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龍鎮在歷史上是什麼地位?為什麼青龍鎮是上海貿易發展的根?'

"

作為我國的中心城市,上海因其重要的政治、經濟地位,在2016年就已躋身Alpha級大都市的行列。上海是“以港興市”的典型,總有人疑惑“一百多年前的小漁村,何以發展至此”?鮮為人知的是,上海地區對外貿易的歷史,可以追溯到10世紀的青龍鎮時代。曾幾何時,隆平寺古塔遺址以及舍利的發現不僅加深了建築學家對古建史的認識,更對人們瞭解古代社會生活、市鎮形態、空間格局具有重大意義。那麼,青龍鎮置鎮於什麼時間?在歷史演變過程中地位怎樣,又是如何成為上海貿易發展的根呢?

"

作為我國的中心城市,上海因其重要的政治、經濟地位,在2016年就已躋身Alpha級大都市的行列。上海是“以港興市”的典型,總有人疑惑“一百多年前的小漁村,何以發展至此”?鮮為人知的是,上海地區對外貿易的歷史,可以追溯到10世紀的青龍鎮時代。曾幾何時,隆平寺古塔遺址以及舍利的發現不僅加深了建築學家對古建史的認識,更對人們瞭解古代社會生活、市鎮形態、空間格局具有重大意義。那麼,青龍鎮置鎮於什麼時間?在歷史演變過程中地位怎樣,又是如何成為上海貿易發展的根呢?

青龍鎮在歷史上是什麼地位?為什麼青龍鎮是上海貿易發展的根?

一、 置鎮時間眾說紛紜

青龍鎮遺址位於上海市青浦區白鶴鎮,在考古發掘之前,這座千年古鎮早已被人們忘卻。儘管隆平寺地宮的發掘讓青龍鎮的知名度提高了不少,然而關於青龍鎮的置鎮時間仍然無法定論

由於缺乏唐宋時期關於青龍鎮置鎮時間的明確記錄,根據明嘉靖《上海縣誌》記載,青龍鎮設置於唐天寶五年(746),所以這種說法一直沿襲至今並且也得到了諸多學者的認可。然而有元朝人說“鎮之得名,莫詳所自”,因此復旦大學的鄒逸麟教授認為青龍鎮得名於什麼時候無從考證,元朝人都不知道,明朝人又怎麼知道呢?

相反,太湖的水利規劃五代吳越國時期受到高度的重視,形成了“每七裡一縱浦,每十里一橫浦”的縱橫複雜的農田水利格局。根據景祐元年的文獻記載,吳越國為管理疏浚河道的工兵而派遣的“鎮將”宋朝演變成了由文臣管理的“鎮監”,這應該才是青龍鎮置鎮的開端。筆者認為無論青龍鎮置鎮於何時,它始終是上海貿易發展的根,即使它的光芒僅僅是歷史的曇花一現。

二、青龍鎮的歷史地位

青龍鎮在歷史上被譽為“東南巨鎮”“天下雄鎮”,它之所以名揚天下,主要就在於它的“巨”“雄”“巨”是指市鎮規模的大小。勘探調查結果顯示,青龍鎮街道佈局完整、市鎮規模龐大、核心區域面積約為 6 km2,這在當時已屬於特大型的市鎮北宋詩人宛陵先生《青龍雜誌》中寫到“三亭、七塔、十三寺、二十二橋、三十六坊”,然而青龍鎮所屬的華亭縣城才僅有26個坊巷。要擔起“雄鎮”的名頭單有規模還是遠遠不夠的,那麼青龍鎮“雄”在哪裡,又有多“雄”呢?

"

作為我國的中心城市,上海因其重要的政治、經濟地位,在2016年就已躋身Alpha級大都市的行列。上海是“以港興市”的典型,總有人疑惑“一百多年前的小漁村,何以發展至此”?鮮為人知的是,上海地區對外貿易的歷史,可以追溯到10世紀的青龍鎮時代。曾幾何時,隆平寺古塔遺址以及舍利的發現不僅加深了建築學家對古建史的認識,更對人們瞭解古代社會生活、市鎮形態、空間格局具有重大意義。那麼,青龍鎮置鎮於什麼時間?在歷史演變過程中地位怎樣,又是如何成為上海貿易發展的根呢?

青龍鎮在歷史上是什麼地位?為什麼青龍鎮是上海貿易發展的根?

