個措施使得秦獻公所掌握的軍政力量得到極大的加強。

第四步,設立市場,收取商稅,公元前378年,秦獻公開始在全國的主要城市設立商品交易市場,規範全國的商業行為,並抽取營業稅。設市收稅為秦國的國庫帶來大量的收入,國家經濟規模倍增。

第五步,編戶為伍,監督連坐。公元前375年,秦獻公對全國的百姓進行編戶管理,每五戶人家編為一伍,編戶為伍後,百姓在農忙時互相幫助,農閒時進行軍事訓練。編伍中一戶犯法,其餘連坐。通過這種辦法,整個秦國的軍事戰鬥力和國家秩序得到極大的提高。

商鞅對秦國真的那麼重要嗎?其實真的不重要!重要的是他

編戶為伍提升了秦軍的戰鬥力

通過這五項措施,秦國的國力和軍隊的戰鬥力得到極大的提高,但是也產生了新的社會矛盾。戰國時期,奴隸經濟逐漸瓦解,新興的私人地主經濟成為主流,秦獻公的改革明顯偏向於地主經濟,因此以公室大臣為首的奴隸主勢力對秦獻公十分不滿,國內階級對立情緒加重。

為了轉移國內矛盾,同時滿足國內各階層對土地的需求慾望,秦獻公決定對外發動戰爭。

未竟的事業,未竟的渴望

公元前364年,秦獻公下令秦軍攻打魏國,奪回秦國故土河西之地,第三次河西之戰爆發。原來的魏武卒統帥吳起,因為被魏國相國公叔痤設計離間,早已離開魏國投奔楚國。

秦軍利用這個機會,不斷進攻魏軍,一直打過黃河,深入魏國境內的石門(今山西運城西南)地區,斬首魏軍六萬人,奪回部分河西之地,秦獻公把這些土地賞給地主和貴族,有效的緩和了國內矛盾。同時周天子向秦獻公祝賀這一勝利,秦獻公被賜予與秦穆公一樣“伯”(是霸主的意思)的稱號,秦國開始走向復興之路。

商鞅對秦國真的那麼重要嗎?其實真的不重要!重要的是他

陝西韓城市少樑城遺址界碑

公元前362年,秦軍在少樑(今陝西韓城西南)再次大敗魏軍,俘虜魏國將領公叔痤,攻克龐城(今韓城東南)。公叔痤因早年在魏國對秦獻公多有照顧,秦獻公在盛情款待一番後,將公叔痤放回魏國。

第三次河西之戰,秦國雖然取得勝利,此時的秦國經過秦獻公二十三年的治理,國力雖有所復甦,然而由於秦獻公的改革不徹底,加之秦國曆經四代亂政,國家經濟基礎依然薄弱,無法對仍處在全盛時期的魏國造成根本性的傷害,故並沒有完全收回河西之地。

商鞅對秦國真的那麼重要嗎?其實真的不重要!重要的是他

興國大業未竟的秦獻公

公元前361年,用心治理秦國二十四年的秦獻公嬴師隰去世,秦獻公勵精圖治二十四年,打下了秦國復甦的基礎,他在秦國第一次普及了魏國變法的經驗和措施,為之後的商鞅變法打開了局面。

變換的國君,不變的夢想

秦孝公去世後,20歲的太子嬴渠樑繼位,是為秦孝公。

秦孝公繼位的時候,與他先後並列存世的其他六大諸侯國的君主分別是:齊威王(公元前356年繼位)、楚宣王(公元前370年繼位)、燕文公(公元前361年繼位)、韓昭侯(公元前363年繼位)、魏惠王(公元前370年繼位)、趙成侯(公元前375年繼位)。

齊威王任用鄒忌為相,田忌為將,孫臏為軍師,進行政治改革,修明法制、選賢任能、賞罰分明、國力日強。經桂陵、馬陵兩役,大敗魏軍,開始稱雄於諸侯。並禮賢重士,在國都臨淄(今山東淄博東北)稷門外修建稷下學宮,廣招天下賢士議政講學,成為當時的學術文化中心,齊國強盛一時。

商鞅對秦國真的那麼重要嗎?其實真的不重要!重要的是他

齊威王統治時期齊國盛極一時

魏惠王繼位初期,為了便於統治東部地區,同時加強對東方諸侯的控制和保證國都的安全,在公元前361年把國都從安邑(山西夏縣北)遷到大梁(河南開封)。他對內興修水利發展生產、對外採取團結趙、韓的政策。魏國的國力進一步加強。公元前356年,魯、宋、衛、韓的國君到魏國朝見魏惠王,魏國再次成為諸侯領袖。

商鞅對秦國真的那麼重要嗎?其實真的不重要!重要的是他

統治前期讓魏國再次稱霸諸侯的魏惠王

楚宣王在位時在國內進行改革,一方面堅持休兵息民,保持實力,不輕易出擊;另一方面則洞察形勢,抓住有利時機,加入兼併戰爭的行列,攻城略地,開拓疆域,為楚國“宣威之治”奠定了基礎。

"
商鞅對秦國真的那麼重要嗎?其實真的不重要!重要的是他

喜歡就請關注我吧

人未眠,夜未央

公元前338年的一天深夜,秦國與魏國交界,一位老者在夜色中奔走,這位老者是秦國的大良造,被秦孝公封為商君的衛鞅,時人稱之為商鞅。在秦國,大良造主掌全國政事,輔佐秦王治理國家。如此位高權重,當是錦衣玉食,養尊處優才對。而商鞅此時卻是狼狽不堪,面色惶恐。他急匆匆的進入邊關,來到一家旅店外,想要住宿一晚,明日出關。結果卻因為拿不出住店需要的憑證,被店主拒之門外。

商鞅聽到店主的解釋“沒有憑證住店,被發現後,要被商君(商鞅)治罪”,一時間哭笑不得。自己如今深陷危機,在這關鍵時刻,竟然被自己親手製定的法律,阻攔在秦朝邊關,當真是作繭自縛。

商鞅對秦國真的那麼重要嗎?其實真的不重要!重要的是他

成也變法敗也變法的商鞅

無奈之下,商鞅只好離開,走在夜色蒼茫的路上,商鞅回想剛才的一幕,心中又是欣慰,又是悲傷。成也變法,敗也變法,自己這一生中的大部分時間全都耗在這變法二字上了。在黝黑夜色的浸染下,商鞅的身影逐漸隱沒,最終與這黑夜融為一體。

秦國都城,咸陽城,剛剛繼位的秦惠文王嬴駟也在注視著天空,他已經知道商鞅逃跑的消息了。他並不意外,當他下令以謀反罪捉拿商鞅的時候,就已經猜到了商鞅的選擇。自己的父親秦孝公對商鞅信任有加,倚仗為國之柱石,商鞅也是在父親的支持下,擔負輔國重任,推行變法,對父親忠誠無比,怎麼會有謀反之心。謀反只是一個藉口,真正造成如今這個局面的,正是商鞅一力推行的變法。嬴駟不是一個昏君,他只是明白一個道理,為了穩固朝堂,繼續推行變法,商鞅斷沒有活著可能,他必須死!

春秋一霸,往事隨風

公元前356年,嬴駟出生在秦朝的舊都櫟陽城。這一年,也是商鞅被秦孝公嬴渠樑任命為左庶長正式推行變法的一年。

這一年商鞅39歲,秦孝公嬴渠樑25歲。此時的秦國早已經不是那個在秦穆公帶領下,滅掉西戎國家12個(一說20個),攻滅蜀國和其他關西(函谷關以西)國家,開闢國土千餘里,被周襄王任命為西方諸侯之伯,稱霸西戎的春秋霸主之一了。

商鞅對秦國真的那麼重要嗎?其實真的不重要!重要的是他

霸滅西戎拓地千里的秦穆公

自秦厲共公去世之後,秦國曆經秦躁公、秦懷公、秦靈公、秦簡公、秦惠公、秦出公六代君王,時間從公元前442年至公元前385年,在這57年的時間裡,秦國政局動盪不堪,國家大權逐漸被公室大臣掌握,他們為了自己的利益,相互爭鬥,勢力越發強大,秦國國君地位則不斷下降。公元前425年,秦朝公室大臣大庶長鼂甚至聯合其它貴族逼秦懷公自殺,改立秦懷公之孫嬴肅繼位,是為秦靈公。

這一時期,正值戰國初期,經歷過春秋時期曠日持久的諸侯國兼併戰爭,到了戰國時期,諸侯國的數量由一百四十多個銳減到不足二十個,劉向在《戰國策》中說:“萬乘之國七,千乘之國五,敵侔爭權,蓋為戰國。”

商鞅對秦國真的那麼重要嗎?其實真的不重要!重要的是他

戰國初期形勢圖

從一百多個國家整合為十多個國家,各諸侯國之間的戰略緩衝空間不復存在,各個大國不得不面對直接競爭的局面。資源的集中使得國家之間的戰鬥規模不斷提高,同時為了爭奪更多的資源,各個國家內部開始了一些列的變法改革。

在這一時期,秦國卻因為動盪的局勢,失去了提升國力的時機。與秦國的接壤的新興諸侯國魏國,卻在開國君主魏文侯(公元前445年-公元前396年在位,公元前403年被周王朝正式封為諸侯)魏斯的帶領下,在諸侯國中第一個實行變法,他用李悝、翟璜為相,改革弊政;用樂羊、吳起等為將,訓練士卒,打造出一支精銳的重型步兵,這支步兵“大戰七十二,全勝六十四,其餘均解(不分勝負)”,名動天下,號稱魏武卒。

魏國西有秦國和韓國,南有楚國,北有趙國,東有齊國,地處中央,四戰之地,易攻難守。為了打破這種局面,向外拓展魏國的戰略縱深,魏文侯將目光對準了政局動盪,國勢日衰的秦國。

一片土地,十一年的戰爭

魏文侯垂涎的是秦國的河西之地。河西之地大體在今陝西東部的洛河與黃河之間。範圍相當於今日華陰、華縣、大荔、蒲城、澄城、白水、合陽和韓城八地,南北自華山直抵禹門口,東西自蒲城直抵黃河西岸。因為其地處黃河以西,而被稱為河西。古代文獻多稱河西為“西河”。

河西之地對於秦國的重要性,可以通過《大秦帝國》一書中的話來說明:秦東關防,險在桃林,勢在河西,二者缺一不可,只有牢牢佔據河西,才能居高臨下,有效控制桃林高地(崤函道)的關防要塞。

商鞅對秦國真的那麼重要嗎?其實真的不重要!重要的是他

秦河西之地(魏西河郡)及要塞城市示意圖

秦國的統治中心區域在關中平原,這裡的地形特點是四周高,中間低。周圍被大山環繞,中間則在渭河、涇河、洛河等眾多河流的衝擊下,形成了面積約3.4萬平方公里的沖積平原,土地肥沃,十分適宜農業生產,自古便有“天府之國”的稱謂。

史載關中“有鄠杜、竹林,南山檀柘,號稱陸海,為九州膏腴”。河西之地處於關中平原的東方,秦國在這裡修建了函谷關、潼關、蒲津關、武關、嶢關、蕭關、散關、金鎖關等要塞,是秦國抵禦東方諸侯國進攻,同時也是秦國自己東進中原的前沿陣地,若缺少了河西,那麼關中的“四塞之固”便無從談起,秦國將直面東方諸侯國的軍事威脅。

商鞅對秦國真的那麼重要嗎?其實真的不重要!重要的是他

實行變法奠定魏國戰國初期霸主地位的魏文侯

公元前419年,魏軍在河西少樑(今陝西韓城西南)修築城池,建立軍事基地,以便屯兵積糧進攻秦國。秦軍聞訊後,前來攻擊魏軍,失敗而歸。

公元前413年,魏軍正式開始向河西秦軍進攻,在秦國鄭地(今陝西華縣西南)附近,大敗秦軍。

公元前412年,魏文侯又命太子魏擊率軍攻克繁龐(今陝西韓城東南)。

公元前409年,魏文侯任命吳起為主將,又奪秦國河西地區的臨晉(即王城,今陝西省大荔縣東南)、元裡(今陝西省澄城縣東南)等地。

公元前408年,魏軍再奪洛陰(今陝西大荔西南)、邰陽(今陝西合陽東南)兩城。11年的時間,魏軍三次打敗秦軍,將原本屬於秦國的河西地區完全佔領,並設立西河郡,正式實行管轄權,第一次河西之戰結束。

一心雪恥,一敗塗地

面對著河西之地被魏國佔領的結果,秦國上下俱是心中不甘。公元前403年,魏文侯去世,魏武侯繼位,魏國的軍事重心逐漸向中原地區轉移,在河西之地的魏軍數量有所減少。

趁著這個機會,經過數年準備的秦軍,於公元前401年開始,主動向魏軍進攻,企圖奪回河西之地,雙方你來我往,在河西這片土地上拉鋸對攻,隨著時間的推移,秦國逐漸失去耐心。

公元前389年,秦惠公嬴仁盡起全國之兵50萬,親自率領進攻河西魏軍。此時的河西魏軍統帥為名將吳起,吳起請求魏武侯派5萬名沒有立過功的魏武卒作為主力,由自己親自率領反擊秦軍。魏武侯同意,並加派戰車500乘、騎兵3000人,協助吳起作戰。

商鞅對秦國真的那麼重要嗎?其實真的不重要!重要的是他

愛兵如子,士兵為之效死的吳起

交戰前一天,吳起向三軍發佈命令說:諸吏士都應當跟我一起去同敵作戰,無論車兵、騎兵和步兵,“若車不得車,騎不得騎,徒不得徒,雖破軍皆無功”。第二天,魏軍在吳起率領下,與秦軍交戰於陰晉。五萬魏武卒,勇猛無畏,對50萬秦軍反覆衝殺,秦軍陣勢大亂,繼而崩潰大敗。

陰晉之戰,是中國古代軍事史上少數的幾次以少勝多的戰爭,此戰以後,秦國暫時失去了與魏國爭奪河西之地的能力,不僅如此,由於失去了河西之地,此時的秦國只佔有隴山以東、洛河以西、秦嶺以北的渭河平原,土地狹小,在諸侯國之中的地位一落千丈,其大國地位不再被其他諸侯國所承認。

商鞅對秦國真的那麼重要嗎?其實真的不重要!重要的是他

陰晉之戰將秦國踢出了戰國初期大國之列

公元前387年,喪師辱國的秦惠公去世,其兩歲的兒子秦出公繼位,由其母親主持朝政,秦出公母親任用外戚和宦官干政,同時為了籠絡人心,對手下大臣大肆賞賜,使的秦國國庫空虛,為了增加國庫收入,又加重對秦國百姓的稅賦徵收,這兩方面的不當措施,使得秦出公母親與秦國公室和地主、自耕農兩個階層的矛盾激化,國勢越發動盪。

公元前386年,為了扶持一個親魏的秦國政權,魏武侯向流亡在魏國的秦國公子嬴師隰提出護送他回秦國,繼承秦國國君之位的建議。嬴師隰是秦靈公的兒子,秦靈公去世,秦靈公的叔父、嬴師隰的叔祖父嬴悼子奪得君位,是為秦簡公。時年十歲的嬴師隰為防不測,逃到魏國,開始了長達二十九年的流亡生涯。

商鞅對秦國真的那麼重要嗎?其實真的不重要!重要的是他

陰謀扶持秦國親魏政權的魏武侯

嬴師隰識破了魏武侯的陰謀,他表達了願意回國繼位的意願,但是拒絕了魏武侯派兵護送的建議,表示自己獨自回國。嬴師隰派遣身邊機智善辯之人進入秦國,聯繫與秦出公母親不和的大臣,在民間散佈自己要回國實行新政的消息,同時用金銀珠寶交接豪傑義士,暗中爭取秦軍的將領。

經過一年的籌劃,公元前385年,嬴師隰從魏國啟程返回秦國,在河西被前來迎接的秦國公室大臣擁立為君,是為秦獻公。之後秦獻公在帶領擁護自己的大臣和軍隊進入秦國都城雍城,殺死秦出公和秦出公的母親,正式接管秦國政權。

一位明君,一國希望

嬴師隰在魏國生活了二十九年,他親眼見證了魏國強大的過程,那就是變法,他在二十九年的時間裡,學習消化著魏國的變法經驗,並在剛剛登上君主之位後,對國家進行改革。

第一步,廢黜人殉制度,人殉制度是自商朝時就存在的陋習,秦獻公下令廢黜人殉,一方面贏得了全國百姓的擁護和支持,另一方面也避免了大量的青壯年勞動力被白白殺死。為秦國存活了大量的勞動力,極大的推動了秦國的農業和工商業生產。

第二步,遷都。秦獻公繼位時,秦國的都城是雍城(今陝西省寶雞市),自秦德公元年(公元前677年)至秦獻公二年(公元前383年)雍城作為秦國國都,時間長達294年。如此長的時間,使得這裡的公室勢力十分強大,而公室勢力又是極為保守的奴隸主勢力,秦獻公若想在秦國實行改革,必須擺脫這一股強大的掣肘力量。而遷都是最好的選擇。公元前383年,秦獻公將都城從位於秦國西部的雍城遷到秦國東部、地近河西之地的櫟陽(今陝西省西安市),此次遷都,秦獻公一方面是為了擺脫守舊勢力的掣肘,另一方面也是向全國表明自己收回河西之地的決心。

商鞅對秦國真的那麼重要嗎?其實真的不重要!重要的是他

遷都櫟陽使得秦獻公擺脫了公室的掣肘

第三步,廢邑設縣,公元前379年,秦獻公將蒲、藍田、善、明氏等邊境地區的封邑改建成縣,由自己直接掌握,委派官吏進行管理。這個措施使得秦獻公所掌握的軍政力量得到極大的加強。

第四步,設立市場,收取商稅,公元前378年,秦獻公開始在全國的主要城市設立商品交易市場,規範全國的商業行為,並抽取營業稅。設市收稅為秦國的國庫帶來大量的收入,國家經濟規模倍增。

第五步,編戶為伍,監督連坐。公元前375年,秦獻公對全國的百姓進行編戶管理,每五戶人家編為一伍,編戶為伍後,百姓在農忙時互相幫助,農閒時進行軍事訓練。編伍中一戶犯法,其餘連坐。通過這種辦法,整個秦國的軍事戰鬥力和國家秩序得到極大的提高。

商鞅對秦國真的那麼重要嗎?其實真的不重要!重要的是他

編戶為伍提升了秦軍的戰鬥力

通過這五項措施,秦國的國力和軍隊的戰鬥力得到極大的提高,但是也產生了新的社會矛盾。戰國時期,奴隸經濟逐漸瓦解,新興的私人地主經濟成為主流,秦獻公的改革明顯偏向於地主經濟,因此以公室大臣為首的奴隸主勢力對秦獻公十分不滿,國內階級對立情緒加重。

為了轉移國內矛盾,同時滿足國內各階層對土地的需求慾望,秦獻公決定對外發動戰爭。

未竟的事業,未竟的渴望

公元前364年,秦獻公下令秦軍攻打魏國,奪回秦國故土河西之地,第三次河西之戰爆發。原來的魏武卒統帥吳起,因為被魏國相國公叔痤設計離間,早已離開魏國投奔楚國。

秦軍利用這個機會,不斷進攻魏軍,一直打過黃河,深入魏國境內的石門(今山西運城西南)地區,斬首魏軍六萬人,奪回部分河西之地,秦獻公把這些土地賞給地主和貴族,有效的緩和了國內矛盾。同時周天子向秦獻公祝賀這一勝利,秦獻公被賜予與秦穆公一樣“伯”(是霸主的意思)的稱號,秦國開始走向復興之路。

商鞅對秦國真的那麼重要嗎?其實真的不重要!重要的是他

陝西韓城市少樑城遺址界碑

公元前362年,秦軍在少樑(今陝西韓城西南)再次大敗魏軍,俘虜魏國將領公叔痤,攻克龐城(今韓城東南)。公叔痤因早年在魏國對秦獻公多有照顧,秦獻公在盛情款待一番後,將公叔痤放回魏國。

第三次河西之戰,秦國雖然取得勝利,此時的秦國經過秦獻公二十三年的治理,國力雖有所復甦,然而由於秦獻公的改革不徹底,加之秦國曆經四代亂政,國家經濟基礎依然薄弱,無法對仍處在全盛時期的魏國造成根本性的傷害,故並沒有完全收回河西之地。

商鞅對秦國真的那麼重要嗎?其實真的不重要!重要的是他

興國大業未竟的秦獻公

公元前361年,用心治理秦國二十四年的秦獻公嬴師隰去世,秦獻公勵精圖治二十四年,打下了秦國復甦的基礎,他在秦國第一次普及了魏國變法的經驗和措施,為之後的商鞅變法打開了局面。

變換的國君,不變的夢想

秦孝公去世後,20歲的太子嬴渠樑繼位,是為秦孝公。

秦孝公繼位的時候,與他先後並列存世的其他六大諸侯國的君主分別是:齊威王(公元前356年繼位)、楚宣王(公元前370年繼位)、燕文公(公元前361年繼位)、韓昭侯(公元前363年繼位)、魏惠王(公元前370年繼位)、趙成侯(公元前375年繼位)。

齊威王任用鄒忌為相,田忌為將,孫臏為軍師,進行政治改革,修明法制、選賢任能、賞罰分明、國力日強。經桂陵、馬陵兩役,大敗魏軍,開始稱雄於諸侯。並禮賢重士,在國都臨淄(今山東淄博東北)稷門外修建稷下學宮,廣招天下賢士議政講學,成為當時的學術文化中心,齊國強盛一時。

商鞅對秦國真的那麼重要嗎?其實真的不重要!重要的是他

齊威王統治時期齊國盛極一時

魏惠王繼位初期,為了便於統治東部地區,同時加強對東方諸侯的控制和保證國都的安全,在公元前361年把國都從安邑(山西夏縣北)遷到大梁(河南開封)。他對內興修水利發展生產、對外採取團結趙、韓的政策。魏國的國力進一步加強。公元前356年,魯、宋、衛、韓的國君到魏國朝見魏惠王,魏國再次成為諸侯領袖。

商鞅對秦國真的那麼重要嗎?其實真的不重要!重要的是他

統治前期讓魏國再次稱霸諸侯的魏惠王

楚宣王在位時在國內進行改革,一方面堅持休兵息民,保持實力,不輕易出擊;另一方面則洞察形勢,抓住有利時機,加入兼併戰爭的行列,攻城略地,開拓疆域,為楚國“宣威之治”奠定了基礎。

商鞅對秦國真的那麼重要嗎?其實真的不重要!重要的是他

奠定楚國宣威之治基礎的楚宣王

韓昭侯在位時,重用申不害進行變法,內政修明,韓國成小康之治,為韓國在戰國時最強盛的時期。

"
商鞅對秦國真的那麼重要嗎?其實真的不重要!重要的是他

喜歡就請關注我吧

人未眠,夜未央

公元前338年的一天深夜,秦國與魏國交界,一位老者在夜色中奔走,這位老者是秦國的大良造,被秦孝公封為商君的衛鞅,時人稱之為商鞅。在秦國,大良造主掌全國政事,輔佐秦王治理國家。如此位高權重,當是錦衣玉食,養尊處優才對。而商鞅此時卻是狼狽不堪,面色惶恐。他急匆匆的進入邊關,來到一家旅店外,想要住宿一晚,明日出關。結果卻因為拿不出住店需要的憑證,被店主拒之門外。

商鞅聽到店主的解釋“沒有憑證住店,被發現後,要被商君(商鞅)治罪”,一時間哭笑不得。自己如今深陷危機,在這關鍵時刻,竟然被自己親手製定的法律,阻攔在秦朝邊關,當真是作繭自縛。

商鞅對秦國真的那麼重要嗎?其實真的不重要!重要的是他

成也變法敗也變法的商鞅

無奈之下,商鞅只好離開,走在夜色蒼茫的路上,商鞅回想剛才的一幕,心中又是欣慰,又是悲傷。成也變法,敗也變法,自己這一生中的大部分時間全都耗在這變法二字上了。在黝黑夜色的浸染下,商鞅的身影逐漸隱沒,最終與這黑夜融為一體。

秦國都城,咸陽城,剛剛繼位的秦惠文王嬴駟也在注視著天空,他已經知道商鞅逃跑的消息了。他並不意外,當他下令以謀反罪捉拿商鞅的時候,就已經猜到了商鞅的選擇。自己的父親秦孝公對商鞅信任有加,倚仗為國之柱石,商鞅也是在父親的支持下,擔負輔國重任,推行變法,對父親忠誠無比,怎麼會有謀反之心。謀反只是一個藉口,真正造成如今這個局面的,正是商鞅一力推行的變法。嬴駟不是一個昏君,他只是明白一個道理,為了穩固朝堂,繼續推行變法,商鞅斷沒有活著可能,他必須死!

春秋一霸,往事隨風

公元前356年,嬴駟出生在秦朝的舊都櫟陽城。這一年,也是商鞅被秦孝公嬴渠樑任命為左庶長正式推行變法的一年。

這一年商鞅39歲,秦孝公嬴渠樑25歲。此時的秦國早已經不是那個在秦穆公帶領下,滅掉西戎國家12個(一說20個),攻滅蜀國和其他關西(函谷關以西)國家,開闢國土千餘里,被周襄王任命為西方諸侯之伯,稱霸西戎的春秋霸主之一了。

商鞅對秦國真的那麼重要嗎?其實真的不重要!重要的是他

霸滅西戎拓地千里的秦穆公

自秦厲共公去世之後,秦國曆經秦躁公、秦懷公、秦靈公、秦簡公、秦惠公、秦出公六代君王,時間從公元前442年至公元前385年,在這57年的時間裡,秦國政局動盪不堪,國家大權逐漸被公室大臣掌握,他們為了自己的利益,相互爭鬥,勢力越發強大,秦國國君地位則不斷下降。公元前425年,秦朝公室大臣大庶長鼂甚至聯合其它貴族逼秦懷公自殺,改立秦懷公之孫嬴肅繼位,是為秦靈公。

這一時期,正值戰國初期,經歷過春秋時期曠日持久的諸侯國兼併戰爭,到了戰國時期,諸侯國的數量由一百四十多個銳減到不足二十個,劉向在《戰國策》中說:“萬乘之國七,千乘之國五,敵侔爭權,蓋為戰國。”

商鞅對秦國真的那麼重要嗎?其實真的不重要!重要的是他

戰國初期形勢圖

從一百多個國家整合為十多個國家,各諸侯國之間的戰略緩衝空間不復存在,各個大國不得不面對直接競爭的局面。資源的集中使得國家之間的戰鬥規模不斷提高,同時為了爭奪更多的資源,各個國家內部開始了一些列的變法改革。

在這一時期,秦國卻因為動盪的局勢,失去了提升國力的時機。與秦國的接壤的新興諸侯國魏國,卻在開國君主魏文侯(公元前445年-公元前396年在位,公元前403年被周王朝正式封為諸侯)魏斯的帶領下,在諸侯國中第一個實行變法,他用李悝、翟璜為相,改革弊政;用樂羊、吳起等為將,訓練士卒,打造出一支精銳的重型步兵,這支步兵“大戰七十二,全勝六十四,其餘均解(不分勝負)”,名動天下,號稱魏武卒。

魏國西有秦國和韓國,南有楚國,北有趙國,東有齊國,地處中央,四戰之地,易攻難守。為了打破這種局面,向外拓展魏國的戰略縱深,魏文侯將目光對準了政局動盪,國勢日衰的秦國。

一片土地,十一年的戰爭

魏文侯垂涎的是秦國的河西之地。河西之地大體在今陝西東部的洛河與黃河之間。範圍相當於今日華陰、華縣、大荔、蒲城、澄城、白水、合陽和韓城八地,南北自華山直抵禹門口,東西自蒲城直抵黃河西岸。因為其地處黃河以西,而被稱為河西。古代文獻多稱河西為“西河”。

河西之地對於秦國的重要性,可以通過《大秦帝國》一書中的話來說明:秦東關防,險在桃林,勢在河西,二者缺一不可,只有牢牢佔據河西,才能居高臨下,有效控制桃林高地(崤函道)的關防要塞。

商鞅對秦國真的那麼重要嗎?其實真的不重要!重要的是他

秦河西之地(魏西河郡)及要塞城市示意圖

秦國的統治中心區域在關中平原,這裡的地形特點是四周高,中間低。周圍被大山環繞,中間則在渭河、涇河、洛河等眾多河流的衝擊下,形成了面積約3.4萬平方公里的沖積平原,土地肥沃,十分適宜農業生產,自古便有“天府之國”的稱謂。

史載關中“有鄠杜、竹林,南山檀柘,號稱陸海,為九州膏腴”。河西之地處於關中平原的東方,秦國在這裡修建了函谷關、潼關、蒲津關、武關、嶢關、蕭關、散關、金鎖關等要塞,是秦國抵禦東方諸侯國進攻,同時也是秦國自己東進中原的前沿陣地,若缺少了河西,那麼關中的“四塞之固”便無從談起,秦國將直面東方諸侯國的軍事威脅。

商鞅對秦國真的那麼重要嗎?其實真的不重要!重要的是他

實行變法奠定魏國戰國初期霸主地位的魏文侯

公元前419年,魏軍在河西少樑(今陝西韓城西南)修築城池,建立軍事基地,以便屯兵積糧進攻秦國。秦軍聞訊後,前來攻擊魏軍,失敗而歸。

公元前413年,魏軍正式開始向河西秦軍進攻,在秦國鄭地(今陝西華縣西南)附近,大敗秦軍。

公元前412年,魏文侯又命太子魏擊率軍攻克繁龐(今陝西韓城東南)。

公元前409年,魏文侯任命吳起為主將,又奪秦國河西地區的臨晉(即王城,今陝西省大荔縣東南)、元裡(今陝西省澄城縣東南)等地。

公元前408年,魏軍再奪洛陰(今陝西大荔西南)、邰陽(今陝西合陽東南)兩城。11年的時間,魏軍三次打敗秦軍,將原本屬於秦國的河西地區完全佔領,並設立西河郡,正式實行管轄權,第一次河西之戰結束。

一心雪恥,一敗塗地

面對著河西之地被魏國佔領的結果,秦國上下俱是心中不甘。公元前403年,魏文侯去世,魏武侯繼位,魏國的軍事重心逐漸向中原地區轉移,在河西之地的魏軍數量有所減少。

趁著這個機會,經過數年準備的秦軍,於公元前401年開始,主動向魏軍進攻,企圖奪回河西之地,雙方你來我往,在河西這片土地上拉鋸對攻,隨著時間的推移,秦國逐漸失去耐心。

公元前389年,秦惠公嬴仁盡起全國之兵50萬,親自率領進攻河西魏軍。此時的河西魏軍統帥為名將吳起,吳起請求魏武侯派5萬名沒有立過功的魏武卒作為主力,由自己親自率領反擊秦軍。魏武侯同意,並加派戰車500乘、騎兵3000人,協助吳起作戰。

商鞅對秦國真的那麼重要嗎?其實真的不重要!重要的是他

愛兵如子,士兵為之效死的吳起

交戰前一天,吳起向三軍發佈命令說:諸吏士都應當跟我一起去同敵作戰,無論車兵、騎兵和步兵,“若車不得車,騎不得騎,徒不得徒,雖破軍皆無功”。第二天,魏軍在吳起率領下,與秦軍交戰於陰晉。五萬魏武卒,勇猛無畏,對50萬秦軍反覆衝殺,秦軍陣勢大亂,繼而崩潰大敗。

陰晉之戰,是中國古代軍事史上少數的幾次以少勝多的戰爭,此戰以後,秦國暫時失去了與魏國爭奪河西之地的能力,不僅如此,由於失去了河西之地,此時的秦國只佔有隴山以東、洛河以西、秦嶺以北的渭河平原,土地狹小,在諸侯國之中的地位一落千丈,其大國地位不再被其他諸侯國所承認。

商鞅對秦國真的那麼重要嗎?其實真的不重要!重要的是他

陰晉之戰將秦國踢出了戰國初期大國之列

公元前387年,喪師辱國的秦惠公去世,其兩歲的兒子秦出公繼位,由其母親主持朝政,秦出公母親任用外戚和宦官干政,同時為了籠絡人心,對手下大臣大肆賞賜,使的秦國國庫空虛,為了增加國庫收入,又加重對秦國百姓的稅賦徵收,這兩方面的不當措施,使得秦出公母親與秦國公室和地主、自耕農兩個階層的矛盾激化,國勢越發動盪。

公元前386年,為了扶持一個親魏的秦國政權,魏武侯向流亡在魏國的秦國公子嬴師隰提出護送他回秦國,繼承秦國國君之位的建議。嬴師隰是秦靈公的兒子,秦靈公去世,秦靈公的叔父、嬴師隰的叔祖父嬴悼子奪得君位,是為秦簡公。時年十歲的嬴師隰為防不測,逃到魏國,開始了長達二十九年的流亡生涯。

商鞅對秦國真的那麼重要嗎?其實真的不重要!重要的是他

陰謀扶持秦國親魏政權的魏武侯

嬴師隰識破了魏武侯的陰謀,他表達了願意回國繼位的意願,但是拒絕了魏武侯派兵護送的建議,表示自己獨自回國。嬴師隰派遣身邊機智善辯之人進入秦國,聯繫與秦出公母親不和的大臣,在民間散佈自己要回國實行新政的消息,同時用金銀珠寶交接豪傑義士,暗中爭取秦軍的將領。

經過一年的籌劃,公元前385年,嬴師隰從魏國啟程返回秦國,在河西被前來迎接的秦國公室大臣擁立為君,是為秦獻公。之後秦獻公在帶領擁護自己的大臣和軍隊進入秦國都城雍城,殺死秦出公和秦出公的母親,正式接管秦國政權。

一位明君,一國希望

嬴師隰在魏國生活了二十九年,他親眼見證了魏國強大的過程,那就是變法,他在二十九年的時間裡,學習消化著魏國的變法經驗,並在剛剛登上君主之位後,對國家進行改革。

第一步,廢黜人殉制度,人殉制度是自商朝時就存在的陋習,秦獻公下令廢黜人殉,一方面贏得了全國百姓的擁護和支持,另一方面也避免了大量的青壯年勞動力被白白殺死。為秦國存活了大量的勞動力,極大的推動了秦國的農業和工商業生產。

