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的國企如何破除走向低慾望社會?

最近兩年左右,身邊朋友很多人開始討論日本的“宅文化”社會現象,在90年日本房地產泡沫破裂後,日本的經濟進入“失去的二十年”,日本新一代年輕人沒有慾望、沒有夢想、沒有幹勁,不炒房、不炒股、不結婚、不買奢侈品,宅男宅女越來越多,一部手機便框定了自己生活的所有。正如日本作家大前研一在其著作《低慾望社會》中指出,日本經濟的根本問題在於“低慾望”,明明個人擁有1700萬億的金融資產,企業擁有380萬億日元的內部保留金,但是就是不想使用這些錢。即使貸款利息連1%都不到,卻無人借款,就算是史上最低、不滿2%的35年固定利息,申請房貸的人,也未見增加。似乎所有的20世紀世界通用的金融政策、財政政策刺激市場,都對日本變得不在適用。

我們的國企如何破除走向低慾望社會?


大前研一在書中零零散散的總結了日本年輕人的低慾望現象,這裡歸納其最重要的原因有3條:

1、資本無效性:長期低利率政策導致資本無法有效的配置到收益高的項目中,導致社會死氣沉沉;

2、人才不流動:人口老齡化,而日本政府又不及時的讓移民政策合法化,吸引國外優秀人才;

3、“食草化”成主流:教育和福利政策讓年輕人“窮充”現象,無進取心;

為了應對以上四種日本低慾望現象,大前研一在書中給出了自己的解決方案,但與其說是解決方案,還不如說是對安培政策的不滿。

作為中國人,我們目前的社會可以說還處於高慾望的階段,每天人們談論的都是創業、買房、買車、買包包,甚至走到街上看見晚上散步的大媽都在一套套的談論國家貨幣政策、M2、通脹這些數據和指標來指導自己的買房投資策略。看到日本的這種低慾望現象可以用無法理解來形容。但是也有部分專家擔心,也許中國未來也會像日本一樣進入低慾望社會階段,因為部分的跡象已經開始顯現,比如高房價正在擠佔中國年輕人的生存空間,比如我國已經進入人口老齡化,比如未婚女性買房佔比逐年上升。

我們的國企如何破除走向低慾望社會?


據貝殼找房《單身女青年購房圖鑑》,去年單身女性(18-39歲)在一線城市的購房佔比為49.9%,單身男性佔比為50.1%

還有,我們現在的國企內部,由於長期的資源無法有效配置和人才的無法流動、老齡化,依然成為了一個小型的“低慾望國企社會”,我們可以對應大前研一總結的三種低慾望社會現象來一一比對。

一、低慾望社會表現都是一致的

1.1 資本無效性:國企長期的低階梯薪酬分配製度導致員工的低慾望

金錢是慾望最好的載體,金錢永遠會尋找到落差最大的利潤項目進行配置,當一個社會進入零利率階段,也就意味著金錢失去了尋找利潤的動力,資本無法配置到想做事的企業和想努力的員工手上,可以說日本的零利率政策直接導致了日本社會的死氣沉沉。同樣的,在中國的國企中,由於長期實行的低階梯薪酬分配製度,有些國企的高層領導和底層員工之間的工資差距並不大。根據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規定,國企央企負責人的最高工資不能超過基層員工平均工資的8倍,8倍這個數量看起來非常高,但是要知道,央企負責人通常都是掌握這幾百億,甚至上萬億的國有資產,可能一個項目採購的金額就高達數十億,相對於外企上市公司高管動輒幾千萬美元的年薪,還有民營上市公司幾百萬的股權激勵來說,國企無法通過薪酬等金錢激勵手段來動員高管做好企業的主觀能動性,有時候只能通過行政命令來管理國企。

另外, 更重要的是,對於普通國企中層和員工來說,現行的工資+獎金的方式太單一,獎金的設置不是由工作態度和績效來決定的,而是由崗位、工齡來決定,這樣就造成一定程度的平均主義,員工工作幹多還是幹少其實都差不多,加上部分國企的員工升遷道路不暢,因此造就了一批“佛系”低慾望員工。我們身邊就有這樣的關係戶子女,每天到國企打卡上下班,對本職工作完全不上心,下班就去經營自己的酒吧業務,但也能拿到和其他同事差不多的工資。如同日本社會一樣,現今只有10%左右的員工希望上進、當總經理,剩餘的希望一直作為普通員工呆著就好,工作馬虎應付差不多就可以了,還有部分中層還強烈要求恢復成普通員工,反正因為工作年限長,當員工工資也不會差太多。

1.2 人才不流動:國企員工老齡化,但又無法從外部引入人才

日本在90年勞動力人口到達峰值後,緊接著在2010年人口也達到峰值,人口老齡化已經成為了趨勢,但是在大前研一看來,既然人口老齡化不可避免的,那麼日本政府現在最大的問題是沒有制定開放的移民政策,讓國外的資本和人才可以注入日本社會,重新煥發社會活力。

我們的國企如何破除走向低慾望社會?

