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廈門老牌坊:被遺忘的古代貞節牌坊'

廈門 廈門島 我在宮裡做廚師 建築 文化 英國 高壽 福建 阿杰傳承閩南文化 2019-08-04
"
"
廈門老牌坊:被遺忘的古代貞節牌坊

建於1911年的吳維果妻陳氏節孝坊(雙旌節孝坊),是廈門境內最後一座古代牌坊

"
廈門老牌坊:被遺忘的古代貞節牌坊

建於1911年的吳維果妻陳氏節孝坊(雙旌節孝坊),是廈門境內最後一座古代牌坊

廈門老牌坊:被遺忘的古代貞節牌坊

村外田野裡的許承宰妻江氏貞壽坊

"
廈門老牌坊:被遺忘的古代貞節牌坊

建於1911年的吳維果妻陳氏節孝坊(雙旌節孝坊),是廈門境內最後一座古代牌坊

廈門老牌坊:被遺忘的古代貞節牌坊

村外田野裡的許承宰妻江氏貞壽坊

廈門老牌坊:被遺忘的古代貞節牌坊

鄭文貞妻楊氏節孝坊

"
廈門老牌坊:被遺忘的古代貞節牌坊

建於1911年的吳維果妻陳氏節孝坊(雙旌節孝坊),是廈門境內最後一座古代牌坊

廈門老牌坊:被遺忘的古代貞節牌坊

村外田野裡的許承宰妻江氏貞壽坊

廈門老牌坊:被遺忘的古代貞節牌坊

鄭文貞妻楊氏節孝坊

廈門老牌坊:被遺忘的古代貞節牌坊

許玉田妻陳氏節孝坊

"
廈門老牌坊:被遺忘的古代貞節牌坊

建於1911年的吳維果妻陳氏節孝坊(雙旌節孝坊),是廈門境內最後一座古代牌坊

廈門老牌坊:被遺忘的古代貞節牌坊

村外田野裡的許承宰妻江氏貞壽坊

廈門老牌坊:被遺忘的古代貞節牌坊

鄭文貞妻楊氏節孝坊

廈門老牌坊:被遺忘的古代貞節牌坊

許玉田妻陳氏節孝坊

廈門老牌坊:被遺忘的古代貞節牌坊

委屈的傅士淵妻吳氏貞壽坊

"
廈門老牌坊:被遺忘的古代貞節牌坊

建於1911年的吳維果妻陳氏節孝坊(雙旌節孝坊),是廈門境內最後一座古代牌坊

廈門老牌坊:被遺忘的古代貞節牌坊

村外田野裡的許承宰妻江氏貞壽坊

廈門老牌坊:被遺忘的古代貞節牌坊

鄭文貞妻楊氏節孝坊

廈門老牌坊:被遺忘的古代貞節牌坊

許玉田妻陳氏節孝坊

廈門老牌坊:被遺忘的古代貞節牌坊

委屈的傅士淵妻吳氏貞壽坊

廈門老牌坊:被遺忘的古代貞節牌坊

原位於集美區灌口鎮李林村的陳國璧妻柯氏貞壽坊,現被搬遷到灌口鎮風景湖公園裡

"
廈門老牌坊:被遺忘的古代貞節牌坊

建於1911年的吳維果妻陳氏節孝坊(雙旌節孝坊),是廈門境內最後一座古代牌坊

廈門老牌坊:被遺忘的古代貞節牌坊

村外田野裡的許承宰妻江氏貞壽坊

廈門老牌坊:被遺忘的古代貞節牌坊

鄭文貞妻楊氏節孝坊

廈門老牌坊:被遺忘的古代貞節牌坊

許玉田妻陳氏節孝坊

廈門老牌坊:被遺忘的古代貞節牌坊

委屈的傅士淵妻吳氏貞壽坊

廈門老牌坊:被遺忘的古代貞節牌坊

原位於集美區灌口鎮李林村的陳國璧妻柯氏貞壽坊,現被搬遷到灌口鎮風景湖公園裡

廈門老牌坊:被遺忘的古代貞節牌坊

同樣嵌進牆的陳日升妻張氏節孝坊

"
廈門老牌坊:被遺忘的古代貞節牌坊