第二步,遷都。秦獻公繼位時,秦國的都城是雍城(今陝西省寶雞市),自秦德公元年(公元前677年)至秦獻公二年(公元前383年)雍城作為秦國國都,時間長達294年。如此長的時間,使得這裡的公室勢力十分強大,而公室勢力又是極為保守的奴隸主勢力,秦獻公若想在秦國實行改革,必須擺脫這一股強大的掣肘力量。而遷都是最好的選擇。公元前383年,秦獻公將都城從位於秦國西部的雍城遷到秦國東部、地近河西之地的櫟陽(今陝西省西安市),此次遷都,秦獻公一方面是為了擺脫守舊勢力的掣肘,另一方面也是向全國表明自己收回河西之地的決心。

商鞅對秦國真的那麼重要嗎?其實真的不重要!重要的是他

遷都櫟陽使得秦獻公擺脫了公室的掣肘

第三步,廢邑設縣,公元前379年,秦獻公將蒲、藍田、善、明氏等邊境地區的封邑改建成縣,由自己直接掌握,委派官吏進行管理。這個措施使得秦獻公所掌握的軍政力量得到極大的加強。

第四步,設立市場,收取商稅,公元前378年,秦獻公開始在全國的主要城市設立商品交易市場,規範全國的商業行為,並抽取營業稅。設市收稅為秦國的國庫帶來大量的收入,國家經濟規模倍增。

第五步,編戶為伍,監督連坐。公元前375年,秦獻公對全國的百姓進行編戶管理,每五戶人家編為一伍,編戶為伍後,百姓在農忙時互相幫助,農閒時進行軍事訓練。編伍中一戶犯法,其餘連坐。通過這種辦法,整個秦國的軍事戰鬥力和國家秩序得到極大的提高。

商鞅對秦國真的那麼重要嗎?其實真的不重要!重要的是他

編戶為伍提升了秦軍的戰鬥力

通過這五項措施,秦國的國力和軍隊的戰鬥力得到極大的提高,但是也產生了新的社會矛盾。戰國時期,奴隸經濟逐漸瓦解,新興的私人地主經濟成為主流,秦獻公的改革明顯偏向於地主經濟,因此以公室大臣為首的奴隸主勢力對秦獻公十分不滿,國內階級對立情緒加重。

為了轉移國內矛盾,同時滿足國內各階層對土地的需求慾望,秦獻公決定對外發動戰爭。

未竟的事業,未竟的渴望

公元前364年,秦獻公下令秦軍攻打魏國,奪回秦國故土河西之地,第三次河西之戰爆發。原來的魏武卒統帥吳起,因為被魏國相國公叔痤設計離間,早已離開魏國投奔楚國。

秦軍利用這個機會,不斷進攻魏軍,一直打過黃河,深入魏國境內的石門(今山西運城西南)地區,斬首魏軍六萬人,奪回部分河西之地,秦獻公把這些土地賞給地主和貴族,有效的緩和了國內矛盾。同時周天子向秦獻公祝賀這一勝利,秦獻公被賜予與秦穆公一樣“伯”(是霸主的意思)的稱號,秦國開始走向復興之路。

商鞅對秦國真的那麼重要嗎?其實真的不重要!重要的是他

陝西韓城市少樑城遺址界碑

公元前362年,秦軍在少樑(今陝西韓城西南)再次大敗魏軍,俘虜魏國將領公叔痤,攻克龐城(今韓城東南)。公叔痤因早年在魏國對秦獻公多有照顧,秦獻公在盛情款待一番後,將公叔痤放回魏國。

第三次河西之戰,秦國雖然取得勝利,此時的秦國經過秦獻公二十三年的治理,國力雖有所復甦,然而由於秦獻公的改革不徹底,加之秦國曆經四代亂政,國家經濟基礎依然薄弱,無法對仍處在全盛時期的魏國造成根本性的傷害,故並沒有完全收回河西之地。

商鞅對秦國真的那麼重要嗎?其實真的不重要!重要的是他

興國大業未竟的秦獻公

公元前361年,用心治理秦國二十四年的秦獻公嬴師隰去世,秦獻公勵精圖治二十四年,打下了秦國復甦的基礎,他在秦國第一次普及了魏國變法的經驗和措施,為之後的商鞅變法打開了局面。

變換的國君,不變的夢想

秦孝公去世後,20歲的太子嬴渠樑繼位,是為秦孝公。

秦孝公繼位的時候,與他先後並列存世的其他六大諸侯國的君主分別是:齊威王(公元前356年繼位)、楚宣王(公元前370年繼位)、燕文公(公元前361年繼位)、韓昭侯(公元前363年繼位)、魏惠王(公元前370年繼位)、趙成侯(公元前375年繼位)。

齊威王任用鄒忌為相,田忌為將,孫臏為軍師,進行政治改革,修明法制、選賢任能、賞罰分明、國力日強。經桂陵、馬陵兩役,大敗魏軍,開始稱雄於諸侯。並禮賢重士,在國都臨淄(今山東淄博東北)稷門外修建稷下學宮,廣招天下賢士議政講學,成為當時的學術文化中心,齊國強盛一時。

商鞅對秦國真的那麼重要嗎?其實真的不重要!重要的是他

齊威王統治時期齊國盛極一時

魏惠王繼位初期,為了便於統治東部地區,同時加強對東方諸侯的控制和保證國都的安全,在公元前361年把國都從安邑(山西夏縣北)遷到大梁(河南開封)。他對內興修水利發展生產、對外採取團結趙、韓的政策。魏國的國力進一步加強。公元前356年,魯、宋、衛、韓的國君到魏國朝見魏惠王,魏國再次成為諸侯領袖。

商鞅對秦國真的那麼重要嗎?其實真的不重要!重要的是他

統治前期讓魏國再次稱霸諸侯的魏惠王

楚宣王在位時在國內進行改革,一方面堅持休兵息民,保持實力,不輕易出擊;另一方面則洞察形勢,抓住有利時機,加入兼併戰爭的行列,攻城略地,開拓疆域,為楚國“宣威之治”奠定了基礎。

商鞅對秦國真的那麼重要嗎?其實真的不重要!重要的是他

奠定楚國宣威之治基礎的楚宣王

韓昭侯在位時,重用申不害進行變法,內政修明,韓國成小康之治,為韓國在戰國時最強盛的時期。

商鞅對秦國真的那麼重要嗎?其實真的不重要!重要的是他

開啟韓國小康之治的韓昭侯

趙成侯在位時,對外征伐衛國,拓展趙國疆域。燕文公在位時,任用蘇秦為相,開展合縱之術。通過上述內容,可以看出這一時期的戰國,主要大國的領導人皆非庸才,秦孝公所面對的外部壓力可見一斑。

不僅如此,由於魏國此時仍然佔據著秦國河西之地,阻斷了秦國東進中原的道路,使得秦國一直無法參與中原事務,天下諸侯國對秦國越發的疏遠,漸漸將秦國視為夷狄之國,這被秦孝公視為奇恥大辱。如此局面下,秦孝公立志恢復秦穆公時期的霸業,於公元前361年下達求賢令,招攬天下人才進入秦國。

關一扇門,開一扇窗

與此同時,身在魏國的商鞅正處在人生的十字路口。此時的商鞅還被人稱做衛鞅,他已經三十四歲了,他的出身還算高貴,是衛國公室後裔。衛國是武王伐紂後分封的第一批諸侯國,開國君主是周武王的弟弟周康叔,西周時是拱衛西周王室的重要封國之一,春秋初期,衛武公姬和勵精圖治,國力強盛,一度成為諸侯首領之一。

戰國時期,衛國的繁華盛世早已成為昨日黃花,此時的衛國已經成為無足輕重的小國,在趙、魏、齊、楚四大強國的夾縫中苟延殘喘。弱國無尊嚴,弱國的人民更沒有尊嚴,因為自己祖國的衰弱,商鞅即使出身高貴也無法獲得他國的認可。

"
商鞅對秦國真的那麼重要嗎?其實真的不重要!重要的是他

喜歡就請關注我吧

人未眠,夜未央

公元前338年的一天深夜,秦國與魏國交界,一位老者在夜色中奔走,這位老者是秦國的大良造,被秦孝公封為商君的衛鞅,時人稱之為商鞅。在秦國,大良造主掌全國政事,輔佐秦王治理國家。如此位高權重,當是錦衣玉食,養尊處優才對。而商鞅此時卻是狼狽不堪,面色惶恐。他急匆匆的進入邊關,來到一家旅店外,想要住宿一晚,明日出關。結果卻因為拿不出住店需要的憑證,被店主拒之門外。

商鞅聽到店主的解釋“沒有憑證住店,被發現後,要被商君(商鞅)治罪”,一時間哭笑不得。自己如今深陷危機,在這關鍵時刻,竟然被自己親手製定的法律,阻攔在秦朝邊關,當真是作繭自縛。

商鞅對秦國真的那麼重要嗎?其實真的不重要!重要的是他

成也變法敗也變法的商鞅

無奈之下,商鞅只好離開,走在夜色蒼茫的路上,商鞅回想剛才的一幕,心中又是欣慰,又是悲傷。成也變法,敗也變法,自己這一生中的大部分時間全都耗在這變法二字上了。在黝黑夜色的浸染下,商鞅的身影逐漸隱沒,最終與這黑夜融為一體。

秦國都城,咸陽城,剛剛繼位的秦惠文王嬴駟也在注視著天空,他已經知道商鞅逃跑的消息了。他並不意外,當他下令以謀反罪捉拿商鞅的時候,就已經猜到了商鞅的選擇。自己的父親秦孝公對商鞅信任有加,倚仗為國之柱石,商鞅也是在父親的支持下,擔負輔國重任,推行變法,對父親忠誠無比,怎麼會有謀反之心。謀反只是一個藉口,真正造成如今這個局面的,正是商鞅一力推行的變法。嬴駟不是一個昏君,他只是明白一個道理,為了穩固朝堂,繼續推行變法,商鞅斷沒有活著可能,他必須死!

春秋一霸,往事隨風

公元前356年,嬴駟出生在秦朝的舊都櫟陽城。這一年,也是商鞅被秦孝公嬴渠樑任命為左庶長正式推行變法的一年。

這一年商鞅39歲,秦孝公嬴渠樑25歲。此時的秦國早已經不是那個在秦穆公帶領下,滅掉西戎國家12個(一說20個),攻滅蜀國和其他關西(函谷關以西)國家,開闢國土千餘里,被周襄王任命為西方諸侯之伯,稱霸西戎的春秋霸主之一了。

商鞅對秦國真的那麼重要嗎?其實真的不重要!重要的是他

霸滅西戎拓地千里的秦穆公

自秦厲共公去世之後,秦國曆經秦躁公、秦懷公、秦靈公、秦簡公、秦惠公、秦出公六代君王,時間從公元前442年至公元前385年,在這57年的時間裡,秦國政局動盪不堪,國家大權逐漸被公室大臣掌握,他們為了自己的利益,相互爭鬥,勢力越發強大,秦國國君地位則不斷下降。公元前425年,秦朝公室大臣大庶長鼂甚至聯合其它貴族逼秦懷公自殺,改立秦懷公之孫嬴肅繼位,是為秦靈公。

這一時期,正值戰國初期,經歷過春秋時期曠日持久的諸侯國兼併戰爭,到了戰國時期,諸侯國的數量由一百四十多個銳減到不足二十個,劉向在《戰國策》中說:“萬乘之國七,千乘之國五,敵侔爭權,蓋為戰國。”

商鞅對秦國真的那麼重要嗎?其實真的不重要!重要的是他

戰國初期形勢圖

從一百多個國家整合為十多個國家,各諸侯國之間的戰略緩衝空間不復存在,各個大國不得不面對直接競爭的局面。資源的集中使得國家之間的戰鬥規模不斷提高,同時為了爭奪更多的資源,各個國家內部開始了一些列的變法改革。

在這一時期,秦國卻因為動盪的局勢,失去了提升國力的時機。與秦國的接壤的新興諸侯國魏國,卻在開國君主魏文侯(公元前445年-公元前396年在位,公元前403年被周王朝正式封為諸侯)魏斯的帶領下,在諸侯國中第一個實行變法,他用李悝、翟璜為相,改革弊政;用樂羊、吳起等為將,訓練士卒,打造出一支精銳的重型步兵,這支步兵“大戰七十二,全勝六十四,其餘均解(不分勝負)”,名動天下,號稱魏武卒。

魏國西有秦國和韓國,南有楚國,北有趙國,東有齊國,地處中央,四戰之地,易攻難守。為了打破這種局面,向外拓展魏國的戰略縱深,魏文侯將目光對準了政局動盪,國勢日衰的秦國。

一片土地,十一年的戰爭

魏文侯垂涎的是秦國的河西之地。河西之地大體在今陝西東部的洛河與黃河之間。範圍相當於今日華陰、華縣、大荔、蒲城、澄城、白水、合陽和韓城八地,南北自華山直抵禹門口,東西自蒲城直抵黃河西岸。因為其地處黃河以西,而被稱為河西。古代文獻多稱河西為“西河”。

河西之地對於秦國的重要性,可以通過《大秦帝國》一書中的話來說明:秦東關防,險在桃林,勢在河西,二者缺一不可,只有牢牢佔據河西,才能居高臨下,有效控制桃林高地(崤函道)的關防要塞。

商鞅對秦國真的那麼重要嗎?其實真的不重要!重要的是他

秦河西之地(魏西河郡)及要塞城市示意圖

秦國的統治中心區域在關中平原,這裡的地形特點是四周高,中間低。周圍被大山環繞,中間則在渭河、涇河、洛河等眾多河流的衝擊下,形成了面積約3.4萬平方公里的沖積平原,土地肥沃,十分適宜農業生產,自古便有“天府之國”的稱謂。

史載關中“有鄠杜、竹林,南山檀柘,號稱陸海,為九州膏腴”。河西之地處於關中平原的東方,秦國在這裡修建了函谷關、潼關、蒲津關、武關、嶢關、蕭關、散關、金鎖關等要塞,是秦國抵禦東方諸侯國進攻,同時也是秦國自己東進中原的前沿陣地,若缺少了河西,那麼關中的“四塞之固”便無從談起,秦國將直面東方諸侯國的軍事威脅。

商鞅對秦國真的那麼重要嗎?其實真的不重要!重要的是他

實行變法奠定魏國戰國初期霸主地位的魏文侯

公元前419年,魏軍在河西少樑(今陝西韓城西南)修築城池,建立軍事基地,以便屯兵積糧進攻秦國。秦軍聞訊後,前來攻擊魏軍,失敗而歸。

公元前413年,魏軍正式開始向河西秦軍進攻,在秦國鄭地(今陝西華縣西南)附近,大敗秦軍。

公元前412年,魏文侯又命太子魏擊率軍攻克繁龐(今陝西韓城東南)。

公元前409年,魏文侯任命吳起為主將,又奪秦國河西地區的臨晉(即王城,今陝西省大荔縣東南)、元裡(今陝西省澄城縣東南)等地。

公元前408年,魏軍再奪洛陰(今陝西大荔西南)、邰陽(今陝西合陽東南)兩城。11年的時間,魏軍三次打敗秦軍,將原本屬於秦國的河西地區完全佔領,並設立西河郡,正式實行管轄權,第一次河西之戰結束。

一心雪恥,一敗塗地

面對著河西之地被魏國佔領的結果,秦國上下俱是心中不甘。公元前403年,魏文侯去世,魏武侯繼位,魏國的軍事重心逐漸向中原地區轉移,在河西之地的魏軍數量有所減少。

趁著這個機會,經過數年準備的秦軍,於公元前401年開始,主動向魏軍進攻,企圖奪回河西之地,雙方你來我往,在河西這片土地上拉鋸對攻,隨著時間的推移,秦國逐漸失去耐心。

公元前389年,秦惠公嬴仁盡起全國之兵50萬,親自率領進攻河西魏軍。此時的河西魏軍統帥為名將吳起,吳起請求魏武侯派5萬名沒有立過功的魏武卒作為主力,由自己親自率領反擊秦軍。魏武侯同意,並加派戰車500乘、騎兵3000人,協助吳起作戰。

商鞅對秦國真的那麼重要嗎?其實真的不重要!重要的是他

愛兵如子,士兵為之效死的吳起

交戰前一天,吳起向三軍發佈命令說:諸吏士都應當跟我一起去同敵作戰,無論車兵、騎兵和步兵,“若車不得車,騎不得騎,徒不得徒,雖破軍皆無功”。第二天,魏軍在吳起率領下,與秦軍交戰於陰晉。五萬魏武卒,勇猛無畏,對50萬秦軍反覆衝殺,秦軍陣勢大亂,繼而崩潰大敗。

陰晉之戰,是中國古代軍事史上少數的幾次以少勝多的戰爭,此戰以後,秦國暫時失去了與魏國爭奪河西之地的能力,不僅如此,由於失去了河西之地,此時的秦國只佔有隴山以東、洛河以西、秦嶺以北的渭河平原,土地狹小,在諸侯國之中的地位一落千丈,其大國地位不再被其他諸侯國所承認。

商鞅對秦國真的那麼重要嗎?其實真的不重要!重要的是他

陰晉之戰將秦國踢出了戰國初期大國之列

公元前387年,喪師辱國的秦惠公去世,其兩歲的兒子秦出公繼位,由其母親主持朝政,秦出公母親任用外戚和宦官干政,同時為了籠絡人心,對手下大臣大肆賞賜,使的秦國國庫空虛,為了增加國庫收入,又加重對秦國百姓的稅賦徵收,這兩方面的不當措施,使得秦出公母親與秦國公室和地主、自耕農兩個階層的矛盾激化,國勢越發動盪。

公元前386年,為了扶持一個親魏的秦國政權,魏武侯向流亡在魏國的秦國公子嬴師隰提出護送他回秦國,繼承秦國國君之位的建議。嬴師隰是秦靈公的兒子,秦靈公去世,秦靈公的叔父、嬴師隰的叔祖父嬴悼子奪得君位,是為秦簡公。時年十歲的嬴師隰為防不測,逃到魏國,開始了長達二十九年的流亡生涯。

商鞅對秦國真的那麼重要嗎?其實真的不重要!重要的是他

陰謀扶持秦國親魏政權的魏武侯

嬴師隰識破了魏武侯的陰謀,他表達了願意回國繼位的意願,但是拒絕了魏武侯派兵護送的建議,表示自己獨自回國。嬴師隰派遣身邊機智善辯之人進入秦國,聯繫與秦出公母親不和的大臣,在民間散佈自己要回國實行新政的消息,同時用金銀珠寶交接豪傑義士,暗中爭取秦軍的將領。

經過一年的籌劃,公元前385年,嬴師隰從魏國啟程返回秦國,在河西被前來迎接的秦國公室大臣擁立為君,是為秦獻公。之後秦獻公在帶領擁護自己的大臣和軍隊進入秦國都城雍城,殺死秦出公和秦出公的母親,正式接管秦國政權。

一位明君,一國希望

嬴師隰在魏國生活了二十九年,他親眼見證了魏國強大的過程,那就是變法,他在二十九年的時間裡,學習消化著魏國的變法經驗,並在剛剛登上君主之位後,對國家進行改革。

第一步,廢黜人殉制度,人殉制度是自商朝時就存在的陋習,秦獻公下令廢黜人殉,一方面贏得了全國百姓的擁護和支持,另一方面也避免了大量的青壯年勞動力被白白殺死。為秦國存活了大量的勞動力,極大的推動了秦國的農業和工商業生產。

第二步,遷都。秦獻公繼位時,秦國的都城是雍城(今陝西省寶雞市),自秦德公元年(公元前677年)至秦獻公二年(公元前383年)雍城作為秦國國都,時間長達294年。如此長的時間,使得這裡的公室勢力十分強大,而公室勢力又是極為保守的奴隸主勢力,秦獻公若想在秦國實行改革,必須擺脫這一股強大的掣肘力量。而遷都是最好的選擇。公元前383年,秦獻公將都城從位於秦國西部的雍城遷到秦國東部、地近河西之地的櫟陽(今陝西省西安市),此次遷都,秦獻公一方面是為了擺脫守舊勢力的掣肘,另一方面也是向全國表明自己收回河西之地的決心。

商鞅對秦國真的那麼重要嗎?其實真的不重要!重要的是他

遷都櫟陽使得秦獻公擺脫了公室的掣肘

第三步,廢邑設縣,公元前379年,秦獻公將蒲、藍田、善、明氏等邊境地區的封邑改建成縣,由自己直接掌握,委派官吏進行管理。這個措施使得秦獻公所掌握的軍政力量得到極大的加強。

第四步,設立市場,收取商稅,公元前378年,秦獻公開始在全國的主要城市設立商品交易市場,規範全國的商業行為,並抽取營業稅。設市收稅為秦國的國庫帶來大量的收入,國家經濟規模倍增。

第五步,編戶為伍,監督連坐。公元前375年,秦獻公對全國的百姓進行編戶管理,每五戶人家編為一伍,編戶為伍後,百姓在農忙時互相幫助,農閒時進行軍事訓練。編伍中一戶犯法,其餘連坐。通過這種辦法,整個秦國的軍事戰鬥力和國家秩序得到極大的提高。

商鞅對秦國真的那麼重要嗎?其實真的不重要!重要的是他

編戶為伍提升了秦軍的戰鬥力

通過這五項措施,秦國的國力和軍隊的戰鬥力得到極大的提高,但是也產生了新的社會矛盾。戰國時期,奴隸經濟逐漸瓦解,新興的私人地主經濟成為主流,秦獻公的改革明顯偏向於地主經濟,因此以公室大臣為首的奴隸主勢力對秦獻公十分不滿,國內階級對立情緒加重。

為了轉移國內矛盾,同時滿足國內各階層對土地的需求慾望,秦獻公決定對外發動戰爭。

未竟的事業,未竟的渴望

公元前364年,秦獻公下令秦軍攻打魏國,奪回秦國故土河西之地,第三次河西之戰爆發。原來的魏武卒統帥吳起,因為被魏國相國公叔痤設計離間,早已離開魏國投奔楚國。

秦軍利用這個機會,不斷進攻魏軍,一直打過黃河,深入魏國境內的石門(今山西運城西南)地區,斬首魏軍六萬人,奪回部分河西之地,秦獻公把這些土地賞給地主和貴族,有效的緩和了國內矛盾。同時周天子向秦獻公祝賀這一勝利,秦獻公被賜予與秦穆公一樣“伯”(是霸主的意思)的稱號,秦國開始走向復興之路。

商鞅對秦國真的那麼重要嗎?其實真的不重要!重要的是他

陝西韓城市少樑城遺址界碑

公元前362年,秦軍在少樑(今陝西韓城西南)再次大敗魏軍,俘虜魏國將領公叔痤,攻克龐城(今韓城東南)。公叔痤因早年在魏國對秦獻公多有照顧,秦獻公在盛情款待一番後,將公叔痤放回魏國。

第三次河西之戰,秦國雖然取得勝利,此時的秦國經過秦獻公二十三年的治理,國力雖有所復甦,然而由於秦獻公的改革不徹底,加之秦國曆經四代亂政,國家經濟基礎依然薄弱,無法對仍處在全盛時期的魏國造成根本性的傷害,故並沒有完全收回河西之地。

商鞅對秦國真的那麼重要嗎?其實真的不重要!重要的是他

興國大業未竟的秦獻公

公元前361年,用心治理秦國二十四年的秦獻公嬴師隰去世,秦獻公勵精圖治二十四年,打下了秦國復甦的基礎,他在秦國第一次普及了魏國變法的經驗和措施,為之後的商鞅變法打開了局面。

變換的國君,不變的夢想

秦孝公去世後,20歲的太子嬴渠樑繼位,是為秦孝公。

秦孝公繼位的時候,與他先後並列存世的其他六大諸侯國的君主分別是:齊威王(公元前356年繼位)、楚宣王(公元前370年繼位)、燕文公(公元前361年繼位)、韓昭侯(公元前363年繼位)、魏惠王(公元前370年繼位)、趙成侯(公元前375年繼位)。

齊威王任用鄒忌為相,田忌為將,孫臏為軍師,進行政治改革,修明法制、選賢任能、賞罰分明、國力日強。經桂陵、馬陵兩役,大敗魏軍,開始稱雄於諸侯。並禮賢重士,在國都臨淄(今山東淄博東北)稷門外修建稷下學宮,廣招天下賢士議政講學,成為當時的學術文化中心,齊國強盛一時。

商鞅對秦國真的那麼重要嗎?其實真的不重要!重要的是他

齊威王統治時期齊國盛極一時

魏惠王繼位初期,為了便於統治東部地區,同時加強對東方諸侯的控制和保證國都的安全,在公元前361年把國都從安邑(山西夏縣北)遷到大梁(河南開封)。他對內興修水利發展生產、對外採取團結趙、韓的政策。魏國的國力進一步加強。公元前356年,魯、宋、衛、韓的國君到魏國朝見魏惠王,魏國再次成為諸侯領袖。

商鞅對秦國真的那麼重要嗎?其實真的不重要!重要的是他

統治前期讓魏國再次稱霸諸侯的魏惠王

楚宣王在位時在國內進行改革,一方面堅持休兵息民,保持實力,不輕易出擊;另一方面則洞察形勢,抓住有利時機,加入兼併戰爭的行列,攻城略地,開拓疆域,為楚國“宣威之治”奠定了基礎。

商鞅對秦國真的那麼重要嗎?其實真的不重要!重要的是他

奠定楚國宣威之治基礎的楚宣王

韓昭侯在位時,重用申不害進行變法,內政修明,韓國成小康之治,為韓國在戰國時最強盛的時期。

商鞅對秦國真的那麼重要嗎?其實真的不重要!重要的是他

開啟韓國小康之治的韓昭侯

趙成侯在位時,對外征伐衛國,拓展趙國疆域。燕文公在位時,任用蘇秦為相,開展合縱之術。通過上述內容,可以看出這一時期的戰國,主要大國的領導人皆非庸才,秦孝公所面對的外部壓力可見一斑。

不僅如此,由於魏國此時仍然佔據著秦國河西之地,阻斷了秦國東進中原的道路,使得秦國一直無法參與中原事務,天下諸侯國對秦國越發的疏遠,漸漸將秦國視為夷狄之國,這被秦孝公視為奇恥大辱。如此局面下,秦孝公立志恢復秦穆公時期的霸業,於公元前361年下達求賢令,招攬天下人才進入秦國。

關一扇門,開一扇窗

與此同時,身在魏國的商鞅正處在人生的十字路口。此時的商鞅還被人稱做衛鞅,他已經三十四歲了,他的出身還算高貴,是衛國公室後裔。衛國是武王伐紂後分封的第一批諸侯國,開國君主是周武王的弟弟周康叔,西周時是拱衛西周王室的重要封國之一,春秋初期,衛武公姬和勵精圖治,國力強盛,一度成為諸侯首領之一。

戰國時期,衛國的繁華盛世早已成為昨日黃花,此時的衛國已經成為無足輕重的小國,在趙、魏、齊、楚四大強國的夾縫中苟延殘喘。弱國無尊嚴,弱國的人民更沒有尊嚴,因為自己祖國的衰弱,商鞅即使出身高貴也無法獲得他國的認可。

商鞅對秦國真的那麼重要嗎?其實真的不重要!重要的是他

開啟衛國基業的周康叔

商鞅年輕時,就開始在各國之間奔走,謀求入仕的機會,他喜歡法家的學說,還精通雜學。

戰國時的雜學不是後來所謂的雜亂的學問,而是戰國時期興起的一個哲學流派,以博採各家之說見長。以“兼儒墨,合名法”為特點,“於百家之道無不貫通”。代表人物是戰國時期的屍佼,他是戰國時期著名的思想家。後人尊稱為屍子,與孔子、老子、孟子、墨子、荀子、鬼谷子等人並列於春秋戰國“諸子百家”之列,其所著的《屍子》一書,是雜家流派的代表作。商鞅就是在魏國都城安邑跟隨屍佼學習的雜學。

商鞅雖然精通雜學,但是他最喜歡和最擅長的還是法家學說。而戰國前期,法家學說氛圍最為濃厚的就是魏國。曾經在魏國實施變法的李悝、吳起都是法家流派的代表人物,李悝所著的《法經》更是法家的代表作之一,全書分為《盜》、《賊》、《網》、《捕》、《雜》、《具》6篇。

"
商鞅對秦國真的那麼重要嗎?其實真的不重要!重要的是他

喜歡就請關注我吧

人未眠,夜未央

公元前338年的一天深夜,秦國與魏國交界,一位老者在夜色中奔走,這位老者是秦國的大良造,被秦孝公封為商君的衛鞅,時人稱之為商鞅。在秦國,大良造主掌全國政事,輔佐秦王治理國家。如此位高權重,當是錦衣玉食,養尊處優才對。而商鞅此時卻是狼狽不堪,面色惶恐。他急匆匆的進入邊關,來到一家旅店外,想要住宿一晚,明日出關。結果卻因為拿不出住店需要的憑證,被店主拒之門外。

商鞅聽到店主的解釋“沒有憑證住店,被發現後,要被商君(商鞅)治罪”,一時間哭笑不得。自己如今深陷危機,在這關鍵時刻,竟然被自己親手製定的法律,阻攔在秦朝邊關,當真是作繭自縛。

商鞅對秦國真的那麼重要嗎?其實真的不重要!重要的是他

成也變法敗也變法的商鞅

無奈之下,商鞅只好離開,走在夜色蒼茫的路上,商鞅回想剛才的一幕,心中又是欣慰,又是悲傷。成也變法,敗也變法,自己這一生中的大部分時間全都耗在這變法二字上了。在黝黑夜色的浸染下,商鞅的身影逐漸隱沒,最終與這黑夜融為一體。

秦國都城,咸陽城,剛剛繼位的秦惠文王嬴駟也在注視著天空,他已經知道商鞅逃跑的消息了。他並不意外,當他下令以謀反罪捉拿商鞅的時候,就已經猜到了商鞅的選擇。自己的父親秦孝公對商鞅信任有加,倚仗為國之柱石,商鞅也是在父親的支持下,擔負輔國重任,推行變法,對父親忠誠無比,怎麼會有謀反之心。謀反只是一個藉口,真正造成如今這個局面的,正是商鞅一力推行的變法。嬴駟不是一個昏君,他只是明白一個道理,為了穩固朝堂,繼續推行變法,商鞅斷沒有活著可能,他必須死!

