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業思維 | 職業理念


上海的狹隘、排外和高冷,給很多人留下不好的印象。與深圳的開放包容截然不同,上海人的優越感滲透到骨子裡。這是這座城市的問題,也是這麼多人看衰上海的原因。

很多人拿杭州來氣上海,問上海,你們為什麼出不了馬雲,出不了阿里巴巴?面對這些質疑,上海一直保持高冷,這個有點像深圳,不管別人怎麼黑,都懶得迴應。或許,這兩座城市都太忙了,忙於賺錢幹實事,無暇顧及口舌之爭。

這些年,中國明星城市的成功,如深圳、廣州、杭州,都得益於市場經濟和創業文化。深圳是一個典型的創業型城市,廣州則有大量的商貿市場,杭州誕生了阿里巴巴,於是我們很習慣於用普通市場思維和創業思維去判斷一座城市的未來。若以此為標準,那麼深圳、廣州、杭州,則比上海更有優勢。前面三個城市像年輕力壯的小夥子,後面則似乎步入中年。

上海:創業思維 | 職業理念


我們似乎隨處可見上海的“中年富態”,這座城市高端奢華、豪華洋氣。上海歡迎外資、外企,尤其是跨國公司,小資本、小公司、創業公司入不了他的法眼,不少上海大學畢業生能說一口流利英語,似乎是為外企準備的。所以,有人說,上海充滿了打工文化,而深圳到處都是創業激情,一個西裝革履,一個則打了雞血。於是,一座創業的城市比打工的城市更有前途,一座激情的城市比冠冕堂皇的城市更有前途。

但是,創業與打工,本土企業與外資企業,小資本與大資本,其實都是市場文化,只是層次、規模以及表現形式有所不同。深圳科技園、福田CBD,存在小技術公司、本土創業公司、私募基金公司,上海陸家嘴則雲集不少跨國公司、公募基金、國際金融巨頭。其實,這兩者並沒有太大的區別,只是面對的市場不同。

打個比方,澳門巴黎人裡,一樓熱鬧非凡,很多客人在玩各種賭博遊戲,15樓則冷清不少,少部分包廂裡,藏著幾個國際大佬在玩大的。這不能說明哪些市場好,哪個市場差。就像白馬市場人山人海、討價還價、競爭激烈、充滿活力,萬象城則客流稀少,幾十個國際大牌長期霸佔。但不能說明萬象城就比白馬市場差。

上海,是近代中國最早開放的城市,在20世紀前幾十年便是十里洋場,當時歐美電影與上海電影同步上映,成為遠東重要的國際都市。今天,上海依然是外國人、外資企業、跨國企業首選的中國城市。深圳的國際化程度,跟上海比完全不是一個級別。上海的國際化地位,目前中國還沒任何一個城市可取代。只要中國繼續對外開放,上海的重要性只會加強而不是削弱。

任何一個大都市,經濟水平達到一定程度,都會從創業文化走向職業文化。紐約、東京、倫敦、香港都不是,也不可能是創業型城市。全世界最頂級的這幾個城市,都是高度職業化的城市。某種程度上說,職業化程度越高,這座城市越發達。

上海:創業思維 | 職業理念


目前,深圳的創業文化濃厚,但是隨著深圳不斷髮展,大企業越來越多,職業化程度就會強化,同時創業型企業就會被擠出,創業文化自然就會淡化。縱觀歷史,倫敦、紐約、東京,幾乎每一個大都市都經歷過這麼一個過程。

每個城市都有自己的定位、優勢和角色。上海,只負責高大上。這座城市是中國內地最好的對外窗口,它的任務是為中國大地吸引更多的外資、外企,輻射整個長三角經濟圈。上海其實對標紐約,外企、跨國企業、大企業、高端職業人才則選擇上海。這是一座逐步走向成熟,正在走向世界的中國大都市。

只是這座城市玩的是“神仙打架”的遊戲,不太親民,遠離群眾,再加上原本的孤傲、高冷,讓很多人感覺難受。若你攜百億鉅款,這座城市定然會奉你為座上賓。反過來,大型企業,自然也會往這座城市集中。

當然,有人會懷疑,這座沒有活力、創新、創業及激情的城市難道不會沒落嗎?高端城市的競爭不是比人口,而是比人才;不是比跑腿,而是比腦力;不是比聲音大,而是比智慧深。舊金山不過80多萬人,整個舊金山灣區不過700多萬人,紐約也不到800萬人。深圳10傢俬募基金募資10個億,和上海一家投資銀行投資10個億,二者有什麼區別?深圳可能1000家小投資公司競爭,上海可能20家大投資銀行競爭,二者也沒啥區別,只是競爭的層次、規模、烈度不同。

上海的競爭,是一種於無聲處的競爭。杭州的崛起,不會替代上海,反而會強化上海。杭州以及長三角城市圈的創業文化、製造體系,與上海的職業文化、金融市場、高端經濟相匹配。

上海的真正對手,不是杭州,也不是深圳,而是以香港為首的粵港澳大灣區。我們說,上海的國際化都市地位很難被替代,但是這個前提是在中國內地。如果加入香港,尤其是香港逐漸融入大灣區,那麼上海的第一國際窗口的地位則將受到挑戰。

上海:創業思維 | 職業理念


香港的國際化程度遠比上海高,若香港強化與內地粵港澳大灣區的聯繫,那麼或許會有更多資本、企業、人才從香港進入大灣區、中國內地,而不是上海。香港、澳門加入大灣區後,珠三角的競爭力前景,要強於長三角。與上海相比,香港成熟的國際市場、金融航運優勢、科研體系以及歐美文化認同,更有可能帶動珠三角走向開放,走向國際,成為中國下一個改革開放時代的增長極。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