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園的《淮南子》筆記

儒家 淮南子 國學 孔子 大眾國學 2017-04-25
谷園的《淮南子》筆記

按:前兩天整理的《淮南子》筆記,挺雜亂的。

我最喜歡裡面的《人間訓》部分,故事和道理都講得好。特別是這句,“直意適情,則堅強賊之;以身役物,則陰陽食之。”

今天跟朋友聊到這句話,認為,儒家、道家,說到底還是講做人。儒家講中庸,道家講平衡,內與外,陰與陽,都是圍繞著做人講的。風箏飛得再遠,還是有這根線牽著的。而佛教貌似會剪斷這根線。

今天看讀書群裡也在討論佛教,大家也可以討論一下這個問題。

你喜歡哪一句?請留言討論。稍後,我可能參考著,把它整理到講稿裡。

谷園

2017.4.24

淮南子筆記(2017.4.23)

前言

鴻,大也;烈,明也。以為大明道之言也。

劉安主編

139年獻給漢武帝,

一原道

天下之事,不可為也,因其自然而推之;萬物之變不可究也,秉其要歸之趣。

處上而民弗重,居前而眾弗害,天下歸之,奸邪畏之。以其無爭於萬物也,故莫敢與之爭。

體道者逸而不窮,任數者勞而無功。

任一人之能,不足以治三畝之宅也;修道理之數,因天地之自然,則六合不足均也。故禹之決瀆也,因水以為師;神農之播谷也,因苗以為教。

故禹之裸國,解衣而入,衣帶而出,因之也。今夫徒樹者,失其陰陽之性,則莫不枯槁,故橘樹之江北則化而為枳,鴝鵒不過濟,貉渡汶而死;形性不可易,勢居不可移也。

達於道者反於清淨,究於物者終於無為。以恬養性,以漠處神,則入於天門。

井魚不可與大,拘於隘也;夏蟲不可與寒,篤於時也;曲士不可與語至道,拘於俗束於教也。

善遊者溺,善騎者墮,各以其所好,反自為禍。

得在時,不在爭;治在道,不在聖。土處下,不爭高,故安而不危;水下流,不爭先,故疾而不遲。

無為者,不先物為也;所謂無不為者,因物之所為。所謂無治者,不易自然也;所謂無不治者,因物之相然也。

貴者必以賤為號,而高者必以下為基;託小以包大,在中以制外;行柔而剛,用弱而強;轉化推移,得一之道,而以少正多。

凡人中壽七十歲,然而趨舍指湊,日以月悔也,以至於死。

聖人不貴尺之璧,而重寸之陰,時難得而易失也。禹之趨時也,履遺而弗取,冠掛而弗顧,非爭其先也,而爭其得時也。是故聖人守清道而抱雌節,因循應變,常後而不先。

清靜者,德之至也;而柔弱者,道之要也;虛無恬愉者,萬物之用也。

名實同居。

古人有居巖穴而神不遺者,末世有勢為萬乘而日憂悲者。由此觀之,聖亡乎治人,而在於得道;樂亡乎富貴,而在於德和。知大己而小天下,則幾於道矣。

所謂樂者,人得其得者也。

子夏心戰而臞,得道而肥。聖人不以身役物,不以欲滑和。

說之者眾而用之者鮮,慕之者多而行之者寡。所以然者何也?不能反諸性也。

天下神器不可為也,為者敗之,執者失之。

因天下而為天下也。天下之要,不在於彼而在於我;不在於人而在於我身。

天下之與我,豈有間哉。

夫有天下者,豈必攝權持勢,操殺生之柄而以行其號令邪?吾所謂有天下者,非謂此也,自得而已。自得,則天下亦得我矣。

所謂自得者,全其身者也。全其身,則與道為一矣。

形神氣志,各居其宜,以隨天地之所為。

夫形者,生之舍也;氣者,生之充也;神者,生之制也。一失位,則三者傷矣。是故聖人使人各處其位,守其職,而不得相干也。

貴虛者,以毫末為宅也。

精神氣志者,靜而日充者以壯,躁而日耗者以老。

二俶真

大塊載我以形,勞我以生,逸我以老,休我以死。善我生者,乃所以善我死也。

魚相忘於江湖,人相忘於道術。

(相忘於江湖,在乎各得其樂也。)

