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扆:三門峽走出的又一位宰相

記者 劉書芳

陸扆:三門峽走出的又一位宰相

很多人知道歷史上從三門峽地區走出姚崇這麼個宰相,卻不知道還有一位宰相也是從三門峽走出的,他叫陸扆[yǐ]。陸扆(847年—905年)是唐朝末期的宰相。他聰明好學,才華橫溢,忠誠盡職,在歷史上留下不少佳話。

陸扆:三門峽走出的又一位宰相

陸扆畫像 資料圖

一 逃難途中 狀元及第

陸扆,本名允迪,字祥文,是中唐名相陸贄的族孫。祖父陸師德官至淮南觀察使。父親陸鄯任陝州法曹參軍(掌督捕賊盜、決獄定刑之事)時,將陸家由浙江嘉興遷移到陝州,陸扆就成了陝州人。陸扆自小聰明好學,很有才華。

陸扆生活的年代正逢唐代末期,政局混亂,社會矛盾尖銳。各地擁兵自重,甚至起兵叛亂。873年,只有12歲的唐僖宗即位。874年,全國各地發生水災旱災,河南最為嚴重,麥才半收,秋季的莊稼幾乎沒有。但唐王朝“用兵不息,賦斂愈急”,各州縣又不上言災情,致使“百姓流殍,無處控訴”,紛紛揭竿而起。

正在陸扆學業有成,準備參加科舉考試的時候,王仙芝、黃巢起義爆發。起義軍橫掃東部南部各地。880年11月底,黃巢起義軍進入洛陽,接著很快就攻下陝州、虢州,12月初攻陷潼關,幾天時間兵進長安。此時的唐朝皇帝唐僖宗狼狽逃往成都。

881年,唐朝調集各地軍隊紛紛前往長安討伐黃巢,時勝時敗。882年9月,起義軍將領朱溫變節降唐,深受唐僖宗的喜愛和器重。在唐軍攻擊下,黃巢起義軍節節敗退,883年撤出長安。884年,黃巢起義徹底失敗,黃巢被斬首。885年農曆正月,唐僖宗自成都起程,3月重返長安。

此時,陸扆覺得天下太平,科舉考試也該正常進行,於是急忙前往長安。很多學子大概也像陸扆想的一樣,都聚集到長安,準備第二年開春參加考試,一展才華。885年12月,就在科舉考試加緊籌備、學子們躍躍欲試之時,長安城發生動亂,幾個將領為爭奪權勢打了起來。唐僖宗被迫逃往鳳翔(今陝西寶雞)。886年,又逃往興元(今陝西漢中,史稱“僖宗幸山南”)。皇帝這一逃,一部分要參加科舉考試的學子們也跟著皇帝跑了,陸扆就在其中。

陸扆因才華橫溢、文思敏捷,與中書舍人鄭損交好,在逃難途中住在一起,又很快認識宰相韋昭度,韋昭度也很賞識陸扆的才華。

在逃難途中出現了“丙午科舉”之事。據《北夢瑣言》記載,此次科舉是陸扆提出的建議。據記載,陸扆覺得這樣逃難下去,科舉之事非常渺茫,於是在長安出現平穩跡象後,勸韋昭度在興元舉行科舉。這樣,一是讓一同逃難的學子有了盼頭,二是向天下展示唐朝形勢還算太平,正常的事務還能有序開展。

韋昭度覺得不錯,只是想到此時正值6月,天氣正熱(一般考試都在春季),更何況讓誰來主持呢?陸扆說,時間不是問題,考試可以讓鄭損主持。韋昭度覺得這樣也行,並徵得皇帝同意。

為了促使這一事件能夠順利進行,陸扆幫助起草科舉考試的相關材料,最終使科舉考試得以正常進行。放榜後,陸扆進士第一。據說,這一事件也引起一些人的誤解,說陸扆有“自點狀元”之嫌。後來,有年6月的一天,天氣很熱,翰林院有人就開玩笑說“今天該是科舉放榜的日子”。