春秋一霸,往事隨風

公元前356年,嬴駟出生在秦朝的舊都櫟陽城。這一年,也是商鞅被秦孝公嬴渠樑任命為左庶長正式推行變法的一年。

這一年商鞅39歲,秦孝公嬴渠樑25歲。此時的秦國早已經不是那個在秦穆公帶領下,滅掉西戎國家12個(一說20個),攻滅蜀國和其他關西(函谷關以西)國家,開闢國土千餘里,被周襄王任命為西方諸侯之伯,稱霸西戎的春秋霸主之一了。

商鞅對秦國真的那麼重要嗎?其實真的不重要!重要的是他

霸滅西戎拓地千里的秦穆公

自秦厲共公去世之後,秦國曆經秦躁公、秦懷公、秦靈公、秦簡公、秦惠公、秦出公六代君王,時間從公元前442年至公元前385年,在這57年的時間裡,秦國政局動盪不堪,國家大權逐漸被公室大臣掌握,他們為了自己的利益,相互爭鬥,勢力越發強大,秦國國君地位則不斷下降。公元前425年,秦朝公室大臣大庶長鼂甚至聯合其它貴族逼秦懷公自殺,改立秦懷公之孫嬴肅繼位,是為秦靈公。

這一時期,正值戰國初期,經歷過春秋時期曠日持久的諸侯國兼併戰爭,到了戰國時期,諸侯國的數量由一百四十多個銳減到不足二十個,劉向在《戰國策》中說:“萬乘之國七,千乘之國五,敵侔爭權,蓋為戰國。”

商鞅對秦國真的那麼重要嗎?其實真的不重要!重要的是他

戰國初期形勢圖

從一百多個國家整合為十多個國家,各諸侯國之間的戰略緩衝空間不復存在,各個大國不得不面對直接競爭的局面。資源的集中使得國家之間的戰鬥規模不斷提高,同時為了爭奪更多的資源,各個國家內部開始了一些列的變法改革。

在這一時期,秦國卻因為動盪的局勢,失去了提升國力的時機。與秦國的接壤的新興諸侯國魏國,卻在開國君主魏文侯(公元前445年-公元前396年在位,公元前403年被周王朝正式封為諸侯)魏斯的帶領下,在諸侯國中第一個實行變法,他用李悝、翟璜為相,改革弊政;用樂羊、吳起等為將,訓練士卒,打造出一支精銳的重型步兵,這支步兵“大戰七十二,全勝六十四,其餘均解(不分勝負)”,名動天下,號稱魏武卒。

魏國西有秦國和韓國,南有楚國,北有趙國,東有齊國,地處中央,四戰之地,易攻難守。為了打破這種局面,向外拓展魏國的戰略縱深,魏文侯將目光對準了政局動盪,國勢日衰的秦國。

一片土地,十一年的戰爭

魏文侯垂涎的是秦國的河西之地。河西之地大體在今陝西東部的洛河與黃河之間。範圍相當於今日華陰、華縣、大荔、蒲城、澄城、白水、合陽和韓城八地,南北自華山直抵禹門口,東西自蒲城直抵黃河西岸。因為其地處黃河以西,而被稱為河西。古代文獻多稱河西為“西河”。

河西之地對於秦國的重要性,可以通過《大秦帝國》一書中的話來說明:秦東關防,險在桃林,勢在河西,二者缺一不可,只有牢牢佔據河西,才能居高臨下,有效控制桃林高地(崤函道)的關防要塞。

商鞅對秦國真的那麼重要嗎?其實真的不重要!重要的是他

秦河西之地(魏西河郡)及要塞城市示意圖

秦國的統治中心區域在關中平原,這裡的地形特點是四周高,中間低。周圍被大山環繞,中間則在渭河、涇河、洛河等眾多河流的衝擊下,形成了面積約3.4萬平方公里的沖積平原,土地肥沃,十分適宜農業生產,自古便有“天府之國”的稱謂。

史載關中“有鄠杜、竹林,南山檀柘,號稱陸海,為九州膏腴”。河西之地處於關中平原的東方,秦國在這裡修建了函谷關、潼關、蒲津關、武關、嶢關、蕭關、散關、金鎖關等要塞,是秦國抵禦東方諸侯國進攻,同時也是秦國自己東進中原的前沿陣地,若缺少了河西,那麼關中的“四塞之固”便無從談起,秦國將直面東方諸侯國的軍事威脅。

商鞅對秦國真的那麼重要嗎?其實真的不重要!重要的是他

實行變法奠定魏國戰國初期霸主地位的魏文侯

公元前419年,魏軍在河西少樑(今陝西韓城西南)修築城池,建立軍事基地,以便屯兵積糧進攻秦國。秦軍聞訊後,前來攻擊魏軍,失敗而歸。

公元前413年,魏軍正式開始向河西秦軍進攻,在秦國鄭地(今陝西華縣西南)附近,大敗秦軍。

公元前412年,魏文侯又命太子魏擊率軍攻克繁龐(今陝西韓城東南)。

公元前409年,魏文侯任命吳起為主將,又奪秦國河西地區的臨晉(即王城,今陝西省大荔縣東南)、元裡(今陝西省澄城縣東南)等地。

公元前408年,魏軍再奪洛陰(今陝西大荔西南)、邰陽(今陝西合陽東南)兩城。11年的時間,魏軍三次打敗秦軍,將原本屬於秦國的河西地區完全佔領,並設立西河郡,正式實行管轄權,第一次河西之戰結束。

一心雪恥,一敗塗地

面對著河西之地被魏國佔領的結果,秦國上下俱是心中不甘。公元前403年,魏文侯去世,魏武侯繼位,魏國的軍事重心逐漸向中原地區轉移,在河西之地的魏軍數量有所減少。

趁著這個機會,經過數年準備的秦軍,於公元前401年開始,主動向魏軍進攻,企圖奪回河西之地,雙方你來我往,在河西這片土地上拉鋸對攻,隨著時間的推移,秦國逐漸失去耐心。

公元前389年,秦惠公嬴仁盡起全國之兵50萬,親自率領進攻河西魏軍。此時的河西魏軍統帥為名將吳起,吳起請求魏武侯派5萬名沒有立過功的魏武卒作為主力,由自己親自率領反擊秦軍。魏武侯同意,並加派戰車500乘、騎兵3000人,協助吳起作戰。

商鞅對秦國真的那麼重要嗎?其實真的不重要!重要的是他

愛兵如子,士兵為之效死的吳起

交戰前一天,吳起向三軍發佈命令說:諸吏士都應當跟我一起去同敵作戰,無論車兵、騎兵和步兵,“若車不得車,騎不得騎,徒不得徒,雖破軍皆無功”。第二天,魏軍在吳起率領下,與秦軍交戰於陰晉。五萬魏武卒,勇猛無畏,對50萬秦軍反覆衝殺,秦軍陣勢大亂,繼而崩潰大敗。

陰晉之戰,是中國古代軍事史上少數的幾次以少勝多的戰爭,此戰以後,秦國暫時失去了與魏國爭奪河西之地的能力,不僅如此,由於失去了河西之地,此時的秦國只佔有隴山以東、洛河以西、秦嶺以北的渭河平原,土地狹小,在諸侯國之中的地位一落千丈,其大國地位不再被其他諸侯國所承認。

商鞅對秦國真的那麼重要嗎?其實真的不重要!重要的是他

陰晉之戰將秦國踢出了戰國初期大國之列

公元前387年,喪師辱國的秦惠公去世,其兩歲的兒子秦出公繼位,由其母親主持朝政,秦出公母親任用外戚和宦官干政,同時為了籠絡人心,對手下大臣大肆賞賜,使的秦國國庫空虛,為了增加國庫收入,又加重對秦國百姓的稅賦徵收,這兩方面的不當措施,使得秦出公母親與秦國公室和地主、自耕農兩個階層的矛盾激化,國勢越發動盪。

公元前386年,為了扶持一個親魏的秦國政權,魏武侯向流亡在魏國的秦國公子嬴師隰提出護送他回秦國,繼承秦國國君之位的建議。嬴師隰是秦靈公的兒子,秦靈公去世,秦靈公的叔父、嬴師隰的叔祖父嬴悼子奪得君位,是為秦簡公。時年十歲的嬴師隰為防不測,逃到魏國,開始了長達二十九年的流亡生涯。

商鞅對秦國真的那麼重要嗎?其實真的不重要!重要的是他

陰謀扶持秦國親魏政權的魏武侯

嬴師隰識破了魏武侯的陰謀,他表達了願意回國繼位的意願,但是拒絕了魏武侯派兵護送的建議,表示自己獨自回國。嬴師隰派遣身邊機智善辯之人進入秦國,聯繫與秦出公母親不和的大臣,在民間散佈自己要回國實行新政的消息,同時用金銀珠寶交接豪傑義士,暗中爭取秦軍的將領。

經過一年的籌劃,公元前385年,嬴師隰從魏國啟程返回秦國,在河西被前來迎接的秦國公室大臣擁立為君,是為秦獻公。之後秦獻公在帶領擁護自己的大臣和軍隊進入秦國都城雍城,殺死秦出公和秦出公的母親,正式接管秦國政權。

一位明君,一國希望

嬴師隰在魏國生活了二十九年,他親眼見證了魏國強大的過程,那就是變法,他在二十九年的時間裡,學習消化著魏國的變法經驗,並在剛剛登上君主之位後,對國家進行改革。

第一步,廢黜人殉制度,人殉制度是自商朝時就存在的陋習,秦獻公下令廢黜人殉,一方面贏得了全國百姓的擁護和支持,另一方面也避免了大量的青壯年勞動力被白白殺死。為秦國存活了大量的勞動力,極大的推動了秦國的農業和工商業生產。

第二步,遷都。秦獻公繼位時,秦國的都城是雍城(今陝西省寶雞市),自秦德公元年(公元前677年)至秦獻公二年(公元前383年)雍城作為秦國國都,時間長達294年。如此長的時間,使得這裡的公室勢力十分強大,而公室勢力又是極為保守的奴隸主勢力,秦獻公若想在秦國實行改革,必須擺脫這一股強大的掣肘力量。而遷都是最好的選擇。公元前383年,秦獻公將都城從位於秦國西部的雍城遷到秦國東部、地近河西之地的櫟陽(今陝西省西安市),此次遷都,秦獻公一方面是為了擺脫守舊勢力的掣肘,另一方面也是向全國表明自己收回河西之地的決心。

商鞅對秦國真的那麼重要嗎?其實真的不重要!重要的是他

遷都櫟陽使得秦獻公擺脫了公室的掣肘

第三步,廢邑設縣,公元前379年,秦獻公將蒲、藍田、善、明氏等邊境地區的封邑改建成縣,由自己直接掌握,委派官吏進行管理。這個措施使得秦獻公所掌握的軍政力量得到極大的加強。

第四步,設立市場,收取商稅,公元前378年,秦獻公開始在全國的主要城市設立商品交易市場,規範全國的商業行為,並抽取營業稅。設市收稅為秦國的國庫帶來大量的收入,國家經濟規模倍增。

第五步,編戶為伍,監督連坐。公元前375年,秦獻公對全國的百姓進行編戶管理,每五戶人家編為一伍,編戶為伍後,百姓在農忙時互相幫助,農閒時進行軍事訓練。編伍中一戶犯法,其餘連坐。通過這種辦法,整個秦國的軍事戰鬥力和國家秩序得到極大的提高。

商鞅對秦國真的那麼重要嗎?其實真的不重要!重要的是他

編戶為伍提升了秦軍的戰鬥力

通過這五項措施,秦國的國力和軍隊的戰鬥力得到極大的提高,但是也產生了新的社會矛盾。戰國時期,奴隸經濟逐漸瓦解,新興的私人地主經濟成為主流,秦獻公的改革明顯偏向於地主經濟,因此以公室大臣為首的奴隸主勢力對秦獻公十分不滿,國內階級對立情緒加重。

為了轉移國內矛盾,同時滿足國內各階層對土地的需求慾望,秦獻公決定對外發動戰爭。

未竟的事業,未竟的渴望

公元前364年,秦獻公下令秦軍攻打魏國,奪回秦國故土河西之地,第三次河西之戰爆發。原來的魏武卒統帥吳起,因為被魏國相國公叔痤設計離間,早已離開魏國投奔楚國。

秦軍利用這個機會,不斷進攻魏軍,一直打過黃河,深入魏國境內的石門(今山西運城西南)地區,斬首魏軍六萬人,奪回部分河西之地,秦獻公把這些土地賞給地主和貴族,有效的緩和了國內矛盾。同時周天子向秦獻公祝賀這一勝利,秦獻公被賜予與秦穆公一樣“伯”(是霸主的意思)的稱號,秦國開始走向復興之路。

商鞅對秦國真的那麼重要嗎?其實真的不重要!重要的是他

陝西韓城市少樑城遺址界碑

公元前362年,秦軍在少樑(今陝西韓城西南)再次大敗魏軍,俘虜魏國將領公叔痤,攻克龐城(今韓城東南)。公叔痤因早年在魏國對秦獻公多有照顧,秦獻公在盛情款待一番後,將公叔痤放回魏國。

第三次河西之戰,秦國雖然取得勝利,此時的秦國經過秦獻公二十三年的治理,國力雖有所復甦,然而由於秦獻公的改革不徹底,加之秦國曆經四代亂政,國家經濟基礎依然薄弱,無法對仍處在全盛時期的魏國造成根本性的傷害,故並沒有完全收回河西之地。

商鞅對秦國真的那麼重要嗎?其實真的不重要!重要的是他

興國大業未竟的秦獻公

公元前361年,用心治理秦國二十四年的秦獻公嬴師隰去世,秦獻公勵精圖治二十四年,打下了秦國復甦的基礎,他在秦國第一次普及了魏國變法的經驗和措施,為之後的商鞅變法打開了局面。

變換的國君,不變的夢想

秦孝公去世後,20歲的太子嬴渠樑繼位,是為秦孝公。

秦孝公繼位的時候,與他先後並列存世的其他六大諸侯國的君主分別是:齊威王(公元前356年繼位)、楚宣王(公元前370年繼位)、燕文公(公元前361年繼位)、韓昭侯(公元前363年繼位)、魏惠王(公元前370年繼位)、趙成侯(公元前375年繼位)。

齊威王任用鄒忌為相,田忌為將,孫臏為軍師,進行政治改革,修明法制、選賢任能、賞罰分明、國力日強。經桂陵、馬陵兩役,大敗魏軍,開始稱雄於諸侯。並禮賢重士,在國都臨淄(今山東淄博東北)稷門外修建稷下學宮,廣招天下賢士議政講學,成為當時的學術文化中心,齊國強盛一時。

商鞅對秦國真的那麼重要嗎?其實真的不重要!重要的是他

齊威王統治時期齊國盛極一時

魏惠王繼位初期,為了便於統治東部地區,同時加強對東方諸侯的控制和保證國都的安全,在公元前361年把國都從安邑(山西夏縣北)遷到大梁(河南開封)。他對內興修水利發展生產、對外採取團結趙、韓的政策。魏國的國力進一步加強。公元前356年,魯、宋、衛、韓的國君到魏國朝見魏惠王,魏國再次成為諸侯領袖。

商鞅對秦國真的那麼重要嗎?其實真的不重要!重要的是他

統治前期讓魏國再次稱霸諸侯的魏惠王

楚宣王在位時在國內進行改革,一方面堅持休兵息民,保持實力,不輕易出擊;另一方面則洞察形勢,抓住有利時機,加入兼併戰爭的行列,攻城略地,開拓疆域,為楚國“宣威之治”奠定了基礎。

商鞅對秦國真的那麼重要嗎?其實真的不重要!重要的是他

奠定楚國宣威之治基礎的楚宣王

韓昭侯在位時,重用申不害進行變法,內政修明,韓國成小康之治,為韓國在戰國時最強盛的時期。

商鞅對秦國真的那麼重要嗎?其實真的不重要!重要的是他

開啟韓國小康之治的韓昭侯

趙成侯在位時,對外征伐衛國,拓展趙國疆域。燕文公在位時,任用蘇秦為相,開展合縱之術。通過上述內容,可以看出這一時期的戰國,主要大國的領導人皆非庸才,秦孝公所面對的外部壓力可見一斑。

不僅如此,由於魏國此時仍然佔據著秦國河西之地,阻斷了秦國東進中原的道路,使得秦國一直無法參與中原事務,天下諸侯國對秦國越發的疏遠,漸漸將秦國視為夷狄之國,這被秦孝公視為奇恥大辱。如此局面下,秦孝公立志恢復秦穆公時期的霸業,於公元前361年下達求賢令,招攬天下人才進入秦國。

關一扇門,開一扇窗

與此同時,身在魏國的商鞅正處在人生的十字路口。此時的商鞅還被人稱做衛鞅,他已經三十四歲了,他的出身還算高貴,是衛國公室後裔。衛國是武王伐紂後分封的第一批諸侯國,開國君主是周武王的弟弟周康叔,西周時是拱衛西周王室的重要封國之一,春秋初期,衛武公姬和勵精圖治,國力強盛,一度成為諸侯首領之一。

戰國時期,衛國的繁華盛世早已成為昨日黃花,此時的衛國已經成為無足輕重的小國,在趙、魏、齊、楚四大強國的夾縫中苟延殘喘。弱國無尊嚴,弱國的人民更沒有尊嚴,因為自己祖國的衰弱,商鞅即使出身高貴也無法獲得他國的認可。

商鞅對秦國真的那麼重要嗎?其實真的不重要!重要的是他

開啟衛國基業的周康叔

商鞅年輕時,就開始在各國之間奔走,謀求入仕的機會,他喜歡法家的學說,還精通雜學。

戰國時的雜學不是後來所謂的雜亂的學問,而是戰國時期興起的一個哲學流派,以博採各家之說見長。以“兼儒墨,合名法”為特點,“於百家之道無不貫通”。代表人物是戰國時期的屍佼,他是戰國時期著名的思想家。後人尊稱為屍子,與孔子、老子、孟子、墨子、荀子、鬼谷子等人並列於春秋戰國“諸子百家”之列,其所著的《屍子》一書,是雜家流派的代表作。商鞅就是在魏國都城安邑跟隨屍佼學習的雜學。

商鞅雖然精通雜學,但是他最喜歡和最擅長的還是法家學說。而戰國前期,法家學說氛圍最為濃厚的就是魏國。曾經在魏國實施變法的李悝、吳起都是法家流派的代表人物,李悝所著的《法經》更是法家的代表作之一,全書分為《盜》、《賊》、《網》、《捕》、《雜》、《具》6篇。

商鞅對秦國真的那麼重要嗎?其實真的不重要!重要的是他

李悝所著的《法經》是法家的代表作

《法經》是中國歷史上第一部系統的成文法典,成為以後歷朝歷代編著法典的藍本。商鞅在法家氛圍濃厚的魏國,系統的學習和吸收著法家的學術知識,同時拜入魏國國相公叔痤的門下,渴望在魏國謀求出仕。

現實是殘酷的,一直到商鞅三十四歲時,他依舊沒有踏進魏國的朝堂,只是擔任了公叔痤的侍從官中庶子一職。

是公叔痤不舉薦商鞅嗎?也是也不是,公叔痤是魏武侯和魏惠王時期魏國著名的大臣,他具有識人之明,對待下屬也十分寬厚,算得上是一位賢臣。但是他又是一個對權勢和地位比較在意的人,他為了穩坐相位,設計排擠吳起,最終使吳起離魏投楚,中斷了魏國的變法進程。

商鞅的才華是被公叔痤認可的,但是為了自己的地位,公叔痤一直到公元前361年,自己病危之時,才向魏惠王舉薦商鞅。

"
商鞅對秦國真的那麼重要嗎?其實真的不重要!重要的是他

喜歡就請關注我吧

人未眠,夜未央

公元前338年的一天深夜,秦國與魏國交界,一位老者在夜色中奔走,這位老者是秦國的大良造,被秦孝公封為商君的衛鞅,時人稱之為商鞅。在秦國,大良造主掌全國政事,輔佐秦王治理國家。如此位高權重,當是錦衣玉食,養尊處優才對。而商鞅此時卻是狼狽不堪,面色惶恐。他急匆匆的進入邊關,來到一家旅店外,想要住宿一晚,明日出關。結果卻因為拿不出住店需要的憑證,被店主拒之門外。

商鞅聽到店主的解釋“沒有憑證住店,被發現後,要被商君(商鞅)治罪”,一時間哭笑不得。自己如今深陷危機,在這關鍵時刻,竟然被自己親手製定的法律,阻攔在秦朝邊關,當真是作繭自縛。

商鞅對秦國真的那麼重要嗎?其實真的不重要!重要的是他

成也變法敗也變法的商鞅

無奈之下,商鞅只好離開,走在夜色蒼茫的路上,商鞅回想剛才的一幕,心中又是欣慰,又是悲傷。成也變法,敗也變法,自己這一生中的大部分時間全都耗在這變法二字上了。在黝黑夜色的浸染下,商鞅的身影逐漸隱沒,最終與這黑夜融為一體。

秦國都城,咸陽城,剛剛繼位的秦惠文王嬴駟也在注視著天空,他已經知道商鞅逃跑的消息了。他並不意外,當他下令以謀反罪捉拿商鞅的時候,就已經猜到了商鞅的選擇。自己的父親秦孝公對商鞅信任有加,倚仗為國之柱石,商鞅也是在父親的支持下,擔負輔國重任,推行變法,對父親忠誠無比,怎麼會有謀反之心。謀反只是一個藉口,真正造成如今這個局面的,正是商鞅一力推行的變法。嬴駟不是一個昏君,他只是明白一個道理,為了穩固朝堂,繼續推行變法,商鞅斷沒有活著可能,他必須死!

春秋一霸,往事隨風

公元前356年,嬴駟出生在秦朝的舊都櫟陽城。這一年,也是商鞅被秦孝公嬴渠樑任命為左庶長正式推行變法的一年。

這一年商鞅39歲,秦孝公嬴渠樑25歲。此時的秦國早已經不是那個在秦穆公帶領下,滅掉西戎國家12個(一說20個),攻滅蜀國和其他關西(函谷關以西)國家,開闢國土千餘里,被周襄王任命為西方諸侯之伯,稱霸西戎的春秋霸主之一了。

商鞅對秦國真的那麼重要嗎?其實真的不重要!重要的是他

霸滅西戎拓地千里的秦穆公

自秦厲共公去世之後,秦國曆經秦躁公、秦懷公、秦靈公、秦簡公、秦惠公、秦出公六代君王,時間從公元前442年至公元前385年,在這57年的時間裡,秦國政局動盪不堪,國家大權逐漸被公室大臣掌握,他們為了自己的利益,相互爭鬥,勢力越發強大,秦國國君地位則不斷下降。公元前425年,秦朝公室大臣大庶長鼂甚至聯合其它貴族逼秦懷公自殺,改立秦懷公之孫嬴肅繼位,是為秦靈公。

這一時期,正值戰國初期,經歷過春秋時期曠日持久的諸侯國兼併戰爭,到了戰國時期,諸侯國的數量由一百四十多個銳減到不足二十個,劉向在《戰國策》中說:“萬乘之國七,千乘之國五,敵侔爭權,蓋為戰國。”

商鞅對秦國真的那麼重要嗎?其實真的不重要!重要的是他

戰國初期形勢圖

從一百多個國家整合為十多個國家,各諸侯國之間的戰略緩衝空間不復存在,各個大國不得不面對直接競爭的局面。資源的集中使得國家之間的戰鬥規模不斷提高,同時為了爭奪更多的資源,各個國家內部開始了一些列的變法改革。

在這一時期,秦國卻因為動盪的局勢,失去了提升國力的時機。與秦國的接壤的新興諸侯國魏國,卻在開國君主魏文侯(公元前445年-公元前396年在位,公元前403年被周王朝正式封為諸侯)魏斯的帶領下,在諸侯國中第一個實行變法,他用李悝、翟璜為相,改革弊政;用樂羊、吳起等為將,訓練士卒,打造出一支精銳的重型步兵,這支步兵“大戰七十二,全勝六十四,其餘均解(不分勝負)”,名動天下,號稱魏武卒。

魏國西有秦國和韓國,南有楚國,北有趙國,東有齊國,地處中央,四戰之地,易攻難守。為了打破這種局面,向外拓展魏國的戰略縱深,魏文侯將目光對準了政局動盪,國勢日衰的秦國。

一片土地,十一年的戰爭

魏文侯垂涎的是秦國的河西之地。河西之地大體在今陝西東部的洛河與黃河之間。範圍相當於今日華陰、華縣、大荔、蒲城、澄城、白水、合陽和韓城八地,南北自華山直抵禹門口,東西自蒲城直抵黃河西岸。因為其地處黃河以西,而被稱為河西。古代文獻多稱河西為“西河”。

河西之地對於秦國的重要性,可以通過《大秦帝國》一書中的話來說明:秦東關防,險在桃林,勢在河西,二者缺一不可,只有牢牢佔據河西,才能居高臨下,有效控制桃林高地(崤函道)的關防要塞。

商鞅對秦國真的那麼重要嗎?其實真的不重要!重要的是他

秦河西之地(魏西河郡)及要塞城市示意圖

秦國的統治中心區域在關中平原,這裡的地形特點是四周高,中間低。周圍被大山環繞,中間則在渭河、涇河、洛河等眾多河流的衝擊下,形成了面積約3.4萬平方公里的沖積平原,土地肥沃,十分適宜農業生產,自古便有“天府之國”的稱謂。

史載關中“有鄠杜、竹林,南山檀柘,號稱陸海,為九州膏腴”。河西之地處於關中平原的東方,秦國在這裡修建了函谷關、潼關、蒲津關、武關、嶢關、蕭關、散關、金鎖關等要塞,是秦國抵禦東方諸侯國進攻,同時也是秦國自己東進中原的前沿陣地,若缺少了河西,那麼關中的“四塞之固”便無從談起,秦國將直面東方諸侯國的軍事威脅。

商鞅對秦國真的那麼重要嗎?其實真的不重要!重要的是他

實行變法奠定魏國戰國初期霸主地位的魏文侯

公元前419年,魏軍在河西少樑(今陝西韓城西南)修築城池,建立軍事基地,以便屯兵積糧進攻秦國。秦軍聞訊後,前來攻擊魏軍,失敗而歸。

公元前413年,魏軍正式開始向河西秦軍進攻,在秦國鄭地(今陝西華縣西南)附近,大敗秦軍。

公元前412年,魏文侯又命太子魏擊率軍攻克繁龐(今陝西韓城東南)。

公元前409年,魏文侯任命吳起為主將,又奪秦國河西地區的臨晉(即王城,今陝西省大荔縣東南)、元裡(今陝西省澄城縣東南)等地。

公元前408年,魏軍再奪洛陰(今陝西大荔西南)、邰陽(今陝西合陽東南)兩城。11年的時間,魏軍三次打敗秦軍,將原本屬於秦國的河西地區完全佔領,並設立西河郡,正式實行管轄權,第一次河西之戰結束。

一心雪恥,一敗塗地

面對著河西之地被魏國佔領的結果,秦國上下俱是心中不甘。公元前403年,魏文侯去世,魏武侯繼位,魏國的軍事重心逐漸向中原地區轉移,在河西之地的魏軍數量有所減少。

趁著這個機會,經過數年準備的秦軍,於公元前401年開始,主動向魏軍進攻,企圖奪回河西之地,雙方你來我往,在河西這片土地上拉鋸對攻,隨著時間的推移,秦國逐漸失去耐心。

公元前389年,秦惠公嬴仁盡起全國之兵50萬,親自率領進攻河西魏軍。此時的河西魏軍統帥為名將吳起,吳起請求魏武侯派5萬名沒有立過功的魏武卒作為主力,由自己親自率領反擊秦軍。魏武侯同意,並加派戰車500乘、騎兵3000人,協助吳起作戰。

商鞅對秦國真的那麼重要嗎?其實真的不重要!重要的是他

愛兵如子,士兵為之效死的吳起

交戰前一天,吳起向三軍發佈命令說:諸吏士都應當跟我一起去同敵作戰,無論車兵、騎兵和步兵,“若車不得車,騎不得騎,徒不得徒,雖破軍皆無功”。第二天,魏軍在吳起率領下,與秦軍交戰於陰晉。五萬魏武卒,勇猛無畏,對50萬秦軍反覆衝殺,秦軍陣勢大亂,繼而崩潰大敗。

陰晉之戰,是中國古代軍事史上少數的幾次以少勝多的戰爭,此戰以後,秦國暫時失去了與魏國爭奪河西之地的能力,不僅如此,由於失去了河西之地,此時的秦國只佔有隴山以東、洛河以西、秦嶺以北的渭河平原,土地狹小,在諸侯國之中的地位一落千丈,其大國地位不再被其他諸侯國所承認。

商鞅對秦國真的那麼重要嗎?其實真的不重要!重要的是他

陰晉之戰將秦國踢出了戰國初期大國之列

公元前387年,喪師辱國的秦惠公去世,其兩歲的兒子秦出公繼位,由其母親主持朝政,秦出公母親任用外戚和宦官干政,同時為了籠絡人心,對手下大臣大肆賞賜,使的秦國國庫空虛,為了增加國庫收入,又加重對秦國百姓的稅賦徵收,這兩方面的不當措施,使得秦出公母親與秦國公室和地主、自耕農兩個階層的矛盾激化,國勢越發動盪。

公元前386年,為了扶持一個親魏的秦國政權,魏武侯向流亡在魏國的秦國公子嬴師隰提出護送他回秦國,繼承秦國國君之位的建議。嬴師隰是秦靈公的兒子,秦靈公去世,秦靈公的叔父、嬴師隰的叔祖父嬴悼子奪得君位,是為秦簡公。時年十歲的嬴師隰為防不測,逃到魏國,開始了長達二十九年的流亡生涯。

商鞅對秦國真的那麼重要嗎?其實真的不重要!重要的是他

陰謀扶持秦國親魏政權的魏武侯

嬴師隰識破了魏武侯的陰謀,他表達了願意回國繼位的意願,但是拒絕了魏武侯派兵護送的建議,表示自己獨自回國。嬴師隰派遣身邊機智善辯之人進入秦國,聯繫與秦出公母親不和的大臣,在民間散佈自己要回國實行新政的消息,同時用金銀珠寶交接豪傑義士,暗中爭取秦軍的將領。

經過一年的籌劃,公元前385年,嬴師隰從魏國啟程返回秦國,在河西被前來迎接的秦國公室大臣擁立為君,是為秦獻公。之後秦獻公在帶領擁護自己的大臣和軍隊進入秦國都城雍城,殺死秦出公和秦出公的母親,正式接管秦國政權。

一位明君,一國希望

嬴師隰在魏國生活了二十九年,他親眼見證了魏國強大的過程,那就是變法,他在二十九年的時間裡,學習消化著魏國的變法經驗,並在剛剛登上君主之位後,對國家進行改革。

第一步,廢黜人殉制度,人殉制度是自商朝時就存在的陋習,秦獻公下令廢黜人殉,一方面贏得了全國百姓的擁護和支持,另一方面也避免了大量的青壯年勞動力被白白殺死。為秦國存活了大量的勞動力,極大的推動了秦國的農業和工商業生產。

第二步,遷都。秦獻公繼位時,秦國的都城是雍城(今陝西省寶雞市),自秦德公元年(公元前677年)至秦獻公二年(公元前383年)雍城作為秦國國都,時間長達294年。如此長的時間,使得這裡的公室勢力十分強大,而公室勢力又是極為保守的奴隸主勢力,秦獻公若想在秦國實行改革,必須擺脫這一股強大的掣肘力量。而遷都是最好的選擇。公元前383年,秦獻公將都城從位於秦國西部的雍城遷到秦國東部、地近河西之地的櫟陽(今陝西省西安市),此次遷都,秦獻公一方面是為了擺脫守舊勢力的掣肘,另一方面也是向全國表明自己收回河西之地的決心。

商鞅對秦國真的那麼重要嗎?其實真的不重要!重要的是他

遷都櫟陽使得秦獻公擺脫了公室的掣肘

第三步,廢邑設縣,公元前379年,秦獻公將蒲、藍田、善、明氏等邊境地區的封邑改建成縣,由自己直接掌握,委派官吏進行管理。這個措施使得秦獻公所掌握的軍政力量得到極大的加強。

第四步,設立市場,收取商稅,公元前378年,秦獻公開始在全國的主要城市設立商品交易市場,規範全國的商業行為,並抽取營業稅。設市收稅為秦國的國庫帶來大量的收入,國家經濟規模倍增。

第五步,編戶為伍,監督連坐。公元前375年,秦獻公對全國的百姓進行編戶管理,每五戶人家編為一伍,編戶為伍後,百姓在農忙時互相幫助,農閒時進行軍事訓練。編伍中一戶犯法,其餘連坐。通過這種辦法,整個秦國的軍事戰鬥力和國家秩序得到極大的提高。

商鞅對秦國真的那麼重要嗎?其實真的不重要!重要的是他

編戶為伍提升了秦軍的戰鬥力

通過這五項措施,秦國的國力和軍隊的戰鬥力得到極大的提高,但是也產生了新的社會矛盾。戰國時期,奴隸經濟逐漸瓦解,新興的私人地主經濟成為主流,秦獻公的改革明顯偏向於地主經濟,因此以公室大臣為首的奴隸主勢力對秦獻公十分不滿,國內階級對立情緒加重。

為了轉移國內矛盾,同時滿足國內各階層對土地的需求慾望,秦獻公決定對外發動戰爭。

未竟的事業,未竟的渴望

公元前364年,秦獻公下令秦軍攻打魏國,奪回秦國故土河西之地,第三次河西之戰爆發。原來的魏武卒統帥吳起,因為被魏國相國公叔痤設計離間,早已離開魏國投奔楚國。

秦軍利用這個機會,不斷進攻魏軍,一直打過黃河,深入魏國境內的石門(今山西運城西南)地區,斬首魏軍六萬人,奪回部分河西之地,秦獻公把這些土地賞給地主和貴族,有效的緩和了國內矛盾。同時周天子向秦獻公祝賀這一勝利,秦獻公被賜予與秦穆公一樣“伯”(是霸主的意思)的稱號,秦國開始走向復興之路。

商鞅對秦國真的那麼重要嗎?其實真的不重要!重要的是他

陝西韓城市少樑城遺址界碑

公元前362年,秦軍在少樑(今陝西韓城西南)再次大敗魏軍,俘虜魏國將領公叔痤,攻克龐城(今韓城東南)。公叔痤因早年在魏國對秦獻公多有照顧,秦獻公在盛情款待一番後,將公叔痤放回魏國。

第三次河西之戰,秦國雖然取得勝利,此時的秦國經過秦獻公二十三年的治理,國力雖有所復甦,然而由於秦獻公的改革不徹底,加之秦國曆經四代亂政,國家經濟基礎依然薄弱,無法對仍處在全盛時期的魏國造成根本性的傷害,故並沒有完全收回河西之地。

商鞅對秦國真的那麼重要嗎?其實真的不重要!重要的是他

興國大業未竟的秦獻公

公元前361年,用心治理秦國二十四年的秦獻公嬴師隰去世,秦獻公勵精圖治二十四年,打下了秦國復甦的基礎,他在秦國第一次普及了魏國變法的經驗和措施,為之後的商鞅變法打開了局面。

變換的國君,不變的夢想

秦孝公去世後,20歲的太子嬴渠樑繼位,是為秦孝公。

秦孝公繼位的時候,與他先後並列存世的其他六大諸侯國的君主分別是:齊威王(公元前356年繼位)、楚宣王(公元前370年繼位)、燕文公(公元前361年繼位)、韓昭侯(公元前363年繼位)、魏惠王(公元前370年繼位)、趙成侯(公元前375年繼位)。

齊威王任用鄒忌為相,田忌為將,孫臏為軍師,進行政治改革,修明法制、選賢任能、賞罰分明、國力日強。經桂陵、馬陵兩役,大敗魏軍,開始稱雄於諸侯。並禮賢重士,在國都臨淄(今山東淄博東北)稷門外修建稷下學宮,廣招天下賢士議政講學,成為當時的學術文化中心,齊國強盛一時。

商鞅對秦國真的那麼重要嗎?其實真的不重要!重要的是他

齊威王統治時期齊國盛極一時

魏惠王繼位初期,為了便於統治東部地區,同時加強對東方諸侯的控制和保證國都的安全,在公元前361年把國都從安邑(山西夏縣北)遷到大梁(河南開封)。他對內興修水利發展生產、對外採取團結趙、韓的政策。魏國的國力進一步加強。公元前356年,魯、宋、衛、韓的國君到魏國朝見魏惠王,魏國再次成為諸侯領袖。

商鞅對秦國真的那麼重要嗎?其實真的不重要!重要的是他

統治前期讓魏國再次稱霸諸侯的魏惠王

楚宣王在位時在國內進行改革,一方面堅持休兵息民,保持實力,不輕易出擊;另一方面則洞察形勢,抓住有利時機,加入兼併戰爭的行列,攻城略地,開拓疆域,為楚國“宣威之治”奠定了基礎。

商鞅對秦國真的那麼重要嗎?其實真的不重要!重要的是他

奠定楚國宣威之治基礎的楚宣王

韓昭侯在位時,重用申不害進行變法,內政修明,韓國成小康之治,為韓國在戰國時最強盛的時期。

商鞅對秦國真的那麼重要嗎?其實真的不重要!重要的是他

開啟韓國小康之治的韓昭侯

趙成侯在位時,對外征伐衛國,拓展趙國疆域。燕文公在位時,任用蘇秦為相,開展合縱之術。通過上述內容,可以看出這一時期的戰國,主要大國的領導人皆非庸才,秦孝公所面對的外部壓力可見一斑。

不僅如此,由於魏國此時仍然佔據著秦國河西之地,阻斷了秦國東進中原的道路,使得秦國一直無法參與中原事務,天下諸侯國對秦國越發的疏遠,漸漸將秦國視為夷狄之國,這被秦孝公視為奇恥大辱。如此局面下,秦孝公立志恢復秦穆公時期的霸業,於公元前361年下達求賢令,招攬天下人才進入秦國。

關一扇門,開一扇窗

與此同時,身在魏國的商鞅正處在人生的十字路口。此時的商鞅還被人稱做衛鞅,他已經三十四歲了,他的出身還算高貴,是衛國公室後裔。衛國是武王伐紂後分封的第一批諸侯國,開國君主是周武王的弟弟周康叔,西周時是拱衛西周王室的重要封國之一,春秋初期,衛武公姬和勵精圖治,國力強盛,一度成為諸侯首領之一。

戰國時期,衛國的繁華盛世早已成為昨日黃花,此時的衛國已經成為無足輕重的小國,在趙、魏、齊、楚四大強國的夾縫中苟延殘喘。弱國無尊嚴,弱國的人民更沒有尊嚴,因為自己祖國的衰弱,商鞅即使出身高貴也無法獲得他國的認可。

商鞅對秦國真的那麼重要嗎?其實真的不重要!重要的是他

開啟衛國基業的周康叔

商鞅年輕時,就開始在各國之間奔走,謀求入仕的機會,他喜歡法家的學說,還精通雜學。

戰國時的雜學不是後來所謂的雜亂的學問,而是戰國時期興起的一個哲學流派,以博採各家之說見長。以“兼儒墨,合名法”為特點,“於百家之道無不貫通”。代表人物是戰國時期的屍佼,他是戰國時期著名的思想家。後人尊稱為屍子,與孔子、老子、孟子、墨子、荀子、鬼谷子等人並列於春秋戰國“諸子百家”之列,其所著的《屍子》一書,是雜家流派的代表作。商鞅就是在魏國都城安邑跟隨屍佼學習的雜學。

商鞅雖然精通雜學,但是他最喜歡和最擅長的還是法家學說。而戰國前期,法家學說氛圍最為濃厚的就是魏國。曾經在魏國實施變法的李悝、吳起都是法家流派的代表人物,李悝所著的《法經》更是法家的代表作之一,全書分為《盜》、《賊》、《網》、《捕》、《雜》、《具》6篇。

商鞅對秦國真的那麼重要嗎?其實真的不重要!重要的是他

李悝所著的《法經》是法家的代表作

《法經》是中國歷史上第一部系統的成文法典,成為以後歷朝歷代編著法典的藍本。商鞅在法家氛圍濃厚的魏國,系統的學習和吸收著法家的學術知識,同時拜入魏國國相公叔痤的門下,渴望在魏國謀求出仕。

現實是殘酷的,一直到商鞅三十四歲時,他依舊沒有踏進魏國的朝堂,只是擔任了公叔痤的侍從官中庶子一職。

是公叔痤不舉薦商鞅嗎?也是也不是,公叔痤是魏武侯和魏惠王時期魏國著名的大臣,他具有識人之明,對待下屬也十分寬厚,算得上是一位賢臣。但是他又是一個對權勢和地位比較在意的人,他為了穩坐相位,設計排擠吳起,最終使吳起離魏投楚,中斷了魏國的變法進程。

商鞅的才華是被公叔痤認可的,但是為了自己的地位,公叔痤一直到公元前361年,自己病危之時,才向魏惠王舉薦商鞅。

商鞅對秦國真的那麼重要嗎?其實真的不重要!重要的是他

公叔痤直到臨終前才舉薦商鞅出仕

《史記商君列傳》詳細記載了這件事:會痤病,魏惠王親往問病,曰:“公叔病有如不可諱,將奈社稷何?”公叔曰:“痤之中庶子公孫鞅,年雖少,有奇才,願王舉國而聽之。”王嘿然。王且去,痤屏人言曰:“王即不聽用鞅,必殺之,無令出境。”王許諾而去。公叔痤召鞅謝曰:“今者王問可以為相者,我言若,王色不許我。我方先君後臣,因謂王即弗用鞅,當殺之。王許我。汝可疾去矣,且見禽。”鞅曰:“彼王不能用君之言任臣,又安能用君之言殺臣乎?”卒不去。惠王既去,而謂左右曰:“公叔病甚,悲乎,欲令寡人以國聽公孫鞅也,豈不悖哉!”