建於1911年的吳維果妻陳氏節孝坊(雙旌節孝坊),是廈門境內最後一座古代牌坊

廈門老牌坊:被遺忘的古代貞節牌坊

村外田野裡的許承宰妻江氏貞壽坊

廈門老牌坊:被遺忘的古代貞節牌坊

鄭文貞妻楊氏節孝坊

廈門老牌坊:被遺忘的古代貞節牌坊

許玉田妻陳氏節孝坊

廈門老牌坊:被遺忘的古代貞節牌坊

委屈的傅士淵妻吳氏貞壽坊

廈門老牌坊:被遺忘的古代貞節牌坊

原位於集美區灌口鎮李林村的陳國璧妻柯氏貞壽坊,現被搬遷到灌口鎮風景湖公園裡

廈門老牌坊:被遺忘的古代貞節牌坊

同樣嵌進牆的陳日升妻張氏節孝坊

廈門老牌坊:被遺忘的古代貞節牌坊

嵌進牆裡的莊允升妻張氏節孝坊

"
廈門老牌坊:被遺忘的古代貞節牌坊

建於1911年的吳維果妻陳氏節孝坊(雙旌節孝坊),是廈門境內最後一座古代牌坊

廈門老牌坊:被遺忘的古代貞節牌坊

村外田野裡的許承宰妻江氏貞壽坊

廈門老牌坊:被遺忘的古代貞節牌坊

鄭文貞妻楊氏節孝坊

廈門老牌坊:被遺忘的古代貞節牌坊

許玉田妻陳氏節孝坊

廈門老牌坊:被遺忘的古代貞節牌坊

委屈的傅士淵妻吳氏貞壽坊

廈門老牌坊:被遺忘的古代貞節牌坊

原位於集美區灌口鎮李林村的陳國璧妻柯氏貞壽坊,現被搬遷到灌口鎮風景湖公園裡

廈門老牌坊:被遺忘的古代貞節牌坊

同樣嵌進牆的陳日升妻張氏節孝坊

廈門老牌坊:被遺忘的古代貞節牌坊

嵌進牆裡的莊允升妻張氏節孝坊

廈門老牌坊:被遺忘的古代貞節牌坊

花費漫長時間申報建成的蘇清浮妻洪氏節孝坊

"
廈門老牌坊:被遺忘的古代貞節牌坊

建於1911年的吳維果妻陳氏節孝坊(雙旌節孝坊),是廈門境內最後一座古代牌坊

廈門老牌坊:被遺忘的古代貞節牌坊

村外田野裡的許承宰妻江氏貞壽坊

廈門老牌坊:被遺忘的古代貞節牌坊

鄭文貞妻楊氏節孝坊

廈門老牌坊:被遺忘的古代貞節牌坊

許玉田妻陳氏節孝坊

廈門老牌坊:被遺忘的古代貞節牌坊

委屈的傅士淵妻吳氏貞壽坊

廈門老牌坊:被遺忘的古代貞節牌坊

原位於集美區灌口鎮李林村的陳國璧妻柯氏貞壽坊,現被搬遷到灌口鎮風景湖公園裡

廈門老牌坊:被遺忘的古代貞節牌坊

同樣嵌進牆的陳日升妻張氏節孝坊

廈門老牌坊:被遺忘的古代貞節牌坊

嵌進牆裡的莊允升妻張氏節孝坊

廈門老牌坊:被遺忘的古代貞節牌坊

花費漫長時間申報建成的蘇清浮妻洪氏節孝坊

廈門老牌坊:被遺忘的古代貞節牌坊

王純開妻陳氏節孝坊

"
廈門老牌坊:被遺忘的古代貞節牌坊

建於1911年的吳維果妻陳氏節孝坊(雙旌節孝坊),是廈門境內最後一座古代牌坊

廈門老牌坊:被遺忘的古代貞節牌坊

村外田野裡的許承宰妻江氏貞壽坊

廈門老牌坊:被遺忘的古代貞節牌坊

鄭文貞妻楊氏節孝坊

廈門老牌坊:被遺忘的古代貞節牌坊

許玉田妻陳氏節孝坊

廈門老牌坊:被遺忘的古代貞節牌坊

委屈的傅士淵妻吳氏貞壽坊

廈門老牌坊:被遺忘的古代貞節牌坊

原位於集美區灌口鎮李林村的陳國璧妻柯氏貞壽坊,現被搬遷到灌口鎮風景湖公園裡

廈門老牌坊:被遺忘的古代貞節牌坊

同樣嵌進牆的陳日升妻張氏節孝坊