二 兢兢業業 勤政愛民

陸扆中狀元后,歷任鹽鐵巡官、校書郎。

887年,長安事件平息後,唐僖宗一行起程回長安,途經鳳翔被扣幾個月後,888年,病中的唐僖宗終於回到長安。3月3日,僖宗去世。其弟李曄即位,即唐昭宗。

唐昭宗是一個想有所作為的人,他敬重大臣,勵精圖治,即位之始,就制訂出一套適應形勢的統治方略。先是設計除掉把持政權的宦官楊復恭,然後又想法削弱地方割據勢力。

陸扆這時深得唐昭宗喜愛和賞識,他忠心耿耿,勤政愛民。在地方為官,頗有政績;當宰輔後,兢兢業業,千方百計幫助皇帝削弱宦官和地方軍閥的權勢。

唐昭宗龍紀元年(889年),陸扆被授藍田尉;景福元年(892年)升祠部郎中,知制誥;893年,獲御賜金紫服,5月授中書舍人,這是中書省要職,共6人,官職為正五品上。乾寧二年(895年),任兵部侍郎,官職為正四品下,封爵銀青光祿大夫;乾寧三年正月進翰林學士共6人,陸扆是其中之一,內參密命,與商朝政,是皇帝最親近的顧問兼祕書官,號稱內相,尚書左丞,封嘉興縣男(爵名);七月遷戶部侍郎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官職四品以下,知政事者為宰相銜職,加中書侍郎、集賢殿大學士、判戶部事,此為尚書省戶部長官。

895年科舉考試,發榜時,25人進士及第,居榜首的是張昭憲,而桂州(今廣西桂林)人趙觀文名列第八。落第舉子不滿,指責考官崔凝營私舞弊。唐昭宗得知後,下詔在武德殿重試,並命翰林學士陸扆主試,又親自閱卷,認為趙觀文“才藻優瞻,義理昭然,深窮體物之理,曲盡緣情之妙。所試詩賦,辭藝精通,皆合本意”,遂欽定為第一。15人進士及第,張昭憲等落第。

陸扆在朝為官,每臨大事,都敢於直陳己見,因此觸犯朝廷而多次被貶在地方官任上。有一次,嗣覃王率軍討伐鳳翔,陸扆勸諫說:“如今國家的大局剛剛穩定下來,不應對近輔之地用兵,否則一定會被另外的賊人乘虛而入,這對國家沒有好處。而且把軍事大權交給親王,一定會有後禍。”唐昭宗希望軍隊以此走向強盛,怪罪陸扆阻撓,把他貶為峽州刺史。嗣覃王出兵果然失敗。事實證明陸扆是正確的。

897年,昭宗再次起用陸扆,授工部尚書,官職正三品,後轉任兵部尚書,負責護送唐昭宗從華州到長安。光化二年(899年)正月,又授以中書侍郎同平章事。900年4月兼戶部尚書,爵位晉吳郡開國公,官職正二品。9月,轉為門下侍郎。門下省是受命於皇帝的最高政令審議機構,負責審議中書省草擬詔令,審閱各種上行文書,提出建議後交中書省進呈皇帝;為門下省次官,官職正三品,監修國史。天覆元年(901年)進階特進,雖屬散官,但已官至正二品,兼作兵部尚書。

雖然陸扆兩度拜相,他千方百計欲削宦官、軍閥之權,但時值唐朝末年,藩鎮割據,時局混亂,國勢日衰,政權旁落,收效不大。900年11月,宦官們將唐昭宗幽禁。901年,藩鎮朱溫將宦官除去後,擁立昭宗復位,昭宗加封朱溫為樑王。不想很快,昭宗被另一個藩鎮——鳳翔的李茂貞軟禁,朱溫打敗李茂貞,唐昭宗便落入朱溫之手。