身處江海之上,而神遊魏闕之下。

至道無為,一龍一蛇,盈縮卷舒,與時變化;外從其風,內守其性,耳目不耀,思慮不營。

藍染青則青於藍。

聖人內修道術,而不外飾仁義,不知耳目之宣,而遊於精神之和。

虛無者,道之舍;平易者,道之素。

舉世而譽之不加勸,舉世而非之不加沮,定於死生之境。

視天下之間,猶飛羽浮芥也。

人性安靜,而嗜慾亂之。

唯易且靜,形物之性也。

虛室生白,吉祥止也。

量腹而食,度形而衣,節於己而已,貪汙之心奚由生哉。

能有天下者,必無以天下為也。

靜漠恬澹,所以養性也;和愉虛無,所以養德也。

小有所志而大有所忘也。

樹林,一生養之,十人拔之,則必無

人神易濁而難清。

古之聖人,其和愉寧靜,性也;其志得道行,命也。

三天文

日月、五星、二十八宿、北斗。

第一次完整記載了二十四節氣的名稱並說明了確定方法。十九年七閏。

八風。

五音,十二律,旋宮六十律。

古代度量衡的來歷也和天道有關。

天傾西北,故日月星辰移焉;地不滿東南,故水潦塵埃歸焉。

天道曰圓,地道曰方。方者主幽,圓者主明。

毛羽,飛,陽;鱗,陰。

歲星,木,伏羲,東;熒惑,火,炎帝,南;鎮,土,黃帝,中;太白,金,少昊,西;辰,水,顓頊,北。

宿、舍。

淮南子無易經的事。

一種理論的價值,取決於在此基礎上能得出什麼新成果。

律數,音與數。天文。

天文很神祕,有權威感,是神道設教的一部分。漢代思想發展的歧途。

堪輿,天地之間。

四地形

九山:會稽、泰山 、王屋、首山、太華、岐山、太行、羊腸、孟門。

淮南子在神祕學術保存方面有意義,憑想象、邏輯推理來閉門造車,無實證。

大而化之,想當然。

律,想建立數學模型。跟相對論最終是個數學方程,是一回事。

四足者無羽翼,戴角者無上齒。

熊羆蟄藏,飛鳥時移。

對於海外的想象,與山海經類似。太扯。

五時則

時,季節,則,法則規律。

順天而行。

超出哲學,想搞成科學,就出問題。

農耕文明,不可能理解代碼。西方完勝。

制度陰陽,大制有六度:天為繩,地為準,春為規,夏為衡,秋為矩,科為權。(大制:基本法規、準則。)