從這段記載中我們得出兩點:

一、公叔痤確實舉薦了商鞅,但是這其中透露出公叔痤作為一名政客的精明,若過早地推薦商鞅,可能會取代自己的職位,而在臨終時鄭重託付,既能博得薦賢之名,又無損於自身的利益。

二、公叔痤的臨終舉薦,又等於沒有舉薦商鞅。公叔痤的託付之言中先是要魏惠王將國家大事完全託付於商鞅,又告誡魏惠王若不用商鞅,就殺掉商鞅,不能讓他為別國所用。

如此用語無非是突顯商鞅的才能,當然以後的歷史發展證明,公叔痤確實沒有危言聳聽。但是魏惠王在公叔痤這次舉薦商鞅之前,沒有接觸過商鞅,他對商鞅可以說是一無所知。作為一國之主,魏惠王不可能僅憑公叔痤的一番話,就將國家大事完全託付於一個自己不瞭解的人。而魏惠王之所以對商鞅不瞭解,正是因為公叔痤出於私心,沒有及早的推薦商鞅給魏惠王,沒有給二人創造相互瞭解的機會和時間。

"
商鞅對秦國真的那麼重要嗎?其實真的不重要!重要的是他

喜歡就請關注我吧

人未眠,夜未央

公元前338年的一天深夜,秦國與魏國交界,一位老者在夜色中奔走,這位老者是秦國的大良造,被秦孝公封為商君的衛鞅,時人稱之為商鞅。在秦國,大良造主掌全國政事,輔佐秦王治理國家。如此位高權重,當是錦衣玉食,養尊處優才對。而商鞅此時卻是狼狽不堪,面色惶恐。他急匆匆的進入邊關,來到一家旅店外,想要住宿一晚,明日出關。結果卻因為拿不出住店需要的憑證,被店主拒之門外。

商鞅聽到店主的解釋“沒有憑證住店,被發現後,要被商君(商鞅)治罪”,一時間哭笑不得。自己如今深陷危機,在這關鍵時刻,竟然被自己親手製定的法律,阻攔在秦朝邊關,當真是作繭自縛。

商鞅對秦國真的那麼重要嗎?其實真的不重要!重要的是他

成也變法敗也變法的商鞅

無奈之下,商鞅只好離開,走在夜色蒼茫的路上,商鞅回想剛才的一幕,心中又是欣慰,又是悲傷。成也變法,敗也變法,自己這一生中的大部分時間全都耗在這變法二字上了。在黝黑夜色的浸染下,商鞅的身影逐漸隱沒,最終與這黑夜融為一體。

秦國都城,咸陽城,剛剛繼位的秦惠文王嬴駟也在注視著天空,他已經知道商鞅逃跑的消息了。他並不意外,當他下令以謀反罪捉拿商鞅的時候,就已經猜到了商鞅的選擇。自己的父親秦孝公對商鞅信任有加,倚仗為國之柱石,商鞅也是在父親的支持下,擔負輔國重任,推行變法,對父親忠誠無比,怎麼會有謀反之心。謀反只是一個藉口,真正造成如今這個局面的,正是商鞅一力推行的變法。嬴駟不是一個昏君,他只是明白一個道理,為了穩固朝堂,繼續推行變法,商鞅斷沒有活著可能,他必須死!

春秋一霸,往事隨風

公元前356年,嬴駟出生在秦朝的舊都櫟陽城。這一年,也是商鞅被秦孝公嬴渠樑任命為左庶長正式推行變法的一年。

這一年商鞅39歲,秦孝公嬴渠樑25歲。此時的秦國早已經不是那個在秦穆公帶領下,滅掉西戎國家12個(一說20個),攻滅蜀國和其他關西(函谷關以西)國家,開闢國土千餘里,被周襄王任命為西方諸侯之伯,稱霸西戎的春秋霸主之一了。

商鞅對秦國真的那麼重要嗎?其實真的不重要!重要的是他

霸滅西戎拓地千里的秦穆公

自秦厲共公去世之後,秦國曆經秦躁公、秦懷公、秦靈公、秦簡公、秦惠公、秦出公六代君王,時間從公元前442年至公元前385年,在這57年的時間裡,秦國政局動盪不堪,國家大權逐漸被公室大臣掌握,他們為了自己的利益,相互爭鬥,勢力越發強大,秦國國君地位則不斷下降。公元前425年,秦朝公室大臣大庶長鼂甚至聯合其它貴族逼秦懷公自殺,改立秦懷公之孫嬴肅繼位,是為秦靈公。

這一時期,正值戰國初期,經歷過春秋時期曠日持久的諸侯國兼併戰爭,到了戰國時期,諸侯國的數量由一百四十多個銳減到不足二十個,劉向在《戰國策》中說:“萬乘之國七,千乘之國五,敵侔爭權,蓋為戰國。”

商鞅對秦國真的那麼重要嗎?其實真的不重要!重要的是他

戰國初期形勢圖

從一百多個國家整合為十多個國家,各諸侯國之間的戰略緩衝空間不復存在,各個大國不得不面對直接競爭的局面。資源的集中使得國家之間的戰鬥規模不斷提高,同時為了爭奪更多的資源,各個國家內部開始了一些列的變法改革。

在這一時期,秦國卻因為動盪的局勢,失去了提升國力的時機。與秦國的接壤的新興諸侯國魏國,卻在開國君主魏文侯(公元前445年-公元前396年在位,公元前403年被周王朝正式封為諸侯)魏斯的帶領下,在諸侯國中第一個實行變法,他用李悝、翟璜為相,改革弊政;用樂羊、吳起等為將,訓練士卒,打造出一支精銳的重型步兵,這支步兵“大戰七十二,全勝六十四,其餘均解(不分勝負)”,名動天下,號稱魏武卒。

魏國西有秦國和韓國,南有楚國,北有趙國,東有齊國,地處中央,四戰之地,易攻難守。為了打破這種局面,向外拓展魏國的戰略縱深,魏文侯將目光對準了政局動盪,國勢日衰的秦國。

一片土地,十一年的戰爭

魏文侯垂涎的是秦國的河西之地。河西之地大體在今陝西東部的洛河與黃河之間。範圍相當於今日華陰、華縣、大荔、蒲城、澄城、白水、合陽和韓城八地,南北自華山直抵禹門口,東西自蒲城直抵黃河西岸。因為其地處黃河以西,而被稱為河西。古代文獻多稱河西為“西河”。

河西之地對於秦國的重要性,可以通過《大秦帝國》一書中的話來說明:秦東關防,險在桃林,勢在河西,二者缺一不可,只有牢牢佔據河西,才能居高臨下,有效控制桃林高地(崤函道)的關防要塞。

商鞅對秦國真的那麼重要嗎?其實真的不重要!重要的是他

秦河西之地(魏西河郡)及要塞城市示意圖

秦國的統治中心區域在關中平原,這裡的地形特點是四周高,中間低。周圍被大山環繞,中間則在渭河、涇河、洛河等眾多河流的衝擊下,形成了面積約3.4萬平方公里的沖積平原,土地肥沃,十分適宜農業生產,自古便有“天府之國”的稱謂。

史載關中“有鄠杜、竹林,南山檀柘,號稱陸海,為九州膏腴”。河西之地處於關中平原的東方,秦國在這裡修建了函谷關、潼關、蒲津關、武關、嶢關、蕭關、散關、金鎖關等要塞,是秦國抵禦東方諸侯國進攻,同時也是秦國自己東進中原的前沿陣地,若缺少了河西,那麼關中的“四塞之固”便無從談起,秦國將直面東方諸侯國的軍事威脅。

商鞅對秦國真的那麼重要嗎?其實真的不重要!重要的是他

實行變法奠定魏國戰國初期霸主地位的魏文侯

公元前419年,魏軍在河西少樑(今陝西韓城西南)修築城池,建立軍事基地,以便屯兵積糧進攻秦國。秦軍聞訊後,前來攻擊魏軍,失敗而歸。

公元前413年,魏軍正式開始向河西秦軍進攻,在秦國鄭地(今陝西華縣西南)附近,大敗秦軍。

公元前412年,魏文侯又命太子魏擊率軍攻克繁龐(今陝西韓城東南)。

公元前409年,魏文侯任命吳起為主將,又奪秦國河西地區的臨晉(即王城,今陝西省大荔縣東南)、元裡(今陝西省澄城縣東南)等地。

公元前408年,魏軍再奪洛陰(今陝西大荔西南)、邰陽(今陝西合陽東南)兩城。11年的時間,魏軍三次打敗秦軍,將原本屬於秦國的河西地區完全佔領,並設立西河郡,正式實行管轄權,第一次河西之戰結束。

一心雪恥,一敗塗地

面對著河西之地被魏國佔領的結果,秦國上下俱是心中不甘。公元前403年,魏文侯去世,魏武侯繼位,魏國的軍事重心逐漸向中原地區轉移,在河西之地的魏軍數量有所減少。

趁著這個機會,經過數年準備的秦軍,於公元前401年開始,主動向魏軍進攻,企圖奪回河西之地,雙方你來我往,在河西這片土地上拉鋸對攻,隨著時間的推移,秦國逐漸失去耐心。

公元前389年,秦惠公嬴仁盡起全國之兵50萬,親自率領進攻河西魏軍。此時的河西魏軍統帥為名將吳起,吳起請求魏武侯派5萬名沒有立過功的魏武卒作為主力,由自己親自率領反擊秦軍。魏武侯同意,並加派戰車500乘、騎兵3000人,協助吳起作戰。

商鞅對秦國真的那麼重要嗎?其實真的不重要!重要的是他

愛兵如子,士兵為之效死的吳起

交戰前一天,吳起向三軍發佈命令說:諸吏士都應當跟我一起去同敵作戰,無論車兵、騎兵和步兵,“若車不得車,騎不得騎,徒不得徒,雖破軍皆無功”。第二天,魏軍在吳起率領下,與秦軍交戰於陰晉。五萬魏武卒,勇猛無畏,對50萬秦軍反覆衝殺,秦軍陣勢大亂,繼而崩潰大敗。

陰晉之戰,是中國古代軍事史上少數的幾次以少勝多的戰爭,此戰以後,秦國暫時失去了與魏國爭奪河西之地的能力,不僅如此,由於失去了河西之地,此時的秦國只佔有隴山以東、洛河以西、秦嶺以北的渭河平原,土地狹小,在諸侯國之中的地位一落千丈,其大國地位不再被其他諸侯國所承認。

商鞅對秦國真的那麼重要嗎?其實真的不重要!重要的是他

陰晉之戰將秦國踢出了戰國初期大國之列

公元前387年,喪師辱國的秦惠公去世,其兩歲的兒子秦出公繼位,由其母親主持朝政,秦出公母親任用外戚和宦官干政,同時為了籠絡人心,對手下大臣大肆賞賜,使的秦國國庫空虛,為了增加國庫收入,又加重對秦國百姓的稅賦徵收,這兩方面的不當措施,使得秦出公母親與秦國公室和地主、自耕農兩個階層的矛盾激化,國勢越發動盪。

公元前386年,為了扶持一個親魏的秦國政權,魏武侯向流亡在魏國的秦國公子嬴師隰提出護送他回秦國,繼承秦國國君之位的建議。嬴師隰是秦靈公的兒子,秦靈公去世,秦靈公的叔父、嬴師隰的叔祖父嬴悼子奪得君位,是為秦簡公。時年十歲的嬴師隰為防不測,逃到魏國,開始了長達二十九年的流亡生涯。

商鞅對秦國真的那麼重要嗎?其實真的不重要!重要的是他

陰謀扶持秦國親魏政權的魏武侯

嬴師隰識破了魏武侯的陰謀,他表達了願意回國繼位的意願,但是拒絕了魏武侯派兵護送的建議,表示自己獨自回國。嬴師隰派遣身邊機智善辯之人進入秦國,聯繫與秦出公母親不和的大臣,在民間散佈自己要回國實行新政的消息,同時用金銀珠寶交接豪傑義士,暗中爭取秦軍的將領。

經過一年的籌劃,公元前385年,嬴師隰從魏國啟程返回秦國,在河西被前來迎接的秦國公室大臣擁立為君,是為秦獻公。之後秦獻公在帶領擁護自己的大臣和軍隊進入秦國都城雍城,殺死秦出公和秦出公的母親,正式接管秦國政權。

一位明君,一國希望

嬴師隰在魏國生活了二十九年,他親眼見證了魏國強大的過程,那就是變法,他在二十九年的時間裡,學習消化著魏國的變法經驗,並在剛剛登上君主之位後,對國家進行改革。

第一步,廢黜人殉制度,人殉制度是自商朝時就存在的陋習,秦獻公下令廢黜人殉,一方面贏得了全國百姓的擁護和支持,另一方面也避免了大量的青壯年勞動力被白白殺死。為秦國存活了大量的勞動力,極大的推動了秦國的農業和工商業生產。

第二步,遷都。秦獻公繼位時,秦國的都城是雍城(今陝西省寶雞市),自秦德公元年(公元前677年)至秦獻公二年(公元前383年)雍城作為秦國國都,時間長達294年。如此長的時間,使得這裡的公室勢力十分強大,而公室勢力又是極為保守的奴隸主勢力,秦獻公若想在秦國實行改革,必須擺脫這一股強大的掣肘力量。而遷都是最好的選擇。公元前383年,秦獻公將都城從位於秦國西部的雍城遷到秦國東部、地近河西之地的櫟陽(今陝西省西安市),此次遷都,秦獻公一方面是為了擺脫守舊勢力的掣肘,另一方面也是向全國表明自己收回河西之地的決心。

商鞅對秦國真的那麼重要嗎?其實真的不重要!重要的是他

遷都櫟陽使得秦獻公擺脫了公室的掣肘

第三步,廢邑設縣,公元前379年,秦獻公將蒲、藍田、善、明氏等邊境地區的封邑改建成縣,由自己直接掌握,委派官吏進行管理。這個措施使得秦獻公所掌握的軍政力量得到極大的加強。

第四步,設立市場,收取商稅,公元前378年,秦獻公開始在全國的主要城市設立商品交易市場,規範全國的商業行為,並抽取營業稅。設市收稅為秦國的國庫帶來大量的收入,國家經濟規模倍增。

第五步,編戶為伍,監督連坐。公元前375年,秦獻公對全國的百姓進行編戶管理,每五戶人家編為一伍,編戶為伍後,百姓在農忙時互相幫助,農閒時進行軍事訓練。編伍中一戶犯法,其餘連坐。通過這種辦法,整個秦國的軍事戰鬥力和國家秩序得到極大的提高。

商鞅對秦國真的那麼重要嗎?其實真的不重要!重要的是他

編戶為伍提升了秦軍的戰鬥力

通過這五項措施,秦國的國力和軍隊的戰鬥力得到極大的提高,但是也產生了新的社會矛盾。戰國時期,奴隸經濟逐漸瓦解,新興的私人地主經濟成為主流,秦獻公的改革明顯偏向於地主經濟,因此以公室大臣為首的奴隸主勢力對秦獻公十分不滿,國內階級對立情緒加重。

為了轉移國內矛盾,同時滿足國內各階層對土地的需求慾望,秦獻公決定對外發動戰爭。

未竟的事業,未竟的渴望

公元前364年,秦獻公下令秦軍攻打魏國,奪回秦國故土河西之地,第三次河西之戰爆發。原來的魏武卒統帥吳起,因為被魏國相國公叔痤設計離間,早已離開魏國投奔楚國。

秦軍利用這個機會,不斷進攻魏軍,一直打過黃河,深入魏國境內的石門(今山西運城西南)地區,斬首魏軍六萬人,奪回部分河西之地,秦獻公把這些土地賞給地主和貴族,有效的緩和了國內矛盾。同時周天子向秦獻公祝賀這一勝利,秦獻公被賜予與秦穆公一樣“伯”(是霸主的意思)的稱號,秦國開始走向復興之路。

商鞅對秦國真的那麼重要嗎?其實真的不重要!重要的是他

陝西韓城市少樑城遺址界碑

公元前362年,秦軍在少樑(今陝西韓城西南)再次大敗魏軍,俘虜魏國將領公叔痤,攻克龐城(今韓城東南)。公叔痤因早年在魏國對秦獻公多有照顧,秦獻公在盛情款待一番後,將公叔痤放回魏國。

第三次河西之戰,秦國雖然取得勝利,此時的秦國經過秦獻公二十三年的治理,國力雖有所復甦,然而由於秦獻公的改革不徹底,加之秦國曆經四代亂政,國家經濟基礎依然薄弱,無法對仍處在全盛時期的魏國造成根本性的傷害,故並沒有完全收回河西之地。

商鞅對秦國真的那麼重要嗎?其實真的不重要!重要的是他

興國大業未竟的秦獻公

公元前361年,用心治理秦國二十四年的秦獻公嬴師隰去世,秦獻公勵精圖治二十四年,打下了秦國復甦的基礎,他在秦國第一次普及了魏國變法的經驗和措施,為之後的商鞅變法打開了局面。

變換的國君,不變的夢想

秦孝公去世後,20歲的太子嬴渠樑繼位,是為秦孝公。

秦孝公繼位的時候,與他先後並列存世的其他六大諸侯國的君主分別是:齊威王(公元前356年繼位)、楚宣王(公元前370年繼位)、燕文公(公元前361年繼位)、韓昭侯(公元前363年繼位)、魏惠王(公元前370年繼位)、趙成侯(公元前375年繼位)。

齊威王任用鄒忌為相,田忌為將,孫臏為軍師,進行政治改革,修明法制、選賢任能、賞罰分明、國力日強。經桂陵、馬陵兩役,大敗魏軍,開始稱雄於諸侯。並禮賢重士,在國都臨淄(今山東淄博東北)稷門外修建稷下學宮,廣招天下賢士議政講學,成為當時的學術文化中心,齊國強盛一時。

商鞅對秦國真的那麼重要嗎?其實真的不重要!重要的是他

齊威王統治時期齊國盛極一時

魏惠王繼位初期,為了便於統治東部地區,同時加強對東方諸侯的控制和保證國都的安全,在公元前361年把國都從安邑(山西夏縣北)遷到大梁(河南開封)。他對內興修水利發展生產、對外採取團結趙、韓的政策。魏國的國力進一步加強。公元前356年,魯、宋、衛、韓的國君到魏國朝見魏惠王,魏國再次成為諸侯領袖。

商鞅對秦國真的那麼重要嗎?其實真的不重要!重要的是他

統治前期讓魏國再次稱霸諸侯的魏惠王

楚宣王在位時在國內進行改革,一方面堅持休兵息民,保持實力,不輕易出擊;另一方面則洞察形勢,抓住有利時機,加入兼併戰爭的行列,攻城略地,開拓疆域,為楚國“宣威之治”奠定了基礎。

商鞅對秦國真的那麼重要嗎?其實真的不重要!重要的是他

奠定楚國宣威之治基礎的楚宣王

韓昭侯在位時,重用申不害進行變法,內政修明,韓國成小康之治,為韓國在戰國時最強盛的時期。

商鞅對秦國真的那麼重要嗎?其實真的不重要!重要的是他

開啟韓國小康之治的韓昭侯

趙成侯在位時,對外征伐衛國,拓展趙國疆域。燕文公在位時,任用蘇秦為相,開展合縱之術。通過上述內容,可以看出這一時期的戰國,主要大國的領導人皆非庸才,秦孝公所面對的外部壓力可見一斑。

不僅如此,由於魏國此時仍然佔據著秦國河西之地,阻斷了秦國東進中原的道路,使得秦國一直無法參與中原事務,天下諸侯國對秦國越發的疏遠,漸漸將秦國視為夷狄之國,這被秦孝公視為奇恥大辱。如此局面下,秦孝公立志恢復秦穆公時期的霸業,於公元前361年下達求賢令,招攬天下人才進入秦國。

關一扇門,開一扇窗

與此同時,身在魏國的商鞅正處在人生的十字路口。此時的商鞅還被人稱做衛鞅,他已經三十四歲了,他的出身還算高貴,是衛國公室後裔。衛國是武王伐紂後分封的第一批諸侯國,開國君主是周武王的弟弟周康叔,西周時是拱衛西周王室的重要封國之一,春秋初期,衛武公姬和勵精圖治,國力強盛,一度成為諸侯首領之一。

戰國時期,衛國的繁華盛世早已成為昨日黃花,此時的衛國已經成為無足輕重的小國,在趙、魏、齊、楚四大強國的夾縫中苟延殘喘。弱國無尊嚴,弱國的人民更沒有尊嚴,因為自己祖國的衰弱,商鞅即使出身高貴也無法獲得他國的認可。

商鞅對秦國真的那麼重要嗎?其實真的不重要!重要的是他

開啟衛國基業的周康叔

商鞅年輕時,就開始在各國之間奔走,謀求入仕的機會,他喜歡法家的學說,還精通雜學。

戰國時的雜學不是後來所謂的雜亂的學問,而是戰國時期興起的一個哲學流派,以博採各家之說見長。以“兼儒墨,合名法”為特點,“於百家之道無不貫通”。代表人物是戰國時期的屍佼,他是戰國時期著名的思想家。後人尊稱為屍子,與孔子、老子、孟子、墨子、荀子、鬼谷子等人並列於春秋戰國“諸子百家”之列,其所著的《屍子》一書,是雜家流派的代表作。商鞅就是在魏國都城安邑跟隨屍佼學習的雜學。

商鞅雖然精通雜學,但是他最喜歡和最擅長的還是法家學說。而戰國前期,法家學說氛圍最為濃厚的就是魏國。曾經在魏國實施變法的李悝、吳起都是法家流派的代表人物,李悝所著的《法經》更是法家的代表作之一,全書分為《盜》、《賊》、《網》、《捕》、《雜》、《具》6篇。

商鞅對秦國真的那麼重要嗎?其實真的不重要!重要的是他

李悝所著的《法經》是法家的代表作

《法經》是中國歷史上第一部系統的成文法典,成為以後歷朝歷代編著法典的藍本。商鞅在法家氛圍濃厚的魏國,系統的學習和吸收著法家的學術知識,同時拜入魏國國相公叔痤的門下,渴望在魏國謀求出仕。

現實是殘酷的,一直到商鞅三十四歲時,他依舊沒有踏進魏國的朝堂,只是擔任了公叔痤的侍從官中庶子一職。

是公叔痤不舉薦商鞅嗎?也是也不是,公叔痤是魏武侯和魏惠王時期魏國著名的大臣,他具有識人之明,對待下屬也十分寬厚,算得上是一位賢臣。但是他又是一個對權勢和地位比較在意的人,他為了穩坐相位,設計排擠吳起,最終使吳起離魏投楚,中斷了魏國的變法進程。

商鞅的才華是被公叔痤認可的,但是為了自己的地位,公叔痤一直到公元前361年,自己病危之時,才向魏惠王舉薦商鞅。

商鞅對秦國真的那麼重要嗎?其實真的不重要!重要的是他

公叔痤直到臨終前才舉薦商鞅出仕

《史記商君列傳》詳細記載了這件事:會痤病,魏惠王親往問病,曰:“公叔病有如不可諱,將奈社稷何?”公叔曰:“痤之中庶子公孫鞅,年雖少,有奇才,願王舉國而聽之。”王嘿然。王且去,痤屏人言曰:“王即不聽用鞅,必殺之,無令出境。”王許諾而去。公叔痤召鞅謝曰:“今者王問可以為相者,我言若,王色不許我。我方先君後臣,因謂王即弗用鞅,當殺之。王許我。汝可疾去矣,且見禽。”鞅曰:“彼王不能用君之言任臣,又安能用君之言殺臣乎?”卒不去。惠王既去,而謂左右曰:“公叔病甚,悲乎,欲令寡人以國聽公孫鞅也,豈不悖哉!”

從這段記載中我們得出兩點:

一、公叔痤確實舉薦了商鞅,但是這其中透露出公叔痤作為一名政客的精明,若過早地推薦商鞅,可能會取代自己的職位,而在臨終時鄭重託付,既能博得薦賢之名,又無損於自身的利益。

二、公叔痤的臨終舉薦,又等於沒有舉薦商鞅。公叔痤的託付之言中先是要魏惠王將國家大事完全託付於商鞅,又告誡魏惠王若不用商鞅,就殺掉商鞅,不能讓他為別國所用。

如此用語無非是突顯商鞅的才能,當然以後的歷史發展證明,公叔痤確實沒有危言聳聽。但是魏惠王在公叔痤這次舉薦商鞅之前,沒有接觸過商鞅,他對商鞅可以說是一無所知。作為一國之主,魏惠王不可能僅憑公叔痤的一番話,就將國家大事完全託付於一個自己不瞭解的人。而魏惠王之所以對商鞅不瞭解,正是因為公叔痤出於私心,沒有及早的推薦商鞅給魏惠王,沒有給二人創造相互瞭解的機會和時間。

商鞅對秦國真的那麼重要嗎?其實真的不重要!重要的是他

公叔痤的臨終舉薦並沒有給商鞅帶來機會

公叔痤臨終所言,用力過猛,最終阻斷了商鞅在魏國的入仕之路。公叔痤死後,魏惠王既沒有重用商鞅,也沒有殺掉商鞅,34歲的商鞅在安葬過公叔痤後,茫然四顧,不知所措,他不知道自己的路在哪裡。

上帝在對你關上一扇門時,會為你打開另一扇窗,就在商鞅為前路迷茫時,秦孝公的求賢令傳到了魏國,傳到了商鞅的耳朵裡,懷才不遇的商鞅興奮不已,他收拾行囊,拿著自己最喜歡的《法經》,踏上了西入秦關的道路。

一樣的開始,不一樣的結局

進入秦國,只有求賢令這一塊敲門磚,還不能讓商鞅敲開覲見秦孝公的大門。在沒有科舉考試的戰國,要想在一國朝堂之上求得一席之地,要麼是宗室公族,要麼有大臣舉薦。商鞅是外來戶,只能走秦孝公寵臣景監的門路,讓景監向秦孝公舉薦自己。景監對商鞅進行了面試考察,發現商鞅確實很有才能,景監不是公叔痤,他立即向秦孝公舉薦了商鞅。秦孝公聽到景監對商鞅的讚譽,決定接見這個外來者。

第一次面試,商鞅在秦孝公面前侃侃而談,說了很長時間堯、舜治國的方法,秦孝公邊聽邊打瞌睡,一點也聽不進去。面試結束後,秦孝公十分憤怒,他對著景監破口大罵:“子之客妄人耳,安足用邪!”,你找的什麼人才啊,就是一個大言不慚的草包。

"
商鞅對秦國真的那麼重要嗎?其實真的不重要!重要的是他

喜歡就請關注我吧

人未眠,夜未央

公元前338年的一天深夜,秦國與魏國交界,一位老者在夜色中奔走,這位老者是秦國的大良造,被秦孝公封為商君的衛鞅,時人稱之為商鞅。在秦國,大良造主掌全國政事,輔佐秦王治理國家。如此位高權重,當是錦衣玉食,養尊處優才對。而商鞅此時卻是狼狽不堪,面色惶恐。他急匆匆的進入邊關,來到一家旅店外,想要住宿一晚,明日出關。結果卻因為拿不出住店需要的憑證,被店主拒之門外。

商鞅聽到店主的解釋“沒有憑證住店,被發現後,要被商君(商鞅)治罪”,一時間哭笑不得。自己如今深陷危機,在這關鍵時刻,竟然被自己親手製定的法律,阻攔在秦朝邊關,當真是作繭自縛。

商鞅對秦國真的那麼重要嗎?其實真的不重要!重要的是他

成也變法敗也變法的商鞅

無奈之下,商鞅只好離開,走在夜色蒼茫的路上,商鞅回想剛才的一幕,心中又是欣慰,又是悲傷。成也變法,敗也變法,自己這一生中的大部分時間全都耗在這變法二字上了。在黝黑夜色的浸染下,商鞅的身影逐漸隱沒,最終與這黑夜融為一體。

秦國都城,咸陽城,剛剛繼位的秦惠文王嬴駟也在注視著天空,他已經知道商鞅逃跑的消息了。他並不意外,當他下令以謀反罪捉拿商鞅的時候,就已經猜到了商鞅的選擇。自己的父親秦孝公對商鞅信任有加,倚仗為國之柱石,商鞅也是在父親的支持下,擔負輔國重任,推行變法,對父親忠誠無比,怎麼會有謀反之心。謀反只是一個藉口,真正造成如今這個局面的,正是商鞅一力推行的變法。嬴駟不是一個昏君,他只是明白一個道理,為了穩固朝堂,繼續推行變法,商鞅斷沒有活著可能,他必須死!

