腳踏實地勤為民 力促脫貧不鬆勁

三農 農業 林業 畜牧業 銅仁新聞網 2017-06-15

譚震同志是印江自治縣衛生監督所派駐到纏溪鎮楠星村的第一書記,於2016年4月開始駐纏溪鎮楠星村,在一年多的真情幫扶中,他履行著一個共產黨員的承諾,腳踏實地勤為民,力促脫貧不鬆勁。

——帶好一個班子 厚植民心

纏溪鎮楠星村,地理位置偏遠,山大人稀,交通不便,信息不暢,群眾仍然採用傳統耕作方式,自給自足,產業發展不成規模,結構調整比較緩慢,人均收入低下。一開始駐村,他遇到的最大難題就是該村班子不健全,村主任中途外出務工,辭職不幹了,無奈之下只得由村支書兼任村主任,由於村支書學歷、年紀、家庭等實際原因,導致該村對於該鎮黨委政府下派的任務不夠重視,因此不能及時完成,且完成效果不理想,這大大影響了該村的經濟發展,也讓群眾對村支兩委失去信心。鑑於這樣的實際情況,譚震首先主抓班子建設,他向單位申請資金,為村裡買了電腦、打印機等必須的辦公設備,把村幹部的陣地建設起來,在楠星村第十屆村支兩委換屆選舉中,他深深的意識到,這一次必須選出正確的“當家人”,才能理清發展思路,理順發展路子,於是他召集全村黨員、村民組長、群眾代表宣傳村支書、村主任的職能職責,在換屆選舉中,他組織的宣傳會不少於10次,功夫不負有心人,在他的不懈努力下選出了楠星村新一屆當家人。為了讓這一屆村班子提高思想認識,他立即組織大家學習村幹部的職能職責,同時以“兩學一做”學習教育、“支部活動日”、“三會一課”等活動為載體組織學習習近平總書記系列講話精神,2017年4月16日省十二次黨代會召開後,他積極組織大家學習這次會議精神,學習會議提出的全力實施大扶貧、大數據、大生態三大戰略行動,從嚴治黨,不斷提高基層黨組織的創造力凝聚力戰鬥力等先進思想內容,提高大家的思想認識。

該村有一戶精準扶貧戶,戶主楊德貴患有腦梗塞、血管瘤等多種病症,喪失勞動能力,兒子兒媳在家務農,孫女讀書,全家7口人基本沒有生活來源,去年洪災過後,其居住的房子存在很大的安全隱患,村支兩委試著為這一戶協調危房改造,但其家庭底子薄弱,無法實現危房改造,然後又協調生態移民搬遷,經過村支兩委的幫助,楊德貴家在印江南湖13棟10樓獲得了一套141.49平方米的移民搬遷房,目前已經領到鑰匙入住,他們還把楊德貴兒子推薦到城區建築行業就業。這一幫,就讓村裡群眾燃起了心理的曙光,也讓大家看到了村支兩委帶領大家脫貧的決心。

——修好一條路 帶富一個村

正所謂,要想富先修路,楠星村基礎設施薄弱,沒有通村路、通組路、產業路,這也大大制約了該村的經濟發展。自扶貧攻堅工作大力實施以來,國家、省、市、縣對貧困村的幫扶力度越來越大,該村通過爭取,通村路列入2016年央企實施修建,這是群眾期盼已久的大事,因此,群眾大多無償拿出土地修路,當通村路開挖至該村龍泉組上寨處時,因需要佔龍泉組通組路的一半,開挖拓寬後阻斷了上寨8戶群眾的出行,如果要拓寬龍泉組通組路,就要佔用兩河組另一家的林地,因此,龍泉組8戶群眾和兩河組的一戶群眾都出面阻擾,施工被迫中斷,譚震是看在眼裡急在心理,修路本就是為了群眾出行,這要是修路造成了大家出行不便,就達不到修路的初衷。於是他請來鎮相關部門、施工方和設計的9戶群眾開座談會,協商通村路修建事宜,經過他多次調解,最後雙方達成協議,工程順利施工了。

截至目前,他帶領村支兩委依託精準扶貧政策,積極丈量該村兩河組、龍灣組、龍章組、龍井組通組公路共計6公里,編寫修建方案上報,已獲批覆,不久將啟動施工;組織丈量了通村公路牛老殼處到湄坨村水庫1公路產業路,覆蓋周邊產業50餘畝,龍章組爛田灣處到塘房嶺產業路3公里左右,為該村發展300餘畝雷竹產業奠定了基礎。一年多來,楠星村實現通村通組路硬化7公里,新修建產業路4公里,基礎設施建設得到有效改善。

——“三個一”壯大村級產業發展

協調修好了產業路,那麼接下來就是因村制宜發展產業,譚震同志協同村支兩委走遍全村,對村裡地理環境有了大概瞭解,最終提出“養好一桶蜂,種好一片竹、栽好一根菸”的產業發展路子。

養好一桶蜂:該村貧困戶譚明幫在冷水溪養了10餘桶蜜蜂,每到花開季節,就把蜜蜂搬到楠星村放養,這天,譚震見到正在放養蜜蜂的譚明幫,上前交談起來,詢問其養蜂經驗、效益如何等問題,後來,他心裡萌生了一種想法,就是把村裡發展集體經濟的5萬元用於發展養蜂產業,於是他召集村支兩委,商議村集體經濟發展,他說“將五萬元購買蜜蜂,然後交由譚明幫代養,村裡每年從中收取30%的效益,70%由其本人獲得,既帶動了貧困戶發展,又盤活了村集體經濟”。最後村委會購買了70餘桶蜜蜂交由譚明幫帶養,2016年總收益5萬元左右,其本人收益3.5萬餘元,村集體收益1.5萬元,貧困戶譚明幫當年就成功脫貧,2017年預計由譚明幫帶動2戶貧困戶養殖蜜蜂增加收益。

種好一片竹:譚震到林業部門諮詢楠星村這樣的地理環境適宜發展什麼產業,通過林業部門的實地調查,得出楠星村日照時間相對較短,海拔相對較高,且該村有生長良好的蘭竹,非常適合發展雷竹產業,有了相關部門的驗證,他更加充滿信心,心裡更加有底氣,召集群眾開會,排查土地,最終統計出300餘畝土地種植雷竹,惠及到該村貧困戶10戶45人,截至目前,雷竹生長態勢良好。

栽好一根菸:烤煙是楠星村一直以來發展產業,譚震也意識到該村適宜栽種烤煙,於是堅持將烤煙發展下去,他積極動員大戶種植烤煙120餘畝,與大戶商議聘請本村貧困戶、留守婦女和老人就近務工,帶動本村貧困戶8戶30餘人就業。

我想,作為一名黨員幹部,首先要學會用理論武裝頭腦,自覺地在思想上政治行動上要與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以鐵一般的信仰、鐵一般的信念、鐵一般的擔當,確保中央、省、市、縣的各項決策部署落地開花見成效,全心全意助力脫貧攻堅工作。

作為“第一書記”,就像是村裡的“主心骨”,做到學在深處、某在新處、幹在實處,“第一書記”對上承載著縣委、縣政府,黨委、政府對脫貧攻堅的重託,對下承載著全村百姓脫貧致富的期望,既是村支兩委的有力幫手,又是他們的“引路人”,只有腳踏實地勤奮為民,才能不辱使命,不負重託,無愧於群眾。

(印江縣纏溪鎮 孫祖潔)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