總想歸結,經分不足,綸合有餘,分之不足,合之有餘。

六覽冥

講半天還是一個清靜,愚民政策。不平易。

黃老歌要簡易,守約。繁則易失。

其出不遠,何以有此新生活。

利害之路,禍福之門,不可求而得也。

諸侯力征,天下合而為一家。

夫聖人者,不能生時,時至而弗失也。

乞火不若取燧,寄汲不若鑿井。

七精神

所求多者所得少,所見大者所知小。

其出彌遠者,其知彌少。以言夫精神不可使外淫也。

夫人之所以不能終其壽命而中道夭於刑戮者,何也?以其生生之厚。夫惟能無以生為者,則所以修是生也。

隨其天資而安之不極。

抱德煬和,以順於天;與道為際,與德為鄰,不為福始,不為禍先。

吐故內新

輕天下,則神無累矣;細萬物,則心不惑矣;齊死生,則志不懾矣;同變化,則明不眩矣。眾人以為虛言,吾將舉類而實之。

人之所以樂為人主者,以其窮耳目之欲,而適躬體之便也。

堯舜禹,是三種極致人格的具象。堯之儉,舜之孝,禹之勤。

若此人者,抱素守精,蟬蛻蛇解,遊於太清,輕舉獨住,忽然入冥。

晏子與崔杼盟,臨死地而不易其義。

尊勢厚利,人之所貪也;使之左據天下圖而右手刎其喉,愚夫不為。由此觀之,生尊於天下也。聖人食足以接氣,衣足以蓋形,適情不求餘。

大怒破陰,大喜墜陽,大憂內崩,大怖生狂。除穢去累,莫若未始出其宗,乃為大通。

無外之外,至大也;無內之內,到貴也。

若夫至人,量腹而食,度形而衣,容身而遊,適情而行,余天下而不貪,委萬物而不利,處大廓之宇,遊無極之野,登太皇、馮太一,玩天地於掌握之中。(藝術人生。

八本經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著於竹帛、鏤於金石,可傳於人者,其粗也。(得意忘言,不立文字之傾向也。)

以古非今,虛妄。

九主術

人主之術,處無為之事,而行不言之教。清靜而不動,一度而不搖,因循而任下,責成而不勞。

所理者遠,則所在者邇;所治者大,則所守者少。

十繆稱

十一齊俗

十二道應

趙簡子以襄子為後,,,,,是為人也,能為社稷忍羞。,,,知其雄,守其雌,其為天下溪。

吳之所以亡者,何也?李克對曰:數戰而數勝。

恆公曰:不然。問之,患其有小惡也。以人之小惡而忘人之大美,此人主之所以失天下之士也。。。。。。老子曰:天大,地大,道大,王亦大。域中有四大,而王處其一焉。以言其能包裹之也。

未嘗聞身治而國亂者也,未嘗聞身亂而國治者也。故本任於身。。。。。故老子曰:修之身,其德乃真也。

桓公讀書於堂,輪人斫輪於堂下,,,,,,可以致妙者,臣不能以教臣之子,而臣之子亦不能得之於臣。是以行年七十,老面為輪。今聖人之所言者,亦以懷其實,究而死,獨其糟粕在耳。故老子曰: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輪人之技,存乎一心,不可言傳。)

越王怒而國破,請身為臣,妻為妾,親執戈為吳兵先馬走,勝。故老子曰:柔之勝剛也,弱之勝強也,天下莫不知,而莫之能行。

公孫龍謂弟子:人而無能者,龍不能與遊。有客能呼,與之弟子籍。至河上,一呼而航來。故曰,聖人之處世,不逆有伎能之士。故老子曰:人無棄人,物無棄物,是謂襲明。

公儀休相魯,而嗜魚。故弗受魚。知足不辱。

人有三怨:爵高者士妒之,官大者主惡之,祿厚者怨處之。孫叔敖爵益高志益小;官益大心益小;祿益厚施益博。故老子曰:貴必以賤為本,高必以下為基。

老子曰 :從事於道者同於道。

盜亦有道。盜賊之心必託於聖人之道而後可行。故老子曰:絕聖棄智,民利百倍。

顏回忘禮樂、忘仁義,坐忘矣:隳支體,黜聰明,離形去知,洞於化通,是謂坐忘。仲尼曰:洞則無善也,化則無常矣。。。。故老子曰:載營魄抱一,能無離乎?專氣至柔,能如嬰兒乎。

精神通於死生,則孰能惑之!次非斬蛟。老子曰:夫唯無以生為者,是賢於貴生焉。

言有宗,事有本,失其宗本,技能雖多,不若其寡也。

田鳩欲見秦惠王,居秦三年不得。轉而見楚王,楚王悅之,與之節,使秦,即見之。物故有近之而遠,遠之而近者。故大人之行,不掩以繩,至所極而已矣。此所謂《管子》:鳥飛而準繩。 (大直或曲也。)

石上不生五穀,禿山不遊麋鹿,無所陰蔽隱也。。。。中行、知氏先亡,其為政也,以苛為察,以切為明,以刻下為忠,以計多為功。譬之猶廓革也,廓之,大則大矣,裂之道也。故老子曰:其政悶悶,其民純純,其政察察,其民缺缺。(不聾不瞎,不能當家。)