廈門老牌坊:被遺忘的古代貞節牌坊

嵌進牆裡的莊允升妻張氏節孝坊

廈門老牌坊:被遺忘的古代貞節牌坊

花費漫長時間申報建成的蘇清浮妻洪氏節孝坊

廈門老牌坊:被遺忘的古代貞節牌坊

王純開妻陳氏節孝坊

廈門老牌坊:被遺忘的古代貞節牌坊

“進入廈門城”,選自《大清帝國城市印象》,249頁

"
廈門老牌坊:被遺忘的古代貞節牌坊

建於1911年的吳維果妻陳氏節孝坊(雙旌節孝坊),是廈門境內最後一座古代牌坊

廈門老牌坊:被遺忘的古代貞節牌坊

村外田野裡的許承宰妻江氏貞壽坊

廈門老牌坊:被遺忘的古代貞節牌坊

鄭文貞妻楊氏節孝坊

廈門老牌坊:被遺忘的古代貞節牌坊

許玉田妻陳氏節孝坊

廈門老牌坊:被遺忘的古代貞節牌坊

委屈的傅士淵妻吳氏貞壽坊

廈門老牌坊:被遺忘的古代貞節牌坊

原位於集美區灌口鎮李林村的陳國璧妻柯氏貞壽坊,現被搬遷到灌口鎮風景湖公園裡

廈門老牌坊:被遺忘的古代貞節牌坊

同樣嵌進牆的陳日升妻張氏節孝坊

廈門老牌坊:被遺忘的古代貞節牌坊

嵌進牆裡的莊允升妻張氏節孝坊

廈門老牌坊:被遺忘的古代貞節牌坊

花費漫長時間申報建成的蘇清浮妻洪氏節孝坊

廈門老牌坊:被遺忘的古代貞節牌坊

王純開妻陳氏節孝坊

廈門老牌坊:被遺忘的古代貞節牌坊

“進入廈門城”,選自《大清帝國城市印象》,249頁

廈門老牌坊:被遺忘的古代貞節牌坊

建成於1610年的蔡宗德妾楊氏貞節坊,全國首例為小妾立坊,也是廈門現存年代最早的貞節牌坊

古代牌坊類型很多,但以貞節牌坊數量最為龐大。這是一筆尷尬的遺產。每座貞節牌坊背後,都有一個無比悲痛、苦難和長久忍耐的故事,令人心酸。

貞節觀念自古就有,經過程朱理學的強調,才成為女性最高的價值,極端的表達方式就是“餓死事小,失節事大”。明清時期,因為朝廷大力提倡,中國各地大建貞節牌坊。朱熹曾在同安當過主簿,教化民眾,當地所受理學的影響最深。《同安縣志》舊序雲:“同為禮義之邦,節烈最多。”有人統計民國版《同安縣志》記載的明清兩代節婦共1480人。今廈門市的轄境內,曾經矗立起不下40座貞節牌坊,據歷史學博士黃紹堅實地調查,至今尚存11座。

貞節牌坊是專門為女性建立的紀念建築,是對那些守節寡婦的品行的表彰,是傳統女性美德的空間化表達。如今,“三從四德”已淪為歷史的笑柄,貞節牌坊亦凋零殆盡。

尋找廈門的貞節牌坊,其實是追憶一個被我們無情地拋棄的時代。它是好是壞,已經不重要了。回望過去,至少讓我們明白自己走得有多遠。

廈門老牌坊,曾經的歷史

每一個民族,都有自己獨特的文化符號。牌坊,毫無疑問,正是中華民族特有的文化符號之一。

1912年,在美國歸正教會牧師菲力浦·威爾遜·畢(Philip Wilson Pitcher)出版的著作《廈門概況》封面上,只有一幅手繪牌坊草圖。這是一座四柱三間重簷廡廊頂牌坊,匾額上書“廈門”兩個大字,明間立柱上的對聯是:“廈庇五洲客,門收萬頃濤”,這是舊時宣傳廈門的一副名聯。次間邊柱上的對聯是:“福地欽名勝,建邦仰阜康”。合起來看,藏頭“福建廈門”四字。

