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殊形態的現代農業:小規模高效益

三農 城市規劃 農業 農村 農業有料兒 農業有料兒 2017-10-11

特殊形態的現代農業:小規模高效益

都市農業是指地處都市及其延伸地帶,緊密依託城市的科技、人才、資金、市場優勢,進行集約化農業生產,為國內外市場提供名、特、優、新農副產品和為城市居民提供良好的生態環境,並具有休閒娛樂、旅遊觀光、教育和創新功能的現代農業。

都市農業發展原則

1.功能多樣性

都市農業的發展應向融商品生產、生態建設、承載生物技術、休閒旅遊、文化教育、出口創匯、示範輻射於一體的多功能開拓。

2.經營體系一體化

都市農業的發展要進行專業化生產、區域化佈局、一體化經營、品牌化決策、企業化管理,由專業生產向深度加工、市場銷售一體化拓展。

3.地域特色化

積極培育具有地區特色的都市農業,提高都市農業的科技、文化、資本含量。

特殊形態的現代農業:小規模高效益

都市農業的幾種類型

各國家、各地區由於情況不同,都市農業的發展和建設各有其特點,主要有以下幾種類型:

1.大區農業型都市農業

如法國的巴黎作為高度發達的現代化都市,依然保留著廣闊的農業空間,在強化生態管理和可持續發展中發揮著重要的環境保護作用。

2.零星插花型都市農業

如在日本由於城市的無序發展,土地變得狹小,耕地十分零碎。

3.森林都市農業

如德國的法蘭克福是工業發達、交通便利的城市。但為了減少工業化對城市環境的汙染,在都市農業區內大量發展森林,使其成為森林城市,而農產品採取進口以滿足城市居民的需求。

4 .典型的特色都市農業

如荷蘭的首都阿姆斯特丹,是著名的國際大都市、大港口城市,農業以花卉、蔬菜的設施栽培和牛奶製品的深加工為主,其中花卉佔世界花卉貿易額的。它以農業的工廠化、專業化、自動化等先進技術為主體,克服了土地資源少、光照不足等劣勢,形成了典型的都市農業的特色業發展的龍頭,也是出口創匯的拳頭產品。

5.花園式都市農業

如有“都市之國”、“花園式大都市”之譽稱的新加坡沒有郊區縣,對生態環境特別重視,著力發展園林和城市綠化美化;對環境保護既有立法,也有教育和倡導,他們的宗旨是決不以環境去換取工業現代化和城市現代化。

特殊形態的現代農業:小規模高效益

都市農業的特徵是

1、它所包括的範圍是指都市城市化地區與周邊間隙地帶的農業,不同於一般城郊型農業。

2、都市農業的生產、流通和消費,農業的空間佈局和結構安排,農業與其它產業的關係等,必須首先服從城市的需要併為其服務。這種由城市需要決定農業的發展,體現了都市對農業的依賴性,並進而實現相互依存、相互補充、相互促進的一體化關係。

3、都市農業不僅是經濟功能的開發,而且要進行生態、社會等功能的開發,並進而實現全功能性的大農業。

4、農業生產經營明顯的表現為高度集約化的經營方式,實現生產、加工、銷售一體化經營,進而達到高度的農業發展形態和為都市服務的特殊功能。

特殊形態的現代農業:小規模高效益

都市農業的發展方式

1、發展都市農業,必須以城市現代化水平不斷提高為前提。

都市農業在產業組織方面有賴於大都市提供的科技成果和現代化設施;在市場組織方面,更是需要藉助大都市的力量才能實現對跨區域市場、乃至國際市場的佔有。都市農業是在城市經濟快速發展的條件下興起的,城市的現代化、規模化和生態化,是發展都市農業的根本前提和必要條件。

2、發展都市農業,必須重視現代市場流通體系建設。

充分利用大城市、特別是國際化大都市發達的市場、信息和交通網絡,打造現代化都市農業流通體系,已成為推動都市農業大發展的重要引擎。例如,荷蘭是聞名全球的花卉之國,其花卉產業之所以能夠成為創匯產業,正是憑藉海牙花卉交易市場,才建立起了輻射全球的鮮花交易和流通網絡,大大提升了鮮花交易的範圍和速度。

3、發展都市農業,必須重視對先進科技的引入和應用。

無論是生態農業、設施農業、休閒觀光農業,還是直接把工業科技用於農業生產的精準農業、數字農業和智能化農業,其與先進科技的內在關聯性都十分明顯,高新技術已成為發展都市農業的關鍵。

4、發展都市農業,必須大力推動集約化經營。

一方面藉助發達的設施農業,對花卉、蔬菜及奶製品等實行集約化經營;另一方面,通過專業化分區來推動集約化經營,進一步提高生產的集約化水平,極大地增強各專業分區出口的創匯能力。