晏子與太卜,方而不割,廉而不劌。

魏文侯吧無豫讓之忠。老子曰:國家昏亂,有忠臣。

宥卮,水灌,其中則正,其盈則覆。子貢請問持盈。曰:益而損之。。。。聰明睿智,守之以愚;多聞博辯,守之以陋;武力毅勇,守之以畏;富貴廣大,守之以儉;德施天下,守之以讓。此五者,先王所以守天下而弗失也。反此五者,未嘗不危也。故老子曰:服此道者不欲盈,夫唯不盈,故能弊而新成。(荀子)

(春秋時代見於記載的宥卮(又稱敧器、宥坐器)是運用液體重心原理的另一器物。宥通右,宥坐器就是放在座位右邊的器具,是一種和座右銘作用相同的警示性的器物。相傳孔子(前551一前479)和其弟子參觀魯桓公廟時曾見到這種器物。孔子詢問其名稱,守廟人告訴他,這是宥坐之器。孔子曰:“吾聞宥坐之器者,虛則敧,中則正,滿則覆。”意思是說,宥坐之器平時是傾倒著的(敧)。 往其中注水後,盛水器皿的重心發生變化。當水太滿時,宥坐之器將再度傾覆。孔子當場叫弟子實驗,果然如此。於是孔子感慨道,“惡有滿而不覆者哉”。“滿招損,謙受益,時乃天道”,是最早見於《尚書•大禹謨》的對事物發展規律的總結,是歷來為政者的箴言。宥坐之器是利用力學原理表現這一勸戒的形象器物。(引自網絡資料))

武王問太公。太公曰:未得獸者,唯恐其創之小也;已得之,唯恐傷肉之多也。王若欲久持之,則塞民於兌,道全為無用之事,煩擾之教,。。。。厚葬久喪以亶其家,等等儒家很多都是愚民政策,以此移風,可以持天下弗失。故老子曰:化而欲作,吾將鎮之以無名之樸也。

十三氾論

聖人制禮樂而不制於禮樂。治國有常而利民為本,政教有經而令行為上,苟利於民不必法古,苟周於事不必循舊。

當於世事,得於人理,順於天地,祥於鬼神,則可以正治矣。

天地之氣,莫大於和。

有兩用而亡,有專用而死,無術之御之也;有兩用而王,有專用而霸,有術以御之也。

可行而不可言者,取捨也;可言而不可行者,偽詐也;易為而難成者,事也;難成而易敗者,名也。

管仲。人君論其臣也,不計其大功,總其略行,而求其小善,則失賢之數也。人有厚德,無問其小節;而有大譽,無疵其小故。。。。人之情,莫不有所短。誠其大略是也,雖有小過,不足以為累。。。。。小節伸而大略屈,故小謹者無成功。

五帝三王,未有能全其行者也。故《易》曰:小過亨。言人莫不有過,而不欲其大也。

君子不責備於一人。。。。求於一人則任以人力,自修則以道德。責人以人力,易償也;自修以道德,難為也。

故論人之道,貴則觀其所舉,富則觀其所施,窮則觀其所不受,賤則觀其所不為,貧則觀其所不取。視其更難以知其勇,動以喜樂以觀其守,委以財貨以論其仁,振以恐懼以知其節,則人情備矣。

聖人守約而治廣。

聖人心平志易,精神內守,物莫足以惑之。

見不可佈於海內,聞不可明於百姓,是故因鬼神禨祥而為之立禁。P816託鬼神以伸誡之也。。。。借鬼神之威以聲其教,所由來者遠矣。而愚者以為禨祥,而狠者以為非,唯有道者能通其志。今世之祭井灶、門戶、箕帚、臼杵者,非以其神為能饗之也,恃賴其德,煩苦之無已也。。。。。炎帝於火,死而為灶;禹勞天下,死而為社;后稷作稼穡,死而為稷;羿除天下之害,死而為宗布。此鬼神之所以立。

卷十四 詮言

講無為。

人能貴其所賤,賤其所貴,可與言至論矣。

為治之本,務在安民;安民之本,務在足用;足用之本,在於勿奪時;勿奪時之本,在於省事;省事之本,在於節慾;節慾之本,在於反性;反性之本,在於去載;去載則虛;虛則平;平者,道之素也;虛者,道之舍也。。。。故《易》曰:括囊,無咎無譽。