更早之前,在1843年英國出版的畫冊《大清帝國城市印象》,已經提到廈門的牌坊。書中,由英國人託羅斯·阿羅姆(Thomas Allom)製作的許多幅銅版畫中,有一幅名叫“進入廈門城”,畫的正是廈門城門口的牌坊。由賴特(G.N.Wright)撰寫的文字說明,是這樣介紹的:“閩南城市中,廈門並不古老,所以只有一座牌坊……外國人把這座牌坊作為廈門城的象徵。”

廈門的牌坊發展很快。在1912年出版的《廈門概況》英文原版書中,有另一幅有關廈門牌坊的照片,匾額上,隱約可見“勳崇山海”四字。查《民國廈門市志》,有“勳崇山海坊”,在崎嶺(今思明區文園路將軍祠一帶),為威略將軍吳英立。

這不是將軍祠一帶唯一的牌坊。在哲夫、翁如泉、張羽等人編著的《廈門舊影》一書中,有一幅照片《將軍祠牌坊》(The Memorial Arch at Amoy),照片中共有三座牌坊,呈“Z”字形排列,正中那座牌坊匾額是:“欽賜祭葬”。這幅照片的中文譯名顯然有誤,查《民國廈門市志》,在吳村埔(今思明區文園路梧村)一帶,共有4座牌坊,其中“賜葬坊”為提督陳化成立,“孝子坊”為舉人吳惇立,還有2座“樂善好施坊”,一座為黃心廣立,一座為吳鵠立。照片所拍,應該就是這4座牌坊中的3座。

在《民國廈門市志》中,共記錄廈門島內的30座牌坊,其中“賜葬坊”4座,“節孝坊”12座,“節烈坊”1座,“墓道坊”2座,“樂善好施坊”2座,“孝子坊”2座。而在《民國同安縣志》中,記錄當時同安境內(包括今天同安區、翔安區、集美區等地)的84座牌坊,其中當年已廢的牌坊38座,當年還在的牌坊46座。當年存在的牌坊中,有“昇平人瑞坊”3座,“貞壽坊”4座,“節孝坊”25座。參照《乾隆馬巷廳志》,至少還有1座牌坊不在上述記錄中。

可見,根據方誌記載,在今天廈門全市範圍內,至少有過115座牌坊。這並不是全部。顏立水先生等人,還發現了方誌裡失載的同安汀溪鎮五峰村的1座“貞壽坊”、1座“節孝坊”、同安區大同街道溪邊街的1座“節孝坊”、以及多座“墓道坊”等牌坊式建築。

歲月悠悠,廈門曾有的老牌坊多已消失。但是,許多廈門人可能並不知道,在廈門,還有一些老牌坊存在。

 廈門現存的貞節牌坊有11座

關於牌坊,有各種不同的分類方法。一般來說,將牌坊分為5大類:

“貞節牌坊”(包括貞節坊、貞烈坊、節孝坊、貞壽坊等),專為婦女而立;

“紀功銘德坊”(包括各種紀功坊、科舉坊、樂善好施坊、孝子坊等),為褒揚男子而立;

“昇平人瑞坊”,專為高壽老人而立;

“標誌坊”(包括門坊、裡坊,以及舊時立在相關官署前的平政坊、親民坊、貞肅坊、風紀坊等),作為一個地方的標誌性建築;

“墓道坊”,專門立在高官顯宦的墓道前。

廈門全市現存的貞節牌坊,共有11座,其中貞節坊1座、節孝坊7座、貞壽坊3座,另外還有3座貞節牌坊的殘件。

 現存最早的貞節牌坊:

“蔡宗德妾楊氏貞節坊”