春秋一霸,往事隨風

公元前356年,嬴駟出生在秦朝的舊都櫟陽城。這一年,也是商鞅被秦孝公嬴渠樑任命為左庶長正式推行變法的一年。

這一年商鞅39歲,秦孝公嬴渠樑25歲。此時的秦國早已經不是那個在秦穆公帶領下,滅掉西戎國家12個(一說20個),攻滅蜀國和其他關西(函谷關以西)國家,開闢國土千餘里,被周襄王任命為西方諸侯之伯,稱霸西戎的春秋霸主之一了。

商鞅對秦國真的那麼重要嗎?其實真的不重要!重要的是他

霸滅西戎拓地千里的秦穆公

自秦厲共公去世之後,秦國曆經秦躁公、秦懷公、秦靈公、秦簡公、秦惠公、秦出公六代君王,時間從公元前442年至公元前385年,在這57年的時間裡,秦國政局動盪不堪,國家大權逐漸被公室大臣掌握,他們為了自己的利益,相互爭鬥,勢力越發強大,秦國國君地位則不斷下降。公元前425年,秦朝公室大臣大庶長鼂甚至聯合其它貴族逼秦懷公自殺,改立秦懷公之孫嬴肅繼位,是為秦靈公。

這一時期,正值戰國初期,經歷過春秋時期曠日持久的諸侯國兼併戰爭,到了戰國時期,諸侯國的數量由一百四十多個銳減到不足二十個,劉向在《戰國策》中說:“萬乘之國七,千乘之國五,敵侔爭權,蓋為戰國。”

商鞅對秦國真的那麼重要嗎?其實真的不重要!重要的是他

戰國初期形勢圖

從一百多個國家整合為十多個國家,各諸侯國之間的戰略緩衝空間不復存在,各個大國不得不面對直接競爭的局面。資源的集中使得國家之間的戰鬥規模不斷提高,同時為了爭奪更多的資源,各個國家內部開始了一些列的變法改革。

在這一時期,秦國卻因為動盪的局勢,失去了提升國力的時機。與秦國的接壤的新興諸侯國魏國,卻在開國君主魏文侯(公元前445年-公元前396年在位,公元前403年被周王朝正式封為諸侯)魏斯的帶領下,在諸侯國中第一個實行變法,他用李悝、翟璜為相,改革弊政;用樂羊、吳起等為將,訓練士卒,打造出一支精銳的重型步兵,這支步兵“大戰七十二,全勝六十四,其餘均解(不分勝負)”,名動天下,號稱魏武卒。

魏國西有秦國和韓國,南有楚國,北有趙國,東有齊國,地處中央,四戰之地,易攻難守。為了打破這種局面,向外拓展魏國的戰略縱深,魏文侯將目光對準了政局動盪,國勢日衰的秦國。

一片土地,十一年的戰爭

魏文侯垂涎的是秦國的河西之地。河西之地大體在今陝西東部的洛河與黃河之間。範圍相當於今日華陰、華縣、大荔、蒲城、澄城、白水、合陽和韓城八地,南北自華山直抵禹門口,東西自蒲城直抵黃河西岸。因為其地處黃河以西,而被稱為河西。古代文獻多稱河西為“西河”。

河西之地對於秦國的重要性,可以通過《大秦帝國》一書中的話來說明:秦東關防,險在桃林,勢在河西,二者缺一不可,只有牢牢佔據河西,才能居高臨下,有效控制桃林高地(崤函道)的關防要塞。

商鞅對秦國真的那麼重要嗎?其實真的不重要!重要的是他

秦河西之地(魏西河郡)及要塞城市示意圖

秦國的統治中心區域在關中平原,這裡的地形特點是四周高,中間低。周圍被大山環繞,中間則在渭河、涇河、洛河等眾多河流的衝擊下,形成了面積約3.4萬平方公里的沖積平原,土地肥沃,十分適宜農業生產,自古便有“天府之國”的稱謂。

史載關中“有鄠杜、竹林,南山檀柘,號稱陸海,為九州膏腴”。河西之地處於關中平原的東方,秦國在這裡修建了函谷關、潼關、蒲津關、武關、嶢關、蕭關、散關、金鎖關等要塞,是秦國抵禦東方諸侯國進攻,同時也是秦國自己東進中原的前沿陣地,若缺少了河西,那麼關中的“四塞之固”便無從談起,秦國將直面東方諸侯國的軍事威脅。

商鞅對秦國真的那麼重要嗎?其實真的不重要!重要的是他

實行變法奠定魏國戰國初期霸主地位的魏文侯

公元前419年,魏軍在河西少樑(今陝西韓城西南)修築城池,建立軍事基地,以便屯兵積糧進攻秦國。秦軍聞訊後,前來攻擊魏軍,失敗而歸。

公元前413年,魏軍正式開始向河西秦軍進攻,在秦國鄭地(今陝西華縣西南)附近,大敗秦軍。

公元前412年,魏文侯又命太子魏擊率軍攻克繁龐(今陝西韓城東南)。

公元前409年,魏文侯任命吳起為主將,又奪秦國河西地區的臨晉(即王城,今陝西省大荔縣東南)、元裡(今陝西省澄城縣東南)等地。

公元前408年,魏軍再奪洛陰(今陝西大荔西南)、邰陽(今陝西合陽東南)兩城。11年的時間,魏軍三次打敗秦軍,將原本屬於秦國的河西地區完全佔領,並設立西河郡,正式實行管轄權,第一次河西之戰結束。

一心雪恥,一敗塗地

面對著河西之地被魏國佔領的結果,秦國上下俱是心中不甘。公元前403年,魏文侯去世,魏武侯繼位,魏國的軍事重心逐漸向中原地區轉移,在河西之地的魏軍數量有所減少。

趁著這個機會,經過數年準備的秦軍,於公元前401年開始,主動向魏軍進攻,企圖奪回河西之地,雙方你來我往,在河西這片土地上拉鋸對攻,隨著時間的推移,秦國逐漸失去耐心。

公元前389年,秦惠公嬴仁盡起全國之兵50萬,親自率領進攻河西魏軍。此時的河西魏軍統帥為名將吳起,吳起請求魏武侯派5萬名沒有立過功的魏武卒作為主力,由自己親自率領反擊秦軍。魏武侯同意,並加派戰車500乘、騎兵3000人,協助吳起作戰。

商鞅對秦國真的那麼重要嗎?其實真的不重要!重要的是他

愛兵如子,士兵為之效死的吳起

交戰前一天,吳起向三軍發佈命令說:諸吏士都應當跟我一起去同敵作戰,無論車兵、騎兵和步兵,“若車不得車,騎不得騎,徒不得徒,雖破軍皆無功”。第二天,魏軍在吳起率領下,與秦軍交戰於陰晉。五萬魏武卒,勇猛無畏,對50萬秦軍反覆衝殺,秦軍陣勢大亂,繼而崩潰大敗。

陰晉之戰,是中國古代軍事史上少數的幾次以少勝多的戰爭,此戰以後,秦國暫時失去了與魏國爭奪河西之地的能力,不僅如此,由於失去了河西之地,此時的秦國只佔有隴山以東、洛河以西、秦嶺以北的渭河平原,土地狹小,在諸侯國之中的地位一落千丈,其大國地位不再被其他諸侯國所承認。

商鞅對秦國真的那麼重要嗎?其實真的不重要!重要的是他

陰晉之戰將秦國踢出了戰國初期大國之列

公元前387年,喪師辱國的秦惠公去世,其兩歲的兒子秦出公繼位,由其母親主持朝政,秦出公母親任用外戚和宦官干政,同時為了籠絡人心,對手下大臣大肆賞賜,使的秦國國庫空虛,為了增加國庫收入,又加重對秦國百姓的稅賦徵收,這兩方面的不當措施,使得秦出公母親與秦國公室和地主、自耕農兩個階層的矛盾激化,國勢越發動盪。

公元前386年,為了扶持一個親魏的秦國政權,魏武侯向流亡在魏國的秦國公子嬴師隰提出護送他回秦國,繼承秦國國君之位的建議。嬴師隰是秦靈公的兒子,秦靈公去世,秦靈公的叔父、嬴師隰的叔祖父嬴悼子奪得君位,是為秦簡公。時年十歲的嬴師隰為防不測,逃到魏國,開始了長達二十九年的流亡生涯。

商鞅對秦國真的那麼重要嗎?其實真的不重要!重要的是他

陰謀扶持秦國親魏政權的魏武侯

嬴師隰識破了魏武侯的陰謀,他表達了願意回國繼位的意願,但是拒絕了魏武侯派兵護送的建議,表示自己獨自回國。嬴師隰派遣身邊機智善辯之人進入秦國,聯繫與秦出公母親不和的大臣,在民間散佈自己要回國實行新政的消息,同時用金銀珠寶交接豪傑義士,暗中爭取秦軍的將領。

經過一年的籌劃,公元前385年,嬴師隰從魏國啟程返回秦國,在河西被前來迎接的秦國公室大臣擁立為君,是為秦獻公。之後秦獻公在帶領擁護自己的大臣和軍隊進入秦國都城雍城,殺死秦出公和秦出公的母親,正式接管秦國政權。

一位明君,一國希望

嬴師隰在魏國生活了二十九年,他親眼見證了魏國強大的過程,那就是變法,他在二十九年的時間裡,學習消化著魏國的變法經驗,並在剛剛登上君主之位後,對國家進行改革。

第一步,廢黜人殉制度,人殉制度是自商朝時就存在的陋習,秦獻公下令廢黜人殉,一方面贏得了全國百姓的擁護和支持,另一方面也避免了大量的青壯年勞動力被白白殺死。為秦國存活了大量的勞動力,極大的推動了秦國的農業和工商業生產。

第二步,遷都。秦獻公繼位時,秦國的都城是雍城(今陝西省寶雞市),自秦德公元年(公元前677年)至秦獻公二年(公元前383年)雍城作為秦國國都,時間長達294年。如此長的時間,使得這裡的公室勢力十分強大,而公室勢力又是極為保守的奴隸主勢力,秦獻公若想在秦國實行改革,必須擺脫這一股強大的掣肘力量。而遷都是最好的選擇。公元前383年,秦獻公將都城從位於秦國西部的雍城遷到秦國東部、地近河西之地的櫟陽(今陝西省西安市),此次遷都,秦獻公一方面是為了擺脫守舊勢力的掣肘,另一方面也是向全國表明自己收回河西之地的決心。

商鞅對秦國真的那麼重要嗎?其實真的不重要!重要的是他

遷都櫟陽使得秦獻公擺脫了公室的掣肘

第三步,廢邑設縣,公元前379年,秦獻公將蒲、藍田、善、明氏等邊境地區的封邑改建成縣,由自己直接掌握,委派官吏進行管理。這個措施使得秦獻公所掌握的軍政力量得到極大的加強。

第四步,設立市場,收取商稅,公元前378年,秦獻公開始在全國的主要城市設立商品交易市場,規範全國的商業行為,並抽取營業稅。設市收稅為秦國的國庫帶來大量的收入,國家經濟規模倍增。

第五步,編戶為伍,監督連坐。公元前375年,秦獻公對全國的百姓進行編戶管理,每五戶人家編為一伍,編戶為伍後,百姓在農忙時互相幫助,農閒時進行軍事訓練。編伍中一戶犯法,其餘連坐。通過這種辦法,整個秦國的軍事戰鬥力和國家秩序得到極大的提高。

商鞅對秦國真的那麼重要嗎?其實真的不重要!重要的是他

編戶為伍提升了秦軍的戰鬥力

通過這五項措施,秦國的國力和軍隊的戰鬥力得到極大的提高,但是也產生了新的社會矛盾。戰國時期,奴隸經濟逐漸瓦解,新興的私人地主經濟成為主流,秦獻公的改革明顯偏向於地主經濟,因此以公室大臣為首的奴隸主勢力對秦獻公十分不滿,國內階級對立情緒加重。

為了轉移國內矛盾,同時滿足國內各階層對土地的需求慾望,秦獻公決定對外發動戰爭。

未竟的事業,未竟的渴望

公元前364年,秦獻公下令秦軍攻打魏國,奪回秦國故土河西之地,第三次河西之戰爆發。原來的魏武卒統帥吳起,因為被魏國相國公叔痤設計離間,早已離開魏國投奔楚國。

秦軍利用這個機會,不斷進攻魏軍,一直打過黃河,深入魏國境內的石門(今山西運城西南)地區,斬首魏軍六萬人,奪回部分河西之地,秦獻公把這些土地賞給地主和貴族,有效的緩和了國內矛盾。同時周天子向秦獻公祝賀這一勝利,秦獻公被賜予與秦穆公一樣“伯”(是霸主的意思)的稱號,秦國開始走向復興之路。

商鞅對秦國真的那麼重要嗎?其實真的不重要!重要的是他

陝西韓城市少樑城遺址界碑

公元前362年,秦軍在少樑(今陝西韓城西南)再次大敗魏軍,俘虜魏國將領公叔痤,攻克龐城(今韓城東南)。公叔痤因早年在魏國對秦獻公多有照顧,秦獻公在盛情款待一番後,將公叔痤放回魏國。

第三次河西之戰,秦國雖然取得勝利,此時的秦國經過秦獻公二十三年的治理,國力雖有所復甦,然而由於秦獻公的改革不徹底,加之秦國曆經四代亂政,國家經濟基礎依然薄弱,無法對仍處在全盛時期的魏國造成根本性的傷害,故並沒有完全收回河西之地。

商鞅對秦國真的那麼重要嗎?其實真的不重要!重要的是他

興國大業未竟的秦獻公

公元前361年,用心治理秦國二十四年的秦獻公嬴師隰去世,秦獻公勵精圖治二十四年,打下了秦國復甦的基礎,他在秦國第一次普及了魏國變法的經驗和措施,為之後的商鞅變法打開了局面。

變換的國君,不變的夢想

秦孝公去世後,20歲的太子嬴渠樑繼位,是為秦孝公。

秦孝公繼位的時候,與他先後並列存世的其他六大諸侯國的君主分別是:齊威王(公元前356年繼位)、楚宣王(公元前370年繼位)、燕文公(公元前361年繼位)、韓昭侯(公元前363年繼位)、魏惠王(公元前370年繼位)、趙成侯(公元前375年繼位)。

齊威王任用鄒忌為相,田忌為將,孫臏為軍師,進行政治改革,修明法制、選賢任能、賞罰分明、國力日強。經桂陵、馬陵兩役,大敗魏軍,開始稱雄於諸侯。並禮賢重士,在國都臨淄(今山東淄博東北)稷門外修建稷下學宮,廣招天下賢士議政講學,成為當時的學術文化中心,齊國強盛一時。

商鞅對秦國真的那麼重要嗎?其實真的不重要!重要的是他

齊威王統治時期齊國盛極一時

魏惠王繼位初期,為了便於統治東部地區,同時加強對東方諸侯的控制和保證國都的安全,在公元前361年把國都從安邑(山西夏縣北)遷到大梁(河南開封)。他對內興修水利發展生產、對外採取團結趙、韓的政策。魏國的國力進一步加強。公元前356年,魯、宋、衛、韓的國君到魏國朝見魏惠王,魏國再次成為諸侯領袖。

商鞅對秦國真的那麼重要嗎?其實真的不重要!重要的是他

統治前期讓魏國再次稱霸諸侯的魏惠王

楚宣王在位時在國內進行改革,一方面堅持休兵息民,保持實力,不輕易出擊;另一方面則洞察形勢,抓住有利時機,加入兼併戰爭的行列,攻城略地,開拓疆域,為楚國“宣威之治”奠定了基礎。

商鞅對秦國真的那麼重要嗎?其實真的不重要!重要的是他

奠定楚國宣威之治基礎的楚宣王

韓昭侯在位時,重用申不害進行變法,內政修明,韓國成小康之治,為韓國在戰國時最強盛的時期。

商鞅對秦國真的那麼重要嗎?其實真的不重要!重要的是他

開啟韓國小康之治的韓昭侯

趙成侯在位時,對外征伐衛國,拓展趙國疆域。燕文公在位時,任用蘇秦為相,開展合縱之術。通過上述內容,可以看出這一時期的戰國,主要大國的領導人皆非庸才,秦孝公所面對的外部壓力可見一斑。

不僅如此,由於魏國此時仍然佔據著秦國河西之地,阻斷了秦國東進中原的道路,使得秦國一直無法參與中原事務,天下諸侯國對秦國越發的疏遠,漸漸將秦國視為夷狄之國,這被秦孝公視為奇恥大辱。如此局面下,秦孝公立志恢復秦穆公時期的霸業,於公元前361年下達求賢令,招攬天下人才進入秦國。

關一扇門,開一扇窗

與此同時,身在魏國的商鞅正處在人生的十字路口。此時的商鞅還被人稱做衛鞅,他已經三十四歲了,他的出身還算高貴,是衛國公室後裔。衛國是武王伐紂後分封的第一批諸侯國,開國君主是周武王的弟弟周康叔,西周時是拱衛西周王室的重要封國之一,春秋初期,衛武公姬和勵精圖治,國力強盛,一度成為諸侯首領之一。

戰國時期,衛國的繁華盛世早已成為昨日黃花,此時的衛國已經成為無足輕重的小國,在趙、魏、齊、楚四大強國的夾縫中苟延殘喘。弱國無尊嚴,弱國的人民更沒有尊嚴,因為自己祖國的衰弱,商鞅即使出身高貴也無法獲得他國的認可。

商鞅對秦國真的那麼重要嗎?其實真的不重要!重要的是他

開啟衛國基業的周康叔

商鞅年輕時,就開始在各國之間奔走,謀求入仕的機會,他喜歡法家的學說,還精通雜學。

戰國時的雜學不是後來所謂的雜亂的學問,而是戰國時期興起的一個哲學流派,以博採各家之說見長。以“兼儒墨,合名法”為特點,“於百家之道無不貫通”。代表人物是戰國時期的屍佼,他是戰國時期著名的思想家。後人尊稱為屍子,與孔子、老子、孟子、墨子、荀子、鬼谷子等人並列於春秋戰國“諸子百家”之列,其所著的《屍子》一書,是雜家流派的代表作。商鞅就是在魏國都城安邑跟隨屍佼學習的雜學。

商鞅雖然精通雜學,但是他最喜歡和最擅長的還是法家學說。而戰國前期,法家學說氛圍最為濃厚的就是魏國。曾經在魏國實施變法的李悝、吳起都是法家流派的代表人物,李悝所著的《法經》更是法家的代表作之一,全書分為《盜》、《賊》、《網》、《捕》、《雜》、《具》6篇。

商鞅對秦國真的那麼重要嗎?其實真的不重要!重要的是他

李悝所著的《法經》是法家的代表作

《法經》是中國歷史上第一部系統的成文法典,成為以後歷朝歷代編著法典的藍本。商鞅在法家氛圍濃厚的魏國,系統的學習和吸收著法家的學術知識,同時拜入魏國國相公叔痤的門下,渴望在魏國謀求出仕。

現實是殘酷的,一直到商鞅三十四歲時,他依舊沒有踏進魏國的朝堂,只是擔任了公叔痤的侍從官中庶子一職。

是公叔痤不舉薦商鞅嗎?也是也不是,公叔痤是魏武侯和魏惠王時期魏國著名的大臣,他具有識人之明,對待下屬也十分寬厚,算得上是一位賢臣。但是他又是一個對權勢和地位比較在意的人,他為了穩坐相位,設計排擠吳起,最終使吳起離魏投楚,中斷了魏國的變法進程。

商鞅的才華是被公叔痤認可的,但是為了自己的地位,公叔痤一直到公元前361年,自己病危之時,才向魏惠王舉薦商鞅。

商鞅對秦國真的那麼重要嗎?其實真的不重要!重要的是他

公叔痤直到臨終前才舉薦商鞅出仕

《史記商君列傳》詳細記載了這件事:會痤病,魏惠王親往問病,曰:“公叔病有如不可諱,將奈社稷何?”公叔曰:“痤之中庶子公孫鞅,年雖少,有奇才,願王舉國而聽之。”王嘿然。王且去,痤屏人言曰:“王即不聽用鞅,必殺之,無令出境。”王許諾而去。公叔痤召鞅謝曰:“今者王問可以為相者,我言若,王色不許我。我方先君後臣,因謂王即弗用鞅,當殺之。王許我。汝可疾去矣,且見禽。”鞅曰:“彼王不能用君之言任臣,又安能用君之言殺臣乎?”卒不去。惠王既去,而謂左右曰:“公叔病甚,悲乎,欲令寡人以國聽公孫鞅也,豈不悖哉!”

從這段記載中我們得出兩點:

一、公叔痤確實舉薦了商鞅,但是這其中透露出公叔痤作為一名政客的精明,若過早地推薦商鞅,可能會取代自己的職位,而在臨終時鄭重託付,既能博得薦賢之名,又無損於自身的利益。

二、公叔痤的臨終舉薦,又等於沒有舉薦商鞅。公叔痤的託付之言中先是要魏惠王將國家大事完全託付於商鞅,又告誡魏惠王若不用商鞅,就殺掉商鞅,不能讓他為別國所用。

如此用語無非是突顯商鞅的才能,當然以後的歷史發展證明,公叔痤確實沒有危言聳聽。但是魏惠王在公叔痤這次舉薦商鞅之前,沒有接觸過商鞅,他對商鞅可以說是一無所知。作為一國之主,魏惠王不可能僅憑公叔痤的一番話,就將國家大事完全託付於一個自己不瞭解的人。而魏惠王之所以對商鞅不瞭解,正是因為公叔痤出於私心,沒有及早的推薦商鞅給魏惠王,沒有給二人創造相互瞭解的機會和時間。

商鞅對秦國真的那麼重要嗎?其實真的不重要!重要的是他

公叔痤的臨終舉薦並沒有給商鞅帶來機會

公叔痤臨終所言,用力過猛,最終阻斷了商鞅在魏國的入仕之路。公叔痤死後,魏惠王既沒有重用商鞅,也沒有殺掉商鞅,34歲的商鞅在安葬過公叔痤後,茫然四顧,不知所措,他不知道自己的路在哪裡。

上帝在對你關上一扇門時,會為你打開另一扇窗,就在商鞅為前路迷茫時,秦孝公的求賢令傳到了魏國,傳到了商鞅的耳朵裡,懷才不遇的商鞅興奮不已,他收拾行囊,拿著自己最喜歡的《法經》,踏上了西入秦關的道路。

一樣的開始,不一樣的結局

進入秦國,只有求賢令這一塊敲門磚,還不能讓商鞅敲開覲見秦孝公的大門。在沒有科舉考試的戰國,要想在一國朝堂之上求得一席之地,要麼是宗室公族,要麼有大臣舉薦。商鞅是外來戶,只能走秦孝公寵臣景監的門路,讓景監向秦孝公舉薦自己。景監對商鞅進行了面試考察,發現商鞅確實很有才能,景監不是公叔痤,他立即向秦孝公舉薦了商鞅。秦孝公聽到景監對商鞅的讚譽,決定接見這個外來者。

第一次面試,商鞅在秦孝公面前侃侃而談,說了很長時間堯、舜治國的方法,秦孝公邊聽邊打瞌睡,一點也聽不進去。面試結束後,秦孝公十分憤怒,他對著景監破口大罵:“子之客妄人耳,安足用邪!”,你找的什麼人才啊,就是一個大言不慚的草包。

商鞅對秦國真的那麼重要嗎?其實真的不重要!重要的是他

秦孝公對商鞅的第一印象很不好

景監也迷糊了,不可能啊,明明是很有才華的人啊,景監帶著疑惑和埋怨找到了商鞅,將秦孝公對商鞅的評價告訴了商鞅。商鞅告訴景監自己和秦孝公談論的是堯、舜的治國理念。景監才反應過來,敢情是秦孝公對堯、舜的治國理念不感興趣。想通這一點後,隔了五天,景監向秦孝公請求給予商鞅第二次面試的機會。

第二次面試,商鞅再一次滔滔不絕,秦孝公沒有再打瞌睡,但是依然對商鞅不滿意,結束之後,秦孝公又一次責備了景監。景監也急了,明明自己初試的時候,商鞅表現的很好呀,怎麼會在秦孝公面前就不行了呢。景監帶著困惑再次找到商鞅,商鞅對景監說“我用禹、湯、文、武的治國方法勸說大王而他聽不進去。”說完之後,商鞅再一次請求景監向秦孝公爭取,第三次面試的機會。不得不承認,景監確實是一位仁厚的人,連續兩次被秦孝公責難,並沒有動搖景監對商鞅的信心,他果真向秦孝公請求第三次面試商鞅。

第三次面試,商鞅用春秋五霸的事例來闡述治國理念,秦孝公有了興趣,但是仍舊沒有任用商鞅為官,這一次,秦孝公沒有再責備景監。幾日過後,秦孝公主動召見了商鞅。

"
商鞅對秦國真的那麼重要嗎?其實真的不重要!重要的是他

喜歡就請關注我吧

人未眠,夜未央

公元前338年的一天深夜,秦國與魏國交界,一位老者在夜色中奔走,這位老者是秦國的大良造,被秦孝公封為商君的衛鞅,時人稱之為商鞅。在秦國,大良造主掌全國政事,輔佐秦王治理國家。如此位高權重,當是錦衣玉食,養尊處優才對。而商鞅此時卻是狼狽不堪,面色惶恐。他急匆匆的進入邊關,來到一家旅店外,想要住宿一晚,明日出關。結果卻因為拿不出住店需要的憑證,被店主拒之門外。

商鞅聽到店主的解釋“沒有憑證住店,被發現後,要被商君(商鞅)治罪”,一時間哭笑不得。自己如今深陷危機,在這關鍵時刻,竟然被自己親手製定的法律,阻攔在秦朝邊關,當真是作繭自縛。

商鞅對秦國真的那麼重要嗎?其實真的不重要!重要的是他

成也變法敗也變法的商鞅

無奈之下,商鞅只好離開,走在夜色蒼茫的路上,商鞅回想剛才的一幕,心中又是欣慰,又是悲傷。成也變法,敗也變法,自己這一生中的大部分時間全都耗在這變法二字上了。在黝黑夜色的浸染下,商鞅的身影逐漸隱沒,最終與這黑夜融為一體。

秦國都城,咸陽城,剛剛繼位的秦惠文王嬴駟也在注視著天空,他已經知道商鞅逃跑的消息了。他並不意外,當他下令以謀反罪捉拿商鞅的時候,就已經猜到了商鞅的選擇。自己的父親秦孝公對商鞅信任有加,倚仗為國之柱石,商鞅也是在父親的支持下,擔負輔國重任,推行變法,對父親忠誠無比,怎麼會有謀反之心。謀反只是一個藉口,真正造成如今這個局面的,正是商鞅一力推行的變法。嬴駟不是一個昏君,他只是明白一個道理,為了穩固朝堂,繼續推行變法,商鞅斷沒有活著可能,他必須死!

春秋一霸,往事隨風

公元前356年,嬴駟出生在秦朝的舊都櫟陽城。這一年,也是商鞅被秦孝公嬴渠樑任命為左庶長正式推行變法的一年。

這一年商鞅39歲,秦孝公嬴渠樑25歲。此時的秦國早已經不是那個在秦穆公帶領下,滅掉西戎國家12個(一說20個),攻滅蜀國和其他關西(函谷關以西)國家,開闢國土千餘里,被周襄王任命為西方諸侯之伯,稱霸西戎的春秋霸主之一了。

商鞅對秦國真的那麼重要嗎?其實真的不重要!重要的是他

霸滅西戎拓地千里的秦穆公

自秦厲共公去世之後,秦國曆經秦躁公、秦懷公、秦靈公、秦簡公、秦惠公、秦出公六代君王,時間從公元前442年至公元前385年,在這57年的時間裡,秦國政局動盪不堪,國家大權逐漸被公室大臣掌握,他們為了自己的利益,相互爭鬥,勢力越發強大,秦國國君地位則不斷下降。公元前425年,秦朝公室大臣大庶長鼂甚至聯合其它貴族逼秦懷公自殺,改立秦懷公之孫嬴肅繼位,是為秦靈公。

這一時期,正值戰國初期,經歷過春秋時期曠日持久的諸侯國兼併戰爭,到了戰國時期,諸侯國的數量由一百四十多個銳減到不足二十個,劉向在《戰國策》中說:“萬乘之國七,千乘之國五,敵侔爭權,蓋為戰國。”

商鞅對秦國真的那麼重要嗎?其實真的不重要!重要的是他

戰國初期形勢圖

從一百多個國家整合為十多個國家,各諸侯國之間的戰略緩衝空間不復存在,各個大國不得不面對直接競爭的局面。資源的集中使得國家之間的戰鬥規模不斷提高,同時為了爭奪更多的資源,各個國家內部開始了一些列的變法改革。

在這一時期,秦國卻因為動盪的局勢,失去了提升國力的時機。與秦國的接壤的新興諸侯國魏國,卻在開國君主魏文侯(公元前445年-公元前396年在位,公元前403年被周王朝正式封為諸侯)魏斯的帶領下,在諸侯國中第一個實行變法,他用李悝、翟璜為相,改革弊政;用樂羊、吳起等為將,訓練士卒,打造出一支精銳的重型步兵,這支步兵“大戰七十二,全勝六十四,其餘均解(不分勝負)”,名動天下,號稱魏武卒。

魏國西有秦國和韓國,南有楚國,北有趙國,東有齊國,地處中央,四戰之地,易攻難守。為了打破這種局面,向外拓展魏國的戰略縱深,魏文侯將目光對準了政局動盪,國勢日衰的秦國。

一片土地,十一年的戰爭

魏文侯垂涎的是秦國的河西之地。河西之地大體在今陝西東部的洛河與黃河之間。範圍相當於今日華陰、華縣、大荔、蒲城、澄城、白水、合陽和韓城八地,南北自華山直抵禹門口,東西自蒲城直抵黃河西岸。因為其地處黃河以西,而被稱為河西。古代文獻多稱河西為“西河”。

河西之地對於秦國的重要性,可以通過《大秦帝國》一書中的話來說明:秦東關防,險在桃林,勢在河西,二者缺一不可,只有牢牢佔據河西,才能居高臨下,有效控制桃林高地(崤函道)的關防要塞。

商鞅對秦國真的那麼重要嗎?其實真的不重要!重要的是他

秦河西之地(魏西河郡)及要塞城市示意圖

秦國的統治中心區域在關中平原,這裡的地形特點是四周高,中間低。周圍被大山環繞,中間則在渭河、涇河、洛河等眾多河流的衝擊下,形成了面積約3.4萬平方公里的沖積平原,土地肥沃,十分適宜農業生產,自古便有“天府之國”的稱謂。

史載關中“有鄠杜、竹林,南山檀柘,號稱陸海,為九州膏腴”。河西之地處於關中平原的東方,秦國在這裡修建了函谷關、潼關、蒲津關、武關、嶢關、蕭關、散關、金鎖關等要塞,是秦國抵禦東方諸侯國進攻,同時也是秦國自己東進中原的前沿陣地,若缺少了河西,那麼關中的“四塞之固”便無從談起,秦國將直面東方諸侯國的軍事威脅。

商鞅對秦國真的那麼重要嗎?其實真的不重要!重要的是他

實行變法奠定魏國戰國初期霸主地位的魏文侯

公元前419年,魏軍在河西少樑(今陝西韓城西南)修築城池,建立軍事基地,以便屯兵積糧進攻秦國。秦軍聞訊後,前來攻擊魏軍,失敗而歸。

公元前413年,魏軍正式開始向河西秦軍進攻,在秦國鄭地(今陝西華縣西南)附近,大敗秦軍。

公元前412年,魏文侯又命太子魏擊率軍攻克繁龐(今陝西韓城東南)。

公元前409年,魏文侯任命吳起為主將,又奪秦國河西地區的臨晉(即王城,今陝西省大荔縣東南)、元裡(今陝西省澄城縣東南)等地。

公元前408年,魏軍再奪洛陰(今陝西大荔西南)、邰陽(今陝西合陽東南)兩城。11年的時間,魏軍三次打敗秦軍,將原本屬於秦國的河西地區完全佔領,並設立西河郡,正式實行管轄權,第一次河西之戰結束。

一心雪恥,一敗塗地

面對著河西之地被魏國佔領的結果,秦國上下俱是心中不甘。公元前403年,魏文侯去世,魏武侯繼位,魏國的軍事重心逐漸向中原地區轉移,在河西之地的魏軍數量有所減少。

趁著這個機會,經過數年準備的秦軍,於公元前401年開始,主動向魏軍進攻,企圖奪回河西之地,雙方你來我往,在河西這片土地上拉鋸對攻,隨著時間的推移,秦國逐漸失去耐心。

公元前389年,秦惠公嬴仁盡起全國之兵50萬,親自率領進攻河西魏軍。此時的河西魏軍統帥為名將吳起,吳起請求魏武侯派5萬名沒有立過功的魏武卒作為主力,由自己親自率領反擊秦軍。魏武侯同意,並加派戰車500乘、騎兵3000人,協助吳起作戰。

商鞅對秦國真的那麼重要嗎?其實真的不重要!重要的是他

愛兵如子,士兵為之效死的吳起

交戰前一天,吳起向三軍發佈命令說:諸吏士都應當跟我一起去同敵作戰,無論車兵、騎兵和步兵,“若車不得車,騎不得騎,徒不得徒,雖破軍皆無功”。第二天,魏軍在吳起率領下,與秦軍交戰於陰晉。五萬魏武卒,勇猛無畏,對50萬秦軍反覆衝殺,秦軍陣勢大亂,繼而崩潰大敗。

陰晉之戰,是中國古代軍事史上少數的幾次以少勝多的戰爭,此戰以後,秦國暫時失去了與魏國爭奪河西之地的能力,不僅如此,由於失去了河西之地,此時的秦國只佔有隴山以東、洛河以西、秦嶺以北的渭河平原,土地狹小,在諸侯國之中的地位一落千丈,其大國地位不再被其他諸侯國所承認。

商鞅對秦國真的那麼重要嗎?其實真的不重要!重要的是他

陰晉之戰將秦國踢出了戰國初期大國之列

公元前387年,喪師辱國的秦惠公去世,其兩歲的兒子秦出公繼位,由其母親主持朝政,秦出公母親任用外戚和宦官干政,同時為了籠絡人心,對手下大臣大肆賞賜,使的秦國國庫空虛,為了增加國庫收入,又加重對秦國百姓的稅賦徵收,這兩方面的不當措施,使得秦出公母親與秦國公室和地主、自耕農兩個階層的矛盾激化,國勢越發動盪。

公元前386年,為了扶持一個親魏的秦國政權,魏武侯向流亡在魏國的秦國公子嬴師隰提出護送他回秦國,繼承秦國國君之位的建議。嬴師隰是秦靈公的兒子,秦靈公去世,秦靈公的叔父、嬴師隰的叔祖父嬴悼子奪得君位,是為秦簡公。時年十歲的嬴師隰為防不測,逃到魏國,開始了長達二十九年的流亡生涯。

商鞅對秦國真的那麼重要嗎?其實真的不重要!重要的是他

陰謀扶持秦國親魏政權的魏武侯

嬴師隰識破了魏武侯的陰謀,他表達了願意回國繼位的意願,但是拒絕了魏武侯派兵護送的建議,表示自己獨自回國。嬴師隰派遣身邊機智善辯之人進入秦國,聯繫與秦出公母親不和的大臣,在民間散佈自己要回國實行新政的消息,同時用金銀珠寶交接豪傑義士,暗中爭取秦軍的將領。

經過一年的籌劃,公元前385年,嬴師隰從魏國啟程返回秦國,在河西被前來迎接的秦國公室大臣擁立為君,是為秦獻公。之後秦獻公在帶領擁護自己的大臣和軍隊進入秦國都城雍城,殺死秦出公和秦出公的母親,正式接管秦國政權。

一位明君,一國希望

嬴師隰在魏國生活了二十九年,他親眼見證了魏國強大的過程,那就是變法,他在二十九年的時間裡,學習消化著魏國的變法經驗,並在剛剛登上君主之位後,對國家進行改革。

第一步,廢黜人殉制度,人殉制度是自商朝時就存在的陋習,秦獻公下令廢黜人殉,一方面贏得了全國百姓的擁護和支持,另一方面也避免了大量的青壯年勞動力被白白殺死。為秦國存活了大量的勞動力,極大的推動了秦國的農業和工商業生產。

第二步,遷都。秦獻公繼位時,秦國的都城是雍城(今陝西省寶雞市),自秦德公元年(公元前677年)至秦獻公二年(公元前383年)雍城作為秦國國都,時間長達294年。如此長的時間,使得這裡的公室勢力十分強大,而公室勢力又是極為保守的奴隸主勢力,秦獻公若想在秦國實行改革,必須擺脫這一股強大的掣肘力量。而遷都是最好的選擇。公元前383年,秦獻公將都城從位於秦國西部的雍城遷到秦國東部、地近河西之地的櫟陽(今陝西省西安市),此次遷都,秦獻公一方面是為了擺脫守舊勢力的掣肘,另一方面也是向全國表明自己收回河西之地的決心。

商鞅對秦國真的那麼重要嗎?其實真的不重要!重要的是他

遷都櫟陽使得秦獻公擺脫了公室的掣肘

第三步,廢邑設縣,公元前379年,秦獻公將蒲、藍田、善、明氏等邊境地區的封邑改建成縣,由自己直接掌握,委派官吏進行管理。這個措施使得秦獻公所掌握的軍政力量得到極大的加強。