同樣的問題也出現在我國國企內部,據人社部統計,2018年全國勞動力平均年齡在38.72歲,而國企員工平均年齡要高於全國平均勞動力平均年齡,大概在40-45歲之間,而256家上市國企董事長平均年齡在54歲左右,整體上國企已經快進入老齡化階段。按道理說,如果國企可以注入外企、民企的高管和人才可以提升國企內部的活力,但是由於國企的用人機制僵化,對於本企業員工有著一種“處女情節”,整體傾向於內部高管和人才必須由內部招聘和培養,國企每年招聘大量“985”,“211”新員工,這裡面只有很少一部分人可以通過“熬年限”、“混領導圈”進入公司領導層,在現有體制下,員工離開國企就無法再回來,國企也無法對外招聘優秀高管(即使是優秀民企的黨員),形成了一個裡面的人出不去,外面的人進不來的“圍城”。

1.3 “食草化”成主流:國企內部形成“不冒險”的文化氛圍

大前研一總結日本年輕人生活的“窮充”現象,大多數年輕人在日本貧窮而又充實,每天大概只需要花費1000日元就可以滿足一天的生活需求,對物質生活的質量要求不高,大量年輕人通過遊戲、手辦、漫畫來充實自己每天的生活,似乎也過得不錯。日本人年輕人現在的感覺就好像吃草的動物一樣沒有攻擊性,很溫和,“食草化”現象成主流文化。

前幾年我國有本《狼圖騰》的書很火,這本書所代表的“狼文化”甚至成為了中國企業家推崇的精神。但由於國企體制問題,國企員工“食草化”代替了“狼文化”,大部分國企雖然待遇工資不高,但是都有自己的飯堂,甚至還有員工宿舍,國企員工每天基本在國企內部就可以解決日常生活,不需要考慮太多的生存問題,如果沒有理想,待著也挺好;對於企業經營,從領導到員工都崇尚“不求有功,但求無過”的處事原則,原因還是在於國企的激勵機制不健全,如果有些部門團隊經過自己的努力開闢了某些新業務,對企業做出了貢獻,現行的國企薪酬機制下是無法對其進行合理的回報的,但是如果因為新業務導致企業出問題,那麼這個部門領導就要被處分,會影響到自己的仕途。因此,在目前的機制下,國企無法形成企業“狼文化”。

我們的國企如何破除走向低慾望社會?


二、國企混改是破除“低慾望”的一個選擇路徑

作為社會觀察家,大前研一提出日本低慾望社會的主要原因在於安倍的政策不合理,雖然日本人口老齡化已經比較嚴重,但是從作者看來,只要政府政策得當,是可以扭轉目前日本頹勢的。從我們國家的情況看起來,的確也是這樣,在高慾望社會階段的中國,由於不合理的國企現有政策,造就了一個小型的低慾望國企社會,這本身就證明了大前研一認為低慾望社會是可以改變的立論。關鍵是,要怎麼做?

近年來事實證明,我們國家的制度相比安倍政府還是有一定的優越性,我國多次的改革都在歷史的關鍵時期成功扭轉了社會主要矛盾,讓國家的大船能迎風破浪的前行。我們國家的改革這麼一個特點:暫時不去觸碰存量,而是在一個新增的試點去進行改革嘗試,試點成功後再全國複製推廣,比如深圳特區的試點改革,比如科創版改革等。

國有制與民營企業混合所有制改革就是這樣的一個試點改革嘗試,先放著國企存量的業務以及人員不動,儘量通過民營企業和國企在新業務成立新的公司作為混改突破口,在新業務公司內部,由國企和民企共同持股,領導員工採用市場化的機制競聘上崗,新業務公司如果成功了就讓公司繼續運作,不成功整個公司就可能會讓其業務收縮甚至撤銷。

我們的國企如何破除走向低慾望社會?

以央企最早混改的聯通為例,CDN對於運營商來說是一個新業務市場,以聯通過去的國企體制去介入這個新市場很難成功。但是聯通混改後,由網宿科技和聯通共同出資成立“雲際智慧”合資公司,公司的董事及員工由兩家公司共同派駐。這樣做的好處是民企網宿在CDN領域有很強的技術性,合資後可以藉助資本和聯通的通信網絡資源快速擴張,而混合所有制公司的員工也採用市場化機制,可以通過股權激勵,市場化薪酬,還有人才引入的方式進行管理。這樣的混改模式,在未來將會有很大的生命力,試點成功後,可能會反過來對現有國企體制有改革影響。

我們的國企如何破除走向低慾望社會?


三、總結

這幾年由於工作的關係,我走訪了很多個國家,這些國家即使如同美國一樣發達,但是他們在基礎建設方面還真的不如中國,比如歐美大片的區域沒有手機信號,公路、郵政系統無法到達某些鄉鎮。中國這幾十年基礎建設上的高速發展,國企可謂功不可沒。

但是,正如過去代表這亞洲奇蹟的日本由於無法跟上時代腳步,一樣就會落入低慾望社會,國企到了中國市場化改革的今天,也是需要改革來注入新的動力,才能繼續揚帆起航。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