今日同安區大同街道碧嶽社區這一片區域,歷史上是福州、泉州通往同安的官道(閩粵官道)途經之處,文物薈萃,有葉氏郡馬府、鳳山文筆塔(鳳山古塔)、蘇頌故里碑、甘露亭、銘恩亭、鳳山鍾秀坊、天興寺等古代文物或文物遺址。這些地方正好連成一線,遊覽起來非常方便。

從同安區大同街道南門橋邊的鋪前街進入,街邊小巷口,首先看到的,就是位於鋪前裡6號旁的牌坊“蔡宗德妾楊氏貞節坊”,當地人俗稱“小妾坊”。由於路面墊高的緣故,牌坊看起來有點矮,上面醒目地掛著“限高2米”的交通標誌牌。牌坊上的小額坊和花板上的文字表明,這座牌坊建成於1610年(明代萬曆38年),為蔡宗德小妾楊氏立。

蔡宗德是明代一位舉人,官當得不大,為六品的通判。但他官聲不錯,而且他的子孫們很爭氣。蔡宗德的兒子蔡貴易,中進士,官至浙江按察使(約等於今天的副省長)。蔡貴易的墓,在翔安區新店鎮呂塘社區董水裡,其墓道坊“望洋阡”,則在董水前裡,均至今猶存。蔡宗德的孫子蔡獻臣,也是進士,是同安歷史文化名人。

楊氏本人,沒有留下名字。從她孫子蔡獻臣留下的詩文和顏立水先生等人的考證中可以知道,楊氏15歲嫁給蔡宗德為妾,23歲守寡,親生兒子早歿。在蔡宗德妻洪氏過世後,她撐起整個家,撫育嫡子蔡貴易及蔡貴易的兒子蔡獻臣成才。蔡獻臣跟這位庶祖母的感情很好,曾賦詩懷念:“吾生恩育德,臨諱獨潸然”。1604年(明代萬曆32年),蔡獻臣專門上疏,為庶祖母請旌表,稱“妻之事夫,猶臣之事君。臣之盡忠,既無分於大小;妻之立節,又何問於嫡庶?”結果,朝廷特別恩准,為楊氏立坊。

這座牌坊,是廈門現存最早的貞節牌坊,也是廈門現存唯一的貞節坊。《同安古牌坊》一書中說,它還是全國“為妾立坊第一例”。

有洋人雕像的貞節牌坊:

“王純開妻陳氏節孝坊”

在今天同安區大同街道同新路南端,南門郵政局門口,立著一座牌坊:“王純開妻陳氏節孝坊”。這座牌坊沒有明確的建築時間,根據上面青石板所刻官員名單及其任職時間推算,它大約建成於1807年(清代嘉慶12年)。

這座牌坊的最大特色,在於花板上幾幅完整、清晰、古拙的人物雕像。一幅是高齡老奶奶端坐在椅子上,笑眯眯地看著走近的兒媳與孫子。一幅是老大爺,滿意地欣賞著舞臺上演出的武戲。一幅是老大爺悠閒地在江邊垂釣,有位客人前來拜訪。一幅是老大爺站在樹下,正在接待一位來訪的官員。這些人物,均作明代的衣冠打扮。尤其最後這幅最珍貴,在官員身後,跟著一位小跟班,長著高鼻樑,深眼窩,頭髮捲曲,身穿洋服,顯然是西方人(洋人)的形象。

在牌坊花板上出現西洋人形象,並不多見。據我所知,只有漳州新華東路東端嶽口街上的“勇壯簡易坊”和“閩越雄聲坊”上,有洋人形象雕刻。漳州那兩處牌坊,都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順提一句,在同安區汽車站(南)對面小巷中,“正一宮”大門兩側的石雕上,也各有一幅西洋人舉旗牽獅、西洋人舉壺引象的石雕,彌足珍貴。

 花了22年才立起的貞節牌坊:

“蘇清浮妻洪氏節孝坊”

在翔安區新店鎮澳頭社區上施裡,村外田地間,就在東亞電力廈門東部燃氣電廠大門外,立著一座牌坊“蘇清浮妻洪氏節孝坊”,匾額上鐫“天旌節孝”四字,額坊上刻“旌表同安誥贈武德佐騎尉蘇清浮妻、誥贈五品洪太宜人坊”。但牌坊東側次間的小額坊和簷頂已倒塌,急需文物部門修繕。