第四步,設立市場,收取商稅,公元前378年,秦獻公開始在全國的主要城市設立商品交易市場,規範全國的商業行為,並抽取營業稅。設市收稅為秦國的國庫帶來大量的收入,國家經濟規模倍增。

第五步,編戶為伍,監督連坐。公元前375年,秦獻公對全國的百姓進行編戶管理,每五戶人家編為一伍,編戶為伍後,百姓在農忙時互相幫助,農閒時進行軍事訓練。編伍中一戶犯法,其餘連坐。通過這種辦法,整個秦國的軍事戰鬥力和國家秩序得到極大的提高。

商鞅對秦國真的那麼重要嗎?其實真的不重要!重要的是他

編戶為伍提升了秦軍的戰鬥力

通過這五項措施,秦國的國力和軍隊的戰鬥力得到極大的提高,但是也產生了新的社會矛盾。戰國時期,奴隸經濟逐漸瓦解,新興的私人地主經濟成為主流,秦獻公的改革明顯偏向於地主經濟,因此以公室大臣為首的奴隸主勢力對秦獻公十分不滿,國內階級對立情緒加重。

為了轉移國內矛盾,同時滿足國內各階層對土地的需求慾望,秦獻公決定對外發動戰爭。

未竟的事業,未竟的渴望

公元前364年,秦獻公下令秦軍攻打魏國,奪回秦國故土河西之地,第三次河西之戰爆發。原來的魏武卒統帥吳起,因為被魏國相國公叔痤設計離間,早已離開魏國投奔楚國。

秦軍利用這個機會,不斷進攻魏軍,一直打過黃河,深入魏國境內的石門(今山西運城西南)地區,斬首魏軍六萬人,奪回部分河西之地,秦獻公把這些土地賞給地主和貴族,有效的緩和了國內矛盾。同時周天子向秦獻公祝賀這一勝利,秦獻公被賜予與秦穆公一樣“伯”(是霸主的意思)的稱號,秦國開始走向復興之路。

商鞅對秦國真的那麼重要嗎?其實真的不重要!重要的是他

陝西韓城市少樑城遺址界碑

公元前362年,秦軍在少樑(今陝西韓城西南)再次大敗魏軍,俘虜魏國將領公叔痤,攻克龐城(今韓城東南)。公叔痤因早年在魏國對秦獻公多有照顧,秦獻公在盛情款待一番後,將公叔痤放回魏國。

第三次河西之戰,秦國雖然取得勝利,此時的秦國經過秦獻公二十三年的治理,國力雖有所復甦,然而由於秦獻公的改革不徹底,加之秦國曆經四代亂政,國家經濟基礎依然薄弱,無法對仍處在全盛時期的魏國造成根本性的傷害,故並沒有完全收回河西之地。

商鞅對秦國真的那麼重要嗎?其實真的不重要!重要的是他

興國大業未竟的秦獻公

公元前361年,用心治理秦國二十四年的秦獻公嬴師隰去世,秦獻公勵精圖治二十四年,打下了秦國復甦的基礎,他在秦國第一次普及了魏國變法的經驗和措施,為之後的商鞅變法打開了局面。

變換的國君,不變的夢想

秦孝公去世後,20歲的太子嬴渠樑繼位,是為秦孝公。

秦孝公繼位的時候,與他先後並列存世的其他六大諸侯國的君主分別是:齊威王(公元前356年繼位)、楚宣王(公元前370年繼位)、燕文公(公元前361年繼位)、韓昭侯(公元前363年繼位)、魏惠王(公元前370年繼位)、趙成侯(公元前375年繼位)。

齊威王任用鄒忌為相,田忌為將,孫臏為軍師,進行政治改革,修明法制、選賢任能、賞罰分明、國力日強。經桂陵、馬陵兩役,大敗魏軍,開始稱雄於諸侯。並禮賢重士,在國都臨淄(今山東淄博東北)稷門外修建稷下學宮,廣招天下賢士議政講學,成為當時的學術文化中心,齊國強盛一時。

商鞅對秦國真的那麼重要嗎?其實真的不重要!重要的是他

齊威王統治時期齊國盛極一時

魏惠王繼位初期,為了便於統治東部地區,同時加強對東方諸侯的控制和保證國都的安全,在公元前361年把國都從安邑(山西夏縣北)遷到大梁(河南開封)。他對內興修水利發展生產、對外採取團結趙、韓的政策。魏國的國力進一步加強。公元前356年,魯、宋、衛、韓的國君到魏國朝見魏惠王,魏國再次成為諸侯領袖。

商鞅對秦國真的那麼重要嗎?其實真的不重要!重要的是他

統治前期讓魏國再次稱霸諸侯的魏惠王

楚宣王在位時在國內進行改革,一方面堅持休兵息民,保持實力,不輕易出擊;另一方面則洞察形勢,抓住有利時機,加入兼併戰爭的行列,攻城略地,開拓疆域,為楚國“宣威之治”奠定了基礎。

商鞅對秦國真的那麼重要嗎?其實真的不重要!重要的是他

奠定楚國宣威之治基礎的楚宣王

韓昭侯在位時,重用申不害進行變法,內政修明,韓國成小康之治,為韓國在戰國時最強盛的時期。

商鞅對秦國真的那麼重要嗎?其實真的不重要!重要的是他

開啟韓國小康之治的韓昭侯

趙成侯在位時,對外征伐衛國,拓展趙國疆域。燕文公在位時,任用蘇秦為相,開展合縱之術。通過上述內容,可以看出這一時期的戰國,主要大國的領導人皆非庸才,秦孝公所面對的外部壓力可見一斑。

不僅如此,由於魏國此時仍然佔據著秦國河西之地,阻斷了秦國東進中原的道路,使得秦國一直無法參與中原事務,天下諸侯國對秦國越發的疏遠,漸漸將秦國視為夷狄之國,這被秦孝公視為奇恥大辱。如此局面下,秦孝公立志恢復秦穆公時期的霸業,於公元前361年下達求賢令,招攬天下人才進入秦國。

關一扇門,開一扇窗

與此同時,身在魏國的商鞅正處在人生的十字路口。此時的商鞅還被人稱做衛鞅,他已經三十四歲了,他的出身還算高貴,是衛國公室後裔。衛國是武王伐紂後分封的第一批諸侯國,開國君主是周武王的弟弟周康叔,西周時是拱衛西周王室的重要封國之一,春秋初期,衛武公姬和勵精圖治,國力強盛,一度成為諸侯首領之一。

戰國時期,衛國的繁華盛世早已成為昨日黃花,此時的衛國已經成為無足輕重的小國,在趙、魏、齊、楚四大強國的夾縫中苟延殘喘。弱國無尊嚴,弱國的人民更沒有尊嚴,因為自己祖國的衰弱,商鞅即使出身高貴也無法獲得他國的認可。

商鞅對秦國真的那麼重要嗎?其實真的不重要!重要的是他

開啟衛國基業的周康叔

商鞅年輕時,就開始在各國之間奔走,謀求入仕的機會,他喜歡法家的學說,還精通雜學。

戰國時的雜學不是後來所謂的雜亂的學問,而是戰國時期興起的一個哲學流派,以博採各家之說見長。以“兼儒墨,合名法”為特點,“於百家之道無不貫通”。代表人物是戰國時期的屍佼,他是戰國時期著名的思想家。後人尊稱為屍子,與孔子、老子、孟子、墨子、荀子、鬼谷子等人並列於春秋戰國“諸子百家”之列,其所著的《屍子》一書,是雜家流派的代表作。商鞅就是在魏國都城安邑跟隨屍佼學習的雜學。

商鞅雖然精通雜學,但是他最喜歡和最擅長的還是法家學說。而戰國前期,法家學說氛圍最為濃厚的就是魏國。曾經在魏國實施變法的李悝、吳起都是法家流派的代表人物,李悝所著的《法經》更是法家的代表作之一,全書分為《盜》、《賊》、《網》、《捕》、《雜》、《具》6篇。

商鞅對秦國真的那麼重要嗎?其實真的不重要!重要的是他

李悝所著的《法經》是法家的代表作

《法經》是中國歷史上第一部系統的成文法典,成為以後歷朝歷代編著法典的藍本。商鞅在法家氛圍濃厚的魏國,系統的學習和吸收著法家的學術知識,同時拜入魏國國相公叔痤的門下,渴望在魏國謀求出仕。

現實是殘酷的,一直到商鞅三十四歲時,他依舊沒有踏進魏國的朝堂,只是擔任了公叔痤的侍從官中庶子一職。

是公叔痤不舉薦商鞅嗎?也是也不是,公叔痤是魏武侯和魏惠王時期魏國著名的大臣,他具有識人之明,對待下屬也十分寬厚,算得上是一位賢臣。但是他又是一個對權勢和地位比較在意的人,他為了穩坐相位,設計排擠吳起,最終使吳起離魏投楚,中斷了魏國的變法進程。

商鞅的才華是被公叔痤認可的,但是為了自己的地位,公叔痤一直到公元前361年,自己病危之時,才向魏惠王舉薦商鞅。

商鞅對秦國真的那麼重要嗎?其實真的不重要!重要的是他

公叔痤直到臨終前才舉薦商鞅出仕

《史記商君列傳》詳細記載了這件事:會痤病,魏惠王親往問病,曰:“公叔病有如不可諱,將奈社稷何?”公叔曰:“痤之中庶子公孫鞅,年雖少,有奇才,願王舉國而聽之。”王嘿然。王且去,痤屏人言曰:“王即不聽用鞅,必殺之,無令出境。”王許諾而去。公叔痤召鞅謝曰:“今者王問可以為相者,我言若,王色不許我。我方先君後臣,因謂王即弗用鞅,當殺之。王許我。汝可疾去矣,且見禽。”鞅曰:“彼王不能用君之言任臣,又安能用君之言殺臣乎?”卒不去。惠王既去,而謂左右曰:“公叔病甚,悲乎,欲令寡人以國聽公孫鞅也,豈不悖哉!”

從這段記載中我們得出兩點:

一、公叔痤確實舉薦了商鞅,但是這其中透露出公叔痤作為一名政客的精明,若過早地推薦商鞅,可能會取代自己的職位,而在臨終時鄭重託付,既能博得薦賢之名,又無損於自身的利益。

二、公叔痤的臨終舉薦,又等於沒有舉薦商鞅。公叔痤的託付之言中先是要魏惠王將國家大事完全託付於商鞅,又告誡魏惠王若不用商鞅,就殺掉商鞅,不能讓他為別國所用。

如此用語無非是突顯商鞅的才能,當然以後的歷史發展證明,公叔痤確實沒有危言聳聽。但是魏惠王在公叔痤這次舉薦商鞅之前,沒有接觸過商鞅,他對商鞅可以說是一無所知。作為一國之主,魏惠王不可能僅憑公叔痤的一番話,就將國家大事完全託付於一個自己不瞭解的人。而魏惠王之所以對商鞅不瞭解,正是因為公叔痤出於私心,沒有及早的推薦商鞅給魏惠王,沒有給二人創造相互瞭解的機會和時間。

商鞅對秦國真的那麼重要嗎?其實真的不重要!重要的是他

公叔痤的臨終舉薦並沒有給商鞅帶來機會

公叔痤臨終所言,用力過猛,最終阻斷了商鞅在魏國的入仕之路。公叔痤死後,魏惠王既沒有重用商鞅,也沒有殺掉商鞅,34歲的商鞅在安葬過公叔痤後,茫然四顧,不知所措,他不知道自己的路在哪裡。

上帝在對你關上一扇門時,會為你打開另一扇窗,就在商鞅為前路迷茫時,秦孝公的求賢令傳到了魏國,傳到了商鞅的耳朵裡,懷才不遇的商鞅興奮不已,他收拾行囊,拿著自己最喜歡的《法經》,踏上了西入秦關的道路。

一樣的開始,不一樣的結局

進入秦國,只有求賢令這一塊敲門磚,還不能讓商鞅敲開覲見秦孝公的大門。在沒有科舉考試的戰國,要想在一國朝堂之上求得一席之地,要麼是宗室公族,要麼有大臣舉薦。商鞅是外來戶,只能走秦孝公寵臣景監的門路,讓景監向秦孝公舉薦自己。景監對商鞅進行了面試考察,發現商鞅確實很有才能,景監不是公叔痤,他立即向秦孝公舉薦了商鞅。秦孝公聽到景監對商鞅的讚譽,決定接見這個外來者。

第一次面試,商鞅在秦孝公面前侃侃而談,說了很長時間堯、舜治國的方法,秦孝公邊聽邊打瞌睡,一點也聽不進去。面試結束後,秦孝公十分憤怒,他對著景監破口大罵:“子之客妄人耳,安足用邪!”,你找的什麼人才啊,就是一個大言不慚的草包。

商鞅對秦國真的那麼重要嗎?其實真的不重要!重要的是他

秦孝公對商鞅的第一印象很不好

景監也迷糊了,不可能啊,明明是很有才華的人啊,景監帶著疑惑和埋怨找到了商鞅,將秦孝公對商鞅的評價告訴了商鞅。商鞅告訴景監自己和秦孝公談論的是堯、舜的治國理念。景監才反應過來,敢情是秦孝公對堯、舜的治國理念不感興趣。想通這一點後,隔了五天,景監向秦孝公請求給予商鞅第二次面試的機會。

第二次面試,商鞅再一次滔滔不絕,秦孝公沒有再打瞌睡,但是依然對商鞅不滿意,結束之後,秦孝公又一次責備了景監。景監也急了,明明自己初試的時候,商鞅表現的很好呀,怎麼會在秦孝公面前就不行了呢。景監帶著困惑再次找到商鞅,商鞅對景監說“我用禹、湯、文、武的治國方法勸說大王而他聽不進去。”說完之後,商鞅再一次請求景監向秦孝公爭取,第三次面試的機會。不得不承認,景監確實是一位仁厚的人,連續兩次被秦孝公責難,並沒有動搖景監對商鞅的信心,他果真向秦孝公請求第三次面試商鞅。

第三次面試,商鞅用春秋五霸的事例來闡述治國理念,秦孝公有了興趣,但是仍舊沒有任用商鞅為官,這一次,秦孝公沒有再責備景監。幾日過後,秦孝公主動召見了商鞅。

商鞅對秦國真的那麼重要嗎?其實真的不重要!重要的是他

直到第四次面試商鞅才最終通過了秦孝公的考核

第四次面試,秦孝公與商鞅一連討論了幾天,興奮不已,毫無疲倦之感,這一次商鞅是通過法家治國理念打動了秦孝公,最終通過了面試。

人和人之間不一樣

戰國時期,正值周禮崩塌,新的社會秩序還未完全形成的時期,各種思想和治國理念紛紛出現。當時主流的思潮有儒家的法古,法聖王,行仁政;墨家的兼愛非攻;法家的法治,“不別親疏,不殊貴賤,一斷於法”。這個時期天下的人才流動十分頻繁,他們往來於各國之間,向國君闡述自己的治國理念。

這一時期,不僅是君王選擇人才,人才同樣也在選擇君王,秦孝公與商鞅的四次面試,形象的為我們展現了這一時期的人才與君王之間的關係,你在考察我,我也在試探你,國家與人才之間,更像是一種另類的交易。

"
商鞅對秦國真的那麼重要嗎?其實真的不重要!重要的是他

喜歡就請關注我吧

人未眠,夜未央

公元前338年的一天深夜,秦國與魏國交界,一位老者在夜色中奔走,這位老者是秦國的大良造,被秦孝公封為商君的衛鞅,時人稱之為商鞅。在秦國,大良造主掌全國政事,輔佐秦王治理國家。如此位高權重,當是錦衣玉食,養尊處優才對。而商鞅此時卻是狼狽不堪,面色惶恐。他急匆匆的進入邊關,來到一家旅店外,想要住宿一晚,明日出關。結果卻因為拿不出住店需要的憑證,被店主拒之門外。

商鞅聽到店主的解釋“沒有憑證住店,被發現後,要被商君(商鞅)治罪”,一時間哭笑不得。自己如今深陷危機,在這關鍵時刻,竟然被自己親手製定的法律,阻攔在秦朝邊關,當真是作繭自縛。

商鞅對秦國真的那麼重要嗎?其實真的不重要!重要的是他

成也變法敗也變法的商鞅

無奈之下,商鞅只好離開,走在夜色蒼茫的路上,商鞅回想剛才的一幕,心中又是欣慰,又是悲傷。成也變法,敗也變法,自己這一生中的大部分時間全都耗在這變法二字上了。在黝黑夜色的浸染下,商鞅的身影逐漸隱沒,最終與這黑夜融為一體。

秦國都城,咸陽城,剛剛繼位的秦惠文王嬴駟也在注視著天空,他已經知道商鞅逃跑的消息了。他並不意外,當他下令以謀反罪捉拿商鞅的時候,就已經猜到了商鞅的選擇。自己的父親秦孝公對商鞅信任有加,倚仗為國之柱石,商鞅也是在父親的支持下,擔負輔國重任,推行變法,對父親忠誠無比,怎麼會有謀反之心。謀反只是一個藉口,真正造成如今這個局面的,正是商鞅一力推行的變法。嬴駟不是一個昏君,他只是明白一個道理,為了穩固朝堂,繼續推行變法,商鞅斷沒有活著可能,他必須死!

春秋一霸,往事隨風

公元前356年,嬴駟出生在秦朝的舊都櫟陽城。這一年,也是商鞅被秦孝公嬴渠樑任命為左庶長正式推行變法的一年。

這一年商鞅39歲,秦孝公嬴渠樑25歲。此時的秦國早已經不是那個在秦穆公帶領下,滅掉西戎國家12個(一說20個),攻滅蜀國和其他關西(函谷關以西)國家,開闢國土千餘里,被周襄王任命為西方諸侯之伯,稱霸西戎的春秋霸主之一了。

商鞅對秦國真的那麼重要嗎?其實真的不重要!重要的是他

霸滅西戎拓地千里的秦穆公

自秦厲共公去世之後,秦國曆經秦躁公、秦懷公、秦靈公、秦簡公、秦惠公、秦出公六代君王,時間從公元前442年至公元前385年,在這57年的時間裡,秦國政局動盪不堪,國家大權逐漸被公室大臣掌握,他們為了自己的利益,相互爭鬥,勢力越發強大,秦國國君地位則不斷下降。公元前425年,秦朝公室大臣大庶長鼂甚至聯合其它貴族逼秦懷公自殺,改立秦懷公之孫嬴肅繼位,是為秦靈公。

這一時期,正值戰國初期,經歷過春秋時期曠日持久的諸侯國兼併戰爭,到了戰國時期,諸侯國的數量由一百四十多個銳減到不足二十個,劉向在《戰國策》中說:“萬乘之國七,千乘之國五,敵侔爭權,蓋為戰國。”

商鞅對秦國真的那麼重要嗎?其實真的不重要!重要的是他

戰國初期形勢圖

從一百多個國家整合為十多個國家,各諸侯國之間的戰略緩衝空間不復存在,各個大國不得不面對直接競爭的局面。資源的集中使得國家之間的戰鬥規模不斷提高,同時為了爭奪更多的資源,各個國家內部開始了一些列的變法改革。

在這一時期,秦國卻因為動盪的局勢,失去了提升國力的時機。與秦國的接壤的新興諸侯國魏國,卻在開國君主魏文侯(公元前445年-公元前396年在位,公元前403年被周王朝正式封為諸侯)魏斯的帶領下,在諸侯國中第一個實行變法,他用李悝、翟璜為相,改革弊政;用樂羊、吳起等為將,訓練士卒,打造出一支精銳的重型步兵,這支步兵“大戰七十二,全勝六十四,其餘均解(不分勝負)”,名動天下,號稱魏武卒。

魏國西有秦國和韓國,南有楚國,北有趙國,東有齊國,地處中央,四戰之地,易攻難守。為了打破這種局面,向外拓展魏國的戰略縱深,魏文侯將目光對準了政局動盪,國勢日衰的秦國。

一片土地,十一年的戰爭

魏文侯垂涎的是秦國的河西之地。河西之地大體在今陝西東部的洛河與黃河之間。範圍相當於今日華陰、華縣、大荔、蒲城、澄城、白水、合陽和韓城八地,南北自華山直抵禹門口,東西自蒲城直抵黃河西岸。因為其地處黃河以西,而被稱為河西。古代文獻多稱河西為“西河”。

河西之地對於秦國的重要性,可以通過《大秦帝國》一書中的話來說明:秦東關防,險在桃林,勢在河西,二者缺一不可,只有牢牢佔據河西,才能居高臨下,有效控制桃林高地(崤函道)的關防要塞。

商鞅對秦國真的那麼重要嗎?其實真的不重要!重要的是他

秦河西之地(魏西河郡)及要塞城市示意圖

秦國的統治中心區域在關中平原,這裡的地形特點是四周高,中間低。周圍被大山環繞,中間則在渭河、涇河、洛河等眾多河流的衝擊下,形成了面積約3.4萬平方公里的沖積平原,土地肥沃,十分適宜農業生產,自古便有“天府之國”的稱謂。

史載關中“有鄠杜、竹林,南山檀柘,號稱陸海,為九州膏腴”。河西之地處於關中平原的東方,秦國在這裡修建了函谷關、潼關、蒲津關、武關、嶢關、蕭關、散關、金鎖關等要塞,是秦國抵禦東方諸侯國進攻,同時也是秦國自己東進中原的前沿陣地,若缺少了河西,那麼關中的“四塞之固”便無從談起,秦國將直面東方諸侯國的軍事威脅。

商鞅對秦國真的那麼重要嗎?其實真的不重要!重要的是他

實行變法奠定魏國戰國初期霸主地位的魏文侯

公元前419年,魏軍在河西少樑(今陝西韓城西南)修築城池,建立軍事基地,以便屯兵積糧進攻秦國。秦軍聞訊後,前來攻擊魏軍,失敗而歸。

公元前413年,魏軍正式開始向河西秦軍進攻,在秦國鄭地(今陝西華縣西南)附近,大敗秦軍。

公元前412年,魏文侯又命太子魏擊率軍攻克繁龐(今陝西韓城東南)。

公元前409年,魏文侯任命吳起為主將,又奪秦國河西地區的臨晉(即王城,今陝西省大荔縣東南)、元裡(今陝西省澄城縣東南)等地。

公元前408年,魏軍再奪洛陰(今陝西大荔西南)、邰陽(今陝西合陽東南)兩城。11年的時間,魏軍三次打敗秦軍,將原本屬於秦國的河西地區完全佔領,並設立西河郡,正式實行管轄權,第一次河西之戰結束。

一心雪恥,一敗塗地

面對著河西之地被魏國佔領的結果,秦國上下俱是心中不甘。公元前403年,魏文侯去世,魏武侯繼位,魏國的軍事重心逐漸向中原地區轉移,在河西之地的魏軍數量有所減少。

趁著這個機會,經過數年準備的秦軍,於公元前401年開始,主動向魏軍進攻,企圖奪回河西之地,雙方你來我往,在河西這片土地上拉鋸對攻,隨著時間的推移,秦國逐漸失去耐心。

公元前389年,秦惠公嬴仁盡起全國之兵50萬,親自率領進攻河西魏軍。此時的河西魏軍統帥為名將吳起,吳起請求魏武侯派5萬名沒有立過功的魏武卒作為主力,由自己親自率領反擊秦軍。魏武侯同意,並加派戰車500乘、騎兵3000人,協助吳起作戰。

商鞅對秦國真的那麼重要嗎?其實真的不重要!重要的是他

愛兵如子,士兵為之效死的吳起

交戰前一天,吳起向三軍發佈命令說:諸吏士都應當跟我一起去同敵作戰,無論車兵、騎兵和步兵,“若車不得車,騎不得騎,徒不得徒,雖破軍皆無功”。第二天,魏軍在吳起率領下,與秦軍交戰於陰晉。五萬魏武卒,勇猛無畏,對50萬秦軍反覆衝殺,秦軍陣勢大亂,繼而崩潰大敗。

陰晉之戰,是中國古代軍事史上少數的幾次以少勝多的戰爭,此戰以後,秦國暫時失去了與魏國爭奪河西之地的能力,不僅如此,由於失去了河西之地,此時的秦國只佔有隴山以東、洛河以西、秦嶺以北的渭河平原,土地狹小,在諸侯國之中的地位一落千丈,其大國地位不再被其他諸侯國所承認。

商鞅對秦國真的那麼重要嗎?其實真的不重要!重要的是他

陰晉之戰將秦國踢出了戰國初期大國之列

公元前387年,喪師辱國的秦惠公去世,其兩歲的兒子秦出公繼位,由其母親主持朝政,秦出公母親任用外戚和宦官干政,同時為了籠絡人心,對手下大臣大肆賞賜,使的秦國國庫空虛,為了增加國庫收入,又加重對秦國百姓的稅賦徵收,這兩方面的不當措施,使得秦出公母親與秦國公室和地主、自耕農兩個階層的矛盾激化,國勢越發動盪。

公元前386年,為了扶持一個親魏的秦國政權,魏武侯向流亡在魏國的秦國公子嬴師隰提出護送他回秦國,繼承秦國國君之位的建議。嬴師隰是秦靈公的兒子,秦靈公去世,秦靈公的叔父、嬴師隰的叔祖父嬴悼子奪得君位,是為秦簡公。時年十歲的嬴師隰為防不測,逃到魏國,開始了長達二十九年的流亡生涯。

商鞅對秦國真的那麼重要嗎?其實真的不重要!重要的是他

陰謀扶持秦國親魏政權的魏武侯

嬴師隰識破了魏武侯的陰謀,他表達了願意回國繼位的意願,但是拒絕了魏武侯派兵護送的建議,表示自己獨自回國。嬴師隰派遣身邊機智善辯之人進入秦國,聯繫與秦出公母親不和的大臣,在民間散佈自己要回國實行新政的消息,同時用金銀珠寶交接豪傑義士,暗中爭取秦軍的將領。

經過一年的籌劃,公元前385年,嬴師隰從魏國啟程返回秦國,在河西被前來迎接的秦國公室大臣擁立為君,是為秦獻公。之後秦獻公在帶領擁護自己的大臣和軍隊進入秦國都城雍城,殺死秦出公和秦出公的母親,正式接管秦國政權。

一位明君,一國希望

嬴師隰在魏國生活了二十九年,他親眼見證了魏國強大的過程,那就是變法,他在二十九年的時間裡,學習消化著魏國的變法經驗,並在剛剛登上君主之位後,對國家進行改革。

第一步,廢黜人殉制度,人殉制度是自商朝時就存在的陋習,秦獻公下令廢黜人殉,一方面贏得了全國百姓的擁護和支持,另一方面也避免了大量的青壯年勞動力被白白殺死。為秦國存活了大量的勞動力,極大的推動了秦國的農業和工商業生產。

第二步,遷都。秦獻公繼位時,秦國的都城是雍城(今陝西省寶雞市),自秦德公元年(公元前677年)至秦獻公二年(公元前383年)雍城作為秦國國都,時間長達294年。如此長的時間,使得這裡的公室勢力十分強大,而公室勢力又是極為保守的奴隸主勢力,秦獻公若想在秦國實行改革,必須擺脫這一股強大的掣肘力量。而遷都是最好的選擇。公元前383年,秦獻公將都城從位於秦國西部的雍城遷到秦國東部、地近河西之地的櫟陽(今陝西省西安市),此次遷都,秦獻公一方面是為了擺脫守舊勢力的掣肘,另一方面也是向全國表明自己收回河西之地的決心。

商鞅對秦國真的那麼重要嗎?其實真的不重要!重要的是他

遷都櫟陽使得秦獻公擺脫了公室的掣肘

第三步,廢邑設縣,公元前379年,秦獻公將蒲、藍田、善、明氏等邊境地區的封邑改建成縣,由自己直接掌握,委派官吏進行管理。這個措施使得秦獻公所掌握的軍政力量得到極大的加強。

第四步,設立市場,收取商稅,公元前378年,秦獻公開始在全國的主要城市設立商品交易市場,規範全國的商業行為,並抽取營業稅。設市收稅為秦國的國庫帶來大量的收入,國家經濟規模倍增。

第五步,編戶為伍,監督連坐。公元前375年,秦獻公對全國的百姓進行編戶管理,每五戶人家編為一伍,編戶為伍後,百姓在農忙時互相幫助,農閒時進行軍事訓練。編伍中一戶犯法,其餘連坐。通過這種辦法,整個秦國的軍事戰鬥力和國家秩序得到極大的提高。

商鞅對秦國真的那麼重要嗎?其實真的不重要!重要的是他

編戶為伍提升了秦軍的戰鬥力

通過這五項措施,秦國的國力和軍隊的戰鬥力得到極大的提高,但是也產生了新的社會矛盾。戰國時期,奴隸經濟逐漸瓦解,新興的私人地主經濟成為主流,秦獻公的改革明顯偏向於地主經濟,因此以公室大臣為首的奴隸主勢力對秦獻公十分不滿,國內階級對立情緒加重。

為了轉移國內矛盾,同時滿足國內各階層對土地的需求慾望,秦獻公決定對外發動戰爭。

未竟的事業,未竟的渴望

公元前364年,秦獻公下令秦軍攻打魏國,奪回秦國故土河西之地,第三次河西之戰爆發。原來的魏武卒統帥吳起,因為被魏國相國公叔痤設計離間,早已離開魏國投奔楚國。

秦軍利用這個機會,不斷進攻魏軍,一直打過黃河,深入魏國境內的石門(今山西運城西南)地區,斬首魏軍六萬人,奪回部分河西之地,秦獻公把這些土地賞給地主和貴族,有效的緩和了國內矛盾。同時周天子向秦獻公祝賀這一勝利,秦獻公被賜予與秦穆公一樣“伯”(是霸主的意思)的稱號,秦國開始走向復興之路。

商鞅對秦國真的那麼重要嗎?其實真的不重要!重要的是他

陝西韓城市少樑城遺址界碑

公元前362年,秦軍在少樑(今陝西韓城西南)再次大敗魏軍,俘虜魏國將領公叔痤,攻克龐城(今韓城東南)。公叔痤因早年在魏國對秦獻公多有照顧,秦獻公在盛情款待一番後,將公叔痤放回魏國。

第三次河西之戰,秦國雖然取得勝利,此時的秦國經過秦獻公二十三年的治理,國力雖有所復甦,然而由於秦獻公的改革不徹底,加之秦國曆經四代亂政,國家經濟基礎依然薄弱,無法對仍處在全盛時期的魏國造成根本性的傷害,故並沒有完全收回河西之地。

商鞅對秦國真的那麼重要嗎?其實真的不重要!重要的是他

興國大業未竟的秦獻公

公元前361年,用心治理秦國二十四年的秦獻公嬴師隰去世,秦獻公勵精圖治二十四年,打下了秦國復甦的基礎,他在秦國第一次普及了魏國變法的經驗和措施,為之後的商鞅變法打開了局面。

變換的國君,不變的夢想

秦孝公去世後,20歲的太子嬴渠樑繼位,是為秦孝公。

秦孝公繼位的時候,與他先後並列存世的其他六大諸侯國的君主分別是:齊威王(公元前356年繼位)、楚宣王(公元前370年繼位)、燕文公(公元前361年繼位)、韓昭侯(公元前363年繼位)、魏惠王(公元前370年繼位)、趙成侯(公元前375年繼位)。

齊威王任用鄒忌為相,田忌為將,孫臏為軍師,進行政治改革,修明法制、選賢任能、賞罰分明、國力日強。經桂陵、馬陵兩役,大敗魏軍,開始稱雄於諸侯。並禮賢重士,在國都臨淄(今山東淄博東北)稷門外修建稷下學宮,廣招天下賢士議政講學,成為當時的學術文化中心,齊國強盛一時。

商鞅對秦國真的那麼重要嗎?其實真的不重要!重要的是他

齊威王統治時期齊國盛極一時

魏惠王繼位初期,為了便於統治東部地區,同時加強對東方諸侯的控制和保證國都的安全,在公元前361年把國都從安邑(山西夏縣北)遷到大梁(河南開封)。他對內興修水利發展生產、對外採取團結趙、韓的政策。魏國的國力進一步加強。公元前356年,魯、宋、衛、韓的國君到魏國朝見魏惠王,魏國再次成為諸侯領袖。

商鞅對秦國真的那麼重要嗎?其實真的不重要!重要的是他

統治前期讓魏國再次稱霸諸侯的魏惠王

楚宣王在位時在國內進行改革,一方面堅持休兵息民,保持實力,不輕易出擊;另一方面則洞察形勢,抓住有利時機,加入兼併戰爭的行列,攻城略地,開拓疆域,為楚國“宣威之治”奠定了基礎。

商鞅對秦國真的那麼重要嗎?其實真的不重要!重要的是他

奠定楚國宣威之治基礎的楚宣王

韓昭侯在位時,重用申不害進行變法,內政修明,韓國成小康之治,為韓國在戰國時最強盛的時期。

商鞅對秦國真的那麼重要嗎?其實真的不重要!重要的是他

開啟韓國小康之治的韓昭侯

趙成侯在位時,對外征伐衛國,拓展趙國疆域。燕文公在位時,任用蘇秦為相,開展合縱之術。通過上述內容,可以看出這一時期的戰國,主要大國的領導人皆非庸才,秦孝公所面對的外部壓力可見一斑。

不僅如此,由於魏國此時仍然佔據著秦國河西之地,阻斷了秦國東進中原的道路,使得秦國一直無法參與中原事務,天下諸侯國對秦國越發的疏遠,漸漸將秦國視為夷狄之國,這被秦孝公視為奇恥大辱。如此局面下,秦孝公立志恢復秦穆公時期的霸業,於公元前361年下達求賢令,招攬天下人才進入秦國。

關一扇門,開一扇窗

與此同時,身在魏國的商鞅正處在人生的十字路口。此時的商鞅還被人稱做衛鞅,他已經三十四歲了,他的出身還算高貴,是衛國公室後裔。衛國是武王伐紂後分封的第一批諸侯國,開國君主是周武王的弟弟周康叔,西周時是拱衛西周王室的重要封國之一,春秋初期,衛武公姬和勵精圖治,國力強盛,一度成為諸侯首領之一。

戰國時期,衛國的繁華盛世早已成為昨日黃花,此時的衛國已經成為無足輕重的小國,在趙、魏、齊、楚四大強國的夾縫中苟延殘喘。弱國無尊嚴,弱國的人民更沒有尊嚴,因為自己祖國的衰弱,商鞅即使出身高貴也無法獲得他國的認可。

商鞅對秦國真的那麼重要嗎?其實真的不重要!重要的是他

開啟衛國基業的周康叔

商鞅年輕時,就開始在各國之間奔走,謀求入仕的機會,他喜歡法家的學說,還精通雜學。

戰國時的雜學不是後來所謂的雜亂的學問,而是戰國時期興起的一個哲學流派,以博採各家之說見長。以“兼儒墨,合名法”為特點,“於百家之道無不貫通”。代表人物是戰國時期的屍佼,他是戰國時期著名的思想家。後人尊稱為屍子,與孔子、老子、孟子、墨子、荀子、鬼谷子等人並列於春秋戰國“諸子百家”之列,其所著的《屍子》一書,是雜家流派的代表作。商鞅就是在魏國都城安邑跟隨屍佼學習的雜學。

商鞅雖然精通雜學,但是他最喜歡和最擅長的還是法家學說。而戰國前期,法家學說氛圍最為濃厚的就是魏國。曾經在魏國實施變法的李悝、吳起都是法家流派的代表人物,李悝所著的《法經》更是法家的代表作之一,全書分為《盜》、《賊》、《網》、《捕》、《雜》、《具》6篇。

商鞅對秦國真的那麼重要嗎?其實真的不重要!重要的是他

李悝所著的《法經》是法家的代表作

《法經》是中國歷史上第一部系統的成文法典,成為以後歷朝歷代編著法典的藍本。商鞅在法家氛圍濃厚的魏國,系統的學習和吸收著法家的學術知識,同時拜入魏國國相公叔痤的門下,渴望在魏國謀求出仕。

現實是殘酷的,一直到商鞅三十四歲時,他依舊沒有踏進魏國的朝堂,只是擔任了公叔痤的侍從官中庶子一職。

是公叔痤不舉薦商鞅嗎?也是也不是,公叔痤是魏武侯和魏惠王時期魏國著名的大臣,他具有識人之明,對待下屬也十分寬厚,算得上是一位賢臣。但是他又是一個對權勢和地位比較在意的人,他為了穩坐相位,設計排擠吳起,最終使吳起離魏投楚,中斷了魏國的變法進程。

商鞅的才華是被公叔痤認可的,但是為了自己的地位,公叔痤一直到公元前361年,自己病危之時,才向魏惠王舉薦商鞅。

商鞅對秦國真的那麼重要嗎?其實真的不重要!重要的是他

公叔痤直到臨終前才舉薦商鞅出仕

《史記商君列傳》詳細記載了這件事:會痤病,魏惠王親往問病,曰:“公叔病有如不可諱,將奈社稷何?”公叔曰:“痤之中庶子公孫鞅,年雖少,有奇才,願王舉國而聽之。”王嘿然。王且去,痤屏人言曰:“王即不聽用鞅,必殺之,無令出境。”王許諾而去。公叔痤召鞅謝曰:“今者王問可以為相者,我言若,王色不許我。我方先君後臣,因謂王即弗用鞅,當殺之。王許我。汝可疾去矣,且見禽。”鞅曰:“彼王不能用君之言任臣,又安能用君之言殺臣乎?”卒不去。惠王既去,而謂左右曰:“公叔病甚,悲乎,欲令寡人以國聽公孫鞅也,豈不悖哉!”