一、 置鎮時間眾說紛紜

青龍鎮遺址位於上海市青浦區白鶴鎮,在考古發掘之前,這座千年古鎮早已被人們忘卻。儘管隆平寺地宮的發掘讓青龍鎮的知名度提高了不少,然而關於青龍鎮的置鎮時間仍然無法定論

由於缺乏唐宋時期關於青龍鎮置鎮時間的明確記錄,根據明嘉靖《上海縣誌》記載,青龍鎮設置於唐天寶五年(746),所以這種說法一直沿襲至今並且也得到了諸多學者的認可。然而有元朝人說“鎮之得名,莫詳所自”,因此復旦大學的鄒逸麟教授認為青龍鎮得名於什麼時候無從考證,元朝人都不知道,明朝人又怎麼知道呢?

相反,太湖的水利規劃五代吳越國時期受到高度的重視,形成了“每七裡一縱浦,每十里一橫浦”的縱橫複雜的農田水利格局。根據景祐元年的文獻記載,吳越國為管理疏浚河道的工兵而派遣的“鎮將”宋朝演變成了由文臣管理的“鎮監”,這應該才是青龍鎮置鎮的開端。筆者認為無論青龍鎮置鎮於何時,它始終是上海貿易發展的根,即使它的光芒僅僅是歷史的曇花一現。

二、青龍鎮的歷史地位

青龍鎮在歷史上被譽為“東南巨鎮”“天下雄鎮”,它之所以名揚天下,主要就在於它的“巨”“雄”“巨”是指市鎮規模的大小。勘探調查結果顯示,青龍鎮街道佈局完整、市鎮規模龐大、核心區域面積約為 6 km2,這在當時已屬於特大型的市鎮北宋詩人宛陵先生《青龍雜誌》中寫到“三亭、七塔、十三寺、二十二橋、三十六坊”,然而青龍鎮所屬的華亭縣城才僅有26個坊巷。要擔起“雄鎮”的名頭單有規模還是遠遠不夠的,那麼青龍鎮“雄”在哪裡,又有多“雄”呢?

青龍鎮在歷史上是什麼地位?為什麼青龍鎮是上海貿易發展的根?

商稅是衡量一個地區或城鎮的商品經濟發展水平和發達程度的指標,是指對市場交易的商品進行徵收的主要稅賦。根據《宋會要輯稿》“食貨商稅”條目記錄的北宋熙寧十年全國各地商稅的情況可知,時稱“小杭州”的青龍鎮位列全國五強“明星鎮”。上交商稅以15879貫位居兩浙路(今江浙滬地區)榜首,是排在第二、三位平均商稅的4.03倍。然而那個時候,市鎮商稅一般在 3000 貫以下

與同時期的縣級州府級城市相比,青龍鎮依舊“不甘落後”,名列前茅。當時全國共有1200多個縣級城市超過萬貫的縣城只有1.7%(21個),華亭縣是其中之一。然而青龍鎮的商稅額不僅超出華亭縣城0.5倍,更是周圍諸多縣城的1 - 4倍。與府州級城市相比,青龍鎮也處於全國前三分之一的水平。

青龍鎮不僅規模可觀、市容繁華,更是“富商巨賈、豪宗右姓”雲集之地。這裡還有先進的鎮學最早的娛樂文化。我國曆代都有興辦學校的傳統,但是古代一般分為府學州學縣學三級,而鎮學相當少,只有規模龐大、實力強勁的市鎮才會興辦。儘管比華亭縣建成時間晚,但青龍鎮學在當時是能夠與華亭縣學等量齊觀的“平康坊,中亭橋西,有瓦市在焉”,這裡的“瓦市”是指娛樂的聚集區或商業娛樂的中心。鎮上瓦市出現在南宋初,而華亭縣城沒有相應的記載,這說明青龍鎮是上海地區最早出現文化娛樂區的城鎮。文化和娛樂與人們的生活密切相關,是城市生活發展的標誌。鎮學和瓦市的出現,表明了青龍鎮文化市場、娛樂休閒業的發達

"

作為我國的中心城市,上海因其重要的政治、經濟地位,在2016年就已躋身Alpha級大都市的行列。上海是“以港興市”的典型,總有人疑惑“一百多年前的小漁村,何以發展至此”?鮮為人知的是,上海地區對外貿易的歷史,可以追溯到10世紀的青龍鎮時代。曾幾何時,隆平寺古塔遺址以及舍利的發現不僅加深了建築學家對古建史的認識,更對人們瞭解古代社會生活、市鎮形態、空間格局具有重大意義。那麼,青龍鎮置鎮於什麼時間?在歷史演變過程中地位怎樣,又是如何成為上海貿易發展的根呢?