這座牌坊的珍貴,在於其背面的兩塊青石板,訴說著立起一座牌坊有多麼不容易。一塊上刻:“咸豐歲次辛酉年(1861年),呈請恩准旌表”,另一塊上刻:“光緒九年(1883年)歲次癸未十一月立”。也就是說,從申請到批准立坊,共花了22年時間。

被嵌進牆裡的貞節牌坊:

“莊允升妻張氏節孝坊”和

“陳日升妻張氏節孝坊”

“莊允升妻張氏節孝坊”,位於同安區祥平街道祥路里(老街)86號,大約建成於1767年(清代乾隆32年)。“陳日升妻張氏節孝坊”,清代牌坊,建成時間不詳,位於同安區大同街道溪邊街138號旁。

這兩座牌坊,有兩個共同特點:一是都被嵌進牆裡,成為民居的一部分。也許正因如此,它們才能被保留至今吧?二是它們的正面花板上,都有類似的“天官獻瑞”人物雕像。左邊人物手捧帽子(冠),右邊人物手捧酒杯(爵),喻意“加官進爵”。

有“天官獻瑞”人物雕像的,還有“鄭文貞妻楊氏節孝坊”,大約建成於1785年(清代乾隆50年),位於同安區五顯鎮垵爐村五顯宮裡2號斜對面,其實就在五顯第一溪橋北側、同安影視城停車場邊的小巷裡,五顯鎮政府辦公樓後牆外。它倒沒被嵌進牆裡,而是立在一堆亂草叢中。這座牌坊的明間第三層上,有石制斗拱和蓮花形垂柱,最有特色。它的正面花板上,左邊人物手捧帽子(冠),右邊人物手捧有虎鈕的官印,喻意“升官掌權”。

高齡老奶奶們的貞節牌坊:

貞壽坊

在貞節牌坊中,有一類是專門為高齡老奶奶們而立,稱“貞壽坊”。廈門現存牌坊中,有3座較完整的貞壽坊:

一座是“陳國璧妻柯氏貞壽坊”,建成於1782年(清代乾隆47年),為時年102歲的柯氏老奶奶所立,原來位於集美區灌口鎮李林村裡,現在被移到集美區灌口鎮風景湖公園,就在金龍橋黃莊一側橋頭邊。看得出,這座牌坊被修復一新,顯得很氣派。

一座是“許承宰妻江氏貞壽坊”,建成於1787年(清代乾隆52年),為時年101歲、五世同堂的江氏老奶奶所立,位於同安區汀溪鎮五峰村當店社的村外田地間。在阡陌縱橫的田野陪襯下,在遠處大山的烘托下,這座貞壽坊韻味十足。順提一下,在五峰村莊上社的路邊,還有一座貞節牌坊“許玉田妻陳氏節孝坊”,建成於1799年(清代嘉慶4年),兩者相距大約1公里多。去五峰村“德安古堡”旅遊者,可以順路去參觀一下這兩座牌坊。

一座是“傅士淵妻吳氏貞壽坊”,建成於1841年(清代道光21年),為時年102歲的吳氏老奶奶所立,現位於同安區大同街道頂溪頭一里100號對面,就在汽車修理廠後牆外、與“嘉祥公寓”擋土牆之間的狹窄縫隙裡,許多人都找不到。經過汽車修理廠師傅同意,我翻過一大堆廢棄的汽車零件堆之後,終於見到這座久聞其名的牌坊。

 另外,廈門還有兩座貞壽坊殘件:

一座是“高育茂妻洪氏貞壽坊”,建成於1789年(清代乾隆54年),為時年106歲的洪氏老奶奶而立,被《同安古牌坊》一書稱為“是保存最完好的清代牌坊”,原來位於同安區大同街道後爐街太守巷30號斜對面,但現在因為房地產開發,已毀。據太守巷居民王福能大爺介紹,這座貞壽坊的部件,由高氏後人收藏,據說準備重建,但願能早日見到它的新生。