從這段記載中我們得出兩點:

一、公叔痤確實舉薦了商鞅,但是這其中透露出公叔痤作為一名政客的精明,若過早地推薦商鞅,可能會取代自己的職位,而在臨終時鄭重託付,既能博得薦賢之名,又無損於自身的利益。

二、公叔痤的臨終舉薦,又等於沒有舉薦商鞅。公叔痤的託付之言中先是要魏惠王將國家大事完全託付於商鞅,又告誡魏惠王若不用商鞅,就殺掉商鞅,不能讓他為別國所用。

如此用語無非是突顯商鞅的才能,當然以後的歷史發展證明,公叔痤確實沒有危言聳聽。但是魏惠王在公叔痤這次舉薦商鞅之前,沒有接觸過商鞅,他對商鞅可以說是一無所知。作為一國之主,魏惠王不可能僅憑公叔痤的一番話,就將國家大事完全託付於一個自己不瞭解的人。而魏惠王之所以對商鞅不瞭解,正是因為公叔痤出於私心,沒有及早的推薦商鞅給魏惠王,沒有給二人創造相互瞭解的機會和時間。

商鞅對秦國真的那麼重要嗎?其實真的不重要!重要的是他

公叔痤的臨終舉薦並沒有給商鞅帶來機會

公叔痤臨終所言,用力過猛,最終阻斷了商鞅在魏國的入仕之路。公叔痤死後,魏惠王既沒有重用商鞅,也沒有殺掉商鞅,34歲的商鞅在安葬過公叔痤後,茫然四顧,不知所措,他不知道自己的路在哪裡。

上帝在對你關上一扇門時,會為你打開另一扇窗,就在商鞅為前路迷茫時,秦孝公的求賢令傳到了魏國,傳到了商鞅的耳朵裡,懷才不遇的商鞅興奮不已,他收拾行囊,拿著自己最喜歡的《法經》,踏上了西入秦關的道路。

一樣的開始,不一樣的結局

進入秦國,只有求賢令這一塊敲門磚,還不能讓商鞅敲開覲見秦孝公的大門。在沒有科舉考試的戰國,要想在一國朝堂之上求得一席之地,要麼是宗室公族,要麼有大臣舉薦。商鞅是外來戶,只能走秦孝公寵臣景監的門路,讓景監向秦孝公舉薦自己。景監對商鞅進行了面試考察,發現商鞅確實很有才能,景監不是公叔痤,他立即向秦孝公舉薦了商鞅。秦孝公聽到景監對商鞅的讚譽,決定接見這個外來者。

第一次面試,商鞅在秦孝公面前侃侃而談,說了很長時間堯、舜治國的方法,秦孝公邊聽邊打瞌睡,一點也聽不進去。面試結束後,秦孝公十分憤怒,他對著景監破口大罵:“子之客妄人耳,安足用邪!”,你找的什麼人才啊,就是一個大言不慚的草包。

商鞅對秦國真的那麼重要嗎?其實真的不重要!重要的是他

秦孝公對商鞅的第一印象很不好

景監也迷糊了,不可能啊,明明是很有才華的人啊,景監帶著疑惑和埋怨找到了商鞅,將秦孝公對商鞅的評價告訴了商鞅。商鞅告訴景監自己和秦孝公談論的是堯、舜的治國理念。景監才反應過來,敢情是秦孝公對堯、舜的治國理念不感興趣。想通這一點後,隔了五天,景監向秦孝公請求給予商鞅第二次面試的機會。

第二次面試,商鞅再一次滔滔不絕,秦孝公沒有再打瞌睡,但是依然對商鞅不滿意,結束之後,秦孝公又一次責備了景監。景監也急了,明明自己初試的時候,商鞅表現的很好呀,怎麼會在秦孝公面前就不行了呢。景監帶著困惑再次找到商鞅,商鞅對景監說“我用禹、湯、文、武的治國方法勸說大王而他聽不進去。”說完之後,商鞅再一次請求景監向秦孝公爭取,第三次面試的機會。不得不承認,景監確實是一位仁厚的人,連續兩次被秦孝公責難,並沒有動搖景監對商鞅的信心,他果真向秦孝公請求第三次面試商鞅。

第三次面試,商鞅用春秋五霸的事例來闡述治國理念,秦孝公有了興趣,但是仍舊沒有任用商鞅為官,這一次,秦孝公沒有再責備景監。幾日過後,秦孝公主動召見了商鞅。

商鞅對秦國真的那麼重要嗎?其實真的不重要!重要的是他

直到第四次面試商鞅才最終通過了秦孝公的考核

第四次面試,秦孝公與商鞅一連討論了幾天,興奮不已,毫無疲倦之感,這一次商鞅是通過法家治國理念打動了秦孝公,最終通過了面試。

人和人之間不一樣

戰國時期,正值周禮崩塌,新的社會秩序還未完全形成的時期,各種思想和治國理念紛紛出現。當時主流的思潮有儒家的法古,法聖王,行仁政;墨家的兼愛非攻;法家的法治,“不別親疏,不殊貴賤,一斷於法”。這個時期天下的人才流動十分頻繁,他們往來於各國之間,向國君闡述自己的治國理念。

這一時期,不僅是君王選擇人才,人才同樣也在選擇君王,秦孝公與商鞅的四次面試,形象的為我們展現了這一時期的人才與君王之間的關係,你在考察我,我也在試探你,國家與人才之間,更像是一種另類的交易。

商鞅對秦國真的那麼重要嗎?其實真的不重要!重要的是他

公元前265年的戰國七雄

商鞅在前三次以堯舜、夏禹商湯、周文王、周武王以及春秋五霸為例所提出的治國理念,體現的是儒家提倡的法古,法聖王,尊禮、行仁政的聖王之道。這種治國理念注重對國家臣民的道德教化。主張以道德為秩序,引導臣民發展生產,最終達到國家大治。

這種治理方式是需要時間的積累和沉澱的,在短時間內無法擁有明顯的效果。對於急切希望國家富強的秦孝公來說,這種慢方式是自己無法認同的。

第四次面試時,已經知道秦孝公心中所想的商鞅,提出了能夠快速增強國力的方法。實行法治,以法治國,加強中央政府的權威,打破世襲貴族的特權,擴大國家的施政深度和廣度,最大程度的挖掘國家潛能。這種方法重實際,重效率,重功利,輕教化,可以在短時間內使得國家的國力得到極大的提升,最符合秦孝公的治國需要。

"
商鞅對秦國真的那麼重要嗎?其實真的不重要!重要的是他

喜歡就請關注我吧

人未眠,夜未央

公元前338年的一天深夜,秦國與魏國交界,一位老者在夜色中奔走,這位老者是秦國的大良造,被秦孝公封為商君的衛鞅,時人稱之為商鞅。在秦國,大良造主掌全國政事,輔佐秦王治理國家。如此位高權重,當是錦衣玉食,養尊處優才對。而商鞅此時卻是狼狽不堪,面色惶恐。他急匆匆的進入邊關,來到一家旅店外,想要住宿一晚,明日出關。結果卻因為拿不出住店需要的憑證,被店主拒之門外。

商鞅聽到店主的解釋“沒有憑證住店,被發現後,要被商君(商鞅)治罪”,一時間哭笑不得。自己如今深陷危機,在這關鍵時刻,竟然被自己親手製定的法律,阻攔在秦朝邊關,當真是作繭自縛。

商鞅對秦國真的那麼重要嗎?其實真的不重要!重要的是他

成也變法敗也變法的商鞅

無奈之下,商鞅只好離開,走在夜色蒼茫的路上,商鞅回想剛才的一幕,心中又是欣慰,又是悲傷。成也變法,敗也變法,自己這一生中的大部分時間全都耗在這變法二字上了。在黝黑夜色的浸染下,商鞅的身影逐漸隱沒,最終與這黑夜融為一體。

秦國都城,咸陽城,剛剛繼位的秦惠文王嬴駟也在注視著天空,他已經知道商鞅逃跑的消息了。他並不意外,當他下令以謀反罪捉拿商鞅的時候,就已經猜到了商鞅的選擇。自己的父親秦孝公對商鞅信任有加,倚仗為國之柱石,商鞅也是在父親的支持下,擔負輔國重任,推行變法,對父親忠誠無比,怎麼會有謀反之心。謀反只是一個藉口,真正造成如今這個局面的,正是商鞅一力推行的變法。嬴駟不是一個昏君,他只是明白一個道理,為了穩固朝堂,繼續推行變法,商鞅斷沒有活著可能,他必須死!

春秋一霸,往事隨風

公元前356年,嬴駟出生在秦朝的舊都櫟陽城。這一年,也是商鞅被秦孝公嬴渠樑任命為左庶長正式推行變法的一年。

這一年商鞅39歲,秦孝公嬴渠樑25歲。此時的秦國早已經不是那個在秦穆公帶領下,滅掉西戎國家12個(一說20個),攻滅蜀國和其他關西(函谷關以西)國家,開闢國土千餘里,被周襄王任命為西方諸侯之伯,稱霸西戎的春秋霸主之一了。

商鞅對秦國真的那麼重要嗎?其實真的不重要!重要的是他

霸滅西戎拓地千里的秦穆公

自秦厲共公去世之後,秦國曆經秦躁公、秦懷公、秦靈公、秦簡公、秦惠公、秦出公六代君王,時間從公元前442年至公元前385年,在這57年的時間裡,秦國政局動盪不堪,國家大權逐漸被公室大臣掌握,他們為了自己的利益,相互爭鬥,勢力越發強大,秦國國君地位則不斷下降。公元前425年,秦朝公室大臣大庶長鼂甚至聯合其它貴族逼秦懷公自殺,改立秦懷公之孫嬴肅繼位,是為秦靈公。

這一時期,正值戰國初期,經歷過春秋時期曠日持久的諸侯國兼併戰爭,到了戰國時期,諸侯國的數量由一百四十多個銳減到不足二十個,劉向在《戰國策》中說:“萬乘之國七,千乘之國五,敵侔爭權,蓋為戰國。”

商鞅對秦國真的那麼重要嗎?其實真的不重要!重要的是他

戰國初期形勢圖

從一百多個國家整合為十多個國家,各諸侯國之間的戰略緩衝空間不復存在,各個大國不得不面對直接競爭的局面。資源的集中使得國家之間的戰鬥規模不斷提高,同時為了爭奪更多的資源,各個國家內部開始了一些列的變法改革。

在這一時期,秦國卻因為動盪的局勢,失去了提升國力的時機。與秦國的接壤的新興諸侯國魏國,卻在開國君主魏文侯(公元前445年-公元前396年在位,公元前403年被周王朝正式封為諸侯)魏斯的帶領下,在諸侯國中第一個實行變法,他用李悝、翟璜為相,改革弊政;用樂羊、吳起等為將,訓練士卒,打造出一支精銳的重型步兵,這支步兵“大戰七十二,全勝六十四,其餘均解(不分勝負)”,名動天下,號稱魏武卒。

魏國西有秦國和韓國,南有楚國,北有趙國,東有齊國,地處中央,四戰之地,易攻難守。為了打破這種局面,向外拓展魏國的戰略縱深,魏文侯將目光對準了政局動盪,國勢日衰的秦國。

一片土地,十一年的戰爭

魏文侯垂涎的是秦國的河西之地。河西之地大體在今陝西東部的洛河與黃河之間。範圍相當於今日華陰、華縣、大荔、蒲城、澄城、白水、合陽和韓城八地,南北自華山直抵禹門口,東西自蒲城直抵黃河西岸。因為其地處黃河以西,而被稱為河西。古代文獻多稱河西為“西河”。

河西之地對於秦國的重要性,可以通過《大秦帝國》一書中的話來說明:秦東關防,險在桃林,勢在河西,二者缺一不可,只有牢牢佔據河西,才能居高臨下,有效控制桃林高地(崤函道)的關防要塞。

商鞅對秦國真的那麼重要嗎?其實真的不重要!重要的是他

秦河西之地(魏西河郡)及要塞城市示意圖

秦國的統治中心區域在關中平原,這裡的地形特點是四周高,中間低。周圍被大山環繞,中間則在渭河、涇河、洛河等眾多河流的衝擊下,形成了面積約3.4萬平方公里的沖積平原,土地肥沃,十分適宜農業生產,自古便有“天府之國”的稱謂。

史載關中“有鄠杜、竹林,南山檀柘,號稱陸海,為九州膏腴”。河西之地處於關中平原的東方,秦國在這裡修建了函谷關、潼關、蒲津關、武關、嶢關、蕭關、散關、金鎖關等要塞,是秦國抵禦東方諸侯國進攻,同時也是秦國自己東進中原的前沿陣地,若缺少了河西,那麼關中的“四塞之固”便無從談起,秦國將直面東方諸侯國的軍事威脅。

商鞅對秦國真的那麼重要嗎?其實真的不重要!重要的是他

實行變法奠定魏國戰國初期霸主地位的魏文侯

公元前419年,魏軍在河西少樑(今陝西韓城西南)修築城池,建立軍事基地,以便屯兵積糧進攻秦國。秦軍聞訊後,前來攻擊魏軍,失敗而歸。

公元前413年,魏軍正式開始向河西秦軍進攻,在秦國鄭地(今陝西華縣西南)附近,大敗秦軍。

公元前412年,魏文侯又命太子魏擊率軍攻克繁龐(今陝西韓城東南)。

公元前409年,魏文侯任命吳起為主將,又奪秦國河西地區的臨晉(即王城,今陝西省大荔縣東南)、元裡(今陝西省澄城縣東南)等地。

公元前408年,魏軍再奪洛陰(今陝西大荔西南)、邰陽(今陝西合陽東南)兩城。11年的時間,魏軍三次打敗秦軍,將原本屬於秦國的河西地區完全佔領,並設立西河郡,正式實行管轄權,第一次河西之戰結束。

一心雪恥,一敗塗地

面對著河西之地被魏國佔領的結果,秦國上下俱是心中不甘。公元前403年,魏文侯去世,魏武侯繼位,魏國的軍事重心逐漸向中原地區轉移,在河西之地的魏軍數量有所減少。

趁著這個機會,經過數年準備的秦軍,於公元前401年開始,主動向魏軍進攻,企圖奪回河西之地,雙方你來我往,在河西這片土地上拉鋸對攻,隨著時間的推移,秦國逐漸失去耐心。

公元前389年,秦惠公嬴仁盡起全國之兵50萬,親自率領進攻河西魏軍。此時的河西魏軍統帥為名將吳起,吳起請求魏武侯派5萬名沒有立過功的魏武卒作為主力,由自己親自率領反擊秦軍。魏武侯同意,並加派戰車500乘、騎兵3000人,協助吳起作戰。

商鞅對秦國真的那麼重要嗎?其實真的不重要!重要的是他

愛兵如子,士兵為之效死的吳起

交戰前一天,吳起向三軍發佈命令說:諸吏士都應當跟我一起去同敵作戰,無論車兵、騎兵和步兵,“若車不得車,騎不得騎,徒不得徒,雖破軍皆無功”。第二天,魏軍在吳起率領下,與秦軍交戰於陰晉。五萬魏武卒,勇猛無畏,對50萬秦軍反覆衝殺,秦軍陣勢大亂,繼而崩潰大敗。

陰晉之戰,是中國古代軍事史上少數的幾次以少勝多的戰爭,此戰以後,秦國暫時失去了與魏國爭奪河西之地的能力,不僅如此,由於失去了河西之地,此時的秦國只佔有隴山以東、洛河以西、秦嶺以北的渭河平原,土地狹小,在諸侯國之中的地位一落千丈,其大國地位不再被其他諸侯國所承認。

商鞅對秦國真的那麼重要嗎?其實真的不重要!重要的是他

陰晉之戰將秦國踢出了戰國初期大國之列

公元前387年,喪師辱國的秦惠公去世,其兩歲的兒子秦出公繼位,由其母親主持朝政,秦出公母親任用外戚和宦官干政,同時為了籠絡人心,對手下大臣大肆賞賜,使的秦國國庫空虛,為了增加國庫收入,又加重對秦國百姓的稅賦徵收,這兩方面的不當措施,使得秦出公母親與秦國公室和地主、自耕農兩個階層的矛盾激化,國勢越發動盪。

公元前386年,為了扶持一個親魏的秦國政權,魏武侯向流亡在魏國的秦國公子嬴師隰提出護送他回秦國,繼承秦國國君之位的建議。嬴師隰是秦靈公的兒子,秦靈公去世,秦靈公的叔父、嬴師隰的叔祖父嬴悼子奪得君位,是為秦簡公。時年十歲的嬴師隰為防不測,逃到魏國,開始了長達二十九年的流亡生涯。

商鞅對秦國真的那麼重要嗎?其實真的不重要!重要的是他

陰謀扶持秦國親魏政權的魏武侯

嬴師隰識破了魏武侯的陰謀,他表達了願意回國繼位的意願,但是拒絕了魏武侯派兵護送的建議,表示自己獨自回國。嬴師隰派遣身邊機智善辯之人進入秦國,聯繫與秦出公母親不和的大臣,在民間散佈自己要回國實行新政的消息,同時用金銀珠寶交接豪傑義士,暗中爭取秦軍的將領。

經過一年的籌劃,公元前385年,嬴師隰從魏國啟程返回秦國,在河西被前來迎接的秦國公室大臣擁立為君,是為秦獻公。之後秦獻公在帶領擁護自己的大臣和軍隊進入秦國都城雍城,殺死秦出公和秦出公的母親,正式接管秦國政權。

一位明君,一國希望

嬴師隰在魏國生活了二十九年,他親眼見證了魏國強大的過程,那就是變法,他在二十九年的時間裡,學習消化著魏國的變法經驗,並在剛剛登上君主之位後,對國家進行改革。

第一步,廢黜人殉制度,人殉制度是自商朝時就存在的陋習,秦獻公下令廢黜人殉,一方面贏得了全國百姓的擁護和支持,另一方面也避免了大量的青壯年勞動力被白白殺死。為秦國存活了大量的勞動力,極大的推動了秦國的農業和工商業生產。

第二步,遷都。秦獻公繼位時,秦國的都城是雍城(今陝西省寶雞市),自秦德公元年(公元前677年)至秦獻公二年(公元前383年)雍城作為秦國國都,時間長達294年。如此長的時間,使得這裡的公室勢力十分強大,而公室勢力又是極為保守的奴隸主勢力,秦獻公若想在秦國實行改革,必須擺脫這一股強大的掣肘力量。而遷都是最好的選擇。公元前383年,秦獻公將都城從位於秦國西部的雍城遷到秦國東部、地近河西之地的櫟陽(今陝西省西安市),此次遷都,秦獻公一方面是為了擺脫守舊勢力的掣肘,另一方面也是向全國表明自己收回河西之地的決心。

商鞅對秦國真的那麼重要嗎?其實真的不重要!重要的是他

遷都櫟陽使得秦獻公擺脫了公室的掣肘

第三步,廢邑設縣,公元前379年,秦獻公將蒲、藍田、善、明氏等邊境地區的封邑改建成縣,由自己直接掌握,委派官吏進行管理。這個措施使得秦獻公所掌握的軍政力量得到極大的加強。

第四步,設立市場,收取商稅,公元前378年,秦獻公開始在全國的主要城市設立商品交易市場,規範全國的商業行為,並抽取營業稅。設市收稅為秦國的國庫帶來大量的收入,國家經濟規模倍增。

第五步,編戶為伍,監督連坐。公元前375年,秦獻公對全國的百姓進行編戶管理,每五戶人家編為一伍,編戶為伍後,百姓在農忙時互相幫助,農閒時進行軍事訓練。編伍中一戶犯法,其餘連坐。通過這種辦法,整個秦國的軍事戰鬥力和國家秩序得到極大的提高。

商鞅對秦國真的那麼重要嗎?其實真的不重要!重要的是他

編戶為伍提升了秦軍的戰鬥力

通過這五項措施,秦國的國力和軍隊的戰鬥力得到極大的提高,但是也產生了新的社會矛盾。戰國時期,奴隸經濟逐漸瓦解,新興的私人地主經濟成為主流,秦獻公的改革明顯偏向於地主經濟,因此以公室大臣為首的奴隸主勢力對秦獻公十分不滿,國內階級對立情緒加重。

為了轉移國內矛盾,同時滿足國內各階層對土地的需求慾望,秦獻公決定對外發動戰爭。

未竟的事業,未竟的渴望

公元前364年,秦獻公下令秦軍攻打魏國,奪回秦國故土河西之地,第三次河西之戰爆發。原來的魏武卒統帥吳起,因為被魏國相國公叔痤設計離間,早已離開魏國投奔楚國。

秦軍利用這個機會,不斷進攻魏軍,一直打過黃河,深入魏國境內的石門(今山西運城西南)地區,斬首魏軍六萬人,奪回部分河西之地,秦獻公把這些土地賞給地主和貴族,有效的緩和了國內矛盾。同時周天子向秦獻公祝賀這一勝利,秦獻公被賜予與秦穆公一樣“伯”(是霸主的意思)的稱號,秦國開始走向復興之路。

商鞅對秦國真的那麼重要嗎?其實真的不重要!重要的是他

陝西韓城市少樑城遺址界碑

公元前362年,秦軍在少樑(今陝西韓城西南)再次大敗魏軍,俘虜魏國將領公叔痤,攻克龐城(今韓城東南)。公叔痤因早年在魏國對秦獻公多有照顧,秦獻公在盛情款待一番後,將公叔痤放回魏國。

第三次河西之戰,秦國雖然取得勝利,此時的秦國經過秦獻公二十三年的治理,國力雖有所復甦,然而由於秦獻公的改革不徹底,加之秦國曆經四代亂政,國家經濟基礎依然薄弱,無法對仍處在全盛時期的魏國造成根本性的傷害,故並沒有完全收回河西之地。

商鞅對秦國真的那麼重要嗎?其實真的不重要!重要的是他

興國大業未竟的秦獻公

公元前361年,用心治理秦國二十四年的秦獻公嬴師隰去世,秦獻公勵精圖治二十四年,打下了秦國復甦的基礎,他在秦國第一次普及了魏國變法的經驗和措施,為之後的商鞅變法打開了局面。

變換的國君,不變的夢想

秦孝公去世後,20歲的太子嬴渠樑繼位,是為秦孝公。

秦孝公繼位的時候,與他先後並列存世的其他六大諸侯國的君主分別是:齊威王(公元前356年繼位)、楚宣王(公元前370年繼位)、燕文公(公元前361年繼位)、韓昭侯(公元前363年繼位)、魏惠王(公元前370年繼位)、趙成侯(公元前375年繼位)。

齊威王任用鄒忌為相,田忌為將,孫臏為軍師,進行政治改革,修明法制、選賢任能、賞罰分明、國力日強。經桂陵、馬陵兩役,大敗魏軍,開始稱雄於諸侯。並禮賢重士,在國都臨淄(今山東淄博東北)稷門外修建稷下學宮,廣招天下賢士議政講學,成為當時的學術文化中心,齊國強盛一時。

商鞅對秦國真的那麼重要嗎?其實真的不重要!重要的是他

齊威王統治時期齊國盛極一時

魏惠王繼位初期,為了便於統治東部地區,同時加強對東方諸侯的控制和保證國都的安全,在公元前361年把國都從安邑(山西夏縣北)遷到大梁(河南開封)。他對內興修水利發展生產、對外採取團結趙、韓的政策。魏國的國力進一步加強。公元前356年,魯、宋、衛、韓的國君到魏國朝見魏惠王,魏國再次成為諸侯領袖。

商鞅對秦國真的那麼重要嗎?其實真的不重要!重要的是他

統治前期讓魏國再次稱霸諸侯的魏惠王

楚宣王在位時在國內進行改革,一方面堅持休兵息民,保持實力,不輕易出擊;另一方面則洞察形勢,抓住有利時機,加入兼併戰爭的行列,攻城略地,開拓疆域,為楚國“宣威之治”奠定了基礎。

商鞅對秦國真的那麼重要嗎?其實真的不重要!重要的是他

奠定楚國宣威之治基礎的楚宣王

韓昭侯在位時,重用申不害進行變法,內政修明,韓國成小康之治,為韓國在戰國時最強盛的時期。

商鞅對秦國真的那麼重要嗎?其實真的不重要!重要的是他

開啟韓國小康之治的韓昭侯

趙成侯在位時,對外征伐衛國,拓展趙國疆域。燕文公在位時,任用蘇秦為相,開展合縱之術。通過上述內容,可以看出這一時期的戰國,主要大國的領導人皆非庸才,秦孝公所面對的外部壓力可見一斑。

不僅如此,由於魏國此時仍然佔據著秦國河西之地,阻斷了秦國東進中原的道路,使得秦國一直無法參與中原事務,天下諸侯國對秦國越發的疏遠,漸漸將秦國視為夷狄之國,這被秦孝公視為奇恥大辱。如此局面下,秦孝公立志恢復秦穆公時期的霸業,於公元前361年下達求賢令,招攬天下人才進入秦國。

關一扇門,開一扇窗

與此同時,身在魏國的商鞅正處在人生的十字路口。此時的商鞅還被人稱做衛鞅,他已經三十四歲了,他的出身還算高貴,是衛國公室後裔。衛國是武王伐紂後分封的第一批諸侯國,開國君主是周武王的弟弟周康叔,西周時是拱衛西周王室的重要封國之一,春秋初期,衛武公姬和勵精圖治,國力強盛,一度成為諸侯首領之一。

戰國時期,衛國的繁華盛世早已成為昨日黃花,此時的衛國已經成為無足輕重的小國,在趙、魏、齊、楚四大強國的夾縫中苟延殘喘。弱國無尊嚴,弱國的人民更沒有尊嚴,因為自己祖國的衰弱,商鞅即使出身高貴也無法獲得他國的認可。

商鞅對秦國真的那麼重要嗎?其實真的不重要!重要的是他

開啟衛國基業的周康叔

商鞅年輕時,就開始在各國之間奔走,謀求入仕的機會,他喜歡法家的學說,還精通雜學。

戰國時的雜學不是後來所謂的雜亂的學問,而是戰國時期興起的一個哲學流派,以博採各家之說見長。以“兼儒墨,合名法”為特點,“於百家之道無不貫通”。代表人物是戰國時期的屍佼,他是戰國時期著名的思想家。後人尊稱為屍子,與孔子、老子、孟子、墨子、荀子、鬼谷子等人並列於春秋戰國“諸子百家”之列,其所著的《屍子》一書,是雜家流派的代表作。商鞅就是在魏國都城安邑跟隨屍佼學習的雜學。

商鞅雖然精通雜學,但是他最喜歡和最擅長的還是法家學說。而戰國前期,法家學說氛圍最為濃厚的就是魏國。曾經在魏國實施變法的李悝、吳起都是法家流派的代表人物,李悝所著的《法經》更是法家的代表作之一,全書分為《盜》、《賊》、《網》、《捕》、《雜》、《具》6篇。

商鞅對秦國真的那麼重要嗎?其實真的不重要!重要的是他

李悝所著的《法經》是法家的代表作

《法經》是中國歷史上第一部系統的成文法典,成為以後歷朝歷代編著法典的藍本。商鞅在法家氛圍濃厚的魏國,系統的學習和吸收著法家的學術知識,同時拜入魏國國相公叔痤的門下,渴望在魏國謀求出仕。

現實是殘酷的,一直到商鞅三十四歲時,他依舊沒有踏進魏國的朝堂,只是擔任了公叔痤的侍從官中庶子一職。

是公叔痤不舉薦商鞅嗎?也是也不是,公叔痤是魏武侯和魏惠王時期魏國著名的大臣,他具有識人之明,對待下屬也十分寬厚,算得上是一位賢臣。但是他又是一個對權勢和地位比較在意的人,他為了穩坐相位,設計排擠吳起,最終使吳起離魏投楚,中斷了魏國的變法進程。

商鞅的才華是被公叔痤認可的,但是為了自己的地位,公叔痤一直到公元前361年,自己病危之時,才向魏惠王舉薦商鞅。

商鞅對秦國真的那麼重要嗎?其實真的不重要!重要的是他

公叔痤直到臨終前才舉薦商鞅出仕

《史記商君列傳》詳細記載了這件事:會痤病,魏惠王親往問病,曰:“公叔病有如不可諱,將奈社稷何?”公叔曰:“痤之中庶子公孫鞅,年雖少,有奇才,願王舉國而聽之。”王嘿然。王且去,痤屏人言曰:“王即不聽用鞅,必殺之,無令出境。”王許諾而去。公叔痤召鞅謝曰:“今者王問可以為相者,我言若,王色不許我。我方先君後臣,因謂王即弗用鞅,當殺之。王許我。汝可疾去矣,且見禽。”鞅曰:“彼王不能用君之言任臣,又安能用君之言殺臣乎?”卒不去。惠王既去,而謂左右曰:“公叔病甚,悲乎,欲令寡人以國聽公孫鞅也,豈不悖哉!”