青龍鎮在歷史上是什麼地位?為什麼青龍鎮是上海貿易發展的根?

一、 置鎮時間眾說紛紜

青龍鎮遺址位於上海市青浦區白鶴鎮,在考古發掘之前,這座千年古鎮早已被人們忘卻。儘管隆平寺地宮的發掘讓青龍鎮的知名度提高了不少,然而關於青龍鎮的置鎮時間仍然無法定論

由於缺乏唐宋時期關於青龍鎮置鎮時間的明確記錄,根據明嘉靖《上海縣誌》記載,青龍鎮設置於唐天寶五年(746),所以這種說法一直沿襲至今並且也得到了諸多學者的認可。然而有元朝人說“鎮之得名,莫詳所自”,因此復旦大學的鄒逸麟教授認為青龍鎮得名於什麼時候無從考證,元朝人都不知道,明朝人又怎麼知道呢?

相反,太湖的水利規劃五代吳越國時期受到高度的重視,形成了“每七裡一縱浦,每十里一橫浦”的縱橫複雜的農田水利格局。根據景祐元年的文獻記載,吳越國為管理疏浚河道的工兵而派遣的“鎮將”宋朝演變成了由文臣管理的“鎮監”,這應該才是青龍鎮置鎮的開端。筆者認為無論青龍鎮置鎮於何時,它始終是上海貿易發展的根,即使它的光芒僅僅是歷史的曇花一現。

二、青龍鎮的歷史地位

青龍鎮在歷史上被譽為“東南巨鎮”“天下雄鎮”,它之所以名揚天下,主要就在於它的“巨”“雄”“巨”是指市鎮規模的大小。勘探調查結果顯示,青龍鎮街道佈局完整、市鎮規模龐大、核心區域面積約為 6 km2,這在當時已屬於特大型的市鎮北宋詩人宛陵先生《青龍雜誌》中寫到“三亭、七塔、十三寺、二十二橋、三十六坊”,然而青龍鎮所屬的華亭縣城才僅有26個坊巷。要擔起“雄鎮”的名頭單有規模還是遠遠不夠的,那麼青龍鎮“雄”在哪裡,又有多“雄”呢?

青龍鎮在歷史上是什麼地位?為什麼青龍鎮是上海貿易發展的根?

商稅是衡量一個地區或城鎮的商品經濟發展水平和發達程度的指標,是指對市場交易的商品進行徵收的主要稅賦。根據《宋會要輯稿》“食貨商稅”條目記錄的北宋熙寧十年全國各地商稅的情況可知,時稱“小杭州”的青龍鎮位列全國五強“明星鎮”。上交商稅以15879貫位居兩浙路(今江浙滬地區)榜首,是排在第二、三位平均商稅的4.03倍。然而那個時候,市鎮商稅一般在 3000 貫以下

與同時期的縣級州府級城市相比,青龍鎮依舊“不甘落後”,名列前茅。當時全國共有1200多個縣級城市超過萬貫的縣城只有1.7%(21個),華亭縣是其中之一。然而青龍鎮的商稅額不僅超出華亭縣城0.5倍,更是周圍諸多縣城的1 - 4倍。與府州級城市相比,青龍鎮也處於全國前三分之一的水平。

青龍鎮不僅規模可觀、市容繁華,更是“富商巨賈、豪宗右姓”雲集之地。這裡還有先進的鎮學最早的娛樂文化。我國曆代都有興辦學校的傳統,但是古代一般分為府學州學縣學三級,而鎮學相當少,只有規模龐大、實力強勁的市鎮才會興辦。儘管比華亭縣建成時間晚,但青龍鎮學在當時是能夠與華亭縣學等量齊觀的“平康坊,中亭橋西,有瓦市在焉”,這裡的“瓦市”是指娛樂的聚集區或商業娛樂的中心。鎮上瓦市出現在南宋初,而華亭縣城沒有相應的記載,這說明青龍鎮是上海地區最早出現文化娛樂區的城鎮。文化和娛樂與人們的生活密切相關,是城市生活發展的標誌。鎮學和瓦市的出現,表明了青龍鎮文化市場、娛樂休閒業的發達

青龍鎮在歷史上是什麼地位?為什麼青龍鎮是上海貿易發展的根?

