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底華夏精粹之學,貫穿道家無為而治

儒家 國學 文化 華夏方為 2017-06-13

首先,先簡單的簡續一下,現如今,有很多人把道家和儒家精學文化曲解,偏離,尤其是在提倡推崇所謂的國學文化的今天,一旦精粹文化被曲解,和偏離,不知其中之精義,再被在現實社會推崇,不但沒有益處,反而貽害無窮。從理論的根源上說,今天的社會根本沒有推行中華精髓文化的土壤,和相應機制。(一個西學貫穿整個九州土壤,華夏之學何來立足拓展之地)。但不管怎樣,看看華夏精粹之學,道家的“無為而治”與今天的“有為而治”兩者對照,究竟有多大的差別。

起底華夏精粹之學,貫穿道家無為而治

無為而治,無為的“為”,是為什麼的“為(第四音),而不是,自以為是的“(第二音),到這裡,估計很多人的眼鏡都掉下來了,請扶好眼鏡,繼續往下看。“無為”——亦不問為什麼而治——治,唯,傷、病、痛、問題而治之,凡發現傷、病、痛、問題,不用問為什麼,第一時間便可治之,這樣凡是有問題的事情,都會在萌芽狀態下得到解決處理。若沒有發現任何傷、病、痛、問題就可任其發展,“無治”之必要。而這與“道法自然”是無縫吻合的”。再看看,用今天的“有為而治”和“無為而治”進行對照,會發現什麼有意義的事情和實實在在之間的差距呢。“有為而治”,要做什麼,要先想,問題解決後,對自己有沒有利益,自會不會被提拔,會不會加薪,會不會......,有利益才可以為(第二音)之。無利益就推之,有問題萌芽時不解決,一拖再拖,想必沒有什麼比拖出戰爭,國家崩盤更殘酷的了。無為而治,方保國家長治久安。有為而治,國家必遭禍患。過去的幾個朝代更是活脫脫的活版本。

年少有為,大而無事不可為,無大事無不可為之,故而“無為而治之”。年少無為,大而無事可為,更無任何大事可以為之,天下之事,無可而為。

明知不可為而為之,明知可為而不為(一個時代的最鮮明寫照)。

華夏精粹之學,正用,不往而不利。歪用,往而無所之利。百家精學,以越過兩千多年,依然被封存在屬於它固有的年代,後世難入。細究華夏有五大治法:“無為而治,仁德之治,理法之治,皇(霸)權之治,利慾之治”。後兩者發揮得淋漓盡致,前三者,搞得含混不清。前三者起,後兩者退,後兩者退,很多人的利益和名譽就會自然受到影響,由此,也就考考上流社會的人的智慧了。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