從這段記載中我們得出兩點:

一、公叔痤確實舉薦了商鞅,但是這其中透露出公叔痤作為一名政客的精明,若過早地推薦商鞅,可能會取代自己的職位,而在臨終時鄭重託付,既能博得薦賢之名,又無損於自身的利益。

二、公叔痤的臨終舉薦,又等於沒有舉薦商鞅。公叔痤的託付之言中先是要魏惠王將國家大事完全託付於商鞅,又告誡魏惠王若不用商鞅,就殺掉商鞅,不能讓他為別國所用。

如此用語無非是突顯商鞅的才能,當然以後的歷史發展證明,公叔痤確實沒有危言聳聽。但是魏惠王在公叔痤這次舉薦商鞅之前,沒有接觸過商鞅,他對商鞅可以說是一無所知。作為一國之主,魏惠王不可能僅憑公叔痤的一番話,就將國家大事完全託付於一個自己不瞭解的人。而魏惠王之所以對商鞅不瞭解,正是因為公叔痤出於私心,沒有及早的推薦商鞅給魏惠王,沒有給二人創造相互瞭解的機會和時間。

商鞅對秦國真的那麼重要嗎?其實真的不重要!重要的是他

公叔痤的臨終舉薦並沒有給商鞅帶來機會

公叔痤臨終所言,用力過猛,最終阻斷了商鞅在魏國的入仕之路。公叔痤死後,魏惠王既沒有重用商鞅,也沒有殺掉商鞅,34歲的商鞅在安葬過公叔痤後,茫然四顧,不知所措,他不知道自己的路在哪裡。

上帝在對你關上一扇門時,會為你打開另一扇窗,就在商鞅為前路迷茫時,秦孝公的求賢令傳到了魏國,傳到了商鞅的耳朵裡,懷才不遇的商鞅興奮不已,他收拾行囊,拿著自己最喜歡的《法經》,踏上了西入秦關的道路。

一樣的開始,不一樣的結局

進入秦國,只有求賢令這一塊敲門磚,還不能讓商鞅敲開覲見秦孝公的大門。在沒有科舉考試的戰國,要想在一國朝堂之上求得一席之地,要麼是宗室公族,要麼有大臣舉薦。商鞅是外來戶,只能走秦孝公寵臣景監的門路,讓景監向秦孝公舉薦自己。景監對商鞅進行了面試考察,發現商鞅確實很有才能,景監不是公叔痤,他立即向秦孝公舉薦了商鞅。秦孝公聽到景監對商鞅的讚譽,決定接見這個外來者。

第一次面試,商鞅在秦孝公面前侃侃而談,說了很長時間堯、舜治國的方法,秦孝公邊聽邊打瞌睡,一點也聽不進去。面試結束後,秦孝公十分憤怒,他對著景監破口大罵:“子之客妄人耳,安足用邪!”,你找的什麼人才啊,就是一個大言不慚的草包。

商鞅對秦國真的那麼重要嗎?其實真的不重要!重要的是他

秦孝公對商鞅的第一印象很不好

景監也迷糊了,不可能啊,明明是很有才華的人啊,景監帶著疑惑和埋怨找到了商鞅,將秦孝公對商鞅的評價告訴了商鞅。商鞅告訴景監自己和秦孝公談論的是堯、舜的治國理念。景監才反應過來,敢情是秦孝公對堯、舜的治國理念不感興趣。想通這一點後,隔了五天,景監向秦孝公請求給予商鞅第二次面試的機會。

第二次面試,商鞅再一次滔滔不絕,秦孝公沒有再打瞌睡,但是依然對商鞅不滿意,結束之後,秦孝公又一次責備了景監。景監也急了,明明自己初試的時候,商鞅表現的很好呀,怎麼會在秦孝公面前就不行了呢。景監帶著困惑再次找到商鞅,商鞅對景監說“我用禹、湯、文、武的治國方法勸說大王而他聽不進去。”說完之後,商鞅再一次請求景監向秦孝公爭取,第三次面試的機會。不得不承認,景監確實是一位仁厚的人,連續兩次被秦孝公責難,並沒有動搖景監對商鞅的信心,他果真向秦孝公請求第三次面試商鞅。

第三次面試,商鞅用春秋五霸的事例來闡述治國理念,秦孝公有了興趣,但是仍舊沒有任用商鞅為官,這一次,秦孝公沒有再責備景監。幾日過後,秦孝公主動召見了商鞅。

商鞅對秦國真的那麼重要嗎?其實真的不重要!重要的是他

直到第四次面試商鞅才最終通過了秦孝公的考核

第四次面試,秦孝公與商鞅一連討論了幾天,興奮不已,毫無疲倦之感,這一次商鞅是通過法家治國理念打動了秦孝公,最終通過了面試。

人和人之間不一樣

戰國時期,正值周禮崩塌,新的社會秩序還未完全形成的時期,各種思想和治國理念紛紛出現。當時主流的思潮有儒家的法古,法聖王,行仁政;墨家的兼愛非攻;法家的法治,“不別親疏,不殊貴賤,一斷於法”。這個時期天下的人才流動十分頻繁,他們往來於各國之間,向國君闡述自己的治國理念。

這一時期,不僅是君王選擇人才,人才同樣也在選擇君王,秦孝公與商鞅的四次面試,形象的為我們展現了這一時期的人才與君王之間的關係,你在考察我,我也在試探你,國家與人才之間,更像是一種另類的交易。

商鞅對秦國真的那麼重要嗎?其實真的不重要!重要的是他

公元前265年的戰國七雄

商鞅在前三次以堯舜、夏禹商湯、周文王、周武王以及春秋五霸為例所提出的治國理念,體現的是儒家提倡的法古,法聖王,尊禮、行仁政的聖王之道。這種治國理念注重對國家臣民的道德教化。主張以道德為秩序,引導臣民發展生產,最終達到國家大治。

這種治理方式是需要時間的積累和沉澱的,在短時間內無法擁有明顯的效果。對於急切希望國家富強的秦孝公來說,這種慢方式是自己無法認同的。

第四次面試時,已經知道秦孝公心中所想的商鞅,提出了能夠快速增強國力的方法。實行法治,以法治國,加強中央政府的權威,打破世襲貴族的特權,擴大國家的施政深度和廣度,最大程度的挖掘國家潛能。這種方法重實際,重效率,重功利,輕教化,可以在短時間內使得國家的國力得到極大的提升,最符合秦孝公的治國需要。

商鞅對秦國真的那麼重要嗎?其實真的不重要!重要的是他

沒有秦孝公的支持,商鞅之於秦國只是一個過客

從這裡我們也可以看出:

一、商鞅確實是一個全才,他除了法家,對其他流派的治國思想也十分精通。

二、商鞅是一個精明的人,他與秦孝公的四次見面,也是對秦孝公治國思想的試探。可以假設,如果秦孝公心中希望採用的是儒家的治國理念,商鞅會毫不猶豫的摒棄法家立場,全力幫助秦孝公實施儒家的治國方法。商鞅不同於歷史上其他變法者的一點就是,他推行變法,並不完全為了國家,他仍抱有希望通過變法來獲得政治地位和權勢的私心,也就是求自身的富貴。

三、秦國如果沒有商鞅,也會有另外的人來推行變法,秦國的變法真正的幕後推動者是秦孝公,不是商鞅。商鞅只是在恰當的時間充當了秦孝公變法的具體實行者。與其說是商鞅變法,不如稱其為秦孝公變法更為合適。

"
商鞅對秦國真的那麼重要嗎?其實真的不重要!重要的是他

喜歡就請關注我吧

人未眠,夜未央

公元前338年的一天深夜,秦國與魏國交界,一位老者在夜色中奔走,這位老者是秦國的大良造,被秦孝公封為商君的衛鞅,時人稱之為商鞅。在秦國,大良造主掌全國政事,輔佐秦王治理國家。如此位高權重,當是錦衣玉食,養尊處優才對。而商鞅此時卻是狼狽不堪,面色惶恐。他急匆匆的進入邊關,來到一家旅店外,想要住宿一晚,明日出關。結果卻因為拿不出住店需要的憑證,被店主拒之門外。

商鞅聽到店主的解釋“沒有憑證住店,被發現後,要被商君(商鞅)治罪”,一時間哭笑不得。自己如今深陷危機,在這關鍵時刻,竟然被自己親手製定的法律,阻攔在秦朝邊關,當真是作繭自縛。

商鞅對秦國真的那麼重要嗎?其實真的不重要!重要的是他

成也變法敗也變法的商鞅

無奈之下,商鞅只好離開,走在夜色蒼茫的路上,商鞅回想剛才的一幕,心中又是欣慰,又是悲傷。成也變法,敗也變法,自己這一生中的大部分時間全都耗在這變法二字上了。在黝黑夜色的浸染下,商鞅的身影逐漸隱沒,最終與這黑夜融為一體。

秦國都城,咸陽城,剛剛繼位的秦惠文王嬴駟也在注視著天空,他已經知道商鞅逃跑的消息了。他並不意外,當他下令以謀反罪捉拿商鞅的時候,就已經猜到了商鞅的選擇。自己的父親秦孝公對商鞅信任有加,倚仗為國之柱石,商鞅也是在父親的支持下,擔負輔國重任,推行變法,對父親忠誠無比,怎麼會有謀反之心。謀反只是一個藉口,真正造成如今這個局面的,正是商鞅一力推行的變法。嬴駟不是一個昏君,他只是明白一個道理,為了穩固朝堂,繼續推行變法,商鞅斷沒有活著可能,他必須死!

春秋一霸,往事隨風

公元前356年,嬴駟出生在秦朝的舊都櫟陽城。這一年,也是商鞅被秦孝公嬴渠樑任命為左庶長正式推行變法的一年。

這一年商鞅39歲,秦孝公嬴渠樑25歲。此時的秦國早已經不是那個在秦穆公帶領下,滅掉西戎國家12個(一說20個),攻滅蜀國和其他關西(函谷關以西)國家,開闢國土千餘里,被周襄王任命為西方諸侯之伯,稱霸西戎的春秋霸主之一了。

商鞅對秦國真的那麼重要嗎?其實真的不重要!重要的是他

霸滅西戎拓地千里的秦穆公

自秦厲共公去世之後,秦國曆經秦躁公、秦懷公、秦靈公、秦簡公、秦惠公、秦出公六代君王,時間從公元前442年至公元前385年,在這57年的時間裡,秦國政局動盪不堪,國家大權逐漸被公室大臣掌握,他們為了自己的利益,相互爭鬥,勢力越發強大,秦國國君地位則不斷下降。公元前425年,秦朝公室大臣大庶長鼂甚至聯合其它貴族逼秦懷公自殺,改立秦懷公之孫嬴肅繼位,是為秦靈公。

這一時期,正值戰國初期,經歷過春秋時期曠日持久的諸侯國兼併戰爭,到了戰國時期,諸侯國的數量由一百四十多個銳減到不足二十個,劉向在《戰國策》中說:“萬乘之國七,千乘之國五,敵侔爭權,蓋為戰國。”

商鞅對秦國真的那麼重要嗎?其實真的不重要!重要的是他

戰國初期形勢圖

從一百多個國家整合為十多個國家,各諸侯國之間的戰略緩衝空間不復存在,各個大國不得不面對直接競爭的局面。資源的集中使得國家之間的戰鬥規模不斷提高,同時為了爭奪更多的資源,各個國家內部開始了一些列的變法改革。

在這一時期,秦國卻因為動盪的局勢,失去了提升國力的時機。與秦國的接壤的新興諸侯國魏國,卻在開國君主魏文侯(公元前445年-公元前396年在位,公元前403年被周王朝正式封為諸侯)魏斯的帶領下,在諸侯國中第一個實行變法,他用李悝、翟璜為相,改革弊政;用樂羊、吳起等為將,訓練士卒,打造出一支精銳的重型步兵,這支步兵“大戰七十二,全勝六十四,其餘均解(不分勝負)”,名動天下,號稱魏武卒。

魏國西有秦國和韓國,南有楚國,北有趙國,東有齊國,地處中央,四戰之地,易攻難守。為了打破這種局面,向外拓展魏國的戰略縱深,魏文侯將目光對準了政局動盪,國勢日衰的秦國。

一片土地,十一年的戰爭

魏文侯垂涎的是秦國的河西之地。河西之地大體在今陝西東部的洛河與黃河之間。範圍相當於今日華陰、華縣、大荔、蒲城、澄城、白水、合陽和韓城八地,南北自華山直抵禹門口,東西自蒲城直抵黃河西岸。因為其地處黃河以西,而被稱為河西。古代文獻多稱河西為“西河”。

河西之地對於秦國的重要性,可以通過《大秦帝國》一書中的話來說明:秦東關防,險在桃林,勢在河西,二者缺一不可,只有牢牢佔據河西,才能居高臨下,有效控制桃林高地(崤函道)的關防要塞。

商鞅對秦國真的那麼重要嗎?其實真的不重要!重要的是他

秦河西之地(魏西河郡)及要塞城市示意圖

秦國的統治中心區域在關中平原,這裡的地形特點是四周高,中間低。周圍被大山環繞,中間則在渭河、涇河、洛河等眾多河流的衝擊下,形成了面積約3.4萬平方公里的沖積平原,土地肥沃,十分適宜農業生產,自古便有“天府之國”的稱謂。

史載關中“有鄠杜、竹林,南山檀柘,號稱陸海,為九州膏腴”。河西之地處於關中平原的東方,秦國在這裡修建了函谷關、潼關、蒲津關、武關、嶢關、蕭關、散關、金鎖關等要塞,是秦國抵禦東方諸侯國進攻,同時也是秦國自己東進中原的前沿陣地,若缺少了河西,那麼關中的“四塞之固”便無從談起,秦國將直面東方諸侯國的軍事威脅。

商鞅對秦國真的那麼重要嗎?其實真的不重要!重要的是他

實行變法奠定魏國戰國初期霸主地位的魏文侯

公元前419年,魏軍在河西少樑(今陝西韓城西南)修築城池,建立軍事基地,以便屯兵積糧進攻秦國。秦軍聞訊後,前來攻擊魏軍,失敗而歸。

公元前413年,魏軍正式開始向河西秦軍進攻,在秦國鄭地(今陝西華縣西南)附近,大敗秦軍。

公元前412年,魏文侯又命太子魏擊率軍攻克繁龐(今陝西韓城東南)。

公元前409年,魏文侯任命吳起為主將,又奪秦國河西地區的臨晉(即王城,今陝西省大荔縣東南)、元裡(今陝西省澄城縣東南)等地。

公元前408年,魏軍再奪洛陰(今陝西大荔西南)、邰陽(今陝西合陽東南)兩城。11年的時間,魏軍三次打敗秦軍,將原本屬於秦國的河西地區完全佔領,並設立西河郡,正式實行管轄權,第一次河西之戰結束。

一心雪恥,一敗塗地

面對著河西之地被魏國佔領的結果,秦國上下俱是心中不甘。公元前403年,魏文侯去世,魏武侯繼位,魏國的軍事重心逐漸向中原地區轉移,在河西之地的魏軍數量有所減少。

趁著這個機會,經過數年準備的秦軍,於公元前401年開始,主動向魏軍進攻,企圖奪回河西之地,雙方你來我往,在河西這片土地上拉鋸對攻,隨著時間的推移,秦國逐漸失去耐心。

公元前389年,秦惠公嬴仁盡起全國之兵50萬,親自率領進攻河西魏軍。此時的河西魏軍統帥為名將吳起,吳起請求魏武侯派5萬名沒有立過功的魏武卒作為主力,由自己親自率領反擊秦軍。魏武侯同意,並加派戰車500乘、騎兵3000人,協助吳起作戰。

商鞅對秦國真的那麼重要嗎?其實真的不重要!重要的是他

愛兵如子,士兵為之效死的吳起

交戰前一天,吳起向三軍發佈命令說:諸吏士都應當跟我一起去同敵作戰,無論車兵、騎兵和步兵,“若車不得車,騎不得騎,徒不得徒,雖破軍皆無功”。第二天,魏軍在吳起率領下,與秦軍交戰於陰晉。五萬魏武卒,勇猛無畏,對50萬秦軍反覆衝殺,秦軍陣勢大亂,繼而崩潰大敗。

陰晉之戰,是中國古代軍事史上少數的幾次以少勝多的戰爭,此戰以後,秦國暫時失去了與魏國爭奪河西之地的能力,不僅如此,由於失去了河西之地,此時的秦國只佔有隴山以東、洛河以西、秦嶺以北的渭河平原,土地狹小,在諸侯國之中的地位一落千丈,其大國地位不再被其他諸侯國所承認。

商鞅對秦國真的那麼重要嗎?其實真的不重要!重要的是他

陰晉之戰將秦國踢出了戰國初期大國之列

公元前387年,喪師辱國的秦惠公去世,其兩歲的兒子秦出公繼位,由其母親主持朝政,秦出公母親任用外戚和宦官干政,同時為了籠絡人心,對手下大臣大肆賞賜,使的秦國國庫空虛,為了增加國庫收入,又加重對秦國百姓的稅賦徵收,這兩方面的不當措施,使得秦出公母親與秦國公室和地主、自耕農兩個階層的矛盾激化,國勢越發動盪。

公元前386年,為了扶持一個親魏的秦國政權,魏武侯向流亡在魏國的秦國公子嬴師隰提出護送他回秦國,繼承秦國國君之位的建議。嬴師隰是秦靈公的兒子,秦靈公去世,秦靈公的叔父、嬴師隰的叔祖父嬴悼子奪得君位,是為秦簡公。時年十歲的嬴師隰為防不測,逃到魏國,開始了長達二十九年的流亡生涯。

商鞅對秦國真的那麼重要嗎?其實真的不重要!重要的是他

陰謀扶持秦國親魏政權的魏武侯

嬴師隰識破了魏武侯的陰謀,他表達了願意回國繼位的意願,但是拒絕了魏武侯派兵護送的建議,表示自己獨自回國。嬴師隰派遣身邊機智善辯之人進入秦國,聯繫與秦出公母親不和的大臣,在民間散佈自己要回國實行新政的消息,同時用金銀珠寶交接豪傑義士,暗中爭取秦軍的將領。

經過一年的籌劃,公元前385年,嬴師隰從魏國啟程返回秦國,在河西被前來迎接的秦國公室大臣擁立為君,是為秦獻公。之後秦獻公在帶領擁護自己的大臣和軍隊進入秦國都城雍城,殺死秦出公和秦出公的母親,正式接管秦國政權。

一位明君,一國希望

嬴師隰在魏國生活了二十九年,他親眼見證了魏國強大的過程,那就是變法,他在二十九年的時間裡,學習消化著魏國的變法經驗,並在剛剛登上君主之位後,對國家進行改革。

第一步,廢黜人殉制度,人殉制度是自商朝時就存在的陋習,秦獻公下令廢黜人殉,一方面贏得了全國百姓的擁護和支持,另一方面也避免了大量的青壯年勞動力被白白殺死。為秦國存活了大量的勞動力,極大的推動了秦國的農業和工商業生產。

第二步,遷都。秦獻公繼位時,秦國的都城是雍城(今陝西省寶雞市),自秦德公元年(公元前677年)至秦獻公二年(公元前383年)雍城作為秦國國都,時間長達294年。如此長的時間,使得這裡的公室勢力十分強大,而公室勢力又是極為保守的奴隸主勢力,秦獻公若想在秦國實行改革,必須擺脫這一股強大的掣肘力量。而遷都是最好的選擇。公元前383年,秦獻公將都城從位於秦國西部的雍城遷到秦國東部、地近河西之地的櫟陽(今陝西省西安市),此次遷都,秦獻公一方面是為了擺脫守舊勢力的掣肘,另一方面也是向全國表明自己收回河西之地的決心。

商鞅對秦國真的那麼重要嗎?其實真的不重要!重要的是他

遷都櫟陽使得秦獻公擺脫了公室的掣肘

第三步,廢邑設縣,公元前379年,秦獻公將蒲、藍田、善、明氏等邊境地區的封邑改建成縣,由自己直接掌握,委派官吏進行管理。這個措施使得秦獻公所掌握的軍政力量得到極大的加強。

第四步,設立市場,收取商稅,公元前378年,秦獻公開始在全國的主要城市設立商品交易市場,規範全國的商業行為,並抽取營業稅。設市收稅為秦國的國庫帶來大量的收入,國家經濟規模倍增。

第五步,編戶為伍,監督連坐。公元前375年,秦獻公對全國的百姓進行編戶管理,每五戶人家編為一伍,編戶為伍後,百姓在農忙時互相幫助,農閒時進行軍事訓練。編伍中一戶犯法,其餘連坐。通過這種辦法,整個秦國的軍事戰鬥力和國家秩序得到極大的提高。

商鞅對秦國真的那麼重要嗎?其實真的不重要!重要的是他

編戶為伍提升了秦軍的戰鬥力

通過這五項措施,秦國的國力和軍隊的戰鬥力得到極大的提高,但是也產生了新的社會矛盾。戰國時期,奴隸經濟逐漸瓦解,新興的私人地主經濟成為主流,秦獻公的改革明顯偏向於地主經濟,因此以公室大臣為首的奴隸主勢力對秦獻公十分不滿,國內階級對立情緒加重。

為了轉移國內矛盾,同時滿足國內各階層對土地的需求慾望,秦獻公決定對外發動戰爭。

未竟的事業,未竟的渴望

公元前364年,秦獻公下令秦軍攻打魏國,奪回秦國故土河西之地,第三次河西之戰爆發。原來的魏武卒統帥吳起,因為被魏國相國公叔痤設計離間,早已離開魏國投奔楚國。

秦軍利用這個機會,不斷進攻魏軍,一直打過黃河,深入魏國境內的石門(今山西運城西南)地區,斬首魏軍六萬人,奪回部分河西之地,秦獻公把這些土地賞給地主和貴族,有效的緩和了國內矛盾。同時周天子向秦獻公祝賀這一勝利,秦獻公被賜予與秦穆公一樣“伯”(是霸主的意思)的稱號,秦國開始走向復興之路。

商鞅對秦國真的那麼重要嗎?其實真的不重要!重要的是他

陝西韓城市少樑城遺址界碑

公元前362年,秦軍在少樑(今陝西韓城西南)再次大敗魏軍,俘虜魏國將領公叔痤,攻克龐城(今韓城東南)。公叔痤因早年在魏國對秦獻公多有照顧,秦獻公在盛情款待一番後,將公叔痤放回魏國。

第三次河西之戰,秦國雖然取得勝利,此時的秦國經過秦獻公二十三年的治理,國力雖有所復甦,然而由於秦獻公的改革不徹底,加之秦國曆經四代亂政,國家經濟基礎依然薄弱,無法對仍處在全盛時期的魏國造成根本性的傷害,故並沒有完全收回河西之地。

商鞅對秦國真的那麼重要嗎?其實真的不重要!重要的是他

興國大業未竟的秦獻公

公元前361年,用心治理秦國二十四年的秦獻公嬴師隰去世,秦獻公勵精圖治二十四年,打下了秦國復甦的基礎,他在秦國第一次普及了魏國變法的經驗和措施,為之後的商鞅變法打開了局面。

變換的國君,不變的夢想

秦孝公去世後,20歲的太子嬴渠樑繼位,是為秦孝公。

秦孝公繼位的時候,與他先後並列存世的其他六大諸侯國的君主分別是:齊威王(公元前356年繼位)、楚宣王(公元前370年繼位)、燕文公(公元前361年繼位)、韓昭侯(公元前363年繼位)、魏惠王(公元前370年繼位)、趙成侯(公元前375年繼位)。

齊威王任用鄒忌為相,田忌為將,孫臏為軍師,進行政治改革,修明法制、選賢任能、賞罰分明、國力日強。經桂陵、馬陵兩役,大敗魏軍,開始稱雄於諸侯。並禮賢重士,在國都臨淄(今山東淄博東北)稷門外修建稷下學宮,廣招天下賢士議政講學,成為當時的學術文化中心,齊國強盛一時。

商鞅對秦國真的那麼重要嗎?其實真的不重要!重要的是他

齊威王統治時期齊國盛極一時

魏惠王繼位初期,為了便於統治東部地區,同時加強對東方諸侯的控制和保證國都的安全,在公元前361年把國都從安邑(山西夏縣北)遷到大梁(河南開封)。他對內興修水利發展生產、對外採取團結趙、韓的政策。魏國的國力進一步加強。公元前356年,魯、宋、衛、韓的國君到魏國朝見魏惠王,魏國再次成為諸侯領袖。

商鞅對秦國真的那麼重要嗎?其實真的不重要!重要的是他

統治前期讓魏國再次稱霸諸侯的魏惠王

楚宣王在位時在國內進行改革,一方面堅持休兵息民,保持實力,不輕易出擊;另一方面則洞察形勢,抓住有利時機,加入兼併戰爭的行列,攻城略地,開拓疆域,為楚國“宣威之治”奠定了基礎。

商鞅對秦國真的那麼重要嗎?其實真的不重要!重要的是他

奠定楚國宣威之治基礎的楚宣王

韓昭侯在位時,重用申不害進行變法,內政修明,韓國成小康之治,為韓國在戰國時最強盛的時期。

商鞅對秦國真的那麼重要嗎?其實真的不重要!重要的是他

開啟韓國小康之治的韓昭侯

趙成侯在位時,對外征伐衛國,拓展趙國疆域。燕文公在位時,任用蘇秦為相,開展合縱之術。通過上述內容,可以看出這一時期的戰國,主要大國的領導人皆非庸才,秦孝公所面對的外部壓力可見一斑。

不僅如此,由於魏國此時仍然佔據著秦國河西之地,阻斷了秦國東進中原的道路,使得秦國一直無法參與中原事務,天下諸侯國對秦國越發的疏遠,漸漸將秦國視為夷狄之國,這被秦孝公視為奇恥大辱。如此局面下,秦孝公立志恢復秦穆公時期的霸業,於公元前361年下達求賢令,招攬天下人才進入秦國。

關一扇門,開一扇窗

與此同時,身在魏國的商鞅正處在人生的十字路口。此時的商鞅還被人稱做衛鞅,他已經三十四歲了,他的出身還算高貴,是衛國公室後裔。衛國是武王伐紂後分封的第一批諸侯國,開國君主是周武王的弟弟周康叔,西周時是拱衛西周王室的重要封國之一,春秋初期,衛武公姬和勵精圖治,國力強盛,一度成為諸侯首領之一。

戰國時期,衛國的繁華盛世早已成為昨日黃花,此時的衛國已經成為無足輕重的小國,在趙、魏、齊、楚四大強國的夾縫中苟延殘喘。弱國無尊嚴,弱國的人民更沒有尊嚴,因為自己祖國的衰弱,商鞅即使出身高貴也無法獲得他國的認可。

商鞅對秦國真的那麼重要嗎?其實真的不重要!重要的是他

開啟衛國基業的周康叔

商鞅年輕時,就開始在各國之間奔走,謀求入仕的機會,他喜歡法家的學說,還精通雜學。

戰國時的雜學不是後來所謂的雜亂的學問,而是戰國時期興起的一個哲學流派,以博採各家之說見長。以“兼儒墨,合名法”為特點,“於百家之道無不貫通”。代表人物是戰國時期的屍佼,他是戰國時期著名的思想家。後人尊稱為屍子,與孔子、老子、孟子、墨子、荀子、鬼谷子等人並列於春秋戰國“諸子百家”之列,其所著的《屍子》一書,是雜家流派的代表作。商鞅就是在魏國都城安邑跟隨屍佼學習的雜學。

商鞅雖然精通雜學,但是他最喜歡和最擅長的還是法家學說。而戰國前期,法家學說氛圍最為濃厚的就是魏國。曾經在魏國實施變法的李悝、吳起都是法家流派的代表人物,李悝所著的《法經》更是法家的代表作之一,全書分為《盜》、《賊》、《網》、《捕》、《雜》、《具》6篇。

商鞅對秦國真的那麼重要嗎?其實真的不重要!重要的是他

李悝所著的《法經》是法家的代表作

《法經》是中國歷史上第一部系統的成文法典,成為以後歷朝歷代編著法典的藍本。商鞅在法家氛圍濃厚的魏國,系統的學習和吸收著法家的學術知識,同時拜入魏國國相公叔痤的門下,渴望在魏國謀求出仕。

現實是殘酷的,一直到商鞅三十四歲時,他依舊沒有踏進魏國的朝堂,只是擔任了公叔痤的侍從官中庶子一職。

是公叔痤不舉薦商鞅嗎?也是也不是,公叔痤是魏武侯和魏惠王時期魏國著名的大臣,他具有識人之明,對待下屬也十分寬厚,算得上是一位賢臣。但是他又是一個對權勢和地位比較在意的人,他為了穩坐相位,設計排擠吳起,最終使吳起離魏投楚,中斷了魏國的變法進程。

商鞅的才華是被公叔痤認可的,但是為了自己的地位,公叔痤一直到公元前361年,自己病危之時,才向魏惠王舉薦商鞅。

商鞅對秦國真的那麼重要嗎?其實真的不重要!重要的是他

公叔痤直到臨終前才舉薦商鞅出仕

《史記商君列傳》詳細記載了這件事:會痤病,魏惠王親往問病,曰:“公叔病有如不可諱,將奈社稷何?”公叔曰:“痤之中庶子公孫鞅,年雖少,有奇才,願王舉國而聽之。”王嘿然。王且去,痤屏人言曰:“王即不聽用鞅,必殺之,無令出境。”王許諾而去。公叔痤召鞅謝曰:“今者王問可以為相者,我言若,王色不許我。我方先君後臣,因謂王即弗用鞅,當殺之。王許我。汝可疾去矣,且見禽。”鞅曰:“彼王不能用君之言任臣,又安能用君之言殺臣乎?”卒不去。惠王既去,而謂左右曰:“公叔病甚,悲乎,欲令寡人以國聽公孫鞅也,豈不悖哉!”

從這段記載中我們得出兩點:

一、公叔痤確實舉薦了商鞅,但是這其中透露出公叔痤作為一名政客的精明,若過早地推薦商鞅,可能會取代自己的職位,而在臨終時鄭重託付,既能博得薦賢之名,又無損於自身的利益。

二、公叔痤的臨終舉薦,又等於沒有舉薦商鞅。公叔痤的託付之言中先是要魏惠王將國家大事完全託付於商鞅,又告誡魏惠王若不用商鞅,就殺掉商鞅,不能讓他為別國所用。

如此用語無非是突顯商鞅的才能,當然以後的歷史發展證明,公叔痤確實沒有危言聳聽。但是魏惠王在公叔痤這次舉薦商鞅之前,沒有接觸過商鞅,他對商鞅可以說是一無所知。作為一國之主,魏惠王不可能僅憑公叔痤的一番話,就將國家大事完全託付於一個自己不瞭解的人。而魏惠王之所以對商鞅不瞭解,正是因為公叔痤出於私心,沒有及早的推薦商鞅給魏惠王,沒有給二人創造相互瞭解的機會和時間。

商鞅對秦國真的那麼重要嗎?其實真的不重要!重要的是他

公叔痤的臨終舉薦並沒有給商鞅帶來機會

公叔痤臨終所言,用力過猛,最終阻斷了商鞅在魏國的入仕之路。公叔痤死後,魏惠王既沒有重用商鞅,也沒有殺掉商鞅,34歲的商鞅在安葬過公叔痤後,茫然四顧,不知所措,他不知道自己的路在哪裡。

上帝在對你關上一扇門時,會為你打開另一扇窗,就在商鞅為前路迷茫時,秦孝公的求賢令傳到了魏國,傳到了商鞅的耳朵裡,懷才不遇的商鞅興奮不已,他收拾行囊,拿著自己最喜歡的《法經》,踏上了西入秦關的道路。

一樣的開始,不一樣的結局

進入秦國,只有求賢令這一塊敲門磚,還不能讓商鞅敲開覲見秦孝公的大門。在沒有科舉考試的戰國,要想在一國朝堂之上求得一席之地,要麼是宗室公族,要麼有大臣舉薦。商鞅是外來戶,只能走秦孝公寵臣景監的門路,讓景監向秦孝公舉薦自己。景監對商鞅進行了面試考察,發現商鞅確實很有才能,景監不是公叔痤,他立即向秦孝公舉薦了商鞅。秦孝公聽到景監對商鞅的讚譽,決定接見這個外來者。

第一次面試,商鞅在秦孝公面前侃侃而談,說了很長時間堯、舜治國的方法,秦孝公邊聽邊打瞌睡,一點也聽不進去。面試結束後,秦孝公十分憤怒,他對著景監破口大罵:“子之客妄人耳,安足用邪!”,你找的什麼人才啊,就是一個大言不慚的草包。

商鞅對秦國真的那麼重要嗎?其實真的不重要!重要的是他

秦孝公對商鞅的第一印象很不好

景監也迷糊了,不可能啊,明明是很有才華的人啊,景監帶著疑惑和埋怨找到了商鞅,將秦孝公對商鞅的評價告訴了商鞅。商鞅告訴景監自己和秦孝公談論的是堯、舜的治國理念。景監才反應過來,敢情是秦孝公對堯、舜的治國理念不感興趣。想通這一點後,隔了五天,景監向秦孝公請求給予商鞅第二次面試的機會。

第二次面試,商鞅再一次滔滔不絕,秦孝公沒有再打瞌睡,但是依然對商鞅不滿意,結束之後,秦孝公又一次責備了景監。景監也急了,明明自己初試的時候,商鞅表現的很好呀,怎麼會在秦孝公面前就不行了呢。景監帶著困惑再次找到商鞅,商鞅對景監說“我用禹、湯、文、武的治國方法勸說大王而他聽不進去。”說完之後,商鞅再一次請求景監向秦孝公爭取,第三次面試的機會。不得不承認,景監確實是一位仁厚的人,連續兩次被秦孝公責難,並沒有動搖景監對商鞅的信心,他果真向秦孝公請求第三次面試商鞅。

第三次面試,商鞅用春秋五霸的事例來闡述治國理念,秦孝公有了興趣,但是仍舊沒有任用商鞅為官,這一次,秦孝公沒有再責備景監。幾日過後,秦孝公主動召見了商鞅。

商鞅對秦國真的那麼重要嗎?其實真的不重要!重要的是他

直到第四次面試商鞅才最終通過了秦孝公的考核

第四次面試,秦孝公與商鞅一連討論了幾天,興奮不已,毫無疲倦之感,這一次商鞅是通過法家治國理念打動了秦孝公,最終通過了面試。

人和人之間不一樣

戰國時期,正值周禮崩塌,新的社會秩序還未完全形成的時期,各種思想和治國理念紛紛出現。當時主流的思潮有儒家的法古,法聖王,行仁政;墨家的兼愛非攻;法家的法治,“不別親疏,不殊貴賤,一斷於法”。這個時期天下的人才流動十分頻繁,他們往來於各國之間,向國君闡述自己的治國理念。

這一時期,不僅是君王選擇人才,人才同樣也在選擇君王,秦孝公與商鞅的四次面試,形象的為我們展現了這一時期的人才與君王之間的關係,你在考察我,我也在試探你,國家與人才之間,更像是一種另類的交易。

商鞅對秦國真的那麼重要嗎?其實真的不重要!重要的是他

公元前265年的戰國七雄

商鞅在前三次以堯舜、夏禹商湯、周文王、周武王以及春秋五霸為例所提出的治國理念,體現的是儒家提倡的法古,法聖王,尊禮、行仁政的聖王之道。這種治國理念注重對國家臣民的道德教化。主張以道德為秩序,引導臣民發展生產,最終達到國家大治。

這種治理方式是需要時間的積累和沉澱的,在短時間內無法擁有明顯的效果。對於急切希望國家富強的秦孝公來說,這種慢方式是自己無法認同的。

第四次面試時,已經知道秦孝公心中所想的商鞅,提出了能夠快速增強國力的方法。實行法治,以法治國,加強中央政府的權威,打破世襲貴族的特權,擴大國家的施政深度和廣度,最大程度的挖掘國家潛能。這種方法重實際,重效率,重功利,輕教化,可以在短時間內使得國家的國力得到極大的提升,最符合秦孝公的治國需要。

商鞅對秦國真的那麼重要嗎?其實真的不重要!重要的是他

沒有秦孝公的支持,商鞅之於秦國只是一個過客

從這裡我們也可以看出:

一、商鞅確實是一個全才,他除了法家,對其他流派的治國思想也十分精通。

二、商鞅是一個精明的人,他與秦孝公的四次見面,也是對秦孝公治國思想的試探。可以假設,如果秦孝公心中希望採用的是儒家的治國理念,商鞅會毫不猶豫的摒棄法家立場,全力幫助秦孝公實施儒家的治國方法。商鞅不同於歷史上其他變法者的一點就是,他推行變法,並不完全為了國家,他仍抱有希望通過變法來獲得政治地位和權勢的私心,也就是求自身的富貴。

三、秦國如果沒有商鞅,也會有另外的人來推行變法,秦國的變法真正的幕後推動者是秦孝公,不是商鞅。商鞅只是在恰當的時間充當了秦孝公變法的具體實行者。與其說是商鞅變法,不如稱其為秦孝公變法更為合適。

商鞅對秦國真的那麼重要嗎?其實真的不重要!重要的是他

歡迎關注收藏,轉發評論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