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廈門同安高山黨校再添新名片'

"

同安高山黨校再添新名片

成為省委黨校、福建行政學院現場教學基地

"

同安高山黨校再添新名片

成為省委黨校、福建行政學院現場教學基地

廈門同安高山黨校再添新名片

同安高山黨校成為省委黨校現場教學基地。(陳嘉新攝)

廈門日報訊(記者 盧漳華 通訊員 楊心亮)“高山黨校”又升級了,這個位於同安區蓮花鎮軍營村和白交祠村的廈門市委黨校和同安區委黨校高山教學點,在昨日成為福建省委黨校和福建行政學院的現場教學基地,也是省委黨校目前在廈門唯一的現場教學基地。昨日上午,福建省委黨校、福建行政學院與同安區委簽訂合作協議,依託“高山黨校”打造以“黨建扶貧”為主題的現場教學基地。

“選擇這裡作為現場教學基地,具有特殊意義。”省委黨校、福建行政學院副校院長徐小佶表示,現場教學基地所在的軍營村和白交祠村,是習近平同志兩次親臨訪貧問苦和長期關注的兩個村,高山黨校教學基地的建立,將大大促進黨校行政學院校內課堂與社會課堂、理論教育與生活實踐的有機結合。

市委黨校常務副校長林朝暉表示,省委黨校現場教學基地的掛牌,將為高山黨校建設注入更大動力,為把高山黨校打造成全省乃至全國有影響力的黨員幹部培訓基地帶來新的活力。

高山黨校再提升

共建現場教學基地

12日上午9點,位於同安區軍營、白交祠村的高山黨校喜氣洋洋,省委黨校、福建行政學院與同安區共建現場教學基地合作協議簽署及授牌儀式,正在進行。

1986年和1997年,習近平同志曾兩次親臨軍營、白交祠村訪貧問苦,提出“山上戴帽、山下開發”、“扶貧扶志”的寶貴思想理念,指導山區貧窮村脫貧致富奔小康。三十多年來,在各級黨委政府的關心和幫助下,兩村牢記習近平同志的囑託,牢記“山上戴帽,山下開發”理念,從“老少邊窮”的山區村蛻變為“百姓富、生態美”的新農村。

“我們在此建立教學基地,不僅是因為這兩個村的鉅變,更重要的是要讓廣大黨員幹部來這裡‘重走習近平同志走過的初心路、重訪習近平同志訪問過的貧困戶、重溫習近平同志的囑託’,學習習近平同志當年在此留下的好思想、好傳統、好作風,感受‘為人民謀幸福’的初心與使命。”省委黨校、福建行政學院副校院長徐小佶告訴記者。

市委黨校常務副校長林朝暉表示,軍營、白交祠村是習近平同志精準扶貧的重要孕育地和生態文明思想的重要萌發地,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一個重要發源地,是當代中國具有特殊意義、講述初心故事的“標籤村”。

打造精品課程

推出現場教學動線

以本次掛牌為契機,同安高山黨校教學內容將進一步提升。據悉,高山黨校在已開發的20多個精品課程的基礎上,將聯合省委黨校、市委黨校、廈門城市黨建學院、廈門大學等院校,藉助各高校雄厚的師資力量,重點開發生態文明重要孕育地和精準扶貧重要萌發地兩個專題精品課程。

“有了省、市委黨校的指導幫助,我們有信心打造更多精品課程,將高山黨校辦學模式做成一個在全省、全國有影響力的‘用學術講政治’的精品教學案例。” 同安區委黨校常務副校長葉文彬告訴記者。

就在半個月前,同安高山黨校就向外界發佈了“初心之路”15個現場教學點,進一步提煉挖掘習近平同志掛鉤扶貧兩村留下的寶貴思想財富及其深刻內涵,這15個現場教學點包含詮釋習近平同志“山上戴帽,山下開發”生態文明思想的白交祠村口、軍營村杮子林、九龍溪等,以及講述習近平同志精準扶貧理念的高泉國舊居、軍營村部、楊文王舊居等,串起來就變成一條看得見、摸得著的初心之路。

帶來發展新理念

促進山村發展村民致富

與其他黨校不同的是,高山黨校沒有建設專門的教室、宿舍和食堂,教室是用空置的小學教室,學員吃住都在村民辦的民宿、農家樂。

“這種做法一舉兩得,效果很好。”同安區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吃住都在村民家,使得學員即使在較短暫的培訓中,也能密切和村民的聯繫,深入瞭解基層群眾想法,強化學習效果,同時還能讓村民得到實惠,促進山村發展。

另外,黨校學員通常需要統一接待,統一安排食宿,這也加速了兩村民宿和農家樂的規範化經營。同安區以此為契機,在兩村推行農村股份合作制改革。之前,軍營村和白交祠村就成立了旅遊股份合作社,目前又引進廈門旅遊集團與兩村合作社合資成立高山紅教育公司,對入股民宿和農家樂實行統一管理,助力鄉村旅遊提質提量。

據悉,同安高山黨校從2016年掛牌成立以來,共舉辦了270個培訓班,培訓學員13500多人次,輻射吸引20多萬名黨員群眾學習考察,有效推動新思想傳播,同時帶動兩村村民純收入於2018年雙雙突破2.5萬元。

“金點子多了,人氣旺了,錢袋子鼓了。”同安區蓮花鎮黨委書記莊毅告訴記者,隨著黨校辦到高山上,教授請進家門口,帶來很多發展新理念,讓身處偏遠山村的村民也能接觸到最新的思想和經營理念,又帶動兩村發展,今年兩村人均純收入預計將突破三萬元。

本報記者 盧漳華 通訊員 楊心亮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