知禍福之制不在於己也,故閒居而樂,無為而治。聖人守其所以有,不求其所未得。求其所無,則所有者亡矣;修其所有,則所欲者至。故用兵者,先為不可勝,以待敵之可奪也。。。。。福莫大無禍,利莫美不喪。

聖人無思慮,無設儲。來者弗迎,去者弗將。人雖東西南北,獨立中央。。。。。。聖人不以行求名,不以智見譽;法修自然,己無所與。慮不勝數,行不勝德,事不勝道。。。。。故詩曰:弗識弗知,順帝之則。。。。。有智若無智,有能若無能,道理為正也。

名與道不兩明,人受名則道不用,道勝人則名息矣。。。。。人章道息,則危不遠矣。

君執一則治,無常則亂。。。。夫無為,則得於一也。一也者,萬物之本也,無敵之道也。凡人之性,少則猖狂,壯則暴強,老則好利。

好與,來怨之道也。

聖人勝心,眾人勝欲。君子行正氣,小人行邪氣。

凡治身養性,節寢處,適飲食,和喜怒,便動靜,使在己者得,而邪氣因而不生。

羽翼美者傷骨骸,枝葉美者害根莖,能兩美者,天下無之也。

位愈尊而身愈佚,身愈大而事愈少。譬如張琴,小弦雖急,大弦必緩。

無為者,道之體也;執後者,道之容也。無為制有為,術也;執後之制先,數也。

十五兵略

殺無罪之民而養無義之君,害莫大焉;殫天下之財而澹一人之慾,禍莫深焉。

十六說山

魄問於魂。。。。。內視而自反也。

人不小學,不大迷;不小慧,不大愚。

牆之壞,愈其立也;冰之泮,愈其凝也。以其反宗。

大夫種知所以強越,而不知所以存身,,,,知遠而不知近。

懼車之覆而不敢乘,是以虛禍拒公利也。

巧者善度,知者善豫。

止言以言,止事以事,譬猶揚堁而弭塵,抱薪而救火。流言雪汙,譬猶以涅拭素也。(越抹越黑)

眾議成林,無翼而飛。(事件傳播)

走不以手,縛手走不能疾;飛不以尾,屈尾飛不能遠。物之用者,必待不用者。故使之見者乃不見者也;使鼓鳴者乃不鳴者也。

嘗一臠肉,知一鑊之味;懸羽與炭,而知燥溼之氣;以小明大。見一葉落,而知歲之將暮;睹瓶中之冰,而知天下之寒,以近論遠。

朱儒問徑天高於修人,修人曰:不知。曰:子雖不知,猶近之於我。故凡問事,必於近者。

十七 說林

短綆不可以汲深,器小不可以盛大,非其任也。

人莫欲學御龍,而皆欲學御馬;莫欲學治鬼,而皆欲學治人;急所用也。

以養而害所養,猶削足而適履,殺頭而便冠。

躄者見虎而不走,非勇,勢不便也。

黃帝生陰陽,上駢生耳目,桑林生臂手,此女媧所以七十化也。

近敖倉者,不為之多飯;臨江河者不為之多飲;期滿腹而已。

蹠越者或以舟,或以車,雖異路,所極一也。佳人不同體,美人不同面,而皆悅於目。梨、橘、棗、慄不同味,而皆調於口。

豹裘而雜,不若狐裘之粹。。。。言至純之難也。

飢馬在廄,寂然無生;投芻其旁,爭心乃生。

道德可常,權不可常。故遁關不可復,亡犴不可再。

百梅足以為百人酸,一梅不足以為一人和。

釣者靜之,罛者扣舟,罩者抑之,罣者舉之,為之異,得魚一也。(雞有雞道,貓有貓道)

