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有一樣東西,日本死活學不會,卻說不稀罕學

儒家 日本 國學 日語 歷史煙雲 2017-05-07

在整個東亞文化圈中,中國最虔誠的學生非日本莫屬了,曾幾何時,當它睜開蒙昧的雙眼,發現身邊宏大、燦爛的中國文化時,無不懷著竊喜的心情貪婪地吮吸著中國的文化乳汁,可以說中國就是日本的文化母國。

雖然如今的日本,想盡辦法去中國化,但毋庸置疑的是,他們的祖先曾削尖了腦袋來中國學習。以遣使、留學、貿易的方式來到中國,學習的內容可謂豐富多彩,小到吃喝穿衣,大到思想、藝術。其中對日本影響最為深遠的當屬中國的文字和儒學。

中國有一樣東西,日本死活學不會,卻說不稀罕學

直到今天,日文裡還有1945個常用漢字,是日本中小學生必學的,否則他們就看不懂日文。儒學在日本一度成為官學,中國文化輻射的範圍又被稱為儒學文化圈,儒學深刻影響著日本的方方面面,從倫理道德、價值觀到行為準則、宗教等等。

日本把從中國學到的東西,經過消化,發展成一種“道文化”。如喝茶有茶道,書法有書道,插花有花道,劍術有劍道,射箭有弓道,武術有柔道。去中國化?何處是盡頭!

中國有一樣東西,日本死活學不會,卻說不稀罕學

對中國文化照單全收的學習中,中國的宦官制度日本卻沒有學,這是日本學者所津津樂道的,以此標榜他們的祖先是多麼的明智,摒棄了糟粕。而真實情況並非如此!

雖然現在看來宦官制度是糟粕,但在中國的彼時,對男性掌權者而言是十分的貼心,這也是男女不平等的產物。試想後宮三千佳麗,如果讓一幫男人來伺候,皇上怎能安心?用宦官做內侍無疑是最好的解決方式。那麼日本為什麼沒有get呢?

中國有一樣東西,日本死活學不會,卻說不稀罕學

查一下當時的社會背景史料,便可明瞭一件事,從第33任天皇登基到第48任天皇死亡的178年中,有85年是女天皇,當然無需宦官。那麼男天皇在位時呢?日本的後宮設置是皇后一人,妃兩到三人,多的再加夫人三人,相比中國古代豪華的後宮團可以忽略不計了。在這種情況下,宦官並不被迫切需要了。

最關鍵的一點是,閹割技術難度太高,當時的日本實在get不到,要知道這項技術往往是從騸馬閹豬的練習中學來的,直到18世紀20年代,騸馬技術在從中國傳到日本。1898年日本人才寫了第一本關於閹割技術的書《去勢書》。

中國有一樣東西,日本死活學不會,卻說不稀罕學

即使是在明英宗時期,太監閹割也是一件死亡率極高的事,達20%。對於畜牧業落後的日本而言,要學習這種技術,只能是望洋興嘆。因此太監製度,不是日本不想學,實在是學不會、學不了,日本標榜的自己的明智和有遠見只不過是給自己擦粉而已。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