三、海上貿易功能的變遷

得天獨厚的地理優勢為青龍鎮港口的貿易繁榮創造了優良條件。青龍江原是吳淞江(今蘇州河)的一段,因截彎取直而成為吳淞江的支流,且剛好形成一個避風港。青龍鎮東臨大海北濱吳淞江南北方便停泊安全,具備了貿易港口的地理條件。並且青龍港地處溫帶,水面不會結冰,一年四季都可以對外貿易宋朝海外貿易、對外交流興盛,在青龍鎮設置了管理海外貿易的市舶機構。它在東部沿海港口城鎮處於第七位,與排列前面的港口相差不大,而後面的港口卻難以望其項背

唐宋時期,青龍鎮對外出口了大量瓷器,開創了我國古代的海上絲綢之路。然而作為海道輻輳之地,青龍鎮曾風光無限、顯赫百年,最終卻也難逃宿命南宋末期,吳淞江淤塞,通航能力下降,由於河道寬闊人工疏浚困難,吳淞江上的貿易港也轉移到下游的上海鎮,青龍鎮就此走向沒落。除此以外,商品集散的不通暢、南宋的軍事、稅收政策以及周邊小市鎮的興起都加速了青龍鎮的衰退元朝末年,吳淞江已完全淤塞。青龍鎮雖已無貿易港地位,但市鎮規模猶在明朝嘉靖時期青浦縣,縣治設在青龍鎮。嘉靖三十二年(1553),青龍鎮制被完全撤銷

"

作為我國的中心城市,上海因其重要的政治、經濟地位,在2016年就已躋身Alpha級大都市的行列。上海是“以港興市”的典型,總有人疑惑“一百多年前的小漁村,何以發展至此”?鮮為人知的是,上海地區對外貿易的歷史,可以追溯到10世紀的青龍鎮時代。曾幾何時,隆平寺古塔遺址以及舍利的發現不僅加深了建築學家對古建史的認識,更對人們瞭解古代社會生活、市鎮形態、空間格局具有重大意義。那麼,青龍鎮置鎮於什麼時間?在歷史演變過程中地位怎樣,又是如何成為上海貿易發展的根呢?

青龍鎮在歷史上是什麼地位?為什麼青龍鎮是上海貿易發展的根?

一、 置鎮時間眾說紛紜

青龍鎮遺址位於上海市青浦區白鶴鎮,在考古發掘之前,這座千年古鎮早已被人們忘卻。儘管隆平寺地宮的發掘讓青龍鎮的知名度提高了不少,然而關於青龍鎮的置鎮時間仍然無法定論

由於缺乏唐宋時期關於青龍鎮置鎮時間的明確記錄,根據明嘉靖《上海縣誌》記載,青龍鎮設置於唐天寶五年(746),所以這種說法一直沿襲至今並且也得到了諸多學者的認可。然而有元朝人說“鎮之得名,莫詳所自”,因此復旦大學的鄒逸麟教授認為青龍鎮得名於什麼時候無從考證,元朝人都不知道,明朝人又怎麼知道呢?

相反,太湖的水利規劃五代吳越國時期受到高度的重視,形成了“每七裡一縱浦,每十里一橫浦”的縱橫複雜的農田水利格局。根據景祐元年的文獻記載,吳越國為管理疏浚河道的工兵而派遣的“鎮將”宋朝演變成了由文臣管理的“鎮監”,這應該才是青龍鎮置鎮的開端。筆者認為無論青龍鎮置鎮於何時,它始終是上海貿易發展的根,即使它的光芒僅僅是歷史的曇花一現。

二、青龍鎮的歷史地位

青龍鎮在歷史上被譽為“東南巨鎮”“天下雄鎮”,它之所以名揚天下,主要就在於它的“巨”“雄”“巨”是指市鎮規模的大小。勘探調查結果顯示,青龍鎮街道佈局完整、市鎮規模龐大、核心區域面積約為 6 km2,這在當時已屬於特大型的市鎮北宋詩人宛陵先生《青龍雜誌》中寫到“三亭、七塔、十三寺、二十二橋、三十六坊”,然而青龍鎮所屬的華亭縣城才僅有26個坊巷。要擔起“雄鎮”的名頭單有規模還是遠遠不夠的,那麼青龍鎮“雄”在哪裡,又有多“雄”呢?

青龍鎮在歷史上是什麼地位?為什麼青龍鎮是上海貿易發展的根?

