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記者驚呆了:朱鎔基對日本說過最狠的一句話!

日本 清華大學 李鵬 經濟 人民網 2017-05-27

本文摘自《老年生活報》,原題:朱鎔基雄辯日本人

日本記者驚呆了:朱鎔基對日本說過最狠的一句話!

2000年10月14日,時任中國國務院總理朱鎔基訪問日本,並接受了日本TBS電視臺採訪。節目現場有99名來自日本全國各地的民眾,代表了日本社會的各個階層,他們頻頻提問。朱鎔基總理用過人的智慧,一一回應。

是非分明,據理力爭

一日本老人問:“很多日本人認為南京大屠殺根本沒有發生過,您對這件事怎麼看?”

答:這個問題其實很簡單。首先,您的邏輯是錯誤的。歷史是事實,不能改變,不是有多少貴國人民認為沒有發生就沒有發生。歷史就是歷史,是已經發生的事情,任何掩耳盜鈴的企圖都是徒勞的。如果我說大多數的中國人都認為日本人其實是中華民族的後裔,日本民族起源於我國秦朝方士攜童男童女東海尋訪仙山的事件。我想貴國政府、貴國人民和您本人也會覺得這是一件非常荒謬的事情。當然,作為中國總理,我也覺得這件事情不能接受,因為在心理上我不能容忍中華民族的後裔數典忘祖。

抓漏糾錯,借箭反射

一自稱是日本漁民的年輕人問:“我來自長崎,那兒的海水受到了嚴重的汙染,這是跟中國靠得比較近的緣故,您對這件事怎麼看?”

答:我感到非常遺憾,我為您失去的親人,為遇難死去的長崎居民,為那些在二戰中受到法西斯迫害的民眾而哀悼。戰爭是殘酷的,是軍國主義者用來滿足貪慾的工具,作為愛好和平的人民一分子,我們都應當加以警覺。我在國內也曾聽我國的一些漁民反映過,在東海打到的魚越來越少,他們把原因歸結為貴國對海水的汙染。當時我對那些漁民說,你們這種想法是錯誤並且愚蠢的,不仔細反思自己的行為,而將原因歸結為外在的因素,是推卸責任,是非常卑劣和無恥的。我國古代有個寓言故事叫做《疑鄰偷斧》,教育意義深刻。我希望您能在閒暇時間仔細通讀,如果有所啟發,我們再交流看法。

因勢利導,防守反擊

一觀眾提問:“臺灣人都不希望迴歸,中國為何霸權欺壓?”

答:這是個老生常談的話題。舉一個簡單的例子:有位母親含辛茹苦大半輩子,總算將自己的孩子養育成人。她感到很欣慰,以為可以鬆口氣,歇一歇,於是說:“來,回到母親的懷抱來,給我捶捶背。”然而故事裡的不孝子吃慣了軟飯,不認這個曾經養育過他而今已經骨瘦如柴的母親,反而對著星星和太陽大喊媽媽,想喝可樂,想要燒餅。這時候做母親的應該怎麼做?當然是給他一巴掌。所謂國有國法,家有家規,沒有規矩不成方圓,凡事都有它的規則和限度,臺灣問題就是母親和兒子之間的爭吵,外人無權干涉。我國曆來都主張和平解決臺灣問題,從來都沒有出現過霸權欺壓的行徑,反而總是有一些鄰國居心叵測,以民主、自由等名義來強姦包括臺灣同胞在內的中華民族的自主選擇權和決定權,這才叫霸權欺壓。

中國民眾對朱鎔基無比崇敬的原因!

一、心底無私,親民愛民

記得朱基在一次國務院黨組的生活會議上曾感慨地說:“還有兩個月,我將結束在政壇的生涯,感想萬千:感受最深刻、最難以忘懷的是,人民的期待和厚愛;最痛苦、最難以剖白的是,違背自己的誓言而從政了。”

且看他是怎麼自我評價的。談到“功過”,朱基說:“個人功過,我自己有一本帳,人民有一本帳,工作過的地方、部門有一本帳,中央也有一本帳。對於功過、得失,我還有何求呢!我即將離開政壇,不但老矣,也夠累了!我會在臨別的時候,向黨、向人民交個底:朱基就是這點本事和能發揮的作用,對於一切批評、指責、反對意見,我都能容納,相信歷史會作出結論的。我是相信歷史、相信人民的樂觀主義者。”

作為大國總理,心底無私天地寬,其胸襟與氣魄,足讓人高山仰止。

為此,2003年的3月6日,特立獨行的《南方週末》用一期的全部的版面向朱鎔基致敬,當時,引起了巨大的轟動。能夠讓《南方週末》這份生存在中國極具影響的報紙,用整整一期的版面專門向一個特定的政治人物致敬,這也算是給了朱鎔基的一個極高的客觀評價。