有為則議,多事固苛。

皮將弗睹,毛將何顧?畏首畏尾,身凡有幾。

遇士無禮,不可以得賢。

管子以小辱成大榮,蘇秦以百誕成一誠。

矢疾不過二里也;步之遲,百舍不休,千里可致。

愚者言而智者擇焉。

善舉事者,若乘舟而悲歌,一人唱而千人和。

無事而求其功,難矣。

有榮華者,必有憔悴;有羅紈者,必有麻蒯。

舟覆乃見善遊,馬奔乃見良御。

太山之高,背而弗見;秋毫之末,視之可察。

人生事,反自賊。

白玉不琢,美珠不文,質有餘也。

楊子見歧路而哭之,為其可以南可以北;墨子見練絲而泣之,為其可以黃可以黑。

酤酒而酸,買肉而臭,然酤酒買肉不離屠、沽之家,故求物必於近之者。

徵羽之操,不入鄙人之耳;抮和切適,舉坐而善。

十八人間

發一端,散無竟,周八極,總一管,謂之心。見本而知末,觀指而睹歸,執一而應萬,握要之治詳,謂之術。居知所為,行知所之,事知所秉,動知所由,謂之道。

事者,難成而易敗也,名者難立而易廢也。

夫禍之來也,人自生之;福之來也,人自成之。禍與福同門,利與害為鄰,非神聖人,莫之能分。

天下有三危:少德而多寵,一危也;才下而位高,二危也;身無大功而受厚祿,三危也。

聖人知病之為利,知利之為病也。

陽虎為亂於魯,魯君令人閉城門而捕之,得者有重賞,失者有重罪。。。。門者出之。顧反,取其出之者,以戈推之,攘袪薄腋。出之者怨之,,,,,魯君大怒,問所出之門,有傷者大賞,不傷者重罪。此所謂害之而反利者也。

夫病溼而強之食,病喝而飲之寒,此眾人之所以為養也,而良醫之所以為病也。

悅於目,悅於心,愚者之所利也,然而有道者之所闢也。故聖人先改忤而後合,眾人先合而後忤也。

君子致其道而福祿歸焉。夫有陰德者必有陽報,有陰行者必有昭名。(因果報應)

周室衰,禮義廢,孔子以三代之道教導於世,其後繼嗣至今不絕者,有隱行也。(法佈施)

P1067塞翁失馬,焉知非福。福之為禍,禍之為福,化不可極,深不可測也。此故事前講宋人好善者,三世不解。家無故而黑牛生白犢。先生曰:此吉祥。居一年,其父盲。牛又生白犢,復問之。曰:此吉祥。居一年,子又無故而盲。後楚攻宋,圍其城。當此之時,易子而食,析骸而炊。都戰死。楚王怒,城破,屠之。父子獨以盲得存。後來,軍圍解,復明。禍福之轉而相生,其變難見也。

P1071直於辭而不可用者。高陽魁將為室。用新木頭。匠人,新木頭,蓋上泥,今雖成,後必敗。。。。木枯則益勁,塗幹則益輕。今雖惡,後必善。。。。海大魚的遊說方法,與前面田鳩見秦王相似。直不若曲。鳥飛則準繩。

“鳥飛準繩”,此言大人之義也。夫鳥之飛也,必還山集谷;不還山則因,不集谷則死。山與谷之處也,不必正直,而還山集谷,曲則曲矣,而名繩焉。以為鳥起於北,意南而至於南。起於南,意北而至於北。苟大意得,不以小缺為傷。故聖人美而著之,曰:千里之路,不可扶以繩。萬家之都,不可平以準。言大人之行,不必以先帝,常義立之謂賢。故為上者之論其下也,不可以失此術也。《管子*宙合》