一座是“萱壽延祺坊”,建成於1766年(清代乾隆31年),為吳必達母親、時年91歲的王氏老奶奶而立,而且是乾隆皇帝御筆親書匾額,原來在同安區大同街道溪邊街“碧溪殿”(“龍虎宮”)前,已毀。據吳氏後人吳國燦先生和吳金耀先生說,牌坊是在1958年炮轟金門時,被拆毀去做工事。但牌坊殘件“萱壽延祺”匾額和“賜水師提督吳必達母王氏九十一壽匾”石板,現收藏於同安博物館西側“碑刻廊”裡。吳氏後人還保存著一塊與牌坊匾額相同的“萱壽延祺”木匾。

廈門最後一座貞節牌坊:

“吳維果妻陳氏、胞侄(吳)昭

坦妻莊氏節孝坊”(“雙旌坊”)

在同安區洪塘鎮石潯村西的大榕樹下,就在“博石凾宮”後面,還有一座貞節牌坊“吳維果妻陳氏、胞侄(吳)昭坦妻莊氏節孝坊”,俗稱“雙旌坊”。明間下面的通道,不時仍有村民和車輛來來往往。這座牌坊最有特色之處,是坊下的八隻小石獸,其中有四隻石獅,兩隻石虎,兩隻石兔。可惜其中一隻石兔已不知去向,估計被來往的車輛撞毀了吧?我最喜歡北側的小石虎,尾巴捲翹,非常可愛、卡通的樣子。

最重要的是,這座牌坊建成於1911年(清代宣統3年),就是清朝滅亡、皇帝制度滅亡的那一年,所以它也就成了廈門境內立起的最後一座古牌坊。

漢唐儒家空談貞節,宮廷穢聞頻傳,所以有“臭漢髒唐”之說。經宋儒大力提倡,民間婦女開始流行守節,元朝形成了一套旌表節婦制度,明清發揚光大,絕大多數貞節牌坊是這兩個朝代興建的。

設想明清時期,一位婦女想要建座貞節牌坊,她該怎麼辦?光守節不夠,有錢也不夠,最重要的是必須向朝廷申報批准。

申報的標準,明代以及清初都要求婦女守節20年以上。如康熙六年議準:“民婦三十歲以前夫亡守節,至五十歲以後完全節操者,題請旌表。”雍正皇帝把標準降低為守節滿15年以上,此後全國旌表的節婦數量大增。

申報手續很繁瑣。明初的程序是這樣走的:先由基層里老或學校將貞節烈女的事蹟報告給縣官,縣官上報府,由府核查後上呈禮部;禮部再發文向府、州縣、裡甲等要求保勘,交給按察院審定,最後再由禮部統一奏請皇上旌表。因為程序極為繁複、漫長,經常被各級官僚刁難勒索,後來逐漸簡化手續。晚清同安縣“蘇清浮妻洪氏節孝坊”從申報到建成,前後花了22年時間,算是一個比較極端的例子。

節婦一旦被朝廷旌表,可以享受一些實際好處,例如免除差役,享受救濟,同時會獲得一筆30兩官銀興建牌坊。通常,這些銀子綽綽有餘。

因為旌表的節婦越來越多,清政府的財政不堪重負,嘉慶以後就想了兩個省錢的辦法:一是不建專坊,改建總坊,也就是花30兩銀子建一座牌坊,刻上許多節婦的名字;二是不建專坊,改向節婦贈送一個寫著“清標彤管”的匾額。當然,有些家族認為受到皇上旌表是誇耀鄉里的大喜事,願意自己掏錢建牌坊,官府樂觀其成。

建造一座貞節牌坊是很費錢費力的。這裡說個寧化大畫家黃慎的故事。黃慎幼年失父,由守寡的母親養大,他最大的夢想就是為母親建貞節牌坊,為此耗光了在揚州賣畫掙來的全部家當。許齊卓《癭瓢山人小傳》說:“母節孝,為傾囊請於官,建立坊表。妻與子或至無以糊其口。”直到79歲高齡,他還要從寧化跑到永安去賣畫。

遺憾的是,像絕大多數牌坊一樣,黃慎母親的節孝牌坊早已圮廢不存。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