二、鐵面無情,高調反腐

誰能真正反腐,誰就能征服民心。朱鎔基做到了。他的反腐動作,可謂雷厲風行,毫不手軟。有人這樣評價朱鎔基:“老百姓的清官,腐敗分子的閻王爺。”1998年3月,朱鎔基剛剛出任新中國第五任總理,便在中央一次反腐敗會議上說:在反腐敗問題上,中央是有決心的。這個問題不解決,中國無法長治久安。”

不久,他在查出陳希同案後極為憤怒地說:“反腐敗,要先打老虎後打狼,對老虎絕不姑息養奸,準備一百口棺材,也有我的一口,無非是同歸於盡,卻換來國家長久穩定發展和老百姓對我們事業的信心。”“九八洪災”,朱鎔基直接怒斥長江干堤為王八蛋工程。當香港報紙報道朱鎔基常常拍桌子,瞪眼睛時。朱鎔基毫不諱言:“桌子拍過,眼睛瞪過,但是對貪官汙吏,我從不對老百姓拍桌子,瞪眼睛”。

朱鎔基在任五年,貪官汙吏為之聞風喪膽,腐敗分子因之膽戰心驚。

三、強勢改革,忍辱負重

朱鎔基在任時,其信貸調整、匯率並軌、穩定物價、阻擊東南亞危機幾乎獲得了毫無疑義的廣泛讚譽,但是其國企改革、國有銀行改革、加入WTO曾飽受爭議。

確實如此。受民眾最欽佩的是朱推行的貨幣政策,當時,硬是全力支持香港打退了大鱷索羅斯的瘋狂進攻。但說到國企改革。這個步驟有點生猛,常人沒有這樣的膽略與魄力。改革的陣痛,勢必阻力重重。讓城裡的下崗工人放下面子,自力更生,前例聞所未聞。

可以說朱鎔基在此類改革上嚐盡了紅臉,當時有不少人無法理解與接受。不過,有一個不爭的事實:沒有朱鎔基破釜沉舟的國企改革,就沒有現在國企、民企效益第一,競爭第一的意識。

有人曾形象地總結“如果說毛澤東改變了中國的奴性的話,那麼朱鎔基則改變了中國人的惰性”。

四、扞衛主權,凜然正氣

“我想提醒一點,在日本所有的正式文件中從來沒有向中國人民道歉過,在一九九五年村山首相籠統地向亞洲人民表示歉意,但是在所有的正式文件中都沒有向中國人民道過歉,因此不能說中國沒完沒了地要求日本道歉,道歉不道歉是你們自己的事情,但我們希望你們考慮這個問題。”

2000年10月14日朱鎔基總理與日本民眾對話鐵腕人物,扞衛主權,歷來受人敬重。

2000年,中新社紐約三月十五日電今天清晨七時許,紐約一家華語電臺廣播了朱鎔基總理答記者問等一段鏗鏘有力的談話:“誰要是搞臺灣獨立,就沒有好下場。我們能夠允許自古就屬於中國領土的臺灣從祖國分裂出去嗎?絕對不能!中國人民一定會以鮮血和生命來扞衛祖國的統一、民族的尊嚴!”言辭強硬,凜然而威。

記者會上,當西方記者尖銳地提到所謂“政治捐款”、“竊核機密”之事時,朱總理辛辣諷刺卻又不失幽默:“你們也太小看我這個總理了,中國有1450億美元外匯儲備,要賄賂什麼人的話,至少拿幾個億出來不是問題,幾百萬美元的“政治捐款”,那也太少啦。還有,剛才你們的市長夫人給我提了個很好的建議,今年是新中國五十大慶,我們將要舉行閱兵式,展示中國人自己研究、自己設計、自己建造的導彈。”

總理舉重若輕侃侃而談的話語中透出自信,透出毋庸置疑的說服力,舉座動容,歎服之情,溢於言表。

五、剛毅自信,不卑不亢

如前所述,亦能說明這一點。我們翻閱《朱鎔基答記者問》這本書,發現這種魅力無處不在。有待指出,這本書並非是他新寫的著作,而是人民出版社根據他接受很多記者採訪的內容的一個彙編。在這裡面,我們可以看到朱鎔基敢於直接面對各路記者,尤其國外記者各種不同的刁鑽問題。

他的偉大在於:直言不諱回答一個又一個敏感的問題,能夠言之有物,能夠機智幽默,能夠不卑不亢。從而,既彰顯了一個大國總理應有的自信特質,也彰顯了一個正在走向開放的中國的自信魅力。

六、外柔內剛,見情見性

不是所有的優秀政治家都是性情中人,也不是所有性情中人都是優秀的政治家。而既優秀又富有率性而為的特質的政治家,無疑更高漲自己的人氣。

典型的例子有兩個片段。一則是朱鎔基參加紀李富春、蔡暢誕辰100週年座談會的表現。當時,朱脫開稿子動情地說:“我1952年11月份到國家計委,因為工作關係,我當時能夠見到富春同志,能夠參加高層會議……我那時參加工作不久,確實感到如飢似渴向老同志學習啊……”說到這裡,外剛內柔的朱鎔基哽咽了,場面異常感人。