物或遠之而近,或近之而遠;或說聽計當而身疏,或言不用、計不行而益親。

百言百當,不如擇趨而審行也。

焚林面獵,愈多得獸,後必無獸;以詐偽遇人,雖愈得,後無復。詐偽是一錘子買賣。晉文公與楚城濮之戰,用咎犯之詐謀,破楚,而先賞雍季仁義之言。

趙襄子破智伯與趙魏聯盟,靠張孟談遊說之力,戰勝而以高赫為賞首。因為高赫始終不失君臣之禮。P1077

有功而後賞。故君子曰:美言可以市尊,美行可以加人。

人間訓最妙,人性。

賢主不苟得,忠臣不苟利。

賈人弦高、蹇他救鄭。秦過周以東,欲襲鄭。弦高相與謀,凡襲國者,以為無備也。乃矯鄭伯之命,以十二牛勞之。示以知情。秦軍退,被晉軍破之。鄭伯欲賞弦高。弦高辭之,不能以不信得厚賞,義者弗為也。遂以其屬徙東夷,終身不反。

(愛國,智,信字當頭。)誕而得賞,則鄭國之信廢矣。

積愛成福,積怨成禍。鬥雞故事。

聖人深居以避辱,靜安以待時。

聖人者,常以事於無形之外,而不留思盡慮於成事之內,是故患禍弗能傷也。

秦牛缺極有修養,被打劫,無懼色憂志,歡然有以自得也。言,聖人不以所養害其養。盜稱讚,這是聖人啊。肯定能跟王說上話,於是殺之。

能勇於敢,而未能勇於不敢也。凡有道者,應卒而不乏,遭難而能免,故天下貴之。

人能由昭昭於冥冥,則幾於道矣。詩曰:人亦有言,無哲不愚。此之謂也。1103

天下有三不祥。。。。不行禮義,一不祥也;嗜慾無止,二不祥也;不聽強諫,三不祥也。

夫兒說之巧,於閉結無不解,非能閉結而盡解之也,不解不可解也。至乎以弗解解之者,可與之言論也。

(恣肆汪洋,奇肆,妙語迭出)

孔子失馬,食稼,農夫系之。子貢往說,卑辭,不得。馬圉說之,粗話,農夫大喜,解馬與之。事有所至而巧不若拙。故聖人量鑿而正枘。夫歌《採菱》發《陽阿》,鄙人聽之,不若此《延路》陽局,非歌者拙也,聽者異也。。。。物之不通者,聖人不爭也。(不同的心智模式,是很難打通的。)

古者五帝貴德,三王用義,五霸任力。

徐偃王為義而滅,燕子噲行仁而亡,哀公好儒而削,代君為墨而殘。。。。非仁義儒墨不行,非其世而用之,則為之擒矣。。。。。所行同也,而利害異者,時使然也。故聖人雖有其志,不遇其時,僅足以容身,何功名之可致也。(弗因無神,因人、因時、因地而不同也。)

知天之所為,知人之所行,則有以任於世矣。知天而不知人,則無以與俗交;知人而不知天,則無以與道遊。單豹修道有成,七十猶童子,卒遇飢虎,被吃;張毅好恭,人情練達,病死。豹養其內而虎食其外,毅修其外而疾攻其內。故直意適情,則堅強賊之;以身役物,則陰陽食之。(出世修身養性,會在社會競爭中被淘汰、傷害;入世奮鬥,身心會被世俗消磨。)。。。得道之士,外化而內不化。外化所以入人也,內不化所以全其身也。故內有一定之操,而外能詘伸、嬴縮、卷舒,與物推移,故萬舉而不陷。所以貴聖人者,以其能龍變也。今捲捲然守一節,推一行,雖以毀碎滅沉猶且弗易者,此察於小好而塞於大道也。

聖人之舉事,不加憂焉,察其所以而已矣。

貴無益於解患,在所由之道。

十九修務

神農教民農業醫療,堯建禮制,舜作室,都很忙,哪有無為的。

伊尹負鼎而幹湯,呂望鼓刀而入周,百里奚轉鬻,管仲束縛,孔子無黔突,墨子無暖席。神農憔悴,堯瘦臞,舜黴黑,禹胼胝。

以水和谷為喻。聽其自流,待其自生,則鯀禹之功不立,而後稷之智不用。若吾所謂無為者,私志不得入公道,嗜慾不得枉正術,循理而舉事,因資而立,權自然之勢,而曲故不得容者,事成而身弗伐,功立而名弗有;非謂其感而不應,攻而不動者。

二十泰族

二十一要略

谷園的《淮南子》筆記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