904年正月,朱溫再次逼唐昭宗從長安遷都洛陽,陸扆跟隨昭宗到洛陽。八月,朱溫派人將昭宗殺害,立昭宗兒子、年僅13歲的李柷為帝,即唐哀帝,大權全落到朱溫手裡。朱溫進封為魏王。905年,朱溫圖謀除去朝廷裡有聲望的士大夫,將他們紛紛貶職。陸扆被貶為濮州(今山東鄄城東北)司戶參軍,掌管戶籍、計賬、婚姻等事。6月,陸扆等30餘名朝廷命官,被朱溫謀殺於白馬驛(今河南滑縣),終年59歲。朱溫的謀臣李振因屢次考試都落選了,便深恨朝官,對朱溫說:“此輩常自謂清流,宜投之黃河,使為濁流。”朱溫含笑聽從,將陸扆等30多人的屍體投入黃河之中。

三 忠心耿耿 文思敏捷

唐昭宗901年被朱溫擁立復位後,曾私下問大臣韓偓說:“陸扆、裴贄誰忠於我?”韓偓說:“陸扆等人都是宰相,怎麼會有異心呢?”唐昭宗說:“外界傳言說陸扆不高興我復位,在元日那天換下衣服逃到啟夏門,這話可信嗎?”韓偓說:“誰給陛下說的這話?”皇帝答道:“是崔胤、令狐渙。”韓偓說:“即使陸扆真是這樣做,也不必怪罪他。況且陛下復位之事,陸扆根本就不知道,忽然聽說軍隊行動,不過打算出逃而已。陛下怪罪他沒有為國捐軀是可以的,認為他不高興,這是誣陷之詞。”唐昭宗聽了韓偓的話,醒悟過來。

說到這一點,陸扆可以說是忠心耿耿。在唐王朝風雨飄搖,行將滅亡的時代,很多朝臣見風使舵,紛紛暗結有實力的勢力,為自己將來謀劃,但陸扆始終緊跟皇帝,為其盡心盡力,受到歷史學家的讚頌。《舊唐書》《新唐書》等都給他立傳,並予以肯定。

《新唐書》還記載陸扆被冤枉的一件事。當初,皇帝從鳳翔回到京城,大赦天下,各道都賜給詔書,唯獨不給李茂貞。陸扆說:“國都的西邊,鳳翔距離最近,論罪確實不該赦免,然而他還能遵守進貢的義務,朝廷並沒有斷絕與他的聯繫,不應該在下達詔書這事上區別對待。”當初,崔胤被罷免宰相,以陸扆為相,崔胤心懷不滿。陸扆提出這個建議,崔胤認為他暗地裡與鳳翔結黨營私,將他貶為沂王傅,在東都任職。

陸扆寫起文章來,文思敏捷,無人能及,在當時很有名望,與陸希聲、陸威並稱“三陸”。他在翰林學士任上6年之久,為文不假思索而揮翰如飛,且文優理勝,深為同僚佩服。他的才華深為當時的皇帝喜愛。有一次,唐昭宗作賦一首,詔學士皆和他的賦,陸扆最先寫成,還寫得十分漂亮。唐昭宗不禁讚歎說:“貞元時陸贄、吳通玄兄弟善內廷文書,後無繼者,今朕得之。”著有文集7卷。

他寫的《禁林聞曉鶯》收錄於《全唐詩》。全詩共十二句:“曙色分層漢,鶯聲繞上林。報花開瑞錦,催柳綻黃金。斷續隨風遠,間關送月沈。語當溫樹近,飛覺禁園深。繡戶驚殘夢,瑤池囀好音。願將棲息意,從此沃天心。”前六句是寫皇帝園林景色優美和黃鶯(黃鸝)叫聲婉轉清脆。後六句通過黃鶯對環境的依戀,表達自己對朝廷的忠心。

陸扆還工於書法,有書跡傳世。宋代《宣和書譜》還專門有陸扆傳記,說陸扆“亦善作真字,嘗有《贈苔光草書歌》,筆跡不減古人,翰墨耀映,真可尚也”。對陸扆書法的評價是非常高的。

陸扆:三門峽走出的又一位宰相

聲明:本公號原創文章謝絕媒體轉載。如經授權轉載,請於文章開頭註明“來源:三門峽日報微信公眾號(ID:smxrbweixin)”。

策劃:焦森森 李海峰 責編:師寶華 徐偉

投稿郵箱[email protected]

新聞熱線0398—2981057

法律顧問:河南宇萃(三門峽)律師事務所

趙雙良 胡 彬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