一則是洛杉磯希望中文小學的小朋友們給出訪的總理鮮花場面。當這些小朋友手持紅花紅綢活潑可愛地跑上舞臺,亮出衣服背後紅色大字:“南加州華僑歡迎朱爺爺”的時,朱總理情不自禁,熱淚奪眶而出。

七、才氣橫溢,低調恬淡

朱鎔基的才氣,集中體現於書法、演講及戲曲彈唱等。他嚴於律己,舉世皆知。他不題詞、不受禮、不吃請、不剪綵、不批條子,除非情非得已。

他能夠一天之內,三次即席演講,面對不同的對象,抑揚頓挫,或娓娓如敘家常,或鏗鏘直斥謬論;或熱淚盈眶、真情奔瀉,或聲色俱厲、綿裡藏針。聲情並茂,使人不覺之間已酣暢淋漓,“三月不知肉味”。論京戲彈唱,如《甘露寺》、《搜孤救孤》到《烏盆記》更是信手拈來。

如此才華,居然不肆張揚。退休後的他深居簡出,生活異常低調。大多時間都閉門謝客在家讀書,不再於公眾場合露面。他最大的原則,就是不談工作。他明確表示,“不在其位,不謀其政”,他甚至還常以“一介草民”幽默自稱。

離開中南海朱鎔基,並不固定在北京居住。他去過上海,去過湖南,也去過廣東。但無論在北京,還是在外地,每當一些地方官員禮節性地來訪時,心直口快的朱鎔基總是開門見山先行表態:不談工作!

八、真才實學,虛懷若谷

中國從來不缺政治人物,處處皆是,但極其缺少富有真才實學的政治明星。我們翻閱相關資料,發現:1947年,年僅19歲的朱鎔基即以優異的成績考入清華大學,就讀於電機系電機制造專業。在當時報考清華大學的眾多湖南籍學生中,他的考分最高,平均成績在80分以上,一進校就能拿到獎學金。理科出身的朱鎔基,文才見長。從他雄辯的口才中我們亦能領略其風采。

儘管如此,他仍堅持終身學習。政治家的氣質中,又有濃濃之書卷氣。集學者與政治家於一身,愈顯得氣質逼人,卓爾不群。

九、廉潔奉公,潔身自好

古人云“吏不畏吾嚴而畏我廉,民不畏吾能而畏我公。公生明,廉生威。又云:賄其物也,則吏背其公利而圓其私利也,此教之所以必廢而不行也”,朱鎔基從上海市市長到共和國總理,始終牢記這些古訓,視為座右銘,並身體力行之。

2001年朱鎔基在辭去清華大學經濟管理學院院長時,面對5000清華師生,告誡道:“每個清華人都負有責任,建設這個國家。為學,要紮紮實實,不可沽名釣譽。做事,要公正廉潔,不要落身後罵名。”

十、生逢伯樂,大器晚成

一個人,縱然你懷經天緯地之才,縱然是千里良駒,如果你始終遇不見賞識你的伯樂,千里馬照樣駢死於槽前。

朱鎔基可謂大器晚成。年輕時生逢於亂世,中年時,又有“右派”經歷。乃至40多少的他,仍是個副科級幹部。朱鎔基的政壇發展史,純粹沒關係、沒後臺的發展史,他完全靠自身實力一步步沙奔而來,用格林斯潘的話說,“其智商至少有200”。尤諳熟於經濟。這樣的實力派,老百姓自然擁戴之。

後來,朱鎔基能夠進入中共權力核心,多虧的是鄧小平點名提拔。1992年10月19日,朱鎔基中共十四屆一中全會上連跳四級,由中央候補委員一步跨入中南海內的權力核心——成為中央政治局七名常委中排在江澤民李鵬喬石李瑞環之後的第五號人物,這全仰仗鄧小平的力主推薦。

1998年春天,朱鎔基迎來了他的政府首腦時代,在中國改革的攻堅階段,他率領新一屆中央政府義無反顧地衝進改革的“深水區”。才華崢嶸,百姓服膺,於是朱鎔基的能力及聲望,自此,聞名於天下。

筆者反覆讀過《朱鎔基答記者問》一書,反覆在咀嚼文字背後的深度思考。書中主人公面對中外記者的經典語言,讀起來依舊是那麼心底無私,大氣磅礴。

可惜,當下社會精英,無非自譽為古之所謂之“士”,不僅與世同濁、偕眾而醉者比比皆是,甚至不少人還是“先天下之濁而濁”,願意盡力爭取的只是一己之名利而已。

朱鎔基熱”之所以持續看漲,則是因民眾內心深處,“目極千里兮思賢良”。

為政者倘能多一些擔當的精神,多一些改革的勇氣,多一些以天下為己任的情懷,那該多好。

相關推薦

推薦中...