5、發展都市農業,必須推動多元化功能目標的實現。

都市農業正越來越多地呈現出多元化的功能導向。如日本主張發展都市農業應實現四個目標:一是建設有“農”的城市,藉助都市農業構建城市的“後花園”;二是提升都市環境質量,建設生態型城市;三是增加農民收入並提高其社會地位;四是加強農村建設,振興農村。

6、發展都市農業,必須儘快完成法規政策的配套建設。

首先是法律制度要健全。如德國有“市民農園法”,法國有“家庭農園法”,日本有“生產綠地法”,這些法律成為各國保障都市農業實現健康有序發展的重要制度基礎。

其次是要建立起對都市農業的政策支持體系。如日本把都市農業列入城市規劃,使其作為城市的“公共財產”來加以保護;對初次從事都市農業的人提供無息貸款,資助其學習和參加培訓等。

特殊形態的現代農業:小規模高效益

7、發展都市農業,必須強調兼顧經濟功能和社會功能兩個目標。

我國作為一個發展中國家,各地發展都市農業,都很重視經濟功能和經濟效益的實現,把保證農民增收和企業獲得合理利潤作為發展都市農業的一個基本目標;同時,隨著都市農業的不斷髮展,北京、上海等一些大城市正越來越多地把社會效益和生態效益列入都市農業的目標體系。

8、發展都市農業,注重突出區域比較優勢。

我國幅員遼闊,各地的資源稟賦和發展基礎千差萬別,因此,在發展都市農業方面,每個城市更加註重突出自身的稟賦優勢。這種以突出區域稟賦條件和比較優勢為宗旨的發展思路,已成為我國都市農業發展的一個基本走勢和特徵。

9、發展都市農業,著力提升產業化、現代化水平。

近年來,隨著都市農業地位的提升,在一些發達省份和城市,按照現代產業的構架要求推動都市農業發展水平的提升,已成為一項重要戰略措施。主要包括運用現代技術武裝農業生產各個環節,提升都市農業的經營品質和效率;著眼於產業融合,拓展農業產業鏈,推動一產向二、三產業延伸。

10、發展都市農業,重視組織協調機制建設。

發展都市農業是一項涉及領域寬、牽扯部門多的系統工作,並具有一定的超前性。因此,各地在推動都市農業發展的過程中,注意通過聯席會議制度等機制建設,推動各級各部門的協調與通力合作;同時,注意立足自身實際,發揮自身優勢,從統籌城鄉發展的角度進行系統安排和部署,強調縱向一致,橫向協調,加快了都市農業發展進程。

11、發展都市農業,形成了圈層式空間發展格局。

從一些主要城市的情況來看,儘管各地選擇都市農業的產業方向不盡相同,但基本上都是按照圈層式空間結構來佈局的。如北京主要是五個發展圈,即:以景觀農業和會展農業為主的城市農業發展圈,以精品農業和休閒農業為主的近郊農業發展圈,以規模化的產品農業和加工農業為主的遠郊平原農業發展圈,以特色農業和生態農業為主的山區生態涵養髮展圈,以與外埠基地橫向聯繫為主的合作農業發展圈。這種圈層式佈局結構,為都市農業的發展提供了一個開闊而有序的空間,既有助於大都市現代農業體系的建設,也有助於體系內的互動與平衡。

都市農業是一種特殊形態的現代農業,是一種有別於一般農區(如農區型、城郊型)的高新技術農業,是一種一、二、三產業延伸融合的複合產業,是一種可持續發展的農業,是一種小規模大效益的高效農業,也是一種融精品生產、觀光旅遊、展示示範、教育娛樂、文化交流、綠化美化、淨化城市於一體的農業。


“農業有料兒”是由北京紫荊創新農業研究院推出的自媒體平臺。北京紫荊創新農業研究院被稱為“中國首家農業問題解決機構”,被業內譽為“農業界的黃埔軍校”,以做教育培訓、項目對接、會議會展而聞名。推出此自媒體平臺,為大家前瞻農業新政、發佈農業權威知庫、輕鬆玩轉農業營銷。

往期精彩:

助轉型促發展的農業科技推廣新模式——科技小院

2017中國農業(博鰲)論壇將於12月3日舉行

10大互聯網思維打造農產品品牌 實現產品溢價成就“網紅”路

三類模式,五大原則,休閒農業促農旅雙贏

要想訂單農業玩兒的溜,還得先要探索新模式?

東北農業做好“五學” 方能成就大氣候

小成本賺大錢,解說休閒農業新玩法

農業旅遊著眼城市居民,打造農業旅館特色模式

訂單農業如何做?促進農民增收靠什麼?

農業:耐得住寂寞,才能守得住繁華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