商稅是衡量一個地區或城鎮的商品經濟發展水平和發達程度的指標,是指對市場交易的商品進行徵收的主要稅賦。根據《宋會要輯稿》“食貨商稅”條目記錄的北宋熙寧十年全國各地商稅的情況可知,時稱“小杭州”的青龍鎮位列全國五強“明星鎮”。上交商稅以15879貫位居兩浙路(今江浙滬地區)榜首,是排在第二、三位平均商稅的4.03倍。然而那個時候,市鎮商稅一般在 3000 貫以下

與同時期的縣級州府級城市相比,青龍鎮依舊“不甘落後”,名列前茅。當時全國共有1200多個縣級城市超過萬貫的縣城只有1.7%(21個),華亭縣是其中之一。然而青龍鎮的商稅額不僅超出華亭縣城0.5倍,更是周圍諸多縣城的1 - 4倍。與府州級城市相比,青龍鎮也處於全國前三分之一的水平。

青龍鎮不僅規模可觀、市容繁華,更是“富商巨賈、豪宗右姓”雲集之地。這裡還有先進的鎮學最早的娛樂文化。我國曆代都有興辦學校的傳統,但是古代一般分為府學州學縣學三級,而鎮學相當少,只有規模龐大、實力強勁的市鎮才會興辦。儘管比華亭縣建成時間晚,但青龍鎮學在當時是能夠與華亭縣學等量齊觀的“平康坊,中亭橋西,有瓦市在焉”,這裡的“瓦市”是指娛樂的聚集區或商業娛樂的中心。鎮上瓦市出現在南宋初,而華亭縣城沒有相應的記載,這說明青龍鎮是上海地區最早出現文化娛樂區的城鎮。文化和娛樂與人們的生活密切相關,是城市生活發展的標誌。鎮學和瓦市的出現,表明了青龍鎮文化市場、娛樂休閒業的發達

青龍鎮在歷史上是什麼地位?為什麼青龍鎮是上海貿易發展的根?

三、海上貿易功能的變遷

得天獨厚的地理優勢為青龍鎮港口的貿易繁榮創造了優良條件。青龍江原是吳淞江(今蘇州河)的一段,因截彎取直而成為吳淞江的支流,且剛好形成一個避風港。青龍鎮東臨大海北濱吳淞江南北方便停泊安全,具備了貿易港口的地理條件。並且青龍港地處溫帶,水面不會結冰,一年四季都可以對外貿易宋朝海外貿易、對外交流興盛,在青龍鎮設置了管理海外貿易的市舶機構。它在東部沿海港口城鎮處於第七位,與排列前面的港口相差不大,而後面的港口卻難以望其項背

唐宋時期,青龍鎮對外出口了大量瓷器,開創了我國古代的海上絲綢之路。然而作為海道輻輳之地,青龍鎮曾風光無限、顯赫百年,最終卻也難逃宿命南宋末期,吳淞江淤塞,通航能力下降,由於河道寬闊人工疏浚困難,吳淞江上的貿易港也轉移到下游的上海鎮,青龍鎮就此走向沒落。除此以外,商品集散的不通暢、南宋的軍事、稅收政策以及周邊小市鎮的興起都加速了青龍鎮的衰退元朝末年,吳淞江已完全淤塞。青龍鎮雖已無貿易港地位,但市鎮規模猶在明朝嘉靖時期青浦縣,縣治設在青龍鎮。嘉靖三十二年(1553),青龍鎮制被完全撤銷

青龍鎮在歷史上是什麼地位?為什麼青龍鎮是上海貿易發展的根?

結語:

青龍鎮的社會生活、市鎮形態和空間格局反映了其在我國曆史上的重要地位。作為一個商業都會、對外貿易港口大約一個世紀,青龍鎮總共存在了600多年青龍鎮是宋朝經濟發展和對外交流方面最具代表性的特級市鎮,這也體現了宋朝欣欣向榮、春和景明的社會態勢,也為上海地區貿易的發展奠定了基礎。然而,百年繁華抵不過時空的變遷,那個譽滿神州的青龍鎮終於漫漫被湮滅在歷史長河中。數年後是否還會有人記起,這裡是上海貿易發展的根?

參考文獻:

[1]張劍光.宋元之際青龍鎮衰落原因探析——兼論宋元時期上海地區對外貿易的變遷[J].社會科學,2019(03):136-148.

[2]餘姍姍.絲路古港:青龍鎮的千年之約[J].檢察風雲,2017(08):90-92.

[3]單穎文. 青龍鎮是上海貿易發展的根[N]. 文匯報,2017-01-13(A14).

[4]王建文. 從出土瓷器看青龍鎮對外貿易[N]. 文匯報,2017-01-13(A16).

[5]王輝. 青龍鎮何以擔起天下“雄鎮”之名[N]. 解放日報,2016-12-19(011).

[6]張友信.海上絲綢之路與上海(下)[J].淨水技術,2015,34(06):1-3.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